本片取材自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根据格蕾丝·艾略特的回忆录改编。侯麦十年前看到此书便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当他了解到艾略特在巴黎的公寓至今还保存着时,更为能在一所真正的历史建筑中拍摄影片而兴奋。但不久他却证实了艾略特的宅邸实际上已经被毁,顿时感到十分失望。 U1 \- W( j# L1 R' @& }$ t
% W. g2 y# u7 E$ a
他认为无论是在摄影棚里搭景拍摄,还是在巴黎以外古建筑保存较完好的地方拍都无法达到以开阔的空间展示一座动荡历史背景下的大城市的效果,于是便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即将真人演员与特别绘制的背景图画合成起来。但十年前的技术还不能令人满意,于是这个计划一直到去年才开始实施。电脑数码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了侯麦以实现梦想的机会。他和助手通过仔细研究历史文献、绘画和雕刻作品以及地图,绘制了很多幅表现室外景的画。实际拍摄室外景时全部在蓝色和绿色的背景上完成,然后再用数码技术把演员合成到他所绘制的画上。作为巴赞理论的坚定实践者,侯麦认为这种方式更能够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尽管这一“真实”是用画制造出来的。
1 e3 N! ^3 _$ e# _" A: K+ N# h
- k) x- C+ |3 \0 `) S 影片所引起的最大争议便是其中的政治立场,由于它是透过一个旧贵族的眼睛来观察法国大革命那段历史,尤其是其中还带有对没落贵族的几分同情,以至不少评论指责侯麦表现出了保守和复辟倾向。对此侯麦认为,尽管影片中的角色有各自的政治立场,但他们都缺乏狂热,也没有足够的实际力量来支持这一立场。侯麦声称自己仅仅想根据格蕾丝的回忆来拍电影,而不是与她的书南辕北辙。如果要作出历史的判断的话,应该针对原著,而非电影。& s+ l% U' A, G9 s9 n8 h
3 ~0 {( k. s* O+ ~6 B/ ?- b6 \ “我拍这部戏没有任何政治意图,我不会用这部电影来为任何政党辩护。”他觉得影片虽然牵涉到政治问题,但没有任何偏袒之心。他唯一想谴责的是对极权主义的狂热信念,而他所赞成的是一种温和中立的态度。
. a- _9 [* I! Z2 n0 _" s3 ]9 G. U) F( N! \$ M7 Y
实际上侯麦制作影片真正意图是希望能够培养观众,特别是青年人对历史的兴趣。历史在当代受到了轻视,而他想通过这部影片说明“过去即使并不比现在重要,但也不应该遭到轻视。” 5 f; [; {* y; {" a; n
) u& p6 u( o! S. j% ^
尽管罗麦尔的这部新作在不少方面有独到的地方,但影片上映后并没有得到很高评价,可以说远远低于“四季系列”。 , z; m' _. _7 C0 h% k! t& ~$ [
/ \& J- ^7 g# U A W3 h 影片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其独特的制作方式,侯麦确实是个勇敢的开拓者,但作为新技术的大胆尝试者,不可避免地有些不成熟。背景画的制作无疑是细致谨慎的,创造出了华美壮丽的视觉效果,但在空间关系的处理上仍然存在不少纰漏。 ) t q+ u, X, ~# B
8 q* G& \! G0 V
对话依旧占据了中心位置,侯麦表现出对那个时代的语言风格的精细研究,不过冗长枯燥得令人厌倦。 7 @0 y* _6 ~4 e1 h6 m. c% m
* }6 w" q0 r4 b, F* ^
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这是对复杂人性和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又一次探索,他试图给那个血腥动乱时代注入某种人性化的因素,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但显然这一企图很容易滑入政治方向偏差的误区,尤其是当影片女主角被表现为对友情忠诚、在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面前坚定沉着的“女英雄”时,更令人怀疑侯麦的政治立场。
4 [; i* K" k& t( ~, B
- m l/ ^+ o, R3 T■关于埃里克·侯麦 d) w# b. Y0 B, T* g3 n- N
/ H8 i, w7 B8 I' q l$ ~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无疑是埃里克·侯麦在国际影坛地位的最好证明。来自于中产阶级家庭的侯麦早年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后加入《电影手册》成为与特吕弗等人齐名的影评人。尽管他没能在新浪潮期间取得一鸣惊人的成功,但自1962年开始创作“六个道德故事”以来,他以高产优质的作品和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进入了大师的殿堂。
( ?2 P& G( e! }5 N+ l& S
3 g( o: j" }, v4 O5 L7 B8 B' P 或许侯麦可以被称为“最固执的导演”,近四十年来,他在坚持美学风格上丝毫未曾动摇。简单朴素的纪实手法,对人物关系和心理细致入微的描写,几近冗长繁多的对白,这几乎成了他的影片标志。也只有侯麦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优雅的知识分子气质和对中产阶级道德困境的深刻体察才能让观众一次次地忍受如此单调的风格。1 N2 S- b# L& m$ E8 A; V
* O. |; U& r9 C P) i
作为当今世界影坛硕果仅存的几位大师,侯麦在伯格曼息影,安东尼奥尼和戈达尔逐渐沉寂的情况下,令人惊异地焕发出青春活力,凭借《夏天的故事》等片出人意料地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如今81岁高龄的侯麦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并始终走在世界电影发展的浪尖上。本片就是他采用数码技术所作出的一次新的尝试。
% `7 F+ a- a! i3 r3 Y9 a; ^0 I5 a J& ^* q5 B, C f, X+ D s6 {, C$ F
对于侯麦来说,近半个世纪的从影生涯也只是过眼云烟,如同他的影片风格一样,他对很多事物的看法都不曾改变。在最近接受采访时,他谈到作为整体的电影艺术在20世纪下半叶并没有像上半叶那样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代电影的风格形式与50年代差别不大。他甚至依旧从默片中去汲取灵感,依旧认为茂瑙(《诺斯费拉图》)在视觉效果的营造上是最伟大的导演。在影坛时尚的潮起潮落中,他只是一个笑看风云者。
+ ~9 }6 Y: p. E: k1 q0 _'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