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心灵之花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2-25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2-28 0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若水:你好.知青雕像是曾在此下乡的天津.北京.上海.浙江.和本地知青共同筹款建成的.这是一期工程.
发表于 2010-2-28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10-2-28 7:15:00的发言:
     善若水:你好.知青雕像是曾在此下乡的天津.北京.上海.浙江.和本地知青共同筹款建成的.这是一期工程.
6 k; h) `# _1 Q8 j1 p, y& M$ K

老叟兄:今天是正月十五,在此向你及家人拜个晚年!

8 ]$ Y' G& e' D4 t) K' a* d4 k

我们作为千百万知青的一员,替国家承担了巨大的磨难和历练.

9 u, n8 }: f7 b) V) c0 E$ z6 O# ?6 L

科尔沁草原的知青们能如此筹款建设知青纪念园,难能可贵!

+ |* e8 n# i. l6 b% `

八十中有一叫铁木尔.苏和的高中生,当时插队很有名气,结合到当地的地区一级革委会里,不知现状如何.

发表于 2010-3-1 0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_9 M$ m* G$ ^- H e

 

/ z% K) {5 R( ^5 `0 P% A

; n" z T+ ^, K: u5 t6 o+ c, y

      善若水:你好.我没听过你 说的铁木尔.苏和这个人,他是在哲里木盟插队么?我就知到院里的骆岳山是八十中的,在开鲁现新华公社插队,离我插队地方有上百里远.知青的问题是个说不明白的事.文化大革前就有,文革期间为拆了各派别,社会能相对稳定,又解决大.中学生就业,才又搞大批知青下乡.后来中央承认是搞左了.同时,大批知青下乡又产生新的社会问题.于是,有了一些相应的知青政策调整.文革后,有一次北京知青办的一个姓梁的处长来哲里木盟调研,我就当面问过:知青下乡的政变是不是错的?为什么不全盘否定?他说知青下乡不是文革产物......等等.

e) o+ ]$ l: w8 T" V

      这一代人 真是时也,命也.

发表于 2010-3-4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0-2-25 12:1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779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779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Y! d4 J7 f) [6 z1 l

善大哥手里的照片真是宝啊!张路的弟弟张征我认识。我们曾经一起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教工足球队参加西安市甲级联赛,他也是当守门员。那应该是1983年的事。嘿嘿,今天偶然溜到这儿,就发现了这一条消息。

) l# f7 L( H! V% T8 v4 D! D9 l* C/ V

现在回想一下,这哥俩说话时面部表情太相像了。

发表于 2010-3-5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对于知青群体,国家有关部门都不愿意提及.我在办理档案关系时,有关部门还刁难,没有近京批文.想当年市人事局干部科专门约谈面试后安排的工作,现在居然不认帐了.好在经多次查办与力争,总算办理了存档手续.
发表于 2010-4-12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12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12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12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22 0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来华发忆童年故旧

               华发春来忆童年故旧长歌咏
                      
                                                
骆小海  

( x* G- }; o% D

                                                            

; F5 s% ~$ w# Z; a( A8 r

                 头断华盛顿,血染太平洋。

, D7 m5 C' J* @" j1 x

                 去国三十年,挣得数美元。

2 k! ?( `' A3 v+ n7 j% ]/ u

                 美元何所亲,故旧情意长。

* N; j) D9 B1 Z8 s3 Q

                 良晨履净地,金台忆清芳。

# S4 {& g& f) \6 e

                 学名骆小海,地利甘家口。

+ s% G- o9 B6 q* {5 N

                 父职三机部,人和六一届。

& j: G9 \; R- k' O& M0 `! A, n" l

                 兄妹成三人,天时我为长。

" Y [" @ ^, ?( K

 

/ {) a, P9 | D, n' z/ ~8 S, H- j- e

                 网上同学会,盛邀举杯盏。
                 华发春来疏,童稚旧容颜。
                 玲玲春读书,曾经共井泉。
                 皎皎秋湖帆,忆昔同理想。
                 人生如草木,光阴隙白驹。
                 书山尚无径,暮霭入帘笼。
                 薄酒一杯孤,对月叹人生。
                 美人一大群,膝下实空虚。                

& m+ U7 m- S; O6 ]# U6 d% u

                
                 清华大字报,成就竖子名。           
                 血债历历新,怨魂哀其喑。
                 不敢鸣金鼓,悄入美帝籍。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既做亏心事,何怕鬼敲门。       
                 就做亏心事,不许鬼敲门。
                 谋做亏心事,等你鬼敲门。

/ _$ ]8 I4 \5 j

 

. g' L& g, G% m" X6 d% B

                 青春只一度,转眼梦成空。
                 百无禁忌时,青春可重来。
                 洗脚屋内春,潇湘少女指。
                 抚慰孤独魂,开启百乐门。
                 嫖娼不尽兴,骆氏寻嫁娶。
                 婚亲寻常事,世少无耻男?
                 良家妇入瓮,愚蠢又天真。
                 狰狞狼牙寒,良人遭灾难。

. |) a0 _( S+ m5 X- o7 K

 

5 d3 f( g- A+ F: Y7 Z; Y/ }% r


                 杀人放火时,青春正年少。
                 年少不知事,岂能责我辈?
                 嫖娼骗色时,正当花甲年。
                 甲子谋略深,尔当我奈何?
                 杀人尚不忌,岂忌奸淫行?
                 若要论人理,岂在虎狼地?
                 为一已兽性,可伤人至极。               
                 
                 删贴是小事,故旧多相护。
                 在线花甲子,岂无正义感。
                 各有亲子孙,各有女流辈。
                 满身恶行迹,一头体面样。
                 如此骆小海,且请按心肝。
                 上有天在看,看你何猖狂。              
                 罪恶自昭张,自在人心肠。        

' G; b6 e/ v% Y3 H# u3 T

                   
                
                

8 d9 T4 z6 w% j: a4 O+ X

                
                  
                
                    
  

5 R1 @- Z$ k( Z3 s+ N( W

                

发表于 2010-5-6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都老了,40年过去~~
发表于 2010-5-26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b/ b* g$ _0 T

        人老了。身体健康就好!

1 C0 B% Y) J1 b7 \9 I

 

9 ]& t% w0 w* U" R% |6 ^: g

 

发表于 2010-6-1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行人在2010-5-26 13:29:00的发言:
8 M% k3 t& ?6 n6 y- W+ {6 i

 

. j1 x, V5 V3 o4 S& D- U9 R

        人老了。身体健康就好!

, c5 ^( j1 [8 L

 

. o5 p, o3 v" ] P$ O/ j4 t

 

5 W" i8 x4 ?& i1 y

行人老友,久违了,身体好吗?

发表于 2010-6-1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卡特的温暖时光

 按: 唐交东是天镇知青,后到美国读书获法学博士,近日寄来一篇文章,谈到卡特总统访问中国和朝鲜,很有意思,不可不读。

( y) C6 Z- {. n& n1 b9 E

 

; {1 ?3 D% i1 o; S6 {4 J% p }0 s

 

Y# S* j' Z! P# o9 b {8 M

卡特的温暖时光

: H0 [5 |6 r1 K% I$ K

Sharing Good Times

( L1 @$ U# P4 @% S

———读卡特回忆录《温暖时光》

5 {: }1 t* R3 R

唐交东

& p# y; k$ e( c

 

4 T; u3 t+ E* L [ L7 Q9 G% s

(一)

8 ?: W* y9 p* ?7 M- A

我发现这本袖珍小书,是在我家附近的洛克福德公共图书馆书市。美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每年都有春秋两次书市,出售新旧书籍,这些书籍,除下架馆藏,还有社会,特别是书店和公众捐赠。新大陆图书馆读书无禁,不需副处副教授职称,童叟民官,一律平等。但也有例外,你要是每年捐五美元,就从普通读者升级为“图书馆之友”,就享受在对公众开放前一天提前去挑选书籍之便。书市上,不管新旧,所有精装本一美元,纸脊书五十美分,儿童书籍一律五十美分。

0 }. Q# k. L. T

这本2004年出版的书,我花了一美元买下,只是因为上面有吉米·卡特的亲笔签名。近十年来,我在这个图书馆已经买到不少有作者签名的书籍和画册,我在去年买到一本布脊本《艾森豪威尔总统回忆录》1963年初版———TheWhite House Years: Mandate forChange, 1953-1956,上面有他的亲笔签名,还有这样一段话:For my very good friend, DelMeeks, Mr. Republican of theseventh word, from his fellowRepublicanDwight D. Eisenhower,3 December 1963Gettysburg

5 O4 l. l( A0 X2 a3 [! d* Q

我还买到过一本1978 年珍藏版《尼克松回忆录》(The Memoirsof Richard Nixon),上面有他的签名———是他注册商标的“RN”两字母,而且“N”字从头上飞绕到“R”脚下,做围城状,据说是尼克松拿起来放不下的危机心态。

& D ?# R: \+ z( A6 i

(二)

7 V: ~2 b7 r3 F" M( v! W0 U

这位第39任总统,花生农夫坦诚厚道,一点也不装模作样。这本书每节只有两三页,非常好读,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关于访问中国和北朝鲜那两节。我在咖啡陪伴下,秉烛夜读,感到他和尼克松堪有一比:离开白宫后都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另外,他学习丘吉尔,画油画,当然笔墨色彩不如老温斯顿那般浓烈壮伟。

! L7 v) F. ]' L1 d7 p

美国人说他是“the worst presidentthe best Ex-president”。

& z1 r4 }7 g9 T" d' O2 y. s

(“最差的总统,最好的前总统”)依我之见,“最差”尚待历史裁判,“最好”已是不争。东非斯瓦希里语有谚:“poli poli”———Veryslowly,慢慢来,乃人生真谛,路遥遥,且看明天。

: M# b2 Y+ a7 t- s

退休后,他比总统任上还忙,小小环球没有他没去过的地方,而且经常是全家老小三代齐出动,二三十口浩浩荡荡:坦桑尼亚登乞力玛扎罗火山,日本登富士山,尼泊尔冲击安纳普纳峰(未遂),西班牙观斗牛,激赏戈里格画,为戈雅晚年黑夜深沉的神奇历史画卷震慑;在非洲游野生动物保护地,教祖鲁人种玉米(不是花生!)。他们连苏联军事禁区勘察加半岛都去过(2004 年),还从祖巴诺瓦河乘筏漂流而下,甩竿钓鳟鱼,这地方离纽约比离莫斯科还近。这个花生自耕农从不闲着,他木工活儿烂熟于胸,每年都专门做几把极品桃花心木摇椅供卡特中心筹款时拍卖出售。卡特中心早就轰轰烈烈地发动了“为天下寒士盖房”项目,他甚至把房子盖到板门店非军事区,五天盖八幢。但他盖房最起劲的地方是菲律宾,在大批热心志愿者帮助下,五天之内盖了293幢,为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贫民解忧。这个人特立独行,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没有顾忌,与他前后脚离休的那些忙着演讲赚钱的前总统不一样。2002 年他不听国务院阻挡,应菲德尔邀请访古巴,同赴哈瓦那棒球场献技,令布什气闷难耐。两位老卡签名的那只棒球后来在卡特中心筹款拍卖时以165000 美元落槌,而且他那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他还毛遂自荐,充当美朝核冲突说客,去三千里金达莱盛开天堂会见伟大主体思想金色太阳,差一点儿就完成任务。这个人爱劳动,更爱写书。怪不得夫人罗莎琳是他的第一读者兼润色!夫唱妻和,她写的回忆录《普兰斯来的第一夫人》(1984)荣登1984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到眼下,共出版四本书。他的回忆录《意志弥坚》(KeepingFaith)(1982)则是1982 年时报榜探花:第一是托夫勒的《大趋势》(Megatrend),此书世界风靡;第二是简方达《靓女健身指南》(Jane Fondasworkout book),洛阳纸贵。他的文章遍撒报纸杂志,出席电视电台访谈节目,CNN 拉里·金《早安,美国》节目,更是公共电视台极负盛名的夜晚查理·罗斯访谈常客。

$ s5 ^9 k# C7 {: f0 g

平心而论,卡特写书成绩不错,格调不低,敢踩地雷,且不掺假,都是自己写,不用文胆操刀代笔,到目前为止,已出版24本,几乎每年一本———不是借机重复编辑,翻新回炉,旧著新翻,如同那个一年出七本书的中国作家,他是一本接一本写新书:回忆录、小说、诗歌、国际国内时事政论、散文随笔,无所不包。他文风朴实、直白,诗歌如同南方乔治亚南瓜松糕那般爽快,琅琅上口,小说《野蜂窝》(2003)封面和插图都是自己所绘。

1 c2 ]8 q6 X( m f/ B4 W; |1 \

(三)

& j; t7 l W- Q. n P

这里简述卡特访问中国和北朝鲜的故事。

# h% x1 D5 \0 i0 ]2 {, C

尼克松在他1972年破冰之旅签订的上海公报里写道:“There is but one China”只有一个中国———但他没有说哪个。卡特说他要了断这桩公案,因为他与中国有缘,对海峡两岸的事情有所了解,他早在1949 年就来过中国,那时他在USS Pomfret 潜水舰上服役,任副舰长,以夏威夷珍珠港为基地,巡弋太平洋,去冲绳、香港、上海、青岛维修加油。经过一年秘密谈判,中美完成复交大业,不久邓小平访美,并且邀请他尽早回访中国,但此时卡特已焦头烂额,凋零经济缠身,加上伊朗扣押美国人质,扬言如不交出国王里萨·巴列维,就每天处死一个,情况紧急,他任期最后一年没有出过国。

3 q2 _6 b6 T' y& |* {5 |

离开白宫后,中国重新向他发出邀请,表示除他们夫妇,还可携六人作为公共宾客前来访问,北京几天正式日程后,想去哪里走走看看都可以,由他自己定。接待前总统名册和日程表上除卡特夫妇,还有儿子奇普(“Chip”),女儿艾米,前白宫新闻秘书,亚特兰大《宪法报》主编,日常事务秘书,及他的甩竿密友韦恩·哈泼斯特(Wayne Harpster)———名册上他的头衔是“钓鱼比赛世界冠军”,其实此人绝非凡类,是卡特“钓鱼外交”秘密武器,启动按钮,如同庄则栋之于当年中国“乒乓外交”。

( n- @2 v: ^/ [

卡特三十年后第二次中国行,大开眼界。在他看来,这个国家仍然是个封闭社会,没有私人企业,中国人没有自由旅行权利,一律穿着毛式革命服装,男女不分,街上鲜有汽车,主要交通工具是“双轮”和双脚。他们下榻美伦美奂的钓鱼台国宾馆18 号楼,但电视只有两个频道,其中一个每天24 小时不停播放中美建交签字实况和邓小平访美纪录片。到达北京第一天,接待人员就询问有何特别需要,卡特表示,可否借几辆自行车活动身体,并上街转悠,观赏风景。

/ O$ J# d( |4 e5 z/ z

第二天一早,卡特夫妇发现自行车都已备好,且有一大队人马陪同,这些都是安全人员,在一个解放军安全部门上校带领下,准备出发。他翻开一张地图,指出上面画出的预定路线,说这一路都有安全部署,百分之百监控。卡特忙说,我自己选择路线,不用代劳,也不须陪同。上校说,不太方便吧。这样一来一往,争执不下。最后卡特道:

# @ s$ z* [9 i

那好,我要给邓副总理打电话,问他我可以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上街骑车,还是非得按你的意思办。上校和左右商讨一番,回来说,这种鸡毛小事,何劳邓副总理?上面已经发话,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 y) O9 i$ l4 l/ [% T9 ?* [

卡特在华盛顿和北京都和邓有深入交谈,邓对他说,他对中国公民开办私人企业十分热心,他还表示,他绝不主张搞剧烈的社会和经济改革,倾向先在经济方面,尤其是农业上做些试验。他知道卡特是农民出身,便详细介绍中国农业体制改革,希望他能去农村走走看看,访问农民家庭。他笑呵呵地道:我已经看到农民的变化,自家猪婆病了,整夜睡不安稳,集体猪婆犯病,谁管它那么多!他建议卡特去东北地区试点看看。

6 r8 _" W+ L& a& D6 t& Z

这是历史性变化。卡特在东北参观了农民私人种植、养殖业,包括饲养水貂银狐。但那里的农民当时还不知道邓的宏图大业,私人企业将遍布中国。邓还在私下对他说,他将在一年内批准在农村80万个村庄实行直选。

+ f+ K0 `9 h O U. M

他们所到大小城市,都受到热烈欢迎款待。每次筵宴,都是微型慈禧太后伙食标准,菜式总是超过二十道。中央、省、市东道对接待这批贵客的理解是:必须让客人和主人尽兴,所以他们殷勤夹菜,不停劝饮,特别是那种名扬四海的“Formidable Mao-Tai ”(实打实的茅台),确实厉害,简直就是“amixture of gin and kerosene”(杜松子酒混合煤油)。东方山珍海馔,菜名奇诡,闻所未闻,但他们都对天朝中心之邦酬酢之道有所了解,绝不能凉了主人的美意,无论如何你也得夹上两筷子。你看:“birdsnest soup”(燕窝汤),“thousand-year-old eggs”(松花蛋)“stinky tofu”(臭豆腐),“ seaslugs”(海参),不一而足。座上还有各种冰雕、西瓜雕、鲜花水果菜蔬雕花装饰。根据邓指示,只谈友谊,政治演说尽免,所以每次筵宴后必即席联欢、唱歌、跳舞,结果这些宴请都非常轻松随意,真正意义上刻板正式的宴会,是他们离开中国后到日本,裕仁天皇在皇宫那次。但中国人吃饭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有一天晚上,陪同问钓鱼冠军:“你今天干了点儿啥?”答:“尽是忙着吃哩!这顿晚饭居然吃了七个小时———喔哇,我还去红星农场看奶牛呢!”

0 ]/ ?7 f. u# ?( F- l' d

平心而论,当时中国人不太知道美国人的习惯,如不吃鲤鱼。有一次去甩竿,钓上来许多鲤鱼。主人坚持非要从里面选一条最大的当晚上席以示敬意。卡特看到这条鱼的烹制过程,着实吓得不轻:炸完后,放进一盆鲜红的牛奶里浸泡搅拌,开始以为是辣椒,后来才知是番茄酱,却之不恭,于是群起而攻。

* i3 N0 C h& p/ {4 Q

每到一地,首先看到的就是专门预备下的自行车,而且随意出游不受限制。在中国,没有人不认识他们,都知道这些笑呵呵的美国人是邓的客人,即使是他们骑车来到一个普通人家讨口水喝,他们都知道是朋自远方来。在一个看起来十分贫寒的人家,主人奉上一杯热开水和小青苹果,但美意都在其中,深不可测,而且带着平民的尊严和礼数。

" O9 i9 w. b8 t! T% W8 ~7 E" l

卡特认为,此行难忘高潮在西安兵马俑考古现场。当时还没有正式开放,但他们一行下到坑底,徘徊于真人大小千年兵马之间,恍若隔世。

, H i: }0 p+ V( g; @8 u2 u

由于卡特经常去日本,所以他的回忆录里把此行日本洗温泉,登富士,和日本专业垂钓名士打赌比赛,赢一百美元,都由电视实况转播等趣闻一笔带过,只有甩竿冠军有典,须以川端康成之笔留史。在日本,他们住和式饭店,穿和服,食怀石料理。在中国经历了美食锻打,他们个个精通筷子之道,有一次甩竿钓比赛,世界冠军一人所获,赛过所有日本参加者所和。读书至此,你不由得哈哈大笑———卡特果然是熟悉花生,不解华鳟———这都是日本人的阴柔儒道,让你赢,你便赢。

+ v' m }; M$ o' q% H

但他也有赢不了的事情:穿和服。由于哈泼斯特先生坚持不肯由日本下女伺候穿全套和服,定要自己解决,所以在宴会厅前宾客会礼之际,低头鞠躬的女客都抬头偷看,笑得哧哧有声。你道是为何?原来哈泼斯特先生把和服前后襟打反:应该右襟贴胸,左襟在外,他来个适得其反,可惜这是死人尸衣穿法。

7 _& w9 Q; k* g- j/ C

(四)

* N; C( ]" K j4 n& o

卡特退休后为鼓呼和平,走遍世界,但他自己认为,最为激动人心、最有意义的旅行,莫过1994年从汉城跨过三八线去平壤会见金日成,为南北最高级会谈铺路搭桥那次。那次旅行目的,是防止在朝鲜半岛再次发生可怕的战争,尽管朝鲜是禁止核扩散条约签字国,核反应堆处于联合国原子能署(IAEA)监督之下,但朝鲜已经开始提炼九千个使用过的铀燃料棒,可能正在生产作为制造核武器的浓缩铀,在国际舆论提出批评后,她一意孤行,拆除了核能署设置的监察设备,宣布把国际人员驱逐出境。卡特认为,当时美国对朝鲜采取的不接触政策是错误的,其结果导致美国只是加强禁运和其他政治经济制裁,不懂得对这个孤立、贫穷、神秘的国家采取必要的灵活外交手段。此时传来金希望卡特充当中间人协助调停的信息,这种消息断断续续已有三年,但卡特对参与此事不感兴趣,因为卡特作为海军潜水舰指挥官参加过韩战,金的名声太坏,他对金的动机不感冒。但金不断派遣信使前来游说,带来他愿意一揽子解决这场核危机的信息。另外,卡特即使愿意从中斡旋,也必须征得克林顿政府的同意。

/ n" q( u v2 ~, q

转折点发生在1994 6 月,他的中国朋友当面告诉他:如果美国继续公开谴责朝鲜,咒骂它的敬爱领袖为“匪徒”,朝鲜将对韩国发动全面进攻。他从美国驻韩国大使那里证实了这个说法。

* R$ G- c7 R; u' V/ m

这样一来,卡特夫妇决定前往平壤,化解危机。他们决定即使国务院不批准也要去,先斩后奏。后来他与克林顿总统通气,终于获得默许,就是罗马史家塔西佗论及的暗隐示许,一旦失败,便加以否认。国务院有关部门给他们做了浮皮潦草的情况介绍后(这些情报分析,后来证明都是错误的),卡特夫妇飞往汉城,去见韩国总统金泳三,及美韩联军司令加里·卢克中将。他们都同意卡特的意见,并且表示,若北朝鲜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伤亡将大大超过韩战。

, V: _: [8 W, c! f( R4 V

第二天,他们跨越非军事区驱车北上,前往125英里外的平壤。他们二人是自1951年停战以来,第一批直接跨过三八线前往北方的美国人。他看到,平行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上,没有交通警察,只偶然看见几辆军用卡车,不见旅客。途中他向朝方人员询问农业、体育、教育、宗教、人民生活等广泛问题,迎接人员应对如流,描画出一幅和平富饶、安居乐业的图景,可见准备充分,胸有成竹。他虽不太信服,但没有实际数据在手,可他毕竟是庄稼人出身,看得出农田肥料上得少,土壤瘠薄,作物极为稀疏,以美国标准,产量不会高。他还发现水土流失严重。

! p- h& V+ ^/ m! @1 C

在首都,卡特夫妇受到王侯之礼,下榻于大同江畔流花台国宾馆。当天下午他就向负责官员递交了白宫感兴趣的要目,及他自己提出的一些建议。他发现,交谈官员对这些议题畏缩不前,遑论妥协让步,达成协议,只是由于第二天上午伟大领袖亲自出场,参加会谈,才走出困境。

t6 j% [1 u0 T0 R) x

在卡特看来,金对核反应堆技术设备了解不少,细节也不遗漏,这件事完全在他掌握之中。会谈之中,当他向那些要人发问时,这些将军部长立即从座位上跳起来,以军人姿态挺胸,垂手,立正,回答。谈至当晚,金答应了所有美国关于核设施的要求。第三天上午,金邀请卡特夫妇和他及夫人一起乘金正日的游艇出游,沿大同江下行六十英里,去黄海观海消夏。这一程七小时,交谈之中,金表示对卡特的所有建议没有异议,包括同意卡特建议由他撮合,推动南北领导人尽早举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最高级会谈。

/ j3 H- l j7 {7 l! I& `' b

此外,金是个很好的导游,他对江两岸的学校、公园、景点、码头、桥梁和工农业建设成就如数家珍,特别是岸边那些谷仓建于何年,存储多少粮食都了如指掌。看得出,事无巨细,一切都在他掌握中。卡特也提出,这个国家经济和社会还有些不合人意的地方,他一概不承认。

( Y% B; B, M, g% G! h7 y& P

金知道卡特夫妇都是极为热心甩竿的钓鱼运动员,就给他们回忆当年革命经历。他解放北方后,曾经去东北山区视察,发现那里的老百姓往河里下毒,想毒死河里的鳟鱼,称这些鱼是“日本鱼”,就告诉他们,这是世纪初在此修坝的美国工程师放养的,应该制定计划,保护开发。他邀请卡特下次来去那里垂钓,并且组织美国和欧洲甩竿热爱者前来。

0 J+ _* K: `) N- J6 b' P. P* ~

尽管高速公路上、马路上鲜见车辆,但平壤非常干净,到处是鲜花绿树,夜晚首都所有建筑大放光明,有如纽约过圣诞。他们还下到很深的地铁里,观看里面的精致瓷砖壁画。陪同还带他们去了一家巨大的百货公司,看到里面满满当当都是商品,川流不息的群众前来购物,但卡特们得出的结论是:“波将金村”,是在一周之内突击出来专门给他们看的盛世图画。

0 |0 O9 b- z6 t& |$ p; i

但朝鲜人的歌舞演出气势之大,叹为观止。每次观剧、演员、音乐工作者成百上千,堪与迪斯尼乐园和百老汇歌舞媲美。其中一次,是西方音乐大汇演,其中包括古典、现代、乡村、民族、西部、爵士、快节奏爵士(bebop)、摇摆、摇滚。卡特们闭眼聆听,眼前便出现了纽约大都市歌剧院,Glenn Miller,Nat King Cole, Louis Armstrong, 及猫王Elvis Presley,这些旋律都是以纯正英语演唱。

; b% ]% j! Q) r& D" M- C" A

他们还参观了少年宫,看到少年儿童学习艺术、戏剧、音乐、外语、工艺美术及体育运动,有的运动员看起来只有五六岁。

! @ N3 | M* L* \) n

朝鲜不久就把金与卡特的会谈成果和双方承诺事项转告美国政府。孰料他在卡特离开后几星期就因视察南北最高级会谈地点时突发急病去世,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只是他们达成的承诺中,有些内容不太情愿地慢慢实现了,如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平壤,就在克林顿离任前。

6 P3 X. ?6 G8 D; ?( B" p

但布什就任后,这些联系都被切断,美国不与朝鲜领导人接触,朝鲜感到美国威胁,便刻意发展核武器,危机再度出现。在回忆录里,卡特慨叹,没准儿为化解危机,他将赴汤蹈火,再访平壤,不是去谈判斡旋,就是去开展甩竿钓“American fish”的“钓鱼外交”。

发表于 2010-6-4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的晚点啦, 我四师41团的,在密山,在那整十年,我想它.......那有我的青春年华.....
发表于 2010-6-17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江一师六团二营15连老几位40年相聚:

0 g! W, K/ j! {5 K: r: i5 P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发表于 2010-6-17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这机会没有,要有,我也去当农民。社会福利全有了,分我块地再一卖,几辈子都够吃用了,好过在城里打工累死累活没多少钱。
发表于 2010-6-30 0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不是知青,但我工作后和知青一起工作过。不知是否能和大家一起聊聊?
发表于 2010-7-18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农垦人在2010-6-30 0:53:00的发言:
大家好,我不是知青,但我工作后和知青一起工作过。不知是否能和大家一起聊聊?
" d, {8 D2 ]: y6 U# V/ o: q

当然欢迎啦,知青生活是难忘的经历,广大知青们把青春奉献给了我们的祖国!

发表于 2010-7-18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发表于 2010-7-18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发表于 2010-7-18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发表于 2010-7-18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发表于 2010-7-29 0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老鸵鸟[/I]在2007-10-29 20:42:00的发言:

看到这张照片,好亲切。认出了其中的几位。有周宏、高桂英,还有施明月。我不是你们村的。还有被牛角挑了的刘体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9 20:47:07编辑过]
我也不是你们村的,我也认出来有刘艳,王珍奇,还有一个去世了的叫温炎
发表于 2010-7-31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曾经自如犁地的活,现在可把不稳犁啦!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发表于 2010-8-16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0-7-31 19:04:00的发言:
% }# x. b. `4 p- V& n& R+ j+ e3 r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曾经自如犁地的活,现在可把不稳犁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J6 R; }, V5 D5 b; q+ e# V, P

估计我回村里也只能牵牛。

发表于 2010-8-16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悠闲的老猫在2009-11-2 22:15:00的发言:
煤队在山里,周围没有人烟,从宿舍到井口要走十几分山路,上夜班还是需要些胆量的。有时候喝的水不够了,要一个人回去打水,很多男生都不敢独往。有好几次我在打水的路上都碰上开绞车的女生,她们一个班就一个人。看来人被逼到一定份上胆子都会有的。山里还有一种奇怪的事,不时的从宿舍周围或路边升起很亮的信号弹。开始我们民兵还过去搜一搜,什么都没有,后来就算了。到今天都是我心里的一个迷。
7 L8 h+ @& e4 ~+ B: f) H! P

开始也不明白这些信号弹是怎末回事,几十年后才知道,美国飞机高空飞过,会投一些定时信号弹,其目的是骚扰,搞得大家很紧张。

发表于 2010-8-16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9-6-29 21:56:00的发言:
+ N% U0 X6 r$ X+ M$ U: }' T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 Y4 r; S) Y) h2 H& F 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 ! g# K1 \' ]9 ]+ S% m4 G; m' I ahttp://www.flash8.net/uploadflash/52/flash8net_51996.swf

. J9 Z- u/ q- J8 x

 

; d y2 ^1 ~/ N

 

$ b- X- }4 a6 `( a

楼主当时我们酝酿做一个有关北京知青的动画图片,我一直在考虑,现在基本完成,你看如何。感谢知青楼楼主校友心灵之花,以及m马达,千秋雪,善若水,草根人生等校友网友提供的珍贵资料。此片是早期几位校友网友的共同心愿,即做一个北京知青为主体的动画图片回顾,也同时感谢xingjianjun校友的大力技术支持,做动画我仍然是个初学者,有问题请大家见谅。

# D* R6 b' R9 x9 X

 

5 y$ }, L e# g9 C L

感谢古刹听松 老友!

发表于 2010-8-22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30 18:13 , Processed in 1.25625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