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举报
鲜鱼口胡同里的炒肝配包子应该是没有了,现在可以去庆丰包子铺吃炒肝包子,最近开了不少家庆丰包子铺连锁店。
好久没喝了,今天看到这帖子,我明天就去喝
焦圈儿是什么作的呀?
喝豆汁儿,应该就的是水疙瘩切细丝浇辣椒油和焦圈儿。现在无论新老豆汁儿店,都非常的忽视这个咸菜,也许他的豆汁儿又浓又酸,焦圈儿金黄香脆,但很少有能把咸菜丝做到“微咸透辣、细丝且香”,豆汁儿、焦圈、咸菜虽是小吃,却是完整的一套,缺一便不可称之为一味儿。怀念老荷花市场的豆汁儿摊子啊......!
说的真对
豆汁、臭豆腐从来都是敬而远之,麻豆腐吃过几回,也没觉得有什么好吃的,只有一次在一个回民的脏乱差的小饭馆里,味道还行,估计不是羊油的就是牛油的,但也就是吃个新鲜而以,远没有宫保鸡丁可口,炒肝也吃过几回,不客气地说,不就是一碗放了酱油蒜末的大肠猪肝糨子么?还有炸灌肠,不就是煎淀粉砣吗?
坦率地说,个人认为完全没必要把它们提高到一个文化的、地域的高度上来,干嘛非要标榜什么算一个真正的北京人呢?
其实多数现在濒临失传的北京小吃都是不再适应社会需要的产品,庆丰包子还能吃,但自然没有港式早茶的虾饺好吃,更远远不及记忆中的味道,问题不是出在包子上,而是出在吃包子的人上,准确地说是吃包子的人的嘴上
所以在庙会上吃炸灌肠的人,恐怕其中多数人怀旧的意义大于美食的意义
是不是北京人自然不必非要用喝豆汁儿来衡量,至于这个题目,应该是作者的一种感情流露吧~
小吃作为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众所周知的,其地域、时代的特征实自身所蕴含的,又何来提高之说呢。就如灌肠不仅仅是炸淀粉砣,不是因为它的生物、化学成分多复杂,而正是因为它体现出的文因素和北京人对它的情感
单就食物口味来说,川式、粤式、法式、意式...各有所爱,本无可厚非。ls因此说北京小吃已不再适应时代需要未免失之主观了。至少这里就有这么多喜欢它需要它的人呢
PS:可能真正怀旧的人,未必会到庙会去吃灌肠吧
小时候姥爷最爱喝这口儿,常带我去,我没什么反应,觉得挺好的,
而且小的时候就有慢性胃炎,每次胃疼吃药都很费劲.后来时常去喝点豆汁,发现它养胃,有助于消化.
胃疼的次数也会少点.不过,不能拿它当胃药,试过一次,喝的多了,直吐酸水.偶尔喝喝适量就好.
天早上必喝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30 19:08 , Processed in 1.13473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