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20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下午,我拜访了久未谋面的附小杨洁兰老师。杨老师是我们65届4班的一、二年级班主任,也是我59年入学上一年级的第一位老师兼班主任。杨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与我回忆起班上的其他同学。我马上通报其他同学,定于周六上午共同探望杨老师。我先发几张照片,可能均未发表过,可从中观察出一些人物,如小学操场的原样,修建大滑梯前的一些活动器械,一些其他老师与阿姨,久远的记忆,过去的年代------

7号楼前,右一为杨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7-20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中间的是杨老师,右一是教体育的王竞老师。
发表于 2009-7-20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7-20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号楼前,左起第3人为杨老师。
发表于 2009-7-20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摘玉米劳动,右一为杨老师。
发表于 2009-7-20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劳动中的老师
发表于 2009-7-20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7-20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右3为杨老师
发表于 2009-7-20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7-20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7-20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时期的演出,有老师参加。
发表于 2009-7-20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的杨老师
发表于 2009-7-20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如母子
发表于 2009-7-19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7-18 12:40:00的发言:
0 \( G3 a6 o; P& ?* b

 

3 r* `( n7 P( D9 z; |

 

4 d+ j* u. _* C3 O! d

 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有胆量的孩子,到过9号楼的男孩子都想尝试的一项活动你没说,只是提到“有时我们悄悄摸到5层,翻过窗台来到楼顶。”这谁都会。

) `/ f. o9 x1 S' i$ w, [5 s2 J9 q

 

/ Q* W; I: H, Q8 k/ y! }

  另外,好像前边有人说到过,9号楼前大操场是洼下去的,下大雨之后,操场就像一个水塘,一些孩子会把脚手架上大木板放到水里,当木排撑着玩。

7 Q6 j8 c$ z$ R0 i% y0 [

住8号楼的男孩子几乎都爬过9号楼墙外的爬梯,胆子小一点的可以从爬梯的里面爬上去。而且那几乎就是上到楼顶的最佳路径。从楼里上,要翻窗户,印象中那两个窗户很高。被大人逮住的可能性很大。

: i L! q* o: p3 N4 \& G( J3 b

 

9 o. o4 G. B8 }3 q9 L

印象最深的是水小子带头从5楼的平台直接跳到4楼的平台上。尽管4楼平台上有稻草垫子,但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够悬的,好歹也好几米高呢。

( \% j9 z4 s5 _* i2 |8 K

 

0 j; l% A, T t7 q

用脚手板当木排,那可是俺们的拿手好戏。呵呵。当时怕操场的水泄光了,每次还特意把9号楼西边的排水口堵死。呵呵,一群坏小子。

发表于 2009-7-19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某某摄影馆


发表于 2009-7-19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上的倒影要是和墙上的一样,PS的就完美了。呵呵
发表于 2009-7-19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jwy在2009-7-19 15:16:00的发言:
) m4 f2 U3 K3 B( j! u6 r( F. k

住8号楼的男孩子几乎都爬过9号楼墙外的爬梯,胆子小一点的可以从爬梯的里面爬上去。而且那几乎就是上到楼顶的最佳路径。从楼里上,要翻窗户,印象中那两个窗户很高。被大人逮住的可能性很大。

0 _# w2 c* g1 [

 

- t# n% D6 |6 \

印象最深的是水小子带头从5楼的平台直接跳到4楼的平台上。尽管4楼平台上有稻草垫子,但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够悬的,好歹也好几米高呢。

& u# p/ n" a- I& Q9 N& n8 W* A# q( v) h

 

7 e+ U: b* h- d; z5 p( ?

用脚手板当木排,那可是俺们的拿手好戏。呵呵。当时怕操场的水泄光了,每次还特意把9号楼西边的排水口堵死。呵呵,一群坏小子。

! Z/ f' Q' ?4 f0 ]/ a1 }' h& i9 G

 爬梯里边,钻得进去? 万一出不来...

0 D+ d; k+ S/ U9 [8 l6 Y- c% ^

 水小子还是有点胆量嘛,从高处往泥土地跳的人多点,不知那稻草垫子有多厚?

( E3 Q0 G! ~* o

 看来对操场水塘都有印象,好玩啊。

发表于 2009-7-19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展览? 

% {6 y2 L) ^6 g- B, _6 M' Y

 

2 q( C" I. w/ z- j% x4 C, \



发表于 2009-7-19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ingjianjun在2009-7-19 15:22:00的发言:
6 X8 J, t5 [9 }

某某摄影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0_conew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j( T; w! x* @- U8 ~( J0 v

这是什么展览? 

: P( k. k z; c, f

 另外,这张照片用光相当不错,拍点别的给我们欣赏欣赏啊。

/ P) O* L+ _) K+ `) g

 

( K8 }: g- v6 I4 l



* {$ ?# b9 F0 e; ~ t7 G l% M

 

) \ x% Z+ K' g+ }7 ?! I

 

发表于 2009-7-19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照片我都没有呀!收藏了。

# s4 U* k& p, R+ K

左数分别是:狄成 我妹梦笔 我弟常青 狄丽。我家和狄家是在一起共住8号楼205号多年的老邻居了,亲如一家。

9 c: W9 G# f4 F: h4 K2 I, u3 ?

这张照片很珍贵,谢若水兄!

发表于 2009-7-19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7-19 10:04:00的发言:
" x( c( i& |9 y! T1 s

心一写得好!其实9号楼的爬梯有两处,9号楼东南边凹进去的东南门外西墙有一个,另一个在西边的西南门外的东墙上。第一级位置较高,怕是小孩够到危险。

& P9 ` j0 l0 J4 t+ @+ R* u* F$ J

我也曾多次想上去,最后还是没胆量试试。

- m7 l' R6 B9 @/ [5 O- {

 可能当时你旁边却个胆大的促你一下。

9 n* U1 m {# t3 l6 y; y

 东边也有,这下知道了。不过方向想和你确认一下,请看下图:

9 ^ H' A* f2 }2 c* R% d' Q: F

 


发表于 2009-7-19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兄:

# |% b* A' C& I

     祝福和照片历历在目,非常感谢。看了旧居,很是感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e' O# m1 i! Q v5 N( U

     此次汉中又未成行。不过来日方长,机会多多。到那时,多拍些照片与兄共赏。

5 u9 G* P- a4 Y

    

n* z- f+ c5 t* v9 m

 

发表于 2009-7-19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一:你还少发现一张照片
发表于 2009-7-19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7-19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j
发表于 2009-7-19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你一样,糊涂了。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7-19 11:47:00的发言:
H8 i8 {4 B5 }, \! m9 O* t' |
QUOTE:
但第一排第2位老师有人讲是邱雄,有人讲是熊老师,有人说教算术,有人说是大队辅导员。而我在记忆中,她姓熊,是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大家都称她熊老师,我也一直叫她熊老师。我想大概宁玉珍老师能说清楚到底是姓“邱”还是姓“熊”。
咱俩是“心有灵犀”,我原来也是认为是熊老师,后经过老童和雨中漫步的反复讨论和确认,我已经确定是邱老师了。现在又糊涂了,还真需要让宁老师确认了。
- e& K Y3 K `# B/ a! F1 H7 M2 [. G

发表于 2009-7-19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7-19 2:33:00的发言:
! z) _3 a& }& p. K5 }5 _

虫草老弟:是不是孔明老先生给你们做了法了,怎么就去不成汉中了呢?

$ v. [) h o$ h: x3 h5 x* v

 

& ]$ n \" m u

此文回忆详实,其中提到的几个院外顽主的别号,我一直在想,可就是挂嘴边上说不出来,记得还有针织路的“小猪尾巴”,和“阮”氏两兄弟。

) ^1 U% l3 n6 F2 z0 L6 w, i' ~

 

2 g5 L; z4 U% y7 Y6 |7 x1 c5 }

我估摸老弟的体温现在是38度点儿20,。。。。记忆功能恢复了,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啦,乌拉。。。以后细活方面全靠你了,千万别推辞,不然就见外了。。。呵呵。

# L7 x6 b+ t" Q0 ~3 P* w5 R! P; k

水兄:

K% f1 d; b0 [

惭愧,又一次食言!俄发誓“不取汉中,决不罢休”。哈,怎么总有点像“不踩平高家庄,我的决不收兵!”

" [5 G0 C* z0 S, W

这次早就做好准备,就等着“集结号”吹响。不料,这次挂帅印的总指挥笑盈盈之父因病住院,因而不能成行。

2 ?9 v6 m6 C- P" {" _

 

* `6 T; Q9 F2 J- n9 Q( v) e: o* e

针织路的顽主好象叫“猪尾巴”,另外的应是“冉”氏兄弟,金平,建平。老大因战争年代被炮火震坏,走路作武术出招状,平常架双拐。

4 `$ H8 V3 a: W9 M, U

“已经不咳嗉了!”

发表于 2009-7-19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7-19 9:46:00的发言:
$ |0 S6 c. k% ~! u. Y

 

% _; ]# L, Z% M. r: N$ l, y

这是我一个月前写的,想看看是否还有人记得起来。看样子我先说了。

, B2 T$ l* A: I5 b

 

, i8 }- F8 g1 U2 h( _. ?. j


爬 楼 梯

; t6 Z B2 ]3 `8 y

 

1 X) v+ m6 Q% j4 g4 S

前面大家提到滑楼梯(名词),今天说一点爬楼梯(名词)。不像滑楼梯,“爬楼梯”作为名词的说法可能不存在,正常的说法是爬梯。

. U6 y( P: ~! f+ b

 

$ S* S" u3 {. }8 H( `# H* k$ @

可不是说楼道里的楼梯,那没什么可说的。

- i/ x/ M8 G, a. r

.........

$ [0 }' B9 ~, I* X$ y; v& t Q

 

5 o$ n2 U! Y+ i* k+ I0 j1 ~+ p

写完上述文字,忽然想起,这段经历从来没有向人提起过。中学毕业后到工厂,那个车间也有爬梯,比9号楼的矮很多,一次一个同事向我讲起,另一个同事(都是我们同龄人)正在爬此爬梯,半途被同班几个工人看到,都吓坏了,后来他爬上去了,没事。

: f2 @; O. t5 z) B6 A1 p

 

5 C5 s; S! d p2 }

2009.06.15写,2009.07.19改

8 F9 b# |/ ^: W# N }- O* c- f

 

% b t; v' a" e z2 F+ }& ]

后记:此事我当面问过几个男同学,有说爬过的,有说没爬过的,但都有印象。那天我到9号楼前面,找到那个位置,想看看那个爬梯,失望,一点痕迹也没有了,一定是后来处理过。如果不是找人问过,再有人坚持说“你记错了”,恐怕我真会有点含糊,毕竟是40年前的事情了。

- Z1 T- m1 Y6 _

噢,你这里说的“爬梯”, 就是我在文中提到的“楼外天梯”,虫草所描述的“钢筋梯”。

( W; e+ I# O1 H. j+ u4 j

说实在的,小时候一到那梯子跟前,就想试活试活,无奈最下面一层梯架离地面太高,够不着,所以一直没能做出有胆量的壮举来。

% f/ I2 Z2 f7 R/ d* b

前一个月去某化工厂,爬了一架约20米高的天梯,感觉还可以吧。

发表于 2009-7-19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7-19 12:47:00的发言:
7 e1 \+ @9 O: W# F9 X

噢,你这里说的“爬梯”, 就是我在文中提到的“楼外天梯”,虫草所描述的“钢筋梯”。

) ^( o. I' @. c- z

说实在的,小时候一到那梯子跟前,就想试活试活,无奈最下面一层梯架离地面太高,够不着,所以一直没能做出有胆量的壮举来。

9 R4 _! N _4 P

前一个月去某化工厂,爬了一架约20米高的天梯,感觉还可以吧。

2 |( B% J/ D& t) O; k; _0 e

 引用“楼外天梯”就泄题了,所以绕了个弯儿。 不过“楼外天梯”是你的形象说法,“钢筋梯”是指材质,在这里不是标准说法,在煤矿是术语,但应该是指支护的一部分。 “爬梯”二字可以用到图纸上。

+ d* Q8 P2 A3 q- e- d

 

) n) M9 t4 ?& j* D; `; f

 化工厂20米天体够高,可是我想听听你描述一下样子。我猜和9号楼爬梯不一样,很可能更像个楼梯。

: K. p! W+ Q# \& r* B

 

发表于 2009-7-19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是熊老师

QUOTE:
好像以下是引用玩玩流浪在2009-7-17 10:27:00的发言:
    雨中漫步:相片不知道为何被打回我发在这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玩玩流浪:是不是熊老师
7 y, `. }' O7 O6 s' x& o
QUOTE:
       这张照片确实太珍贵了,玩玩流浪能够发来这幅照片让大家更清晰看到早年老师风华正茂的靓影,也看到几位女学生少年时代的风彩。玩玩流浪能否还记得有关这幅照片当时的故事吗?给给大家讲讲吧!这是因何而照,为什么都是女老师、女学生?照片第一排三位女老师,一位是郑尧老师,一位是胡世坚老师,看来都没什么不同的认识。但第一排第2位老师有人讲是邱雄,有人讲是熊老师,有人说教算术,有人说是大队辅导员。而我在记忆中,她姓熊,是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大家都称她熊老师,我也一直叫她熊老师。她是建校时就来校工作的首批老师之一。在建校的开学典礼纪念照上就有她的影像。在第一届毕业生的纪念照上也有熊老师。有人说她是邱雄老师,搞得我对自已的记忆力也产生了怀疑,但是在我的记忆中确实从来没有称呼“邱老师”的印象。。1955年我在一机部子弟小学入学时就认识熊老师。因为我是中队长,还参加几次少年队干部会议,都能聆听熊老师的讲话,人显得精明能干,好像是南方人。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件事,是什么事记不得,我与当时我班的大队干部温德明一起到熊老师家去说这件事,她十分客气,把我们当成小大人来欢迎。我想大概宁玉珍老师能说清楚到底是姓“邱”还是姓“熊”。
这是在第一届毕业生合影上三位老师中间的一位是熊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6 06:23 , Processed in 1.45362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