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8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机院生活的老照片
谁知道这是在哪里拍的?主人公是谁?
发表于 2009-7-18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北京机械学院”字体,应该是何年月?
发表于 2009-7-18 0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家军好久未见,都忙什么呢?有8号楼的校友保存的小照片,对比着看,女大十八变,这才几变啊?满有意思。照片中的主人公有何感想?(受托发表,第二张未经本人同意)



发表于 2009-7-18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人是她吗?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7-18 6:05:00的发言:
7 B/ d: I. ]6 f2 ^& s, ~

到底是邱姓,还是熊姓。是不是教算术的?六年级时她教我们,当时数学中的分数对我来说,永远是个谜。1+几分之几、1-几分之几的题,我总是弄不明白,没少让她操心。前面还有一张她的像。是吧?

4 ]( ~6 [: n6 T; U' H T


老童:这个人是你说的邱雄老师吗?
发表于 2009-7-18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龙哥在2009-7-18 1:16:00的发言:
$ D U* S% J; A# ]+ P" d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忘了字数了。

. J) J& C5 h& V3 v, Z4 E( s8 ?& i" w

出了西大门,一会来了一辆九路汽车,一干人马上了车,售票员惊诧着看着我们,无语。

3 Q4 v3 t2 a7 w! q8 S* n# X4 y2 v) l

   明白了,高,实在是高。车停了我们呐喊着冲了过去,院里坚守的也高喊着冲了上来。乱了,完了,

/ t) c7 ~+ E+ y! ?

       真正体会到兵败如山倒的情形。我方大胜,此战役可上教科书了。

! b( n, d& D7 ^$ L

   机院附小的人说机院附小的事,没出圈。

8 s# z5 h/ w: W3 P/ K0 h& _

如果当兵,还真成作战部的指挥官了。

2 E5 e6 p! q: T4 P/ W

那时东线无战事,都跑西北线来了,也只能助助威不敢上阵。

3 E$ p. B3 Z+ Y3 d- p

有一次上学,同学指着我们几位机院的说:“就是你们院的,我妹妹在凉台上看打仗(水碓子乙5楼,对着机院6号楼),飞来一块石头,把额头开了。都是你们机院坏小子干的!”我们无语,孩子们打仗,伤及无辜。好在此事件没有伤及同学间的友情。

发表于 2009-7-18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三学长是力拨千钧的领军人物,我们是力工。关键时刻才能见“老三”啊(调侃,别无它意)!
发表于 2009-7-18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yaoji学长:这张照片是我翻拍的,受托而发,你能认出都有谁吗?
亲如姐弟
发表于 2009-7-18 0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7-18 0:39:00的发言:
! u h4 e2 e, {

 这部片子我没看过,但想到看过的《风筝》,是文革以后看的。网上找到介绍文字:

) o( t' N: k$ }6 e3 U

 

: b8 }3 N+ N" M+ `

讲述的是一段以“中法友谊”为主题的浪漫故事。一只绘有孙悟空形象的风筝,从北京随风飘到了巴黎。巴黎的小朋友比埃罗和妹妹尼高尔以及小伙伴贝贝尔等拾到了这个美丽的风筝和附在风筝上的一封信。比埃罗找到中国古玩店的老板(谢添饰)翻译后,知道了写信和放风筝的人是北京的一个小朋友宋小清。信中希望收到风筝的人回信做他的朋友。晚上,比埃罗在梦幻中得到孙悟空的帮助,和妹妹尼高尔来到了北京,见到了风筝的小主人宋小清。从梦中醒来后,他和几个小朋友写了封回信,拴在风筝上希望它能飘向北京……

《风筝》是20世纪50年代政治环境宽松的背景下的产物,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次与外国,尤其是与西方国家联合拍摄的电影作品,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含意。影片充满了童心的幻想色彩和寻求东西方友谊、沟通的意愿。它通过三个法国儿童的目光,展示了北京的风情与中国文化的魅力:故宫的太和殿、大街上的有轨电车、木偶戏里的猪八戒背媳妇……这些异国风情和影片所宣传的友谊的主题使影片充满了温暖的情调,在新中国建立后相当一段时期的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独特和鲜见的。影片在1958年的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风筝》之后,中国与当时的前苏联合拍了彩色故事片《风从东方来》。此后,除了极个别故事片及与前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合作摄制过一些纪录片外,中外合作的电影直至80年代才重新出现。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日本合作拍摄了《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 以后第一部中外合拍电影。随后,中日又联合摄制了故事片《敦煌》,中国意大利合作拍摄《马可·波罗》,并协助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托鲁奇在中国拍摄了奥斯卡获奖影片《末代皇帝》,协助斯皮尔伯格在上海拍摄《太阳帝国》,与加拿大合作拍摄了《白求恩》等影片,拉开了今日中外电影合作制片的序幕。

1 V* o9 T( E* g1 V0 i1 g4 q; ]' N% d

“风筝”这部电影,我很喜爱,是在机院附小的操场看的。看过后我真想去法国看看,那是梦想。现在梦已成真,已经多次去过法国。孙悟空的扮演者是京剧“猴王”李少春。其他演员都在我们年龄之上,吕大渝就是其中之一。

发表于 2009-7-18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尘封了42年的两件战事。

7 B! P" {4 `5 h0 Q

        在我的记忆里,机院附小的学友们总是于学院外的友邻战斗不断,不分春夏秋冬,打遍了东南西北,基本以守为

" T- c4 k# B' t6 \1 U9 _

  主。

$ Y1 W4 E6 y. ]2 X$ o0 i2 u" w$ o- L+ u3 @' h

        一九六七年七月,我们几人正在六号楼一楼陈家聊天,就听到楼上传来玻璃哗啦破碎的声音,透过玻璃往外看,看

7 G( U" u' ?: W: H: G

 到墙外有许多人向六号楼上扔石头,细看是水堆子的中学生。这时又传来数声玻璃碎的声音。

% w$ {" [* N) e

      怎么办?出去打吧我们只有五人,对方有三拾几人,难到就看着挨打不成?

4 l, Q% ]+ j6 t D

  就在我们犹豫不决之时,哗啦,我们呆的屋子玻璃碎了。欺人太甚,毫不犹豫我们五人冲了出去。从后门出去当面责问

& l8 w$ g z! {

      他们为什么打我们玻璃,双方只是嘴仗并未动手。这时就听站在围墙上的众小孩子齐嚷:大个来了,大个来了!只见健步如飞跑来一人,好呀,陈老大来了,心中顿时有了主心骨!

4 R5 f5 F L" L5 S9 T& ^

     对方阵营乱了,有人往回跑了。大个只顾对对方主将了,后面一孙子拿一木棍朝大个脑后就要打,本人一别子将他撂

7 D4 E3 C% i6 D

在地上骑他身上就老拳招呼。这时就觉得身上挨了一鞭子,不起来接着招呼,再一鞭子还不起来,再一鞭子,眼镜随着鞭子上了天,这回真起来了。

4 \( N" V: `' c

     战事结束,清点战果,我方大个屁股一三角口子,一人鼻子出血,本人右眼三针,丢眼镜一副。

j& s( P: x- m! ?

    活捉对方一胡彪,据说其父是冶金工业部副部长。

. U/ h M' k: l( s1 C! W( x- F% m

  此仗以少打多,多亏了站在墙头呐喊助威的子弟兵。

7 m d& l' M# q I9 a

本年底,天气贼冷,后河结冰,水堆子小国又犯我机院边陲,不知哪一军师言:咱们迂回包围,南北夹击。

6 V$ i, p8 ?1 q E+ G% o0 Q

    难到能飞到水堆子?只见大个前面走,小个后面跟,齐齐朝西大门走去。

发表于 2009-7-18 0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7-18 0:02:00的发言:
. R3 k; g7 g- _2 X8 x

前排左二是熊老师吧?如果是,她是否教算术?她还是少先队的大队辅导员。左三是谁?

9 o" D C7 b* x$ j

左三是郑尧老师。

发表于 2009-7-18 0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7-17 6:47:00的发言:
) [# j& Q8 F) X( a
QUOTE:
6 s6 m8 r5 {$ q: ?) N$ {) T1 i
7 W7 o/ R N+ I/ _. v4 M5 }% E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7-17 3:59:00的发言:
% q; ~8 m- {' u

洗水车还没睡啊? 维也娜?  我还真猜对了.

6 F/ k4 v+ R$ Z, P, Y, ?$ w( g* |
0 X1 }( [$ e2 G4 L) j2 T

我早已回来了,现在在江苏张家港,由于时差问题,3点钟左右总是醒,就起来写一点再接着睡。


% B* \8 L1 P& F$ V5 H

回来了. 说说那里? 我也来个自报家丑."我还真猜对了"后面应是豆号,是接老童后面的话.真是没法

6 D; z2 ?8 N$ o+ U0 f

见老师了. 接着侃. 俗话说文如其人.我也对几个熟悉的网名简单划了几句.先说老童,真是猜对了.

( z( M! _% H& J) z

记忆好,四平八稳的

9 l5 n! B8 B6 [: ?

一看就是好学生.要是当年有考试枪手一说,老童是第一人选,不管清华,北大指哪打哪弹无虚发.

6 v, n4 W8 R. O% Q2 `: C& D

看面象,注意高血压和血脂,各方面器官省着点用,99 的命.

: t0 b) B+ ^& n) u( V. E/ m

西水车是工程师,学者一类.办事情有扳有眼.看着让人放心,是领导都喜欢那种. 记的80念代凡国家重

1 z: r' u E% @* y) _& E3 r

大建设都要专家评议. 我要是主管就听西水车的. 接着就是糊涂,若水和心一.都是性子偏急点,

/ M# V, x7 \3 e9 B" J# D$ }

前两位还好些,心一是最让人捏把汗的.外面世界险恶,少不了被人呼悠吃暗亏.最近估计吃了点舒筋活血

9 A( g5 \% S. t% E6 ]. ?7 y

的药,感觉不那么一根劲了,看着也舒展多了,继续努力.最后就是水和草了. 两人年轻50上下,开郎向上.

5 J5 E; B+ q% c3 H- P

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岁数,注意身体,50岁是一槛.特别是西线战事紧,更应该放松点.凭你们的为人处世之

) g8 z. E+ T/ C! i# C' S4 ]- W$ v# @

道,应该平安无恙.从年龄上看两位的公子八成在爬藤,不知爬上大藤还是小藤.有好消息分享一下.

9 E5 T N- }- k1 I4 g- u

 

9 c% F3 ^ Q# W) o+ L

千呼万呼始出来. 编辑部的小胡和小赵偕伴而行终于出来了,独缺老三啊. 真为你们担心啊.

0 V2 K6 ]' R% n7 S1 i

那么多搞子加有限的版面,闹不好就是顺了姑情逆嫂意的局面.估计校友门都体谅你们.

@& r. V& q4 Y

我要是编辑部的书记先发个通告后面还计划2,3集呢.  别忘了给老三找回来.

( E2 | @9 H( B2 p

西水车,要说话题,说不完. 毕业后的5年,10年... 没完没了.哈哈.

# D' K0 A- Y4 G

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兄弟我又躲过一劫. 这次被抄的名单榜上无名. 有时间给

+ e+ J2 o" i. R# R0 f

那些学弟妹门传授一下.看来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

1 ]- F* F) [8 R9 m: p" G, \5 b

祝大家周么愉快!!!

; ~. ]+ k/ E$ x& J5 c

 

) q+ h6 @; j: K. y8 Y

 

+ Y+ ] c- A3 z& r6 U

 

: u3 G1 P z8 m5 G9 L

 

% u' h) q P; J, w" s) q$ q

 

2 g/ x, z/ @( v0 c( m- B

发表于 2009-7-18 0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忘了字数了。

3 k; w6 ~- ~: X! F

出了西大门,一会来了一辆九路汽车,一干人马上了车,售票员惊诧着看着我们,无语。

# y& ]. G( P; U% l0 j$ i

   明白了,高,实在是高。车停了我们呐喊着冲了过去,院里坚守的也高喊着冲了上来。乱了,完了,

, ]+ e$ ~! A8 u& {' t1 ^

       真正体会到兵败如山倒的情形。我方大胜,此战役可上教科书了。

8 r7 h9 g. l1 @5 w2 u5 j/ L

   机院附小的人说机院附小的事,没出圈。

发表于 2009-7-18 0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7-18 0:02:00的发言:
4 [3 O+ w# |" |; w! W

前排左二是熊老师吧?如果是,她是否教算术?她还是少先队的大队辅导员。左三是谁?

! N+ l3 j6 B$ ^+ o

前排左二是邱雄老师,二排左一是她的女儿钮依群(?)。长得多象。

发表于 2009-7-18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玩玩流浪在2009-7-17 10:27:00的发言:
    雨中漫步:相片不知道为何被打回我发在这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 h; h: U# ^5 f, r# |4 E

前排左二是熊老师吧?如果是,她是否教算术?她还是少先队的大队辅导员。左三是谁?

发表于 2009-7-18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7-17 18:25:00的发言:
& s6 w* J8 x0 s" ], K/ G

中苏合拍影片“风从东方来”,哪位还记得?

% |2 W3 f1 i) C

还有点模糊的印象,是用倒叙穿插的方式表现中苏蜜月时期两代人的故事。人物的名字一个都记不起来了。有一个中国籍的苏联红军和列宁对话的镜头,是有历史事实根据的,是当年在俄国作劳工的李富清的回忆录说的。他被称为列宁的中国警卫员。

发表于 2009-7-18 0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7-18 0:06:00的发言:
# V2 \! E/ j3 s* J/ T

还有点模糊的印象,是用倒叙穿插的方式表现中苏蜜月时期两代人的故事。人物的名字一个都记不起来了。

& j1 J' Y9 I) r& [1 h6 j/ l2 j. s

 这部片子我没看过,但想到看过的《风筝》,是文革以后看的。网上找到介绍文字:

# B, S2 A1 `" v& h

 

" j# C5 @: M% ]

讲述的是一段以“中法友谊”为主题的浪漫故事。一只绘有孙悟空形象的风筝,从北京随风飘到了巴黎。巴黎的小朋友比埃罗和妹妹尼高尔以及小伙伴贝贝尔等拾到了这个美丽的风筝和附在风筝上的一封信。比埃罗找到中国古玩店的老板(谢添饰)翻译后,知道了写信和放风筝的人是北京的一个小朋友宋小清。信中希望收到风筝的人回信做他的朋友。晚上,比埃罗在梦幻中得到孙悟空的帮助,和妹妹尼高尔来到了北京,见到了风筝的小主人宋小清。从梦中醒来后,他和几个小朋友写了封回信,拴在风筝上希望它能飘向北京……

《风筝》是20世纪50年代政治环境宽松的背景下的产物,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次与外国,尤其是与西方国家联合拍摄的电影作品,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含意。影片充满了童心的幻想色彩和寻求东西方友谊、沟通的意愿。它通过三个法国儿童的目光,展示了北京的风情与中国文化的魅力:故宫的太和殿、大街上的有轨电车、木偶戏里的猪八戒背媳妇……这些异国风情和影片所宣传的友谊的主题使影片充满了温暖的情调,在新中国建立后相当一段时期的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独特和鲜见的。影片在1958年的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风筝》之后,中国与当时的前苏联合拍了彩色故事片《风从东方来》。此后,除了极个别故事片及与前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合作摄制过一些纪录片外,中外合作的电影直至80年代才重新出现。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日本合作拍摄了《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 以后第一部中外合拍电影。随后,中日又联合摄制了故事片《敦煌》,中国意大利合作拍摄《马可·波罗》,并协助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托鲁奇在中国拍摄了奥斯卡获奖影片《末代皇帝》,协助斯皮尔伯格在上海拍摄《太阳帝国》,与加拿大合作拍摄了《白求恩》等影片,拉开了今日中外电影合作制片的序幕。

发表于 2009-7-18 0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7-18 5:26:00的发言:
* S4 [5 N1 u6 w. {, d

前排左二是邱雄老师,二排左一是她的女儿钮依群(?)。长得多象。

8 x: ~% X' J! H. K

到底是邱姓,还是熊姓。是不是教算术的?六年级时她教我们,当时数学中的分数对我来说,永远是个谜。1+几分之几、1-几分之几的题,我总是弄不明白,没少让她操心。前面还有一张她的像。是吧?

发表于 2009-7-18 0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all-right的话

“回来了. 说说那里?”

! Z9 t; h& n9 z/ P% [" T

我要说的都在照片里。阿尔卑斯山还让我留恋。

. d8 w. g- G; {" V5 [+ G

“先说老童,真是猜对了. 记忆好,四平八稳的,一看就是好学生.要是当年有考试枪手一说,老童是第一人选,不管清华,北大指哪打哪弹无虚发. 看面象,注意高血压和血脂,各方面器官省着点用,99 的命.”

8 u1 k; _) {2 h, T$ u

对老童的评述,很准确。你是相面的?

* P2 Q9 A/ y* [ Q. s

“西水车是工程师,学者一类.办事情有扳有眼.看着让人放心,是领导都喜欢那种. 记的80念代凡国家重大建设都要专家评议. 我要是主管就听西水车的.”

1 K* h& `8 Q V1 K" H+ O- x

对我,工程师说准了,不知你根据什么。谢谢你对我的赞扬,不过我可不是领导都喜欢的那种工程师。

发表于 2009-7-18 1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母女还是姐妹


这照片,楼下见过。请问发片人:左一和左二是母女?还是姐妹?长得很像。她们是谁?

发表于 2009-7-18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7-18 16:35:00的发言:
& Q8 f6 b/ d! d1 z. p9 [

西水车,这个穿军装的老师我不认识,也没有印象。你的记性比我好,你回忆不起来的事,我不一定就记得。

+ W' P5 K* ^) L T8 ?$ U- {" k3 t

 

K3 A4 J/ L% k6 x6 l6 i; h

邱雄老师就是你说的大队辅导员,在前面领着说:“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那个老师。她的女儿与我妹妹同班,而且她们是好朋友。

: T. \' d, j7 ^. j7 g

那就是教算术的老师了,肯定是邱姓?不是熊姓?穿军装的老师我也不认识,只是猜猜。贴片人到现在也没有确定是谁。

发表于 2009-7-18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I. J, H# z: o6 o* T

水兄及诸位学友,感谢大家的记挂。这次取汉中如孔明伐中原,又一次功败垂成。壮士扼腕,兄弟顿足啊。详因荣日后再说。化悲痛为文章。

( z/ v3 }( D9 U3 U

fficeffice" /> 

; @3 o, H# Y# C. B

我说——我说

4 a' r# @1 }& S# U- F

谨以拙文献给我们的水碓子“宿敌”

' s. J2 \/ u! Y# E; ?

 

1 r/ [( C: F; p, `

          “胡 彪 贤 弟”

|( N: C9 C* P0 P7 F$ x

 

5 ]1 ~% a5 A/ H$ S; I( i

  

+ a' @$ P6 X$ C% w- a

     我们打野仗,就像龙哥所说,基本上是防御战,有点像被鬼子围攻的“高家庄”。不过我们也不是完全被动挨打,按足球战术讲时不时瞅空子打防守反击。

, B: d! w( X+ I

战斗激烈,互有损伤,也有像水兄回忆的,兄弟误伤。负伤是痛苦的,又是“光荣”的,要知道一处伤疤等于一枚功勋奖章啊。自我疗伤,自不待说,一般都是轻伤不下火线,就是暂时不能再重返“斗争第一线”,也要爬上墙头呐喊助威。

8 R7 e, @2 j# p+ u7 o+ h

如果对方被击中,我方必定大呼小叫,拍手称快,捷报很快传遍围墙沿线内外,士气因此大振。

: L: e! {+ j- H5 }

  对方受伤的倒霉蛋只好捂头护脚地败下阵去,自认晦气。也有不忿的带伤继续战斗,直到撑不住。

q0 ~# |. |; {- k3 X

  这就是打野仗的潜规则,山寨版的日内瓦公约。

8 A* }) A6 Q' }. t" l! J( @7 q

  不过,也有公然无视这些规则公约的。

; R: B3 Q- k4 k# E, }" u

  记得一次战斗,我方L战友奋力一掷,稳准很地落在水碓子集团一小子的头上,不用说“开了瓢”。我方阵地立刻欢声雷动,人们交口称赞,甚至还吹响了几声尖厉的“Liumang哨”助兴!

6 B* t, `" A5 I$ o0 t4 T% ^ a J

  打野仗是间歇性的。一半天后,前方无战事,大家“学战合一”,放下石头木棍,就成了“读书郎”。

& U% ]) I: q3 n9 ^- ^# A' O

  这天下午,从猪圈旁边的北大门进来一高一矮两个人,那矮的满头缠着纱布。有眼快的人偷眼打量那高个子,不禁小声惊呼:“这不是胡彪吗?!”

' I* b5 b4 ~4 z. y6 E w$ X" X

  这胡彪可不是当时流行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许大马棒的饲马副官胡彪,他是水碓子集团的,真叫胡彪,大概也真是排在老九的位置,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也算得上挂了号的人物。

' c- k/ D, Y) j& |- e" ]

  他来干什么呢?掐架?侦察? 卧底?还是充当使者下战书?谁都猜不透。不过有一点大家清楚,此胡彪非彼胡彪,不会是“投靠三爷,改换门庭”,前来“献图”的。

( I: @/ A3 u. N. l

  只见他旁若无人,轻车熟路,径直上了8号楼3楼,底气十足地敲响L家房门。

. b/ v) I- X. m+ j, L. \- B

  只听胡彪语调平缓甚至有些委屈地说:“我弟弟,——”他指着满头绷带的矮个说,“老实巴交,没招谁惹谁,从河边路过,被你们家的L一石头打破脑袋。我也不打你,可你得给我弟弟看伤。”

1 k! f5 W1 K. z+ t7 n

  我考。还有天理吗?明明他弟死心塌地与我们为敌,地地道道的“打手”,不折不扣的小喽罗,这回摇身一变,成了什么无辜受害平民,而且还是难童,装得真TMD地像。

L3 D4 W+ m0 l! p2 Q8 p

L家只有他和他母亲在,势单力薄,也没见过这场面,再说人家指名道姓,楼号单元地址一概“门清”,说真的,到现在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简直像是走亲戚,熟门熟户啊。L家无奈,只有准备认倒霉赔付医药费,带他到卫生所看伤。

, @; ]9 ?1 m7 p2 z/ T; i4 Z# l

  这时,Jiazhi Chen的一个哥哥家祥闻讯赶来,怒不可遏,厉声痛斥胡彪兄弟“胡作非为”“胡说八道”。说你弟弟既在人群中,就是向对方开战的一分子,被打破头那是该着,怨不得别人。。。。。。

; F& B9 S1 F2 {+ m! K8 O: f3 R

  而胡彪一口咬定死理,死活不退让。家祥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据说,最后L家赔付医药费才平息此事。

: t1 Q; N, b7 E) l$ b% e8 E0 w

  这件事对大家触动极大——天底下竟还有这样“玩不起”的,打架吃亏却找到人家里来,按现在的说法是真不够个纯爷们。就冲他撒谎,满嘴胡说,这小子忒不地道,起码做人不厚道,于是我们有了共识:“野外的嘛!”意思是就像当年的“鬼子汉奸”,远不如“不过走卒而已”当土匪的真胡彪。

1 a. s. N* i3 w% D. e3 w. A' [$ A

  再者说,两方交战正酣之际,他胡彪居然在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中,大摇大摆,大模大样地“闯寨劫营”,追凶讨债,如履平地。简直太小瞧我们啦。是可忍,孰不可忍。

( c6 I* j3 N! u6 ?) {- a

  可转念一想,也就是我们,只有我们,透着那么的仁义,仗义,有君子之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说句不谦虚的话,我们是中国一向崇尚的忍让和睦之风最佳体现者。 

. j, v# w9 Q( C

  日后,水碓子集团和我们冲突日益加剧,战斗不断升级。最后演变成像龙哥上文所述的惨烈决战。龙哥作为那场决战的亲历者,已经生动而详细的叙述了整个战况和战果。这里就不再赘叙,只是把少年的我当时所见略加叙述。

' C3 M/ w1 U5 D, D/ \

  那天,水碓子集团发动了前所未有的攻击,冲过木桥,一部分人占领了猪圈以西的墙头——我们的桥头堡表面阵地,我们的长城,一直伸延到6号楼。这次对手人数之多,完全超出我们的意料之外,据说水碓子集团还联合了别的片的几路人马,我们甚至隐约看到平时连他们都看不起的“居民区”的“二耗子”“二愣子”之流,也像汉奸伪军似的在墙头招摇。简直就像日伪“五一”大扫荡悲剧的再现。

! Y5 X$ ?+ Z- N

  待我们赶到6号楼前,看见墙外已经打成一片,我们只能透过砖墙的孔洞向外张望:只见小五的父亲大概因玻璃被砸而出来说理,碰到对方动武,胡父从其手中夺过一根铁棍,顺砖墙孔塞了进来。看来水碓子集团早有预谋,有备而来,有铁棍木棒鞭子刀子,准备下狠手。

8 P; t' c1 n2 j) U6 z6 Q2 O

  混战中,我方确有人眼镜被打飞了,犹自战斗不止,估计就是龙哥(隐约记得是daxingdaxiang)。

8 i( m. _( u/ Q

  只见对方一个光头,手举一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后来知道是三角刮刀,大概刚向陈大个下过毒手。不知是“大秃子”“二秃子”还是“三秃子”。他挥刀做了一个撤退信号,手下立马作鸟兽散。

" z, I4 b$ K# b/ Z3 v( G

  那次,双方各有损失。我方主帅臀部挨了一刀;对方一员干将被生擒活捉,最后被押架到十字路口,大家自然义愤填膺,一路拳脚相加。这时,俘虏已经血流满面,衣衫肮脏凌乱,脸朝下倒卧在地。不知是昏过去了,还是装死耍赖,他紧闭双眼,一动不动。

+ _/ q6 i* d( \* e" D

  有人认出这个俘虏,不由又惊叫道:“这不是胡彪嘛!”

! r1 L; L& v' ]) F v. ^7 d9 }' U1 r

我们想,这回胡彪该不会再打上门来要看伤讨医药费了吧!

) K$ P9 ]# i! y2 C# x% {( I; D

 

8 ^" g: l/ c% @6 R: i; c; W

孟子云:“春秋无义战”,有人由此评论“野仗无义战。”我赞同,深以为然,但对胡彪之辈怎么看,无情寡义的,你不惹他他打你讹你!

6 O D0 @- g$ n9 M' z4 \4 l9 \

你说怎么办?  

 
发表于 2009-7-18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w7 h7 m+ J7 k2 t7 T! E

说起看电影,有一部电影在附小学生中名气很大,流传甚广。有人说看过,有人说没看过。fficeffice" />

2 W+ W4 K9 G) D8 e* o1 Q- F1 M

其实大家都看过,又都没看过——这不是废话吗?

& ]* f% c4 D7 R4 ]4 e( P

  一天下午,大家正百无聊赖,无精打采时,一位学长跑过来,神秘而小声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晚有电影!”

( _7 R& e Y0 V+ \2 t Y

  大家一听,立马来了精神。

' q" a) F5 p! k

  “是打仗的吗?”有人急切地问。

# j- P) a) m/ w: @

  “从头战到尾!”那学长肯定地说。

, k, d5 @6 | z0 [5 u+ b

  “要票吗?”

, @+ U" q D! u: ~: ~

  “免费。”

5 [ X0 [8 Z; ]( z

  “那咱们赶紧回家吃饭,早点去占位子!”

2 ]. {7 P8 U: T6 I. k" ^# o

  “对。忘了问电影是什么名字?”    

; A, e" k" h* k# H3 Y" |4 y# D7 q

ye zhan bai qiao”学长诡秘地掏唤出来。

, B! W( \3 F* ?: E

 

! @4 y5 p' s/ S# j

小半夜的,小伙伴们才回家。家长问:“这么晚才回来,干什么去了?”

9 P: M7 S @$ C7 V- I/ a

“看电影。”

- S) s/ v) u6 k, x

“什么名字?”

. B$ C/ q9 C- j) n/ P

Ye zhan bai qiao

( i" z, K: J# K S/ @

“在那看的?”

* n1 {% M7 e, c* Q$ {

“大操场。”

?# Q4 W0 c1 A8 s

瞎说。我在那站了半晚上,什么也没瞧见!骗谁呐?!

5 i- K% ?. B. T3 U, ]

“没错。就是“Ye zhan bai qiao ”,不信,问问我们同学。

$ C: T/ L. K+ ?! M. L. a

“老牟,你家小牟看电影了吗?什么名字?”

9 s, b* y( b2 l: Q

“看啦。说是“Ye zhan bai qiao

+ v" Q1 G! d$ j s, z$ z* x

“澳!”

0 m" q: p' b9 {$ [- ~

 

发表于 2009-7-18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7-18 18:20:00的发言:
$ _7 ^. o( S' f: D

那就是教算术的老师了,肯定是邱姓?不是熊姓?穿军装的老师我也不认识,只是猜猜。贴片人到现在也没有确定是谁。

邱雄老师是没错的。
发表于 2009-7-18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玩玩流浪在2009-7-17 10:27:00的发言:
    雨中漫步:相片不知道为何被打回我发在这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 B# i+ c+ h& K- L2 F

第二排右一是“玩玩流浪”学姐,应该没认错吧?照片保留到现在,很珍贵的。

4 P0 }4 E4 p* B- K: q# N

胡老师又可看到自己年轻时的照片,能给我们说一下此照的趣事吗?

发表于 2009-7-18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龙哥在2009-7-18 0:52:00的发言:
2 f2 b' W1 ~$ n4 @6 m- z. o4 v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尘封了42年的两件战事。

8 w9 O$ l$ Y8 U' v; @

        在我的记忆里,机院附小的学友们总是于学院外的友邻战斗不断,不分春夏秋冬,打遍了东南西北,基本以守为

; I# ^( M+ p) ]5 D

  主。

: H# s; v" a' N% t4 S) S, W

        一九六七年七月,我们几人正在六号楼一楼陈家聊天,就听到楼上传来玻璃哗啦破碎的声音,透过玻璃往外看,看

& L: r4 g* g" o+ d, b8 z/ e

 到墙外有许多人向六号楼上扔石头,细看是水堆子的中学生。这时又传来数声玻璃碎的声音。

4 \, Q. u6 \+ o( `1 s$ E6 h

      怎么办?出去打吧我们只有五人,对方有三拾几人,难到就看着挨打不成?

4 W% ^5 K) r; Z* s7 g

  就在我们犹豫不决之时,哗啦,我们呆的屋子玻璃碎了。欺人太甚,毫不犹豫我们五人冲了出去。从后门出去当面责问

: T7 O% E$ q5 _ p/ B& {* d2 A

      他们为什么打我们玻璃,双方只是嘴仗并未动手。这时就听站在围墙上的众小孩子齐嚷:大个来了,大个来了!只见健步如飞跑来一人,好呀,陈老大来了,心中顿时有了主心骨!

4 ~3 m4 g+ [. }+ l! a+ E! ^; ?. ?

     对方阵营乱了,有人往回跑了。大个只顾对对方主将了,后面一孙子拿一木棍朝大个脑后就要打,本人一别子将他撂

" p# q+ K4 ~9 U" t% q0 @; W( \

在地上骑他身上就老拳招呼。这时就觉得身上挨了一鞭子,不起来接着招呼,再一鞭子还不起来,再一鞭子,眼镜随着鞭子上了天,这回真起来了。

( l8 H. g1 R6 }" h) v

     战事结束,清点战果,我方大个屁股一三角口子,一人鼻子出血,本人右眼三针,丢眼镜一副。

/ W H! E( T5 D3 {

    活捉对方一胡彪,据说其父是冶金工业部副部长。

/ ]/ k' P3 i$ j8 l f( [6 F9 Y# G

  此仗以少打多,多亏了站在墙头呐喊助威的子弟兵。

/ _, Z* W: B$ Y- @# e

本年底,天气贼冷,后河结冰,水堆子小国又犯我机院边陲,不知哪一军师言:咱们迂回包围,南北夹击。

2 `1 M1 h5 C0 |( `! h$ c! G

    难到能飞到水堆子?只见大个前面走,小个后面跟,齐齐朝西大门走去。

! c. c) z' o. w& s3 |

那场大仗让人记忆犹新,胡彪兄弟一脸彩花地横放十字路口。。。。

1 D1 ]8 f& P. L2 o3 M- \1 |; k$ j- \

  0 {/ @- |) ?+ ]: i

那年头戴眼镜的老大没有几位,我八九不离十地也猜出您龙哥是谁了。

发表于 2009-7-18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7-18 9:31:00的发言:
# J: F- d' I0 V( x0 m2 E , l* o3 E) U2 W, P* a+ j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北京机械学院”字体,应该是何年月?

9 v9 _& M, ^1 F% A 4 [# U: \4 g$ l

难得霏霏还将这个老照片保存的如此完好无损。珍藏吧。+ D2 S) J6 R" c$ d& l/ K4 t 看霏霏的年纪猜算应该是60年左右吧?
发表于 2009-7-18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7-18 9:27:00的发言:
( b8 @; @& j! ? r 3 y0 b# X' r$ g5 \ jiangyaoji学长:这张照片是我翻拍的,受托而发,你能认出都有谁吗?

亲如姐弟- o. k1 d4 N* g% G* r / y3 \7 @) G2 r+ \$ |% e

' o3 ~3 x: I; b" J四个小朋友是yaoji学长的弟妹及霏霏和她的弟弟?
发表于 2009-7-18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7-18 9:31:00的发言: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北京机械学院”字体,应该是何年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741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z7 P1 q! A- b

后面的大木门非常熟悉。画中人是楼上老邻居。Di......

发表于 2009-7-18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龙哥在2009-7-18 0:52:00的发言:
0 h* s( [+ S b( L* S# q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尘封了42年的两件战事。

3 `4 e9 `. j$ l- d5 @* P% v

        在我的记忆里,机院附小的学友们总是于学院外的友邻战斗不断,不分春夏秋冬,打遍了东南西北,基本以守为

4 I* W+ f$ G0 ^ E

  主。

4 d/ k( c1 P1 D

        一九六七年七月,我们几人正在六号楼一楼陈家聊天,就听到楼上传来玻璃哗啦破碎的声音,透过玻璃往外看,看

' b- A4 M2 A- g t& J7 r" \2 W8 S' R

 到墙外有许多人向六号楼上扔石头,细看是水堆子的中学生。这时又传来数声玻璃碎的声音。

t! } l! r X' }0 Z$ K3 z

      怎么办?出去打吧我们只有五人,对方有三拾几人,难到就看着挨打不成?

8 [) c+ V" e E2 w( C

  就在我们犹豫不决之时,哗啦,我们呆的屋子玻璃碎了。欺人太甚,毫不犹豫我们五人冲了出去。从后门出去当面责问

' ]: U, A6 V \- O2 A! Z& z+ J1 B

      他们为什么打我们玻璃,双方只是嘴仗并未动手。这时就听站在围墙上的众小孩子齐嚷:大个来了,大个来了!只见健步如飞跑来一人,好呀,陈老大来了,心中顿时有了主心骨!

2 H- D! L- M, k

     对方阵营乱了,有人往回跑了。大个只顾对对方主将了,后面一孙子拿一木棍朝大个脑后就要打,本人一别子将他撂

' K: Q: I. h1 C$ M

在地上骑他身上就老拳招呼。这时就觉得身上挨了一鞭子,不起来接着招呼,再一鞭子还不起来,再一鞭子,眼镜随着鞭子上了天,这回真起来了。

2 e% t: t9 q& B( S

     战事结束,清点战果,我方大个屁股一三角口子,一人鼻子出血,本人右眼三针,丢眼镜一副。

# W) R- ?* K% I8 x; e; \0 [

    活捉对方一胡彪,据说其父是冶金工业部副部长。

$ s) S* t" F$ ` t3 j' ~

  此仗以少打多,多亏了站在墙头呐喊助威的子弟兵。

, b" a9 l& t6 ?* c' `+ d

本年底,天气贼冷,后河结冰,水堆子小国又犯我机院边陲,不知哪一军师言:咱们迂回包围,南北夹击。

9 [3 z8 Y7 W5 J- e

    难到能飞到水堆子?只见大个前面走,小个后面跟,齐齐朝西大门走去。

' J* I3 ? J( \, X0 `+ w+ N

记得后来胡彪一脸彩花横放十字路口。。。。那场大仗以后,各方讲和,从此天下太平,我们终于自由地进出机院大门了。

7 [1 h2 f$ L3 k" p/ v

当年老大里面戴眼镜的屈指可数,我大概八九不离十地猜出龙哥是谁了。。。。

: c$ R* K! W. H. F

 

发表于 2009-7-18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7-18 9:36:00的发言:
机院生活的老照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734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谁知道这是在哪里拍的?主人公是谁?
# W8 X [. Y% `% O% Y9 W; D% N L

镜头应该是从21号楼南面大操场向西面拍照,可以看到25,24,和23号楼以及合作社、粮店的平房。

s* P7 R+ E. t! e) ?$ o

这是在练习开摩托车呢吧?看不清骑车人面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3 11:55 , Processed in 0.151783 second(s), 15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