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16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nzhaoyugon在2009-5-16 13:21:00的发言: 8 w* y1 A9 [7 k: \

笔下江山的古风反复推敲,几经修改,足见其认真严谨的文风,说明他对恩师和校友的深情。甚为感动!可谓笔下无赘字,心中有深情啊!

, i, ~% x- ^& a; d2 }
QUOTE:
9 ]% K) `3 w! @ D- `5 g+ j5 `

 这是机院附小65级62班同学的一张照片。感谢笔下江山的珍贵收藏!
   顶!!!咱也现学现卖,来点新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5-16 17:19:00的发言:
* n! F& C6 ~) i

 

+ z5 h# Q. L9 m" t n* C

      65届六二班的同学:我又不厌其烦地做了咱们65届六二班师生的动感相册(有女生了),还在:搜狐——视屏——我的视屏……(片尾字幕手艺差点)。

& T4 k: {, m( ?- ]. L% }1 h, O- `5 o

   增加人了吗?我只看到老师的,现就只有2册动感组。你的DVD视频很好呀!

发表于 2009-5-16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5-16 21:04:00的发言:
: Q% ~4 ~( J% l8 i% z$ d" _- E

 

3 t5 c0 X# w% A$ v! W7 {

        本人作的那“动感相册”:《黑白记忆 · 色彩印象》,DVD版还是比较清楚的。一传上搜狐视屏,全瞎菜!!!

5 O6 {+ Q; x8 z

 

4 ]% u! p/ J3 l3 p+ @. ^

你那DVD是正版,传到搜狐就变成山寨了

发表于 2009-5-17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5-16 22:35:00的发言:
; ]- H6 P k' ]' w: |1 O4 i' N. u

yaozhaoyugon学长:你的网名输入真是麻烦,呵呵!以前好像beiwei发帖说过,收藏照片时用gif格式另存就没有老北京网的水印了,我不是很确定,你可以试试看。

, i5 q, b: L9 Y- u- O7 i

雨中漫步学妹:你好!

5 r5 `* \8 k6 {9 o7 q4 V! h8 Z

    是,俄的网名不仅很麻烦,还丢了一个字母g,弄得不伦不类,令人齿冷!俄女仔说让俄把网名改成汉字。俄试着改了两次,均无法改,请学妹指教如何改名?

4 b/ N) }+ ^$ J0 f2 ~

    beiwei的帖子俄看过,可是常用jpg格式,习惯成自然了,不知不觉就又用jpg格式保存了。借用赵zl 的话说“俺们老了,不中用了!”哈哈哈……

! \. ]9 y& Q1 [6 A5 q. v5 Y9 ?* b

 

发表于 2009-5-17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nzhaoyugon在2009-5-17 0:40:00的发言:
+ v: ~/ j. @, @- f5 u+ W

雨中漫步学妹:你好!

& H6 P f# u# `, d" ]8 d

    是,俄的网名不仅很麻烦,还丢了一个字母g,弄得不伦不类,令人齿冷!俄女仔说让俄把网名改成汉字。俄试着改了两次,均无法改,请学妹指教如何改名?

* S4 ]0 ^+ ~1 r. I: I

 

, i' M+ t0 Q$ L0 e

我觉得改名得通过版主才行,简单的办法是新注册一个,汉字应该没问题。

发表于 2009-5-17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地方,帖子里早先几位同学谈到过,许多附小同学都去过而且印象深刻。今年一次重大事件又使它成为世人关注的地方。

5 n6 t( E, c+ |: f& ^

这两天两次路过,在车上拍了几张照片,后续的还会发上来。

7 F" p: t% s- u" G

 

' p7 l1 N$ R3 I7 B5 t# E4 `

想问大家,谁能凭记忆说出它的准确位置?

' ~5 {$ w1 V" z: C6 ^ x% h( U


发表于 2009-5-17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7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5-16 23:11:00的发言:
r0 Y3 M+ E3 N2 r, \) Y% X) `/ \

xuanwu学长:

2 x3 f% h B$ u& p4 g1 t8 j

       关于年级和届的说法是:按入学时间是级,按毕业时间是届。所以你们是59级,65届。

/ R4 S% L* [ x+ w

   谢谢雨中漫步学妹!

" j) j1 r& `- p2 v( s0 E

       你的解释要比我说的详细明了多了,俺们真是老喽,不重用呀!嗨嗨嗨········

发表于 2009-5-17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昔对照,这位男士,是我们的小学老师。

. H, f6 H$ |& M( A; b, _5 h

 

- N# v. B3 m# `


7 H$ c3 G' {4 Q, C1 v


 

S, [% J: }( U2 C/ B$ K

再附上这位老师的两幅作品。 这里面照片,都是善若水在前面贴出来的。

' P% G6 W& t# E/ O( Y

 



发表于 2009-5-17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7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6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5-16 21:04:00的发言:
: A9 F9 h$ D2 N3 t( D1 R

 

& p/ R' f# ]/ M

        本人作的那“动感相册”:《黑白记忆 · 色彩印象》,DVD版还是比较清楚的。一传上搜狐视屏,全瞎菜!!!

6 C2 `" `: ]( o' O/ ~

   刚刚看完你制作的班级视频片子,很精彩!但是笔下江山上传的在学校滑梯前的照片没能收集进去,太遗憾了!以后还要辛苦你再改编啦。提个小小的建议,最好把班级人员的名字确定为大家都认可的字后,统一使用。我们相互通气,把各自认可的名册发到邮箱里交换确认。

发表于 2009-5-16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听歌,看看景
发表于 2009-5-16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nzhaoyugon在2009-5-16 12:14:00的发言:
请笔下江山同学费心将这两张照片传到附小相册里,在这总是有那个……的水印,不便收藏。谢谢!
" n# C# O3 o' I' F- |( A

yaozhaoyugon学长:你的网名输入真是麻烦,呵呵!以前好像beiwei发帖说过,收藏照片时用gif格式另存就没有老北京网的水印了,我不是很确定,你可以试试看。

发表于 2009-5-16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笔下江山在2009-5-16 10:16:00的发言:
9 d1 S, c7 K* y4 L; ?( n2 L8 k

9 v* v* Q. g% ~1 U. u/ }

* D- m6 W$ q2 u* q3 x

这是机院附小65级62班同学的一张照片。

) V S$ J' ]! 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ample_4.jpe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9 H) z+ ~% |+ N! r; M" `

   笔下江山:你好!看到自己文革期间回到小学拍的相片,真是感慨万千呀。谢谢你还保存着它,大概就是那时我们遇见了唐老师,与她一起交流了一些情况的吧?其他2位近况如何?有消息吗?还有提醒一下,我们在小学应该是1965届六年级二班,是以毕业的年份来判定的;而不是像文革期间上大学时,以入学年份来判定年级的。

发表于 2009-5-16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5-16 11:11:00的发言:
- }$ r' e& o+ w# N$ m8 c0 B. 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贺延光.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03年“非典”,我参加了由北京巴士公司26名员工组成的志愿者小分队。配合120急救中心医生、护士抢救、转运“非典”病人。着着实实的为人民做了件好事!无愧为机院附小的好孩子。北京人管我们叫“巴路军”。我对采访我的北京电视台记者说“人们把医生、护士比喻为天使””,“我们“巴路军”就是天使的翅膀。用我们坚强的翅膀把“天使”送到千家万户,为百姓解除病苦。让生活更美好”!

: r; q2 w( i* y& D5 {# }5 Y

 

3 h% K7 z/ O0 i

      图片说明:面对生命(年度最佳照片,非突发新闻类单幅金奖)

0 J6 |+ X: c' Q9 v2 t' x9 \

  

! n! T: [1 j+ e3 Q5 y8 U

  2003年4月30日,北京地坛医院一位非典患者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一名医生久久地站在他的遗体旁。                                                       

+ a8 ?+ c( Z' O/ A

                                                                      ——中国青年报记者 贺延光

: I4 e# H: K. h3 A+ C- ]

 

3 I0 H6 l1 e7 s& Q

甲型流感病例一天增1000多起

) W) D4 X; S4 P

    

i5 ?& d$ j, k4 x' `0 `) ~0 d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6日消息:(利马综合电)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一天内增加了1000多个;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昨天公布的数字显示,全球的33个国家有7520个病例,其中70个病人已死亡。世卫前天公布的病例为6497个,死者为65个。

6 F# r* g) Q0 E2 _' W+ J L" v

    

; X; Y& j5 \+ n; W9 D

     本人见此消息,想起2003年春,SARS(非典)疫情的阴云密布我国上空。那时仅北京就出现157例……外地在京人员争先恐后,纷纷胜利大逃亡;当时我和报社的另一个同事去成都出差,一路上可谓又惊又险,令人啼笑皆非。4月25日,我回京后,便将此行中的遭遇写下,投给《北京晚报》,5月19日见报。我现将此文帖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聊众同学一笑。

# w4 Z, [0 z7 e" Y J

 

7 M+ z3 E/ C( ~. c0 ^

                              一个记者非典时期在旅途的遭遇

- g! {# H" T8 I, g& O* t( ^: [* Q

                                                    胡涂人                                     

4 e4 `' J/ v" d

                                         火车上遭遇“非典”

% e( l, j- |" Y: c$ O

     4月19日10时50分,记者二人蹬上“北京——攀枝花”的117次特快,在软卧车厢内,我们面对面是一位戴着口罩、眼镜的中年男士。他自从上车后从不与我们说话,直到后来知道了我们的身份,尤其知道我们是做健康报道的记者,他这才谨慎地摘下口罩,向我们了解北京非典的疫情,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听说‘非典’是通过‘唾液和空气’传染,不能和陌生人讲话。”令我们哭笑不得。我告诉他:“得‘非典’比中大奖还难哪。”他不知所是地点点头。

7 Y# p4 j g" r0 W( s9 ^3 ]

      这位先生是西安人,今天早晨5点钟抵达北京,办完公事,赶紧买了本次车票,逃离北京这是非之地。彼此互相认识交换名片后,他立马起身去盥洗间洗手。到饭点,我们在餐车用餐,他悄悄地扶在餐车门口,向里面窥视,见我们大快朵颐时,他添着嘴唇又返回卧铺间。当他第二次在餐车门口窥视后消失……我心中感到不安,因为我们的盘缠都藏在行李囊中,于是赶紧让陪同我们的四川向导先回去监护。我的同事保管盘缠的老徐恶狠狠地说:“如果钱没了我们立即报警,他跑不了!”

" [) G( F% s5 H4 U% b5 @3 c

 

% f$ d! p* g7 U

     饭后,老徐挪着发福的身躯爬到上铺,发现深藏囊中的盘缠如数还在,吹了声嘹亮的口哨,我方才释然。原来,西安先生是畏惧人多处有“非典”风险,只好在卧铺间泡了一碗枯燥无味的康师傅充饥。

5 Y C, e$ z9 _

     当夜,我迷迷糊糊中听到车内一阵骚乱,睁开眼睛看表:午夜3点,车已经过河南洛阳。在嘈杂声中我听到一个乘客说,方才硬卧车厢有一个乘客出现非典症状,被逐下车。听罢,我睡意全无,此时是家国过多事之秋啊!

2 b5 b& X1 Q% G. T) ?+ F" l

                              

2 J- _8 m! Z3 m

                                          我在机场被怀疑“非典”

1 r" e/ J+ u/ ~7 p

     4月24日,我们完成采访任务,从成都乘西南航空公司“4111”号航班返京。在成都机场进入剪票口时,我也许是连日劳累干咳嗽两声,结果被那位浑身武装到牙齿的女剪票员礼貌地拦截,她问我:“你最近是不是身体有什么不适?”

* _6 R- M H0 S# E" H. {( W

当时吓我一大跳,赶紧解释没什么不适。

5 P% G9 t6 w$ r5 o% n2 l; r

      她又说:“请你跟我到这边来一下。”

' I- V$ U; S7 f8 W* E& ]

     我只得跟她来到一侧的办公室,她说:“你先在这里休息一下。”然后喊来一位50多岁男医生。

5 \" y" X& e5 _2 v

      医生让我测试体温。我无助地明白自己被怀疑有“非典症状”,因为自己近日在成都两大医院采访过,甚至还去了其中一家医院的“非典一线”,心中不免有些紧张。

+ X7 |% {2 b# H& ^$ x- E+ x4 s

       我忙问那医生:“现在规定体温多高为‘非典嫌疑’?”

3 j/ K; l' K$ @" ?+ H6 {

      医生笑笑说:“现在标准已经降到38度。”

3 {# c2 F$ t4 o8 C9 c

 

5 H- ]4 s5 E" W% T& q$ M9 n( m; q; l

      哎呦!我告戒自己千万别紧张,否则体温会增高,万一被误认……不敢像想,我相信自己绝不会是“非典”患者,尽量放松,在医生的同意下喝了一瓶自备的凉茶水(凉开水可以降温)。5分钟过后,医生接过我递过去的体温表,盯着它看、看、看,时间一秒、一秒又一秒地过去了。我摒住呼吸,这像是决定我生死的一刻,过的那样漫长,漫长。我心想他老先生可别突然冒出一句“对不起,你现在不能上飞机……”那医生还在反复看体温表。

: a, p& q7 `3 s5 j t

 

4 k# g, c2 }% S8 c% I

      我有点绝望地琢磨,即便自己万一,那我宁愿在北京被隔离,被隔离在成都这举目无亲地方叫什么事啊,愿上帝保佑吧!就这时,那医生说;“你可以走了。”我赶紧起身问自己体温多少度?他说:“37度2。”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那颗悬着的心可算落下了。医生问我的姓名,然后记在一张纸片上。我凑上前去一看,除了自己的大名外,还有一个人也上了他们的“黑名单”。  

( c* B% h, c/ O2 e

                                          我们机舱内遭遇“非典”

2 @% H: p% J2 i3 s2 v8 ^

     本来飞机应该在6点50分起飞,结果晚点一个小时,听别的乘客说4111次航班飞机是从北京抵达,所有乘客正在通过身体健康安检(谣言)。终于剪票让我们上了一辆大巴,开啊、开啊,一直开到机场最边缘地段,我们才见到要坐的4111次班机。我估计,可能因为这是从北京(疫区)飞来的班机,停得离侯机楼和别的飞机越远越好。最后7点50多了,我们终于钻进机舱,若大的机舱,仅仅稀稀落落坐着几十个乘客。

: I8 ?5 z# W6 H& w3 U' d; u

 

& X+ z8 L$ {& ^5 s8 K6 N

      我问一位空姐:“这架飞机定员多少?”

0 Q: V2 D7 h. N5 u9 _( y9 v: t, }

      她说:“350人。”

6 X3 d5 E: H/ _

      我又问:“现在蹬机的有多少人。”

3 n% N& U6 p0 _/ q6 i. m

     她环顾了一下说:“也就几十个吧。”

/ v9 }, E( l: Y+ U

     我起身观察了一番,乘客只占了机舱中的五分之一。

6 A4 O% j1 ]- D) Y8 v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飞机仍不见有起飞迹象。有些乘客不耐烦问机组人员为什么还不起飞?

' }3 Q7 r8 @6 y: j) ~- N/ C

     机组人员说:“还有一位乘客没有上飞机。”

2 N2 s3 E6 r; A6 z& \

    于是我们的老徐提出异议:“国家早有规定不等不准时上飞机的乘客!”……就这时突然机组人员对所有乘客们说:“机舱后面有被怀疑的非典患者,请你们尽快挪到机舱前面去坐。”

8 M2 k7 R( j1 g. G d

     我们后面的乘客立即纷纷向前面移动。

0 k1 p1 c$ Y/ b2 d

    

( o0 w+ e* a' H6 c; \, V+ K+ `

      我听到乘客们愤怒地说:“为什么还让他们上飞机!”“为什么还不让他们下去!”

( B4 L4 X' q/ f1 Y- m1 ~% q8 n

      我站起来向机舱的后部一看,只见有两位年轻的外国男女,孤零零地低着头坐在那里。

$ u. o% [$ F, z2 q& f7 y

      当后面的乘客全部迅速地移动到前面后,大家又开始质问、谴责机组人员:为什么还不让他们下飞机! 说机组人员欺骗乘客,明明有非典病人,却说“有人还没上飞机!”

! c! B: s- e. L9 K! D/ c7 u3 s

    机组人员解释:“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定他们是‘非典’,他们只是有‘非典’的迹象,在没有最后确定他们是不是‘非典’,我们不能让人家下飞机。我们已经跟防疫部门联系,他们马上会来为他们再次检查,大家再耐心的等一等。”

4 h( m8 M- `9 \( z/ p

 

1 L! k6 c: D( q

     “如果等他们被确定是‘非典’,那么我们已经被传染了,这是人命关天的事,你们负的了这个责任吗!”一个女乘客义愤填膺地喊叫。

7 j _3 v$ @4 K: u; S o

      这时我身边一位年轻的军官说:“如果确定他们是非典患者,咱们今天谁也别想走。”

: P4 t6 O2 S, V" \- O" {

      我突然想起早年看过的一部影片《卡桑德拉大桥》……浑身感到有的发软。

& L- m! t! T$ D& ]* M

 

, _/ i# o2 \9 p

     此刻,乘客们都愤怒了,要求机组立即把那两个老外赶下飞机。机舱内,乱哄哄,吵吵闹闹。忽然,一位机组负责人高声说:“我们已经接到机场有关方面的通知,他们被确定不是‘非典’!”

$ W3 U5 l( u' j; J; ~; ^& B

     有乘客问:“你们能保证他们肯定不是‘非典’吗?”

( Q) m |7 g: q0 p/ S8 l+ w

     那负责人说:“我用我的生命担保,他们不是非典!”

/ i* n2 r8 D. Q

     又一乘客厉声道:“你一条命能顶我们几十条命吗?”

( t2 K p4 Q4 I; Q. z- p; F; L C

      一位像是空姐头头的女性对全体乘客说:“我们已经接到有关方面的通知,排除他们确实不是非典患者。”

. g! Z7 {- y7 O( E$ R- `/ D

      一位女乘客生气地说:“排除并不等于说他们就不是潜在的非典患者!”

; d. S$ P+ ~# ]- b% y5 J

      空姐头儿说:“我们跟你们一样也害怕‘非典’,我们现在是和你们在一起,咱们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你们应该相信我们。”

. j! J( |2 q _/ j6 U

 

% s- Z; T" v* A6 t7 e

      8点15分,飞机开始起飞;8点35分,空姐们开始给乘客送晚餐,我注意到送餐的空姐的手上套着一双塑胶的手套。我突然感到的肚子饿得厉害。但是,我周围的很多乘客就是不肯摘下口罩用餐。

0 u T2 i- e& J& M4 T7 R

      10点25分,成都到北京的4111次航班,终于飞抵北京机场。

6 T _" v2 E1 M2 K

                  

$ ]$ R. i$ F: y" w ~- O. I( v3 T

                                他被丈母娘怀疑“非典” 拒之门外

8 W2 z9 I$ |3 x

      4月25日,我回到北京的当日,正在完成这篇“遭遇非典”时,电话响了——原来是与我同去四川的老徐来电。

{# A8 f. Z! {& ?6 U

      他悲愤地对我说:“我今天带着咱们从四川带回来的特产和给小X(他媳妇)买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去我老岳母家看我女儿和我媳妇。我敲了敲门,就听见我丈母娘问:‘谁呀?’

$ l. B& C2 W: p/ h7 T6 i

    

0 F/ u! v( Z4 R

      “我告诉他们我是谁谁。老太太连门都不开说:‘你来这干吗呀!你回去吧!’

0 P) ]& r+ U& |' z/ `$ m9 v" Z

      “我说:‘我来看看孩子。’

- ], K7 O! G" `& H

      “她说:‘我们怕你有“非典”传染给孩子!不是在电话里说,先让你自己在家隔离七天吗?

7 N. j0 ^& r v/ I

     “这时我媳妇连句话都不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我这还没得‘非典’哪,要是我真得了‘非典’,他们可能连管都不管。你看看那些战斗在非典一线医生的家属,人家多么关心自己的亲人!唉 !”

$ p$ ]& I8 ]+ `6 U; K, a

 

& P2 k; D- S# I: D: w) b7 a

      下图,既倒霉的老徐同志。

; m+ J8 U+ g: \/ {( [: U3 d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P* v6 O; g! a( W* s$ E

发表于 2009-5-16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xuanwu学长:

' L! a6 v; B6 ~6 H! A( {

       关于年级和届的说法是:按入学时间是级,按毕业时间是届。所以你们是59级,65届。

发表于 2009-5-16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看照片有感而发的!

发表于 2009-5-16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jiazhi:你还得好好学学怎么发帖,发帖前最好先预览一下。[em55]

发表于 2009-5-16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5-16 23:15:00的发言:
# c5 J( O7 g. ]. u1 s" @ N( @

jiazhi:你还得好好学学怎么发帖,发帖前最好先预览一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7 X. b3 K6 ]

格式不对吧?

发表于 2009-5-16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话应该在引用的帖子下面,怎么跑到上面去了?
发表于 2009-5-15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5-15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人都哪玩去了?挂着网上,不说话!

发表于 2009-5-15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馨蓝霏霏在2009-5-15 17:53:00的发言:
, F: I+ i' Z' [- h" L2 _$ l) G

  七哥你好!上来了?

/ I) B) W) l# R* Q" l% w7 o/ y

朋友你好,你是8-407吗?

发表于 2009-5-15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虫夏草你好,8号楼204问你及你两个哥和一个姐好!一一

发表于 2009-5-15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丁锡珉在2009-5-15 15:57:00的发言:
% J$ }8 P8 J( _8 u

                                     4.11《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

. z6 e) S: Z" |1 L0 y! k' B" u

                 筹备的背景和过程

: L. V" n) M9 U1 N9 _


 

感谢丁老师!感谢胡老师!感谢筹委会的各位校友、老师!为我们举办了这么盛大的、终生难忘的、引以自豪的聚会!
发表于 2009-5-15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小子你好,我马家郎又回来了!工体那边不能潜泳了。机院……让我回忆太多太多---容我慢慢道来……

发表于 2009-5-15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nzhaoyugon在2009-5-15 8:33:00的发言:
- O! \0 f# c- N& b2 u: J( A- h8 y

xuanwu:你好!

1 j9 L V3 R" r$ w& ?

谢谢你的批评!因传来的老照片有很多带有折纹和斑点,修改起来很费事,加之想尽快传送让同学们尽早分享,故出现不尽人意之处;俺抽时间再仔细修改后更换。望谅!朱和迪的照片注名有误可以理解,老叟也是好意,应该谅解。和谐社会嘛!

/ H* p- n2 e6 B8 v2 v l

另:咱们班的恩师中没有三年级韩老师、五年级赵老师、六年级姚老师的照片,四年级数学栾老师因未找到他正面的照片,故未能贴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徐、唐、钱、高老师的照片是俺从合影中裁剪下来后做了处理后形成的,不到之处也请上述老师谅解!

/ m$ A4 s" `% P" b" n) S

希望珍藏有上述老师照片的学友帮助提供宝贵资料或相关信息,以偿我们念师之情。在此俺先谢谢诸位学友了!

) ~( }6 p+ r* T5 {! f1 {6 n

   yanzhaoyugon:你好!

9 b8 _) M+ w; [( ^

    批评不敢!请当作建议吧!照片修起来确实是很费事的,我们相片保存的不好,让你费神了,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看了你修过的照片后,分享回忆起少年时光,让我们的精神都得到极大的满足。再次向你致意,表示感谢!

4 W* V) g2 K) Z

    我们的专辑你添加处理的很好,但我在打开动感相册时,怎么不像以前一点就开呢?老是黑屏,在传输,是否需要安装新程序?特此请教。

发表于 2009-5-15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jiazhichen在2009-5-15 21:53:00的发言:
% U2 i* U/ a1 O

冬虫夏草你好,8号楼204问你及你两个哥和一个姐好!一一

2 g# U: j! N% P1 h1 D

jiazhi 老兄:你好!几十年没见面了,还记得楼下的兄弟姐妹,很感动了。我,并代他们向你问好!上次你来西安,我听说了。这次411又看见了你的影像,不减当年,只是多了一副镜片,又频添些许风采。不知老兄还在乒坛鏖战吗?记得是左手直拍吧。这次一上网,就发现老兄的网名,虽然是拼音,尽管使名在前姓在后,可一眼就认出了,很是兴奋,故一时兴起,说了几句笑话,多少有些不成敬意,哈哈,。。。望兄多发言,让我等尽情分享。祝好!

发表于 2009-5-15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馨蓝霏霏在2009-5-15 17:53:00的发言:
8 y4 a: ]3 e/ H* A! m

  七哥你好!上来了?

9 l- O2 l' j: j/ z- H0 b: _7 u)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30 04:50 , Processed in 1.215371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