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8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4-28 11:57:00的发言:
% i8 C4 v% \; u( d" U' P5 d

竟敢质疑水小子的记忆力?我真是昏了头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W7 X: ^8 M1 f

别,别介,别拿老弟开“刷”,。。能说得我全说,说不出来的,你就去他----〉冬虫马也草。呵呵。。。。

发表于 2009-4-28 0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思

               夜思

- G1 d8 R/ \0 X# W* a/ c

         举目远眺数星斗,

) v% t0 S/ f0 Y6 v3 S* D

         思念亲朋与故友。

. `4 R$ ^( n g: g3 _! W

         斗转星移飘渺过,

. R& y3 P O4 Z$ S" J% q7 L

         只留真情在心头。

. h" t3 |/ Q# i F1 k& p

                         献给我的母校---机院附小联谊会

发表于 2009-4-28 0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 s9 I% Q: B

 

, R' h# l; G+ ^+ p, r8 r

根据说书人统计数据制作的图表(修改稿)

发表于 2009-4-28 0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三:俺的纪念章何时能拿到?绍平也在问呐!
发表于 2009-4-28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老兄,着急了?咱们年级的纪念章都在段燕春处,济生与她联系了,不知是否拿到手了。我现在也是两手空空啊![em53]

发表于 2009-4-28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你也趴在地上不起来了啊?[em55][em77]

" ?" Q6 [+ M5 I: o9 J5 `! R: }

      你们干脆等到光盘做好了一起拿,岂不更省事?

发表于 2009-4-28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nzhaoyugon在2009-4-27 20:52:00的发言:
Jiangyaoji学友:
    你可先把所要下载的视听“节目”全部看完后(注意:一定要全部看完,否则“下载”的文件不完整),再点击右上角的工具栏,选择Internet选项,出现对话框后,选择 Internet 临时文件栏的“设置”,出现新对话框后,选择“查看文件”,查找你观看时间的 flash 文件,将该文件复制到其他文件夹中(可重命名),打开该文件即可观看。
* _- J9 ]/ f4 Z& l) o7 n

谢谢!又学了一招。

发表于 2009-4-28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beiwei帮我发帖。
发表于 2009-4-28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漫步学友:

. H. T7 a& t6 t3 l" a

您是否能给我发一份63届参加校友联谊会的通讯录?因为有个别校友还没拿到纪念章,“善若水”老弟把发放的重任交给了我,可我没他们的联系方式,无可奈何,只好求助于你了。

发表于 2009-4-28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说书人在2009-4-27 20:44:00的发言:

 关于发言统计 + D3 c+ Q0 x$ X8 G% ]. k2 d6 K

8 ~* R3 |' {" P$ X


最近,正在做我们帖子的备份,利用技术方法,对下载到本地的网页,做了一点统计。说明一下,如果你做过统计工作,就会知道,统计的准确性都是相对的。 " p3 i! J! c/ t5 Z/ v+ a


到今天中午,共有184个发言网名,注意到一下情况: ; r# D7 [" Z' p7 ?4 ^+ ?/ p

R/ _7 _ X* r* M; x. x


- 有一些人换过名字,但很有意思,“善若水”原来叫“变色龙”,已经被系统统一改成“善若水”
- 有44人只发言1次
- MALIMALIN可能是两人共用一个名字,还有吗?
- 一些人删除过自己的发言,他们的发言数量少一点,但平均质量高了
- 由于操作和系统原因,一些人会有发错或者重复发言的情况
- 不同发言风格也造成各人发言数量差异,比方有人在一次放十几张图片,有人一次一张
- 有些发言者人不是附小的,这样附小应该有150人左右露面,还有一半以上的附小人没有说话(或许其中一些人不上网或没有来看过)
: U1 v% e! k6 P2 f7 M0 E+ g0 }- r$ w

: R" ]2 D5 k' y8 L1 w' y6 }


- 发言数量前15人如下: K& {5 ~" Q! e; I* `0 r P/ E' s

( C" Z, P( r9 E


708   雨中漫步
600   古刹听松
468   老三
432   善若水
184   m马达
160   胡涂人
150   玩玩流浪
132   心灵之花
129   革命后代
106   水小子
 80   cwping
 77   beiwei
 70   兰台秘笈
 63   胡世坚
 62   MALIMALIN
/ u+ G% @1 l; J- T" i


 值得关注的远不止这些,以后会用多种角度探讨整个帖子表现。
1 ~2 ?6 _8 ^7 w4 z7 A5 j

3 h1 x& h. F# |1 K

谢谢说书人对维护和评估本帖所做的大量细致工作 !

7 w( e- Q2 v. F* h0 y3 a% N

 

" a9 T6 a" ^; f3 u

其实对于我来讲,浏览本帖,面对着相识的或不相识的学兄、学姐、学弟、学妹,发小伙伴儿们,以及从小就熟悉我们的老师,添加一些对往事的回帖,我感觉就想回家一样,内心充满温馨,充满欢乐。

9 U5 t6 R& h/ t8 T0 F! A, v8 [

这里没有虚伪,只有真情,不必顾虑说错什么,即使说错,也会得到善意的指正。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能找到这样一片净土实在不容易,我珍惜它。。。。

发表于 2009-4-28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jiangyaoji在2009-4-28 8:50:00的发言:
. z6 S4 |6 {' U% y" w

雨中漫步学友:

4 l( U, W9 f' L* a/ j% H W2 B

您是否能给我发一份63届参加校友联谊会的通讯录?因为有个别校友还没拿到纪念章,“善若水”老弟把发放的重任交给了我,可我没他们的联系方式,无可奈何,只好求助于你了。

0 `7 Q1 A( ?. T" c7 W

电话已发到你的收件箱。

发表于 2009-4-28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九届照片委托代理发行人:革命后代。艺术加工:革命后代。照片提供人:吴立军

- F+ V4 ?% o# C: t- b' W* B1 n. ^. A

说明:在这几张照片一年后滑梯和两栋楼相继拆除。

0 s8 A9 B+ `& X w' z6 g6 Q0 i* k& ]


o9 Z' H& [5 f9 p5 c


( Z' J2 M( E' Y


2 J2 R9 E2 T. t


+ U7 y1 ]. S+ v# y* h4 C


" K) P+ O3 f6 v+ E



发表于 2009-4-28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Y# l) O8 G e2 Q0 ~% ?7 M

- A/ T' U" r# B! T6 p$ q$ M

 

' `( M. E9 O9 S0 z/ S9 [

根据说书人提出的意见,又做了一个,有些改进。

发表于 2009-4-28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28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是68届的。

2 }( v" ?' v& v4 x6 {0 e/ N" c6 S

 

0 x2 B: W2 ^# z, g$ _

前边有人提到传达室的靳阿姨已仙逝。

( w+ b: n" A4 W8 d

 

" D& x7 z$ w: C) O9 p5 K

印象之中靳阿姨个中等个,举止干练,长得很精神,不断与人打招呼,把信件、报纸递给各人。也和我打招呼,因为我也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她有时会让我进屋待一会,还夸我,这么小就敢到派出所当证人,挺勇敢的。那是一次无知无畏的举动,两个大人(好像有宿怨)在路边言语不和,拉扯起来,一起到派出所评理,一群看热闹的只有我一个小小孩站出来述说现场是怎么回事。传达室里有点暗,大概是窗户偏小,冬天的时候很暖和。

5 N0 T& @5 k0 R* N) D9 ?3 `

 

* z* j8 s: F% p* \+ G

靳阿姨,你在天堂还好吗?

4 b) g. s( s, S$ D3 Q# g


 

发表于 2009-4-28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28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慢步.5396楼的照片你是从那里找来的?
发表于 2009-4-28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D7 u% @. r. {

昨天贴出了一个统计,有心人问:为什么你的数据和网页上显示的发帖数量不一样?写说明时我还真忽略了,这里统计是我们帖子现有发言的数量,网页上显示的数量是在整个老北京网站发言次数。打个比方,我是单位的会计,统计的是单位工资,你还挣外快,我不知道。另外,还有删除发言的情况,也没统计。

2 l6 d- M( w8 B6 N

 

3 ~9 t. f# N1 g4 B9 n u$ E

昨天的统计数据和简单说明,还比较表面化,我正在准备一组更深入的统计分析,更贴近文章内容,更深入事情本质。写出来有意思得多,工作量当然也大得多,还得有一段时间。beiwei兄,不会让你白等的。

+ G( {# d) }+ g$ Y* k! s# m# l9 m


 

发表于 2009-4-28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两个小故事

& T9 F9 v" T1 G

 

1 V) w& y3 U7 Y' q6 D

救命的二部制

8 @1 k% E4 y( m0 I3 [: J

 

& Z S# H- e& U) Q

一个过去的同事病了,大病。他告诉我,每年都做体检,从没大问题,一年多前身体异常,他说起几种症状,
“很明显,就是这个病”
“那你得找对医生。”
“没错!”

0 E0 \9 j* n+ m& f- j# U7 O

经历一系列误诊之后,才被在行的医生很快确诊。

5 q, l/ |" S/ C# w5 g0 M

 

) i3 @ ~/ n# T

他告诉我,正在用激素治疗,一年来把身体做了一遍“格式化”:打破身体病态秩序,重新建立体内个部分的平衡。其间各种怪像层出不穷:这一阶段可能每天只吃得下一两,几个月后就变成忍不住天天胡吃海塞;有一段时间,明明把钱放到口袋里到楼下买报纸,到了报摊无论如何都摸不到;有一段时间失语,最担心的是遇到紧急情况,脑子清楚,打120却说不出话来。当然,疼痛、呕吐、失眠也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 D- U5 l, k. J* L7 u

 

G9 D: V$ P" A9 e2 g- u9 w7 U, p* }7 Q

谢天谢地,经历了一系列“酷刑”之后,已经大有好转。我说,你这是五十多岁能抗,要是在七十就折腾不起了。他说,是这样,还特别强调,全仗着身体底子好,小学时二部制,每天只上半天课,有大量时间疯跑疯玩儿。“那时候,天蓝、阳光足、空气清新,可玩的地方也多。”

- H# M, i3 E* a: L A$ a9 K

 

( F7 A5 _% I1 X9 n+ v, @. L$ B

小时候,他家就住在针织路(机院西门外那条街)西边居民区,印象之中,机院附近的小学60年代大多是二部制。

4 p) S2 |& y3 A6 k6 |. `

 

9 M) h D$ s+ B) u# G9 i

 

2 t' L, N% H6 ^" F; s" n6 t" L7 t2 F

--------------------------------------------------

4 t+ C& K& | Q P$ u7 A6 L

 

8 Q. o) U0 D4 N8 d# s

 

; @ s$ ~- O/ B! V2 d

“野孩子”大黑子

" K3 [0 Y- n0 A; y3 N4 c, _8 n. T1 w- @

 

8 J/ g2 `9 }! q' e$ M

大黑子是个小学生,高个儿,健壮,脸庞黑里透红,长得不难看,眼睛里透出那个年龄孩子常有的光芒。他不是机院附小的,但是许多附小的男孩子都知道他,或许有人到现在也记得。事实上,不仅是知道,还是对手。什么样的对手?打仗,隔着铁丝网,互相砍石头。

) L w9 p7 b, b

 

' W" G5 [4 R/ W+ r: X! S

“战场”位置在哪儿?跟我去看看,从机械学院西大门进去,是一条几乎贯穿东西的马路,把它看作机院的长安街也不为过。路的东尽头,再向前一二百米就是机院的东边界,这条边界很长时间是用铁丝网分隔,铁丝网外面是庄稼地,再远还有居民区。这是机院男孩子和院外孩子接触较多的地带,接触方式太负面了,多数时候连说话几乎都没有(如果有也是战斗呼喊),一见面就打仗。不过各位看官别替“古人”担忧,这种战斗都是游击战,规模很小,把地上捡到的石头扔完了,撒鸭子就跑,没有头破血流的场面,也没有肢体接触。“战士”的年龄不大,都是小学生。

- R5 ^/ O( y( Q

 

4 l6 T6 T& f' g4 [6 A7 ]5 i4 d

院外这群孩子有一个头儿,机院孩子叫他大黑子,不知道他是否真有这个小名。那时候,院外的孩子被称为“野孩子”,大人孩子都这么说。用现的眼光看,还真是有点“大院沙文主义”。

9 v' m/ D/ G2 Y

 

# J9 r0 ^0 M7 b) R

后来呢?后来这些孩子“长大”了,上中学了,大黑子和机院的孩子分配到同一所中学,这是文革时期,武斗的风潮过去没有太长时间。机院的孩子在这所中学里人数众多,其中几个好事者知道了,就挨着教室寻找,问老师,“这班有个大黑子吗?”这不是他的学名,老师诧异地看着几个不怀善意的学生,“什么大黑子?没有。”其实,他就在某个教室,同一教室还有机院的孩子,不知道大黑子是否认出他们,但机院孩子一定有认识他的,但没有一个人“举报”,默不作声。冤家虽然路窄,却不再刀兵相向,长大了就这样吗?

# S3 y& t& V1 l3 }* x2 N

 

/ Q3 H( s5 U8 T2 ]2 Y2 J n8 {2 v: D# D

再后来呢?没有故事了,平安无事吧。几年前,爱尔兰女歌星恩雅新唱出的一首歌就叫《野孩子》,天籁般的声音,配上这么一个歌名,不由得想起这段往事。

, [3 L+ T( F, ?2 |$ n

 

发表于 2009-4-28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28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漫步:你好!

0 t% R* Q3 u& i& m1 g$ ]

我想要的不是我班的通讯录,而是63届其他班6人的联系电话。他们是:朱新明(朋?)魏保民 南平 彭和平 张宁 崔惠民 

6 n+ E0 I& @ L" E5 \

善若水还要得过一阵才能回京,所以只好继续麻烦你了。

7 J: h5 }6 S$ e9 u. w9 _

我在论坛的信箱里看到了你发给我的名单,但是我单位的邮箱没有收到,不知何故。

发表于 2009-4-28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刘家的路人哥哥的相片

给刘家路人哥哥的相片这是4.11时的纪念!小豆包




发表于 2009-4-28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28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28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28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28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28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28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我说

/ N& W: a. K0 y4 K

谨以拙文献给曾互相“雪场厮杀”的敌友

* _9 O' U) H# c7 x7 v% g4 g

                                            

2 p. h. z l/ ]) l2 [" o/ x

                                               打 雪 仗fficeffice" />

* }# p9 z1 X' r

  

# t2 C$ G- k# |

  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和院外的人“打野仗”。整个方圆围墙内外处处是战场。有人戏称我们是“中国的阿尔巴尼亚”,意思是像该国一样处于众敌对国的严密包围之中。说法很形象有趣,也很有道理。或许还有人会说,当时的中国不也是四面受敌吗?话是不假,但如果改称“中国的中国”,您会觉得怎么样呢?

8 Q, b* Q0 e$ D9 U1 k, G

  “校难当头”,院内各楼会自动互相配合,相互支援,不分彼此,一致对外。

) q, h3 r9 E8 H9 s5 u7 r

  不过,冬天似乎不是“鏖战”的最佳季节,有点像不是现在意甲足球联赛的赛季。于是,大家就养精蓄锐,以备春暖时节再出外溺(?)战。

: N6 {! E$ B: {

  话说机院大势,合久必分,无事必定生非。这不,闲得发慌的各楼之间就相互产生了“摩擦”。

) Q8 R3 _& Y- M4 V" |3 w" a

  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漫天皆白。这正是各楼小伙伴玩耍的大好时机,人们不顾严寒,三五成群地跑了出来。

+ d8 j& b$ a! x& r7 t' I! f) w" ?

  有雪当然要打雪仗啦。尤其是男孩子专利和特权,拿手好戏。开始是同楼的互相打着玩,不知怎的,两个楼的人发生了小“冲突”。其实,双边都是熟人,有的甚至还是同学加密友,但大家却似乎都愿意挑起事端,扩大事态。于是,双方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打出手”。

M, e& k8 c* O& u& \. _; p4 I

  8910三座楼呈“品”字形排列,在9号楼后面,有一片小树林,将8号楼和10号楼隔开,当中一块空地,是公共活动场所,这时也就在眨眼之间顺理成章地变为战场。

4 B: s4 X! |3 f0 i

  打雪仗和别的不一样,有许多不成文的“潜规则”,首先不能动手,更不能动家伙,如棍子石头甚至土坷垃无不在禁用之列。唯一的武器就是雪球,而且还没有现成的,非得现场亲手制作不可。那情形很有些像使用大清朝老式的火药枪,——装填火药末,用探条捣实,再装铁沙粒,点捻儿,单打一。好在原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遍地都是。谁规定的,不知道,反正是约定俗成,但谁也不去坏这个规矩。何况还有中立“长者”三林子在9号楼后面的“阴台”上现场观摩兼督战。

/ p: p, R Z9 g

 

9 _1 L1 o# [/ z" g6 C6 p* h i

    那时,似乎有第六感官显灵,两边的人不用招集,就全都不约而同地分别自动聚集起来,有的攥雪球,有的手捏把掐——手小的拿一个,手大的拿两个甚至三个,大都是左手,右手只能拿一个,因为还得靠它“砍”(扔)雪球啊。不过也有左右颠倒的,如Mao胖子就是个大左撇洌子。八号楼的队伍中自然少不了马家军四员虎将,有人说不是还有五姐六妹吗?您别忘了,这是男子汉之间的决战!还有沙篦子和他的“随从”Zhang yan ,当然也少不了水小子,还有Liu shen,DaYinger,一群虾兵蟹将,就连平时不大来往的Er-sao,也赶来助阵。真是“胖大的威风,瘦小的精干”,个个都可以授予“洪巴图鲁”。而对方也不差, 由Su Bei-jing挑头 ,Zhang Jun,shi家兄弟等助战,净是些久经沙场、能征惯战的宿将。

: e( C& g& F- |4 H! u# y

  两队人马相距二、三十米,形成对峙,虎视眈眈,像是两群斗士在进行心理较量,一触即发。突然,不知是哪方的什么人怪叫一声,如鬼哭狼嚎,于是这一边闻声而动,冲将过去。而与此同时,另一边也呐喊着杀将过来。。。。。。

$ @2 Y2 L1 h2 c6 u& v# q4 [# l

  打雪仗讲究短兵相接,近距离搏斗。两方人马很快就搅在一起,捉对厮杀。。。。。喊声四起,银弹横飞。。。。。。

( ^1 S; K: Z% }" h2 p7 e x8 \

  许多年后,当我第一次拜读《三国演义》,品味其中精彩的酣战场面时,不由掩卷长叹,心想这不是在描写我们儿时那摄人魂魄的壮举吗?!“莫非古人与吾暗合?”不过,我还没傻到效仿书中的曹孟德那样把宝典烧掉。。。。。。

o; l9 p% `& S2 N& }% D8 V

  话说回来,正当两拨人马杀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我却孤嶙嶙一个人呆立在雪中。这倒不是我胆怯,而实在是另有苦衷。按说,我是8号楼的人,应该和本楼的弟兄并肩对10号楼的人马作战。可我却和10号楼的人有特殊的渊源——原来我家原本住在10号楼,用个文词拽一下,是生于斯长于斯。那帮人中,基本全是我的发小,邻居还有同学。和他们交手,简直就是手足相残,兄弟相煎,让我如何下得去手呢。。。。。。

. W z% ?2 C# J% O

  就在稍一愣神的功夫,战局急转直下,似乎对我方不利——一些勇将已经弹尽,力不从心,而且身上弹痕累累。而对方似乎像吞噬了兴奋剂,越战越勇,甚至渗透到我们的后方。。。。。

/ a+ u, O s9 p6 l/ E1 M

  我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冷不防一道雪白的光飞来,擦着我的耳边撞击在身后的树干上,砰然有声,爆裂的雪渣扑簌簌地落下,有的竟钻进我的脖领,一股刺骨冰冷的液体顺着脊梁沟向下流淌,却又反而像烧红的铁棍烙在皮肉上,顶得我的身体向前绷凸,活像一张拉满弦的弓。还没等我有所反应,又有一两颗银弹向我飞来。

& ]$ u7 P: P; e' {. V6 n

  我靠。。。。还让不让人活啦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此时已顾不得多想,奋身投入了这“自欺欺人”的战斗中去。

7 o- {3 q2 A( C& f5 R' z/ H$ @, }. w

  打仗可不是好玩的,不管什么仗,不管真的还是假的。在底下你可以品头论足,指手划脚,甚至打鸡骂狗。一旦动起真格的,才知道什么叫玩不转!什么叫“草鸡”一个!你会声嘶力竭,你会手忙脚乱,而且“技术变形”,甚至干脆直挺挺地呆立在原地,一动不动,给人当活靶子打。估计和现在国足踢球一个样儿。

: o; \5 I9 U' n( J5 d0 A. t( d+ U6 @

  我在人群中盲目地乱跑瞎蹿,却歪打正着,客观上起了迷惑和牵制对方的作用,为局部减轻了压力。这时,对方的一个大个子(这里就不提其名啦),凶巴巴地向我迎面扑来,我慌忙连发两弹,其中一弹打中他的肩头,不过他没有丝毫反应,就像打在坦克的钢铁之躯上,反而加速一个箭步冲到我面前,此时我已经两手空空,我半蹲下身,一手胡乱抓雪,另一只手本能地扬起,试图遮住头脸。

9 _, S/ c7 J+ } R

  只见大个子高举雪球,以泰山压顶之势,向我砸下。完了,我本能地抱头闭眼,等待承接这致命的一击。。。

2 f3 w' G, J4 t3 e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斜刺里杀出我们的一个人,向大个子攻来。说时迟,那时快,大个子在就要雪球脱手的一刹那,感觉不对劲,大概他用眼角的余光发现了侧后的“黄雀”,这大个子也真不含糊,一个“白鹿回头”,身子扭了个90度,银弹随之出手。

( v3 O7 I3 J* D

  大个子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打跑了偷袭者。不过,由于用力过猛,加之旋钮过度,造成重心不稳,他身子一歪,趔趄地跪坐于地,和我脸对脸。

, T% j3 ]9 N! g# ~: b5 h+ k. R

  简直是天赐良机呀,从上边掉下馅饼啊,我乘机用双手和双前臂临时做了个 “人肉簸箕”,抱拢了一大捧雪,“偎”到大个子面前。大个子大概自己把自己的腿脚压住了,一时挣扎不起。望着他那近乎绝望,无奈,茫然,又不服气表情,我将头一扭,心一横,手一松,将一“簸箕”的雪都拽在他的脸上。。。。。。

# D' Q- ?- I1 l4 \

  “好!”有人大声喝彩。循声望去,原来站在阴台上观战兼督战的三林子目睹这场面,早忘了中立的身份角色,情不自禁脱口叫起好来。。。。。。

8 k' N# F2 i4 S r

  这时,激战已经停止。两队人马有各自聚起在一起,热烈地议论着回忆着刚刚结束的战斗。也有一些人从各自的人群中走出来,互相亲昵的互相捶擂对方一下,笑着说些什么,那样子就像《水浒》中经过陆地和水中恶斗的黑旋风李逵和浪里白条张顺在互相“骂捧”。

- n% o3 [9 H* ~7 |

  此刻,我还沉浸在大战的兴奋和颇有斩获的喜悦之中。突然,对方的大个子一步跨到我面前,鸟瞰着我,悻悻地说:“你小子,够狠的!”

; e$ Y0 N. N) b G' J6 u4 {1 g

  没等他的话音落下,我“嗖”的一声拔腿就跑。身后传来大个子的笑声。

发表于 2009-4-28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72年暑假摄于在陕机院游泳池

' A- Y D6 P% I% N9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2 18:54 , Processed in 0.150596 second(s), 15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