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7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huwjh在2009-4-7 2:09:00的发言:
, g, Z# \9 C% V' w1 [

: W* V! l0 z( ]3 K1 S6 Y' G N3 [

    2009年4月6日晚,清明,远在成都的毛为民来了,带着几许回忆,在安治军(行子)的召集下,儿时的伙伴、同学汇集在一起。

/ m4 I% }! l# `, u. y

    屈指算来,陕机院附中毕业已经30多年了,班里同学,有的成了略有成绩的领导,有的下海经商,腰缠万贯;有的远赴他乡,谋求更好的发展,有的则在西安,过着幸福安逸的日子。。。大家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彼此很少联系。

/ x8 _. ?+ K" o

    昨晚见到了N久未见的同学(毛为民、安治军、史健、李有德、王欣、董小杰、冬驰、孙英、沈红、胡培…),聚会使大家都很激动,自然是分外的开心,亲切之情溢于言表,相互之间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坦率和真诚,可以感悟到说、笑、怒、骂皆为深情。真的是那种自然、和谐、真诚的感觉!喊几声久违的外号,说一说旧时的趣事,回忆以前的学校生活、老师、同学,还有那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时光仿佛一下子拉回到从前。现如今,大家已是50多岁的人了,都有着自己的家庭、工作和社交圈,但对年少时的伙伴和同学,却始终有着特殊的感情,相互之间始终保持着那颗童心。离别之时,大家都有些惆怅和伤感,何时才能再相见啊?!

; P4 J9 W7 ~9 d) u

    岁月悠悠江水东流,白发飘上了鬓首,往事历历在心头。在这里向我的同学,儿时的伙伴,默默祝福:愿我们彼此平安幸福!

3 o4 a8 p9 |) j

 

7 {; x& Y; M( {8 ?' @5 D8 }; A

                                                                                                                zhaohuang

{! L3 E3 _# |, l2 d9 A

 

7 M, K+ t" V0 x

zhao huang ;说得太好了,那天见到同学后心情一直在亢奋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腼腆的依然腼腆,直率的照样直率,张扬的继续张扬,而老练的则更加老练。我们这些北京机院附小的同学,北京机院大院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走到哪都会流露出一种小小优越感。不是吗?记得刚到汉中我们这些孩子在堡河里游泳引来无数人的驻足观看。在西安男孩子踢足球在全市中学都是数一数二的,我们还代表西安市的中学生去机场欢迎外宾、参加《国庆节〉的游园演出等等。好像样样都拿得起。以shenhong 、liyujun 、jiafengchun、和你为首的小乐队表演得有声有色,当然我们女生的舞蹈也不错,岁月悠悠,往事历历。这一切都和教导过我们的老师分不开。北机院附小的精神永存。默默祝福:我们的老师健康长寿!我们彼此幸福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4-7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09-4-4 13:51:00的发言:
: z7 z2 M( T. m& [4 A2 n8 @ o$ L0 \0 ?' ]7 K. g( X9 ^( A4 l. Z. c! A: m3 z# c8 W* y6 _3 O; e z. T0 A6 V
9 m; E8 m" H% r3 f" o8 y
1 v6 C9 U. a9 c1 L. k% E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上彩虹在2009-2-6 21:51:00的发言:
1 ~& M8 I$ \: F

知道了。可我每次都点的是“引用”啊,点“引用”就没有书写界面上边的那行提示,如果既不引用也不回复也是什么都没有啊

$ D$ w7 s4 }) P8 `- |0 f

 

) K @( d V6 x2 v

        你跟流浪是一个问题,但是你的问题说的比她清楚。步骤是:1;点《引用》。2;点《OK!回复》在左下角。3;点《编辑》在右下角。这样就回到主界面《回复此贴子》界面上了,而且还达到了引用的目的了,OK!

! G l. f% q7 B6 T, F w6 D) v+ x

     你不打算《引用》和《回复》发表意见要那些东西有什么用啊?软件设计的就这样干这个就是得敢下手、多动手、用不着有什么文凭!注意:别把老北京网点没了就行!


/ e+ g; o+ K4 L; k% s3 n, {. ^5 f, o

发表于 2009-4-7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09-4-7 11:18:00的发言:
2 O: u E- }/ N! R( O
QUOTE:
沁园春 (校友) 
& @( b1 \. z( i. J. ?" [

  清风雅雨

9 u. w/ a( H m) V8 k9 }' }& ]" Q

  雨中漫步

. F3 R+ [: C" f' Y& a: b2 f6 z# [

  古刹听松

( @' z2 D+ @1 l! c; e7 s7 g

  望玉龙雪山天上彩虹

' I. C' C3 r' a: O: H& Q. @! ^, K, G* ?

  革命后代微笑盈盈

7 P1 o/ m# O/ N% Z

  山舞遥吉

4 u: j' P- ^! o, v: y' M4 [

  原弛老于

: S- H% D2 ?4 h& U+ y9 W4 r# [

  马达糊涂老倌高

9 b" i; x' N5 Z4 E

  千秋雪

) P1 c0 e0 e( Y2 _

  和马琳马俐分外妖饶

9 Y( ~- r5 u7 F e( K

  论坛如此多骄

W& C- ^# G& |% }" M

  引无数校友回附小

& X1 _& `: h, \1 x/ j. [

  唱花儿朵朵荡起双浆

. B, U: o! g, e- V) O7 H, m+ w. S2 s* c

  向老师鞠躬献上围绕

! m; B B4 k/ c1 m8 I/ R& b

  一代开心寒江渔翁木子小兰小豆包

+ x2 p0 ~3 u f; q- M5 U( g

  哈哈哈

7 F. V! \$ q% D5 X% J; w

  遥知不是雪还看411

" ]' B8 h5 `* B- n: M. W5 R

 

# D' {* C3 Z. n

  草儿:你的诗写的比我棒多了!我给你推荐一个发挥才能的栏目;咱们老校友花哥(心灵之花)在卤煮火烧版里有好多文字游戏特适合你,有兴趣的话进去溜达溜达!

1 ?1 V" }4 p; V( z" i

写的真好,也有创意!能把我的网名加上去吗?否则我会很失落......[em53]

发表于 2009-4-7 0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X+ m: R3 }" p" M4 I

    2009年4月6日晚,清明,远在成都的毛为民来了,带着几许回忆,在安治军(行子)的召集下,儿时的伙伴、同学汇集在一起。

: b5 j% {4 X5 { r

    屈指算来,陕机院附中毕业已经30多年了,班里同学,有的成了略有成绩的领导,有的下海经商,腰缠万贯;有的远赴他乡,谋求更好的发展,有的则在西安,过着幸福安逸的日子。。。大家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彼此很少联系。

4 X% a- O) h3 Q

    昨晚见到了N久未见的同学(毛为民、安治军、史健、李有德、王欣、董小杰、冬驰、孙英、沈红、胡培…),聚会使大家都很激动,自然是分外的开心,亲切之情溢于言表,相互之间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坦率和真诚,可以感悟到说、笑、怒、骂皆为深情。真的是那种自然、和谐、真诚的感觉!喊几声久违的外号,说一说旧时的趣事,回忆以前的学校生活、老师、同学,还有那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时光仿佛一下子拉回到从前。现如今,大家已是50多岁的人了,都有着自己的家庭、工作和社交圈,但对年少时的伙伴和同学,却始终有着特殊的感情,相互之间始终保持着那颗童心。离别之时,大家都有些惆怅和伤感,何时才能再相见啊?!

# B4 i6 Q0 [ J+ T! F5 y

    岁月悠悠江水东流,白发飘上了鬓首,往事历历在心头。在这里向我的同学,儿时的伙伴,默默祝福:愿我们彼此平安幸福!

O1 _0 R. S7 H

 

/ E5 k" o. J: L/ Q( q7 t

                                                                                                                zhaohuang

2 j, T) ?# P7 _- p9 @3 L

 

发表于 2009-4-7 0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试发几帧“接见”紀錄片截图。

! W6 v% y' D p. k/ a8 @5 Y) h/ L5 } y

 

; o) A( F$ o1 K% K8 X" X& m: B








发表于 2009-4-7 0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们:可别忘了,离《4.11附小师生联谊会》只剩3天了!

                             
                              朋友们:可别忘了,离《4.11附小师生联谊会》只剩3天了!
              参加大会的学友们:你事先写出来送给大会的留言,打印出来了吗?!请大家把留言打印出来,开会那天交到 《大会留言处》,  千万千万!!
             请各届、各班负责人,敦促你管辖的学友们,开会前,尽量完成此项工作,给大会、给老师们留下个纪念。
       这是我们老师们想要的。
                                《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筹委会09年4月7日

发表于 2009-4-7 0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安全应急组责任重大!

                          我们的安全应急组责任重大!!
我们的安全应急组,由裴沛负责,成员任宗韬、李进、李军红(负责医疗应急)等组成。它的任务非常重要:包括两个内容:
1,维持、调节大会进程中的安全秩序,使大会井然有序、紧凑、和谐地顺利进行,及时观察、调解临时出现的紧急状况,遇到问题一切行动听听从大会负责人指挥;
2,此次与会的老师多是高龄的有病之人,虽然我们进行了周密工作安排,但也难免会出现身体健康不适的紧急情况,紧急之时不可慌乱,医务人员,一定要有序及时地进行挽救处理或送往医院,一定要有后备汽车等候,不要妨碍大会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病人健康或生命,大会进行中,一定要注意开几扇窗户换气,让空气流通。
3,筹委会开会前,头一天或头两天通知老师时,一定要再次强调:我们的大会,交通安全和人的健康安全是第一的。我们的会议完全是自愿参加的,对自己健康没有把握,不要参加,安全由参加人自己负责。所以,参加大会一定要谨慎又谨慎!有备才能无患!
(1),注意观察与会老师,近期和当天的身体情况,如有不适,就劝其不来开会;
(2),身体情况正常,一定要嘱咐本人或陪同人员,头一天晚上安静地提早睡觉,注意情绪不要激动;随身带好急救和常服药品和白开水。早晨不要过早起床,争取上午9:30以前来到会场报到、交费就可以了。活动过程中,特别是和学生交流中,千万放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分激动,影响健康。
(3),到会活动期间,所有到会的人员,特别是安全、医疗救急人员和陪同人员,更要随时观察老人的表情和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张,沉着应急。把慌乱的范围紧缩到最小,不但大会要正常进行,又能达到急救的效果。
          4.11《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筹委会09年4月凌晨4:47
 注意:该组人员听善若水通知,一定要准时到胡老师家开会!!
       丁老师和郭老师也要届时参加,不得有误!胡老师上
 
发表于 2009-4-7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胡世坚 - 游子之心

胡老师,

9 |8 R' H" ^$ e/ P4 a' u0 K

  是您的那股热诚和执着一直在伴随着我们,不是单纯的一首歌可以有这种魔力的。

. B+ A8 L% u9 F9 k4 R

 

/ C# B& b7 y3 W- ^$ b

我中文打字很慢,改日再与您详谈。

0 q% Z* J1 U% {) p3 e# _. v9 z

保重身体!我有机会回国一定拜访您!

4 O% w4 G( L" ~9 i

 

发表于 2009-4-6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4-6 2:35:00的发言:
  3 d, M- s! \1 ^" g; x- R

(11)操场周围那一圈体育运动器械

% `3 k2 L" O; W0 p0 o9 h

不少校友都对附小操场周围那一圈用于锻炼的体育器材记忆犹新。我印象中记得:

9 l8 o6 o% ?) g( @% W6 s. N% q8 f

1.砖砌领操台后面,在马路西边是水泥兵乓球台。台面上常年摆着一溜砖头当球网用。以前没这些台子时,我们一般都到9号楼,21号楼或位于21号楼东北角的大学生俱乐部去“蹭球”玩。这些地方的台案是标准木制的,墨绿色的台面,白线围边,但一般不让小孩儿玩,因为在教学楼里影响大学生上课。看楼人见我们来就跑过来轰我们,可我们还是能抓住点机会来上几板子,即使被抓住,从中门被赶出来,又从旁门溜进去,或从一楼厕所翻窗户进去,。。。咳,条条大路通罗马,看楼人累死也赶不上我们这帮小崽子。可能当时折腾得过了,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这以后附小才有了自己的水泥兵乓球台。

% b1 e, g; [: C1 O, z

2.靠砖砌领操台南边,竖立着两架“云梯”器械,用于锻炼同学们登高爬低,翻上跳下的能力。在排练团体操期间,我经常看到高年级女生都在那练压腿,抻腰,拔筋儿,后来也见到一些上年纪的人早上在那练踢腿。云梯上下横杠的漆色长期一直保持天蓝色,中间横杠的漆色基本脱去,露出红色防锈漆和铁管本身黑色。可见玩爬云梯的人还是不多。

7 ^7 s k8 W% t

3.靠砖砌领操台北边,安装着两个好象称之为“转笼”的器械。一个用铁、木合成的大辊子横安在两个支柱间,支柱上方是一根横向铁杠子。玩的时候,人手扶铁杠,脚蹬木辊子使其转动,有点像现代跑步机的功能。转笼一个人玩没意思,一定要两人同时蹬辊子才有意思,可以说是一种比赛。当大辊子被两人蹬转得飞快时,总有一个人跟不上趟,一个失脚,双腿儿一软,俩小腿就搭在转动飞快的笼辊上,就听“嗤啦啦。。”,那两条小腿就当刹车片使了,这就意味着你输了,下去吧。。。而胜利者则臂撑铁杠,傲视周围,等待着下一个挑战者。。。冬天穿厚一点还无所谓,天儿暖了穿的薄时,那小腿儿磨得甭儿疼。我赢过别人,但也当过“刹车片”,合着什么比赛也不能总是赢,天外有天,楼外有楼嘛。记得那转笼上的木条被磨得油亮油亮的。。。

8 F! j7 o; C& z: A" M( L& T

4.转笼器械的北面应该是“沙坑”。沙坑前面有一块木制起跳板,坑的周围用木板包围。当坑里面的沙土很“新鲜”时,我们一帮小孩儿喜欢垒沙墙,淘沙洞,做碉堡,在沙坑里面玩得不亦乐乎。以后也经常见到幼儿园阿姨带小朋友在沙坑里玩。后来对沙坑不注意保养,慢慢地沙坑里的沙土变得越来越硬,风吹雨淋,沙土流失,印象中那沙坑最后几乎起不到沙坑的作用了。

7 f6 K* P& s9 j3 o$ p" a8 z

5.沙坑的东面就是机院附小最标志性的建筑—“水磨石大滑梯”。这是令许多校友最难以忘怀的体育锻炼器材。以后专门撰文对它进行回忆。

3 u& }7 i& w/ t$ k$ x# r6 C% t

6.大滑梯的东面是机院电工车间,也就是本次“4.11”师生大聚会的会场—阶梯教室。顺着那一溜儿墙(过去有大学生三食堂时),从北往南看,就是那一套蓝色系列的各种体育运动器械。头一个是“秋千”。一个大木架上挂了三副铁链子秋千。架高大概2.5米左右。打秋千最感到害怕的是有时荡得太狠,身体位置变横向,脸朝天,脚比头还高,弄不好有可能从秋千上掉下来。那时打秋千还经常玩“高空跳车”,就是在秋千荡到空中最高点时,反手一转,顺势脱离秋千,“噌”。。从空中飞跃跳下,下去后是站着还是爬着,那是另一回事,关键在于敢不敢跳,那时谁都想逞能呗。另一个玩法是一只脚站在脚踏板上,另一只脚蹬地不断转圈,让两根铁链子铰在一起最后处于拧麻花状态,随后双脚站在脚踏板上,靠两根铁链子的反向松弛力,在空中转圈儿玩,很爽的啦。还有就是“蹿车”,就是当一个人正在荡秋千时,另一个人找准机会,看好落脚点,“唰”。。。上去了,。。。

2 {+ p9 Y. @! I/ d) ]6 [. C

后来,三个秋千不知什么时候都被卸走了,横木架下留下6个挂秋千用的铁环。可不知谁又发明了荡铁环的玩法,继续让这秋千立架发挥体育器材的作用。其方法是,从侧立柱三脚支撑架站上去,一把抓住一个铁环,顺势身体悬空悠荡,再用另一只手抓住下一个铁环,接着再身体一悠荡,交替双手抓另外下一个铁环。。。。荡完了6个铁环,有劲儿的话,一个转身切换手,顺原路再荡回去。您甭说,这玩法真练胳膊劲。我一开始,荡三个铁环就掉下来了,后来天天玩,手上都磨出茧子,最后终于能荡一个来回。

2 `( Y" d) L5 a( e5 B

7.秋千架的南面是一个更高的架子,上面挂着“吊环”,“铁制软梯”,“爬绳”,和“爬杆”。

- P, k9 ]" y! `- {

其中我玩得最多的是爬杆。记得过去看高年级同学玩爬杆时,只凭两只手就能爬到杆顶,我们称之为“干拔”。我一开始“干拔”到小半截就没劲了,但看到别人没几下就“干拔”到顶,心里不服气,只好不断操练。到后了,也将就着能拔到杆顶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哪。

4 e% W7 V% q% S0 C! N B

8.吊环架的南面应该是“转伞”和“转亭”。我对玩转伞的印象不深,依稀记得在上面只是玩过倒立,即先爬到转伞上,然后用双脚勾住横杠,身体后仰头朝下,眼前呈现出11号楼和12号楼倒影,以及操场上倒立走人群。。。然后是倒立的7号楼,大滑梯,大学生三食堂,咳,那伞还转着圈儿呢。。。有关转亭的故事后面再讲。

6 O: s! [1 c5 m

9.转亭的南面又是一个转伞,这个转伞的南面又是一个什么器械呢?从大雾山传上来的照片看(159页3958楼),那是一个大铁框架子。我记得应该是练臂力的“脚手架”(我在这先乱给个名字)。锻炼时,是用手抓住横方向的铁杠,身体悬挂空中,然后交替换手,从架子一端悠荡到另一端。不过那时,俺们个矮,轮不上玩这个器械。

Y$ r" E8 o0 A: P1 F5 H

10.脚手架的南面应该是“翘翘架”。其功能像翘翘扳,只不过翘翘架不是人坐上去,而是两个人同时要用手抓住架子两端,然后一拉一蹬,俩人便可以一高一低的玩“翘翘”了。我有时一个人时,抄起那铁架子,模仿战斗故事片电影里的情节,权当它像高射机关枪瞄向空中,嘴中“达达。。。达。。。”,自己在那玩儿开打仗了。这铁制翘翘架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当它从动态位置回归静态平衡位置时,那铁架子与支撑立柱发生碰撞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哐铛”,。。。。就这一声,不仅周围几个楼内的人都听得到,顺风走,恐怕都能吹到水碓子去。。。不过那铁架子真结实,就那么碰撞若干年,也没见有哪开过焊,制作质量是真好!

- L0 I; p; ^# H# L

11. 翘翘架的南面耸立着一个高高铁柱,柱顶上有一个可以转动的斗笠形的铁盖,铁盖边上悬挂着若干条麻制软索绳,直径大概有3公分。索绳下端连箍着一个皮套圈。这器械叫什么,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合适的名字,权当它为“转绳”吧。玩儿的时候是几个人一起,一绳一人,每人先把一条腿套进皮套圈,手拉索绳,一声呐喊,两脚蹬地,这铁盖带动绳子就开始转起来了。随着转速加快,离心力增加,人随绳子在空中上下飞荡,一会腾空,一下俯冲,大家在空中和地面互相追着,谁先被别人抓着,下一轮就被换下,嘿,当时玩儿的别提多来劲儿了。。。

' [( k. h+ ]* d1 |) t+ `

12.转绳再往南,就是摇船。我好像记得这摇船是后来换上去的。以前应是一个可以来回摇的浪木,有点像春晚最后撞钟的那个东东。这摇船很重,一般同学都摇不高,而最有挑战的动作就是当摇船摇到最高点时,站在船头往前纵身一跳。。。。可不是跳海啊 !


; y4 J1 o2 l8 R' X# ^: ~

好了,下面再回头说说转亭吧。前面有好多帖子都提到转亭,而且特别提到有两位学长,一个亭里,一个亭外飙着劲玩,最后亭外的邓兄长被甩出去,磕了下巴,缝了针,还受到学校通报批评。这事主要是见了血,才致使两位学长上了学校“光荣榜”。实际上,在那亭子跟前栽面儿的人多了去,只是都记在暗帐上,校领导不晓得而已。想当年那情景,下课铃一响,各班各路英雄豪杰多聚集在转亭周围,谁都想在这亭子上一显身手,为自己亮底夺金。

6 f7 Q5 P$ c% B

好,话不多说,但见一好汉先声夺人跳入亭内,慢慢启动转亭至匀转速运动,引得外围各路英雄摩拳擦掌,拍马相随,人潮启动,亭外自然形成一道旋转人墙,每人都在运动中寻找着突破点,。。突然间,一矫健身影从人墙中窜出,一把抓住亭柱,随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身体横向飞起,两腿呈飞剪形飘翔在空中,接着就听“噗噜,噗噜。。。。”原来是那一圈旋转人墙中不少人被飞腿击中,那真个是踢一圈,扫一片,人仰马翻啊。此时亭内的好汉见有人上亭,便使劲蹬地,推转亭子加速飞旋,现在好戏开始。。。。

3 h d5 j! Y& @4 i, Q, e$ p2 N

说这亭内好汉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克服小半径回旋所产生的眩晕感以及跑龙套时的体力消耗。而这亭外豪杰所面临的挑战,则是如何用那细瘦的小胳膊克服强大的离心力,保证身体在飞飘过程中不被甩出去。两者胜负决定时间不会太长,一般说,亭外好汉输的几率大,但也正是如此,才更有刺激,那要是赢了,面子上好风光噢。不过很惨的是,被甩出去的好汉还是占大多数。被甩出去后的情景有3种。第一种:踉踉跄跄几步后,方站定;第二种:踉踉跄跄几步后,站不稳,扑倒在地;第三种:直接平扑在地。我曾经以第二种方式败下阵来,严重的是不仅扑倒在地,由于惯性还在地上翻滚了几下,且后脑撞地,当时一阵眩晕犯了蔫儿。不成想这就落下后遗症,以后的岁月中就怕身体转圈,一转就头晕站不稳。这毛病带来的后果很严重。上大学期间兴跳友谊舞,交际舞,开舞会什么的,得,我惨了。玩儿三步,四步,直着方向跳没问题,一到转圈就傻眼。您想啊,那舞池里哪个漂亮女生跳舞不想转圈,遇见我这光直走,不转圈的,头一把可以,下一次我都不好意思再请了。只好眼睁睁的看着身边别的男同学不断上演着一部部浪漫的舞池恋曲,。。。我当时都没地方郁闷啊。这转亭真让我一辈子忘不了!!

) a1 ^: b8 }6 \ ^9 r9 K9 O0 K

 

' ^4 }5 r4 f3 k, o

滚筒,平衡滚筒,立蹬滚筒

3 I0 y. X6 d; y }, k

 

/ N7 ^: A3 q; H, p' L. L" P: I1 c* a0 u


/ F# s0 u$ K- C

 


发表于 2009-4-6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遥知不是雪:

$ u- t3 U5 l) l) |/ V! }4 R

你的吩咐我一定照办。

0 f, b! Y2 Q5 z, M2 h% o1 { O

胡老师今天专门打来电话聊你,她还是当年的胡老师,想干的事说干就干,而且一定要干好。有一天筹备会开到2点,对于常熬夜的我来说还好,没想到胡老师、丁老师、小郭老师比我还精神,事无巨细,安排得停停当当。有些事还反复议,生怕有不周之处。使我不由得遥想当年,那时候的大队会也这麽开,经常开到很晚,然后她安排高年级的同学送低年级的同学回家。据说胡老师讲课把嗓子讲坏了,不能唱歌了,但她的声音依然高昂清脆。一听到她的声音,耳边总能想起:“出旗”“敬礼”“时刻准备着”!

1 T' P; S- m$ M' o# j6 l/ c

实在不能回来也没办法,我也一样身不由己。

- b7 q, `) w9 L

这几天忙,以后有机会再聊吧。

发表于 2009-4-6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逗大家一笑,没有不敬的意思:沁园春    (校友)    清风雅雨     雨中漫步     古刹听松     望玉龙雪山天上彩虹    1 i6 n1 n6 e3 U0 j( G
革命后代微笑盈盈      山舞遥吉     原弛老于     马达老倌糊涂高     千秋雪     和马琳马俐分外妖饶     
7 a1 `9 n- }8 }7 F. O8 ]/ H论坛如此多骄    引无数校友回附小     唱花儿朵朵荡起双桨      向老师鞠躬献上围绕      CW开心寒江渔翁木子小兰小豆包     哈哈哈     遥知不是雪还看411
发表于 2009-4-7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份“1000元整”不肯留名的捐款

             一份“1000元整”不肯留名的捐款
       09年3月30日,我接到一位女老师的电话,这位老师在医院输液三天刚刚回到家中,身体极其虚弱。她焦急地对我说:“筹委会组织的《师生联谊会》那边,多么需要钱呀!组织这么大的活动没有活动费,怎么行呀?!”马上给我来电话,她说她决定31日下午3:30到4:00要‘打的’到我院大门来送赞助费,并且坚持让我谁也不要告诉,不然他和我恩断情绝!好家伙,她可真是个钢烈女性,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啊!我只好尊言而行!
       我心痛她,她还在病中,不宜外出,极力劝阻她不要送钱来,一再告诉她我这里有钱,不会误事,但是没有用。她说:她赞助的钱不多,但是钱数虽少,是人心呀!我只剩无言的感动……。
我们两人,3月31日的下午3点半准时赴约,她交给我一个装有1000元的信封,我代表筹委会的师生们向她表示感谢,向她保证一定将钱及时转交给管钱的老师。
       她的身材苗条清瘦,脸呈菜色,她让我摸摸她那双冰凉的双手,她还要让我好好看看她脸上的纹路。看看她有多衰老啊,我没有敢多看,也不忍多看一眼她深陷的纹路……,不过还好,她年轻时美丽的容颜,仍留驻半老徐娘的风韵,恰似林黛玉般让人爱怜,让人痛惜。她不仅有外在的美,还有心灵更美……。
       分别后,我不放心,打电话给她,她已经平安到达。在她刚回到家里,儿子媳妇都来电话,让她在家好好休息,
等过几天不吃流食时,再出门看望亲戚。
        我对她说了同样的话。我说:“七十不远行,八十不留宿;九十不留饭,不离家都是有道理的。”我们老师们都老了,老人的生命就像一束火苗,看起来明亮美丽,但是经不住一丝风吹雨打,它就灭了。老人生命脆弱、憔悴到耐不住风吹雨打.
        所以《机院附小》的老师们:为了儿女;为了学生和深爱您的亲友们,请珍惜您宝贵有限而脆弱的生命吧!
                                                  胡世坚老师09年4月71日 0:36

发表于 2009-4-6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21世纪的教育达到怎样一个境界了。当然,千万不要简单比较,说句糙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很多东西不具备可比性,如今国力比几十年前已经高出几个数量级了。只能说,今天的一些孩子(不是全部)真有福。

/ L9 s% U, [" `# _

 

! {+ e! F" C) ~- L

李镇西  http://baike.baidu.com/view/1233160.htm

1 V/ W! P5 q! V, L: \* U

 

( K0 O% K; n5 k" _# y4 `


发表于 2009-4-6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机院附小,刻进我骨子里的四个字!
永远不能忘怀的是老师们亲切的笑脸, 永远不能忘记那教室,那灯光,那操场,那食堂,那谆谆教诲,那天天向上!
谢谢老师!谢谢机院附小!谢谢留给我金色童年的每一寸土地!谢谢让我们一同走进机院附小的伟大时代!
发表于 2009-4-6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4-6 7:18:00的发言:
$ O5 o# L& t7 Y' B; ^6 q( c! g8 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致崇高的少先队礼4.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Q$ T7 @0 B# P) s; B4 |

7 N( z6 _+ J0 g; C

! [- J7 G F! _, d) m


 

2 z) C$ \2 M% ]7 y; a. L

laojy学长50年前的作业与现在作品的对比,童心未泯呵。

发表于 2009-4-6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小子,双杠在领操台的右边,就是教室楼这边。你对其他器械的描述真精彩,好记忆,好笔头。你能去参加4.11吗?
发表于 2009-4-6 1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千秋雪:实在抱歉了,回不去。这次聚会如果在我们的寒暑假期间开就好了。我只能写信给胡老师和金老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麻烦你,一定给我买一枚纪念章,还有大会的录像,不胜感激。代我问候铁锋,谢谢他的热忱。多少年没见过三眼了......  百年难遇的机会,就这样眼看着失去了。你多保重,身体第一!
+ {4 g# m8 G% ]3 a
QUOTE:
 
4 t @0 l7 C3 Q/ r8 }- T
QUOTE:
以下是引用千秋雪3在2009-4-6 8:23:00的发言:
( N( z+ ]' c& Q- R$ i3 V, ~5 B

遥知不是雪:

: m. S1 \% u7 g X0 P

你终于上来了。前天的会我也参加了,因有亲戚千里迢迢从外地来祭扫我父母,我便和我哥先走了。会上,安立堂和jiangyaoji问及你姐,咱们的同学问及你,在那张照片上你能找到咱们的同学吗?

" d& @" D6 _7 s: {# M5 p. ^7 h

遗憾的是4.11聚会的那天上午我出差赶不回来,大约中午赶回来,西安的几位同学也要来参加聚会(包括集芬),说好了都住我家,像上次你回来聚会后那样侃通宵。你还记得我们跟机院大学生一起下乡劳动晚上睡不着觉的那通神聊吗?还记得北大荒白雪皑皑中网上熄灯后集体宿舍常有的集体大合唱吗?这次大聚会,我们有了找回当年感觉的机会,可惜少了你这个永远活在激情中的人。

. y3 x% a4 R2 q3 t* _

不能回来吗,这种机会可是千载难逢呀,回来吧!

1 r3 m1 w G& C6 a* ~ _. |

你的书铁锋、王学东都拜读了,他们赞赏你独特的视角。

! _7 z1 q& N4 k

发表于 2009-4-6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知道各位的真名?六四班的
发表于 2009-4-6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给——遥知不是雪
      今天不算,离4.11召开《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的时间,仅剩4天的时间了,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啦,真是  到了白热化的冲刺阶段,马不停蹄,刻不容缓啊!
      不管多么繁忙,到了我每日必上网到《机院附小》平台看学生帖子的时间了,你的文章跃入眼帘,眼前一亮,反复细读,感受到了被爱的温馨和感动,心里热乎乎的,陶醉在一种幸福的享受之中……。
      明明知道,你文章提到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一个热爱学生的老师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是却被你提升到令人惭愧的高度,让我感到非常愧疚。如果历史倒转,还能回到那个时候,我会做得更好一些。亏你是个有心人,把儿时的往事还记得那么深刻,那么动情,甚至这些往事在你人生面临危急的紧要关头。一句歌词及它的旋律“三九严寒何所惧”对你起到了“心中自有朝阳暖人心”的作用;你在文章中写道:
      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只不过蓝眼睛和黑眼睛有所不同。斗胆写历史,写中美之间最残酷的那场战争。采访我们当年的敌人,面对向我们“最可爱的人”开炮的鬼子们,“风烟滚滚炮声隆,一道电光裂长空”的旋律在耳边回荡*。写作的六年里,人们问过我几次:“你的立场在那里?”还能改吗?胡老师早就给我定了调了。
     胡老师,金老师,您们唤醒了多少“百花齐开放”,今天是你们“高歌欢庆新春来”之日。我不能飞回去赴会了,看见你们搞得风风火火,心里真遗憾。但我想让您们知道,您们的桃李满天下,您们的“香飘云天外”。
     我的儿子明天去中国,我让他带给您们一篇迟到的作文《美国兵眼中的战争》,这里有您们的心血。请再批改一次吧!
     看到这里,我掉泪了……。仅仅是一首我教唱的歌曲不弃不舍地陪伴了你的一生。作为老师,不由自己,我在心里赞美学生,赞美哪些几十年过去,还能牢牢记住儿时老师教导和美好回忆的学生们,还是我的那句话:如果一个没有美好的心灵;没有感恩情节;没有阳光四射的性格,是断难写出这么感人流泪的好文章的。
     自从组织《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这个活动以后;自从上网拜读学生书写的帖子以来,我也上网说过多少次谢谢,感动得流过多少次眼泪。没有办法,人在情中不得不以,可赞的这些都是无价的真情,都是抹不去的记忆。这些体会,是那些无情、不知感恩的极个别人所不能理解的。
     金老师7日和她爱人,特意为参加附小大会,一起赶来北京。非常可惜,在会上不能见到你,我暗暗地乞求神灵,能在4.11把你带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能够透心交谈,但是正如千秋雪3所说:“人在职场身不由己”,老师明白。不过,还有一个不小的安慰就是:你的儿子很快就会给我们送来一篇《美国兵眼中的战争》的文章,我们既可以见到你的儿子,又可以细细美美地拜读这篇文章了,真高兴啊!
                                                                             胡世坚老师执笔09年4月6日20:09
 
发表于 2009-4-6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秋雪:

0 P h# @6 {( y" D4 f

代我问候小芬子。我们是一个班的,63班。留在我的印象里的是她红扑扑的脸蛋,充满活力。我听说她在她们连队里干得很好。咱们机院附小出来的,都在一起时不显,一旦撒出去各奔前程的时候,各显神通,个个都是出色的。这就是所谓的“机院附小精神”。这是老师们的心血,也是同学之间互相碰撞,互相影响出来的“效益”。对吗?我们的基础好,底子扎实。

发表于 2009-4-6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4-6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机院附小周边情况介绍

! h" ]8 r4 y6 V+ C. R! h0 A$ D

 

6 q; _3 V3 m& o1 [; L

时间离4月11日越来越近,刘荣同学提议,介绍一下原机械学院周边的交通与餐馆信息。简单说明:

7 a+ o% K3 h; E2 Z& T

 

8 ?' S2 K4 O9 f1 c# I q

1、乘车:原机院研究生部(3号楼与4号楼之间的马路)门口挂有“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牌子,车站叫水碓子。主要有9路,115路,718路,729路;小庄(原名小猪店)有112路,118路,846路等。

' I# f$ v* U* z; D% V6 c2 M) \

 

# `+ f5 |% F6 j; A6 `

2、就餐:院内有原来一食堂改建的“墨香园”,“小饭馆大厨师,电话65867363”,粮店改的餐馆等三个饭店。

& A0 ]" l; G5 k1 h) v7 _- i

出院向北有“郭林家常菜”,“金鼎轩”,“太熟悉家常菜”,“三阳居涮肉”等餐馆。

& {. d5 O9 L$ J3 l9 G! a3 M# C8 O

 

6 Q! I/ ^. c# T* x

 

% l- ?1 \, I) H7 L# G1 m7 z

以上情况只是简单介绍,供校友们参考。

发表于 2009-4-6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排左一是程兵,左二是马刚刚吗?三是屈丽杰,四是刘京华,前排左一是朱裴裴,中间是?最右?你说我说的对吗?
发表于 2009-4-6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应先向机院附小的老师问好!向各位学友问好!知道的太晚了,我已经关注几天了,内心的激动、感慨无法形容,在西安的另一位老同学的怂恿下,我终于下决心登到网上,给大家看几张照片吧!

: M- ]& n5 _ \ E% a

上边照片中的学友们和认识当中的学友们,来谈谈吧!下边的照片是机院附小在西安的学友们三十年前照片,你能找到你认识的同学吗?

" m' p% F, x {- c) {8 N; n

看来咱们俩是一个年级的,4月11号你来吗?

发表于 2009-4-6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报到了。一年前就在开这个网上的内容,直到今天才报到,不好意思。
发表于 2009-4-6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报到了。一年前就在看这个网上的内容,直到今天才报到,不好意思。
发表于 2009-4-6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ouyou在2009-4-6 22:26:00的发言:
我来报到了。一年前就在看这个网上的内容,直到今天才报到,不好意思。
- \3 d8 y( U! y' v2 z

欢迎您!

发表于 2009-4-4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龙哥在2009-3-31 8:58:00的发言:
* g" y) \" T0 G3 O9 P: L1 c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请问笑盈盈校友: 能联系到李鸣吗?有他的联系电话吗?请转告到网上,谢谢!

/ r S2 H% n( g g5 r

今天我们又一次开会了,志愿者都很负责任肯定是一个有意义的师生会。中午春燕请客娃娃和我姐都在一起聊得尽兴之极,就等你来了。

发表于 2009-4-4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3-28 7:52:00的发言:
9 r" }5 E3 R- g8 G

陈燕平是我们班的,家里是第一机床厂的。

% e# b( M# i4 _9 r" F: D

陈元平、凌丽丽、张崇文都是我们班住校生。现在没有林浩、林路、容明的信息,

发表于 2009-4-4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4-4 14:14:00的发言:
4 T" s9 V" I2 g. K, G- j

 

. x& G8 Q# w) Z3 z- O: {3 P

         告诉各位学友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困惑我们大家已久的专业摄像师的问题,目前有幸有了着落。

; r" n9 t- H0 q) r ~9 x) d4 w3 s8 |

 

) q4 k/ t4 y% @& |9 m

         一位是 66届-六三班 的 曹苏林学友,他是北京工商管理大学影视中心的主任,是一位有十几年摄像经验的资深专业摄像师。(小曹:这回可全仰仗你了——你假若不是校友,胡涂可怎么办啊?!缘分啊,缘分!我爱缘分!”)

. ]( u0 L" M% T

 

; P- E7 e a. f+ p! n) }: E

        一位是 65届-六二班 的 钟保家学友,他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研究所影视中心的摄像师,也是一位有着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职业摄像师。钟保家目前在广西休假,但他闻讯“聚会“一事之后,肩负重任后,依然决然地决定终止休假,近日返回。(保家:你可别不回来呀,否则,我又虾米了!)

" J4 ^+ }! }5 _# s0 T. I' y9 b

 

8 j" }9 Z0 s; q, [/ ]9 L

       我们有幸这两位专业摄影师学友的鼎立相助……我估计没我什么事了,俺也甭鱼目混珠,假充行家了——啊,这种感觉真啊好啊——!

4 E. `' C& h/ X4 z1 d1 I

 

- n' D- ? D, a4 V- Y+ g; p

      另,在此特别感谢慷慨提供摄像设备的 63届-六三班 的 程蕾学姐,她为了保证胡涂这二把刀,熟悉摄像机的使用方式,将本来准备去为亲人扫墓寄托哀思一事推后——她一位i弱女子,今晨身负器械之重载,不远万里、准时准点赶赴聚会地点……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实在令我感动——在此再一次道一声:“程学姐,叩谢啦!”

0 H( L7 N4 O% V

 

9 W' k0 h2 X2 \* o

       上帝保佑,阿门!

$ c7 q+ ~4 l5 h% G5 {; @* t% G)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27 14:17 , Processed in 1.28712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