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食烟火斋

这是哪里?[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11: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这是哪里?

华文正 发表于 2020-1-10 02:38
( A* u( A! h8 \# M2 [* C您能辨认出纸盒上这么多的手写字迹已经很了不起了!我觉得北京西郊后可能是个“隆”字,不知西郊是否有个 ...
) `/ o" N' e  C
华先生,受到您说的可能是隆某寺的启发,我辨认是隆恩寺,网搜北京市西郊隆恩寺,果然找到了。您说的也可能代表住在部队大院,也有线索了。
- x4 `) s# Y% x4 }! v请看网搜的文章片段,那还是网文作者引用的一个熟人写的呢。可惜那个熟人已经仙去。
/ e. k) t9 ~& N" ?
. E" |2 u* B% K+ `西郊隆恩寺的王爷坟
4 x& w( B1 _6 P! i, m文章来源:《清代王爷坟》; P8 o# n0 o* ^& a+ s* D
1 K  p# @. a5 C9 E; e; E
辽宁省抚顺市已经开放的“元帅林”(即张作霖墓园)陈列有从北京西郊隆恩寺移去的明、清石刻六十二件。“北京西郊隆恩寺怎么会有这么多精美石刻呢?”我带着这个问题,1982.年7月去了隆恩寺。经过任齐鸣技师协助,我到北京军区工程兵司令部(今工兵部)占用的隆恩寺旧址看了看,发现这里原为清代的王爷坟。+ L" y2 @: n( K' p; `3 _$ I
   
  c# [4 n" `# T9 ^$ U     乘336路公共汽车西行,到煤矿学校下车,往北望去,只见东西两山蜿蜒对峙呈弧形,居中的劳子山(亦名老祖山)山下即是隆恩寺。隆恩寺因寺庙得名。《日下旧闻考》记载是金大定四年(1164)秦越公主所建,名昊天寺。明正统四年(1439)太监王振修之,改用今名。这里的庙宇很多,以至有“一庙十三庵”的说法。因这里被视为风水吉地,明太监自然要买山建坟。1644年入清以后,这里东到潭峪,南到麻峪,西到搭拉峪,北到香峪的山场为清太祖第七子饶余郡王阿巴泰家族占有(不包括全部庙产),陆续建造了王爷坟。# N8 ^3 n% r* e, M$ j; q
    . N+ ^- T# T* M" c9 C
     《爱新觉罗宗谱》丙册•5202页记载,阿巴泰之母为清太祖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扎亲巴晏之女。阿巴泰生于己丑年(1589)六月十六日午时。他二十几岁即驰骋沙场,带兵攻打蒙古札鲁特、辽东、山东、永平,围困过锦州、北京。初封贝勒,顺治元年(1644)晋饶余郡王,顺治三年(1646)三月二十五日酉时薨,享年五十八岁,立坟地于隆恩寺。
3 i1 g( F+ D: [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11: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先生,受到您说的可能是隆某寺的启发,我辨认是隆恩寺,网搜北京市西郊隆恩寺,果然找到了。您说的也可能代表住在部队大院,也有线索了。9 i2 p4 P6 z: Z
请看网搜的文章片段,那还是网文作者引用的一个熟人写的呢。可惜那个熟人已经仙去。/ _) S& K0 A  r$ Z
# G( j+ u7 @3 q' T5 v9 M, D$ X
西郊隆恩寺的王爷坟
4 c8 b# c0 ~( k1 }' V% m6 s' `( A2 v文章来源:《清代王爷坟》' ~/ p$ w1 c& g% M, f

" g! L$ d; g, E# d9 z0 D辽宁省抚顺市已经开放的“元帅林”(即张作霖墓园)陈列有从北京西郊隆恩寺移去的明、清石刻六十二件。“北京西郊隆恩寺怎么会有这么多精美石刻呢?”我带着这个问题,1982.年7月去了隆恩寺。经过任齐鸣技师协助,我到北京军区工程兵司令部(今工兵部)占用的隆恩寺旧址看了看,发现这里原为清代的王爷坟。/ N/ c) m# R# W: L4 G
   
2 M; J6 T2 T* h/ L* R# x( P     乘336路公共汽车西行,到煤矿学校下车,往北望去,只见东西两山蜿蜒对峙呈弧形,居中的劳子山(亦名老祖山)山下即是隆恩寺。隆恩寺因寺庙得名。《日下旧闻考》记载是金大定四年(1164)秦越公主所建,名昊天寺。明正统四年(1439)太监王振修之,改用今名。这里的庙宇很多,以至有“一庙十三庵”的说法。因这里被视为风水吉地,明太监自然要买山建坟。1644年入清以后,这里东到潭峪,南到麻峪,西到搭拉峪,北到香峪的山场为清太祖第七子饶余郡王阿巴泰家族占有(不包括全部庙产),陆续建造了王爷坟。
' {$ [- y# S4 i; X7 |" [) `! G    / d+ ~( J1 y0 Q& T( s
     《爱新觉罗宗谱》丙册•5202页记载,阿巴泰之母为清太祖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扎亲巴晏之女。阿巴泰生于己丑年(1589)六月十六日午时。他二十几岁即驰骋沙场,带兵攻打蒙古札鲁特、辽东、山东、永平,围困过锦州、北京。初封贝勒,顺治元年(1644)晋饶余郡王,顺治三年(1646)三月二十五日酉时薨,享年五十八岁,立坟地于隆恩寺。
. `. Z- G/ D, `( S# L3 y9 P. k1 ~- L, i: b4 u4 {2 P- l
1 e% G, n' b" {
发表于 2020-1-10 14: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这是哪里?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20-1-10 11:25! l- K$ m6 }5 D) Y+ ^
华先生,受到您说的可能是隆某寺的启发,我辨认是隆恩寺,网搜北京市西郊隆恩寺,果然找到了。您说的也可能 ...
+ B6 R4 W2 T+ B( g$ E2 Q
祝贺您的帖子突破回复30楼限制!同时祝贺您终于解开了章士钊在西郊住址谜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16: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这是哪里?

华文正 发表于 2020-1-10 14:22: e! a* v: _7 l/ r( ~. c6 V. n, V
祝贺您的帖子突破回复30楼限制!同时祝贺您终于解开了章士钊在西郊住址谜题!
0 M0 ~" Z& J& E6 s/ {: l
您好。怎么还有回复30楼的限制?这里现在是有不可以回复超过30层的限制吗?我在东四环呢,又不是二环以里。
发表于 2020-1-10 18: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这是哪里?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20-1-10 16:49
5 [, C$ u4 G+ p. R您好。怎么还有回复30楼的限制?这里现在是有不可以回复超过30层的限制吗?我在东四环呢,又不是二环以里 ...

1 `) Q" d' Y$ l* R" k" I; _! o2 b您真是好久没来了,都不知咱们网站的新规矩。可能是为了节约空间,避免胡聊,一般的帖子回复数量到30楼截止,多于30楼的回复内容基本不显示。为此,我们只能利用“点评”方式继续交流。只有很小部分主题优秀的帖子(可能还有我不知道的条件),才能不受30楼限制。所以,我才要向您表示祝贺!
# O! A& O7 E  ?$ K) g/ J二环以里也要看建筑的产权单位是谁,如果您是“央”、“军”字头就算盖到月亮也没人管!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这是哪里?

本帖最后由 食烟火斋 于 2020-1-10 21:46 编辑
& I8 v- C8 W! D/ @2 q  K3 ]; o; X3 G) ~1 q/ [- a8 W0 N
华文正 发表于 2020-1-10 02
. e$ K  [6 n6 o' G( ?您能辨认出纸盒上这么多的手写字迹已经很了不起了!我觉得北京西郊后可能是个“隆”字,不知西郊是否有个 ...) R$ x5 h5 D9 I( r7 s1 i! U' @
原来限高30层啊,这个真的不知道。咱们接着说:
/ @5 m( U& n: y! K1 y- ]  M1,章士钊1960年入住史家胡同,此前住在朱启钤家里。若是合影照片寄到隆恩寺,可能是会议期间的部分代表临时驻地。3 [, {3 l3 |% U2 P, ^
2,民国期间,怀仁堂是在景福门之内的二门里面的中院,添建大棚,作为礼堂。大棚礼堂与北面的福昌殿及东西厢房相通。1949年的政协会议就在这个大棚礼堂举办。+ V: h& }  Q% S: L* I. u4 z2 Q
3,1954年怀仁堂改建,大棚礼堂改建为正式礼堂,新的大门将景福门继续利用包裹在楼前,仍作为大门。景福门五开间,中间宽于左右的各两间。新的大门四根立柱位置与景福门的四根立柱位置对应取齐,所以中间的开间也与景福门一样,宽于两旁的开间。$ E6 b$ C2 \& U0 y7 |* F
4,合影照片是从怀仁堂东南方向取景,距离远,侧向取景空间有压缩,看不出来中间宽于两旁开间。
; j6 W( C) z% J. ^) s5,国徽应该是在合影照片新的大门屋檐之下的阴影里边。$ O2 o, J+ ]* v
) O; l. y6 X( m! ?  d) ^
" k, K" h( ?! S5 t

福昌殿

福昌殿

) P: P7 b8 ?: d' W二门里面的福昌殿,有一个卷棚顶的前厦,中间又有一个比较小的前厦8 _' _2 M( E9 k+ }

景福门后边的二门

景福门后边的二门

: q6 q  ]5 d5 ?! h7 D3 d4 A( `二门后面的大棚礼堂) s2 U# h4 p, f( E) E# p2 Y3 T; g
4怀仁堂院落大棚.jpg : \* A7 p6 o: j! @6 X) B- @* q
大棚礼堂内部( p$ a8 O; o: E; G/ ~
5怀仁堂院落大棚.jpg
) W" G% j. H$ z- u大棚礼堂正面,可见那个比较小的前厦的前檐外露
+ g2 m3 G& K/ I( E9 V6 |+ f; J
1954年改建的景福门.jpg
* B8 t6 B3 {5 }" _- C改建大门可见上层立柱对应景福门立柱% x) t6 y8 O& l0 \: C4 M2 ]4 G

景福门

景福门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1怀仁堂大门景福门.jpg
! v6 a+ {9 T- U( O: v
9 d! P* D3 b# K; i景福门
发表于 2020-1-10 23: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这是哪里?

本帖最后由 华文正 于 2020-1-10 23:25 编辑
( i+ ]' W- h* d0 u- k  ^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20-1-10 20:15: u; h" \+ ]0 D
华文正 发表于 2020-1-10 025 w9 t; ^5 h8 S; u8 U
您能辨认出纸盒上这么多的手写字迹已经很了不起了!我觉得北京西郊后可能是个 ...
# S& s1 ?4 r2 g6 l' i
请您看看我在下图中用绿色表示的a、b线段的对比。代表入场照片中a几乎是b的两倍,而大合影中a与b却是相等的。这两张照片中主体建筑的转动视角确实存在一定差别,但不足以产生这么明显的视觉误差。合影中的建筑会不会是怀仁堂的北立面呢?或许北立面的柱间是平均的呢?如果果真如此,那么怀仁堂广场就是在西侧而非东侧了。0 p  \- Q, \& z9 t# z! v
020112v66ccthhhwhm2rrm.jpg
7 n9 m- J6 M, v* e/ _1 i
2 x8 Q" ?5 M3 J% X  U0 Q) G1 Z
7 X2 v' A$ h. Z' l" j 015846d0muooa4amaa4kaz.jpg
/ P0 _" y% ^0 D9 E$ N  P
# a0 j0 `" m) c
. {" C# ?: Z2 L6 l( ]! ^& a( I+ Q- a6 X
6 T4 d/ W9 k3 ]/ L9 r/ h8 h
& a* r7 `& N: y5 k1 k( C4 I
* M9 B4 m+ p2 q  q" ~8 w1 W3 u& j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03: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03年民国二年陆军部测绘西苑三海.jpg : G+ ]& ^* p/ C  r+ D2 R

  v; k7 c: y4 G7 R* V5 M合影拍照的是怀仁堂北立面,也有可能。怀仁堂东边的东四所、西边的西四所,都有五座正房,见标注的绿点、红点。长长的合影全图,背景就有五座正房的侧面山尖。参见上图,从东边拍照,不可能收入东四所的五座正房的山尖,从西边拍照,倒是可以收入西四所的五座正房的山尖。那个疑似怀仁堂的大屋顶高房,就在五个正房山尖的居中位置。! n) [) j) c9 U7 v5 `6 @
还有,合影全图背景有四根灯杆,每一根灯杆上边都有四个大灯,说明这是一个长期的用于大型活动的场地。+ E$ Y# ~: }+ J/ S
另外,景福门代表入场照片,可见新的大门,a位置是承重墙,省略了一根立柱,也许是壁里安柱,看不见立柱,所以看起来间隔很大,也许北边的后墙没有省略这根立柱。但是架在立柱位置上边的大柁,必须是南北对应的。
发表于 2020-1-11 13: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这是哪里?

本帖最后由 华文正 于 2020-1-11 14:03 编辑
. Z' {2 R, a8 p7 Y% \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20-1-11 03:07" P" V+ q  P* K1 \
合影拍照的是怀仁堂北立面,也有可能。怀仁堂东边的东四所、西边的西四所,都有五座正房,见标注的绿点 ...

% ?0 u3 ~/ A0 e& y1 H经过您在39楼平面图上作业分析,基本可以确认大合影的怀仁堂广场应该是位于怀仁堂西侧。我之所以开始时认为可能是东侧,是受到了平面图中围墙(也就是西苑范围)的影响。现在看来,1954年时中南海西侧范围已经突破原有围墙,实际上合影的位置已经位于原北平大学高级中学的校园之内。合影背景中的围墙就是原西苑围墙的一部分,同时也很好地解释了合影中主体建筑没有国徽的疑问。可以说,四位大师合影的位置我们终于找到了!
0 S# f: L7 J5 p 中海西部仪鸾殿(怀仁堂).jpg
% q6 G% B$ W. v3 M. K+ M

点评

完全同意!  发表于 2020-1-14 23:24
这次也许接近事实了。拍照很多人的宽大幅面合影,要使用转机横扫拍摄,合影众人需要排列成弧线队形,以使机位至队形半径一致,保持焦距不变。这段红墙,恰好也是弧线的,这就是选择此处拍摄合影的原因吧。  发表于 2020-1-13 02:4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9 22:32 , Processed in 1.212967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