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8-9-20 00:26 编辑 9 W7 f* O1 h1 p: z/ V* z; N* i
* x8 V8 D( ], x/ M0 e- ^皇帝大阅胄一
3 m& a- ?3 Z- J8 Z1 R' l
皇帝大阅胄一
/ Y/ o0 k X. M. y" f0 |! S
0 n1 N& f1 K# p2 w* F4 ?皇帝大阅胄一 谨按《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凡兵事韦弁服。 《贾公彦疏》以韦为冕,书《费誓》善敹乃甲胄。 《孔颕达正义》说文云:“胄”、兠鍪、首铠也。 经典皆言,甲胄秦世以来始有铠兠鍪之文,古之作甲用皮,秦汉以来用铁,「铠」「鍪」二字皆从金,葢用铁为之,而因以作名也。 诗《鲁颂》:“贝胄朱綅”,《毛苌传》“贝饰”也,以朱綅缀之。 本朝定制 皇帝大阅胄制革为之,髤以漆,顶东珠一,承以金云,下为金升龙三,各饰红寳石三。又下为金圆珠,镂龙三,饰碧䃁㺨三,珍珠四。又下为金垂云寳葢,饰青红寳石六。贯枪植管,镂蟠龙,周垂薫貂缨二十有四,长六寸五分,红片金里,管末承云叶五,亦镂龙。下为圆座,镂正龙四,饰珠八,红寳石四。座下金盘,镂行龙四,饰珠四,红寳石八。自顶至盘髙一尺一寸。胄前后梁亦镂龙,各饰珠三,猫睛石二,红蓝寳石各二,正龙衔黄寳石一。梁左右,镂金梵文第三重,上重八,次十有八字,间以金璎珞,次二十有四。前为舞擎,镂龙四,饰珠五,红寳石四。 䕶额髤金龙二,中间火珠,自胄梁至䕶额髙八寸五分。 后垂䕶项,明黄縀表,月白里,青倭縀縁,绣五采金龙。 左右䕶耳、䕶颈亦如之,以明黄绦四相属,当耳处为镂空金圆花以达聪,上绣金行龙各一,下绣金正龙各三,俱中敷棉,外布金钉,系青縀带六,胄衬石青縀表,红縀里,亦敷棉,上缀红绒顶 ( d4 B8 l+ n; {. g$ j& j
& ~7 W7 P& |9 T: m& s
1 f, z8 _/ C1 ]+ }$ \& ^) h' T, ~0 K
名词注释 【春官】,春官为礼部别称
# @2 K& u5 l! o& X# T
【司服 】官名。《周礼》谓春官所属有司服,设中士二人及府、史、胥、徒等人员。掌管王之吉凶衣服,辨别其名号物色与用途。
2 M0 p9 T- t2 X6 I6 G0 H' N4 _
【王之吉服】 吉服即礼服,“王之吉服”即“王之礼服” 1 E, ?2 T2 R" s! b |) _) j
【韦弁服 】是天子视朝、接受诸侯朝见时穿用的服饰。
9 T7 `) q! L* O( B- v1 t# u( g. j
【敹】“敹”音同“辽”,义 缝缀也:~贴边。~上几针。
$ n( Z5 ~' a! D u" J+ c" W
【费誓】语出《尚书》:“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 公曰:「嗟!人无哗,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善敹乃甲胄,敿乃干“, “费”音同“毕”,《费誓》乃 尚书篇名,亦作“肸誓”。费为古地名,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鲁侯伯禽受封于鲁国, 徐、夷等部落不服从命令,相继作乱,鲁侯伯禽前往征讨,于费誓师故曰《费誓》。鲁侯说:欸!大家勿喧哗,听着。现今淮夷、徐戎都壮大起来。赶快好好缝缀你们的甲胄,绑好固牢你们的盾牌以备战。
. \- {" }8 w7 o3 z. z7 s# h" J
【敿乃干】“敿”音同“踋”,系连也。 “乃”义“你们的 ”。 “干”即“盾牌”。 “敿乃干” 义即“绑好固牢你们的盾牌”
$ P( Z# d( h8 F6 K/ c
【徂兹】“徂”拼音“cú”, 注音“ㄘㄨˊ”,义“值”、“当”、 “际”。 “徂兹”意为 值此之时、当此之时、际此之时。口语即 现今、现在 # P/ z* b6 v6 D+ H0 t5 n# ?
【朱綅缀之】 “朱”,红色。 “綅”,线也。 朱綅:红线。“朱綅缀之”即 用红线缝缀
& }5 @3 H$ D9 ^& w' C# E
( H5 H! T5 K2 p: X/ q, S2 C! b
J1 U/ T. i; b: T4 k
- D* a) I5 Q! a/ f1 g3 W$ r
皇帝大阅胄一上的珠宝与龙图驣
/ k: J) C5 P) B9 D3 s& z* J1 j% f
皇朝礼器图式 皇帝大阅胄一记载,其胄上缀饰的珠宝与各种龙图驣:
* c! h4 H/ F9 a
一 顶 东珠一, 东珠x 1 二 下为金升龙三,各饰红寳石三。 红寳石x 3 x 3。 升龙x 3 三 又下为金圆珠,镂龙三,饰碧䃁㺨三,珍珠四。 碧䃁㺨x3,珍珠x4。 镂龙x 3 四 又下为金垂云寳葢,饰青红寳石六。 青红寳石x6 五 贯枪植管,镂蟠龙,周垂薫貂缨二十有四,管末承云叶五,亦镂龙。 镂蟠龙x 1 镂龙x5 六 下为圆座,镂正龙四,饰珠八,红寳石四。 饰珠x8,红寳石x4。 镂正龙x4 七 座下金盘,镂行龙四,饰珠四,红寳石八。 饰珠x4,红寳石x8。 镂行龙x4 八 胄前后梁亦镂龙,各饰珠三,猫睛石二,红蓝寳石各二,正龙衔黄寳石一。 饰珠x3x2,猫睛石x2 x2,红寳石x2 x2,蓝寳石x2 x2。黄寳石一1 x2。 镂龙x 1 x2,正龙x 1 x2 九 梁左右,镂金梵文三重,上重八,次十有八,间以金璎珞,次二十有四。 十 前为舞擎,镂龙四,饰珠五,红寳石四。 饰珠x5,红寳石x4 。 镂龙x4 十一 䕶额髤金龙二,中间火珠, 髤金龙x2 十二 䕶项明黄縀表,月白里,青倭縀縁,绣五采金龙 绣五采金龙x 1 十三 左右䕶耳、䕶颈亦明黄縀表,月白里,青倭縀縁,以明黄绦四相属,左右䕶耳当耳处为镂空金圆花以达聪。上〈䕶耳〉绣金行龙各一,下〈䕶颈〉绣金正龙各三。 行龙x 1 x2,金正龙x 3 x 2 总计各类珠宝包括珍珠、红、蓝、黄、青红宝石、猫睛石、碧䃁㺨共76项,各式龙图驣包括镂、髤、绣、蟠、升、行、正。 镂、髤、绣是制作的方式,蟠、升、行、正是龙的造型。各式龙图驣共39项 9 _$ f' W5 r4 g: U- l* Y# G! r
! G; t7 J; G3 k$ d9 c
皇帝大阅胄一 彩照
. e" d2 G' q6 `/ K( [
& J, o; b& Y$ E, l
名词注释 【蟠龙】‘蟠龙’是盘曲回旋的龙,常见立在寺庙围绕着石柱上虬曲盘旋的龙即是蟠龙。如附图一 / n/ O8 \4 m( Y- \( K
【正龙】正龙:是龙正面而立的形像,后两爪左右着地如脚 前两爪左右伸如手。如附图二
: i# `, x9 `2 f- R6 G4 U
【行龙】行龙:造型丰富多变,标准的造型是四足俯地而行的形像。如附图三
( D7 K& _" K8 m
【升龙】升龙:是昂首拱立的形像。如附图四
6 S0 ]. ^2 _1 V0 B3 G! H
【髤龙】‘髤’是涂漆于器物上。‘髤龙’按字义是“用漆画的龙”或“用漆制的龙”。大阅冑上仅有遮睂〈护额〉是‘髤龙’,但考察 ‘髤龙’ 实际上亦是金制的,所谓的‘髤龙’可能是对比‘镂龙’,镂龙是立体的造型,‘髤龙’是比较平坦的,像漆在物面上,故用髤龙’来形容,这其中关键的征结还是在于其结合的方式与对象,镂龙是以焊接的方式与同类相结合,即金与金;而髤龙是用铆接的方式与皮革相接合。 对‘髤龙’非画龙之怀疑,是观‘髤龙’之质感与浮凸不似画的,进一步观察到‘髤龙’居然是用铆钉接合的。再进一步看到革上的大量的各式金作包括镂金梵文、金璎珞、金花文,等都是用同样的方式以铆钉接合,因此确定这个‘髤龙’是金制的,但不解的是为何独有它称作‘髤龙’? 参考附图五
( o$ @, E9 x5 p1 k
【绣龙】绣:用针穿以丝线在锦、缎等布料上缀成花纹、图案或文字的工艺。绣龙:用针绣的龙 3 g$ v2 R1 z) D' ?% w/ @
【镂龙】镂是立体透空雕刻。‘镂龙’ 一般是用贵金属雕刻出的龙造型,实际上多是用黄金细丝条编织焊粘的,此工艺称「累丝」。 8 P+ D) q( _% o/ p0 ~1 w7 d. q
【镂蟠龙】 ‘镂蟠龙’ 一般是使用黄金材料,运用「累丝」工艺制作的盘曲龙造型。如附图六、七
1 Z( A: r& v% C) G
【镂正龙】 ‘镂正龙’ 是运用「累丝」工艺,使用黄金细条编织焊粘,正面而立的龙造型。如附图六、七
/ Y5 M" @) J X& M, K9 k( F6 h% x
【镂行龙】‘镂行龙’ 是运用「累丝」工艺,使用黄金细条编织焊粘,四足俯地而行的龙造型。如附图六、七
0 N f% @8 U6 k! L# s) F8 S
【镂升龙】 ‘镂升龙’ 是运用「累丝」工艺,使用黄金细条编织焊粘,昂首拱立的龙造型。 - {6 o) f* a5 l, }5 I1 F: T4 a2 g
【累丝】中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最难,须事先经“堆灰”的手续。所谓“堆灰”,即把炭研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粘液调和作为塑料,塑成人物或走兽等所要制作的物象,然后再在上面进行累丝,用焊药焊连,之后置于火中把里面的炭模烧毁,即成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精美艺术品。
8 W% F# f: x p9 z% y3 P
【火珠】龙图驣中龙竞逐的火球。非珠宝。 参考附图五
8 v3 T, v9 F; T4 }1 H! n' m$ O
' `4 p5 M, j5 T8 g$ h( G
: L3 a9 J K M
附图一 蟠龙 0 B) w9 N4 t0 d. V1 m% ]0 ^! N! |
0 T& K; D4 a& Q
附图二 正龙
& f4 B2 t, k2 D% {( Q. X& x' w
$ G# t3 u8 [7 X
# {/ U, l# A; _4 P) g
附图三 行龙 ) l" \6 o' v3 D+ w5 r5 l0 e
' ]( E) Z) J# l8 C7 r- j1 m; w
附图四 升龙 . m0 M. n' ^+ O- T' {8 h7 A
0 W+ B* U+ b% L$ F: n" @# a
# T; ]+ J; ~7 Y* `
附图五 髤龙,大阅胄〈舞擎下方之遮睂亦称䕶额〉䕶额髤金龙二,中间火珠 8 ~' K7 V U! h/ i
! h5 q: L3 G. r, U: W
# _. j d- C# b" D( y+ |! d
附图六 贯枪植管,镂蟠龙〈一〉。 管末承云叶五,亦镂〈正〉龙〈五〉。 下为圆座,镂正龙四,饰珠十二。 座下金盘,镂行龙四,饰珠十二。
) j8 ^- ?; k3 j- |
附图七 / {- B: L* p2 a0 r9 M" Y" H
( E7 u# g( {8 X8 }1 y2 j+ b B
% ~! B# X( w" x" L) q
h% V4 j) R" N% y3 K$ O
! ^+ _( D& z, H. z5 t3 d2 o) P$ z5 n( G& f" \8 o8 A( Y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