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1-30 07: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博物馆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3-1-30 07:54 编辑 7 G* ?9 W: a5 V6 l- @6 D

* a; v4 O. {" E- _. y 20130125 107.jpg 9 i3 Y! B; P* E# {

点评

这头非洲象是已知的标本象中体型最庞大的.多少年了,它仍然屹立在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大厅!  发表于 2013-1-30 1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3-1-30 07: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0125 133.jpg " k) _# x5 h+ Q( e; H) d
发表于 2013-1-30 07: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0125 127.jpg 9 X* r3 a( t( ?1 q$ j- s
发表于 2013-1-30 07: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0125 123.jpg " [5 C: J. j1 v* c( Q1 O) \' S
发表于 2013-1-30 08: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0125 152.jpg
+ ^- X, M) O. S- p0 R3 [& d

点评

看到田学长的文字和照片感到无比亲切!呵呵!  发表于 2013-1-30 17:56
写得相当不错,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再接再厉  发表于 2013-1-30 11: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1: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1-30 12:40 编辑 8 U1 m4 L2 k1 ]! s/ c. d

0 D' ~5 h% s8 f0 B* A+ M; ^6 f看来老田的《西行漫记》起码得整100回。
发表于 2013-1-30 16: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差途中见到的这个胖子,不知是什么。
1 C& k$ T' N9 O8 r0 E! D9 F
x0001.jpg

点评

哇,看来还是让它们继续晒太阳吧。  发表于 2013-1-31 13:27
这个胖子是旱獭.小青草是去新疆了吗?从喀什到塔什库尔干,一路上到处是它们晒太阳的胖身影,足有十几万头!不能抓来吃哦,会传播鼠疫!  发表于 2013-1-30 18:30
这胖子可真胖!!!  发表于 2013-1-30 17:56
发表于 2013-1-30 20: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uxiuhua 于 2013-1-30 20:29 编辑 " j4 T* U7 U# D: m
4 ]# V5 ]7 z8 u% a$ R+ D
27日的聚会令人感慨。将我做的去年云南自驾元谋土林的DV送给同学  http://you.video.sina.com.cn/m/1092018792$ r  m# y( E. q% W+ d( E: i

点评

很漂亮的自然景观!不知是多少年前形成的,挺壮观的!  发表于 2013-2-1 17:19
哈哈哈哈...,乐晕啦。  发表于 2013-2-1 08:01
我也不知元谋人是啥样,那地方现在穷得很,没有多少住户,土房,我们住的黑哥(一直推广土林旅游)家,用水都是开车从很远拉来的,所以睡觉前都没有洗脸。  发表于 2013-1-31 18:07
不知元谋人那时是什么样?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挺特别,江鱼也鲜啊。  发表于 2013-1-31 13:34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1: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liuxiuhua 发表于 2013-1-30 20:27 2 I8 d* J) L. x3 e& n% u
27日的聚会令人感慨。将我做的去年云南自驾元谋土林的DV送给同学  http://you.video.sina.com.cn/m/1092018 ...

  u- U8 W8 M8 ], B& ^( n! O真不错!+ ]$ K7 a' m$ h* e
发表于 2013-1-31 13: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还有一个迷信的。) y* [3 y7 h* |4 M
fj05.jpg
发表于 2013-1-31 13: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海水也湛蓝吧。
* Y+ s8 B4 p2 _& M; ?0 I1 r, @! ^( J, J
fj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9: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育新聚会相册——& q9 @1 _6 E+ s) _8 z% c; ?- ?

! H3 v9 H/ P) O( R) _3 `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查到一个靠东北方向的“密云水库鱼店”:; F! A3 _( G+ i, T4 ]
5 j4 y2 G' s9 Z5 i$ m' B9 M

( k" s* n4 \8 N' w9 J 顺义.jpg
发表于 2013-2-1 11: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uxiuhua 于 2013-2-1 12:40 编辑 ( c; e1 k  b4 U" M1 [4 e) e2 H2 Y

* B& w! c; i4 D* `
过年(1)
1 y1 l; g. |: |" P. {3 j      过年,中国人非常重视的节日, 每年的春节,报导最多的是春运,一票难求。所幸这与我无关。年味越来越淡的春节,在人们心中依然是份量

0 a4 O1 U) B& a$ S4 R
最重的。8 {+ R! H& o2 G& Y6 o" f' H& h
      幼儿园时期对于过年几乎没有记忆。小学时代的过年记忆犹新。没有电视的我们,大年三十守在收音机旁,专心地听着广播晚会,仔细地记录下谜语,绞尽脑汁地猜想,认真地写在纸上,最后是装进信封,放入邮筒。几天后,一般会收到一份小小的纪念奖,大概是贺卡之类的吧。这时的父母还忙碌在厨房,按我们山西的习俗,大年三十的晚上要吃黄米面炸糕和油饼。小孩不大爱吃炸糕,所以至今我也不知油饼是属于山西风俗还是父母特地为我们而做。
* x7 p: z' z- h& q3 M1 f      三十晚上最后的家庭节目是演出,兄弟姐妹准备几个水平极有限的小节目,有唱有跳,热闹一番。印象最深的一个节目,用现在的话讲大概要归类于小品吧,小白兔和小山羊为分吃一块月饼闹了意见,因为一块月饼无论怎样掰都是分不均的,这时狐狸来了,它为两人调解,将大点的月饼掰下一小块吃了,两块依然是有大有小,狐狸反复几次地掰,最终半块月饼所剩无几。哥哥演狐狸,自然是多吃多占,我们太小,只能演吃亏的角色。节目结束后,领压岁钱,开始是两毛后来是五毛。
/ o) F: g' y$ D. V1 p6 Q2 A/ ?      大年初一,全家动手包饺子,接着是院子里的人相互串门拜年,小孩跟着去,回来时口袋满满的,糖果和花生瓜子。晚上,院子里都是提着灯笼的孩子,纸灯笼五颜六色,红、绿、黄均可,大多是圆柱形的,上下之间有很多褶,上面一根不太长的细棍,小孩拿着长短正合适。里面有一个可以插蜡烛的地方,点燃的蜡烛火苗上下跳动,灯笼在黑夜中显得格外漂亮。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人手一个灯笼,条件差些的几个小孩玩一个,女生小心翼翼地走,生怕蜡烛倒了。小男孩大多是跑来跑去,这时就会有人乐极生悲,倒了的蜡烛瞬间将纸灯笼变成灰烬。大些的男生不不屑玩灯笼,而是放鞭炮,二踢脚是奢侈品,小鞭一百或二百个一挂,无论穷富过年时家长都会满足孩子,舍不得一次放光,大多是拆开,一个一个地放,没有响的还可以从中间掰开,点燃后看花。
2 A  B% r/ `# g% G/ Y* ]      初一过后开始串门,我家北京没有亲戚,串的都是父亲的老战友,小时跟着转转也很高兴。大了一些后就不再当跟屁虫,兄弟姐妹四人自己玩,离家较近的是白塔寺庙会,印象中大概是不要门票,各种各样的杂耍、名目繁多的小吃、眼花缭乱的玩具,特别是大小不同、颜色不一的风车,还有抖的空竹、抽的汉奸,最受欢迎的大概是糖葫芦,均为山楂作原料,一般是沾了糖的,七八个一串,好吃;也有干脆不沾糖的,几十个穿成一串,长长的,扛在肩上,喜兴。- }' k! m+ b& @1 @6 }  K
      记得有一个大年三十,兄弟姐妹四人跟着父亲参加单位组织的游艺晚会,各种游艺和猜谜让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们东跑西窜,玩得开心极了,游艺结束时每人都是手捧兜装,收获彼丰,可平时一贯能干且要强的我,居然什么都没有赢到,两手空空,回家的路上闷闷不乐。但第二天早上睁开眼时,枕边放着一小堆糖果,细心的爸妈给我的爱,无法用语言表达,这件事我没有跟任何人讲过,甚至家人,但终生难忘。
2 F9 W2 j* v  X( w' Y6 P. n" K. q      小时候盼着过年,连吃带玩,物质虽不丰富但开心快乐。如今进入花甲之年,想起这四、五十年前的事,依然感慨。
9 B$ |! o  I; X# {

点评

我看到了,谢谢。  发表于 2013-2-2 11:05
刘:前些天给你发的消息看到了吗?  发表于 2013-2-2 08:34
“早上睁开眼时,枕边放着一小堆糖果”,真温馨啊!家人细致入微的关心照顾,任何时候想起心里都是暖暖的。  发表于 2013-2-2 08:31
我小时候只是将没有响的炮掰开放花,记忆中还真没有再放上一个带捻的,又有响又有花。你比我还会玩。  发表于 2013-2-1 19:20
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中也有分饼的故事。  发表于 2013-2-1 17:07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2: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 {- S; `3 C9 W% M
童年的回忆(理查德-克莱德曼)
* {$ C8 {2 ?* w6 j* f+ z. W  Q

0 Y' Z( z4 X/ C" k8 ~
发表于 2013-2-1 18: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台秘笈 于 2013-2-1 18:33 编辑 6 j7 H8 t! j2 l; D- p5 {, ~
# \: t+ t+ A1 q7 w; g
动物的美丽毛发( i. n& W/ x6 D, c0 c" `
IMG_2062s.jpg
IMG_2063s.jpg
IMG_2069s.jpg
IMG_2070s.jpg
IMG_2071s.jpg
IMG_2075s.jpg
IMG_2077s.jpg

点评

这是鹰还是雕啊?看着真威武。20几年前在北疆遇到一队哈萨克族转移草场途中,胳膊上架着鹰的骑马汉子极其威武。  发表于 2013-2-2 13:35
兰台秘笈同学这次是把猎手和猎物一起拍了?  发表于 2013-2-2 13:22
那只小白狐的右眼下好像是伤了,不然正脸更可爱!狐其实很漂亮,所以叫“狐媚”?呵呵!  发表于 2013-2-2 09:21
小狐狸好可爱!!!  发表于 2013-2-1 20:53
细微之处——  发表于 2013-2-1 19:04
发表于 2013-2-2 03: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67【横穿大陆】
华盛顿三天游,光博物馆走马观花看个皮毛都不够,小沈说得一个月,差不多,那也不能是研究性的。社会发展太快,破旧立新,没办法,只好送进博物馆保护起来,美国人聪明,先下手为强,划拉过来,甭管谁的。想那北京,日新月异、摧枯拉朽,四合院剩得不多、古意残存,连胡同里不起眼的门礅,也成了首都博物院的藏品。现在社会有呼吁慢生活的,保护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对着呢。
生活能不能慢下来。东西海岸相距 4500公里。过去航空不发达时人们乘坐“灰狗”跨洲行驶;自驾游横穿大陆、领略风土人情,四五十年代新潮青年的所爱;“搭车”曾经是美国文化之一,现在基本成了老一代青春珍藏,人心不古,现在的人们不愿搭陌生人上车、助人为乐是不愿用生命冒险。新时代的房车大行其道,轮子上的旅行更新换代。
脚踏实地才能真正深入一个社会,美国浩瀚在中部,民风淳朴也在中部,我只能俯视。
密苏里州那条大河,密西西比河,由北往南,集束于山谷一道绿水、泛滥于平原巨大的水网地带,宽广的流域润泽大地万物,河畔是马克吐温国家森林保护地,马克吐温出生在密州,他的许多作品是描写身边的大河。东面的田纳西州詹姆斯小城却遍布以马克吐温命名的大街、公园、旅店和工厂,马克吐温的父亲举家西迁前在这里任地方法官并孕育了后来的大作家,田州人为此也骄傲。
天佑美国给了它丰饶的土地、河流 ,惟有科罗拉多州山地林立,或荒山秃岭、或林木茂盛山颠白雪皑皑,高山阻挡了东去的暖流和降水,带给毗邻的堪萨斯州的干旱和沙化。看着翼下昏黄的大地,堪萨斯州网格般的大地,干渴之外,不解它的几何图形如此规整和完美。只有蜿蜒的山峦阻断了网格,跨越过去网格继续延伸。这应该是人类所为,古老“井田制”在这里的复制?为了分割种植田园?那巨大的圆形又作何解释,圆心如树木的年轮,一圈圈间隔有序,耕作方式?在方块与圆形的某个夹角处是绿色、白色、杂色的痕迹,人居所在。
飞出内华达州的云层,是阳光灿烂的加州,方地、条田、五色土: 棕色、黑色、轮作过冬的沃土、绿色,阳光下的菜地、闪闪发光成片的塑料大棚,沃野无限、斑斑点点的民居。西部的加州,美国的大粮仓、大果园。
十个州的穿越。按下云头、波光粼粼,加州的山更绿了。

, y9 x! c) J' s3 a; \
发表于 2013-2-2 0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0125 232.jpg
6 V- l6 _4 W8 L3 h$ ?" J; w0 m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15: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林爱乐乐团 -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3 K: k  \& p2 R& m
                                                   ——有感于老田所发照片2 W) F/ s; G% x8 _8 L6 c; h
, ]  o, g' r, Z/ K! ~0 b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15: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2-2 15:27 编辑 + [' u7 z8 S, s6 q; T
, F1 K4 l% S& w; e# \1 _
小草,这个挺好看——8 P. q9 i2 X8 x5 D5 x2 N4 f
谭维维《往日时光》 官方高清版
6 }% w% P  I! C- H9 m
3 T* Q6 a  k) P  s8 m3 _1 U
发表于 2013-2-2 16: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uxiuhua 于 2013-2-2 16:19 编辑
$ j* J  Q- P9 R, s0 m5 i" `" \! c  }: I9 y3 ?+ V
                                                                                    过年(2)% Q. t' |8 w' ^" |. l- t
6 a- t7 {0 M. x: Y  W
    六九年下乡,七零年在兵团过年,那时年轻、单纯、无忧无虑,简单也快乐。我们不吃肉的几个人,红糖饺子照样过年。七一年的春节,恰遇奶奶病重,加路程只有十五天的探亲假,我回到北京,陪妈妈和奶奶过了三十,初一上午的火车,到干校去看爸爸,火车上三毛钱一份的盒饭(铝饭盒),早已没有了热气的饺子送到嘴里,自己过年。到了干校,爸爸从食堂买的饺子面与馅,父女两人包饺子,其乐融融。初三返回北京,接着回了内蒙。七二年和七三年的春节依然在兵团度过,依旧是以班为单位包饺子,不同的是连里开始搞副业,做鞭炮,我是做炮的主力,二踢脚放了个够。
5 B7 }" J) \$ W( X" R
2 D, d6 X' r, b    离开兵团后,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回北京过年从没落空。过年时的兴奋早已不在,记忆犹新的倒是采办年货的过程。凭本供应的每人二两瓜子半斤花生,为买到质量好些的,必须多走几家商店,看中就及时出手。肉蛋定量无法多买,豆制品不要本且品种繁多,只要起个大早排队基本就能有所收获。冬天的清晨,天蒙蒙亮时就出门,白塔寺副食商店门口早已排起长长的队伍,人们紧裹着大衣,不停地跺着脚,坚持到八点开门,队伍的排头部分终于进入了室内,还是漫长的等待,望眼欲穿的期盼,最终有所收获。当然,这些东西虽然凭本也是限量供应的,为了多买,就需要连续两三天的早上去排队。: r: n7 T" E0 d. W. a0 O; P- K/ Z' x$ d
9 o* f: A  e7 ]/ i" D' o
    父母依旧在年三十做黄米面炸糕,不过是油饼数量的减少与排叉的增加。物质依然不太丰富,我置办年货的兴致很高,喜欢不辞辛苦地到处采购,节前的快乐好像多于节日本身。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是下乡几年,更加珍惜团聚的机会,采买虽然辛苦但这个过程使我提前就有了过年的感觉。 ! |& R8 T% ]; `4 O

点评

您辛苦。等着读呢。  发表于 2013-2-3 20:57
还在继续写呢。  发表于 2013-2-3 19:15
在兵团过春节,全班的饺子煮进大锅也显得少的可怜,炒菜用铁锨,捞饺子可没有那么大的家活,只好人都蹲在锅台上,一点点地把饺子捞上来,大半盆饺子端回班里,坨了。  发表于 2013-2-3 19:12
很久不吃排叉了,去年的初一,我去了北海(博物馆初三才开门),就在景山西门与北海东门之间买的排叉,怀旧吧。没有老人的春节就没有意思,连饭都懒得做了。  发表于 2013-2-3 19:06
好几年不敢吃大排叉了,自从控脂以来。啊哈哈。  发表于 2013-2-3 10:56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21: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2-2 21:18 编辑 1 l! V+ j9 |' M) [4 E( i$ P2 F5 z6 I

8 r) w, T8 n" f0 z9 i# x小草,先凑活看“玖月奇迹组合”的《我的太阳》吧——歌是洋的:4 g# a/ W0 |. _1 ~& P& v4 e
( R' P% d- ~% {6 X
发表于 2013-2-2 21: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快过节了,乐呵乐呵吧!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3 B- ]5 T# z; M- S# a- ]
DSCF0071s.jpg

点评

油鸡!  发表于 2016-3-28 12:47
发表于 2013-2-2 22: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有点儿像凤头鸡,不过从前面的照片联想,是不是鹰雏啊?

点评

可惜可惜,油鸡挺好的。  发表于 2013-2-4 11:48
也许它们不适合工业化集中快速生产吧?  发表于 2013-2-4 10:21
家禽为什么会绝迹?  发表于 2013-2-3 20:56
哈哈哈!乐死了!前面说的挺靠谱,后面联想很创新!是咱们很多人小时候都养过的“小油鸡”,就是腿上长小毛毛的那种鸡。据说现在是稀有品种了,快绝迹了。  发表于 2013-2-3 20:34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10: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彬说得没错,我家就在那买排叉。
发表于 2013-2-3 11: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窗外雪雰雰啊,一会儿是不是该出去踏雪了?
; L4 u) ^5 ]. S0 r- B3 H+ y0 W想起上次虹学长引李太白的诗句,轩辕台赏雪大约也是一景了。不知这轩辕台现在到底在哪,问问,有说在河北怀来亦有说在北京平谷。
" _# x8 E$ b1 H1 ~0 l% y/ Y; @+ S古时觉得幽燕地处偏远,所以使劲想象烛龙的神通。是不是由此流传下来独眼龙这个词啊?又联想到,小时候读到在天愿作比翼鸟时,觉得它们是特美好的形象,后来才得知它们是单目单翼,必须傍在一起才能飞翔,遂又生出了些惧意。

点评

让您见笑了。不过,下雪天就是容易联想。  发表于 2013-2-3 20:55
真真的浮想联翩呀!  发表于 2013-2-3 20:38
发表于 2013-2-3 11: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的民俗文化表演。5 w1 U% t) Q. T6 B, d# Z! L+ F
mswh03.jpg
发表于 2013-2-3 11: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草色入帘青 于 2013-2-3 11:32 编辑
; l5 T: Z4 ]2 `# M4 ~" Q3 K, ], v" A0 B( j
明天就该立春了,贴一张石刻拓片----农事。
  `4 r# c* t+ ~
sktp4.jpg

点评

又该鞭打春牛了?日子过的好快。  发表于 2013-2-3 20:40
发表于 2013-2-3 16: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出去拍的。6 y# N' m8 \/ B8 C( W1 n  E3 A
dwd4.jpg
yyt6.jpg

点评

哈哈,没跑那么远,就在三里河这里。  发表于 2013-2-3 20:53
是北海吗  发表于 2013-2-3 19:20
发表于 2013-2-3 19: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灶王爷8 C: F$ h( {; N$ B1 N7 w/ v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灶王爷往返7天,年三十回来)。众所周知,灶王爷上天是汇报人们一年的表现,人们吃糖瓜无非是想糊一糊灶王爷的嘴,汇报时多讲些好话。人们也知道,灶王爷骑的是千里马日行一千,夜行八百,细心的人还算出上天的路往返应该是1800×7=12600里,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万里路,单程6300里。我昨天上网查,基本也是这种说法。但网上没有提到,如果没有腊月的三十(例如今年),灶王爷是如何赶回来的。
# {  {# a6 X! W! E; V    父亲还告诉我们,没有三十的年份,灶王爷走的是小路(直线距离)往返的路程为: 1800×6=10800里。

点评

那灶王爷可够辛苦的,全部时间都在路上了,连汇报带睡觉都马不停蹄,真应该多给他老人家贴些窗花、送些糖瓜。  发表于 2013-2-3 20:52
挺好的典故。  发表于 2013-2-3 20:4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4 08:35 , Processed in 1.245436 second(s), 22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