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掌柜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含1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2-5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权的事儿不怎么懂,不过看到杜克大学的网上好像并没有限制下载,可能没有版权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1 ]* q/ b( y) j7 Z E. c% I0 L7 d

点评推荐老照片:32号东天馥楼香烛店金凤为记

7 m* | Q/ |4 A. u

这是一家两间门脸的香烛店。主匾题写“东天馥楼”的“馥”字,切合了烧香的“香”。副匾题写“金凤为记”,相当于这家店铺的商标是“金凤牌”。竖版的招牌题写“京都东天馥楼虔造进贡加檀白速某某”,“虔造”就是虔心诚意地制造,因为这里出售的香和蜡烛,并非一般生活用品,而是包含敬佛祭神使用的宗教用品。“加檀”,是指制香配料加入了香檀木,因为香是使用具有香气的木料粉末制做的,香檀木,或者檀香木,是高档的制香木料。“速”,是制香的工艺术语,《红楼梦》提到过“沉速香”。有一条香江,在古代江上行驶着运输香木的船,香港,就是由此而得名。

0 e' A+ Z6 N/ L) v+ ^* E' k

香木,不仅可以制做用于焚烧的线香,也可以磨成粉末,装入香囊,随身佩戴,《红楼梦》提到过“绣春囊”,也可以在睡觉的架子床的帷帐里边悬挂,相当于现在的香水或空气清新剂。例如故宫储秀宫慈禧太后睡觉的架子床帷帐上边,就悬挂了很多丝绣香囊,朋友们下次去故宫时可以看到的。

9 } @3 t3 m, {6 h2 |( X( y3 l) [6 u

老年间的生活我们没有经历过,但是可以从读书中获得知识。老舍先生著作《正红旗下》提到,“山西人开的烟铺,回教人开的蜡烛店”,蜡烛店也就是香烛店。老北京回民经营的一些行业,比如制香,比如切糕,都是西域遗风,至少起源于元大都时期。所以说,老北京的制香业由回民主营,这个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风行世界的巴黎香水,并非起源于法国,而是起源于埃及。因为中东地区炎热少水,需要利用香气掩盖汗气,哈哈,这个您不一定能想到吧?拿破仑出任总书记之前,曾经远征埃及,这个您是知道的。

) s* ]) |) \, f$ H. [

此图左边是“源龙茶店”,旁边题写“双薰”,这是花茶。副匾题写“龙团”,“团”就是饼茶。唐朝流行饼茶,煎茶之前需要将饼茶破开,碾碎,过罗。所以法门寺塔下地宫出土的唐朝皇家供奉的器物之中有茶碾。

3 v/ O0 I$ o$ v+ A$ `

老舍先生著作《正红旗下》提到,油盐店和粮食店可以赊账,他们家每个月必须请几束高香、买一些茶叶末,香烛店和茶庄概不赊欠。我想,油盐和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可以照顾。茶叶和香烛不算生活必需品,因此概不赊欠。

. J9 m; ~- n3 c7 d N9 R0 ^

沿街这些店铺看起来全都比较高档,门口还有“的哥”趴活呢。但是在门口也有不少摊贩,左边那些白色的,好像是大白菜,他们的买卖可以共生。如果是现在,小贩敢在大买卖家门前摆摊,说不定无须城管驱赶,那些大买卖家也不能容许这些小贩在门前挡道的。是吧?

. N# c1 \% b! m9 h) T2 a% x

 

/ W" {$ o) n" J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10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道
发表于 2012-2-9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好片,好图,好掌柜

 此张感觉颇为浩大!到手了~掌柜的亲自送的~质量没的说,放客厅了,还没挂,尺寸真是给力~实打实的片儿,非常清晰!
发表于 2012-2-14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太珍贵了~
发表于 2012-2-14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照片,领到了。这幅古观象台的老照片,既有象限仪的龙,又有天体仪的天球,远处还有朝阳门,简直就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啊。我是属龙的。

0 V" D: P4 C8 f0 ]) h. t) j* r8 n

仔细一看,在相对位置奇很特的朝阳门城楼、箭楼远处,还有东直门的城楼、箭楼呢。定了一幅古观象台,还饶上了四座城门。太好啦。过后挂在我们家的图片墙上,一定是效果巨佳。

' z1 \5 P1 {( W, A+ a: M% |5 l

 

4 R7 v V" j; r. g% Q4 P! T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发表于 2012-2-16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敢情陆老师今年过六十大寿,在这儿给您拜个寿吧,也不知道是早了还是晚了,您多包涵!

0 M- l5 V0 E1 T; t5 a; {

 

9 I2 O# A; v* B' U$ e. i

(对不起,您今年要是四十八、三十六、二十四、…… 算我没说!)

发表于 2012-2-17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鼓楼人在2012-2-16 8:41:00的发言:
6 E; f$ k, K7 y3 z5 R

敢情陆老师今年过六十大寿,在这儿给您拜个寿吧,也不知道是早了还是晚了,您多包涵!

; d" h% Z# C( ]( P) d( H' w

 

# d- x) i- Q; [$ ~& q1 T- |( o6 k

(对不起,您今年要是四十八、三十六、二十四、…… 算我没说!)

: d! e. r- G4 ?4 Y

十二呢?

2 u" {4 D1 q9 `5 i- E, [* A8 b

 

; I- q- d1 b$ C& O/ D- h

我们祝陆老师越来越年轻!

# ? k$ j, i0 |9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7 12:12:51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18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推荐老照片:划线、打冰、起冰、拉冰、垛冰。。。

5 T$ j8 v% P4 l

 

1 I8 h5 {, l: [! r" H1 r- c; v

这是在划线。使用冰镩在冰面上划出浅浅的方格线,然后按照方格线把冰层打透。打冰人脚上穿的靰鞡鞋里边絮有靰鞡草,湿了以后可以掏出来在热炕上烤干。

, k# ~. z$ d3 N0 K" s' v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18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冰,也叫裁冰,按照划线将冰层打透,成为方形的冰块:

7 |1 }* ?) v%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18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起冰,使用钩镰枪将冰块从水中起出:

( O" t# ^" e. z( a4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18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拉冰,将冰块拉到岸边的冰窖:

( ?& z! v9 g8 f3 w* t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18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冰窖的档次有砖窖、土窖。这个显然是土窖,旁边还有挖出的土堆。土窖就是挖出土坑,将冰块码放成垛,然后在坑口覆盖保温层。现在拉冰已经到了土窖附近:

`& M3 s o ^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17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照片挂在墙上的效果

可以看到朝阳门城楼箭楼、东直门城楼箭楼,还可以看到古观象台是与北京城墙连接的。

8 S+ F" G0 i6 H- e( Y- R

 

7 l! Q2 w3 \/ E- R) H( R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相机拍的吧
发表于 2012-2-17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A2 @' I3 n6 W/ O r

点评推荐老照片:23号正阳门箭楼

3 o3 K7 z5 G' [5 B

 

% j$ |) m/ k7 @& X$ r! s

这是朱启钤主持改建完工之后不久的正阳门箭楼,也就是俗称的“前门楼子”。箭楼前方还没有安放石狮子呢。

- m: B; x, @! }! i h c

进入民国后,因正阳门东侧有京奉铁路火车站,西侧有京汉铁路火车站,有轨电车也即将从正阳门通过,原有防御要塞式的正阳门已无法适应交通的需要。1914年,内务部总长兼京都市政公所督办朱启钤提出了改造正阳门交通的计划,经袁世凯批准,于1915年6月16日开工。那天在正阳门城楼上举行了开工典礼,朱启钤手持木柄上刻着“内务总长朱启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爰于1915年6月16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砖,俾永便交通”字样的银镐,率先刨掉了第一块城砖。这柄银镐现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复制品在正阳门城楼展览。

" Y3 U' Q% ^/ }; k& x$ Y2 J

朱启钤聘请德国人罗斯凯格尔为总建筑师,将正阳门瓮城拆除,使箭楼成为孤岛。他在正阳门城楼东西两侧的城墙上各开通两个门洞,增加了出入的通道,通道环绕箭楼,直通南面的前门大街。由于箭楼原本没有独立的登城阶梯,又在箭楼北侧增建了“之”字形的磴道。

* X; J% l; J4 v7 j

当时,罗斯凯格尔按西洋风格装饰了正阳门箭楼。他在城台周边增建了一圏悬挑的阳台,又在箭窗上添设了华盖式的窗檐,还在城台东西两侧拆去瓮城后的断面上,塑造了“绶带悬章”式的装饰弧线。箭楼与城楼之间原来瓮城的位置上布置了草坪花园,还从别处运来了几对石狮,摆放在箭楼前后。

- |0 |* j6 z* t( ?& N

正阳门改造工程于当年12月完工。工程费为18.22万银元,商铺民房拆迁费为7.8万银元。

6 G& K9 [6 Y: [& `

改建后的正阳门箭楼上,增添的那些悬梁、阳台、栏杆,都是用钢筋水泥制做的,外表刷上了白漆。有不少文章都说那是汉白玉材质,实在是一种误解。


5 K# ]- A+ O$ k4 U0 `

改建之后的这张箭楼照片,有绿色箭头所示的自右至左这样几个看点:

8 Z$ e) l! K& W7 Z

1,桥面原来安装石雕栏板望柱位置留下的地栿。后来铺设沥青路面,看不到桥面石板了。参见35号图片。

6 D& g2 W+ ~$ }. a

2,在清朝和民国初期,箭楼门洞平时关闭,只有皇帝或大总统才可以通行。

1 V7 K3 V' S) P, y8 y

3,“正阳门”石匾,以前是满汉文字的,后来是汉文的,以前的位置高,后来增加了挑台,才降低至此。

. J/ [5 G+ _ |7 u9 d7 S

4,炮窗。通常也叫箭窗。红漆木板窗扇,中间有一个黑色圆点,象征着炮口,因此应该称为炮窗。现在是玻璃窗。

0 U. B6 g3 q L% x8 s; {

5,箭楼城台的两肩,是拆除瓮城遗留的一段。

/ E# ?( M0 f2 D- ?* W; L2 O+ I

6,那是悬挂的汽灯,有绳索升降,可以降下来点燃。

% P& c% ]" I$ h$ r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OhGNPjEY.jpg
pa0Fvnyw.jpg
/ m# {; z& @, K& v8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7 21:50:16编辑过]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发表于 2012-2-17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旧相机,在沙发上扔着呢。
发表于 2012-2-18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垛冰,将冰块码放成垛,然后覆盖封顶,贮存至夏季出售。

1 `0 y5 R) ~+ \' q$ r8 F+ Y0 t

拉冰人是个力气活,他没有打冰的技术。拉冰到冰窖,领取一根竹签,称为筹码,收工以后按照筹码领取工钱。右边那个背影的人,左手拿着口袋,他应该是发筹码的。右三那个拉冰人,腰里有个小口袋,应该是存放筹码的。仔细看,其它图片的拉冰人,也有小口袋挂在身上:

$ g& C, O( B4 Z: a# C" ^/ L* C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9 R) T% v4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8 19:00:1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18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垛冰。有经验的朋友们可以依据附近的景观,判断这座土窖所在的位置,参见“打冰”图片背景的一组高大房屋,似乎是寺庙:

: y$ @0 G' |# m, ~3 b4 [+ D7 J; u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2-2-18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冰窖

 

C u; B( c) \7 h; D' {

老北京城有许多以“冰窖”命名的胡同,如北海东门陟山门街的雪池胡同、珠市口的冰窖斜街和冰窖厂胡同、德胜门外的冰窖口胡同、什刹海南岸白米斜街西端的冰窖胡同(现在称为白米北巷)等。这些地方,以前都建有冰窖,用以贮藏冬季由河流湖泊中凿取的天然冰块,留待夏季使用和销售。

' n" |" X* C+ ]+ b

凿冰和藏冰由来已久。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是说远在周朝时,人们在腊月凿取冰块,在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古人藏冰的目的,一是为祭祀的供品保鲜,二是为帝王和贵族享受。

7 P- p2 x+ j0 n

古人每年有频繁的祭祀,祭祀时要制做大量的熟肉和菜肴,所以像天坛、月坛、社稷坛这些祭祀场所中,都建有大厨房,称为“神厨”。古人认为祭神的供品一定要清洁新鲜,否则神灵不肯享用,也就得不到祐护。而且祭神之后,供品还要散发给贵族官员们分享,称之为“散福”,所以供品需要用冰来保鲜。前些年在陕西省凤翔县的秦国故都遗址,就发掘出一座春秋时期的冰窖,据测算能贮冰190立方米。

! t; f1 Z& w5 |4 I( P9 L+ c* X

在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有一种酒具叫“冰禁”,是将冰块放入铜池,再将酒壶置入冰块中降温的器具。一方面古代贵族在夏季要饮用冰镇美酒享乐,另一方面也由于那时的酒不是蒸馏的清酒,而是类似现代“醪糟”的粥状低度甜酒,很容易腐败变酸,所以要用冰降温。

/ R: A0 R' u# Y0 f* i) j) i

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红楼梦》第31回中写道,在端午节那天,天气很热,晴雯对贾宝玉说“才刚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音‘拔’)在那水晶缸里呢”。由此可见清代贵族生活中用冰的情形。

% ^" H! u8 Z! O

1900年慈禧太后为躲避八国联军逃难到了西安,惊魂初定之后,下令让未遭联军侵扰的南方各省将原应送到北京的贡赋送往西安,又开始了奢靡的享乐。当时随行的慈禧侄孙子岳超在写于1962年的回忆文章中说,1901年夏季,慈禧要喝冰镇的酸梅汤,可是西安没有冰窖。只好派人到百里之外的太白山,去从一个岩洞中凿取千年不化之冰,每天运往西安供慈禧享用。

: z. R# |2 K2 A$ N/ Z" k' N- `

封建时代事事都讲等级待遇。在清朝,对用冰也有严格的规定。《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工部下属的都水司,“掌河渠舟航,道路关梁,公私水事”,每年十二月,“伐冰纳窖,仲夏颁之”,还设有满、汉冰窖监督各一人。清朝的工部有直辖冰窖18座,专供宫廷生活和坛庙祭祀用冰,称为官窖,共能贮冰20万块,每块半米见方,重约80公斤。其中有5座官窖设在皇宫里的内务府造办处院中,距清帝寝宫养心殿前的御膳房很近。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在夏季也可凭冰票去官窖领冰使用。此外清朝的王府也有冰窖,称为府窖,什刹海南岸冰窖胡同(现称白米北巷)里的冰窖就是恭亲王府的府窖。

r, ~6 d" w# O/ C/ v; H$ I( r! [0 v

在清朝,凡与皇宫御苑相通的水道都由内务府奉宸苑管理,其他河渠也由工部都水司管理,禁止民间私自采冰。但是卖冰获利颇丰,在夏季每百斤冰可售5两银子,所以到清末也有商人出高价承包王府的冰窖变相经营。进入民国,官禁取消,北京出现了许多民营冰窖,冰箱也开始进入一些饭馆和家庭。

" c3 ^! k" d8 V6 U1 x# M6 L j+ @

那时的冰箱,是一个柏木桶,内衬锡板以防渗漏,上有木盖。桶内下层放冰,上层放置食品。

' j k# P- w/ g

如今在北海公园东门外的雪池胡同,还遗存有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皇家冰窖,名叫雪池冰窖。此窖为半地下式,内部如同砖砌的窑洞,外部用城砖筑墙,顶上覆盖着皇家专用的黄琉璃瓦。这座雪池冰窖为皇家供冰,直至1924年溥仪被赶出故宫为止,当年所贮藏的冰块,就是由北海凿取的。

1 `/ m J! e/ M% A

 

! o2 Q4 C1 z$ r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发表于 2012-2-18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赐予了 琉璃顶的水井亭 穆斯林镖师保护慈禧一行去的西安。。。。。。
发表于 2012-2-18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陆先生 请问宝月楼是否是乾隆为香妃看对面来自她家乡的部族人而修的?
发表于 2012-2-18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风行世界的巴黎香水,并非起源于法国,而是起源于埃及。因为中东地区炎热少水,需要利用香气掩盖汗气,哈哈,这个您不一定能想到吧?       陆先生 您好 穆斯林从隋末唐初就用教法的形式 规定 身上流血流脓下气 手无遮挡碰过私处 碰过非亲属关系陌生异性 礼拜前要 洗净前后窍四肢五体 出现一些情况后 或为周五聚礼 洗净全身 。。。。。。到时中世纪欧洲人不洗澡 在十字军东征时 最让人受不了 是身上臭味儿。。。。。。
发表于 2012-2-18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掌柜发片 祝你平安 谢谢陆老师点评 祝您健康 看完了更长见识了 也更爱咱们老北京了!!
发表于 2012-2-18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6张 牛街礼拜寺 正门 西门外 门口的老照片。。。可惜没有 东边教子胡同 比牛街礼拜寺正门 还大 还气派的 教子胡同清真寺的老照片。。。
发表于 2012-2-18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西四)您好陆先生 请问宝月楼是否是乾隆为香妃...

谢谢您的浏览。这个问题等一会让文章答复您。
发表于 2012-2-18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月楼与新华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u1 s1 b% N/ G% Z+ c1 _

 

2 `) f2 |, T- y; n

宝月楼本是乾隆皇帝兴建的赏月观景之楼

% y) N# f2 J, _7 k, O- a9 {; a' @

北海、中海、南海,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御苑,因在皇宫西侧,统称“西苑”。西苑的正门朝东,隔着南长街与皇宫西华门相望,官称就叫“西苑门”。在清代,西苑南墙即是皇城的红墙,未设南门。现在朝南开的新华门,系民国初年由原在红墙之内的宝月楼改建而来。

/ z- E) y" `! T+ U1 t3 w# ?0 p4 O% s4 S

位于南海南岸,正对着瀛台岛的宝月楼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春季,完工于当年秋季。乾隆皇帝在《御制宝月楼记》中讲述了建造宝月楼的缘起:因为南海的南岸是背靠着皇城的狭长地带,原来没有宫室,从瀛台上望去过于空旷,缺乏景观,所以要在那里建造一座楼宇。乾隆说,此楼建成后是临水赏月的佳处,颇有月中广寒宫的意境,所以命名为宝月楼。乾隆还说,登上宝月楼,可以北眺三海、南观街市、东看紫禁、西望远山,所以他为宝月楼题写了匾额“仰观俯察”。


+ L$ _% ~$ r1 F# x* N$ [* o

宝月楼并非乾隆为香妃而建,然而事出有因

+ B {/ a6 g7 Z9 D/ D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的回部首领和卓木兄弟发动叛乱,两年后被清军平息。同属和卓木贵族的图尔都家族因反对叛乱,效忠朝廷,被乾隆授予官职,奉命进京定居。

4 \+ Y$ y; K!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出于政治联姻,乾隆将宫女巴朗嫁给图尔都为妻,并娶了图尔都之妹和卓氏进宫,后晋封她为容妃,即传说中的“香妃”。容妃因民族习惯不同,不便住进皇宫,曾在宝月楼居住。为了让容妃能望见族人,以排遣乡愁,乾隆安排图尔都家族聚居在西长安街路南的街巷中,即今北京西城区的东安福胡同一带。当时那里被称为“回回营”,为尊重回民习惯,还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在回回营建造了礼拜寺和高大的唤礼楼。


; X1 z4 W# @$ R9 r7 O) ?2 K

袁世凯当总统时,将宝月楼改建为新华门

9 L y6 T7 z0 J+ t2 X) e9 k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政府接管了清室的西苑三海,并将中海和南海作为总统府,从那时起,中海和南海被合称为“中南海”。袁世凯住在中海西岸慈禧太后于1904年为举办外交活动而建的洋式楼房“海晏堂”里,他将其更名为“居仁堂”。袁世凯手下的郭五在景德镇监烧的瓷器底款就是“居仁堂”。

# `6 ?: D' e4 d! D8 E- q# b

按中国传统,府邸的正门都要开在南面。袁世凯为了显示总统府的规格气派,于是将位于中南海南墙内仅几米处的宝月楼下层当中三间打通,改建为大门。又将挡在门前的皇城红墙扒开一段缺口,加砌了两道“八字墙”,使缺口与大门衔接。他还在门内添建了一座黄瓦红墙的大影壁,以遮挡外人视线。改建后的宝月楼,被命名为“新华门”,其匾额是由前清翰林、曾任过京师大学堂监督的著名书法家袁励准题写的。

9 u5 Y9 i0 ~, t

那时,民国政府还将新华门前的一段西长安街命名为“府前街”,将中南海西侧新开辟的道路命名为“府右街”,此处的“府”,都是指总统府而言。此后,又将六部口以南的排水沟上改建的道路命名为“新华街”,还在新华门对面的“府前街”南侧砌筑了一道西洋式花墙,以遮挡背后杂乱破旧的老房,改善总统府前的观瞻。这一系列工程,都是由当时的内务部总长兼京都市政公所督办朱启钤主持兴建的。


# u. K2 d* g a9 o

王闿运在新华门前讽刺袁世凯是窃国的王莽

+ e. ]7 w/ V" o/ F8 C8 o5 m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百官朝贺,宣布做了皇帝。那时,袁世凯又将总统府改称为“新华宫”,还派人去布置故宫三大殿,准备举办登极大典。当时,有个反对帝制的湖南名士王闿运老先生,在新华门前故意对袁世凯的部下调侃道:我老眼昏花,望见匾额上居然写着“新莽门”这样不吉祥的名称。因为“华”字的繁体“華”,有些像“莽”字。“新莽”,就是那个篡夺汉朝、自封为“新朝皇帝”的王莽。1916年6月6日,皇帝梦破灭的袁世凯,因肾衰竭死于居仁堂。6月28日,袁世凯的棺材由新华门抬出,至前门西车站(京汉铁路起点站)装上火车,运往河南安阳埋葬。此后,中南海又成为历届北洋政府的总统府,还曾是傅作义的司令部。直到解放以后,才成为新中国的政治中心。

发表于 2012-2-18 2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 u tell me

发表于 2012-2-22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四在2012-2-18 23:51:00的发言:
# a7 r& d4 D' @# y1 _% V/ S

thank u tell me

3 A( G) {2 \& s) F

这还咋说上英文了呢!

9 W5 ]+ r5 V! J Q) P8 [
% f- l( i5 K( `8 G
5 f# Z" e0 \$ |

“谢谢你告诉我”不就得了!

发表于 2012-2-23 1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2-2-23 14:28:00的发言:
冬季看下边,夏季看上边,不同季节的太阳入射角不一样,这与北房冬暖夏凉的道理一样的。
# y# v' d' l1 e# s

谢谢陆老师及时回复,长知识了。以前只见正面,没仔细看后面,原来如此。在北方太阳冬天靠南,夏天靠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4 14:38 , Processed in 1.20425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