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1-6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1-11-6 8:50:00的发言:
! U2 l" ]9 H# Q, l0 t6 j2 ]. g

    我记得很多年前吃的一顿饭,一家民营企业老板托我办点事,我们关系不错,很熟悉。事后,他非要请我吃顿便饭,说:“你喜欢吃什么,就点什么吧。” 

$ j* }+ t" s/ V4 H9 X: G

   我点了“家常豆腐”(很喜欢吃豆腐)、“香菇油菜”……他立马急赤白脸对冲我嚷嚷:“哥们,你这不是寒碜我吗!还是我来吧……”…… 

2 }6 N+ F' b4 I

    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沿袭”——既然请客就得慷慨大方,别让人家小觑了自己。所以,我们民族自我标榜“热情好客。”结果,上有豪华的“国宴”,下有奢侈的“家宴”(谁家娶媳妇都要摆上几十桌盛宴)。几千年来就这样在酒肉半酣中不知不觉的过来的,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 T* I& a0 K: \. W

中国人的这一套真该改一改了,劳民伤财!

) i5 ^! v! C" m# t, a

在国外吃请饭,他们把菜谱给你也说:“想吃什么,请便。”这里请客的人是老外,不是在国外的华裔。你如果点了白菜豆腐,他们一点也不奇怪,也问喝酒吗?不喝就不劝。如果是吃中餐,他们也知道中国人的习惯,各人点菜后,放在桌子中央一起吃,但是我们知道外国人的习惯,自己吃自己点的菜,顶多意思一下,用公筷夹一下主人的菜,或者不夹,他们绝不见怪。当然饭后大家都吃光了点的菜,不剩一点。所以在外国吃请还是比较轻松的。这里指的是欧美,不是日韩。不过日韩也没有中国那么客套了,但是你一客气他们可就客气了,毕竟是亚洲人嘛。

* K- [9 c5 |* v( [9 H; s

文化革命应该革中国人请人吃饭这一陋习的命。起码可以节约了时间和钱财,中国人并不富裕,富裕的是公款。给国家节约就更应该提倡了。

, L; C, y: A/ e&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6 10:14:5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11-6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游十几天归来翻看网页,惊闻胡老师隐退,甚为惋惜。又浏览其他网站,推荐世纪大讲堂资中筠《中国文化的复兴启蒙》,望有兴趣的同学可查看。 & L1 p( i7 Y" T

9 h+ V, k! g8 a: }# U4 ^( ]3 Y x0 \7 p% ^+ B1 ]$ q7 C0 C) p& Y- u, @



4 h0 X# m, m5 [1 _6 w; T' d+ f+ I

http://v.ifeng.com/history/wenhuashidian/201111/87dfcd48-4f4e-40e4-bd96-5c636e3f144f.shtml

/ A0 j+ i0 w- q* F; ]. }7 d

 

+ y/ G- a8 ?$ U7 R. d6 t3 ^- Q
[此贴子已经被西水车于2011-11-6 11:18:0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6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世纪大讲堂资中筠《中国文化的复兴启蒙》,望有兴趣的同学可查看。

6 d ]+ v: e5 H5 c. t

 

+ \) f* E! i9 T7 a2 |! ]: X. D

发表于 2011-11-6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中筠先生虽然是给年轻人讲课,我们这一代人听听也是有益的。因为传统观念有着顽固持续的影响,很多时髦说法都似曾相识,所以人文思想启蒙要做长期坚韧的工作。
发表于 2011-11-6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11-11-4 23:31:00的发言:
这是原来的旧城楼么?如是旧城楼那可不多见,全扒光了。
0 ]/ o2 x+ K8 ?) g$ O8 w2 Q! T _0 o# q

商丘古城实际是古睢阳城,现为商丘市所属的睢阳区。这个地方就是唐朝睢阳守将张巡奋死抗击安禄山的地方,古城墙相对保存比较完整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城墙上的城楼是后来修复的,并不全是原物。

发表于 2011-11-7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11-5 9:18:00的发言:
. x, E) v& k* f/ j

关于侯朝宗这个人物,我知道电影桃花扇,......

8 b: R! u% b, i

       大版主深谙文史。你这一说为我所发侯朝宗故居的照片作了最好的说明,大家更明白了,并且重温了《桃花扇》这个故事。《桃花扇》戏曲、电影、图书都有。我想看过这些的校友不在少数。




发表于 2011-11-7 0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1-11-5 10:50:00的发言:
) s, l- J; D' d6 C Q7 k5 Y' X) \

                    以日本为镜看“炫富”

& ~$ n3 p; l% j( d: n/ R

      “炫富”多数情况带来的影响,与“炫富”者所期望的结果是相反的,使本来对贫富差别巨大就不满的穷人不但对富人不满,也会对社会不满,加深社会的裂痕。这是很明白的道理,很多中国人也对富人“炫富”很反感。但是这种现象却屡见不鲜,这是为什么,如何解决......

# |& M6 \ D) C) `% k5 P.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7 0:37:20编辑过]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发表于 2011-11-7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1-11-6 11:13:00的发言:
+ f* d" V0 |( u+ L& C

出游十几天归来翻看网页,惊闻胡老师隐退,甚为惋惜。又浏览其他网站,推荐世纪大讲堂资中筠《中国文化的复兴启蒙》,望有兴趣的同学可查看。

; [: |2 I' o& Q* A1 ~* [

       失去的记忆老弟出游不知属于哪方面的。如果方便能否发点图文让大家分享。资中筠讲《中国文化的复兴启蒙》,这是个重要话题,与现在强调搞文化建设是否也有关,从中不知能否找到解决胡涂人所说问题的答案。我要好好看看。

发表于 2011-11-7 0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11-5 19:47:00的发言:
有鞠大哥等同学,附小精神在延续。 % O! r( d( x# g& ]2 z4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5 22:30:50编辑过]
( K8 k% X0 q% u* v7 ^- m5 p

多谢wangpei老弟的鼓励,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行!

发表于 2011-11-7 0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反映ei在2011-11-6 7:44:00的发言:
( V3 d" f( @& u

《美国的富二代》(PPS提供-育新的同学-视频转换-王培):

- o: S+ L' G2 i

 

6 V( K. W2 }( A/ c6 `7 ]: K8 R

这段视频值得好好看看,好好想想,中国现在不但有不同于美国的“富二代”,还有被人们议论更多的“官二代”,希望中国有更多父子像这段视频中的父子,给中国人争争气。前一段听说身高马大的中国少年,与身材矮小的俄国孩子踢球,以0比15惨败,这都反映出来对后代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不是都出了问题?

+ `' {! e8 D, \2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7 1:24:0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7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1-11-7 0:20:00的发言:
, h- n# y/ X( A1 X

《桃花扇》戏曲、电影、图书都有。我想看过这些的校友不在少数。

$ Q$ v3 t; r. s5 b3 d

电影《桃花扇》是由王丹凤和冯喆饰演的男女主角,文革期间作为黑电影被批判。男女演员受到迫害,据说冯喆自杀而死。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7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1-11-7 8:48:00的发言:
% x% Q4 i8 M: r! O7 W5 s6 {

    fficeffice" /> 

9 \( }% k* A; i. w4 g4 i9 Y

  我当时的心得:“中国文学史上不乏‘杜娘’、‘李香君’这样的烈女。唉,男爷们不是‘陈世美’,就是‘李甲’(杜丽娘的情郎),再不就是‘侯方域’(李香君的情郎),这类负义小人。娘们儿死得个个重如泰山,男爷们死的个个轻如鸿毛。‘阴盛阳衰’从中国文学史上看,已由来久矣。”

1 a, W2 Z. c' o8 |+ M9 }* S$ `

哈哈,胡涂人老弟古为今用把《桃花扇》与今天的“阳盛阴哀”挂上号了。不过写《桃花扇》孔尚任却是个男士。可能有人对孔不一定很了解,转发择录有关他的材料让有兴趣的校友看看。

7 \- s* G+ C* u& P

rOexJelu.jpg

9 m" V( ^7 j1 y: H! G3 `

 

8 v$ {# [' t2 }

受影响欲创巨著

2 ]) c! C' ^1 P! P

  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岸堂,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孔尚任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是圣人孔子的第64代孙。他自小喜爱读书,对儒学深有钻研,同时喜欢文学。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卒于家中,时年70岁。现在曲阜的孔林中有其坟墓。

5 _- l1 t4 n+ H) d( k) ]

    孔尚任自小便听到族人和亲戚讲述明朝遗事,其中有很多情节使他的心灵受到撼动,特别是当时的归德(今商丘)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侯方域赠扇李香君为爱情信物,后因变故李香君血溅此扇,侯方域之友杨龙友以画笔点之成桃花。此事虽不见有书记载,但孔尚任认为其事新奇可传,便产生了创作《桃花扇》的冲动。然而每次提笔,均怕与当时的历史不符,没有成稿。

" ~& j" S* c9 ~! O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冬,康熙到曲阜祭祀孔子,时年36岁的他被推举为皇帝讲经,受到了康熙的赏识,被破格提拔,到北京任了国子监博士。

e# H" w/ m* p/ H3 D

  听遗事积累素材

( `5 `9 H4 B* k. J, z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冬,孔尚任开始与居住在扬州的年已80岁的冒襄(辟疆)等人频频接触。冒襄是江南的大名士,不但目睹了南明的兴亡,他与《桃花扇》的男女主角原型侯方域和李香君关系颇为密切同。在那段时间里,除结识江南名士之外,孔尚任还有幸遇到了时任江苏布政使的归德人宋荦。宋荦是侯方域的学生,也是侯方域、贾开宗诸人创办的雪苑诗社成员。

; J; m, b) ~% s! g' h# S

  这些人讲述的都是孔尚任还未出生时明清易代的遗事,使孔尚任听后知道了当时的具体情节,明白了许多道理。在此期间,他又到南京游秦淮、青溪,吊明故宫,拜谒明孝陵,所见所闻,感触极深。那些人的思想对他的潜移默化,以及家庭和社会对他的影响,使他对明朝的灭亡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

* z$ d$ R1 B5 s' U$ u5 W& r

  借《桃花扇》扬美名

* |2 y5 R# W- `

  孔尚任在扬州那段时间,进行了《桃花扇》的创作。他在南方三年,《桃花扇》的创作并没有完成。后来返回北京,多年后才升为户部主事。官场的险恶使他感慨颇多,于是便对做官产生了淡泊情绪。他与顾彩合作了一部《小呼雷》后,便埋头完成以南明遗事为题材的《桃花扇》的创作。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明朝灭亡不久,南明遗事这一极其敏感的题材特别令人注目。当年6月,书成的消息一传出,许多人争相传抄。 此剧忠实地再现了南明从兴到亡的那段历史,朝野上下纷纷称赞孔尚任写了一部好历史剧。同时,此剧以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名著。

} T6 [/ V- y% ?: H

  因《桃花扇》受牵连

, H) J8 b7 T$ n N$ @

  《桃花扇》大书兴亡之感、明亡之悲,勾起了许多人对明朝的回忆,特别是引起了那些明朝遗老们对亡国的哀思,客观上对清朝维系人心造成了不利。随着此剧产生的强烈社会效果,康熙还是发怒了,他认为孔尚任辜负了他破格提拔的“圣恩”。就在孔尚任由户部主事晋升员外郎后的不几天,便被罢了官。

3 D. J5 O5 C* A6 G" ^

   孔尚任在名望上成也《桃花扇》,在仕途上败也《桃花扇》,他把许多哲理留给了后人去思考……

: J4 }* C) \% F0 Y. T



9 n5 Z1 r; B+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7 14:46:0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7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老叟[/I]在2011-11-4 23:26:00的发言:[BR]
1 F2 W. K9 X9 s[BR]北约【包括美国】同俄国的国家基因不同,排斥是在情理之中的,俄国和西欧好像有世仇。在意识形态上还是有不同之处,不管执政的叫不叫共产党。是经济利益和势力范围之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班门弄斧的拙见,瞎聊,见笑了。. R2 ^+ a7 [: D' g3 {% c
[BR]
! v1 Z  x  Q0 O" O1 U
[BR]任何时候也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而不管你是什么主义,就国家之间的利益和历史来说,自古以来都是强大的欺负弱小的。现代更是强大的还联合起来欺负小的,不听话的。所以,爱国放在第一位,建立强大的国家放在第一位,在爱国的前提下,其他都好说。
发表于 2011-11-7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虹-徐良-血染的风采(词作者-育新-陈哲):

2 f2 x+ X3 P7 d! {8 \% Q6 K& h

 

! g/ L4 B% K& ]3 x# E

发表于 2011-11-8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大哥:前些天和棋友到韩国参加中韩围棋友谊交流赛,接着又和棋友去港澳自由行8天,在港购到《邱会作回忆录》等十几本书,忙着看书照片还未整理。

发表于 2011-11-8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11-7 8:33:00的发言:
. R# W/ j: g# e/ [" S

电影《桃花扇》是由王丹凤和冯喆饰演的男女主角,文革期间作为黑电影被批判。男女演员受到迫害,据说冯喆自杀而死。

- [& o4 _+ O/ s4 P! d, A" y

冯喆建国后所演的影片,多数我都看过,对他印象很深,那里想到这样一位优秀演员却惨死在“文革”这场扼杀文化及人才的祸乱之中。转发一些图文,让我们记住这位为我国戏剧、电影事业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演员吧。

' G# k* p9 [9 Z4 X3 A

 

$ I7 Y! R! ^9 }3 Z2 ~- x" `% _

冯喆,原名冯贻喆,话剧、电影演员,原籍是广东南海,1921 年出生于天津。
    冯喆自幼勤奋好学,刻苦用功。他二十岁时,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向群众进行宣传。 1942 年初,他参加了由地下党领导的进步文艺团体,参演等四十多部话剧。在敌寇统治下的上海,白色恐怖严重,冯喆在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斗争。
    抗战胜利后的1945 年,他在上海剧艺社参加进步戏剧活动。演出多部戏剧、电影他工作勤奋,演戏认真, 1950 年,冯喆回到解放后的上海,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这对于冯喆来说,是新生活的开始,也是他表演艺术的新起点。
    从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初,前后十多年间,冯喆曾在多部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 有解放军、公安战士、农民等等。冯喆塑造的这些银幕形象,大都真实、自然,还具有他那独特的潇洒风度,是较为难得的。
     冯喆在表演艺术上这种新的成就,新的突破,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这和他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沸腾的战斗生活中去是密不可分的。 
     1952 年至1953 年春,冯喆刚拍完《南征北战》之后,就主动要求赴朝鲜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中进行慰问演出。冯喆却不怕苦,不叫累,热忱地给广大指战员说快板,唱歌,朗诵,以激励和鼓舞指战员的战斗精神。 他的那种创作中的坚毅不拔,认真虚心的精神,是有口皆碑的。

1 u+ A* C# m5 o6 w. e4 I/ H' ]

      冯喆生前的最后一部影片是在《桃花扇》中扮演历史人物侯朝宗。这一历史人物,在我国戏曲、话剧舞台上,都曾多次演出过。而冯喆塑造的这一形象仍有自己的特色。此永诀。他也深感突兀,脸容刹地黯淡下来,陷于惘然之中。冯喆的表演相当出色和成功。
    冯喆是位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具有一定表演造诣的电影演员,而他却在十年动乱中于1969 年6 月受迫害致死,至1978 年8 月22 日,才得以平反昭雪。对这样一位有贡献、有建树的电影演员,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他将和他的许多角色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a4 J+ r# ^ }: {* F&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8 14:50:3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8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龙在2011-11-7 17:41:00的发言:

任何时候也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而不管你是什么主义,......。所以,爱国放在第一位,建立强大的国家放在第一位,在爱国的前提下,其他都好说。
; W4 \" b R3 r; ^! y8 b

飞龙说的对极了,对自己的祖国“爱国第一位”。对于外国不抱任何幻想。

发表于 2011-11-8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1-11-8 7:37:00的发言:
5 @/ g/ q( p& [# A

鞠大哥:前些天和棋友到韩国参加中韩围棋友谊交流赛,接着又和棋友去港澳自由行8天,在港购到《邱会作回忆录》等十几本书,忙着看书照片还未整理。

8 H& K3 Q; v0 _& e( j8 L% T- o

真羡慕老弟下得一手好棋,国内国外交流棋艺,又畅游港澳,真是自由自在赛过神仙。网坛上说天论地,看书赏图观影都是随意,老弟自行安排,不着急。

" U) K' q! a) d: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8 22:58:1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8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11-7 20:08:00的发言:
% L; B- c" B* L, o& [: e8 q( \

王虹-徐良-血染的风采(词作者-育新-陈哲):

3 G0 Y- ~4 N: _- ^- o

wangpei所发的《血染的风彩》,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尽管我们为那个同志加兄弟的越南,曾经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但是他们并不领情,侵犯边界,驱逐华人,杀害我们的战士,侵占我们的领土。这个血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我们发扬国际主义,饿着肚子支援这个“小兄弟”,他们却用血与枪炮来报答我们,现在他们侵占南海诸岛与美国、日本、印度掀起一股又一股反华恶浪,难道还要我们发扬国际主义?

+ l4 l& X( R. Q$ h2 X" b& l7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8 23:19:4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8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从商丘回来又到开封观看菊花展,先是游览了清明上河园。

& w5 p& y' U0 B/ ?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 D& T& q" T- o& ~( q5 v- X3 P& Z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 D+ V( [! [8 K7 j

看到这个情景有意思吧,阿姨真聪明,想出这样的绝招,防止孩子走失。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 Z7 d9 V% \) L, J

这个掌称的很有水平,他能在短时间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把被称的人描绘一番,逗得围观的哈哈大笑,纷纷争着上称。

5 c( O$ x8 }+ v' I& Q* S* s4 _2 |; [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aFp4kRFg.jpg

0 l' m$ e. P; k

C6pM5YBb.jpg

8 \- u+ } u9 j# p* C


照片没整理出来,下次再让大家看看我照的菊花。

) C o" G; i1 K+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8 23:44:08编辑过]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发表于 2011-11-9 0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大哥说得好!无论是什么国家,自身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热爱自己的国家,也永远是第一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9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奎松: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比较研究

) B; |. o3 s' I+ Z8 E, @% s# x/ ^
1 o4 Q( z9 H! a2 @8 B. L% Q
2011年11月08日08:21人民网杨奎松我要评论(197)
0 C$ y- Q- c: a ` ?% [/ m

 

- A# [0 H/ u! I* C

发表于 2011-11-9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学友,大家好!胡老师绝不会不关心附小论坛的。50年的附小情节她丢不掉,她身边的老战友丢不掉,附小学友的发展状态是她丢不掉的,我们期待着她今后能继续指导教育我们。不论胡老师走多远,她的心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祝愿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同样的祝福也送给所有的学友们!
发表于 2011-11-9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楼上1241的分析有些牵强,不对路子。有哪个领袖非要靠学历来指导?希特勒是什么学历?朱元璋什么学历?时势造英雄、环境,历史造就领袖。
4 \; u6 c( K' s# ?* D[BR]国民党起义一直失败,孙中山到处化缘,就是没有钱,没有资金啊!辛亥革命成功后,由于没有钱,权利还是落到军阀手里。孙找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没有一个给他资金,支持他的革命的。他们只扶持自己的军阀。只有苏联、共产国际出面给了孙中山大量的钱,大量的先进武器,帮助孙建立军队,建立军校、进行北伐。所以孙才联俄联共,才知道谁是真正支持中国革命的。如果孙中山不是去世的太早,中国的道路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当时的苏联,共产国际扶持的就是国民党,认为共产党太年青、不行,陈独秀其实是反对这样做的,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共产国际把责任都推到陈的身上,找他当替罪羊。苏联共产国际不止葬送了北伐革命,还葬送了瑞金革命根据地。苏联老大哥从来就看不上中国共产党。包括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全中国。他们都不信的。
发表于 2011-11-9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大家好!我无意间翻出些老照片,大家来看看。 3 i% n3 {* o2 x[BR]这是64届同学在插队前的留影,有在学院1号楼前的,有在我们的蜗居地23号楼前的,当时学院的滑冰场还没融化,哥们就要离开北京了,而我命好能留在北京,担任大家的通信员,学院有什么变化我都第一时间写信告诉大家。当然了,那些去插队的同学尽管看起来竟是些沧桑艰苦的历程,但今天回想起来反而是笔不小的人生财富!我相信所有同学们的心里都埋藏着无尽的友情在里面,尤其我们已到了怀旧的年龄,更不容易忘怀了,想起来就很振奋。让我们永远年轻,永远不忘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段蹉跎的年代! 1 A) U2 P# I2 }' H5 N; W# w7 F[BR] 9 j; v2 T1 Q- j3 K+ Z. y [BR]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 h) S; T1 t' O, n0 T/ ?$ e- s3 `[BR]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7 y+ S. ?- U1 M! e [BR]毛主席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安家!
发表于 2011-11-9 1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上图8人的照片是在学院1号楼前拍的,从左至右依次是:于凤岐,关家齐,苍学宗,徐小燕,杜永宝,陈奇,高明谦。
4 _5 R8 r3 S% }[BR]上图4人的照片是在学院23号楼前拍的,从左至右依次是:吴文信,孙运刚,陈奇,刘承达。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发表于 2011-11-9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照片的同学们我都认得,同学们,别来无恙?

6 X0 ] p2 C+ P' D! j0 v! ?6 C

 

6 H. E+ `/ d+ n6 p

看到这样难得的照片,又把我们带到那难忘的年代。

: ?/ r; Z" `8 F( ?5 A( j

 

& M% [ X2 w3 ]) n$ @! i

祝大家身体健康!诸事如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 06:21 , Processed in 1.29468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