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86|回复: 29

明孝陵[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5-16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孝陵

明孝陵

9 ?" Q4 ~2 B" h

神烈山碑。明嘉靖十年(1531年)改钟山为神烈山时而竖立,碑额篆刻圣旨两字,碑正面阴文双钩浅刻“神烈山”三字,原有方形碑亭,现已不存在,仅存四角石柱础。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 W' x! j2 t+ v% Z1 X: |% _' L6 g" j

方城。外部用大条石建成,底部为须弥座,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正中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明字却多了一横。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6 I) v/ Y, c1 U' v1 R

宝顶。近似圆形,原名独龙阜玩珠峰,周围砌有砖墙。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 b! n8 x. y7 g U4 }& ^: ^+ l

禁约碑。明崇桢十四年(1641年)竖立,碑面篆刻禁止损坏孝陵及谒陵的有关条款。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8 [1 `& V5 e& E$ c2 Q% ?( s

龙纹石雕构件。龙纹为高浮雕,雕工精美,局部镂雕,碑面中间雕有一五爪龙纹,旁边刻有如意纹。该构件应该为神烈山碑亭遗物。2007年出土。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2 R' I7 `- c1 {9 H3 c

下马坊。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修建,明孝陵入口的标志性建筑,一间两柱冲天式石牌坊,坊额横刻“诸司官员下马”六字,告示进入明孝陵的官员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尊敬。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9 L8 r& w' b1 L7 q: W7 M0 \

大金门。明孝陵外郭城的正门。大金门原为黄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砖石砌筑的墙壁,下部为石造须弥座,束腰部雕花。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4 Q+ Q6 N$ ?: `1 E

木桥。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回南京,修建了中山路,然而这条路只到中山门为止,连接中山门与中山陵的这一段,是建于1929年的陵园路。陵园路切断了贯穿大金门和四方城之间的明孝陵神道,这座木桥是从空中连接明孝陵大金门与四方城之间的唯一通路。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 y0 T3 b# k) i* i7 L$ J% I

神功圣德碑楼。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撰述的歌功颂德碑。建筑平面为正方形,楼顶已毁,故俗称“四方城”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 A- o/ y6 P0 C; x* c0 T- T4 M# V

神道。明孝陵神道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形成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安放石像生来控制空间,形成一派肃穆气氛。石像生的尽头,神道折向正北,这段放置石望柱和石人,两根望柱呈六棱柱形,上面雕刻云龙纹。通常望柱均置于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则置于神道中间,这也是明孝陵的独特之处。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8 F5 Q+ T7 @* F; P

棂星门。又称龙凤门,六柱三门冲天式牌楼,2006年复建。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 B) o3 t9 J; ^9 E. |& [8 t

御河桥。又称金水桥,原为5孔,现存3孔,桥基和河两边驳岸的石构件均是明代原物。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t( R5 b" F# A% \! {; s

文武方门外东侧水井。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6 s# f9 w0 `9 F& I+ b1 _, @7 a

文武方门。明孝陵正门,原为5个门洞,3大2小,中间3个为拱形门洞,两边2个为长方形门洞。庑殿顶上盖黄色琉璃瓦。清同治年间改建为一个门洞,上嵌清石门额,阴刻曾国荃楷书“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进行修复,恢复了明代时大门的原貌。现为五门,黄瓦、朱门、红墙,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4个鎏金大字。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4 c" S; U8 |! |9 V3 R

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原为5个门洞,后被毁,现在的碑殿建于清康熙年间。1699年,清康熙皇帝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治隆唐宋”。此碑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刻立。在“治隆唐宋”碑左右还有清朝乾隆皇帝诗碑各一块,东西有卧碑两块,东边一块刻载康熙帝第一次谒陵纪事,西边一块刻记康熙帝第三次谒陵情形。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 g* { I% r! I/ t, Z

享殿。明孝陵的主要建筑孝陵殿,即享殿,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原孝陵殿已毁,尚存3层须弥座台基,现存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两次重建的三小间享殿。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 ]) Q! s7 Y% a" j$ f

内红门。享殿正北有一道过门,通往陵寝墓主魂灵所居之地,俗称阴阳门,将陵寝宫殿建筑分为前后两个区域,首次建立了前朝后寝的陵宫格局。2006年复建。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 E0 i8 w# a) |# {9 W! a7 i

升仙桥。单孔石桥,两侧石雕栏杆,桥后既是方城。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

明孝陵

% y, D2 T' K* L, W5 ^- |

明楼。建造在方城顶部,是明孝陵的最高点,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2009年修复。

发表于 2011-5-16 0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车去孝陵了,不错吧,不过部分建筑不是明代原装的了,后代复建的体量与气势要差很多。
发表于 2011-5-16 0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很好,欣赏了,另外,斑竹以前发过西陵祭祖的两张照片,能否告知出处.谢了.
发表于 2011-5-16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楼主走了一趟明孝陵,好照片,好注释。

' C1 s L$ C Z& z

感谢。

发表于 2011-5-16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建筑毁在太平军手里了.
发表于 2011-5-16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u1944cn在2011-5-16 7:00:00的发言:
图片很好,欣赏了,另外,斑竹以前发过西陵祭祖的两张照片,能否告知出处.谢了.
7 X6 K. j# K) J4 n+ v

哈哈,你还惦记着呢,我给你找找好了,那是一个明信片的网站,就这两照片,其他的好像就没什么,而且照片都会轮替。晚上我给你网址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11-5-16 7:30:00的发言:
小车去孝陵了,不错吧,不过部分建筑不是明代原装的了,后代复建的体量与气势要差很多。
9 C& G8 e4 N# i- ]6 T( `

我在南京生活一个月了,还是北京好。。。

发表于 2011-5-22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繁体字的明字 日子是两横的。
发表于 2013-7-27 13: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明孝陵的神道好窄。。。
发表于 2013-10-31 22: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m$ B" u: @) D6 T繁体字的明字日中只有一橫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4 11:08 , Processed in 1.34642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