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ujuzhang

航校校友山东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7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发表于 2011-3-21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发表于 2011-3-22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物理学家J·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Oppenheimer)被称为“美国核弹之父”。作为“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之一,他带领着国内其他科学家于1945年

8 _4 a: p' A9 S# D

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发表于 2011-3-22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及诗句发音有待考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发表于 2011-3-22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发表于 2011-3-22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发表于 2011-3-28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便民店便民



: l5 K' C# X# ~2 L! } 2 s5 a& Q0 \+ t$ t1 Z! q% b! B0 j: ?# |7 K1 _+ I, a1 ~! E& O/ \, q7 c& T3 w, b, b% l
; ^$ w4 s; y" P+ r( F
5 d: V3 @1 c# j) `9 M) M Q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V8 l8 ~5 y( T5 n A

  崇文门菜市场拆了,有机会到北京出门买菜经常出入这个便民店!

, t. S7 v0 A8 v& }' B* Y

  沾街坊的光留下吧,确实便民。

发表于 2011-3-31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发表于 2011-3-31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发表于 2011-3-31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发表于 2011-4-2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网记者周润健、蔡玉高)

  3 {$ ~5 m R8 {1 k& U

   清明扫墓祭祖唐朝时开始盛行

( r0 O: T# {: O G) o& `% W$ {

   扫墓是明的重要容之一。家介绍说墓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时开始盛行,一直流至今。

7 m) {8 l3 \( q$ a# b6 U

据民俗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之珩介墓祭祖是中古代一相沿已久的传统习俗。在先秦期已有祭墓活,但未限定在寒食、明之代魏 得到重,但当时尚未成正式礼仪墓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始盛行,一直流至今。

' R/ ?8 S9 h9 m! I) H

   唐明皇在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礼经无文,近世相,已成俗,应该,使之永常式。

# r5 A5 d: y& m! @

   自牧的《记载:在古代,节这一天,“官士庶,俱出郊省,以之敬。”可明出郊上的主要目的是了“之敬”。到了宋代,大家都在明日墓,京都人城出郊,四野如市。

: e3 H) w K! D0 |5 K5 E

   要在墓呢?之珩表示,是因冬去春,草木萌生,人担心自己先人的坟茔长满荒草或塌陷,所以要去察看修葺,给坟墓添土除草,同时摆上些供品,纸钱,以表示死者的怀念和追悼之情。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发表于 2011-4-13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发表于 2011-4-20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节选自网友辛格格“北京的门--外城七门”

! ?/ A! Z3 C: ^2 _1 G

  《北京的门——外城七门》
  为了抵御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定都北京147年后,又在内城的南面加修了外城,外城开有七座城门,与代表皇城文化的内城九门不同,外城七门记录的是京城百姓生活的故事。
  北京的外城,因为在内城前三门以南,所以也被称为“南城”。在原本的修筑计划中,外城是要包围住内城四面的,但工程开始不久,因为耗资巨大,财力匮乏,只好在完成了南面城墙的施工后便草草收尾。于是北京城的样子成了凸字形。不过也因此而在外城的城垣上多出了两座面朝北方的便门。因为是为方便出行才开辟出的城门,所以东、西便门也成了北京所有城门当中形制最小的门。
  而外城最大的门,则是处在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它是外城的正门,当年它取代了正阳门的位置成为了整个京城的南大门。当初修筑外城是为了国家安定,所以永定门两侧的城门都取“安”字为名,东侧为左安门,西侧为右安门。
  过去左安门以“左安架松”闻名京城。在左安门外曾有几棵虬劲、盘曲的松树。由于盘曲,所以得由架子支撑,故称“架松”。进出城门的人都喜欢在架树下休憩,如今这里建成了面积广大的劲松住宅区。“劲松”也由“架松”而得名。
  而与左安门对应的右安门,过去也被叫做“村门”。当年因为右安门外是田野,水源丰沛,植物生长茂密,景色优美。在还没有公园的年代,那里便是人们外出游玩的大好去处。
  从这张清初的京师交通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在外城,有着两条用石板铺砌的道路,一条是连通永定门与正阳门,为皇帝去天坛和先农坛祭祀而铺设的御道,另外一条则是由城外通往广安门的道路。由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的城址都在广安门地区,所以自古广安门大街便是外省进出的门户。清代,当雍正皇帝决定在河北修建皇陵后,便下令修筑这条从广安门到宛平城的石板路。对于当时耗费巨资铺设的石路,北京人用“一尺道路五两三”来形容。那时仅从广安门到小井村长1500丈的路段就花费了白银八万两,平均每修一尺长的道路就要花去白银五两三钱三分。
  路修好了,交通的便利也为外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那时广安门外最常看见的景象,就是“拉骆驼跑城儿”。
  而当人们还在路上为生计奔忙时,战争的硝烟也正悄然向外城东侧的广渠门蔓延。
这张照片上的就是外城东侧的广渠门,人们一提到它,就自然会想起一个名字——袁崇焕。明崇祯二年,后金军大举入侵,围攻北京城,明军将领袁崇焕率兵连夜驰援京师。在广渠门外,袁崇焕以九千的兵力,对抗十万人的八旗军。在明军的奋勇抵抗下,皇太极只好退驻关外。这是北京外城在建成76年后经受的第一场战争的考验。(德胜门箭楼)很多人会把这次战争与180年前德胜门外于谦保卫北京城的战争联系在一起,历史在不同的时空中,产生了戏剧性的巧合。
  岁月改变着大地上的景物,守卫了北京近千年的城门一点点地消失了踪影。“内九外七皇城四”,今天知道这句老话儿的人越来越少。曾经那个由城墙拱卫,城门把守的北京城,离人们越来越远。但是随着2003年10月,永定门复建工程的起动,人们心中那段尘封的记忆又再次被唤醒。永定门于1957年在城市建设中被拆除。这是根据史料,利用数字技术还原出的永定门,那时的永定门有着高大的城楼,并且和内城的正阳门一样都在箭楼下开辟了门洞,巨大瓮城把两者连接起来。当年作为北京中轴线的南端点,在形制上,永定门是外城最高大的一座城门。而这次的复建工程是要在其原址上,重建永定门北侧的城楼,工程将完全按照当年永定门城楼的图纸施工。为什么要重建它呢?这是北京老中轴线标志性建筑的示意图,比照着今天的模样,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标志性建筑中,唯独缺少了永定门。永定门城楼复建后,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将全部齐备。

- A/ g7 [: S# v-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0 14:08:1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4-21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节选自网友辛格格“北京的门--外城七门”

# J( `) ^! q* B6 M/ n

  《北京的门——外城七门》
  为了抵御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定都北京147年后,又在内城的南面加修了外城,外城开有七座城门,与代表皇城文化的内城九门不同,外城七门记录的是京城百姓生活的故事。
  北京的外城,因为在内城前三门以南,所以也被称为“南城”。在原本的修筑计划中,外城是要包围住内城四面的,但工程开始不久,因为耗资巨大,财力匮乏,只好在完成了南面城墙的施工后便草草收尾。于是北京城的样子成了凸字形。不过也因此而在外城的城垣上多出了两座面朝北方的便门。因为是为方便出行才开辟出的城门,所以东、西便门也成了北京所有城门当中形制最小的门。
  而外城最大的门,则是处在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它是外城的正门,当年它取代了正阳门的位置成为了整个京城的南大门。当初修筑外城是为了国家安定,所以永定门两侧的城门都取“安”字为名,东侧为左安门,西侧为右安门。
  过去左安门以“左安架松”闻名京城。在左安门外曾有几棵虬劲、盘曲的松树。由于盘曲,所以得由架子支撑,故称“架松”。进出城门的人都喜欢在架树下休憩,如今这里建成了面积广大的劲松住宅区。“劲松”也由“架松”而得名。
  而与左安门对应的右安门,过去也被叫做“村门”。当年因为右安门外是田野,水源丰沛,植物生长茂密,景色优美。在还没有公园的年代,那里便是人们外出游玩的大好去处。
  从这张清初的京师交通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在外城,有着两条用石板铺砌的道路,一条是连通永定门与正阳门,为皇帝去天坛和先农坛祭祀而铺设的御道,另外一条则是由城外通往广安门的道路。由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的城址都在广安门地区,所以自古广安门大街便是外省进出的门户。清代,当雍正皇帝决定在河北修建皇陵后,便下令修筑这条从广安门到宛平城的石板路。对于当时耗费巨资铺设的石路,北京人用“一尺道路五两三”来形容。那时仅从广安门到小井村长1500丈的路段就花费了白银八万两,平均每修一尺长的道路就要花去白银五两三钱三分。
  路修好了,交通的便利也为外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那时广安门外最常看见的景象,就是“拉骆驼跑城儿”。
  而当人们还在路上为生计奔忙时,战争的硝烟也正悄然向外城东侧的广渠门蔓延。
这张照片上的就是外城东侧的广渠门,人们一提到它,就自然会想起一个名字——袁崇焕。明崇祯二年,后金军大举入侵,围攻北京城,明军将领袁崇焕率兵连夜驰援京师。在广渠门外,袁崇焕以九千的兵力,对抗十万人的八旗军。在明军的奋勇抵抗下,皇太极只好退驻关外。这是北京外城在建成76年后经受的第一场战争的考验。(德胜门箭楼)很多人会把这次战争与180年前德胜门外于谦保卫北京城的战争联系在一起,历史在不同的时空中,产生了戏剧性的巧合。
  岁月改变着大地上的景物,守卫了北京近千年的城门一点点地消失了踪影。“内九外七皇城四”,今天知道这句老话儿的人越来越少。曾经那个由城墙拱卫,城门把守的北京城,离人们越来越远。但是随着2003年10月,永定门复建工程的起动,人们心中那段尘封的记忆又再次被唤醒。永定门于1957年在城市建设中被拆除。这是根据史料,利用数字技术还原出的永定门,那时的永定门有着高大的城楼,并且和内城的正阳门一样都在箭楼下开辟了门洞,巨大瓮城把两者连接起来。当年作为北京中轴线的南端点,在形制上,永定门是外城最高大的一座城门。而这次的复建工程是要在其原址上,重建永定门北侧的城楼,工程将完全按照当年永定门城楼的图纸施工。为什么要重建它呢?这是北京老中轴线标志性建筑的示意图,比照着今天的模样,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标志性建筑中,唯独缺少了永定门。永定门城楼复建后,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将全部齐备。

, E: T0 G+ z1 L)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1 9:45:1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网友帖:

8 H$ C- h0 v/ m# d

    。。。。。。我们航校人的心是永远相连的,更何况我们是同时乘39次特别快车离开北京的苦命人。要记住,我们是靠自己的努力自己解放自己的航校人。

7 D6 y. _/ L3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 10:45:4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航校校友山东行!

; \7 d* ?" [* ?: d0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4 9:30:1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10 0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山东校友,本应早来山东行论坛光顾。只因原来上网不方便,只保证有时上航校网。现在好了,孩子买来电脑,我可以随时上网了,真滋啊(潍坊话). 我想把已改好的五言长诗重发于此,好在我已成为一个山东人。

. G! f( R6 s! b- s! `: l( _3 X

                                             山       东       行

# q- M, e# m' u

                                  

% L6 ?# h% q5 R# H: r

                                        校友离别久,梦中曾回首,

( I* G: k( M$ S; _: {

                                        虽常上网谈,难尽情谊厚。

, o0 i. ]9 w, a" @) C# b

                                        白浪河边柳,春浅绿色柔,

0 a F- c0 ~5 m) u9 ]$ H

                                        摇曳频招手,盼君身影留。

, e: G x' C2 r% w

                                        去年山东游,二月一十九,

, D) b2 H9 N* m6 ~5 f

                                        驱车千里行,春色看不够。

1 M: A' y+ `1 Y2 I

                                        凌晨离京都,正午宴滨州,

' i# Q/ i; @: {% z' \

                                        眼望黄河水,心追江海流。

; v, [/ H7 E( R" o. S% O7 r: c

                                        至濰酉时后,夜幕满星斗,

, E* [1 G, T7 o' D

                                        校友终见面,欢呼手牵手。

2 t/ I. Z: g4 t4 u- h6 Q+ ?" |

                                        分别四十年,相貌尚识否?

) y, T _) S. a! e1 S0 C

                                        依稀曾谋面,灯前仔细瞅。

+ Z* }+ y5 i$ p5 E1 j0 \# C

                                        别时春华秀,二十方出头,

1 G5 K$ L t F7 L$ o, Z0 i

                                        适逢风雨骤,浪急难行舟。

C0 D5 k0 H0 z4 g ~

                                        相逢世纪后,鬓苍须如韭,

0 J2 n* {! L4 i; ]" I

                                        万里晴空碧,体健精神擞。

& k+ k4 ~8 b8 k. r3 Q# A& i! |

                                        青春已远走,蹉跎不再有,

. t/ |' T9 b, b/ q6 ?) g; y' ]/ v4 M

                                        甘苦四十年,轻叹搔白首。

/ Y3 |! b2 H) s

                                        诸君似杨柳,逢春嫩芽抽,

2 }, `) V/ E, } Q( G

                                        人生再艰难,拼搏永不休。

# p0 R% V; @, R& N0 l) A0 k+ c

                                        又如泰山松,凌寒身不抖,

+ s2 {4 [6 n0 l. T& u+ w4 z5 C5 k

                                        挺胸经风雨,昂首逐沉浮。

2 b1 ?, X+ A1 d% V7 P

                                        山东沃土厚,山东底蕴久,

) O" l) f2 x5 C4 j1 |

                                        扎根沃土中,小在风雨后。

1 @2 q1 U" m! U b) z! y

                                        重返山东行,又饮景芝酒,

9 P! k1 o1 V7 Z4 t1 Y! s1 y1 b8 n

                                        共叙校友情,同览桃花诱。

8 \2 _$ E; y+ q* H

                                        湿地曲径幽,景美人工修,

. A9 j/ r; V& W; h2 O

                                        波微塔影动,林深鸟啾啾。

' h' X7 v. [# a2 L$ v

                                        广场望长空,纸鸢荡悠悠,

6 D" `$ D: i, |" R! s

                                        潍坊城市小,世界风筝都。

9 C, d- f3 g- P7 n9 T

                                        傍晚展歌喉,校歌暖心头,

" I& }, z* u0 r5 \: f

                                        胸藏四十年,歌罢意难休。

* @. Y& {2 C0 O# b, ^3 J# O6 P

                                        呜呼航校生,心系长空久,

! k9 K+ |7 Z6 t. b$ ~7 K5 Q

                                        母校虽痛失,同窗四海有。

$ k2 q5 x; |: d0 t! z+ e

                                        欣然聚老友,牵挂四十秋,

! j9 a F: h* h0 y* _2 Z* ]" G

                                        性情本相投,浪险敢同舟。

, R) O+ D3 y" s1 M' X+ ^

                                        慨然结新朋,才气高八斗,

1 Z0 |7 c3 N- I/ q0 w8 l

                                        恨未早相识,无悔世上走。

$ |- {! ]% i/ ^5 ]/ Q6 E/ a5 Y4 @

                                        人老聚不够,情深难分手,

: ]6 Z" @8 D3 y

                                        驱车转济南,百脉清泉透。

; F5 a5 L" ~& p J/ G/ C

                                        壮哉山东行,山海一望收,

3 a5 ]; z5 w# S% d7 N

                                        山高彩云积,海阔鱼龙走。

6 L' ^; U+ S2 ^- y/ H4 a

                                        奇哉山东行,吉日连三昼,

8 {" q. z5 H) m% V5 {. b

                                        世人选一难,吾辈得天佑。

+ Q. p( d! d0 o; q& P ~, I

                                        目送车流去,心中吟咏久,

6 O0 j% T# C! T6 \

                                        何时共举樽,欢歌聚白首?

. j8 q' K, l4 x1 {- _

                                        祝愿众校友,胸怀青山秀,

1 t' a; a. ]: _. G( s5 T, H; r: @

                                        从容渡晚秋,人与天同寿!

; P, _& q7 g3 c

        我想说的是,诗中共写了三个山东行:四十年前,1968年的山东行;一年前,2010年的山东行;还在期望的可能实现的山东行。希望这是全体山东校友的共同愿望。

" b9 F9 o3 P9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0 9:44:0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10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每看你的诗都能勾起对往事的回忆。真的期望再现山东行。
发表于 2011-5-21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sdj_1310733在2011-5-1 10:46:00的发言: ' x. D0 x3 _( T3 R

我们航校人的心是永远相连的,更何况我们是同时乘39次特别快车离开北京的苦命人。要记住,我们是靠自己的努力自己解放自己的航校人。

! Z0 P+ W3 i1 k# W' C6 u1 B) [

这句话似曾熟悉,哪里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1-5-21 11:24:00的发言:
1 ~+ k x! p. S: s% J8 J' R

这句话似曾熟悉,哪里来的?

! ]+ w3 L c6 `- x& E

 你是谁?原色套来,难怪似曾熟悉!

% X: N# V' d: x1 U5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2 9:34:40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19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周年,寻找到了北京来山东的校友!你们再相会。

% Q2 i; O6 S& B* |+ A% ^( s+ }% `1 ?,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9 13:36:5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七卢沟桥事变”

“七七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在北平的卢沟桥发生了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开始全面进攻中国值得纪念的日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热烈欢迎航校校友山东行!!!

发表于 2011-10-3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论坛名称更为“中国航空工业学校”的倡议

7 V3 K3 }( f7 S5 Q- o5 W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论坛自2009年8月21日由西水车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眼看《北京航空工业学校5》即将锁帖,并同时出现了《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广播室》、《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图书阅览室》和《51好兵站》等几个论坛。由此可见我们的论坛兴旺发达,红红火火,众人拾柴火焰高嘛!现在我们的论坛已经不光是北京航校校友的领地,上海航空工业学校的校友参加了论坛,使我们的论坛更加蒸蒸日上。还有长江航空工业学校校友浏览我们的论坛。就目前论坛的形势,特倡议如下:

1 b8 |6 [8 m+ W7 q

1、倡议我们的论坛更名为“中国航空工业学校”。

* M# D. V% x' m( Y$ ?3 F# w

2、既然是航空工业学校同根生,校友们无所不谈,毫无忌讳,而且论坛都是公开的,又何必分为几块占据那么多的资源呢?建议为避免让外人看了好像一团散沙,其他几个论坛就此锁帖,全部合并到同一论坛中来,以更加壮大我们的论坛。

5 W4 x: l% T: k) r2 I0 D

3、我们的社会在走和谐之路,我们的论坛同样要走向和谐。今后大家要齐心合力办好论坛,让我们的论更加丰富多彩。必要的“学术”争论是必要的,不利于和谐的音符不要出现,大家都要体现出我们航空工业学校校友的风度和素养。

- ^ d5 k# V! t5 }; S* x& j6 \

本倡议书请各位校友补正,以更加充实。还请各位大力支持!

. p" f1 \1 N- L

特此倡议!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u& K6 ?: w" c( R

以下是引用531129laowu2011-11-12 20:36:00的发言:

/ h& |1 Q% p! [$ C

     感谢校友的章丘之行,见到同学见到老师令我激动,增加了我必胜的信心,老师的恩情我牢记,同学的亲情我牢记,激动之余本来己字词枯竭的我,也涌出几滴泉水,得诗一首,聊表寸心。

) N0 }( X2 N. m( p! |6 ^0 R, y

 

' m' N, n2 ]4 _- d( G

                                   七律

0 D+ D( p# ~) N ]1 L

                                     章丘聚会有感并兼回复崔兄:

* E) D- p0 Z% X$ _

                   自古男儿当自强,

f2 P* ?* {7 [

                   热血无畏盈胸腔。

h) P/ ^! w' U3 _

                   笑看小病不足忌,

- \+ n- W- q9 e: [" k2 P9 A" M

                   傲视微恙亦平常。

& F$ P' `3 m& ?4 `9 D

                   学谊千里充动力,

0 |4 \9 @1 o4 k# n7 j

                   师恩万嘱志弥刚。

k( H& H1 u F3 o* O* a

                   来年定得精气在,

% \; h0 Y0 f4 z+ j7 G# L

                   泰山论剑试锋芒!

) c+ ~% Q k; ]# T. M% p6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4 13:03:3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尾沟诗作

  ) |- Q9 P+ L _+ k* `0 f& w* I

       马尾沟瑜伽心想通                        

6 I( O0 {2 F ^3 x

                        七律

0 E8 U) [/ O7 m0 r3 J

                                  原韵和瑜伽

/ e1 b7 Q7 Z: L

                齐鲁男儿自古强,

l* H5 N; T: W, y2 |* M1 H/ P0 N

                难比瑜伽志气刚。

- t3 E7 u9 P7 ]

                喜迎众友笑声响,

$ u4 R- O5 R" l

                力拥恩师情意长。

5 e! n6 K8 R- V1 j' Z. t

                虽患微恙胸怀广,

9 Y+ o: p3 W" d7 m1 x

                仍奋旗鼓赋华章。

" R( ?1 `3 G4 C" @" o, b$ }

                遥想来年泰山顶,

                雄姿英发显锋芒。 " q( r8 l7 L- V% l" L9 @! _( g( E4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4 13:24:4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帅哥,在线噢!

+ |! T8 H" T+ ~. q
3 @7 Q4 [6 w' g3 n
马尾沟
) x. C$ d D F5 a

     七律原韵和瑜伽发帖后,心中有点忐忑,原因是没再多读几遍。果然,瑜伽发来短信,要求我把第三句和第五句再斟酌一下。我听从了瑜伽的意见,把全诗通审了几遍,现改动如下;

; X. F( H; _* {' v N f' h

                                    七律

7 @* V9 d1 \ |$ V+ \; x6 o

                                 原韵和瑜伽

% m- ]; ]+ ?1 ~* Q. s, x% E4 d0 v

                      

1 H3 h7 t' \; t$ j. I

                               齐鲁男儿古自强,

; t4 _* i* w" p4 @6 l1 I

                               怎及瑜伽志如刚。

. u) D8 P) E# }! x5 l4 N8 v

                               喜迎校友章丘乐,

/ e) ?; j D! y

                               情近恩师明水长。

; U; q7 b/ k% e+ H

                               虽患微恙蓄壮志,

& N0 E% f/ {$ o( m, P1 K' Z6 z

                               仍催劲鼓赋华章。

, T5 k: C5 z- j) i! D3 `; p3 E5 o

                               遥想来年泰山顶,

5 A) \$ y5 y r0 t& l

                               雄姿英发现锋芒。

0 s& e$ ~3 {1 b% q% m: l$ y4 F

     好了,不管大家意见如何,瑜伽已发来短信表示认可:很好了,读后上口,起码表示平仄关系正确。谢谢瑜伽。谢谢大家。

3 [+ z0 q! Y1 E" O* W8 ^#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5 15:29:5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hh

mm

$ x. m9 N6 n0 l7 g; F8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9 11:05:40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9 04:33 , Processed in 0.327513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