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02|回复: 36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5-22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源文件地址如下

' u/ n" \0 N. [+ o) `) I m5 X

     http://health.dbw.cn/system/2007/08/29/050952565.shtml

$ E/ K9 u; c; @ i m. G

 

5 W% j O9 F S% S' B/ ^

    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鉴定,毒鹅膏菌就是前不久本市发生首起蘑菇中毒致死两命事件的野蘑菇。市民可以登录市卫生监督网,按照图谱逐一辨认采摘的食用菌或毒蘑菇。(党晓晖)
 野生菌类因其有良好的口感和营养,而成为近年来人们的佳肴。但是卫生部门提醒广大食客,夏秋季节是野生毒蕈的生长旺季,为预防毒蕈中毒事故发生,市民最好不要采食和购买野生蕈。

5 [9 Z" S* S2 `0 N* _! K

  我国所见的毒蕈约有8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其中含剧毒能致人死亡的有10多种,以毒性很强的红色捕蝇蕈及白帽蕈为多见。这类毒蕈外形与草菇等白色食用菌类差别并不明显,误食者死亡率甚高。卫生部门提醒,在不能分清是否有毒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食用野生蘑菇。不久前,四川省泸州市三市民因食用了从山上采摘来的毒蕈而中毒,其中两人死亡。

Z+ `( x8 ?: G1 H, ]

  医生们介绍,不少毒蕈所包含的各类毒素医学界至今未能完全破解。成人食用这类毒蕈后3至4小时内出现初期症状。早期症状为恶心、呕吐、严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随后会出现昏迷、抽风,病情加重后还会出现尿血、便血、黄疸,病情危重时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系统衰竭、血液循环系统衰竭,从而导致死亡。

/ Q2 K% ]% p" p) ]

 

. n3 _8 M% [6 W* V* A3 Z4 a

  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蕈的种类较多,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蕈A,毒蕈溶血素、毒太、毒伞太及引起精神症状的毒素等。

A) p' P5 f3 W: @& ~9 `/ ?6 N

   今天,市卫生监督所在网上公示了17种常见毒蘑菇,他们分别为:大鹿花菌、赭红拟口蘑、白毒鹅膏菌、毒鹅膏菌、毒蝇鹅膏菌、细环柄菇、大青褶伞、细褐鳞蘑菇、毛头鬼伞、半卵形斑褶菇、毒粉褶菌、介味滑锈伞、粪锈伞、美丽粘草菇、毛头乳菇、臭黄菇、白黄粘盖牛肝菌。(北京晚报) 我将一一把其图传给大家看看,千万小心呀!

" f" B9 o; k/ D' d0 c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k" i U$ b0 j


大鹿花菌

0 w* [( [! B7 z* Y& B3 C

  学名:[Gyromitra gigad (Krombholz) Cooke]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8.9-15cm。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菌柄长5-10cm,粗1-2.5 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分佈於我国吉林、西藏等地区。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mEVXeD27.jpg
9 c* z; [ z% d; w {3 \) X+ \6 d, Y

赭红拟口蘑

4 f- u+ M* Y9 x' Q$ T

  拉丁名:[Tricholomapsis rutilans (Schaeff. Fr.)Sing.]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菌盖直径4-15cm。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密,不等长,褶缘锯齿状。菌肉白色带黄,中部厚。菌柄细长或者粗壮,长6-11cm,粗0.7-3cm,上部黄色下部稍暗具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小鳞片,内部松软後变空心,基部稍膨大..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分布于我国台湾、甘肃、陜西、广西、四川、吉林、西藏、新疆等地区。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後,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但也有人无中毒反应。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 j9 L/ Z. {" t+ O


 白毒鹅膏菌

3 y K- R" Z# H N/ C

  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後近平展,直径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离生,梢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分佈於我国河北、吉林、江苏、福建、安徽、陜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r; |4 l8 P5 ~3 |: s. `$ `6 i

毒鹅膏菌

1 z* L& E5 i: o

  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初期近卵圆形至钟形,开伞後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长5-18cm,粗0.6-2cm,表面光滑或稍有纤毛状鳞片及花纹,基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此菌极毒,据记载幼小菌体毒性更大。该菌含有毒肽(phallotoxing)和毒伞肽(anatoxins)两大类毒素。中毒後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发病初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此後1、2天症状减轻,似乎病愈,患者也可以活动,但实际上毒素进一步损害肝、肾、心脏、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接著病情很快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谵语、面肌抽搐、小腿肌肉痉挛。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肝、肾细胞损害,黄胆,急性肝炎,肝肿大及肝萎缩,最後昏迷。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云南民间还利用毒伞的浸煮液杀红蜘蛛。该菌的子实体提取液对大白鼠吉田肉瘤有抑制作用和具有免疫活性。该菌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与松、支杉、栎、山毛榉、栗等树木形成菌根。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I2 {! r: _& g8 l- b: ?

毒蝇鹅膏菌

3 y% z1 {1 T5 V' }

 

* [, I& w; e+ z: |


  拉丁名:[Amanita miscaria (L.: Fr.) Pers. ex Hook.]   又称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子实体较大。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白色,密,离生,不等长。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菌柄较长,直立,纯白,长12-25cm,粗1-2.5cm,表面常有细小鳞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生长环境遍及北半球温带和极地地区,并且也无意间拓展到南半球,在松林里与松树等植物共生,现在成为全球性的物种。毒蝇伞和落叶型植物和结毬果的植物形成菌根。为典型的毒菇,有一个大的白色菌褶、白色斑点,通常是深红色的菇类,是最广为认识的蕈类,并且在大众文化中广泛出现。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硷、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後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此菌还产生甜菜硷,胆硷和腐胺等生物硷。该菌可药用,小剂量使用时有安眠作用。子实体的乙醇提物,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所含毒蝇硷等毒素对苍蝇等昆虫杀力很强,可用于森林业生物防治。据记载,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及雅库将人曾用作传统的节日食用菌。一般成人食一朵後便会产生如痴似醉的感觉,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享受。印度用它作为魔术师的药剂。在一些国家民间被作为一种安眠药物。中国东北地区将此毒菌破碎後拌入饭中用来毒死苍蝇,甚至毒死老鼠及其他有害动物。另外毒蝇伞表面的鳞片脱落後,往往与可食用的橙盖伞相似,采食时需注意区别。在德国民间将此菌浸入酒中,用以治风溼痛。该菌含丙酸,可用於制造丙酸盐用作防腐剂、香料脂、人造果子香等。此菌属外生菌根菌。与去杉、冷杉、落叶松、松、黄杉、桦、山毛榉、栎、杨等树木形成菌根.
毒鹅膏菌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t. G9 G& x9 y4 v7 g9 }

 

0 `" {( ~; r3 b x# |/ Y

细环柄菇

5 X& [( j2 ?8 N. M. y6 J2 |4 X

  拉丁名:[Lepiota clypeolaria (Bull.:Fr.) Kumm]   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3-7cm,初期半球形、後呈扁平且中部凸起,污白色,中央有褐色鳞片,向边缘有短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菌柄柱形,向下渐长,长4-8em,粗0.3-0.6cm,白色,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 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苏、云南、广东、香港、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可食用,但有人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食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m/ M2 o8 o4 U3 a

/ Y! \: V' P0 w% _, n


大青褶伞

! M$ l& m" J ^1 \; F9 }6 W( y9 i3 h

  拉丁名:[Chlorophyllum molybdites(Meyet :Fr.)Massee]   又称摩根小伞。 子实体大,白色。菌盖直径5-25(30)cm,半球形,扁半球形,後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幼时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逐渐裂为鳞片,顶部鳞片大而厚,呈褐紫色,边缘渐少或脱落,菌盖部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松软。菌褶离生,宽,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後期呈浅绿至青褐色,褶缘有粉粒。菌柄圆柱形,长10-28cm,粗1-2.5cm,纤维质,表面光滑,污白色至浅灰褐色,菌环以上光滑,环以下有白色纤毛,基部稍膨大,内部空心,菌柄菌肉伤处变褐色,干时有香气。菌环膜质,生柄之上部。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于我国香港、台湾、海南等地。此菌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食用。其外形特征与高大环柄菇相似,明显区别是後者菌褶白色,可食用。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_; l5 t5 P4 W

细褐鳞蘑菇

$ t0 b# B' I/ H8 c

  拉丁名:[Agaricus praeclaresquamosus Freeman]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初期半球形,後期近平展,中部平或稍凸,表面污白色,具有带褐色、黑褐色纤毛状小鳞片,中部鳞片灰褐色,边缘有少量菌幕残物。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灰白至粉红色,最後变黑褐色,较密,不等长,离生。菌柄圆柱形,长6-12cm,粗0.81cm,污白色,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基部膨大,伤处变黄色,内部松软。菌环薄膜质,双层,生柄的上部,白色,上面有褶纹,下面有白色短纤毛。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分布于河北、香港等。该菌有毒,有很强的石碳酸气味,食用後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此菌外形特征接近于双环林地蘑菇,但此种幼时菌盖顶部不呈四方形,菌盖鳞片细小。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h9 U& a& U% E3 ^& w9 z


毛头鬼伞

, \2 s& B7 V: n( n

  拉丁名:Coprinus comatus (Mull.:Fr.) Gray野生毛头鬼伞点击放大别 名:又称鸡腿蘑(河北、山西)、毛鬼伞。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菌盖呈圆柱形,当开伞後很快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菌盖直径3-5cm,高9-11cm,表面褐色至浅褐色,随著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型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白色,圆柱形,较细长,且向下渐粗,长7-25cm,粗1-2cm,光滑。   生 境: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缘、道旁、公园内生长,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顶上生长。此菌有时生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物上,与草菇争养分,甚至抑制其菌丝的生长。   分 布:分布於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   功 效:该蘑菇一般可食用。但含有石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硷,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种生物硷以及甾醇脂等。食後可能引起中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毛头鬼伞可人工栽培,不过因为成熟快,容易出现菌褶液化,必须掌握采摘时间。还可以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3 m, b) @4 E5 p; J


半卵形斑褶菇

! {) |, P4 N. ?" n

  拉丁名:Anellaria semiovata (Sow.:Fr) Pers.et Denn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中等。菌盖直径一般4cm,有时可达 8cm,近圆锥形、钟形至半球形,顶部有的略带土黄色,光滑而粘,有时龟裂。菌肉污白色。菌褶初期灰白,後期呈现灰黑相间的花斑,直生,稍密,长短不一。菌柄圆柱形,长10-25cm,粗0.4-1.2cm,白色至污白色,顶部有纵条纹,菌环以下渐增粗,内部松软变空心。菌环膜质生柄之中、上部。   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   分佈於台湾、甘肃、陜西、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多见於高山牧场。此种在青藏高原的松潘地区草地多见,而在内蒙草原却未发现。此菌有毒,中毒後可引起幻觉反应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 a$ J2 m/ Z- [) W* ~+ M


毒粉褶菌

( T/ M+ a! |$ Z! a( Q- }% P

  毒粉褶菌[Rhodophyllus sinuatus (Bull.: Fr.) Pat],又称土生红褶菌。   子实体较大。菌盖一般污白色,直径可达20cm ,初期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边缘波状,常开裂,表面有丝光,污白色至黄白色,有时带黄褐色。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污白,老后粉或粉肉色,直生至近弯生,稍稀,边缘近波状,长短不一。菌柄白色至污白色,往往较粗壮,长9-11cm,粗1.5-3.8cm,上部有白粉末,表面具纵条纹,基部有时膨大。   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丛生长,有时单个生长。   分布于我国吉林、江苏、安徽、台湾、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区。   有毒,不可食。误食中毒后,潜伏期短的约半小时,有时长达6小时,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中毒症状往往近似含有毒伞肽的毒伞。抗癌试验表明,此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   属树林外生菌根菌,可与栎、山毛榉、鹅卫枥等树木形成菌。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X; Z3 c' L2 l, ]


介味滑锈伞

% X7 E: H7 d% N

  介味滑锈伞(Hebeloma simapicans Fr.)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粘,初期扁平球形,后期中部稍突起,深蛋壳色至深肉桂色,直径一般5-12cm,边缘平滑。菌肉白色。菌褶浅锈色,稍密。菌柄柱形,长约10cm,粗1-2cm,污白色或带锈黄色。   夏秋季常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吉林、云南、陕西、山西等地。   有强烈的芥菜气味,口尝有辣味。有毒,不宜食用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 ~7 e" k0 L8 b6 ^0 X8 ]- h


粪锈伞

5 V8 s% s4 ], N/ H- @9 E& s( r- |

  粪锈伞的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近钟形,半膜质,表面粘,光滑,中部淡黄色或柠檬黄色,有皱纹,向边缘渐变为米黄色,直径2-4.5cm,边缘有细长条棱,可接近顶部。菌肉很薄。菌褶近弯生,密或稍稀,窄,深肉桂色,褶沿色淡。菌柄细长,柱形,长5-10cm,粗0.2-0.3cm,质脆,有透明感,光滑或上部有白色细粉粒,污黄白色,空心,基部稍许膨大。   春至秋季在牲畜粪上或肥沃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四川、云南、江苏、湖南、青海、甘肃、陕西、西藏、福建、广东、新疆等地。  有毒,不可食。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K3 S, l& y8 I4 q8 C

美丽粘草菇

" Q4 n5 O( u6 X: [3 z# A

  美丽粘草菇子实体中等大,白色,菌盖直径6-10cm,初期近圆形,后期近平展。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变粉红色。菌柄细长,长6-15cm,粗0.6-1.3cm,圆柱形。菌托苞状而大。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湖北、湖南、四川、吉林、新疆、香港等地。   有毒,不可食用。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头乳菇又称疝疼乳菇。   子实体中等。菌盖深蛋壳色至暗土黄色,具同心环纹,边缘白色长绒毛,乳汁白色,不变色,味苦。菌盖直径4-11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这缘内卷 。菌肉白色。菌褶直生至延生,较密,白色,后期浅粉红色。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   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但在苏联地区生长的可食用。子实体含橡胶物质。属外生菌根菌,与区、榛、桦、鹅耳枥等树木形成菌根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臭黄菇[Russula fotens Pedrs .:Fr.]   又称鸡屎菌(广西)、油辣菇(四川)、黄辣子、牛犊菌(广西)、牛马菇(福建)。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褶污白至浅黄色,常有深色斑痕,长短一致或有少数短菌褶,弯生或近离生,较厚。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3-9cm,粗1-2.5cm,污白色至淡黄色,老后常出现深色斑痕,内部松软至空心。   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地区。   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   可药用。制成“舒筋丸”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70%。该菌子实体含有橡胶物质,可能利用此菌合成橡胶。属外生菌根菌,与榛、桦、山毛榉、栗、铁杉、冷杉等树木形成菌根。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白粘盖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Bonorder)Sing.]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1.5-9cm,半球形,表面粘,白色,淡白色或带黄褐色,老后呈红褐色,幼时边缘有残留菌幕。菌肉白色,后渐变淡黄色。菌管直生或弯生,白色。管口小,近圆形。每毫米3-4个,有腺眼。柄长4-6cm,粗0.8-1.5cm,柱形,基部稍膨大,内实,初白色,后与菌盖同色,有腺眼。   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云南、香港、辽宁、陕西、西藏、四川、广东等地。   食后往往引起腹泻,但经浸泡、煮沸淘洗后可食用。属外生菌根菌,与松等形成菌根。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L( N1 ?# W4 e0 T% W. [! R

    除此外还有比较好认的,需要加工一下,我在坝上看见有人采了它
粉红枝瑚菌

+ Q: p* b( s6 ^

  粉红枝瑚菌   [ramaria formosa(pers.: fr.) quél.]   又称珊瑚菌、扫帚菌、刷把菌(四川)、鸡爪菌、则梭校(西藏)、粉红丛枝菌   子实体浅粉红色或肉粉色,由基部分出许多分枝,形似海中的珊瑚。子实体高达10-5cm,宽5-10cm,干燥后呈浅粉灰色。每个分枝又多次分叉,小枝顶端叉状或齿状。菌肉白色。   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一般成群丛生在一起。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甘肃、四川、西藏、安徽、云南、福建等地。   不宜采食,食后往往中毒,但经煮沸浸泡冲洗后可食用。中毒症状为比较严重的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而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此菌与山毛榉等阔叶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请好友们一定点它看看好中毒心里有个数,谢谢大家,生命远远比口味更重要!
   http://bbs.cbifamily.com/showthread.php?p=493059
: o' T& N0 T- X0 A- K" l


注其文章5中用羊肚菌的图代亚稀褶黑菇是严重错误的!其图如下
亚稀褶黑菇

# f9 T- u! D9 Q+ F1 o

  中文学名:亚稀褶黑菇   拉丁学名: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   中文别名:毒黑菇、火炭菇(福建)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菌盖浅灰色至煤灰黑色。菌盖直径6-11.8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燥,有微细绒毛,边缘色浅而内卷,无条棱。菌肉白色,受伤处变红色而不变黑色。菌褶直生或近延生,浅黄白色,伤变红色,稍稀疏,不等长,厚而脆,不分叉,往往有横脉。菌柄椭圆形,长3-6cm,粗1-2.5cm,较盖色浅,内部实心或松软。孢子近球形,有疣和网纹,无色,7-9μm×6-7μm。褶侧和褶缘囊体披针形或近梭形,53-88μm×9.5-12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及混交林地上分散或成群生长。   分布地区:湖南、江西、四川、福建等。   经济用途:此种毒菌误食中毒发病率70%以上,半小时后发生呕吐等,死亡率达70%。属“呼吸循环害损型”。食者2-3天后表现急性血管内溶血,小便酱油色,急性溶血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死者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或中毒性心肌炎所致。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bQgZMuu3.jpg
bCy5GCJk.gif

n0wKMxNa.jpg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I1sJseux.gif
发表于 2010-5-22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什么样儿的蘑菇可以食用呢?

J7 P6 ]5 j* p P* J

本地有哪些可食用的野生蘑菇?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少,就是打起来更多了,我的手现在有毒的都酸了,这无毒的。。。。
发表于 2010-5-22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树人友提醒的好,。自采磨菇可得注意了。可不能瞎吃呀。
发表于 2010-5-23 0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树人很负责 大家谢谢你
发表于 2010-5-24 0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树人treeman在2010-5-22 22:37:00的发言:
也不少,就是打起来更多了,我的手现在有毒的都酸了,这无毒的。。。。
, S# ?/ n# U5 a) @4 S; u/ a

版主吗,大家把你当成了专家,期待无毒的,大家都期待.

发表于 2010-5-24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树人提醒!建议不清楚的野生蘑菇最好不要吃。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友们理解!小居士,你就犯小坏诱使让大家采貌似可食的毒蘑菇,再算在我头上偷着乐,连我看见除非是像竹荪,羊肚,猴头,这样特别特别明显的敢叫大家碰一碰,你倒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k1 ^% t: A% Z, b1 B

部分可食的野菌,比较有把握的,

) X$ m8 v0 d+ d: k. p



% f" c0 F& s1 G2 s' p+ \+ }

不过北京野外好像没竹荪分布
 竹荪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幼时卵状球形,后伸长,菌盖钟形,柄白色,中空,壁海绵状,孢子椭圆形。竹荪口味鲜美,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菌裙和菌柄作食用,是高级的素食材料。自然繁殖的竹笙主要产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优质的食用竹笙,其色泽浅黄、味香、肉厚、柔软、菌朵完整。竹笙可以与肉共煮,成肉汤,味美。对减肥、防癌、降血压等均具有明显疗效。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的土特产。

7 x% R% ^6 J/ w! i0 U' a

 

7 B/ {9 `9 A+ ]4 @

 
竹荪
  拼音:zhú sūn注音:ㄓㄨˊ ㄙㄨㄣ-   学名:Phallus industiatus   英文名:Netted Stinkhorn 、Bamboo fungus、Bamboo pith   拉丁文:Dictyophora duplicata(或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 Fisch)   别名: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僧竺蕈、竹菌等、雪裙仙子、。   类别:寄生类   科名: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形态特征
  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遣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cm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3-3.5×1.5-2μ。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担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
食疗佳品
  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又是医学上的新秀,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倾倒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显著效果,能防癌抗癌,减肥壮体。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   秋季生长在潮湿竹林地,色彩艳丽、具有菌裙,分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菌体洁白脆嫩爽口,味道鲜美,与其他食物共煮有防腐作用。每100g干品含粗蛋白质19.4g,脂肪2.6g,碳水化合物60.4g和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等。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其中以福建三明、南平以及云南昭通\贵州织金\四川长宁县最为闻名。   原野生采集的竹荪,价等黄金,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誉。列为“草八珍”。现已有人工栽培。竹荪于80年代由中国首先驯化成功。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有箱栽、床栽和露天竹林地栽培形式。用菌蕾作材料进行组织分离,用马铃薯培养基,pH值4.5-5,置于15-20℃培养15-20天得纯母种,纯种菌丝白色,见光会变淡粉红色或紫红色。再用栽培原料制成培养料接入母种,在同样温度下培养30-45天即得原种。原种可直接使用,也可进一步扩制成栽培种。早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进行栽培,接种完毕需覆土3-5cm,以便保湿和产生菌索。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和栽培场地空气潮湿。子实体发生的适温为23-26℃,若栽培条件适宜,1个月覆土中长出菌索,2个月出现菌蕾,3个月左右就可采收。采收后洗净孢子,剔除菌托和泥土,晒干或烘干便成商品。色白、体大,无虫蛀者为上品。   另一种是挖取室外野生竹荪菌丝(将带菌丝的竹鞭和土壤一起挖来,要遮光保湿),剔除杂菌,带到室内栽在预先用腐殖质丰富的竹园土、死竹鞭段、竹叶等配成的培养床上,浇透水,在遮光下温度保持20~24℃,相对湿度65%~70%。一般经过1个月培养菌丝即可发好,然后将发好的菌丝和竹鞭段及土壤一道挖取,再播种到野外竹园内或室内培养箱内,播种量和培养料之比为1:10。每平方米约需600克栽培种。室外栽培播种深度以挖至见竹鞭细根和腐死竹鞭为宜。覆土厚度与出蕾快慢和子实体生长有关,若种在浅土层中腐死的竹鞭、竹节头、竹叶、竹蔸等处较易成活,生长也快;若种在深土层中,生长就较慢,竹荪产量也将明显减少。室内栽培的竹荪,在播种后覆土,浇透水,冬季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相对湿度70%~90%。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栽培,播种后1星期内都应特别注意保湿。   据试验,早元竹、哺鸡竹、淡竹等的竹鞭、竹叶、竹蔸均能栽培竹荪。用竹荪菌丝人工栽培,比实验室制种栽培所用周期(10~14个月)缩短了3~5个月,而且培养料也容易解决,很适合野生竹荪资源丰富、且有大面积栽培地的地方推广栽培。   竹荪素有“真菌皇后”之美誉,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它营养丰富,脆嫩爽口,历来是我国高档出口商品。它富含21种氨基酸,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并具有明显的减肥、隆血压、降低胆固醇、补气、止咳、镇痛等药用功效。另外,经临床实验证明,竹荪对癌症和艾滋病也有一定的疗效。所以竹荪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光是依靠野生的竹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人们一直在研究人工种植竹荪的方法和技术。   玉米套种竹荪立体栽培技术:竹荪、玉米、黄豆可同期播种,玉米、黄豆枝杆可为竹荪蛋庶阴保湿,使竹荪得以正常发育生长;竹荪培养料可以改良土壤促使玉米高产丰收;种植竹荪不在单独占用耕地,多种作物协调生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降低了竹荪栽培成本。
]营养分析
  1.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   2.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3.竹荪的有效成分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4.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5.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恐怕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肥胖、脑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肿瘤患者可以常食;   2. 竹荪性凉,脾胃虚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 @+ {1 e& y2 X _& z7 a

历史记载
  竹荪入馔,始见载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南宋陈仁玉《菌谱》,明代潘之恒《广菌谱》等均有记载。清代《素食说略》“竹松”条记载较详:“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w' j$ y% m9 ?7 J6 W


再发个北京有的山珍猴头菇

5 H/ E# L O6 O- m1 u. N, I

猴头菇(学名:Hericium erinaceus),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海参、鱼翅)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这种齿菌科的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又像刺猬,故又有“刺猬菌”之称。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
中文名称: 猴头菇
别称: 猴头菌、猴头蘑、刺猬菌、猬菌
界: 真菌界
门: 担子菌门
亚门: 伞菌亚门
纲: 伞菌纲
 目: 红菇目
科: 猴头菇科
属: 猴头菇属
拉丁学名: Hericium erinaceus
命名者: (Bull.: Fr.) Pers.
 
地理分布
  猴头菇是食用蘑菇中名贵的品种。野生猴头蘑多生长在柞树等树干的枯死部位,喜欢低湿。东北各省和河南、河北、西藏、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湖北、广西、浙江等省(自治区)都有出产。其中以东北大兴安岭,西北天山和阿尔泰山,西南横断山脉,西藏喜马拉雅山等林区尤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羊肚菌请点击

! r0 F5 X( C2 P5 \9 h$ k$ n

羊肚菌属Morchella,羊肚菌盖部像蜂窝状,褐色,全世界15种,大部分是味道鲜美的野生食用菌。 中国7种,

: ?3 M$ j [' m3 h2 t6 q8 P5 t) {

 

- `% p! U) \8 R- l: ~

 

lhDWQ2Za.jpg
t0BkIKU2.jpg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73&Id=60239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紧急通知,关于真菌类,我要转一篇文章警示好友留神中毒!公示17种常见毒蘑菇(组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5 22:05 , Processed in 1.20924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