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在世界城市史上是无以伦比的。尤以她的城垣、城门的恢宏气势著称于世,但是在几十年间却化为了乌有,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 y9 W& s: O3 K% y' O
城池最早就是一个堡垒,大城就是大堡垒,主要功能是军事上的防御。明清时期的北京城防体系由城墙(包括箭楼、角楼、敌台等附属建筑)、护城河和驻守军队组成。在明清时期,非常重视对北京城墙的保护和修葺,城墙上不得增开豁口,城楼、箭楼、雉堞、墙面砖体如有发生破损、塌陷等,都要及时进行修补。直至1900年,北京城池仍保持完整。北京城池走进消亡的厄运,被拆除始末,下面的年表可能会给出一个梗概。
7 f7 a$ t( q* F U6 ~: S+ ]& o* J4 e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英国军队首先攻克外城,扒开永定门东侧的外城城墙和天坛坛墙,在天坛内设立了英军和美军司令部,将京奉铁路的终点由城外马家堡延伸至天坛内。这是北京城墙第一次被扒开豁口,随后在天坛内架起大炮轰击崇文门。
1 C* d+ }: E: j0 z- w- [; H, \7 _1900年,除正阳门箭楼是义和团纵火引燃至烧毁,正阳门城楼(英军)、崇文门箭楼(英军)、朝阳门箭楼(日军)和内城西北角楼(俄军)都是在八国联军的进攻和占领下倾毁(内城东南角楼没有坍塌,但损坏严重)。 2 B( [+ t( q0 S" F% U
1901年,英军又将铁路终点延至正阳门东侧,即后来的正阳门东火车站,以便使馆人员在战乱时乘车撤至天津。此外,英军还将东便门南的外城东城墙扒开,修建了东便门至通州的铁路支线。
x* Q. ^1 E( X) t/ @+ v( M5 X g1 F9 X1902年,在英军主持下打通祟文门瓮城,修了双向铁路券洞。慈禧回銮后下令修复了正阳门,但祟文门箭楼和西北角楼到清朝灭亡,以至后来民国和解放后一直未能恢复。
, @0 T V: C _+ }7 |2 o! a& [/ L5 j" I1903年,重建了被日军轰毁的朝阳门箭楼。
5 W- z* [+ I2 S* ^$ j! ^- t1905年,洋人为东交民巷使馆区出入车站方便,东交民巷使馆区工部局将正阳门东水关御河上加盖水泥板,并在城墙上原水关位置开辟券洞,门洞内安置铁门两扇,两侧挖有耳室,即水关门。
6 p0 x4 A. v4 q6 T/ U5 w! Y1912年,东安门在曹锟兵变推翻张勋时被焚毁,皇城城墙除南面和西南面保留一段外,大部分被拆除。 % B$ v9 `8 _9 S* T. ^
1915年拆除了正阳门瓮城,改造箭楼。同年修建环城铁路,拆除了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四个城门的瓮城。
0 A; ~4 E; `, ?1921年,德胜门城楼因年久失修,糟朽严重,被拆除。
8 q, g6 ~& _/ N% p5 r0 }9 \) M1924年,在内城城墙南端西部新辟和平门。
4 K/ {7 {. M; _& J1927年,宣武门箭楼被拆除。
, T' K0 t3 U3 q1930年,东直门箭楼、内城西南角楼因无力维修而被拆除;宣武门瓮城和箭楼城台被拆除;1930年代东便门瓮城和箭楼、广渠门箭楼、左安门城楼和箭楼、外城西南角楼、外城东北角楼因失修被拆除。
S4 x1 C8 [8 P1 O; L4 I1935年,阜成门箭楼与闸楼被拆除。
2 |" j5 @6 L1 Z7 n! Q1939年,日本占领时期,在内城东西城墙上分别开了启明门(光复后改名建国门)和长安门(光复后改名复兴门),这两个城门其实就是豁口。
" f$ V/ z: v F9 ^虽说是战乱年代,自民国以后在北洋政府时期,北平时期,甚至日本占领时的伪“华北维新政府”时期,对北京城垣、城门都还是有过不同程度的修缮。
1 p Y" {+ J4 Y' e1940年,广安门瓮城及箭楼于1940年代拆除。
; l1 n, M) y" K3 E1948年,解放军包围北平,国民政府守军为防御解放军的攻击,在城墙上打城防洞、挖战壕、筑碉堡,修筑了许多城防工事。解放军准备攻城时还是考虑要对北京城墙、城门、文物古迹加以保护,不许攻击文物古迹,并以争取和平解放为目标。
0 B M9 j- ?0 o1 w4 t# x \: b+ M1949年3月,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市建设局对内外城的城墙进行了察勘,并将城墙的破坏、损毁情况写了专题报告,市建设局针对城墙损坏情况拟定了修复城墙的办法,并向市人民政府做了报告,经市长叶剑英批准,市建设局于4月26日令工程总队予以修复。
2 d/ f; l- ]* c/ I2 y: X! G1949年之后,北京重新成为首都。但此后政府认为北京城墙妨碍交通、不利于城市规划,因此决定将其彻底拆除。北京城墙的拆除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9 i+ B6 H2 G3 F6 M. N1950年,永定门瓮城被拆除。西安门因过往客流增大,买卖兴隆,小贩沿墙搭起棚户做生意。一夜棚户失火,连累城门被烧为灰烬。 - z! K- ~2 u8 V# n, f4 C( {
1952年,西便门城楼、箭楼、瓮城被拆除。 $ J7 l7 t- U0 \- [& J" U3 _3 Y
1950-1953年抗美援朝期间,为便于在战时疏散民众,在内城城墙上增开了大雅宝胡同豁口、北门仓豁口(东四十条)、鼓楼大街北豁口、新街口豁口、官园西豁口、松鹤庵胡同豁口等6处豁口(原已开东直门北小街豁口和武定侯豁口2处)。
& k1 F+ i V. _6 C至此,北京城较1900年前已扒豁口17处(含增开城门4个,即水关门、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其中内外城墙上的铁道豁口(券洞)7处(3处进京铁道豁口,外城东城墙、西城墙、南城墙各1处;2处环城铁道豁口,分别在内城东北角楼和东南角楼两侧)。
' T M3 |, _4 W1 L1953年5月,为改善交通,北京市政府向中央写报告,要求将朝阳门、阜成门,以及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和帝王庙前的牌楼拆除。5月9日中央批复同意把朝阳门和阜成门的城楼及瓮城拆掉,交通取直线通过,并指出:“进行此项改善工程时,须进行一些必要的解释,以取得人民的拥护”。不知这是否算科学、民主、严肃的决策过程。这一年,朝阳门城楼及城台、阜成门瓮城及箭楼城台、广渠门城楼和瓮城、左安门城台和瓮城被拆除。 + u/ X0 W8 D$ h/ h
1954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中华门(明时称大明门,清时称大清门)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被拆除(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在其原址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为了疏导城市交通,年底将地安门拆除。当时,因一些社会名流反对拆除地安门,政府许诺将从地安门拆下来的门窗、梁、柱、柁、檩等都编号登记造册,连同砖石琉璃瓦等全部运往天坛,计划移建在天坛北坛上门内。不料,日后天坛内发生火灾,堆放在那里的地安门木料全部化为灰烬,移建之议就此泡汤。
b; L# p. x1 s. k2 n" d) t9 E1955年,外城东南角楼被拆除。 + d% W$ e" w3 s
1956年,右安门箭楼、瓮城被拆除。随着城市建设的展开,一些建设单位开始在外城施工现场附近就地取材,从城墙上拆取建筑材料(城砖、泥土)。
; x2 H$ T( G- N5 L9 M( C1957年,广安门城楼、外城西北角楼、永定门城楼和箭楼被拆除(2004年在原城楼位置复建了永定门城楼)。6月,国务院转发文化部的报告称:“北京是驰名世界的古城,其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对于它的存废问题.必须慎重考虑,最近获悉,你市决定将北京城墙陆续拆除(外城城墙现已基本拆毁)。针对此举,在文化部召开的整风座谈会上,很多文物专家对此都提出意见。国务院同意文化部的意见,希你市对北京城墙暂缓拆除,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加以综合研究后,再作处理。”北京市接通知后,制止了拆城墙之举。
8 Q( h0 N3 Q9 n; b1 W& p9 b1958年1月,毛主席在南宁会议说:“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同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又说:“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同年9月,在反“保守”的“大跃进”浪潮中,北京市政府又作出拆除城墙的决定,使零星的拆除活动,变成了大规模的拆除行动。当年朝阳门箭楼、东直门箭楼城台、东便门城楼、右安门城楼被拆除。 * }* {. ~4 T: b
1959年3月,北京市委决定外城和内城的城墙全部拆除,须争取在两三年内拆完。随后就有组织有计划地拆除了外城城墙和内城的部分城墙。到本年底,外城城墙被彻底拆除。此间梁思成等建筑、文物界人士的多年呐喊完全淹没在了“多快好省“搞建设的洪流之中。
! ]' I! q: I) X5 o) N* e1965年1月,杨勇等以备战需要,向中央写报告修建北京地下铁道。由于现有城墙大部分已经拆除或塌毁,地下铁道准备选择合适的城墙位置修建,这样可方便施工,降低造价。报告得到中央批准。 * b: g2 y2 u: X- [2 J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开工。地铁工程局和铁道兵负责施工,北京市负责拆迁。由于工期紧,拆除城墙、城楼的主要任务就由铁道兵承担。一期工程拆了内城南墙、宣武门城楼、崇文门城楼(1966)。二期工程由北京站经建国门、东直门、安定门、西直门、复兴门沿环线拆除城墙、城门及房屋,全长约16公里(环城铁道的升级换代)。
& f" g' i8 i @, h) w- w$ k; j1966年,文革爆发,这对文物保护又是雪上加霜。在地铁线上原为元代司天台遗址的古观象台也在拆除之列,后在周总理的干预下,才幸免于难。这一年崇文门城楼迎来了它的末日。 9 B9 L& S; W |7 \: }
1969年,西直门、安定门城楼和箭楼被拆除。西直门是北京最后一座保存完整的城门,但在修建地铁时还是将城楼、箭楼、瓮城全部拆除了。其间曾在箭楼城台中发现包砌在箭楼中元代修建的和义门,但当时不思珍惜,亦被同时拆除。 k& |7 \( N% ]6 f% i
德胜门箭楼因位置离城墙较远(比其他城门远50米左右),暂不影响地铁施工,没来得及拆,所以幸免于难。 / X6 T5 i( |; y, F: X" q
内城东南角楼没拆,是怕拆除时影响北京站进出列车,所以没动。 3 e5 _6 W* q; ^3 C) _ T
正阳门城楼、箭楼在1965年修地铁的报告中也是计划一并拆除的,倒是中央决策留了下来。 + v7 w& m" Q- k( l( x* Z+ n
内城城墙从1953年开始陆续拆除,至文革期间修建地铁,被基本彻底拆完。崇文门至内城东南角楼及内城东南角楼以北一段城墙,因1950年代末修北京站时,工棚依城墙而搭,后工棚成为了一些单位的仓库和住房,城墙内外逐年增建了大小不同的房舍(临建),整个把城墙包裹其中,才在无暇顾及的情况下,或者说在无意间保留下了这段明城墙。
: y( R/ d( ~2 w! @" A至于西便门东内城西城墙南端与外城北城墙西段结合处的这一小段长约100米的内城城墙,因为被地铁施工单位用作堆放建筑材料的货场围墙而未被全部拆除,由于没有影响修地铁和地面道路,后来也没来得及拆。 , ^" f% b" p! [4 }
到1979年下令停止拆除残余城墙,并保护遗留城门时,北京城墙遗存只有内城东南角楼以西、以北和复兴门南三处内城城墙残余了。时至今日,城墙虽早已拆除,但在北京城墙、城门存废问题的认识上仍然存在分歧。
3 v, F- e0 n+ E+ \+ q# \* s以上罗列,仅是客观说明了北京城墙、城门被拆除的一个基本过程。这已经是一个无可改变的事实,是对是错,也一直是见仁见智。但是无可否认,不管决策是如何出来的,北京城墙、城门是在那一时代的北京人,或者说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被拆除的。时过一个世纪,现在的北京人提起拆除城墙、城门旧事,是扼腕者多,赞许者少。现在反思,除去战乱兵燹,在我们自己获得和平发展休养生息的时机,在搞建设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珍惜历史的遗存?为什么不能尊重、敬畏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 r2 | ]' ]4 J" x' w$ v! l8 M
拿北京城来说,前三门的铁道是洋人强行修进来的,而我们自己主持建的环城铁道为什么非要穿过瓮城,这导致瓮城的拆除。护城河外有大片的荒郊野地,要将环城铁道修在护城河外,瓮城即可保住,也不必在角楼旁扒豁子。只是当时或图方便,或资金紧缺,才如此。宁可毁了存在了几百年的古物,也在所不惜,这只能说明在决策者中多数人的意识对古物遗存是不珍惜的,拆就拆了,没什么了不起。还有就是人性中的喜新厌旧,把传统和旧的东西全当成是羁绊,把当前的积弱和失败全归咎于传统的陈旧和不合时宜。到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到掉的事儿层出不穷。
( Q! z' m; [2 r- \6 V/ p时至解放,北京城虽还保持了基本原貌,但城门楼已拆掉了近三分之一,其他大多也已破损失修,亟待大规模修缮。建国之初对北京城还是做了基本的维修,但随后就逐步开始了大规模的拆毁。对城墙、城门的拆除,基本上也是以改善交通为名,但在许多人骨子里面是对传统和旧事物的一概否定和厌恶,所谓“不破不立”,“一张白纸,好作最新最美的图画”。直到文革,全国人民几乎在集体无意识下,走过了破旧立新和割裂传统的岁月。试想,若仅为交通,在城墙上多打些门洞,不就得啦。当时无力修缮,就先休养生息,等富裕了再恢复原貌也来得及。按后来技术的发展,现在随便修个立交桥都可跨越城墙。要想建个新北京,当时有现成的方案,却弃之不用,非得跟老城较劲,不给你拆个七零八落不算完。这不,现在还没完呢。 , m1 ^2 ?7 K! S+ G( C1 @
5 g. D8 O; l% W
统计或有疏漏和错讹,还请大伙儿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