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这个这个帖子,觉得挺有意思。 b0 |9 g5 [5 h+ ?, n
细心的人读了这里大约60多个跟帖,从每位网友发表的个人观点上来看,很容易发现哪一篇跟帖在内容上含金量更高!
" L1 d4 B; A% \% |. b+ L+ X) ^2 g * i' ?8 P3 m5 a5 I; V$ ?
正如很多网友所说: 各自的经历不一样看法也会不一样。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电报大楼上的大钟表,看的时间肯定是不一样。 4 f' m+ U4 u& L
/ |+ p! }- p5 o2 M! k- X
在网络论坛中,应当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讨论一些事情。那么就让我们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各自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一条一条摆出来,让大家共同参与及讨论。
2 \9 L0 l/ F6 D" N - m& y+ g J$ h
我个人认为,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许可使用调侃的语气发言,没必要必需使用类似小学课本里的非常规范化的、以主谓宾正常语续排列的形式书写文章。比如“读书不心细”和“读书不细心”虽然它们的书写形式不同,但是大家还是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想一想,如果在整篇文章中,都全部使用小学课本里非常规范化的语句格式,那么读起来是不是会感到很累?记得有一段相声,说的就是某人在和拉洋车的讨价还价时,使用很正规的语句格式,听起来觉得很累。当然在使用某些调侃、语句主谓语省略或倒置时,所讲出的话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听明白。青草网友认为使用“读书不心细”,出于“学中文”的彼得森网友之口,就令人不解。我个人认为这里有点儿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意味!毕竟这里不是小学校里的语文考试。(......比如“读书不心细”只有几个字的句子,竟然有问题,如果是学龄前儿童这样说,我一点也不奇怪,但发生在“学中文的”彼得森网友身上,就令人不解了......)引自青草的61楼跟帖,第八自然段。
$ C6 w4 R- A$ ]( g+ n7 M" N: q
* ]) O) }5 e" P8 ~ " o" e" W' x0 s n
青草讲了文革中的一些“扣帽子”、“打棍子”、“抓小辫子”情况。读了彼得森的跟帖,没有发现这种“扣帽子”的情况。相反觉得青草却是最能乱“扣帽子”、“打棍子的高手!彼得森在评论楼主“只许可自己大讲政治,而不许别人也讲政治”一事,彼得森在他的第44和第45楼跟帖中,已经提出了证据,这怎么能说彼得森在“扣帽子”、“打棍子”、“抓小辫子”呢?在这里请青草仔细地重读第44楼和第45楼的跟帖! : T1 P5 ?5 ]. P+ q1 t; }
$ [9 y" e2 t$ x) b1 ^- e 彼得森在他的第31楼跟帖中说到:我们为什么落后这一问题,早在几十年前上政经课时,我们就曾问过导师.当时导师也这样回答的:美国已建国200多年,我们刚建国30年......不知 27楼是哪年毕业的,怎么现在的老师和以前老师的说法很一至? 2 U: v- Q6 r- n: a1 K9 K; Q h3 Q9 M
# t% W {2 h* f8 J, ] * z( I2 X1 r6 q9 Y- e1 H: A
青草在他的第43楼跟帖中说到:在我们上过的学校里,n年前老师们讲的东西在若干年后还会同样被传授,这一点也不奇怪。教材没变、老师没变、教案没变。变化的只是学生,有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意思,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也质疑! 8 _+ F7 K9 N2 Q8 f5 s$ ?) N8 u0 A
5 A! Y: f; `, W3 R8 |3 s$ ~0 {/ T# A
@+ z7 l( Q( @ 我个人认为:几十年以来,老师们在讲解美国与中国落后与先进这一问题上,为什么还使用几十年不变的论据呢?为什么老师们就不能也学一下我们的领导人那样,以与时具进的态度,给学生们教授一些新观念呢?(也许我个人也对老师要求的比较高,只是个人的想法)请看看我们的领导人,是怎样以与时具进的态度,发表的一些讲话!请看彼得森在他的第31楼跟帖中的最下部分!可能有些人认为老师们对某些问题几十年不变的授课方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这也是能令人理解!终归每个人所受到的教育,生活环境有所不同,每个人的观念也自然不一样!!!
, J1 `/ u# s. N5 K, u; ]. ]# o
8 f+ s( F r0 s# ? ) r& t! S% f! `; j. o% O
3 B& l2 K- s8 ]* ?$ x0 ^ ! J' B: J7 T. i+ r. U
1 t4 V7 i, [$ o6 f
关于彼得森所说青草“怎么不许提以前的事呢?” V- v' @/ H1 H2 `
这是事实:
( P( u+ @0 C7 i" [9 z请青草回头看一下,您在43楼跟帖中,第六自然段结尾所写的:「“文革”结束已经30多年了,很多“过来人”都已经不愿意重提往事了,为什么有人还要把这个伤疤揭开,并血淋淋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呢?用意何在呢?。」。
* ^/ @4 A6 c2 d7 H4 `' U: X, v$ U . l+ t- o& G2 ^0 k' ]. N0 E
4 A2 p& g' a+ o1 N0 ]* n
青草的意思是不是:如果别人提及文革的事,就是别有用心、居心叵测?青草的意思是不是:“不许别人提以前的事”呢?很遗憾,青草在61楼跟帖中,却失口否认他反对别人重提文革的事。(......对于彼得森网友的质问“怎么不许提以前的事呢?”,对于这顶“大帽子”我真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眼前真好像出现了“抓走资派”的场面。我百思不得其解。在我的文字中没有出现这样的叙述呀。......)引自青草在61楼跟帖里的第四自然段。
5 k/ ]6 G+ v4 X. Y1 y3 b2 V , }' L& d! }4 k$ L. v& D# E
青草的这种写了后面,就忘了前面所说过的话,这在写作当中,可是犯了大忌!!! 9 K1 c, j, J! M! f9 v: q8 u
7 w! P$ w2 {0 V1 n
在彼得森的跟帖中倒是没发现有文革式的火药味,但是在青草的跟帖中,通过一些文字却能感觉到一些F\F的特点。(青草的61楼跟帖,第六自然段: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 s' @' \' A+ C/ T! u3 h$ |
, R9 m. q8 {- N0 D; u- Y$ n* a9 ]
准确的说是:“有选择性的F\F,有选择的失明”!青草有选择性地从很小的方面去挑彼得森跟帖中句子的写法,但是却没有看到元子元子网友第6楼的跟帖。元子元子网友使用了八个点的省略号。在小学学的好像应该只是6个点的省略号! ) B# v: k! D3 ?* g! {3 g" R4 {
; c7 k+ l# `' u6 F- E6 ^/ G 我个人认为,上面这些并不重要!只要大家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不要死盯着这类小事、小节上! 1 m7 e/ W: L: Q. H
6 F/ l$ f. Y1 L: A/ F 青草讲:彼得森网友给我回帖中的最后一段让人肉麻。我们都是成年人,您觉得有意思吗?
- }1 O. h$ C3 g/ X+ [/ R2 S! F ) q! h v: b2 z B1 S
我读了彼得森的这段话,没感觉话中带有粗俗,低级的意味,怎么说是肉麻呢?我个人体会,彼得森的意思是不是说:现在年轻人找工作相当难,青草可以悠闲地利用上班时间,断断续续写下几个帖子。确实很不易,当然青草网友是幸福的(比起那些大学毕了业,还一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而言)。祝福青草可以"永远"在这种悠闲的工作环境中,没事偷着"幸福"地乐吧!
: h2 @: M3 y; _2 U
^4 [# Y# ~/ x) d 我个人认为,作为有正常逻辑思维的成年人,不应该只观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小节(不包括在写文章的时候,写了后面,忘了前面的话,类似这种显而易见的、低级水平的大错误!),而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大事! " M( l) R0 `4 U
+ h4 M9 J9 q- V! ?; o
青草说:「“文革”结束已经30多年了,很多“过来人”都已经不愿意重提往事了,为什么有人还要把这个伤疤揭开,并血淋淋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呢?用意何在呢?」
7 L- K; M: ]- w. r* L( T 7 s5 Z1 I/ O7 z5 o
青草的意思是说:“文革”结束已经30多年了,如果再有人重提这件血淋淋事情,就是别有用心呢?就是心怀歹意?那么我想问一下,为纪念或者重提九一八、九一一事件,难到也不应该吗?如果再有人纪念或者重提九一八,九一一,难道就是别有用心?九一八,九一一事件,哪一件不是血淋淋的伤痛???很遗憾,事实上人们在每年的这些时刻,都要纪念这一令人难以忘怀的悲痛日子!!!
! d6 i. Y# a/ U$ @$ x
: _$ O4 v+ o( u6 C; r/ a 一个忘记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6 D: E9 } v- c' F) R( @+ b
% Z) q/ Z, i/ r( n" Z 很幸运还有很多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们,愿意在尚且还活着,还能拿的动笔的时候,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我从心底里感谢这些对中国真实历史负有责任感的前辈们!!!
3 `" s+ D: e+ Q5 P+ u& H 7 k9 F+ }) C9 V2 J, ^5 M' k" ?
(......但我总希望,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我们尚且活着,还拿的动笔,也许写出的东西,有个人恩怨的色彩,但只要是真实的,就价值连城!!)引自老猪871网友在54楼跟帖里最后自然段的发言。 / z8 {, r/ D; l% c#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