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97|回复: 58

宋陵--北宋的七帝八陵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8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幕篇

* j2 S% r: X/ ?

 

1 \+ n( I# v6 y: R3 S

      此次的中原之行我们把重头戏宋陵放在了最后一站.

1 v' T: Z6 @) n. |, g

     

[; M. n* {7 _) r, t% R- P

      我们是21号晚上乘坐火车从洛阳到的巩义,刚到就接到了候老师的问候,他得知我们在巩义的消息后告诉我们这个地方还不错昭陵就在一个公园里面。我们随后找到了一家快捷宾馆入住后我、元吉还有老五同学(以后就称他为电视机,因为他的脸出奇的方[em114])就跑到街上闲逛去了,老五独自一人留在宾馆休息。我们三个人跑到超市准备购买第二天路上吃的补给,还没买呢老五电话就来了,说让我们赶紧回去一起去昭陵公园看石象生,他的声音在颤抖,甚至没想到自己其实就住在昭陵边上不足千米的地方......

, s& `2 [: [+ G; H

 

+ H, Y3 v, W3 H! U7 `4 _1 ]

      我们很快在路口与老五碰面,直接就奔昭陵公园走去。昭陵公园在市中心的位置所以人来人往很热闹,我们是从北边的门进去的,因为春节的原因一大片空地上堆满了古建形状的纸扎灯,有什么亭台楼阁,宝塔小桥,最搞的还有现代的公寓写字楼,我们半开玩笑的说这昭陵公园就是不一样,还准备了这么多祭祀的纸扎,不愧是陵墓公园呀。

* z( k) D _( A# F! g7 w" Z- [

 

) e$ r/ m5 S! t( x5 P$ Q2 m

      路上还看见了卖孔明灯的地摊,我们决定今天先逛逛,明天晚上也来放孔明灯,此时我们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的孔明灯事件让我们整个行程变的惊险与诡异......

3 I+ h) _1 `3 b& ~5 d. ^7 @

 

. L3 A, W4 Y' z/ k8 Y o

      我们顺着公园的路由北至南向里走,过了那片堆满纸扎灯的草地后最先看到的就是半埋在土里的两个面向南石狮子。我们兴奋的跑过去,这是一对蹲狮,因为前一天刚看完唐恭陵所以对宋陵整体建制布局还算是有点概念,基本狮子后面就该是鹊台,再往后就是宫城和宝顶了。我们继续向南走,没多远就发现了另外一对狮子,这对狮子的后面有明显的鹊台夯土,鹊台后面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覆斗式陵台。

6 A8 F) r0 k5 U8 H( J& E# d& W7 M

 

) y. y/ g8 M. k3 [0 d1 e

      巩义人民的胆识我可谓是另眼相看,就这大晚上的,在这宝顶上爬上爬下的市民不在少数,甚至在半山腰还有躲在树后谈恋爱的情侣...

- _- ], o; ?, f* b

 

5 d" S$ E4 u1 r$ p

      我们绕过陵台继续向南走,地势明显越来越高,再次看到了鹊台夯土和蹲狮,同时也看到了另我振奋的石象生。

# o$ a8 H6 ~9 i, ?; q7 e

 

9 O, S; G" o: g' H

      在北京我只在田义墓和五塔寺见过石象生再有就是刚看过偃师唐恭陵的,现在眼前一下出现这么多石刻让我们都很兴奋,因为这才只是个开始,不过是个后陵,明天我们就会看到田野中的几百个北宋石刻艺术了。

) ?) @- h0 a7 Z5 g

 

; q; {9 k6 Q5 F c6 ~

      此时仰望天空,星光灿烂,不时还有孔明灯飘然而上,我们没有继续向南走,而是从侧门出去直接回到了宾馆,回到宾馆我们简单的依照地图还有河洛胜迹一书进行了周密的行程安排便各自回房间睡觉。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帝京子民在2009-1-28 21:02:00的发言:
' t3 w- V- G* o4 b

    够酷!

% a& @; {% q0 a B- |) X

      是不是清的都玩够了?

( J& p3 H4 b+ m. f; u+ y

玩到一定阶段必须出去看看别的朝代,中国毕竟上下五千年呢,是吧叔~

. _$ t2 F' ~; w) `

 

& m3 f( l# `! v0 S3 r

我们这次看的顺序是唐-汉-北魏-宋,之所以把宋放在最后是因为想先看看宋以前的石刻都是什么样子,最后发现皇陵上的石刻虽都大气,但唯有宋的雕法更精细,而且种类样式也多,绝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松园在2009-1-28 22:23:00的发言:
孔明灯事件???????说啊
. P- n2 z- ]2 a4 b

别急,还没到说的时候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齐王元吉在2009-1-28 21:43:00的发言:
5 g& u' X3 \; W; l% G

最喜欢的是真宗的永定陵,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就被莫名的吸引到了墓前。想到当时的“搂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觉得千年烟云不过是一夕变幻,谁知道我是辽人还是汉人,在此时根本不重要。

9 L3 O+ A# O, Y0 G A

更喜欢在宋陵背宋词,要是侯老师在就好了,可以陪着我疯癫一下。

3 i8 K! d4 {' F$ G4 o0 B" Y

你那天可给我们吓坏了,晚上还一下吃了那么多...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安陵

' H& `6 b9 h2 @

 

1 t& w/ x1 H# F( z- ?) ?& o

      在看永昌陵的时候天慢慢亮了起来,我们与赵大一起迎接了日出,我想他睡在这硕大的宝顶中已经快千年了,怎么也没想到今天有一支北京的坟协小分队会跑到这里来看他.

: ?% B% ?6 l4 ]+ L' I

 

d3 G* P! X& ~0 }

      说到宋陵的七帝八陵中的那个八陵就是永安陵,宋太祖赵匡胤父赵弘殷的陵墓。赵弘殷生前为后周殿前都点检,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殁,原葬开封东南隅。赵匡胤称帝后,追封赵弘殷为宣祖,并将其灵柩迁葬于西村陵区。由于赵弘殷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永安陵虽称帝陵,但陵园规模比以后建造的七个帝陵要小得多。从我们查到资料上说应该有石象生,但我们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只剩下一个比永昌陵要少很多的宝顶安详的躺在田地中.资料上说陵前石雕群不但数量少,形体也小。然而这些石刻造像雕法敦厚朴实,有浓厚的晚唐遗风。

9 J% _, D& v9 i3 t/ V A

 

1 }: L9 c$ G4 \3 R! f

 

) x" E2 d F4 t

 

- D% ^' z+ y$ U& K. j; O$ q: A/ w




; R( k6 V/ Y" L! k

 

r9 _& F: q; n. H' B7 X) `

后两张图片是网上找到的,老五一眼就认出最后一张很多石刻是在永定陵,但我们去永定陵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散放的石刻,所以想着可能又换地方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已经更新到了永熙陵

永熙陵

, y9 i& p1 j! l

 

# M& a& J9 A" o6 N, P

      从老五口中得知,永熙陵该是这次宋陵之旅的重要一站。首先是因为石刻保存的比较完整和全面,其次是雕刻工艺也该是走上华丽精美路线的起点。

: h3 Z" w" P% c7 Y

 

, l, O6 y6 `% B8 G r

      当地的村民管赵匡胤叫赵大,管赵光义叫赵二,那这赵大和赵二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关系呢?简单的说赵二就是赵大的亲弟弟,都是赵弘殷的儿子。书上说他们的母亲当时教育孩子跟赵大说之所以唐灭亡就是因为把皇位继承给了年幼无知的孩子,造成实际掌权人为大臣或宦官,所以到了现在的宋朝就要赵大退位后让赵二当政,赵二退位后再让给赵三赵光美。但人的贪念在某一时刻是能战胜一切的,赵二不但把赵大杀了,还把赵三也杀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直到北宋灭亡也没回到他这支上来。

6 g( h: t" D* b! f# V

 

) N8 Q* g K1 U# C" f6 O' R

    赵炅,赵匡胤胞弟初名匡义。赵匡胤称帝后赐名光义。976年,赵匡胤猝然死去,光义藉口母亲杜太后遗训:“传弟不传子”,而登上帝位,时年40岁,改名炅。61岁时,因箭伤发作而死。前后共在位21年(977——997)。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永熙陵位于巩县芝田乡沱村的东北,紧靠村边。东南距永昌陵约两华里。伊洛河的一条小支流——坞罗河从其旁边绕过,赵炅就长眠在这里。
  他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继续进行其兄未完成的统一战争,南取闽广、吴越,北定占据太原的北汉,与此同时,并不断地削弱军人势力,从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军人操纵宋皇权的巩固,打下了又一块基石。不过,在军事行动上,他并不都是胜利者。北方强大的辽是他的劲敌。由契丹贵族建立的辽政权,当时控制着今天的东北、内蒙、蒙古共和国以及晋、冀两省北、中部的“幽云十六州”地区,并对北宋虎视眈眈。979年,赵炅新率在军攻辽,企图一举夺回幽云十六州,谁知幽州(今北京市)城下一战,宋军大败,数十万宋军丢盔弃甲向南溃散。赵炅的仪仗、宝器、御物都有成了辽军的战利品,随从的妃嫔、宫女,也尽做了辽人的俘虏,他本人慌得连马匹也找不到,只找得几头驴子,坐着驴拉的车急急逃走,才保住了性命,身上却被辽人的乱箭射中多处,左股上中的两箭深入骨中,年年溃烂,不能痊愈。997年三月,箭伤又大发作,不治而死。十月,他的灵柩运往巩县(当时称永安军)安葬。赵炅的葬礼极其隆重,护送灵车的人,除文武大臣外,还有仪仗、护灵军、役夫、宦官等共11000多人,陵区的规制也很宏大, 良田4000多亩,地上有上宫、下宫、宫城和陵台(坟丘)等建筑群。陵的四周种满了松、柏、枳、橘之属和四时花卉。陵台高达250尺(约合今85米),陵台下的“皇堂”(地宫)在一百尺(约合32米)深的地下。随葬物品有珠襦、玉匣、弓剑、笔砚、琴棋等,还有大量的珠宝及赵炅生前喜爱的服饰和佩戴之物。陵上守陵人员,除妃嫔、宫女、太监、杂役人等之外,还有500人的护陵军常年驻守。这些人员的开支花费以及四时年节的祭品祭物的供用,每年都在数百以上,俱都是百姓的血汗、脂膏。
  今天的永熙陵,地面上的建筑物已片瓦无存,只有宫城的围墙——神墙以及神墙拐角处的角楼遗址尚可寻见。值得庆幸地是,陵台前方两侧,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58件石雕像,有飞禽,有走兽,有人物,件件都称得上是古代艺术精品,其中的石羊、石角端造型雄浑,刀法冼炼,其气韵、神态栩栩如生,参观过此陵的人,无不赞叹古代艺术家们独运的匠心。
  赵炅有三位皇后,早年的尹皇后,符皇后死后都付葬在永安陵区的父母的坟旁,他的第三位皇后李氏,葬在永熙陵西北约二华里处,此陵今天依然存在,站在永熙陵陵台上,就可清楚看见。
  付葬在这里的,还有赵炅的妃子——李贤妃。李贤妃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她生了赵炅的长子元估,这个元估后来患了狂病(精神病),又生第二子赵恒,即后来的宋真宗皇帝,李氏处。1985年,考古工作者对她的陵基进行了发掘,墓室深入地下15米,有一条40米长的倾斜墓道通向地面,墓室的整个结构呈圆台形,高12米,底面直径达8米,全部仿木结构,墓壁、门、窗、立柱、屋檐以及墓顶的斗(柱上方木)、拱(柱上屈曲向上的大横木用于支撑屋顶)等物,都是用砖砌成的。两扇青石凿成的大门,宽2.7米,高达4米。门扉上有阴线刻画的“神荼、郁垒”像,民间传说,东海中有一座神山,名叫度朔山,山上住着两个神人,一个名叫神荼,一个名叫郁垒,他们是负责管理万鬼的神,山上有一棵神奇的桃树,它的枝叶覆盖着3000里远,东北面的枝叶形成了一座门,万鬼就从这里出入,这两个神把守着这座鬼门,凡是作恶害人的鬼,他们就用芦苇绳把它捆起来拿去喂虎,所以万鬼都害怕神荼、郁垒,后来人们就把这两个神人的像,画在门上以驱鬼辟邪,这就是“门神”的由来。李贤妃墓门上有这种绘画,可见张贴门神的习俗,在北宋时已经很普遍了。除了门神之外,墓室墙壁上还绘满了殿宇、楼台、飞天、花草等图饰。墓顶上绘有日、月、星辰和银河图。这些图画为研究宋代的绘画、建筑、风俗以及天文知识、哲学思想,提供了直接的宝贵资料。发掘人员还在墓顶和侧壁上发现盗洞多处,墓内什物也凌乱不堪,没有发现鹭完整的文物,可见此墓已多次被盗,这是十分可惜的。不过,经过仔细的发掘,还是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其中有珍贵的宋代青瓷和白瓷,有李贤妃的白玉制成的哀册(刻在玉版上的哀悼之词)和谥册(古代人死后根据其生时的为人行事所立的名号叫谥号,将谥号刻在木、玉、金或银版上,由皇帝赐给,如果是皇帝死这,则由大臣上给,叫谥册)残片,残存的铭文有:“凤驭以何之,呜呼哀哉”,“四月戊申朔”,“永熙陵”等字样,这些文物对研究宋代陵制葬制、葬俗,都是很珍贵的资料

# b9 o# F# N7 v" J. [5 f

 

! D) ]2 Z t4 X# y" z5 z

: ?3 S3 `% b+ \: y- a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泰陵区

; `: E' x; {5 G) e

 

* Z& J0 j% Y/ K! T0 ~% @5 Y

      保泰陵是我们这次出行看到的唯一一个有名字的陪葬后陵,别看是陪葬陵,东西到真全乎,石刻依次为望柱、马和控马官、石虎、石羊、文官还有武官,虽不能与皇陵前的石刻相比,但看这阵势也能想到当时布局的宏伟与大气了。

0 `1 C- l! }, u5 e+ M# h

 

; O$ Q; @" G4 L- A: \

 





发表于 2009-1-28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的是真宗的永定陵,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就被莫名的吸引到了墓前。想到当时的“搂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觉得千年烟云不过是一夕变幻,谁知道我是辽人还是汉人,在此时根本不重要。

; u& Z E8 C3 K

更喜欢在宋陵背宋词,要是侯老师在就好了,可以陪着我疯癫一下。

发表于 2009-1-28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孔明灯事件???????说啊
发表于 2009-1-28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够酷!

5 }/ o. x8 k" Y u, X" b# _

      是不是清的都玩够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易水离歌在2009-1-28 12:22:00的发言:
啥也不说了。。。。
; A- x, l' {- ^$ W3 r

好吧,允许你留着7号说,嘿嘿

发表于 2009-1-29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地有俗谚:"东陵狮子西陵象,滹沱陵上好石羊"~~

6 ?: d! y: p3 s' s5 S, V5 {+ N0 o

说的就是永裕陵的狮子最好,永泰陵的大象最好,永熙陵的石羊最好.

发表于 2009-1-29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宋陵最大的乐趣就是看象奴,客使和镇陵将军.各个惟妙惟肖,都不一样,很有意思~~
发表于 2009-1-29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就称他为电视机,因为他的脸出奇的方.......

0 ^6 |9 |. D( J' g( T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裕陵的大象鼻子底下还卷着个瓜呢

发表于 2009-1-29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够养眼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昭陵的象奴和永裕陵的大象是我最喜欢的,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休闲一刻--宋陵石刻之象与训象人

& I/ R _* v4 l( t& K

 

% O8 X( ?! u$ k; c

      象是外国进贡的珍品,训象人也是外国人.象的形态庞大稳健,而且易于驯化,把象与训象人放在皇帝陵前,是出于求江山稳固和万象更新之意.

P! j% n6 P4 H

 

/ g# t0 `- u- h' ]/ r" _

      这次有幸看到了北宋七帝所有的象与训象人,其中只有永厚陵的训象人头部已被完全损坏没有看到脸部细节,其他都还基本完好.从石刻雕工及象与训象人的形态和装饰可以看出宋早期、中期及晚期特点,就石刻艺术本身来讲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观赏学习经历。

5 b7 ]5 {7 u1 T

 

: p1 Q/ H+ O1 i- i5 f, d

永昌陵(太祖赵匡胤927-976年)

) o: C3 ]' W. I" G4 F# P5 ~1 k

 

V5 A% }8 f5 i- B

 

; {4 F8 @! Y5 ?


) `# G# H2 ?: C5 T

 

3 V: V ]8 ?. l3 F4 w0 d

永熙陵(太宗赵匡义939-997年)

! }. m+ N! H7 r3 `* x7 H

 

% F9 j0 z, g- k6 X4 o1 X: L

 

8 g2 t% _# e. a. U6 E- B

, e, I1 I4 t/ V. c


 

8 |' H9 s* F5 c* t+ M

永定陵(真宗赵恒968-1022年)

' b. a4 Z" c! ^* F

 

; ~. B6 g! r2 r

 

+ B/ g) H3 J6 \9 G) c/ s


+ M6 _7 p) H, d$ G$ u) D- f

 

5 u9 y1 G$ a9 j

永昭陵(仁宗赵祯1010-1063年)

$ y$ J4 |5 O/ M8 }) W

 

6 r$ _' ^- B7 r* L

 

; a2 Q3 P6 Q2 l6 N( Y


" v: w) V9 O. g' i8 C

 

5 U3 c2 x1 x% d) p, v$ L

永厚陵(英宗赵曙1032-1067年)

; J; x0 {1 D0 I/ e

 

8 K k/ R2 ^5 I: A: a1 Q2 E, N' i

 

1 D- C4 Y1 L E; \6 q


5 i- B6 c2 U# Z. n, X$ p

 

, B9 E9 z/ g" n. x" ^+ d

永裕陵(神宗赵顼1048-1085年)

9 s/ f4 i) j& P# `8 G* [

 

) N v+ F0 g5 |) G: i$ S) `


2 D' ]5 J+ K8 c8 r- M0 c, S' Q* o

 

' R. P4 `! {/ }7 |

永泰陵(哲宗赵煦1076-1100年)

3 y8 [& Q0 \% c9 o6 w

 

4 D D1 w; G! v% ?

 

^* }0 f6 S/ L8 E0 F. H


发表于 2009-1-30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找个学宋史的问问那些使者都是哪个国家的,说来奇怪,越是到了宋代,好像越是喜欢那种万邦来朝的样子,自己在外面称臣称弟称侄子的,汗死了。回来之后读了那个《正说宋朝十八帝》,还挺好的呢,是北师大的游彪老师写的,也是个宋史方面的专家,走了陵再看,相当有感觉。

& w" I# g8 y/ q2 M; M+ z

买了一整套的帝后陵墓丛书,加了杨宽老师的那本古代陵寝制度。呵呵,现在很喜欢看。

8 ?' v7 X9 B! H( [

应该让电视哥哥更新个什么,可是我现在有点怀疑那人是不是老五变出来的。

" A8 n: A# J0 G

 

发表于 2009-1-30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说宋朝海上贸易巨发达,尤其南宋...生产总值是对峙国家的几倍...

发表于 2009-1-28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啥也不说了。。。。
发表于 2009-1-28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陵的石象生实在是太爽了!第一天晚上看的后陵都给我很震撼的感觉,要不是因为没有大象,甪端和瑞禽而知道这不是帝陵,看着那硕大的石羊,真有帝陵之气势!而且第一次感受到陵台在最低处的皇陵,十分有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那天晚上就买到了那两张纸估计第二天的行程会更有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陵及其石刻艺术简介

3 x t) ]3 R& J+ e4 t9 o' @

 

" X% c4 Z$ W3 g. S2 D

      宋陵是指北宋皇帝的陵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原河南巩县),分布在西村、芝田、孝义、回郭镇四个公社的三十平方华里范围内。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掳北上外,其余七帝都葬在这里,包括宋太祖父亲宣祖的永安陵, 有八陵,还附葬有皇后二十多人,宗室大臣墓一百四十四座。

6 D9 d5 i( S& o8 h+ E: ~

 

& B4 |9 k4 h) b* w* Y

      对于陵墓的石刻艺术来说,唐朝时期该是顶峰时期,充分的体现了当时的强大与繁荣。我们这次虽然没有按原计划去陕西看唐十八陵但却有幸看了偃师的唐恭陵,在与宋代陵墓石刻相比较后感觉宋代石刻不仅是唐代石刻艺术的一个延续,雕刻工艺方面也更加精致细腻,在整个历史中起到了一个继承与发扬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昌陵

2 [ L9 M+ T3 a) [

 

" p1 ~. c4 Y2 A2 ]9 @

      赵匡胤(927-976年)祖籍涿郡(今河北省琢州市),出身于一个军人世家。父弘殷。后唐时曾任禁军统帅。母杜氏生五子。匡胤排行第二。后周世宗时,他以军功升任殿前都点检(最高军职)领归德军节度使。960年,他通过“陈桥兵变”取得帝位,建立北宋皇朝,时仅33岁。976年猝然死去,年50岁。葬永昌陵。在位17年(960-976)庙号“太祖”,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 |* x ~( s7 `, l: \2 C% i! C

      我们到永昌陵的时候天才蒙蒙亮,文保碑倒在公路边很容易就能看见。我环绕四周隐约能看见广阔的田地中站立着两排石象生,当然最明显的还是那硕大的坟头,按道理个不算小了,但之前看过东汉、北魏还有唐的坟头这宋的还就真不显大了,呵呵。

# @/ k# w( r, x0 @, o. U9 S

 

! W$ h7 j: |0 h) j* K+ A% ~* b! D

 

1 ?0 b! t9 ^4 H# M# |

O, s1 G& v- r$ W

 

2 h. O; R/ D+ f6 G" B- y

 

% _4 L; }) n$ o7 n4 Q: J5 v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五代时的一位高级将领,长期驻军洛阳,所以赵匡胤出生地是在军营--洛阳夹马营,即洛阳东关火烧街,也就是今天的爽明街。他在洛阳度过了童年,当了皇帝后,常到各地巡视。开宝九年(976年)春,他又到西就(洛阳)视察,顺便回到夹马营旧居参观,忆起儿时嬉戏情景,留恋之情溢于言表。他指着一处地方对随从人员说:“我幼时有一心爱玩具小石马,后来把它埋藏在这里,不知现在还能不能找到?”说罢命人去挖,果然找到了小石马。赵匡胤拿起来爱不释手,就带在了身边。当他返回东京的途中,行至巩县时,又亲往父母茔地--永安陵进行祭奠(赵弘殷死后,原葬于开封东南隅,赵匡胤即帝位后,于963年迁葬于巩县西南40里的訾乡邓封村,即今西村乡常封村西约二里许的“永安陵”,它的西偏北400米处,即是“永昌陵”)。祭毕,又登上陵园神墙的西南角楼向四处遥望,当他看到远处的不老青山、近处的悠悠流水时,顿时引起他今昔之思,不禁一阵唏嘘感慨。于是,他抽出一支响箭,搭上弓向着西北方向射去,那箭直飞到400米以外才落下。赵长叹一声,对随从大臣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你们记住,今日箭落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说完,取出石马,命人埋在箭落处为记。又亲熄怕山陵拟了名称--永昌。这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在京城(今开封市)皇宫的万岁殿中死去,年50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对于他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病死。《宋史》上说,宋太祖死时留下遗诏,遵照母亲杜太后传位给弟弟的遗言,要其弟赵光义继位,并要求光义缩短服丧的三年之期:“以日易月”,三天之后就可以上朝处理政事了。
  二、烛影斧声。有一个和尚,法号真无,他“善知过去未来”,是赵匡胤的好友。开宝九年的一天,皇帝赵匡胤问他:“我寿命还有多少?”真无和尚掐指默算了一阵,说:“谨防今年十月二十日,那晚如果天气晴朗,保你福寿绵长,不然就有大祸临头”。赵默记此话。到了那晚,他独坐宫中太清湖畔,细观夜色,只见星光璀灿,和风微至,宁静清幽。赵匡胤暗自欢喜。谁知不久,阴云陡起,狂风怒号,天地骤变,纷飞的雪片夹着雹霰温天落下,吓得他心惊胆颤,赶忙回到宫中,传旨召弟弟开封尹(京城长官)赵光义入寝宫相见。光义来到后,命令后妃、宫女、宦者等侍候的人,一律退往外院,两人酌酒低语,谁也听不到在说什么。只从窗外透过窗纸“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胜状”,又见皇帝手持大斧嗵嗵拄地,大声说:“好做!好做!”随后就倒卧床上,“鼻息如雷霆”。光义当晚陪宿屋内。天将黎明时,万籁俱寂,忽听有人报说:“皇帝晏驾了”。
  三、错召赵光义事出有因。赵匡胤死时皇后宋氏在旁,忙派内侍都知(宫中太监首脑)王继隆,传召秦王赵德芳(匡胤第四子)赶快入宫,准备继位。谁知王继隆却去到开封府如来了赵光义。宋皇后见不是德芳,惊得半晌说不出话,停了好一阵子,才“噱呼曰:吾母子性命,皆任于官家”。明代著名学者李贽续史至此,批注说:“此言胡为乎来哉?”(宋皇后为什么说出这样一句话呢!)。
  四、与花蕊夫人有关。据《烬余录》记载,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有一宠妃姓费,四川青城人。生得花容月貌,又才艺无双,宫中称她花蕊夫人。964年,宋灭后蜀。花蕊夫人俘至东京开封,被送入皇宫。这个美丽的妃子,既精通音律,又擅长诗文,曾模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传诵一时,所以宋太祖非常宠爱。赵光义也早为花蕊夫人的美丽所倾倒。但却无机会接近。开宝九年(976)赵匡胤病重卧床。赵光义入宫侍候兄长,夜深人静时,他直趁匡胤昏迷之际走近花蕊挑逗。谁知这时匡胤醒来,发觉此事。一怒之下,抓起床边的玉斧朝光义掼过去,却砸在地上。听见响声,皇后和太子都赶了过来,见赵匡胤躺倒床上,只剩下奄奄一息了。第二天清晨死去。
  以上几种说法见于宋、元人的记载。除第一种外,其他几种说法都认为,宋太祖之死其弟赵光义做了某种手脚。但事隔千年,今天已难以澄清真相。因此“烛影斧声”成了历史上的一桩悬案。
  赵匡胤死后,灵柩停放于万岁殿,由皇弟、后妃、皇子、文武大臣每日哭临致祭。第二年,四月,灵柩运往皇陵--今巩义市芝田乡安葬。护送灵车的官员、卫士、仪仗队伍及皇宫妃嫔人等共3千多人,25日到达陵地。当地传说,到正午下葬时分,忽听“镗唧”!一声,一只白兔飞跳过来,正撞着铜锣。又听“扑嗵”一声,一条大鲤鱼从空中跌落鼓上。这时,东边山上又蹦出一个石人,面向灵柩似在默哀,这些征兆好象表示赵匡胤之死已为上帝所知,于是有人说这是“上天示兆、神人来吊”,因此,后来宋陵的每年祭品,都少不了鲤鱼和全兔。东面的山也改名“石人山”,而“玉兔敲锣鱼打鼓,山上石人奠君主”的说法,就在陵区流传开去。
  永昌陵“兆哉”(陵区范围)原占地约4000亩,兆哉没有修建墙垣,只在前后左右遍种松柏花卉。远远望去柏林如织、绿叶如盖,故又名“柏城”。现存永昌陵陵台(坟头)呈覆斗形,底边东西宽60米,南北长62米,残高21米。陵园的原有建筑,现已无一留存。只有鹊台、乳台的基址土堆尚在。至于松柏、枳橘、花草之属,早已荡然。前不久,笔者到永昌陵踏看,看到在又平又阔的黄色耕土上,高高的陵丘之前,尚有石雕的狮、虎、马、羊、角端以及武士、望柱等矗立两侧。这些风格浑厚的古代雕刻,在夕阳余辉映照下,显得格外深沉,庄重,使人不由得生出许多怀古之思。
  据《宋史》记载,灵台之下20几米深处建有“皇堂”、即地宫,是皇帝棺木藏放的地方。随葬的物品有玉圭、佩剑、冕、翠衣及种种明器。因宋陵尚未经过科学发掘,其中详情,还不为人知。
  不过,盗陵的事早有发生。北宋灭亡后,金朝在中原地区扶植刘豫建立“大齐”傀儡政权,刘豫任命他的儿子刘麟为“河南淘沙官”,对宋陵进行了大肆盗掘。到金朝末年,有个姓朱的盗墓贼,又进入永昌陵。为了取下尸体上的玉带,这个人用绳索一端束在尸体肩下,一端紧扎在自己腰间。这样一使劲,就把尸体拉坐起来,他就乘势把玉带解下。谁知这时尸体中粘液之物因挤压而从口中喷出,喷得这个满头满脸,回去后怎么也洗不掉,后来,这个人就得了一个绰号--朱漆脸。
  永昌陵不是帝、后同穴合葬陵。宋太祖结发妻贺氏死于958年,30岁。当时,宋皇朝尚未建立,后来葬在永安陵兆城内。贺氏死后赵匡胤又娶王氏为继,王皇后死于963年,22岁。也葬在永安陵内,又立17岁的宋氏为皇后。宋皇后死于977年,年44岁,葬于永昌陵北边。这时距宋太祖的死已27年。贺、王、宋三位皇后的坟冢早已泯没,无可指寻。今天,站在永昌陵上四面望去,近处是块块肥沃的良田,远处是点点含翠的青山。千多年前的陈迹,已被时光的流水冲洗得几乎净尽,然而“唐宗、宋祖”作为历史人物,却常使我们浮想联翩。(以上为网上摘抄)

4 Q7 a0 S1 R) r' \; p/ ^! M% o

 

) t. k$ p d& i' y5 W* c) O6 I" n& |

部分石刻:

6 g- r5 i2 x% \4 W. Q8 G, X

 

% a- f6 e( T, E& \0 |


 




发表于 2009-2-2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陵石刻真不错
发表于 2009-2-3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业余了,怎么用火车站买的地图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2-3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买到地图就不错了..外地的小城市连地图都没有,你忘了咱们去的蔚县拉?

发表于 2009-2-4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鲁丝在2009-2-3 15:30:00的发言:
. ~4 U1 O5 P# J2 q

能买到地图就不错了..外地的小城市连地图都没有,你忘了咱们去的蔚县拉?

& U2 L" Z$ _5 [' k

我的体会是:地图决不能到当地买! 你想啊,当地人文化都没多少又不出门,买地图有啥用?所以当然没有好的啦!还是网上找攻略比较靠谱。再一个,平时注意收集《中国国家地理》里的相关文章,连地图、文章、卫星图都有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齐王元吉在2009-2-4 12:18:00的发言:
' S; H& A6 f' h

恩?电视哥哥来了……

6 a7 E1 w; m: Z( P) B

他来了?幻觉吧嫩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9 09:10 , Processed in 1.23773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