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食烟火斋

老北京网“2008金秋主题”摄影美元大奖赛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1-7 1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11-7 15:07:00的发言:
7 a8 e" g' D: J! Z

1,您就是夏天在东四十四条开会时惠赠地图复印件的那位老先生吧?再次致谢。

, E' Z" Y+ X- @& T5 w/ p

2,征稿地域范围是北京市境内,包含各个郊区县,不限于城区。

8 ?& Q6 h! y5 [) h

3,您好不容易到了香山,朋友有什么急事召您回府呢?不会是三加一的事情吧?

! }* F+ O; |6 P" Z0 X* Z4 n; y9 c

4,第一张勤政殿有些意思,色彩绚丽,构图工稳,特别是那个香炉,有小秤砣压稳大秤杆的作用,所谓四两压千斤是也。这张先挂上号。第二张满树秋光挺壮丽,可惜有些杂乱,我意以为,前景有蹲兽的屋檐角度再灵动些,色调再剪影化一些,后景两个屋檐不要添乱就好了。第三张呢,主体太多,大殿、树冠、屋檐都成了主体,画面中心反而是一片殿顶的泛光,不好了。第四张大约是香山东大门里往南去的静翠湖,这张最好,只是左边的人影和围栏应予剪裁。这张也先挂上号。因为征稿活动截止到11月30日,还有时间,我看您的功力,还能拍出更好的片子,所以等着您的后续片子来了,一同选择,这就是先挂上号的意思。谢谢您的参与和支持。拭目以待好作品。下面是剪裁后的《静翠秋水》:

/ z, F4 r/ J2 U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2,静翠秋水.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n. v" O' h0 v0 }

是我。谢谢指点,明天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日暖阳》

- R9 l3 M! J8 {. m6 V

 


发表于 2008-11-5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

2 L. i' C. j& ^, K

 


发表于 2008-11-3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是黄栌吗?还是黄栌是俗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落花:谢谢关注,是黄栌

QUOTE:
以下是引用落花在2008-11-3 23:05:00的发言:
这个不是黄栌吗?还是黄栌是俗称?
( @0 ?" A- N+ V0 m6 a) {! |

 谢谢您的关注和指正,不是苦楝,应该是黄栌,搞错了,已经纠正。 转贴一段香山红叶:

+ I# }; E/ p1 z4 T9 q* b; D

  香山可谓是国内赏枫的鼻祖,其红叶驰名中外,是我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 ?+ z; \ k: |& r* b: t

  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红得像火焰一般,霜后呈深紫红色。这些黄栌树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经过200多年来的发展,逐渐形成拥有94000株的黄栌树林区。

8 d6 Y" v. K' L( R% a$ r. y

  观赏红叶最好选择一个霜降时节上山。此时的香山,方圆数万亩坡地上枫树黄栌红艳似火,远远望去,会误以为是飘落的花瓣,走近看才辨清是椭圆的树叶。观赏此等美景有十处最佳点:玉华岫、看云起、森玉笏、双清别墅、蟾蜍峰、静翠湖、香炉峰、香雾窟、和顺门、驯鹿坡。绝佳处在森玉笏峰小亭,从亭里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瑟瑟秋风中,似红霞排山倒海而来,整座山似乎都摇晃起来了,又有松柏点缀其间,红绿相间,瑰奇绚丽。

) O ~0 [+ ?7 \* q4 ^4 v% F

  香山简介:香山又叫静宜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距市区 20公里,全园面积160公顷。因山中有巨石形如香炉而得名,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1186年,金代皇帝在这里修建了大永安寺,又称甘露寺。寺旁建行宫,经历代扩建,到乾隆十年(1745)定名为静宜园。1860年和1900年惨遭抢劫和焚毁,1949年后陆续修复了大部分名胜。主要景点有鬼见愁、玉华山庄、双清别墅等。玉华山庄位于山脉中部,是庭院型风景点,院内古树参天,榕树成行,泉流淙淙,亭台层层,是幽雅宜人的好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花果:《最后的辉煌》推荐候选

读过一篇科技文章说,世间很多能源,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换。远古植物依靠阳光提供光合作用生长,化作煤炭。远古生物依靠太阳能生长,化作石油。风力发电,太阳的温度形成空气对流,产生风力。水力发电,地表水接受太阳热力蒸发,然后降水,汇成河流,产生水力。植物可以吃,食草动物吃了草,又会被食肉动物吃。

$ G ]) a7 g2 l9 Z2 u4 E y4 @4 v# ~7 n

红叶,学名黄栌树,看来不仅汲取了太阳的能量,也汲取了太阳的色彩:血色残阳。树木,有利于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黄栌树在结束了一年的生命之前,还要以其绚丽的色彩,留给人间最后的辉煌。若是集中生长在香山那样的旅游地段,还能被人们冠以“红叶节”的名义赚钱。还能赚取文人的诗句和摄影家的胶片。我们全都爱红叶。推荐候选。

C8 u* v: Z2 R' q

 

7 V1 U; [0 u3 B( N$ Y+ Z2 }

《最后的辉煌》,2008年10月摄于红螺寺,作者:无花果

3 u! B! a3 L6 j0 m4 j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i- ~1 E3 `0 W; [! \, V. m: j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花果:《幽谷青龙》推荐入围

空山鸟语寂,幽谷蛰青龙。耐得三秋冷,听雷化长虹。

5 h4 r0 t1 l% z) a

作品《幽谷青龙》,意境清冷,悦目静心,推荐入围。

! y& E( h9 Z3 T7 Z" V) T+ Q/ _

 

1 E! }: w# x% ^# E# y

《幽谷青龙》,2008年10月摄于红螺寺,作者:无花果

& Q* q( ]9 w3 D+ L* f' H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绒绒羊:《郊原秋色图》推荐入围

此图摄于11月1日下午,福上村纪念活动之后的归途。这是线条与色块的成功组合。大路、林带、麦田、电线、远山、地平线,汇集到一个视觉焦点,即返回北京城里的方向。夕阳拉长了树影,在树干上留下明暗的质感。树干半截涂着洁白的防虫涂层,三相高压电线跨过原野,暮霭里远山依稀可辨,都是城里人熟知但不常见郊原景色。

: x. ^$ G7 A! T

疏落的枝叶,枯黄的衰草,澄澈的高天,告诉人们天已凉,秋已深。蓝色的农用汽车,一车一车地将秋天的收获搬运回家。三五个农民在旷野里劳作,绿色的麦田是他们来年的希望。摄影人乘着汽车回归城里,在镜头中留下了郊原的秋色。好了,这幅田园风光摄影就叫《郊原秋色图》吧,推荐入围。

" W" }( D" s5 f+ }

一洗铅华胭脂色,拍罢红妆拍秋妆。远山斜阳映衰草,寥廓清郊万里霜。

1 i/ K/ s- c# S# r" m

 

' O E" n) q( @" q8 u0 _

《郊原秋色图》2008年11月1日摄于北京南郊大兴县,作者:绒绒羊。

) @+ R& ^& ~7 r( S# e& 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8-11-3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在参与

重在参与!

8 X) ?, u7 H9 `) ^

 

3 H6 |3 M! S% }3 w. e- _5 i! C; w! Q

1 ]8 R6 s0 M/ X: f. c/ z Q

 

; t! h, B8 x* V+ {) d

相机不在,手机常带,路边随拍,不为参赛。

发表于 2008-11-3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回发的黄的,这回来点儿全乎儿的——红螺寺的红+黄~

$ T. v8 ?, r$ L/ Q

 

& {) y: ^2 n/ {( g: k' G

《古刹·寻秋》

8 o3 C3 ^/ `8 h$ {3 ^7 y

 

) F' C6 D% Y( m J; e+ B

; h5 s" R/ S( K5 z! p6 W

 

6 X; V: B7 P0 e+ ]

6 T: t V& s' M! X' v4 a

 

. W: F9 h9 {0 n4 j8 z

! u% K9 P3 b- c1 X ]8 r

 

1 Z% ^# u" n1 U9 g) P6 b6 J

0 P" U1 S- y& Z3 _

 

2 M8 H+ k6 G. K! Q% [ W) y7 S6 q

, M4 l: c+ a2 u8 V9 J( [" c! u

 

2 ^1 ?5 y+ S8 ?$ v' D

* Z1 t6 Z! r. ^, k& k

 

: R( R1 ~1 p, `: j4 _1 a2 T

发表于 2008-11-3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偶乖乖的也来参加“老北京网2008金秋主题”摄影散文美元大奖赛啦!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8-11-4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水寒

' m) |- P/ U8 l/ E8 Q. T- B, T( ?

      这几天到香山和八大处欣赏红叶的人堵为患,我可不想凑那个热闹!

) j# s, U& R; a0 O+ D* M

0 v, f; j, P% G' I4 n1 Q1 x6 r

  网上介绍北宫国家森林公园不错,随在周日携妻前往。谁知车还没开到西四环入口便遭遇堵车,看远处的车在并线,知道是发生了交通事故,早早地将车挤入通行的唯一车道,等挨过占了两条车道的追尾车辆时,己堵了近20分钟的时间!

9 g2 o: I9 y" A

  驶入京石高速公路,倒也顺畅!可没开5分钟,刚驶过芦沟桥出口处,三条车道便又堵了个严严实实!想必是出京的车太多,卡在杜家坎收费站了。想下高速己出不去,前后左右都是被堵的车辆,只好耐着性子等。到了1000米外杜家坎出口己经又浪费了一个小时!这时交通台路况播报说;杜家坎环岛四个出口全堵!临旅游时的喜悦心情这时己因堵车懊丧到了极点!

/ M2 A1 ~, K8 E9 W: b

  “从云岗入口花5块钱走京石高速返回吧”!和妻商量,“看来去北宫的人和车也不少”!从杜家坎环岛南行(北宫森林公园应往西行走长辛店),当快到云岗时,见到路标显示右转可到太子峪环岛,那可是去北宫的必经之路!车不多,索兴试一下走这条路试试?没想到这条路竟是畅通无比!

( J9 v. |( Q/ J- `8 V

  把车停在离公园大门口很远的六环工地桥下,走了10分钟,花了8块大洋乘电瓶游览车,终于与妻到了公园大门口。门票不贵,每人5圆。

1 k/ ~2 C9 n& R' J

  《北宫国家森林公园》,这名气可太大了!本以为应该进入半原始森林才对!谁知进了公园大门,满目全是刚种了几年的小树,树冠比人高不了多少!远处望去,那山上的小树竟盖不住周边的山石与黄土!妈妈的!这也能叫做森林公园?而且还加上国家两个字。不就是几座荒山加个围栏!这北京郊区的农民也太能忽悠啦!

) i. }8 j: F0 i

  即然来了,本想拍几张满意的PP,结果只有这么两张入眼的,随起名《秋水寒》,寒心才对!




发表于 2008-11-4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灵山,秋己深!记录下08年的秋景。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富察春华《秋深寒》《灵山秋深》二幅入围

秋水映浮萍,枯叶何飘零。不知鱼乐否?夏虫难语冰。

w! d) f- ^8 I

北宫森林公园确实不好玩,没有宫,也没有森林,今年夏天我去过,那几只鹅也见过。不过这一泓秋水浮萍却有意境,让我想起《庄子。秋水篇》。著名的典故“望洋兴叹”,“不可与夏虫言冰”,“贻笑大方”,“一日千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等等皆出自此篇。乾隆皇帝在北海濠濮间、香山知鱼桥等处题词,皆借用了《秋水篇》庄子观鱼的典故。

% q9 R, ~+ g# [

秋已渐深,冬已迫近,水将成冰,枯叶将化作泥泞。“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就是我从此图读出的意境。凄美,推荐入围。

# }+ d0 p6 V& Q3 W

 

9 Z) @$ d p( U0 \

 

% V9 b& d0 h% ^0 I

《秋水寒》,2008年10月摄于北宫森林公园,作者:富察春华

# j# H; D% p; n5 x2 W3 s' D% T' k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X% I' E1 a: T6 F2 t& A

灵山这几幅也是各有千秋,比较之下,更喜欢这张。“天高云淡,不见南飞雁”。“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何处是归程?长亭共短亭”。“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缕缕诗思,画外涌来。好山、好树、好夕阳,《灵山秋深》,推荐入围。

: N- ?% @! Q/ z

 

2 q/ I/ \5 q1 t

《灵山秋深》,2008年10月摄于灵山,作者:富察春华

: Y+ j! C [$ o! P) 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8-11-10 2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11-7 22:09:00的发言:
想要这样水准的作品,您又不是没有拍过,拿来。(是桃花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纸扇轻摇拍的桃花.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h" S" [4 Q1 v

叫一声陆老师,叫一声陆员外,您干嘛不在春天竞赛呀,大秋天的叫我上哪儿找这景致呀!哈哈哈哈!

: I! n$ @+ r, p z# t

 

# O, |/ p4 C" b- ?. [

这不是桃花,我叫不上名儿来,当时我捡了一朵拍了下来,它的花朵是这样的:

8 \, }7 \1 p6 @, i

 


发表于 2008-11-10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4点半前后在建国门拍的






适才在建国门拍的,可惜太阳已经掉到楼后面了,色彩欠佳但秋意是有的。
发表于 2008-11-11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11-10 23:48:00的发言:
9 E% i' y! S. o9 w5 C

古观象台这张很有意思,它就是时光的象征,可惜光线差些,要不然,等夕阳斜射时再拍一次?

) J/ }. I" S% b& v% T# ]- h" M, }- W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L; ~) E+ G3 ]1 e

 

* u# [& e, z7 |

待等光线好的时候按图样再拍一张!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纸扇轻摇:知道了,泡桐花

这是泡桐树的花,几个月以前,我就看见您这幅作品了,以及南新仓那一组,都很好看的。

+ ]! G$ H1 a3 k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h' j% b4 h' w1 A0 I$ D3 [

古观象台这张很有意思,它就是时光的象征,可惜光线差些,要不然,等夕阳斜射时再拍一次?

$ e" r( w6 }8 `9 m3 k. |# ~8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先来段詹天佑资料

转贴詹天佑资料:

( o1 O+ x; R q

" C" a9 v- p" d2 w2 K. _

詹天佑(1861——1919)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他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光辉业绩,享誉中外。他的精湛技术和高超才干,使那些自命不凡的外国高级工程师无不感到佩服。
    1872年,我国第一批学童去美国公费留学,年仅11岁的詹天佑是其中之一。在美国,由于他刻苦学习,学习方法科学,中学毕业时,学业和操行总成绩为全班之冠。1881年,年仅20岁的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当时第一批出国的30名留学生中,他是最早获得学位的优秀生。
    詹天佑于1881年回国。1888年被聘为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1892年,由英国人喀麦斯负责修筑京沈铁路的滦河大桥,由于滦河河床泥沙很深,水流湍急,在技术上遇到了困难。英国人去请教日本人、德国人,结果无济于事。本世纪初,外国工程师十分藐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但英国人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求助于詹天佑,他接受这一要求。经过调查研究,缜密测量,决定改变桥址和打桩方法,詹天佑终于完成全部架桥工程。詹天佑以成功主持修建滦河铁路大桥而始露才华,赢得各国工程技术人员的钦佩。从此,他的名字为当时政府所熟悉和了解。
    1904年,清廷决定修建京张铁路。当时英国根据不平等条约,举荐金达为总工程师,(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以后,将铁路由马家堡延伸至正阳门东侧,就是由英国人金达主持设计施工的)俄国也威胁清廷欲派人担任此职,争夺十分激烈。洋人根本瞧不起中国人,还讽刺说,中国建造这条铁路的人尚未出生。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中国人自己建造这条铁路,才能平息英、俄之间的争夺。1905年,詹天佑被委任为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全权负责修建京张铁路,他深感责任重大,国内外人士都在密切注意他的成败。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而且人们将不再信任中国工程师。”为此,詹天佑全力以赴,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奋斗。
    京张铁路地形险峻,工程艰巨。八达岭是京张铁路的必经之地。八达岭隧道是京张铁路最关键、最重要的工程,按常规方案,它需开挖1800米的山洞,当时经费有限,时间紧迫,更没有新型施工工具,靠人工开挖,工程最短也需三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詹天佑爬山越岭,实地勘测,昼夜思索,他巧妙地设计了“人”字形铁路,以减少线路的坡度和隧道的长度,这个新方案只需在八达岭开挖1091米的山洞,使隧道长度缩短了近一半。
    隧道施工一般是在首尾两个工作面同时展开。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詹天佑在隧道的中部开凿两个直井,使隧道的开挖工作点从原来两个增加到六个,大大缩短了施工期限。他亲自测量,检查工程质量,保证了按时贯通。人字型铁路、八达岭隧道等集中体现了詹天佑超凡的勇气和智慧。京张铁路终于比计划提前两年,于1909年10月建成通车,节省经费28万两白银,全部费用仅相当于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完全达到了詹天佑提出的“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要求。
    这条铁路的建成,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其意义已远远超出铁路工程技术领域。当年11月,詹天佑被选为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正式会员,成为该会的第一位中国会员。
    詹天佑十分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负责工程的总工程师及工程师,均由外籍人员担任。从京张铁路开始,詹天佑力排众议,委派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主要领导工作,并坚持与外国工程师同工同酬,一律平等。他的行动,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和自信,也使很多中国工程师有机会在工作中实践中锻炼成才。他还首创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团结工程界人士,为祖国工程事业特别是铁路建设奋斗终生。
    值得一提的是詹天佑还组织力量绘制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蓝图。这座大桥傲立于龟蛇二山之间,飞架大江南北,其结构之精巧、规模之宏大、式样之新颖、气势之雄伟,与当今的长江大桥十分相似。该图设计的桥址,正是今天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址,但詹天佑的宏伟理想在旧中国难以实现,直到解放后才变成现实。
    詹天佑为我们留下了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近百年来工程界的楷模。周恩来同志称颂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2 i2 H2 {3 i0 p; i0 A4 f! {7 i

# u' D! V# e# ^4 _' j& I3 l

詹天佑夫妇合葬青龙桥

$ I1 \- g0 ^1 p! \

1919年4月,詹天佑在一年前勉强治愈的痢疾又犯了,不得不返回汉口治疗。因病情凶猛,医生已经回天乏力。4月24日,詹天佑在自己58周岁生日的前两天,病逝于武汉,举国痛悼之。

9 b7 _$ o: ?" Y0 }

在青龙桥车站南端,“人”字形线路的交会点,车站一侧,矗立着詹天佑铜像;旁边一座方形碑亭里,是徐世昌撰写碑文的“故交通部技监、汉粤川铁路督办詹君之碑”。铜像后面的山坡上,是詹天佑与其1926年逝世的夫人谭菊珍合葬的墓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决定在此建造新墓。质朴无华的碑身后面是一个白色大理石半球体,与墓后黑色大理石墓墙形成强烈的对比。

4 e. P! I" ?, x! j; V* l

 

* B$ p* i+ n$ W: L: y

* E- Y/ {3 q9 s1 T: @% r9 v


 


发表于 2008-11-12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佑詹公,天佑长城。


D200/2008.10.24/八达岭青龙桥

% U: \+ f* t+ H3 X3 K+ e- f

补说明一篇,请版主斧正。——08.11.13

" V! D e+ t: J1 Q/ S( C+ |/ B+ `. X

# |, h, f: O# ^# L7 u

                                  天佑詹公,天佑长城。

+ }2 d+ O+ T. d* b2 {$ x. {% _* l

     收获时节,去山里看红叶。

) o1 a/ Q2 ^& R- X; [( D8 W

     途经中华第一条铁路涵洞,好像在时间隧道里游荡,一袭白装的和谐号飘然而过,路旁标记前行九百尺可到青龙桥。这不就是那枚有百年历史的四等小站吗,我决计前往探访。脚下一弯铁轨引向远方,隐隐听到历史动脉在博颤。小站古朴端庄,时尚柔美的车体依偎憩息在青龙身旁,和谐、宁静、安详。

" _" s+ x d* O7 ^. N+ k

     取景窗中,一座高大花岗岩基座,镌石“詹公天佑之象”, 詹公伫立其上,青山做屏,松柏为仗,当年,饱经风雨沧桑,挥手间铺就一段登峰之路;而今,喜阅和谐盛世,放眼处漫山红叶胜似桃花之源。

0 q4 G9 p7 P. M( L' Q( g9 I, P

     苍峰之巅,一弓长城横空傲世,民族之脊梁,中华之魂魄。詹公与之伟岸同存。

& @* G4 D" L' j! C) I

     万物竞自由, 一指定乾坤——

: r1 Z! w, ?) [

     天佑詹公,天佑长城。

% U3 ?1 r" y0 d" V


 

发表于 2008-11-13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px1946在2008-11-13 10:31:00的发言:
2 Q/ C/ @0 e6 M6 C. b2 Z

前些天驱车去怀柔山中秋意正浓,遗憾的是个大阴天但秋色一片还是让人流连忘返。

8 m- x; {* t1 O$ ?2 [2 l% }

 

# I8 H$ j. g7 J1 V# T; g

1.山路弯弯秋意浓浓

5 E8 N4 W2 `# p2 H# a; N

 

* j1 |, R J; q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V: o7 r8 `: l0 C

 

6 D0 o$ w) a# ~

2. 山村秋色

- |3 t f( b1 x: l ^

 

/ \# k/ U w/ B0 `( W) E2 t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z* t0 H* } g9 }+ k! [4 v; }" J

3.  香山之秋

! o1 }) U: ^$ s: z; f& i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香山红叶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X1 a2 k) g3 V4 t* l3 y# G

色调真美!

发表于 2008-11-13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山里的金秋

前些天驱车去怀柔山中秋意正浓,遗憾的是个大阴天但秋色一片还是让人流连忘返。

& R5 o w. v, i1 J, W* P F# |

 

0 V& Z: _; [# U) [7 N2 I

1.山路弯弯秋意浓浓

- A+ |7 J/ n6 J3 v6 H4 ~/ O- N

 

/ ^6 Y) \* W; b

. _& E! V! B* C, D$ e

 

" u. m& C+ g/ d- l

2. 山村秋色

; Z' o) c; c8 |% s

 

, O+ o" q: _. @) H


# {/ E& E/ ? }$ P, }4 V

3.  香山之秋

. W" h0 U7 s0 K+ z

 


发表于 2008-11-12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清风徐来在2008-11-12 14:39: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D200/2008.10.24/八达岭青龙桥
* v: W; s- s+ ]0 s5 p8 ?7 Y

天佑詹公,天佑长城。

% j% v1 `- f& e

题目取得好!

发表于 2008-11-12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1-12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烟火斋 之约贴照片

2 o1 X4 p1 Q7 h! U8 R7 i( w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根先生:菊花枫叶收到了,太好了

等明天精神头儿足了,再好好欣赏。
发表于 2008-11-12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U& n I' Y3 ^

 

" E" O7 k1 U$ ? R; K1 v

都是原片,只改动大小。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5 0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纸扇轻摇老兄:佳作终于来啦

我就说你老兄是有实力的,旷工去西堤很值得,佳作一来一大堆,乱花渐欲迷人眼,好的不止一两张啊。今夜连作两首诗,作不动啦,改天好好品味一番。要是知道这个老树是什么树就好了,因为西堤有古桑树,是清代纺织的地方。不过这个好像不是桑树吧?

" @# T* }, l2 z( F, Z1 v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8-11-15 0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11-15 0:53:00的发言:
* r; B V) j. I# |1 d9 k% L6 M( {

我就说你老兄是有实力的,旷工去西堤很值得,佳作一来一大堆,乱花渐欲迷人眼,好的不止一两张啊。今夜连作两首诗,作不动啦,改天好好品味一番。要是知道这个老树是什么树就好了,因为西堤有古桑树,是清代纺织的地方。不过这个好像不是桑树吧?

. |- Y5 L/ t2 x0 ?; K9 d

- q" l- |# | R* n; A, L' x

谢谢陆老兄的鼓励!论年龄和资历小弟差得远,望老兄以老弟称呼小弟吧!

1 V. I& o1 X$ T( l9 E* b

在下对植物学不甚了了,只知道该树的叶子小而长圆,请老兄给我邮箱,我将原图发来请专家鉴定。

2 c- V' u4 o m% w0 N; f

 

" p2 m+ h9 Z1 R6 D- e8 f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花市:《熬过风雨又一秋》作品入围

  0 ?+ s/ @( w* i l

《熬过风雨又一秋》作者:老花市,2008年11月摄于銮庆胡同,机型FZ30

, p. D% `9 d6 a8 u* }4 c& x

秋风萧瑟,绿叶变黄变红,不久会飘离枯枝。

; a/ _: o- X% x+ J. B- k" r

夕阳残照,胡同渐衰渐老,迟早将夷为平地。

3 g" X+ w' q1 y7 g8 @7 u

电线纵横,送去的是光明,线杆歪斜,留下的是疲惫。

: b3 p8 I* n2 }" W. k" ]4 [

悲欢离合,老屋曾是见证,曲终人散,老屋也是结局。

- M) U7 }/ Q# ~5 d! Q; h

屋漏最怕连阴雨,熬过风雨是霜秋。

, u( A2 Y) g1 J( p, D

三秋过尽寒冬到,寒来暑往又一秋。

. `( d( W G6 u

虽然说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

$ j0 d7 K# Q# H, H5 J; K

可是,先熬这一秋再说吧。

; v$ D! P }9 T2 a/ u2 i

挺住,衰老的胡同老屋。

; [- ~& e& }3 K& J* i1 i* u: D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l) S5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5 17:29 , Processed in 1.20436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