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49|回复: 56

2008年7月26日(周六)《消失的胡同》讲座预告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7-20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726日《消失的胡同》讲座预告

讲座时间:2008726930分至12

讲座地址:东四十四条93A4层(进西口20米路北印刷厂院内)

主办单位:学苑出版社

主讲人员:作者陆元,画家况晗

讲座主题:《消失的胡同,历史的遗痕》

内容提要:《消失的胡同》,是由宽线条铅笔画画家况晗作画、历史地理专栏作者陆元撰文、学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本讲述老北京胡同故事的图文对照的画册。这本画册用宽线条铅笔画特有的沧桑笔触,展现了位于老北京旧城墙范围内的106条胡同的风貌,其中的几十条胡同已在近年城市发展建设中消失,留下来的胡同也有许多已不再是旧日的模样。

北京是周朝燕国及辽、金、元、明、清六代古都,留有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遗迹。战国时期燕昭王图谋振兴燕国,不惜重金厚礼招揽人才。相传他建造黄金台以待贤人,由此留下了“金台夕照”景观,是“燕京八景”之一。辽代在北京地区设立燕京,留下了宣武区天宁寺里的辽代古塔。金代攻破北宋国都开封之后,将宋徽宗和宋钦宗掳往金国途中,曾在燕京停留数月,两个亡国皇帝分别被关押在悯忠寺和延寿寺。悯忠寺是唐太宗为祭奠东征阵亡将士而建,即现在的宣武区法源寺,而延寿寺旧址现在是大栅栏地区的延寿寺街。如今在北海公园琼华岛上随处可见的太湖石,也是金代从开封宋徽宗“艮岳”园林运来的。南宋丞相文天祥率军抗元兵败被俘后,关押在元大都兵马司的土牢。状元出身的文天祥在关押4年期间,书写了数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情怀,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就是《正气歌》。明初在土牢旧址建立了文丞相祠,列为皇家祭祀的9座祠庙之一。文丞相祠在东城区府学胡同,旁边的小胡同今称文丞相胡同。

元代杂剧《张生煮海》说的是书生张羽和小龙女的一段恋情,剧中有一句台词,张羽让书童向小龙女的丫环打听小龙女的住处,丫环答道:“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羊市角头”就是羊市大街路口拐角处,即今西城区西四路口,“总铺”是元代街巷里的治安机构,砖塔胡同和胡同里的砖塔至今仍在。

1912年至192614年间,鲁迅在北京居住过今宣武区南半截胡同、西城区八道湾胡同、砖塔胡同和宫门口西三条胡同,而他任职的教育部则在西单附近的教育部街,今称教育街。鲁迅曾将东城区的吉兆胡同写入小说《伤逝》。在小说里,史涓生为了和子君同居而去租房,“看了二十多处,这才得到可以暂且敷衍的处所,是吉兆胡同一所小院里的两间南屋”。小说里还提到史涓生和子君住在吉兆胡同期间,到庙会买了两盆花和一只名叫“阿随”的花白色叭儿狗。旧时距离吉兆胡同最近的庙会,当属东四路口西边的隆福寺庙会。

金庸曾将东城区的南豆芽胡同写入武侠小说《鹿鼎记》。小说第十三回写道:天地会青木堂首领韦小宝,接到了由云南来到北京的反清首领沐剑声的请帖,“请天地会青木堂香主韦小宝,率同天地会众位英雄同去赴宴,就是今晚,是在朝阳门内南豆芽胡同”。

况晗在大学时期所学美术专业原本是水彩画,但是他认为国内尚无人使用的宽线条铅笔画,才最适于表现北京胡同古老沧桑的感觉。所谓宽线条,是将粗细不等的铅笔头部都磨成扁宽状,每一笔都要画成所需的笔触宽度,不能修改和涂抹。这样的画法,能传神地烘托出北京胡同里冬季的积雪、春季的风尘、夏日的光影和秋日的落叶,能点染出百年砖瓦的岁月遗痕和古旧门楼的斑驳印记。为况晗作品办过展览的云峰画苑董事长郭浩满先生认为,宽线条铅笔画能“以扁平的笔触,力透纸背的力度,富于韵律的节奏,虚实相应的变化,构成明快而层次丰富的画面”。

况晗的许多作品都是抢在胡同被拆迁改造之前取景和写生,所以他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先生称作是“泡在北京的胡同深处与推土机赛跑”的人。吴长江评论说,“那些已不复存在的胡同,通过他的笔、他的画,慰藉着人们对曾经的家园的留恋,也激发着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况晗还为每条或已消失、或被修缮改造的胡同都拍摄了近期的照片,并注明新旧影像对照的年代,以期使读者了解胡同风貌的变迁。舒乙先生对此极为赞赏,他说“一边是十多年前的某个胡同,另一边是今日的同一个胡同,两者对比,一下子,胡同景观变成了动态的,把时代的脚步描绘了出来。这是此本图集不同于别的胡同图集的特点,很了不起”。

陆元笔名“食烟火斋”,是北京历史地理专栏作者,为《北京青年报,风俗地理》、《法制晚报,风物志》、《中国电视报,京华杂谈》、《中国档案报,档案大观》等栏目撰写了数百篇文章,在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主讲过《颐和园福山寿海探秘》。这次为《消失的胡同》画册撰写的106个胡同故事,都是他人未知未言,或知而未详、或言而未确的内容。

《消失的胡同》画册里面装满着历史,但是历史也需要载体。这载体是甲骨,是竹简,是碑碣,是书卷,也是古老的胡同。北京的胡同,见识过刘秉忠、郭守敬们的睿智,挥洒过文天祥、于谦们的诗篇,浸透过袁崇焕、谭嗣同们的热血,激扬过陈独秀、鲁迅们的呐喊,如今又踏遍了《老北京网》拍记队员们的足迹。胡同里的老房子,历经几许风雨,遭逢多少祸福,而今仍然矗立在寻常巷陌之间,斜阳草树之际,仍在任凭人们居住,使用,游览和评说。有谁想过它们累吗?它们苦吗?若是有一天它们不堪重负轰然倒下,会有人为它们叹一声惋惜吗?请关注胡同。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7-20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冲着况老师也得去。
发表于 2008-7-20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二位老师捧场去.
发表于 2008-7-21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

13691006903


发表于 2008-7-21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篇舒乙先生的《消失的胡同》序言,请大家看看。

《舒乙序言》

《在对比中看胡同变化――读况晗的铅笔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舒乙200811

 

况晗的《消失的胡同》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在对比中看变化。他的立意极好,从同一个视角看,注意,一定是固定地从同一个视角去看,一边是十多年前的某个胡同,另一边是今日的同一个胡同,两者对比,一下子,胡同景观变成了动态的,把时代的脚步描绘了出来。这是此本图集不同于别的胡同图集的特点,很了不起。大家知道,北京在最近十多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为全世界所瞩目,记录这件事便成了一代文化人的好选题。有识之士纷纷拿起了相机,或者画笔,积累资料。况晗动手早,始自1990年,距今差不多已有十七八年了,又画又摄,起码拍了一万张照片,有的胡同先后去了十几次。他本是学画的,除了相机,还带着画笔去实地写生,一开始是画水彩,后来是用宽铅笔画。搞着搞着,时间一长,咦,有了新主意,把最开始的胡同绘画画面和最后拍的胡同摄影画面并列放在一起,一看,岂不是绝妙的对比吗。不用说过多的话,胡同的变化就一目了然了,好主意!这就让况晗的图册有了重大的史料价值,一定会受到热烈欢迎。

二、是艺术品。摄影和摄像当然是艺术品,绘画更是艺术品,相比之下,后者是有更多创作元素的艺术品,难度和自由度都更大,效果也更突出。况晗的作品属于后者,它是画,属于有相当艺术价值的图册,史料之外,又多了一层美学欣赏价值,分量大不相同。

三、宽笔铅笔画是一种新画种。宽笔铅笔画可以说是况晗的发明,此前仅有个别外国人拿来做速写,真正当一种正规的艺术创作手段的还没有。况晗摸索了很久,终成气候。这种宽笔铅笔画讲究笔触,一笔是一笔,不可涂抹,颇像中国画、中国书法、木刻和水彩。画时手臂必须很用劲,一笔下去,画纸上会留下一个凹沟,摸起来颇有立体的质感。这种画吃功夫,不大的一张画,要耗时整整七至十天。况晗是个壮汉,连续画画,七天下来,竟大病一场,可见耗精力之大。如此看来,这部图集可算是一部身心投入的力作了。宽笔铅笔画看起来和常见的铅笔画一点都不一样,猛一看,还以为是水墨的呢,感觉很好,很美。

有此三点,应该向况晗表示祝贺,为一部有价值、有品味、有情趣的图册。

发表于 2008-7-21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收集了好多况老师的铅笔画,

为什么不是周日呢?

[em06]
发表于 2008-7-21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斋主回复会飞的鱼:

1,他们说7月26日又是周六,六六大顺,俺也是身不由己。

2,我建议你御使改为“御史”,并且升官的跟帖,见到了吗?在你说“都是高人”后面。

3,况老师的铅笔画在画廊标价很贵,你收集的莫非是网上下载的?

4,你拍记的恭俭沙龙,我看见自己正在神侃,有趣,谢谢。

5,“不平等的对话”真有趣。

发表于 2008-7-21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7-21 18:11:23的发言:

斋主回复会飞的鱼:

1,他们说7月26日又是周六,六六大顺,俺也是身不由己。

2,我建议你御使改为“御史”,并且升官的跟帖,见到了吗?在你说“都是高人”后面。

3,况老师的铅笔画在画廊标价很贵,你收集的莫非是网上下载的?

4,你拍记的恭俭沙龙,我看见自己正在神侃,有趣,谢谢。

5,“不平等的对话”真有趣。

谢谢您的严谨,我已经把头衔改了

我收集的况老师的画的确是网上下载的

已经见识了您讲解时滔滔不觉的风采,7.26的聚会一定会让许多网友不虚此行!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8-7-21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名,一人
发表于 2008-7-22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斋主补充,况晗老师的胡同铅笔画很贵,全国美术界独一份,在皇史城(上宝盖,下成,这不是斋主没文化,打不出来,多大学问也没用,这个古怪字中国原来没有,是兴建皇史城(又来啦)的嘉靖皇帝那个老流氓亲自捏造出来的,好显得他有文化,当时全国就是他一个人认识),大幅的好几万,小幅的好几千。在潘家园,复制的大幅也二千,印刷的小幅也要好几十呢。斋主跟他穿一条裤子,也只是获赠二幅而已。不过7月26日讲座时,可以见到画册,收录了106幅胡同精品,赚大啦。建议你们现场找他签名,他要敢拒签,别怕,有我呢。

最新消息,7月26日9时半的讲座之后,当天下午15时在皇史城(嘉靖捏造的城字又来啦),香港云峰画廊和学苑出版社联合举办“《消失的胡同》画册首发仪式及画展,有况晗老师的原作30余幅真迹展出一周。欢迎讲座过后去看画展,有想收购真迹的,带足银子。

[em05][em06]
发表于 2008-7-22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z精彩的预告。

跟大家说一下哦,场地座位不多,参加讲座要先报名的,打电话6403 6532转602,或者发邮件wulili@bjchp.org 


发表于 2008-7-22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cdicky5在2008-7-22 12:35:55的发言:
我想去听讲座,需要什么条件,直接去就行么?

无须条件,直接进去,最好提前20分钟抢座位。早去可以有时间翻阅画册。

[em05]
发表于 2008-7-22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要提前报名滴,场地有限呢,见12楼的帖子

发表于 2008-7-22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7-22 16:54:49的发言:

无须条件,直接进去,最好提前20分钟抢座位。早去可以有时间翻阅画册。

[em05]

    还是先报名比较好吧,冒冒失失过去,不太尊重主办方和况晗老师吧

发表于 2008-7-22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imi在2008-7-22 15:41:35的发言:

谢谢lz精彩的预告。

跟大家说一下哦,场地座位不多,参加讲座要先报名的,打电话6403 653转602,或者发邮件wulili@bjchp.org 

去得早些,不报名也有座位,迟到了,报名也不一定有座位。

早去,有时间免费翻阅画册,还能找况晗老师签名,合影。

不然等到散会,大家呼啸而散,说什么也来不及啦。

因为下午3时在皇史宬还有真迹画展,讲座现场不会停留。

[em05][em05]
发表于 2008-7-22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mimi)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7-22 16:54:...

QUOTE:
以下是引用mimi在2008-7-22 17:07:29的发言:

    还是先报名比较好吧,冒冒失失过去,不太尊重主办方和况晗老师吧

小女生就是胆子比较小,怕什么?有我呢,我就是那个戴黑眼镜,叼烟卷的人。

[em05]
发表于 2008-7-22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还收藏着况老师当年在皇史宬《留住胡同》个展时的两张画册,到时还劳烦斋主帮兄弟向大师讨俩签名也好了却俺当年的一点遗憾。




发表于 2008-7-22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挂妹子老兄真是有心人啊,2002年的展册你也有啊,

八年了,别提他了,

就凭这个,送你一张况晗老师的宁郡王府先。不要说2个签名,3个也不难。

不过,你们这些大侠报得都是匪号,什么盖东北、镇三江,怎么接头?

我是戴黑眼镜、叼烟卷的人,你呢?莫非左手戴蓝色手套?


发表于 2008-7-22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许多大侠26日都要聚义十四条胡同,斋主发一篇十四条的小故事请大家看看: 

东四十四条

末代肃王忙复辟

川岛芳子被处决

 

 东四十四条在1965年改名前,东段称五显庙,西段称船板胡同。十四条西段的农贸市场,原是北京袜厂的厂房,在旁边有几座老房子,是清朝末代肃亲王府的遗迹。

 肃亲王府,原在玉河桥东面,即今正义路北京市政府位置。首任肃亲王是清太宗的长子豪格,本来最有资格继承皇位,后来他被多尔衮排挤迫害致死。末代肃亲王名叫善耆,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他因王府被日军强占而迁居于十四条。善耆通过结交日本人川岛浪速,与日本军政人士关系密切,清朝灭亡后,他一直在策划依靠日本势力实现复辟。1914年,善耆在大连将自己的女儿十四格格送给川岛浪速作养女,即著名的女间谍川岛芳子。

  日寇侵华期间,川岛芳子跟着日寇回到北平,住在东四九条一座由国民党官员那里抢来的大宅里,化名金璧辉,自封为金司令,勾结日军做尽坏事。19451011,川岛芳子在九条被捕,后被处决于北平第一监狱,即南城叫作“自新路”的地方,所谓“自新”者,悔过自新也,这地名不是什么好地名。

(此文原载2006613日《法制晚报》)


[em05][em05]
发表于 2008-7-23 0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闺女上午有游泳课

我去不了了

[em03]
发表于 2008-7-23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这么多好活动啊!!请问烟火大侠皇史宬的展览何时结束?是况老师的真迹展览?
发表于 2008-7-23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听语漫步在2008-7-23 6:56:35的发言:

闺女上午有游泳课

我去不了了

[em03]

那么听语就去和小雨下海吧,别误了正事,等下斋主发个关于皇史宬的故事请大家看看。

[em05]
发表于 2008-7-23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陆老师的手绘地图,活动结束一起再逛逛胡同.

发表于 2008-7-23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爱屋及乌在2008-7-23 10:21:23的发言:
怎么这么多好活动啊!!请问烟火大侠皇史宬的展览何时结束?是况老师的真迹展览?

食烟火斋斋主回复爱屋及乌:

皇史宬画展7月26日15时开展,展期是一周,在西配殿,

东配殿还有中国档案馆的精彩展览,值得一箭双雕,都去看看,免费滴。

有谁敢和你要票,别怕,有斋主镇着场子,万事无事。

展览不仅有况老师的真迹,

还有况老师活生生的真人也在场,斋主保证,绝非虚言。

既然你先生屋也爱,乌也爱,

大是可人儿,

到上午讲座时,你尽管去听,

斋主有大把的画展请帖,

率先发你一张先。

送你二句有“乌”的古诗:

“姑苏城外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祝愿您像吴王那样,

搂着西施(不是台湾冒牌小乔)饮酒某某某。不能直说,你知我知,哈哈

[em01][em01][em05][em05]
发表于 2008-7-23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8-7-23 10:43:22的发言:

感谢陆老师的手绘地图,活动结束一起再逛逛胡同.

析津志先生您老好,昨天一天他们不让我见您,好想。

“一日不见兮,如隔三秋兮。一夜不见兮,如隔三月兮”。

《诗经》说的,不是我说的,我没那么牛。

那张受贿图,错了,是手绘图,当年发表在《法制晚报》,

引起一阵子十四条胡同游,

乐得东四奥林匹克文化社区中心

直夸我是推广十四条大功臣呢,

既然您老有此雅兴,

不如讲座鸟兽散后,

我们找个地方先用午斋,

然后,从东四十四条一路拍记到皇史宬,

去看况老师的活人真迹大展览,

居士您老意下如何?

等下干脆把斋主当年十四个“条”一锅煮,都端出来,

权当今日午餐,与同好共享好了。

[em05][em05]
发表于 2008-7-23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7-23 11:48:32的发言:

食烟火斋斋主回复爱屋及乌:

皇史宬画展7月26日15时开展,展期是一周,在西配殿,

东配殿还有中国档案馆的精彩展览,值得一箭双雕,都去看看,免费滴。

有谁敢和你要票,别怕,有斋主镇着场子,万事无事。

展览不仅有况老师的真迹,

还有况老师活生生的真人也在场,斋主保证,绝非虚言。

既然你先生屋也爱,乌也爱,

大是可人儿,

到上午讲座时,你尽管去听,

斋主有大把的画展请帖,

率先发你一张先。

送你二句有“乌”的古诗:

“姑苏城外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祝愿您像吴王那样,

搂着西施(不是台湾冒牌小乔)饮酒某某某。不能直说,你知我知,哈哈

[em01][em01][em05][em05]

您太有才啦!!!特像我认识的一个老师!

[em01][em01]
发表于 2008-7-23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四胡同

庭院悠悠深几许

一十四条从头数

 上集

在东四北大街路东,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名为“东四头条”至“东四十四条”的14个胡同。这片街巷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元大都时期,这里在元代属寅宾坊和居仁坊范围,明代改称思城坊和南居贤坊,清代则划归正白旗辖区。在明代嘉靖时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已经有了东四“头条胡同”至“四条胡同”的记载。到清代光绪时的《京师坊巷志稿》里,被称为“东四某条”的胡同又增至“十二条”。1965年北京整理地名时,“十二条”北边的两个胡同也被依次改编为“十三条”和“十四条”。

 

东四头条

道士预言,火烧东四牌楼

永安老店,胡同尚遗药碾

 

“东四”,旧称“东四牌楼”,因明代在路口建有4座牌楼而得名。《京师坊巷志稿》记述了一则故事,说是在清康熙三十八年,曾有个道士提着一篮烧饼在东四牌楼挨家叫卖“大火烧”,三天后附近街巷果然发生火灾,4座牌楼均被烧毁,后又重建。故事虽未提及叫卖“大火烧”的道士从何而来,但在东四头条东南处确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道观,名叫大慈延福宫,现在仍有部分殿堂遗存。现存于东岳庙民俗博物馆的金丝楠木雕像,就是移自大慈延福宫的明代旧物。

民国时期,东四头条设有一所专供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华北协和华语学校,前任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1940年曾在此校读书。恒安石1920年出生于中国山西汾阳,他的父母那时在汾阳管理教会学校,后又来到北京东四头条的这所华语学校任教。因此1981年恒安石出任驻华大使时,说自己“也是半个中国人”。

东四路口的永安堂药店,是创办于明代的老字号,曾与同仁堂齐名,旧称“北有永安,南有同仁”。早年永安堂销售的药品均系自制,药厂就设在东四头条21号院。当年制药师傅的后人现仍住此院,门口还留有过去制药用的石碾子。

东四头条15号院,相传是山西富商旧居,大门上的砖匾雕有5个福字,形式甚为奇特。

 

东四二条

父子受封两公爵

梧桐小院留遗迹

 

清代乾隆时的《宸垣识略》记述,福康安的公爵府邸在东四二条。福康安的姑母是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父亲是大学士傅恒。福康安的后人玄海先生说,傅恒因军功卓著受封为忠勇公,住到了皇帝赐予的位于今沙滩后街的公爵府,二条的老府就留给了福康安。福康安是一员“福将”,他征战多年,屡建奇功,受封为嘉勇公,遂将二条老府扩建为公爵府。福康安行三,征战贵州时又因功晋封为贝子爵位,人称“三贝子”,北京动物园的前身“三贝子花园”也是他家的别墅。

相传当年东四二条的大半条胡同都是福康安的产业,如今在一株开满白花的梧桐树下的小院里,还有一座精致的小楼,据说就是福康安府邸的遗迹。

 

东四三条

《啼笑因缘》樊家树住在三条

军事政变段祺瑞被迫下野

 

东四三条这个地名,曾见于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小说中写道,男主角樊家树初到北京时,对朋友介绍说自己“家住杭州,因为要到北京来考大学,现在补习功课,住在东四三条表兄家里”,小说有许多情节都涉及到东四三条。

东四三条东口,隔着朝阳门北小街的对面,就是段祺瑞住过的吉兆胡同,     1926年鹿钟麟逼迫段祺瑞下台的军事政变,就发生于这里。1926年段祺瑞下令在执政府门前屠杀爱国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之后,遭到各方非议,政权陷于困境。这年49日夜,警备司令鹿钟麟派出军队,穿过东四三条去包围段府(头条和二条都是不能通往朝阳门北小街的死胡同),大势已去的段祺瑞仅有一个警卫连在三条东口试图拦阻,无奈只得宣布辞职下野,避往天津隐居。

 

东四四条

大院曾是铸币厂

小楼原为旧商家

 

东四四条83号,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老院落,清代户部宝泉局下属4个铸币厂之一的东作厂就设在此院。户部,相当于财政部,宝泉局负责铸币,在北京设有4个铸币厂,其中西作厂在北锣鼓巷千佛寺胡同,南作厂在钱粮胡同,北作厂在北新桥三条。

东四北大街,旧称“大市街”,自古就是繁华的商业区,如今在四条西口靠近街面处,还有一座颇具气派的小楼,是昔日的商家,门口对联残存着“至神妙”字迹,不知是在宣传何种商品。

 

东四五条

裕谦抗敌慷慨死

五条旧宅无觅处

 

东四五条曾有裕谦宅邸,但因岁月变迁,已难寻觅。裕谦是镶黄旗蒙古人,中过进士。他的曾祖父班第在清代乾隆时率军赴新疆平叛殉难于战场。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两江总督裕谦力主抗战,他召集将士誓师时说,“无以退守为词,离城一步。亦无以保全民命为词,受洋人片纸(招降),不用命者,明正典刑”。英军进攻镇海时,裕谦亲登城楼,击鼓挥兵。镇海陷落后,裕谦信守誓言,义不苟活,投水自尽,他是鸦片战争中抗敌而死的最高官员。

 

东四六条

砖雕门额现奇字

崇礼豪宅留铁环

 

东四六条6号院不久前整修门楼时,在门楼内侧的砖雕门额上发现了4个难以辨认的“奇字”。现住在6号院的先生的父亲,解放初期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于1954年住进6号院。当郭沫若院长前来祝贺乔迁之喜时,曾饶有兴趣地观看过这4个字,但是精通甲骨文的郭老当时也未能得出定论。最近虽有学者认为这4个“奇字”当是“厚德载福”,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先生认为这4个字可能是前人的文字游戏,是故意写成冷僻异体来留难别人的。

6号院发现“奇字”后,被媒体广泛报道为民国总统徐世昌故居,但据徐世昌的侄孙徐延冲先生在《名人与故居》书中讲述,旧为铁营胡同3号,现为东四六条甲44号的166中学所在地,才是徐世昌的故居。书中说徐世昌于1909年入住铁营胡同,“这所宅院占地十八亩,前后四个院落,中部是清幽淡雅的大花园,整个建筑虽非富丽堂皇,却是气势轩昂。这里是属于徐世昌私有的第一处宅院,也是他寓居北京的最后一所故居”。徐世昌于19181010出任民国总统,于192262卸任,当天离开此宅去天津隐居。现在166中学院内还留有几座当年徐宅的老房子。如此看来,6号院不可能是徐世昌故居,但有可能是徐家的另一处房产,因为据住在6号院的张先生说,近几年确有徐家后人来此院访旧。

六条胡同里还有一座大宅,即门牌为63号和65号的崇礼旧居。崇礼是慈禧太后的宠臣,在广州粤海关任上发了横财,回京后建了这座豪宅。崇礼豪宅外观虽显破败,但在临街墙壁上还遗有6个拴马铁环,展示出昔日权贵门庭的豪华气度。

 

东四七条

画像四进紫光阁

塑像屹立海拉尔

 

《宸垣识略》记述,超勇公海兰察住在东四七条。海兰察是个从士兵到将军的英雄人物,他原是东北海拉尔河畔的鄂温克族猎手,清乾隆二十年被征为骑兵赴准噶尔平叛,首战即生擒叛军酋长,获得“巴图鲁”封号,意为“英雄”。海兰察相继参加过征讨金川、平定台湾、收复西藏等多次战役,晋封为超勇公,由皇帝赐第居住在七条胡同的公爵府。

乾隆五十八年,海兰察从西藏返回北京后,患病逝于七条府中,乾隆皇帝破格批准他入祀只限于阵亡将领才能入祀的昭忠祠。清代的中南海紫光阁,是陈列功臣画像的功臣阁,海兰察的画像曾四次入陈紫光阁。现在海兰察的故乡海拉尔市鄂温克博物馆,还立有他的戎装骑马大型塑像

撰稿:陆元(此文原载2006613《法制晚报》)

[em05]
发表于 2008-7-23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四胡同

庭院悠悠深几许

一十四条从头数

 下集

在东四北大街路东,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名为“东四头条”至“东四十四条”的14个胡同。这片街巷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元大都时期,这里在元代属寅宾坊和居仁坊范围,明代改称思城坊和南居贤坊,清代则划归正白旗辖区。在明代嘉靖时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已经有了东四“头条胡同”至“四条胡同”的记载。到清代光绪时的《京师坊巷志稿》里,被称为“东四某条”的胡同又增至“十二条”。1965年北京整理地名时,“十二条”北边的两个胡同也被依次改编为“十三条”和“十四条”。

 

东四八条

八条曾住朱启钤

北京建设称元老

 

东四八条111号是朱启钤旧居。朱启钤是个与北京建设史密切相关的人物,他在民国初期曾任内务部长兼京都市政公所督办,改建正阳门、开办中央公园(即中山公园)、筹办故宫古物陈列所、将城里多条污水沟改建为马路等工程都是由他主持兴办的。他还创办了中国营造学社,并聘请梁思成入社任职。

朱启钤住宅原在赵堂子胡同。解放初期,他应0 C$ b, `- {% b9 b4 l 周恩来之邀由上海回北京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之后,住进了东四八条。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周恩来还特意征询过朱启钤的意见。

周恩来到八条看望朱启钤时,得知章士钊一直借住在朱家后院,遂于1960年安排章士钊住到了史家胡同。

 

东四九条

梅兰芳花园演黛玉

五老爷盆景栽葫芦

 

东四九条小学校址,原是清代皇族谟贝子的府邸,曾有一座精美的花园。1924年,梅兰芳拍摄电影《黛玉葬花》时,借用过这座花园拍摄外景。现在花园已成学校操场,但还存有一座当年的凉亭。

故宫学者朱家溍在一篇谈论葫芦的文章中讲道,葫芦既以大为贵,也以小为贵,他的夫人曾有过一只镶在玉簪上的小葫芦,长度仅有零点三寸,系产自九条胡同。原来,朱家溍夫人的外祖父也是皇族,住在东四九条,他有个未出嫁的女儿,人称五老爷。五老爷喜欢培植盆景,她用盆景中长出的微型葫芦镶制了一支玉簪,送给了夫人。

 

东四十条

十条胡同变大街

路边仍留老粮仓

 

东四十条大街,原本也是一个胡同,东边原有占地广阔的四座粮仓,即富新仓、兴平仓、旧太仓和南新仓,胡同里曾有正白旗护军统领署和觉罗宗学。解放初期拆除了粮仓,展宽了胡同,东四十条才变成大街,并向东延伸至现在的十条立交桥位置。如今在十条东段的路南,仍留有一排南新仓的老粮仓,因以前曾长期作为百货公司的仓库而得到保留。

 

东四十一条

日寇侵占粮店不卖米面

区委大院王蒙初识方蕤

 

东四十一条47号房檐的匾额上,镌有“广和成”字样,原来这是一家颇具名气的老字号粮店。80多岁的张大妈回忆说,她从19岁起就在十一条居住,记得在日本侵占时期,就连老牌的广和成粮店也不再有大米白面出售,中国人只能买到玉米面和混合面,那混合面里搀杂着许多污七糟八的东西,根本无法下咽。

1950年,刚由中央团校毕业的王蒙来到东四十一条,在中共东四区委工作,在这里他初识了后来成为夫人的方蕤。方蕤在新著《我的先生王蒙》中写道:“东四区委坐落在东四十一条39号,这是一座很讲究的典型三进四合院,各院都有耳房和小跨院。王蒙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应该是以这个院子为原型”。

 

东四十二条

老当铺像城堡

旧名称叫炮台

 

当年区委大院的后门开在十二条。方蕤在书中回忆说:“从东四十二条西口出来,不知不觉地走完了半条东四北大街,我们都意识到该回去了。那天,王蒙送我到区委后院,分手时他跟我说回见。时过境迁,许多记忆淡漠了,但那一刻的情景始终清晰如今”。

  十二条北边,有一座造型奇特的房屋,那就是门楼胡同的李家当铺。这座当铺像是用砖石垒成的方盒子,没有任何装饰,一排窗户也离地很高,门框系巨石砌筑,整体很像是个城堡,因此旧称“李家炮台”。当铺门口的石匾题刻着“泰和别馆”,昔日主人或许是江西泰和县人

 

  东四十三条

  慧照寺民居留古碑

  汪由敦敷衍煮鸡蛋

 

  十三条东段,旧称慧照寺胡同,因有明代古庙慧照寺而得名。清代《日下旧闻考》记述,慧照寺是1481年在明朝永宁伯谭广故宅上建成的。谭广是明初六朝元老,在朱棣起兵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中屡建奇功,曾参与北京城建都工程,后多年镇守北方边关,因战功受封为永宁伯,82岁时病逝于府邸。因谭广的伯爵不是世袭爵位,他死后37年府邸被改建为慧照寺。慧照寺现已变成居民大杂院,有一座明代古碑被砌筑在门道的墙壁里,碑文是《慧照寺修建记》,落款是明弘治十年,即1497年。

十三条西段,明代旧称汪家胡同,清代住过高官汪由敦。汪由敦是杭州人,考中进士后,历任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等要职,是著名的书法家,曾为乾隆皇帝代笔写过许多诗文。

 汪由敦原住南城椿树三条,因受乾隆宠爱赐第于内城十三条居住。有一次他进宫上朝到得很早,乾隆皇帝去朝房巡视时,见他如此勤奋很是高兴,遂与他聊天。乾隆问道,你起来这么早,可曾用过早餐?汪答道臣无暇早餐,,只不过是凑和吃了几个煮鸡蛋。乾隆闻言大惊说,一个鸡蛋值十两银子,就连朕也不敢多吃,你如何早餐就吃掉几个鸡蛋,还说是凑和?汪由敦明白皇帝是受了御膳房的蒙蔽,但又不便揭穿,只得敷衍道,鸡蛋确实贵重,但是易破,破鸡蛋身价大跌,因此臣吃的都是降价甩卖的破鸡蛋。汪由敦病故后,乾隆曾亲临十三条胡同来祭奠他。

 

 东四十四条

末代肃王忙复辟

川岛芳子被处决

 

 东四十四条在1965年改名前,东段称五显庙,西段称船板胡同。十四条西段的农贸市场,原是北京袜厂的厂房,在旁边有几座老房子,是清朝末代肃亲王府的遗迹。

 肃亲王府,原在玉河桥东面,即今正义路北京市政府位置。首任肃亲王是清太宗的长子豪格,本来最有资格继承皇位,后来他被多尔衮排挤迫害致死。末代肃亲王名叫善耆,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他因王府被日军强占而迁居于十四条。善耆通过结交日本人川岛浪速,与日本军政人士关系密切,清朝灭亡后,他一直在策划依靠日本势力实现复辟。1914年,善耆在大连将自己的女儿十四格格送给川岛浪速作养女,即著名的女间谍川岛芳子。

  日寇侵华期间,川岛芳子跟着日寇回到北平,住在东四九条一座由国民党官员那里抢来的大宅里,化名金璧辉,自封为金司令,勾结日军做尽坏事。19451011,川岛芳子在九条被捕,后被处决于北平第一监狱,即南城叫作“自新路”的地方,所谓“自新”者,悔过自新也,这地名不是什么好地名。

 如今,地铁5号线工程正在东四北大街的地下深处加紧施工,东四头条、九条和十一条的胡同口也正在建造地面车站,预计明年就要通车。这片古老的街巷,即将被注入新的活力。

撰稿:陆元(此文原载2006613《法制晚报》)

[em05][em05]
发表于 2008-7-23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7-23 12:06:44的发言:

析津志先生您老好,昨天一天他们不让我见您,好想。

“一日不见兮,如隔三秋兮。一夜不见兮,如隔三月兮”。

《诗经》说的,不是我说的,我没那么牛。

那张受贿图,错了,是手绘图,当年发表在《法制晚报》,

引起一阵子十四条胡同游,

乐得东四奥林匹克文化社区中心

直夸我是推广十四条大功臣呢,

既然您老有此雅兴,

不如讲座鸟兽散后,

我们找个地方先用午斋,

然后,从东四十四条一路拍记到皇史宬,

去看况老师的活人真迹大展览,

居士您老意下如何?

等下干脆把斋主当年十四个“条”一锅煮,都端出来,

权当今日午餐,与同好共享好了。

[em05][em05]

太好了,完全同意.周六见.

发表于 2008-7-23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析津志)感谢陆老师的手绘地图,活动结束一起再...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8-7-23 10:43:22的发言:

感谢陆老师的手绘地图,活动结束一起再逛逛胡同.

同意,不如待讲座活动结束大家作鸟兽散之后,

先找个地方用午斋,然后一路拍记东四十四条,一直到头条,

沿途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您给说说,

然后下午三时到皇史宬一同去看况老师的画展,

况老师连人带画都在那里,

还有在京各大媒体也在那里凑热闹呢。

您意下如何?

[em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6 10:27 , Processed in 1.21009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