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心灵之花

您知道哪些民俗“几大怪”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6-4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奤夿屯在2009-5-25 14:54:00的发言:
  摘抄 * [8 O, h2 A% i, Z. n$ ^0 H

新疆十八怪之夏日要把皮袄带

" ^7 m. G v6 M! j) ~9 o

  看到这一怪,你一定会觉得新疆太冷了吧,可能要和那个什么北极呀,南极呀有的一比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新疆的夏日经常气温会达到40度以上,但为什么要带皮袄呢?嗯,一方面是因为早晚温差太大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新疆天气变化多端的原因。

* q& v0 b' g" U6 n& T" Y! B

 

( }( Q% H' ~! f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这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5-30 0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9-5-29 8:09:00的发言:
* E( M" L& _7 m" C2 I

路丁:俺在陕西三线呆过很多年,对那里的民俗民风有些了解,其中就有对那里的人自家做的鞋型注意了一下,大部分做工简单,没有华北地区百姓人家做的鞋样的流线型,都是千篇一律的长方形,或梯形,当地人就有了此鞋的戏称,不过当地人习惯了千八百年的祖辈的传统,外地人倒成了见怪不怪的怪人了。

: x4 J( e% f& y; i4 B F6 g6 W

我明白了,谢谢您。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o. z& \2 o% L- v. N V' Z* u

 


发表于 2009-5-25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7 [6 H1 V1 _9 | c

关中百怪之:反穿皮袄毛朝外

6 {" J! F& `8 E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陕北一带,但在关中一些地方同样能够见到。人们把鞣好的羊皮、狗皮等动物的毛皮,直接裁制成大衣,然后用结实的牛皮细线缝合,不用一寸布料。穿时光面贴身,毛面朝外。可以形容成披着羊皮、狗皮的人。这种皮袄,显然是过去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低下的产物。人们没有钱买得起布料,却有现成的毛皮可用。皮革部分朝外,不仅易脏,易挂破,磨损,而且穿起来也不雅。反穿起来,不仅克服上述不足,而且遇到下雨,不易淋湿,可当雨衣之用;落进灰尘,拍打几下,便又干净如初,几年一辈子也用不着洗,里面再脏再黑,外面也看不出来,这种穿法的保暖性比毛朝里强。对于游牧者来说,这种穿法也容易与羊群产生亲近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发表于 2009-5-25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 O' r/ c) T( f2 E) ~$ R5 D

关中百怪之:大碗喝酒不耍赖  

8 g* M8 Z4 _; I4 d

客观地说,关中人的酒量并不算出众,东比不过河南人,北比不过陕北人和蒙古人,就连和南面的汉中人较量,关中人也未必能占优势。然而由于关中人性格耿直,又不善辞令,因而往往是你说咋喝他就咋喝,你敢说每人10杯也许他根本不能喝酒,但只要你话音刚落,10杯酒就咕嘟咕嘟都灌到了他的肚子里。然而,关中人却容不得你对他进行欺骗和捉弄,尽管你也许不是恶意的。

发表于 2009-5-25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 m7 c% p9 r" S+ Y3 v+ i7 C

关中百怪之:婆娘上树比猴快  

8 a& |" S5 t' g* r: {% R) m, U

关中人将婚后的女人统称为婆娘。关中的婆娘以身体强壮和泼辣、勇敢著称。在老家华县每年榆钱成熟季节和槐花开放季节,婆娘们总是三五成群,臂弯上挎着竹笼,肩膀上扛着钩子,雄赳赳,气昂昂,来到长满榆树、槐树的河堤上和河滩的树林子里,爬高上低,转瞬间竹笼里便装得满满的了。到了夏秋季节,她们会上树摘枣,摘水果,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即使树再高再粗,满树是刺,她们也绝不畏缩,上下自如,相当灵活。

发表于 2009-5-25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 G' r# V. A/ r) H7 V* u

关中百怪之:井里挖洞储蔬菜

3 ^; h( o" h \1 z. f v8 {' k

  在没有冰箱又没有大棚菜的年代,关中人冬天吃的主要是窖藏蔬菜,一般情况下,他们挖一个井一样的竖洞,洞深丈余,底部向四周横挖几个浅洞,铺上一层平土,放上蔬菜,可以保鲜。但是对于一些自家有井的人来说,他们则直接在井壁一定距离的地方向四周挖洞,放进蔬菜,由于井水的调节作用,蔬菜不仅保证不坏,而且保鲜效果更好。只是取放蔬菜不大方便,一般情况下,须几个人来完成,一个人坐于笼中,上面的人用辘轳将其徐徐放至横洞,再用辘轳将蔬菜送上送下。特殊情况下,身体强壮者,或者水井直径不大时,他们则在井的四周挖出些踏脚的脚窝,踏着脚窝,或者扶着绳子一个人可以爬上爬下。这种储藏办法在外地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稍有不慎,人就会掉进井里,不过这倒是防贼的好办法,对于外来的贼来说,你叫他偷他恐怕也不敢偷。

发表于 2009-5-25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p S+ r# m' ~+ Q% ^# M) w- O

土家族的:喜嫁姑娘要哭嫁

8 Q6 p+ J' ]6 W9 B

土家姑娘哭嫁是土家族独特的风俗。土家女子婚前要唱哭嫁歌,即在婚前半月至一月开始哭唱,其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对哭、多人一起哭。哭唱的内容大多是:哭爹妈的养育之恩,兄嫂、姊妹别离之情,哭媒人和对封建婚姻礼教的不满等;乡邻则以劝嫁为主,内容以贺新婚、夸新郎、互祝愿、道吉祥为主。与其说是哭,倒不如说是唱,其腔多为传统音调,口音,既伤感又抒情,充满了土家民族风情。哭嫁歌的格调新颖,哭词长短成句,贬褒明,有历代相传的,也有即兴之作,大都富有诗韵和乐感,其文词巧妙,寓意深刻。内容上有对旧制度的抨击,有对媒人的揶揄,有对旧情的抒发,有对山川的怀念,有对妇女的赞颂,有对未来的憧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哭嫁的内容也在不断翻新。

3 Z7 M( {* e* d+ f, u6 x: ^

哭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它通过哭唱的方式,将姑娘隐藏在心底的复杂心理,细腻的感情,民族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得惟妙惟肖,实在是土家族文化魅力之所在。

发表于 2009-5-25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0 ^/ N$ i2 u8 e8 |: A% B

新疆十八怪之夏日要把皮袄带

4 T6 g0 o: z5 E8 I$ @8 \% ^1 f7 _: I

  看到这一怪,你一定会觉得新疆太冷了吧,可能要和那个什么北极呀,南极呀有的一比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新疆的夏日经常气温会达到40度以上,但为什么要带皮袄呢?嗯,一方面是因为早晚温差太大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新疆天气变化多端的原因。

发表于 2009-5-25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够全面的,学习了,
发表于 2009-5-27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 U% j6 ?$ h( ~

青岛几大怪之:骑车没有走路快

, A% }% E( u" H. Y0 b

  这主要是因为青岛地处我国地势第三阶梯的山东丘陵地带东部,依山傍海而建,道路高低起伏多处回旋,车行感觉平平,但是要骑自行车就不太适宜了。每到上坡路段,多数要推而行之;每到下坡路段,又要一路捏着刹车还得担心刹不住的加速度;再加上青岛的路喇叭状居多,单行线多,老城区的马牙石路多,步行可以走直线穿过但是骑车要绕大弯上下颠簸一番才能到达,所以造就了这个奇特的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9-5-28 21:26:00的发言:
& B6 R# T. Q! {( m& {7 q" I8 t

我老想问这两个符号是半径和圆周率???对这我真是一窍不通了,哈哈-----,到底是什么样的鞋啊?

8 R- s, h' l* Z( Y+ D9 f. O! e3 V; V

路丁:俺在陕西三线呆过很多年,对那里的民俗民风有些了解,其中就有对那里的人自家做的鞋型注意了一下,大部分做工简单,没有华北地区百姓人家做的鞋样的流线型,都是千篇一律的长方形,或梯形,当地人就有了此鞋的戏称,不过当地人习惯了千八百年的祖辈的传统,外地人倒成了见怪不怪的怪人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l: n0 p- w# d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J- M6 P8 u1 ?% f8 B! ~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 \2 ^3 f1 o1 C _, I

 

6 a% V Y" o) Y" F/ J4 b

 


发表于 2009-5-28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8-7-16 6:16:00的发言:
在陕西关中以及陕南农村一带,流传过一个奇怪的民风习俗,那就是对当地人脚上穿的鞋样,叫做“前面的R没有后面的π大”,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 `8 j, g4 @' m5 W6 t

我老想问这两个符号是半径和圆周率???对这我真是一窍不通了,哈哈-----,到底是什么样的鞋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 14:17 , Processed in 1.17453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