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心灵之花

您知道哪些民俗“几大怪”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能详实地举例讲解几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8-7-20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7-15 21:26:27的发言:

行人阿姨知道的真多

 

 

      虫大人: 您客气了(大人的叫法是跟着大家叫的). 我是在东北插对的老知青,见过的.满族老乡一般都用摇车的.

                 看来您对东北很了解,咱们多交流吧.

 

[em01]
发表于 2008-7-20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心灵老师(搜来的)
大姑娘叼个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反穿皮袄毛朝外,养个孩子吊起来。东北农村抽旱烟曾经相当普及,尤其是山区。每到冬季大雪封门,很多活计干不了,小脚老太太在炕头一坐,人手一个长杆的烟袋,烟袋的头上是个搽得铮亮的铜烟锅,一次只能放下很少的一点烟末。点燃后,红红的火苗忽明忽暗,“吱吱”的吮吸声时起彼伏,几个人就东家长里家短的唠上半天。由于吸烟是一种休闲,也是为了提神,所以姑娘家为了加入长辈唠嗑的行列,也就自然的叼上了烟袋。不过现在烟袋基本上看不到了,姑娘家抽烟的也极少,有很多偏僻地区的中老年妇女还保留卷旱烟或抽烟卷的习惯。“窗户纸糊在外”,至今仍是这个习惯,因为东北的民居都是半截的木格子窗,朝里的一面打磨的很光滑,涂着油漆,便于观赏,而窗户是糊在外既是为了糊纸时操作方便,也是为了风雪不能在窗格子里驻留,而润湿窗户纸影响寿命。窗户纸一般都是内部纤维很多特有拉力的一种纸,经久耐用,有些初学书法者买不起宣纸,常用它来练笔,效果极佳。“反穿皮袄毛朝外”,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无论毛朝里外都是一样的御寒。而且毛朝外还有一种装饰的美感,现代人穿貂皮乃至貂绒大衣不都是毛朝外吗,这也算是一种张扬,显富。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很多带毛的衣物容易掉毛,毛朝外不会弄脏里面的其它服饰。其实现代皮草服饰很流行,全国各地都有人穿皮毛服饰,之所以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东北,就在于东北异常寒冷,穿皮毛的过于集中。“养个孩子吊起来”,吊的不是孩子,而是悠篮,有的地方叫“摇车子”,小孩子从小磨人不爱睡觉,大人就把他们放在摇篮里,轻轻的晃动,并且口中唱着自创的摇篮曲,把孩子忽悠迷糊了自然进入梦乡,大人可以腾出手脚干别的活儿。现在一些乡村还能见到这种筐状的摇篮,里面宽大舒适,有的能放进去两个不满一岁的孩子。当然有的孩子四五岁了,还喜欢在摇篮里睡觉。其实摇篮不仅属于东北,北方的很多地区都有,甚至南方也有。
发表于 2008-7-20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行人在2008-7-20 9:27:16的发言:

 看来您对东北很了解

恩。您到东北插队是在哪里?

我对东北三省都比较熟悉,尤其是长春、沈阳、丹东、大连四个城市。我对东北的少数民族感兴趣,满族、朝鲜族、锡伯族的文化是最感兴趣的,东北的少数民族特别优秀。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完达山人在2008-7-20 11:04:17的发言:
 回心灵老师(搜来的)
大姑娘叼个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反穿皮袄毛朝外,养个孩子吊起来。东北农村抽旱烟曾经相当普及,尤其是山区。每到冬季大雪封门,很多活计干不了,小脚老太太在炕头一坐,人手一个长杆的烟袋,烟袋的头上是个搽得铮亮的铜烟锅,一次只能放下很少的一点烟末。点燃后,红红的火苗忽明忽暗,“吱吱”的吮吸声时起彼伏,几个人就东家长里家短的唠上半天。由于吸烟是一种休闲,也是为了提神,所以姑娘家为了加入长辈唠嗑的行列,也就自然的叼上了烟袋。不过现在烟袋基本上看不到了,姑娘家抽烟的也极少,有很多偏僻地区的中老年妇女还保留卷旱烟或抽烟卷的习惯。“窗户纸糊在外”,至今仍是这个习惯,因为东北的民居都是半截的木格子窗,朝里的一面打磨的很光滑,涂着油漆,便于观赏,而窗户是糊在外既是为了糊纸时操作方便,也是为了风雪不能在窗格子里驻留,而润湿窗户纸影响寿命。窗户纸一般都是内部纤维很多特有拉力的一种纸,经久耐用,有些初学书法者买不起宣纸,常用它来练笔,效果极佳。“反穿皮袄毛朝外”,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无论毛朝里外都是一样的御寒。而且毛朝外还有一种装饰的美感,现代人穿貂皮乃至貂绒大衣不都是毛朝外吗,这也算是一种张扬,显富。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很多带毛的衣物容易掉毛,毛朝外不会弄脏里面的其它服饰。其实现代皮草服饰很流行,全国各地都有人穿皮毛服饰,之所以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东北,就在于东北异常寒冷,穿皮毛的过于集中。“养个孩子吊起来”,吊的不是孩子,而是悠篮,有的地方叫“摇车子”,小孩子从小磨人不爱睡觉,大人就把他们放在摇篮里,轻轻的晃动,并且口中唱着自创的摇篮曲,把孩子忽悠迷糊了自然进入梦乡,大人可以腾出手脚干别的活儿。现在一些乡村还能见到这种筐状的摇篮,里面宽大舒适,有的能放进去两个不满一岁的孩子。当然有的孩子四五岁了,还喜欢在摇篮里睡觉。其实摇篮不仅属于东北,北方的很多地区都有,甚至南方也有。

完达山人:说的是这么一回事,不过俺想问您,俺们北大荒那疙瘩现在不会还这样吧,起码女人尤其大姑娘不再抽烟袋锅了吧?俺对东北人抽的大烟叶印象特别深,好像是拿豆饼种出来的,有一种烟叶叫“蛤蟆头”不知对否,劲非常大,烟油渍非常浓厚,能把藏在炕洞里的蛇蝎熏走,也能治疗疥疮和虫咬;有的烟袋锅子非常讲究,不但个大、而且烟杆还有纹路,据说是一种文化。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人大姐:您还真在网上啊?家里开空调了吧?知道东北人说的那句老话吧?什么好吃不如什么?舒坦不如什么?具体能说出点道理来吗?

行人大姐:俺管您叫大姐,是因为您长俺几岁;虫大人管您叫阿姨,管俺又叫伯伯,有点不对劲了吧?俺们里理顺辈分关系吧!以后虫大人就得管您叫奶奶了或姥姥了,要不就得管俺叫叔叔了。呵呵。

发表于 2008-7-20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沈阳那边.满族地区.

 

[em01]
发表于 2008-7-21 0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咱这中国不管哪的老太太都爱上个树啊![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8-7-21 1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都是南方少数民族的老太太,南方人女的干活。到云南和海南岛就发现都是女的干活,男的喝茶。所以老太太虽然老了,还是身手矫捷。

北方就不成,比如说满族,女的也就是做手工和教育孩子,这样一来男的就显得特别彪悍。不过既然是男的,也就不是什么怪了。

发表于 2008-7-21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急了都往高处窜,不是有那么一句俗话,人急上房狗急跳墙。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在这给大家破解陕南三大怪中的第二怪:柴草不垛挂起来,那里全年雨水比较多,烧火用的柴草如果在地上码垛堆起来,必然会由于潮湿导致柴草发霉变质,当地农民想出来把柴草(也有用稻秸)挂在树叉上,每次雨水从上面的雨盖中流下,人们从下面取出干燥的柴草,直至用完为止,实在是一大发明!

发表于 2008-7-28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实践中的智慧.

 

[em01]
发表于 2009-5-19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e四声)记得陕西的几大怪(可能都属少见多怪吧)

, @' a6 [; |% c3 X9 g. J

烙饼赛锅盖

! `+ g# p0 b) Q% \' e7 v0 f

房子半边盖

2 n5 K) d" C$ p5 c0 F

面条赛过裤腰带

! Q! e: G: c! i/ ]

枕巾不用顶起来

; V+ ]5 n% a7 I; z6 s

板凳不坐蹲上来

; E/ f) @) W8 ?0 k `( b) S# b* Q9 P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e! D' k0 ~- Z, m

 

; ?5 G6 u/ ~+ W) v) F$ a. v1 X


0 o* s% ?2 o- o- s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X. ^' U. i8 M. D) [! N

 

/ S& f4 A) G$ S4 q


% z, ]) E. h+ w, l8 n& h1 x

 

" x" J4 h7 u- V4 ?


3 f0 T* f% M- I: m$ G

 


发表于 2009-5-20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长见识 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6-17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奤夿屯在2009-5-19 20:26:00的发言:
- W0 F4 U0 Z9 L

阿(e四声)记得陕西的几大怪(可能都属少见多怪吧)

1 H9 \! F* K5 c% f5 f h8 v

烙饼赛锅盖

- \" q8 T3 C0 l$ K

房子半边盖

+ J& A& }- X$ \6 ?- o

面条赛过裤腰带

: s- K0 x) d2 g/ O7 {0 E: A7 N; f

枕巾不用顶起来

6 w7 [0 c1 s+ T- [4 d1 R

板凳不坐蹲上来

' G5 j5 W/ I" V N4 _

 

/ h. [0 D5 e/ [

    这些怪事山西的西南也是如此,就是运城地区就是这样的

发表于 2009-6-5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我去过张家口一带,那里吃饭的习惯我觉得挺怪的,咱吃饭是一人一碗饭,菜大家吃,那儿吃饭是一人一碗菜,饭盆在中间大家吃。这算不算民俗之怪呢?
发表于 2009-6-6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这种习俗还真不知道。

% K# f: d* B7 I8 N

 

' k! N+ A, a; d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J2 E$ h9 [6 N( ~' r

 


发表于 2009-6-8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 M9 F4 O+ f t- |- G

中卫之 常吃枸杞人不老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诗人刘禹锡所作的咏枸杞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盛赞枸杞的功效。

+ r+ u0 z: W" ~ @

北宋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94?神仙服枸杞法》中记载:有位使者赴银川办事,途中见乌发红颜的少女拿着竹竿抽打一个九旬老翁,便上前责问。女子答道:他是我曾孙。使者惊奇地问个究竟。原来,这曾孙不遵循祖传养生之道,不服祖传的秘方,以致八九十岁就步履艰难了,所以曾祖母当然要惩罚他。这位曾祖母看起来面如少女,实际上已372岁了。曾孙不肯服用的祖传秘方,就是枸杞子。在明朝,刘公石著的《保寿堂方》中也有记载:有位老翁久食枸杞,活了100多岁,而且行走如飞,发白变黑,齿落更新。

" T. D/ K( p) u& W( r4 d

记载虽富有传奇色彩,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枸杞具有保健强身,滋补血虚,延年益寿的良效。

0 y. f9 @+ G, u: U$ v0 R" u

 

5 K/ x4 m7 D% F5 h/ `& v8 e: u7 C( Y

祝楼里的朋友健康快乐!

" S4 F$ T6 B/ F$ }% o; B

祝“卤煮火烧”的朋友们健康快乐!

; A2 W8 n U1 v* y0 j+ k- m$ d

祝阅者健康快乐!

' L( I8 P0 j6 _

祝天下朋友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09-6-11 1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 y& k C% t1 K

摘抄:

E" i& n! q' b9 e/ y

中卫怪之 玉米辣椒门前吊

+ M+ y2 L7 i" O! d! u6 |

中卫是黄河流域的富庶地,也是塞上江南的米粮川。由于这里水位高,可以自流灌溉,故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说。这里是玉米的产地,辣椒的基地。农民们每年将丰收的玉米掰回,同时把鲜红的辣椒摘回后,为了能使其迅速干透,便将它们整齐地挂在屋檐、窗前。远远看去,家家户户门前一片金黄,一片鲜红,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卷,美得像水彩画,妙得像抒情诗。

# Q5 x! a: p6 t

 

# i2 Q* |0 a2 H5 ]

 

发表于 2009-6-11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奤夿屯在2009-6-8 10:48:00的发言:
6 M% ]6 A7 ]$ i3 f; ?

摘抄:

8 X$ V* X* R) e/ c: ~9 Q

中卫之 常吃枸杞人不老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诗人刘禹锡所作的咏枸杞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盛赞枸杞的功效。

7 q6 r5 e# w' t/ t0 I

北宋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94?神仙服枸杞法》中记载:有位使者赴银川办事,途中见乌发红颜的少女拿着竹竿抽打一个九旬老翁,便上前责问。女子答道:他是我曾孙。使者惊奇地问个究竟。原来,这曾孙不遵循祖传养生之道,不服祖传的秘方,以致八九十岁就步履艰难了,所以曾祖母当然要惩罚他。这位曾祖母看起来面如少女,实际上已372岁了。曾孙不肯服用的祖传秘方,就是枸杞子。在明朝,刘公石著的《保寿堂方》中也有记载:有位老翁久食枸杞,活了100多岁,而且行走如飞,发白变黑,齿落更新。

( c$ I0 @9 N/ I

记载虽富有传奇色彩,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枸杞具有保健强身,滋补血虚,延年益寿的良效。

& B C M! ~- T+ {, W4 i* {+ f5 Y

 

3 Y' c) q) r, L) [& I

祝楼里的朋友健康快乐!

/ a4 b4 S. w a' B8 \; N% H

祝“卤煮火烧”的朋友们健康快乐!

% l6 e- B0 \" y# o5 ~2 V. j, X

祝阅者健康快乐!

- C$ B- L) \, x1 r# R: h

祝天下朋友健康快乐!

U* d# y" V- q6 ?; G- \6 C

谢谢您!

发表于 2009-6-11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奤夿屯在2009-6-11 13:26:00的发言:
+ V. C B7 b1 H

 

7 l U6 ], G- f( p5 i9 m

摘抄:

( n! k6 m2 x' N* e5 _. ~

中卫怪之 玉米辣椒门前吊

2 O$ S o1 X) M; m! i, @

中卫是黄河流域的富庶地,也是塞上江南的米粮川。由于这里水位高,可以自流灌溉,故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说。这里是玉米的产地,辣椒的基地。农民们每年将丰收的玉米掰回,同时把鲜红的辣椒摘回后,为了能使其迅速干透,便将它们整齐地挂在屋檐、窗前。远远看去,家家户户门前一片金黄,一片鲜红,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卷,美得像水彩画,妙得像抒情诗。

! P( f+ I5 \& Q+ n$ H! y

 

7 _( ?, w U# n. E/ A. h9 L

 

3 k. {; Z7 c- e" N+ ~3 d# w1 l

真美啊!

发表于 2009-6-11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心灵的剪纸图,看着奤夿屯朋友的摘抄,真长见识!祖国地幅广大,有这么多奇怪的风俗,有意思!
发表于 2009-6-3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 N1 B$ \1 L* t3 d% |% W+ N

 

]$ Q8 `! j B9 ?4 O

陕西安康十八怪之:蒸面稠酒人人爱

; Q+ I( h7 A, o0 Y0 Y( n

 

) M( u! ]1 l) I+ D$ d3 p

麦面糊糊蒸成面,香油醋蒜辣当先;老少四季吃不厌,稠酒相伴赛神仙。

$ y5 ~( u. X0 s- U" ^

 

% e& @$ k) O* Y1 j9 h9 Z: x0 a

(仅仅是地方的特色而已,不过既然有这么些个说法,不妨了解一下子罗 )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0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W, J: D [0 R% ?. [% I/ l

 

. a6 n! X* f1 N# @7 A

 

9 z. |) {6 r9 ^/ W2 J+ P! w

 


发表于 2009-6-5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9-6-4 21:42:00的发言:
6 f% f: Y0 s- `# s6 \, }

6 z5 O2 B4 Y/ k, X$ A& y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这儿吧?

* {) {/ f) x7 F

是的,这句更能反映气候变化之快。

4 x4 c b) S2 m5 [5 C4 P( v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 15:24 , Processed in 1.20815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