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99|回复: 17

[原创]10.30地安门地区考察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1-2 0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天前,一曲纯北京的《钟鼓楼》,把我们引向钟楼后面,那一片寂静悠长的小胡同儿。夕阳令我们陶醉其中,便没有心情再去怪罪,它匆匆离场。当我们把这次的目光,投向了地安门的时候,耳边顿时就回荡起了那句“不要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地安门......”仿弗是冥冥中的安排,把这两首公认的“京歌儿”考察记,连在了一起。

% w! m) ?$ v) h. p" ]2 M9 \

一直也搞不明白,为何怕午夜走到地安门?那位绣花鞋的老人是否依然在苦守着门前,等待着出征的归人?也许只有注视了它585年的鼓楼,才会真正的了解,那段深藏在地安门深处的故事。

# V8 \ V4 J( I8 d# V7 W. \$ |

其实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种去寻找故事的冲动。如果你有兴趣站在胡同口,向胡同里凝视一小会儿的话,也许你会感觉,在这两排院落的之间,有着无尽的奥秘,等待你去发现。

% I' l0 _3 ?; D7 {' [9 D6 p# H

虽然计划有所变故,却依然安排在荷花市场的牌楼下集合,见面时,掌柜的正拿着我们几个月来努力的成果。看到这一本相片,心中的一点遗憾,立时化作了对未来的期盼。再看看眼前这片热闹空地,期望有一天,它们真的能够站立在这里,把胡同的文化魅力,展现给世人。

# k* M& ]$ M+ q

同志们的心情,显然一点儿也未被现实所影响。苜蓿、油油、胡胡三位女同胞似乎是首次聚齐,她们选择了“踢毽儿”作为庆祝,以及考察前的热身活动。尽管技术方面.......,但绝对是乐在其中!并且很高兴这次又有新朋友redbed313加入,我们的队伍又有所壮大。而后,还是正方形的到来,吹响了出发的号角。

) j4 g' r8 q5 V1 F5 w& i: r

在地安门大街东侧,北边的第一条胡同,是安乐堂胡同。

$ X, ]6 K5 ~, G+ x% d

安乐堂胡同,北起地安门东大街,西致地安门内大街。以“安乐堂”而得名,安乐堂相传是明代时,内监养病之所在。而在《日下旧闻考》中描述,却特意说明“安乐堂在街东,芜史作街西误。今堂额虽存,并非内官养病之所。”安乐堂遗址如今尚在。

8 G2 p8 O- H1 f+ @

刚进去不久,飞哥匆匆赶到,如长跑运动员一般,精神振奋。看来“出差”归来,气色不错。由于安乐堂胡同尚属于交道口地区,不在本次的重点,留待日后再来,少时便原路退了出去。

: j+ V) Q* A/ ?7 N/ I$ U

`6 ~# Z" T/ @ N1 S) j" c0 g

) X1 G |! t* \: B, z( M

至地安门内大街,向南而行,不远处,便又是一条胡同。可是在胡同口处,并没有牌子标志,寻了一圈,终于在一家门脸儿的广告上,看到了“慈慧胡同”字样。或许是有些敏感了,联想到此处是否曾经有过“慈慧寺”

2 h7 b. S: H$ Q9 ?0 r2 `

实事的确与预料相似,慈慧胡同,西起地安门内大街,东至西吉祥胡同。曾经名的确为“慈慧殿”,但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殿”。只是在胡同的西口,有一座“小庙儿”,至于供奉的是哪位,就无从知晓了。解放后,更名为慈慧胡同,而在文革期间,这里一度称为“宝书胡同”。

9 V5 ]1 K+ E4 s3 ~

由于慈慧胡同口的正在施工,加之地安门内大街的喧嚣,显得非常杂乱。而向里没走几步,老胡同内的魅力,变按捺不住寂寞,释放出来。

5 h8 z: b$ M$ @# Y% a( f0 D

在15号的门口,发现了一个半米多高的白色石墩儿,好像一面鼓的形状,正面上有三个规则的圆形凹陷,侧面隐约有着雕刻过的痕迹。他的作用,我琢磨了半天,既然当时慈慧殿的小庙就在西口,会不会是庙里的建筑构件。此时,发现其旁边地上的一块方石上,好像一组莲花的图案,更加大了这个怀疑。

8 k) \0 \& N# c! y8 w1 Z, c

, U9 k5 C" ]. Z

还在思考之际,居然已经走到尽头了,月牙胡同插曲一般的出现在眼前。

0 R# V8 e" l0 ^+ x/ j

月牙胡同,如其名形状酷似一弯明月。它北起慈慧胡同,南至慈慧胡同,如同一个英文字母“G”,将慈慧胡同的一部分,包在了里面。同时,也被慈慧胡同分成了南北两段,分别名为:北月牙胡同、南月牙胡同。根据《京师坊巷志稿》记载,月牙胡同曾经名为:北月堰胡同、南月堰胡同。

" ~/ `& v# O0 ] L* a- D6 X

有一份资料显示:“在北月牙胡同11号,曾经是“慈慧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规模不大,解放前只有几个和尚。在30年代初期,中共北平地下党曾以慈慧寺作为秘密活动的据点。解放后,在拍摄故事片《聂耳》时,摄制组特意选择了慈慧寺做外景,再现了聂耳当年的活动和慈慧寺寺的全貌。现在的慈慧寺寺已改为一家服装厂的厂房。

7 y4 u* f/ g4 a, M6 J* P& u+ p

这又使慈慧胡同与月牙胡同之间,有了更加密不可分的联系。

* l$ X; [4 h, ^( C) Y% n5 c

在“月牙”与“慈慧”的交汇处,有一个修车的摊子。如果不细看,一定会以为这是一个书法家的展览。修车的柜子上,挂满了木制的牌子,与柜子同高,上用行书写着“石壁挂藤通篆意,桐荫滴露聆琴声”等对联和他修车的招牌,下面一位白发老者正在专心的修这车。不想在这小胡同里,竟有如此浓厚的人文气息。

& [# ]$ O* `& f* o) I& v

一番赞叹之后,我们选择了南转,继续走完慈慧胡同。

1 s8 ^6 ?2 W& C% Y4 V

此时的慈慧胡同,仿弗用月牙胡同作为了一道屏障,已然完全避开了当街的喧闹,茂盛的绿叶,遮在了午时较为刺眼的阳光,树荫映在灰墙上,更显出一分午后宁静。

2 g, P2 ~) h, F7 [1 A L8 j' p

而这时谁也没有预料到,此刻的宁静后,会有怎样的惊喜。

5 ?6 i0 t1 Y$ S% s9 v/ r: `" q

走到11号,首先亮相的就是一道清水脊的广亮大门,四枚门簪,两侧雀替,两颗抱鼓石,在大门的一侧,有一道八字影壁,而另一边,已经被改造搭房了。门楼下方,有五道台阶。显然曾经它会更加高大神气。如今风光虽然比当年沧桑了许多,但架子似乎已然如故。

+ u2 b- h& Y7 y$ h% w H

+ l8 m9 A$ l( ^7 y

当我们把注意力从这里移开时,眼前竟是再次一亮。广亮大门,又一座广亮大门。

3 d! k4 h' c% G) L) W' W

这是9号,与11号一墙之隔。但这座门楼显然规格比11号小了一些,但保存完却好的多。卷棚顶,马鞍脊,两颗抱鼓门墩,右侧的一个已经被埋在杂物里了。戗檐上的雕刻已然脱落。门前两道较短的八字影壁,也均是卷棚顶。

5 F% l+ x# B- J8 w

3 B5 `7 p2 M6 S+ N! {( @+ I

走进门楼,矗立着一道独立卷棚顶的影壁墙,它好像一块牌子,再告诉我们,院子内有乾坤。

( [% t, P* c) s" A

二门的位置,并不是垂花门,而是一座三开间的房屋,中间一间,是两扇大门。

. K* H* N+ i, C: K# N

穿过去,依然是一座这样的建筑,只是两边已经接出了红砖房。院子两边,还可以再向左右延伸。

n0 e3 P4 T5 n2 Z) e+ j/ v( J a5 ]

再穿过去,就俨然一面垂花门出现在眼前了。

8 _( m: ^& S+ M% r

垂花门为一殿式,正脊的雕花已然凋零。垂柱头已经没有了,但根据其形式,推测其柱头应该是“仰覆莲”形状。台基下有三级台阶,而两侧的门墩已经被毁坏了。垂花门两侧的白墙上,开有扇形,八棱形的窗。

* K0 c' z; ~' ~

穿过垂花门,这才来到了正院。院子保存非常完好,几乎没有临时建筑,地上的“十”字甬路依然存在,各房门板上的雕花也是依稀可见。路边的土地上,种着几棵小树,几架藤子。墙边靠着一煤

3 V6 ]4 C) Z5 P8 Y& ?" e

正准备欣喜的给这座院子下一个“四进院子”的结论,可转头才发现,此时高兴,依然过早。就在东耳房里的小院侧面,还能通向一个后院,只是后院儿已经是凌乱不堪的“仓库”了。

; z, r" }2 _, x- M+ S( p& \$ K

据这里的住户讲,这个院子曾经是给皇家存放磁器的地方。从院子的规格以及格局来看,也的确不像是一般官员住的宅子。

" }# x( g9 `& Z' `1 I6 H+ I1 O

从9号出来,拐过一个弯后,这里便是慈慧胡同的尽头,慈慧1号。

( R" K, ] ]3 y& J

1号是一座比较大的如意门楼。没有任何装饰性的雕刻,两枚门簪以及两颗书箱形的门墩依然随岁月而去。

' _9 [- C3 F- G, l% V1 i3 t6 d

8 y7 W6 T/ g- s9 b @

进门仍是一座跨山影壁,左转是它的老搭档,一道四扇的屏门儿,尽管木料已经是苍老不堪。老哥俩已然携手看守着门户。

2 @4 r4 T( F- y. d. k( J

尽管院子相比前门的,里面已经杂乱无章,却仍然从细节中的点点滴滴,透露出院子当年的风范。

3 }/ g6 T# |/ f" h1 e

二门处并不是垂花门,而是一排房中间开大门洞。进入正院后,由于里面比较杂乱,格局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正院儿的四面房均由游廊贯穿。

0 t. i- t$ r6 n& w4 D

在正院儿东厢房的右侧,有一条很狭窄的贯穿南北的过道。从东厢房的两侧山墙可到达。这条过道是由东厢房与东群房相夹而成。(所谓群房就是在院落的某一侧,与厢房平行,搭的一排供服务人员居住的房子。)由于这座院子没有后罩房,所以设计群房是合理的。而四合院也是往往将过道修于东侧的。

! y" E- N8 g% Q6 p

; I& y0 }, S1 p, L& @+ j

而在院子东北角开门处,又有一道屏门,这道屏门是为了防止外人窥视内院儿,以及当外人进入后,不得不经过群房前的夹道,而进入正院,以让家仆有所察觉。

7 Z2 [. }3 O" Q8 t* M- m5 g7 L; Z

根据门楼内顶上一平两切的掉顶,以及雕刻的环装吊灯装饰,推测这座院子可能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很可能是个商人住的宅子。

6 s$ G# X: g5 ]( G/ g

回顾一路走来,却发现一个现象,慈慧胡同的北侧院子基本保存完好,而南侧院子原有的街门,已经基本上全部被封上当作房屋了。而且这里的建筑风格,相对严肃的多,似乎当年的主人并不钟情于房屋的华丽,更多是考虑其是否气派。

1 }. x7 u: {" @- Z& D- A

从慈慧胡同出来,大家在胡同口处小憩了片刻。三位不知疲倦的女士,再次开始了踢毽运动。这时,迎来了闻名已久,却不曾见面的“江米碗”。却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了,还好fenken还没有到,叫“江老师”还不会混淆。

) B9 W; u! u' S5 |& X4 q

时间不等人,阳光不等人,这点是时刻都要牢记于心的。不能再做耽误,大家整理了行装,走进了东板桥西巷。

% V6 W3 a0 p6 ~# Y7 \; d& v, \: K

东板桥胡同原称东板桥街,因桥而得名,北起北河胡同,南至吉安所北巷。原来的桥是一座南北向的木板桥,是前海之水自东不压桥入皇城后的第一座桥,位于今东板桥胡同与北河胡同接口的地方。而东板桥西巷则是,西起帘子库胡同,东至东板桥胡同的一条“之”字形胡同。

. B6 s" J# C9 h8 f

西巷的院子,便很少有慈慧胡同那样大的院落了,更多的是那种一两进的小门小院儿。门楼也基本是小型的如意门或者是随墙门。但它们往往都是五脏俱全的小麻雀。,似乎应征乐那句广告词“简约不简单!”

7 N, b7 u0 _- I Y% O

当然,任何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当将要走出东板桥西巷的时候,便注意到了一座不简约且不简单的门楼。

3 D6 V% z( _0 E, I

/ o5 F K8 m! e9 f; S3 R. h

西巷的13号,一座金柱门,确是这一代比较少见的品种了。门楼为清水脊,两侧门簪和门楼比起来,显然有些大。梁枋上的苏式彩绘依稀可见,走马板上刻有一个圆形的“寿”字,它的两侧,则各有一条座龙。梁枚门簪上,刻着“迪吉”二字。使人疑惑的是,这座门似乎从来都没有过门墩儿,因为在门槛上根本没有留出门枕石的位置,而门槛的颜色也和门板无恙。

: f$ y: B' A8 Y% s5 @

2 g; `" j6 a1 K3 D% x/ U/ f

走出东板桥西巷,便是东板桥胡同。而与西巷相对的,是织染局胡同。

1 w( d" _3 n- I3 N5 o) j- a

织染局胡同,西起东板桥胡同,西至水簸箕胡同。明代内织染局设此,故而得名。现在织染局胡同5号,为华严寺,为织染局的佛堂,为局内台检所立。

3 w( Q& M! i% ^

织染局胡同的院落,较之前面胡同,要相对相差很多了。不过25号的门楼倒是可圈可点,尤其是走马板上,绘有一幅图画,这分明是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等景点。在走马板上绘制如此复杂的图案,真是不多见。

' a! V0 U0 L$ r0 y0 u2 h: @7 ?# A1 ]3 {

2 ] K+ O9 u, J n+ U+ W& U

( S8 w1 F+ v0 t, Z5 S

织染局胡同即将到头,我们转向走进了后局大院胡同。

8 k/ E- o2 }" ^3 G. L5 R

后局大院胡同,曾经称为后局胡同。恐怕是由于位于织染局后面,从而得名。后局大院承“U”形,两端均通织染局胡同,中部与蜡库胡同、钟鼓胡同相交。

2 r- h6 \/ t, ]& ]% |) E9 E

后局大院胡同,真可谓是一条胡同的小门小户了。几乎连如意门的很少见。不过,却见到了在这一带极为稀有的西洋式门楼,尽管是最简单的那一种。

7 L4 A& ?- B. N9 L7 y/ d" i3 v; I: P7 g

8 ^( ?1 p3 [' d$ m

- k T+ @0 E% n

顺后局大院而行,回到了织染局胡同。再次回到东板桥胡同,光线已然不是很充足了,大家加快脚步,进入了与西巷东南相对的东巷。

- ]% x) u& H0 [. O

东巷的西口1号,便是一座非常完整的金柱大门。门簪,门墩,雀替,以及博缝板都相当的完整。不巧的是,他对面是一处真正的“一号”。似乎比它的故香古色,更有味道。大家不得不留下几张,便匆忙离去了。

8 z# m! \0 y7 _& U3 Q) X! ]# l# ]

* [0 |+ ?: S9 P$ {

5 p" i9 b" \- q+ m5 U, j

东巷的距离不长,从地图上来看,是一条死胡同。在胡同的一头,一些住户正在门前闲聊,看到我们的拍摄,话题也不免说到胡同上来。我们也自然适时的拿出了“相册”,给他们欣赏。赞叹声,感慨声,不绝于耳,还有一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胡同才华,拿着照片给我们讲了起来。

4 L2 s: q' u* C8 }

从东巷原路返回,终于盼来了fenken老师。大家都知道,他过来时,肯定已经拍了一路了,但还是要跟他开几句玩笑。

; [9 Z/ I1 `5 l7 `# m- W

正说着,眼前便是最后一站,纳福胡同了。

' E# O' R+ v& G- j+ ]" r

纳福胡同,北起东板桥胡同,东至嵩祝院西巷,明代的内府供应处设在此地。清朝废除后,称这里位内府库。民国时期,取吉祥之意,改为纳福胡同。

5 Y4 `! I, O" p

此时,光线已经是不行了,但大家的兴致丝毫未减,从嵩祝院,横栅栏,故地重游了一遍三眼井。回想起当初在那门前的合影,至今记忆犹新。

0 u V6 H1 W* e5 l! Z0 P# z& f

解散后,我骑车走过地安门,心中再一次唱起了那首《one night in beijing》。北京,我留下许多情。不管你爱与不爱,都会成为历史的尘埃。是这些尘埃,沉淀成历史,沉淀出文化,很高兴我也是这沉淀中的一粒分子,同老北京城一起在狂风中摇曳。

1 O$ W, t! l: S% J; H4 |# ]8 ^- W" p

此时的地安门大街,灯火辉煌,也许此刻我该问一下,这里是否仍有伤心的魂......

# L, `7 I* `. I&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0 5:14:29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虫子的文章越来越专业了,支持。
发表于 2005-11-2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虫子专业

向你看齐了!!!

发表于 2005-11-2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慧胡同一带, 摘自燕山版乾隆京城全图, 我按照自己的判断在这小块图上标上四条地名. 受上传尺寸限制, 缩了又缩.

- V& k: U/ T: ?- Q+ H8 g

: S: a$ k4 p( u$ e9 C

找到一本燕山版乾隆京城全图, 比例约1:2400, 影印在散页上共201张. 要来后本想逐页扫描后供大伙使用, 可是尺寸太大, 每页的画面大约是34x27cm, 无法完整扫描. 这个版本上的地名如斑马所说没有经过校对, 而且字迹十分模糊. 虽然目录中有每页地图中地名索引,可是校对起来仍十分困难. 如果能得到校对过的版本查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7 V) P% H* p, k4 W! b5 G9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 10:44:12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1-2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漂亮~也感谢正方形的地图 要是每次都能给拍记笔记配上一张详细的路线图就好了 像我这样的路痴就不至于每次看到头晕转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可不可以根据手头的资料自己校兑一下,当然这是个比较大的工程了。也不必急于全部弄好,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时间来核对。虽然不如国外版的精确,但应该会有一定的作用。
发表于 2005-11-2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图来了,那天我也走的晕晕糊糊,好在现在虫子把拍记写出来了,我就按虫子的记录画出了那天我们的行进路线.我翻拍的《北京的胡同中的地图》照片改得小了,不知道胡同名大家能不能看清.

发表于 2005-11-2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 我们可以在走访某一片胡同之前, 将地图扫描并和地名目录进行校对. 统一扫描可能太耗费时间和存储空间, 201张地图, 每张得分两次扫描, 工程量太大. ( e- t' |% F% z0 a x/ P1 }2 P

这套地图可以让我门大概了解在乾隆十五年北京城的建筑布局, 如果我没算错应是1750年. 拿到地图后我首先查找了小时候居住的人教社55号院, 曾经是兵部尚书福隆安和乾隆四女儿和硕和嘉公主的宅邸, 可是并没有发现公主府. 原来这二位先人是在1760年5月结合的, 而后乾隆才赐地修建公主府,也就是在京城全图绘制的十年之后.

发表于 2005-11-2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对,应该是正确的,记得还转了个圈。
发表于 2005-11-2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胡的路线图真好, 以后最好每次活动后都画一个出来.

可惜照片有点变形. 相机最好和地图呈90度角垂直翻拍, 使焦平面和地图平行就不会有变形.

发表于 2005-11-2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正方行拥有了一套燕山版《乾隆京城全图》,虽然还不是最好的版本,对于咱们来说,已经超越了一步局限。谢谢。
发表于 2005-11-2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正方行在2005-11-2 10:23:27的发言: 1 }& V( o3 h* l$ M: _; w

找到一本燕山版乾隆京城全图, 比例约1:2400, 影印在散页上共201张. 要来后本想逐页扫描后供大伙使用, 可是尺寸太大, 每页的画面大约是34x27cm, 无法完整扫描. 这个版本上的地名如斑马所说没有经过校对, 而且字迹十分模糊. 虽然目录中有每页地图中地名索引,可是校对起来仍十分困难. 如果能得到校对过的版本查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8 q9 N/ f( a" d( O4 _

需要帮忙尽管说话,如果研究或考察需要各别页面,斑马工作室可以提供按照此图原版校对后的页面。[em05]

发表于 2005-11-3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正方行在2005-11-2 22:19:10的发言:9 G2 Y7 s' _1 R# _3 ~: R5 q: L ' o& C& U4 Q9 k; M/ W2 [

好啊, 我们可以在走访某一片胡同之前, 将地图扫描并和地名目录进行校对. 统一扫描可能太耗费时间和存储空间, 201张地图, 每张得分两次扫描, 工程量太大. 6 a3 F! v2 u0 \- l4 J $ ?* V* @9 v. ?% i4 p; v8 p: _. _

这套地图可以让我门大概了解在乾隆十五年北京城的建筑布局, 如果我没算错应是1750年. 拿到地图后我首先查找了小时候居住的人教社55号院, 曾经是兵部尚书福隆安和乾隆四女儿和硕和嘉公主的宅邸, 可是并没有发现公主府. 原来这二位先人是在1760年5月结合的, 而后乾隆才赐地修建公主府,也就是在京城全图绘制的十年之后.

+ `: n3 G9 i+ x* ]' d% \- W+ ]( ^3 n6 c* B1 D7 L 建议你再找找《北京历史地图集》,那里有很多时期的北京地图,对你肯定有帮助。马神庙的和硕和嘉公主宅邸现在还有遗迹。在清朝后期的地图里都有很详细的介绍。《北京历史地图集》和《北京名胜古迹辞典》两本工具书是初级阶段搞北京历史的必备书籍,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条件或有机遇,可以找找《明清北京城区图》,此图是绘制的很详细,有明清两朝大型彩色地图对比,外加明清街巷对比书籍一本,此图号称研究北京城区变迁史的黄金书籍。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0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名胜古迹辞典》已经有了,《北京历史地图集》好像有三个版本,都收全似乎暂时不可能,应该去找哪个版本的?
发表于 2005-11-3 0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砖缝里的虫子在2005-11-3 0:36:00的发言: 3 f i1 b' `: y6 l- R) d4 @《北京名胜古迹辞典》已经有了,《北京历史地图集》好像有三个版本,都收全似乎暂时不可能,应该去找哪个版本的?
& f0 w2 [5 z, W4 x. J 3 H3 A2 l8 @/ ^8 q6 |+ s& R 北京出版社 1988年5月版 侯仁之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定价是138
发表于 2005-11-3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5-11-3 0:11:29的发言:5 \/ T" @$ N9 p$ M, g 1 ?, y: S1 ]' A# [$ L! o' `2 U, r" I/ i* C 建议你再找找《北京历史地图集》,那里有很多时期的北京地图,对你肯定有帮助。马神庙的和硕和嘉公主宅邸现在还有遗迹。在清朝后期的地图里都有很详细的介绍。《北京历史地图集》和《北京名胜古迹辞典》两本工具书是初级阶段搞北京历史的必备书籍,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条件或有机遇,可以找找《明清北京城区图》,此图是绘制的很详细,有明清两朝大型彩色地图对比,外加明清街巷对比书籍一本,此图号称研究北京城区变迁史的黄金书籍。
0 t7 w7 R. {! j- n

多谢斑马的建议, 一定将这些书找来学习.

4 E1 W0 [6 z. V2 Z/ Z1 s

请问《明清北京城区图》是哪家出版社出版的? 哪里可以找到?

- o p# p6 L! Q( C( u- O& z2 E& Z

先谢了!

发表于 2005-11-3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苜蓿、油油、胡胡三位女同胞似乎是首次聚齐”

吼吼~~~~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第2次了

哈哈,以后要经常在一起,三个女人好唱戏啊,哈哈

发表于 2005-11-3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知道了,谢谢正方行的指导,以后都弄个路线图出来!

[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22 13:01 , Processed in 1.16177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