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欣悦

[原创]读书-----是一种欣悦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0-24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虫姑娘:俺知道你说的情况,但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的,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家里能看到俺说的《人民手册》在当时可以算作社会科学的集大成,涉及各个阶层、学科、部门、领域的人文、区划、方针、政策、事件,就像《史记》一样记载的非常详实,俺当时看过几个年鉴版本,可惜文革后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有机会,俺还是想重温一下对自己有启蒙教育的《人民手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8-10-22 22:05:00的发言:
笑溪:不妨也把您看的书梗概简单讲一点,如有个人心得更好,俺将洗耳恭听。
# H4 [: Y/ n) G/ ?& d

 我好奇的一件事,就是洪昇死前留给曹寅的行卷是什么,竟让曹写出了“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恐惧成”的读后感

发表于 2008-10-27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看汶川的书,真是一个好地方,可惜了
发表于 2008-11-2 1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虫姑娘:能在随手可得的任何地方都放上自己喜欢看到书,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俺琢磨着,你八成床边、卫生间、饭桌旁都会放两样东西:一是书,二是灯;因为俺就是这样布置居室的,谁也不会拿着书到处找光亮去看,现在既不用到街上找路灯看书,也不用像古人那样捉萤火虫来照明,俺在房间到处都安了可以赏心悦目的读书灯,可以抱着书刊看半休,也可以在灯下把书刊盖在脑袋上嗜睡不醒,看到拍案叫绝的地方还可以抱着书刊在屋里转几圈。你也是这样的吗?读书人。
发表于 2008-11-2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看《济南近代建筑》居然睡着了
发表于 2008-11-2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书怎能不睡.

发表于 2008-11-8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认为别人是信口开河,为什么认为别人不说梗概就就是不实在,实在不明白.
发表于 2008-11-8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虫姑娘:俺得板板大家的小毛病,说看了一本书,就应当介绍梗概,否则就会让人家以为你是信口开河,至于你是否真看了,没人与你计较,就跟家里的孩子一样,大人问:你看书了吗?孩子说看了,大人问你看了些什么呢?孩子要不就天花乱坠地瞎扯一番,要不支支唔唔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大人此时一般都认为孩子是在瞎忽悠,根本没看进去。读书不一定要做学问,但要讲究实事求是,要真读进去,能看出个所以然最好。至于大家接不接受俺的建议,俺就不管了,反正你不介绍,也无所谓,只是会在俺的心里记住了你的读书行为有缺陷,为人做事不实在,仅此而已。
发表于 2008-11-8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闲看清人笔记有关三礼、《尚书》的条目,有一点点进步。
发表于 2008-11-9 0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笑溪在2008-11-8 14:21:00的发言:
为什么认为别人是信口开河,为什么认为别人不说梗概就就是不实在,实在不明白.
k- g* t" _+ V

我也不知道

# U2 h$ C$ z8 D, M* }! C* u' z

我就知道自己最近看的都是丹巴的书,要不也写不出<与东女国的擦身而过>,那是实实在在的原创

3 Z5 x# b5 w1 b

请不要指桑骂槐,别人看没看没必要全告诉其他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我看书了,我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就OK了,我对我喜欢的地方了解了,能写出相关的游记就OK了.再说就算他没看,他也可以照着书把梗概录入到电脑里,一样也是信口开河,我每天都在这里说看书后的新感受,有谁看见了?我说嘉绒妇女原来是不穿裤子的,只有瞌睡虫一个人回了,我说原来汶川曾经是那么好的地方,我还说了女王的疆域,碉楼,我走过的进藏的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如果不看书,又怎么会知道呢????

. J# A6 a: s6 Z7 J6 e8 p! k% l

那以后大家都不用看书了,直接把书的主要内容录到这里就可以了,就说明这书我看了,有意义吗,知识是自己的,有必要拿出来炫耀吗??无聊

9 H+ `, w% b; J' k

最近看的书<走进康巴>,<穿越女王的疆域>,<神奇的川藏线>,<留住美丽的汶川>,<羌戎考察记>

发表于 2008-11-8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伯伯的想法可以理解

" B% |6 d- d; b0 d# V: v4 O

我不说是因为我不通。我的日常用业务书自然不在“读书”之内,这里所说的当然是闲读;最近我时间不太多,看了一些清代笔记,其中一些条目对先秦典籍三礼、尚书的考证、注疏是很精详的,作者通常是大学者,其中见解点拨可以茅塞顿开,增加对文献的认识。

! l) I4 h/ ] U9 q, Y

比如说:

: s) B$ n2 O+ u9 X, |+ J2 E

读《质疑删存》中《分野说》一条,在我的认识角度可以有助理解先周的宗法封建制;

7 e) p- S' o I Y, A* m/ G

读《识小篇》中《唐虞五服成周九服考》,我在自己的认识范围内对周代以来法律文化背景增加了一点了解;

. i: R4 m/ g3 V0 z' m; Y8 I

读《读书杂释》中《康诰》,了解了历代学人对这篇文献名称来历的几种看法,增加了文献常识;

" h% M" r, Z( K, t$ I2 k% R

读《九九消夏录》中《六官之属各六十说》,补充了以前对《周礼》研究的寡闻之一,收获不小;

0 X/ [; r& ^: @$ y+ @

读《双砚斋笔记》中《周官多韵语》,猛省确实如此,以前竟没发现;开卷有益,增加见识。

; e) X! a& r5 Y5 z2 g6 A' @; C6 X

其余也大多如上所述,另外看一些关于其它文献的条目,如越绝书等,但是最近倾心三礼尚书,也不说它。

# e! ?5 v2 g" T6 D# c: r

我很难说得详细,因为毕竟是学术笔记,我刚看了皮毛还没尝到肉味,呵呵~~

发表于 2008-11-6 0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贝:其实不然,就是丹巴的介绍也不会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概述的,你有时间把书的序或跋或前言转帖下来,给大家看看。
发表于 2008-11-6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电子版

" `: p V4 G3 _' @5 Y

伯伯我 要上班的,不是闲得没事干,录入的

发表于 2008-11-5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贝:把书中梗概简约地介绍一段,得让读的人能明白你看的是什么?不然等于你没看也没说,因为不是大家都有机会能欣赏同一本书的,既然你在读书栏目中提及自己的阅目,不妨作一概述。
发表于 2008-11-5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介绍丹巴的。
发表于 2008-11-5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11-5 10:30:00的发言:
) s0 |, b% s# O) A/ i

那是骗人的吧?哪有不穿裤子的?

1 ?& g. @/ E* {* s& Y6 u

最近爱看兵书,孙子、吴子、唐李问对。唐李问对看得最多,不过似乎是当成历史书看了:发现唐对高丽的战争是有一套先进理论和经验总结的,从没在历史著作里面看过相关文字,看来历史学家们生了所学不周的共同瑕疵。

) G$ ^/ [' F) e. ]) X4 C2 W

真的有照片

& R( o+ r2 u" T

他们就用牦牛挡住阴部,外国人30年代拍的巴底女童还是那样的装束

# R |$ P, W1 ^, H# d. q

下身裸露,用牦牛毛裙遮挡,可是牦牛毛很稀疏的,上身是短上衣,照片在我书里

发表于 2008-11-5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骗人的吧?哪有不穿裤子的?

4 ^6 Y/ J/ _( T8 K& \9 v0 r

最近爱看兵书,孙子、吴子、唐李问对。唐李问对看得最多,不过似乎是当成历史书看了:发现唐对高丽的战争是有一套先进理论和经验总结的,从没在历史著作里面看过相关文字,看来历史学家们生了所学不周的共同瑕疵。

发表于 2008-11-5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都是欧州人的恶作剧,他们在1900年左右四处拍那种照片,回国哗众取宠骗钱,好象发现什么似的。

1 g0 z" ~1 J/ ] V! S. ?

结果当时骗了欧洲人,如今又骗了我们。

发表于 2008-11-5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的,有文献记载的
发表于 2008-11-5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个丹巴县委宣传部的女孩,查阅资料写的书

* x5 y) i- X& Q) ?

《穿越女王的疆域》

发表于 2008-11-3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8-11-2 19:53:00的发言:
我今天看《济南近代建筑》居然睡着了
, Y8 b+ R+ y/ W9 P, J3 A

宝贝:读书能睡着,一来是你灯具不好,费神易困;二来书内文牍很有意思,因你在梦中幻想,你不睡谁睡啊?难道要让书儿自己睡去吗?

发表于 2008-11-4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8-11-2 20:20:00的发言:
% W% ~; E$ K/ ~6 z2 q

看这书怎能不睡.

) y! o6 V, A6 k4 U

车太颠了,太阳又照着,困...

发表于 2008-11-5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8-11-4 19:19:00的发言:
宝贝:那哪是是车颠的,实际是路颠的,如果你乘坐磁悬浮列车,根本感觉不到振动,如果你不看窗外的景物,你似乎感觉不到运动的存在,你刚想闭目养会神,已经到家了。
/ N! q3 q# R8 w

没觉得,太晃

发表于 2008-11-5 0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女王的疆域》终于快看完了,原来在巴底地区,在清代还流行着女孩子不穿裤子的习俗,真是。。。。。。
发表于 2008-11-4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贝:那哪是是车颠的,实际是路颠的,如果你乘坐磁悬浮列车,根本感觉不到振动,如果你不看窗外的景物,你似乎感觉不到运动的存在,你刚想闭目养会神,已经到家了。
发表于 2008-11-9 0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喜欢庄学本在<羌戎考察记>里放的照片,那什谷脑喇嘛寺被称为"西陲塔王"的塔太宏伟了,108个窗户和门,哈哈,还有一妻二夫的照片,那两个藏族小伙子实在是英俊,那个藏族姑娘的话让我高兴的想嫁到藏区去,她和庄学本高傲的说"我们姐妹两个,娶了5个丈夫",请注意她的用词,"娶了5个丈夫",太强悍了,平均一个人2个半丈夫啊,哈哈哈

3 ~, q2 r8 e6 x' F% z# P: U

瞌睡,那个西陲塔王我翻拍了一张,想考考居士,哈哈哈哈.

* ~; Z2 L$ V0 S& t) T

书里提到一匹头次西行的高山马匹,兴奋的一路狂奔,结果失踢掉到了10丈高的崖下,我忽然想起了把我摔下来的也是一匹野性十足的小马,看来他也得摔几次才能老实,哈哈,算我倒霉遇上了初出茅庐的小家伙.

发表于 2008-11-9 0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学本(1909--1984),摄影家。

, x& g; l/ o% o

上海市人。曾任上海《良友》画报、《中华》画报、《申报》画刊特约摄影记者。长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摄影工作,拍摄了大量有关西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和社会风貌的图片资料。建国后,历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参事,民族出版社画刊编辑室、《民族画报》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有《庄学本少数民族摄影选》。

发表于 2008-11-9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贝:恕俺直言,你和虫姑娘、笑溪等各位一直为俺在此读书栏目的知心之友,俺直言不讳,并无恶语伤人之意,俺看过老北京网此次官方通则,告诫网友一句:灌水者-删!,至于何人因何目的而出此言,俺不知道,但俺衷心希望大家能把自己所看到的介绍给大家,如果有专门的栏目或出处,可以附带说明,以便读书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拜读,想此事不会太难,只要你点击一下复制、粘贴就已经令人心满意足了。俺们之间虽然不在同一个年龄代,但就读书而言没有大小老少之分,先睹者为快!后读者为便。虽然俺们涉猎的学科、专业不尽相同,但丝毫不影响俺们彼此去享受别人读书的快乐,俺只是想知道你们的读后感,说说而已,何错之有?俺说的“信口开河”,如果你们不能接受,俺在此向你们道歉,俺本意不是怪罪你们什么,不必太在意!俺只是希望你们把俺看做读书行的同窗,俺知道俺的知识范围有限,因而总是希望能从他人读书的体会或笔记中补充一点,难道这也不行吗?你们难道也不愿意满足俺作为求知者的一点点欲望吗?俺说到此,希望各位能够理解和谅解。祝各位天天好心情!
发表于 2008-11-9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11-8 17:15:00的发言:
6 j# u+ J9 Z- {( }0 Z

伯伯的想法可以理解

7 f# B: H) F! m

我不说是因为我不通。我的日常用业务书自然不在“读书”之内,这里所说的当然是闲读;最近我时间不太多,看了一些清代笔记,其中一些条目对先秦典籍三礼、尚书的考证、注疏是很精详的,作者通常是大学者,其中见解点拨可以茅塞顿开,增加对文献的认识。

3 {# l( F, `9 R3 `

比如说:

" E- @; ?- R8 b z1 `1 V$ w

读《质疑删存》中《分野说》一条,在我的认识角度可以有助理解先周的宗法封建制;

4 n4 A$ T# H$ @- H1 L

读《识小篇》中《唐虞五服成周九服考》,我在自己的认识范围内对周代以来法律文化背景增加了一点了解;

5 }0 _0 a, k# P6 d0 f3 P

读《读书杂释》中《康诰》,了解了历代学人对这篇文献名称来历的几种看法,增加了文献常识;

% s. b' O/ t6 ?' i) V/ V% ^

读《九九消夏录》中《六官之属各六十说》,补充了以前对《周礼》研究的寡闻之一,收获不小;

& ~/ A( y' C- l

读《双砚斋笔记》中《周官多韵语》,猛省确实如此,以前竟没发现;开卷有益,增加见识。

1 m( ^5 V) m! u) E& p% h

其余也大多如上所述,另外看一些关于其它文献的条目,如越绝书等,但是最近倾心三礼尚书,也不说它。

" `, O t' R$ F$ t0 \

我很难说得详细,因为毕竟是学术笔记,我刚看了皮毛还没尝到肉味,呵呵~~

4 d+ ?. ? i( w

 

0 ]2 D. }8 A& D3 h; m

虫姑娘:每每读到你的读书体会和笔记,虽然少但足以使俺能知道你读的书目的大概所以然,有些书目,俺过去也看过,但总是想看看别人是怎样理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另外,俺也是通过读书者读的书目去了解每个人的志趣爱好、个性脾气,希望你能永葆青春!

发表于 2008-11-9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8-11-9 1:44:00的发言:
8 J2 ]3 j9 b2 K9 Q

我也不知道

( Z) x' f5 O* q

我就知道自己最近看的都是丹巴的书,要不也写不出<与东女国的擦身而过>,那是实实在在的原创

7 y( Y# I, f) ^: Y

请不要指桑骂槐,别人看没看没必要全告诉其他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我看书了,我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就OK了,我对我喜欢的地方了解了,能写出相关的游记就OK了.再说就算他没看,他也可以照着书把梗概录入到电脑里,一样也是信口开河,我每天都在这里说看书后的新感受,有谁看见了?我说嘉绒妇女原来是不穿裤子的,只有瞌睡虫一个人回了,我说原来汶川曾经是那么好的地方,我还说了女王的疆域,碉楼,我走过的进藏的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如果不看书,又怎么会知道呢????

& b" {8 ^- _* p7 f

那以后大家都不用看书了,直接把书的主要内容录到这里就可以了,就说明这书我看了,有意义吗,知识是自己的,有必要拿出来炫耀吗??无聊

. a7 V3 _9 r4 x: r4 V" T" x

最近看的书<走进康巴>,<穿越女王的疆域>,<神奇的川藏线>,<留住美丽的汶川>,<羌戎考察记>

. @2 G0 q1 s4 \. ]1 I3 D5 J

 

% s; M0 m. O$ ^1 R& o& w

宝贝:你读的书目以及所写的栏目,俺几乎都看过了,由于比较零乱没有办法把它们理顺出来,因而无法回复,以后烦请你把原创的栏目附记一下,俺就不再盲目地去寻找你的读后感了,俺看了你们读的书目,对于自己来说,确实是空白,但俺借助网络能大致上学点知识,总是可以补充一点,希望你能多说两句就可以了,等俺退休了,时间多了,再系统地回到图书馆读书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6 22:45 , Processed in 1.22420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