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会儿那院里银行上班的人背个帆布的书包,类似现在说的通勤包,我妈妈他们都管那人叫“背袋的”。哈!
举报
抗震棚我们搭在朝鲜冷面那胡同口靠东边点儿了。呵呵!
这胡同里有我的两个小学同学,就是西面小木楼那院子,住西房的姓张,中队长~~~~~楼上的姓杨,具体就不说了,那院儿早先好像是银行的宿舍:)
真可惜啊,不然好多疑惑都能明白了。
那就是了,东小院、西小院都是挺像样的旧宅,大石板地。
不是,好像幼稚园、小学是一家,但分得很清。幼稚园只从里院右手一个小夹道进去,小学的人是绝对不许去的,我们上幼稚园时老师只有周、汪、朱、邬、另还有一个后勤的张氏大姐,院长是叶,隐约记得她也管小学,那时学生很少,后来小学就换了罗玲校长,当然是公立以后的事了。我还有一张老周老师的照片,好精干的一个老太太,和叶园长一样,梳一个干净利落的女士分头。
路兄好~~~这应该是五八或五九年的照片:)
其中有两个孩子您肯定认识,一个是宋老师家的小贤儿,再一个是咱那片的大美人,高俊英:))
哈~~~费了好大劲儿,终于找到一张昭慧的老照片:)
小娴一看就认出来了,大美人现在呢?
麻线儿幼儿园我不熟。但那卖小碗儿、酸枣面儿的是我的同学,比我们大很多,六年级就退学结婚了;还有正对着受水河的那院儿里有我一个同学,有点口吃(对不起),唱歌特别好。现在很多人不知道麻线儿这名字,还有通条胡同,也没人知道了:))
后来是不是搬到抄手胡同原来的派出所院儿里去了?那原来也是挺好的一个平房院儿:)
是啊,女八中的变迁我妈在时一直不离嘴边,我们小时最爱随我妈去他们学校了,实验室的味道还有印象呢。
您还记得大方屋子吗:),还有操场东院楼前的那两棵绒花树:)
拍记队的好多照片,现在变化太大了~
笃志女中、还真得老辈儿说得清了:))
问侯朋友好!
是的是的,我看了拍记队的照片,也看了您二位的西单和石府马桥的回忆也勾起我的一些回忆,也想起了我的母亲。
回忆是享受,也是幸福,祝福您二位,享受着幸福的回忆。
看到您的回帖,我很感动,如果我妈还在一定眼泪哗哗的,如今学校都是新人了,像我妈这些老人已没人认识了,可我妈的早逝确实与学校的工作有关系的,过去没意识也没有较过真。我妈送走了69届的学生后,来到谁也不愿意去的校办工厂,领导一句“梁先生,这事还得您来”就把我妈哄到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电镀车间,也就一年我妈的身体每况愈下,一下消瘦下来,突然高烧经查“亚急性肝坏死”,人已昏迷,后来经302医院的抢救保住生命,预计还有10年寿命,在父亲和我们几个子女呵护下,再加我妈确实有一定的得天独厚的医疗保障,保住了15年的生命,但这期间我妈经受的疾病折磨,我们不堪回想。
不说这些了,扯的离开本来的话题了,还是石驸马桥吧,学校口外,宣内大街还有个“烤肉碗”呢吧,还没听您聊呢,我妈老去那吃饭,还带我们去过。
过去西单也是我们经常关顾的地方,现在反而不熟悉了,因为到处都和那一样。而且我们需要的东西那更找不到。
元子朋友好!
是啊,李老师当时在北京很有名气。不好意思问一下,您母亲是化学老师?
真没想到,您们这么快就回话了,谢谢了,我的父母亲和他很熟。他们在世时常提起,是文化大革命去世的吧,我父母也是文化大革命和他失去联系的,他也是北京市当时有名的教师啊。
听您两位聊,我虽然对石府马大街地形不熟悉,但您说的地名24店,8店,您说的所有的事我好象都听我妈叨唠过,我妈原是女8中的老师,,已经去世很多年了,54年就在这学校,如果在的话,您的关于笃志女中的疑问恐怕就好解决了
元子朋友好,谢谢关注,那位李老师路丁兄应该认识,但我不清楚,您可以问问路兄~~~
天哪~~~~路兄,可别这么说,有句老话,叫能者多劳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1 20:32 , Processed in 0.157929 second(s), 16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