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横窗瘦影

[原创]闲话石驸马桥儿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0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天启年间的那次大爆炸,且不论它是否是个谜,更不论它是否有许多波谲诡异的传说,单就其本身所产生的灾难也应当是空前的。在这“长三四里,方圆十三里”的范围内,“万余间房屋建筑顿时变成一片瓦砾。两万多居民非死即伤,断臂者、折足者、破头者无数,尸骸遍地,秽气熏天,一片狼籍,惨不忍睹,连牛马鸡犬都难逃一死”。我以为这段记载还是可信的。

灾难中心的王恭厂一带,悲惨情况可想而知,京城即使一般老百姓建房住房也很讲究风水,讲究个“择吉而居”,那么将王恭厂改名为棺材胡同也就不难理解了。可以设想,这里在大爆炸后曾经有许久都是残垣断壁,蒿草丛生,棺木成行的凄凉景像。而周边的圆洪寺,承恩寺,天仙庵,石灯庵能够长期与之并存且香火旺盛,也就自有它的道理了。

有趣的是,这几家庵堂寺院对王恭厂形成了个半包围形状,阻挡住了西南两方的出路,是不是这与美丽的太平湖有关就不得而知了,但它一直就是这个样子,直到又过去了二百多年后,随着洋教兴起,一个名叫史嘉乐的洋主教在大明濠南沟沿的西侧建成了教堂,才完成了对王恭厂的三面包围,这座教堂就是中华圣公会的安立甘教堂,它也是当时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的总堂,属北京最早的中国宫殿式教堂。

时至今日,圆洪寺,承恩寺,天仙庵,石灯庵已经都消失了,而只有安立甘教堂还保留着过去的部分风貌。这也得益于文革期间它被一家工厂当做了库房使用,没有受到严重破坏。

对于欧洲的教会,我一直不甚了了,自然也搞不清中华圣公会的教旨和教义,小时候,进去过二次,只是有个感觉,它与宣武门那儿的天主堂有些不同,起码在外部装饰上我没见到有正规的十字架。

以前的王恭厂煤铺是石驸马大街附近最大的一家煤铺,它和当时的一家街道工厂(附近的老人们都习惯地叫它二金属)占据了胡同两面的两大块空场。这家工厂穿透了王恭厂胡同和北面的永宁胡同,而煤铺则横断了王恭厂胡同及石灯胡同的中段,有时我会猜想,这里或许就是大爆炸的中心。

随着城里煤场的缩减,它的供煤任务也就日益突出,旺季时送煤师傅就是天天加班也满足不了需求,于是居民们开始自己到煤铺去拉煤,提溜煤,这样还能省下一点儿运费,大家倒也没啥不乐意的。记得我们院子外面就长年放着一辆有帮的破铁皮手推车,附近谁家没煤了就用它去推,用完了再放在老地方,内胎如果破得时间太长了,还会有人到修车铺去补补,它在那儿服务了好几年,直到哪个不开眼的终于将它偷走。

永宁胡同的东口是较陡的上坡,很窄,还有个电线杆子,记得妹妹刚会骑车的时候不论出口进口都只敢推着走,那时的土路又坑坑洼洼,推上一车煤更得小心谨慎,生怕摔碎,好在进胡同口不远路南有片凹进去的空地,可以歇歇脚。而路北则是一处高台阶的深门洞宅子,有意思的是那四级台阶全卧在门道里。后来才知道这经常紧闭着大门西侧配有车库的宅子里住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院长。再走几步远拐过弯去就是承恩胡同了,把口处原是二轻局的医院,通常冷冷清清的,没有多少人来看病,但这座小楼占地并不少,它的南边住的是出演《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的演员祝新运的家,他家之所以给周围百姓那么深印象,除了他这文革中的小明星外,还因为他家是率先自己在平房顶上起了二间小二楼的居民,这在当时也算是周边的一景儿了。拐向王恭厂的一号院是处大宅子,坐北朝南,宽敞的大门道有四五米深,红漆大门紧闭,门洞外面还有块半米多高的青灰色上马石,有时红漆大门上的小门会开敞,有时住在里面的人会从西侧的旁门出入,由于胡同较宽,主人的汽车就停在大门外,而未设车库,这里好长一段时间曾经是姚依林副总理的家。

面对着王恭厂路东早先是个大宅院,院子宽敞,院内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四层小楼,印象里总是无人居住,文革中这幢小楼里关过不少人,就是当时所谓的三性学习班,学习班里的学员们上山下乡了,这小楼又交给了房管所,成为办公用房。

前不久再次经过时,小楼已经早就翻盖成正式楼房,过去的遗迹丝毫也没有了,倒是一号院和它的旁门依然在,不过已经相当破旧肮脏了,几辆收废品的破汽车斜靠在大门对面,显然它早就不是首长住宅了。

而那曾经为周边居民默默奉献并存在了上百年的煤铺已然浓妆艳抹地化身为一家超市了,尽管它黑黢黢的大天棚,暗灰色的墙砖和混搅着煤渣的地皮,还是斑斑驳驳透露出它的身分,可终究王恭厂煤铺已经消亡了,正如胡同的名字,叫做光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4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先的王恭厂煤铺~~~~~~


# Z1 ~# \8 f2 H8 y7 v3 E8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4 17:59:4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6-24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早先的石驸马大街能够说得上是交通便利了,经过这儿的有二趟公共汽车,7路是从动物园到前门,站就在石驸马后宅东口向南一点儿,反方向的站在二小东侧21号(老门牌)的大槐树下面。10路汽车是从火车站到南菜园,顺行站与7路站同,反方向站在受水河西口。

再早的五几年,石驸马大街东口还通行有轨电(diangdiang)车,隐约记得像是“黄牌”车,那会儿因为电车只有几趟,老百姓只喊车牌的颜色,这趟电车是从宣武门城楼下发,到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好像是经西单转向东过中山公园,或许终点在前门。后来就拆了轨道改成无轨电车了。

六、七十年代有了出租汽车后,石驸马大街东口建了个出租站点儿,业务很繁忙,租车得预约。汽车基本上一水儿都是前苏联的像火柴盒样的小拉达。

尽管如此,从我记事儿到八十年代,在我的印象里石驸马大街只有两次汽车撞死人的事件。一次在石驸马大街中间,参政胡同口,一次在东口外。这两次车祸给我印象如此深也是始料不及的。

匿名  发表于 2007-10-14 17:51:00
写的很好!我是国会街的,那一带太熟悉了。
发表于 2008-11-27 0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奶奶家 就是从天仙胡同 搬到 西太平街的~~
发表于 2008-11-27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真的是老街坊了,我现在还住在这街上,前些时写过“这街”,现在看您一写,太熟悉了,每天在这街上走来走去,没准儿咱还常见面呢。麻线胡同卖“小碗”、酸枣面儿的那姑姆俩,有一个是我的同学,只不过那时上五年级她都18岁了,六年级她就退学了。您说出车祸的有一次,是在参政胡同口,那会儿,对面是一小楼,拐进去住有几家,出事的那个男孩,就住在那里。通条胡同口,原是一大杂院,有同学住那儿常去玩。头发胡同、受水河、抄手胡同、文化、文昌、东铁匠、西铁匠、永宁、温家街、鲍家街、闹市口------,哈哈,这一片儿都跑遍了,一切都历历在目。

, u2 R8 `7 B* n, Z

向您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125.34.*.*)在2007-10-14 17:51:00的发言:
写的很好!我是国会街的,那一带太熟悉了。
, t* U/ g# [, I( d& ^" i' c

国会街的朋友~~~~~~问好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猪仙人在2008-11-27 1:38:00的发言:
我奶奶家 就是从天仙胡同 搬到 西太平街的~~
* x- I8 }; v0 ]

那也算得上是老街坊了~~~~~~~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8-11-27 21:57:00的发言:
% P8 _/ ^( d& J

咱们真的是老街坊了,我现在还住在这街上,前些时写过“这街”,现在看您一写,太熟悉了,每天在这街上走来走去,没准儿咱还常见面呢。麻线胡同卖“小碗”、酸枣面儿的那姑姆俩,有一个是我的同学,只不过那时上五年级她都18岁了,六年级她就退学了。您说出车祸的有一次,是在参政胡同口,那会儿,对面是一小楼,拐进去住有几家,出事的那个男孩,就住在那里。通条胡同口,原是一大杂院,有同学住那儿常去玩。头发胡同、受水河、抄手胡同、文化、文昌、东铁匠、西铁匠、永宁、温家街、鲍家街、闹市口------,哈哈,这一片儿都跑遍了,一切都历历在目。

. A& v4 g" ]# P; r$ m

向您问好!

5 G+ }1 {, e1 ^

咱可真是老街坊了~~~“这街”拜读了,岁月匆匆,感慨良多呀,估摸着您比我年纪得大不少:)

( g* o7 p( l/ w5 v$ l

您说那大杂院儿,贴着清华夜校,是老92号,我的二个小学同学都住那儿,细考证下,恐怕那院儿也有点儿典故呢。

) t4 r) s) w4 y! W

出车祸的男孩子姓乔,叫乔同(音),是我妹妹同学的弟弟,也是二小的学生。

" U& M0 w: Y w% ]$ o D

向您问好了~~~~~~~

发表于 2008-12-6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人站在半人深的坑里,手忙脚踹“冲”煤的情形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6 16:21:00的发言:
! V5 V5 B6 Q( x" Z$ O% y

咱可真是老街坊了~~~“这街”拜读了,岁月匆匆,感慨良多呀,估摸着您比我年纪得大不少:)

1 G/ O# y( A1 J* v" c

您说那大杂院儿,贴着清华夜校,是老92号,我的二个小学同学都住那儿,细考证下,恐怕那院儿也有点儿典故呢。

( | K" p w& Q- x) Q; Q, v$ _

出车祸的男孩子姓乔,叫乔同(音),是我妹妹同学的弟弟,也是二小的学生。

0 n2 e' C. E, ]1 t% A; v. s

向您问好了~~~~~~~

0 r4 L* n/ w; B8 D- k0 r

我上世纪的50年代后期在鲍家街幼儿院上过学,50年过去了,我的记忆早已朦朦胧胧了,现在很想知道那一带后来发生过的奇闻轶事,,您有时间给说说,真是不胜荣幸!我还依稀记忆着,在我每天的放学路上,经过闹市口旧街上的路东,有一个做蜂窝煤的铺子,当时的做媒工人站在半人深的坑里,手忙脚踹“冲”煤的情形,……,呵呵,谢谢您了!

发表于 2008-12-6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6 16:21:00的发言:
2 [ \* N7 y) v) ~$ f# G

咱可真是老街坊了~~~“这街”拜读了,岁月匆匆,感慨良多呀,估摸着您比我年纪得大不少:)

s8 h6 b L: o3 h5 N

您说那大杂院儿,贴着清华夜校,是老92号,我的二个小学同学都住那儿,细考证下,恐怕那院儿也有点儿典故呢。

2 B0 r# ~% |4 p1 O; f9 ^2 l* f

出车祸的男孩子姓乔,叫乔同(音),是我妹妹同学的弟弟,也是二小的学生。

1 t2 h+ ]; W: D$ ]

向您问好了~~~~~~~

# f+ `, e) r) J5 o M8 }$ `4 b& {

      您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儿。

* A" S4 t/ X5 I" \" l3 F Z! A4 b) G. J

      真感谢您把这一片儿写得这样清楚,印象太深了。

I5 O' N" i- @$ r6 K2 f! w

      岁数儿应比您大些,侯耀华在我下一班,他们几个没事儿就会到我这儿来,一块儿到街上走走。只是二小现在都不让进去。我们上幼儿园时叫昭慧幼稚园,是私立的,上小学时就改成公立的了。

: @+ \1 L+ @; T2 W' L5 j5 \9 d& F

      我弟好像是六五年二小毕业的,估计和您年纪差不多吧。

# L) X" [; d S- E2 X4 }! f

      清华夜校,五十年代真是清华大学夜校部,后来就停了。女八中曾占用过,我们的课外辅导课就在那边教室上。

o- E3 l8 l6 c

      还有老居委里面的原俄专宿舍,特大的一个院儿,和女八中操场隔一墙,有好多树,出入净是苏联人,反修一开始,全撤了。后来就没进去过,不知什么样儿了。

9 ?# `. M K' v; s3 U+ z

      一直听着说这街还要拆,我把东口、西口都拍了照片(不会上传)。路南早都拆完了,其实整个这一片儿,如果细研究,应该真能找到好些故事,何止一个老92号啊,都没了,真可惜!

7 W1 e- P; O2 K$ T6 O- t Y

      您那照片,是新实验二小盖时候拍的吧,现在的实验二小门庭若市,放学时,都得警察来维持,车堵得过都过不去,没治了。

# t! A, o& U- r4 T: \- s( E

      其实第一次知道您的文章,还是在“二闲”上,有朋友介绍给我(也是原来咱街上的老街坊),一说石驸马桥儿,都特感亲切。

$ M) B) S3 m* j% Z

      真喜欢原来的这条街,老街坊、老朋友,有机会见面儿,好好聊聊!

8 h y! N- ?" e1 U

      问好!

7 z$ _) ~% Z7 r: c0 |& ]$ G

 

4 ^: O; \( E$ ^: D

     

发表于 2008-12-6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切。大约您年龄和在下相仿,您说的和我记着的一样。是那麽档子事儿。往事联翩了。
发表于 2008-12-7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谁还记得,前王工厂进去,沿着煤铺的围栏往里走,叫后王公厂了吧,原来还有一个奶牛场,掌柜的姓陈,幼儿园的牛奶就是他家供应的,老师还带着去参观,有好几头奶牛。那会儿都是手工操作,没有现在这好条件,可我相信不会有三聚氰胺。

7 I5 u1 k0 l" O1 [8 e" o5 C$ b

      二小,原来大门进去是一过道儿似的,很宽,还有窗子,不过两边儿有教室,还有小院儿;走过去进操场,操场两边儿也是教室,不过是平房;然后上台阶,台阶上左右两边儿有房子,是老师办公室(台阶左边儿还有一个小院子);穿过去到后院儿,两边儿是教室,不过这院儿的教室有台阶上去,在高台儿上,有走廊,有柱子,是那种殿堂似的房子,很大,也很高,我们上学时,那门儿还是老式的双开门呢;再往里,进到里面儿,就是幼儿园的院子,是从一个小过道儿进去的,幼儿园的房子都是那种王府似的房子了。里院儿有柿子树,是高桩儿柿子,还有大古槐。这是五十年代初期、中期的印象,后来小学部有些改变,幼儿园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再后来就不知道了,但怎么也不是现在的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文秀武兵在2008-12-6 18:08:00的发言:
# ~* C+ }0 ~5 z7 N8 Q! G4 c

我上世纪的50年代后期在鲍家街幼儿院上过学,50年过去了,我的记忆早已朦朦胧胧了,现在很想知道那一带后来发生过的奇闻轶事,,您有时间给说说,真是不胜荣幸!我还依稀记忆着,在我每天的放学路上,经过闹市口旧街上的路东,有一个做蜂窝煤的铺子,当时的做媒工人站在半人深的坑里,手忙脚踹“冲”煤的情形,……,呵呵,谢谢您了!

" B# I! H/ F0 m1 ]2 H+ T; W

也向您问好了----------:)谢谢您的信任,等有时间了我还真想写写闹市口,只不过就算写也是和朋友们共同回忆。印象里闹市口分三段:北闹,闹市口中街,南闹,我想你所说的应该是中街和南闹,而北闹是在长安街路北了。

+ z! W a( C9 T0 b" c# R

愿我们在回忆中更爱我们的老北京:)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8-12-6 21:23:00的发言:
& E5 k D$ X* i: U" X7 t

      您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儿。

. a' h$ j0 L/ p% n# T. q

      真感谢您把这一片儿写得这样清楚,印象太深了。

. P0 ]7 v$ \3 s- V% \" \

      岁数儿应比您大些,侯耀华在我下一班,他们几个没事儿就会到我这儿来,一块儿到街上走走。只是二小现在都不让进去。我们上幼儿园时叫昭慧幼稚园,是私立的,上小学时就改成公立的了。

5 X+ ~8 P' b& i0 |5 J4 [

      我弟好像是六五年二小毕业的,估计和您年纪差不多吧。

6 Q! D" E8 A# i, i

      清华夜校,五十年代真是清华大学夜校部,后来就停了。女八中曾占用过,我们的课外辅导课就在那边教室上。

: I& c5 D; M9 c8 n8 Q* _/ C I

      还有老居委里面的原俄专宿舍,特大的一个院儿,和女八中操场隔一墙,有好多树,出入净是苏联人,反修一开始,全撤了。后来就没进去过,不知什么样儿了。

1 }# R0 u. h& _! j

      一直听着说这街还要拆,我把东口、西口都拍了照片(不会上传)。路南早都拆完了,其实整个这一片儿,如果细研究,应该真能找到好些故事,何止一个老92号啊,都没了,真可惜!

8 c6 C g' z4 z/ d$ w9 y% \# s: k8 P

      您那照片,是新实验二小盖时候拍的吧,现在的实验二小门庭若市,放学时,都得警察来维持,车堵得过都过不去,没治了。

' P6 ]7 Q* K- @# ~* a

      其实第一次知道您的文章,还是在“二闲”上,有朋友介绍给我(也是原来咱街上的老街坊),一说石驸马桥儿,都特感亲切。

; b* c4 H9 k- a; _

      真喜欢原来的这条街,老街坊、老朋友,有机会见面儿,好好聊聊!

) l0 E7 a, @; h6 `: }3 ?

      问好!

$ w* K: [5 Y1 R; @* R

 

& d" Q5 ]4 m0 [9 b* i# }! F P

     

: A9 g5 s1 {; f8 a0 [1 |6 y/ W3 g

问好-------:)我是六四年从二小毕业的,候耀华应该大我二年。

% T3 _* M! z0 x+ p

有时候真想学学工笔画,就可以凭印象将母校在图画中复原了。现在它已经变得完全不认识了。在我写的那篇东西(驸马桥,王爷府,桃李园)里说到了一些苏联大院的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angong在2008-12-6 23:41:00的发言:
亲切。大约您年龄和在下相仿,您说的和我记着的一样。是那麽档子事儿。往事联翩了。
$ F; ]& i9 R2 R ?& H. f7 \

问您好了~~~~~~~~~:)希望我们是同龄人---------

发表于 2008-12-10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7-6-7 0:28:00的发言:
% f8 a) E1 L+ l

楼上的好~~~~~

1 ?& H% | v3 p( E- F5 x* F& x

头发胡同离我家也不远,说不上熟悉,但小时候经常到那儿玩,胡同的所有门儿应该还有印象,有时间也可以单写写头发胡同,好在那儿还基本完整。

! t1 X: b4 H' S: p

进了头发胡同的东口路北,好像是8号院子里的西房,曾住着中国美术油画界老前辈张文新先生和他的儿子张谊,张先生后来去了美国,儿子张谊也曾在《北京日报》上发表过油画作品,内容记得好像是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总理的一张速写。我们当时学习美术,作为他的朋友曾经去过他的家里。后来他参军了,就慢慢得不知所为了,后来的20年后,他在国际艺苑办个人画展时,我再见到这位往日的翩翩少年,现如今早已经华发满头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8 21:57:00的发言:
# ^/ X8 S( h9 q0 l

问好-------:)我是六四年从二小毕业的,候耀华应该大我二年。

) H; J, U/ F( F K1 u' D

有时候真想学学工笔画,就可以凭印象将母校在图画中复原了。现在它已经变得完全不认识了。在我写的那篇东西(驸马桥,王爷府,桃李园)里说到了一些苏联大院的事情:)

7 M1 L1 k) Q% \9 N- c. a6 M& e

细想了想,更正一下,大我两年的是侯耀文,而不是侯耀华,所以您还是要比我大了不少。

发表于 2008-12-11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年岁小,愿意糗旁边看着这种交流,因为我可以得到很多我这个年岁没有的东西,请大家愉快的继续!!

5 K3 H5 D' k A# U- T

 

发表于 2008-12-11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8 21:57:00的发言:
( ]) Z+ t5 ^& Z& n. a# ?

问好-------:)我是六四年从二小毕业的,候耀华应该大我二年。

$ P# _- ]$ F( u& W% ]! ^" L

有时候真想学学工笔画,就可以凭印象将母校在图画中复原了。现在它已经变得完全不认识了。在我写的那篇东西(驸马桥,王爷府,桃李园)里说到了一些苏联大院的事情:)

! F+ t2 ]- C: D O

      是啊,就跟清明上河图似的,把脑子里记忆的东西都画出来有多好。您这一说,我脑子里跟过电影似的,潘公的话,往事联翩了。

$ M0 R/ e1 j+ `4 ^! {6 P

      “驸马桥,王爷府,桃李园”一文,我也拜读了,真好,这些东西不说说,真怕慢慢儿就没人知道了呢。

; ]2 e1 E+ R5 c

      也有一些构思,想把这一片儿写写,毕竟这里太熟悉了。

* l e% k- {/ ?! m2 j. K' g L9 i

      按年份儿,您比耀文低两届就对了,没关系,记忆的东西差不了太多,太大变化是后来的这些年啊。

: F0 g# B# T$ ~: o; s8 k, S! D- ?$ J

      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08-12-11 20:01:00的发言:
t& W: N9 Q. _- D: S$ S! Z

我年岁小,愿意糗旁边看着这种交流,因为我可以得到很多我这个年岁没有的东西,请大家愉快的继续!!

% B5 i) b- F$ G

 

& ^0 A# l' s, V) v7 j

飞版好,谢谢鼓励~~~~~

$ C" G1 {& }4 `6 ^/ s9 R

革命不分早晚,跟贴不分老小:))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8-12-11 20:39:00的发言:
6 [! p# Z+ p7 i) G/ ^

      是啊,就跟清明上河图似的,把脑子里记忆的东西都画出来有多好。您这一说,我脑子里跟过电影似的,潘公的话,往事联翩了。

6 K* d4 R+ D+ X

      “驸马桥,王爷府,桃李园”一文,我也拜读了,真好,这些东西不说说,真怕慢慢儿就没人知道了呢。

6 s m3 Z, q. c0 w5 {' u

      也有一些构思,想把这一片儿写写,毕竟这里太熟悉了。

" L8 k7 F) b" _& d

      按年份儿,您比耀文低两届就对了,没关系,记忆的东西差不了太多,太大变化是后来的这些年啊。

; I1 v K5 J+ ]/ T3 }/ {

      问好!

% ?" Q% G% G9 A

问个好,前天看到您写骆驼的那篇文章,太好了~~~~~~~~~~~佩服呀!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0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8-12-7 23:31:00的发言:
7 W1 L( d* O. i% v7 s% v* Y! }: A$ n

     不知谁还记得,前王工厂进去,沿着煤铺的围栏往里走,叫后王公厂了吧,原来还有一个奶牛场,掌柜的姓陈,幼儿园的牛奶就是他家供应的,老师还带着去参观,有好几头奶牛。那会儿都是手工操作,没有现在这好条件,可我相信不会有三聚氰胺。

3 h8 J- `8 b3 u

      二小,原来大门进去是一过道儿似的,很宽,还有窗子,不过两边儿有教室,还有小院儿;走过去进操场,操场两边儿也是教室,不过是平房;然后上台阶,台阶上左右两边儿有房子,是老师办公室(台阶左边儿还有一个小院子);穿过去到后院儿,两边儿是教室,不过这院儿的教室有台阶上去,在高台儿上,有走廊,有柱子,是那种殿堂似的房子,很大,也很高,我们上学时,那门儿还是老式的双开门呢;再往里,进到里面儿,就是幼儿园的院子,是从一个小过道儿进去的,幼儿园的房子都是那种王府似的房子了。里院儿有柿子树,是高桩儿柿子,还有大古槐。这是五十年代初期、中期的印象,后来小学部有些改变,幼儿园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再后来就不知道了,但怎么也不是现在的样子。

0 j" n% r1 }+ E: w/ I8 r

二小,在我的印象里太深刻了,我家的兄弟姐妹四个都是在那儿上的小学,其中有两个是那幼儿园毕业的,原来名字叫召慧(字音),操场前面的建筑是工字型,后面是口字型,左面小跨院儿是校长书记办公室,右面小跨院是五六年级教研组办公室。操场东西还各有一排教室。

$ Q& Y: ^9 }5 V

地震时先在女八中,后在二小那儿还住过抗震棚呢:)

发表于 2008-12-20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昭慧。我在那上了幼稚园,又上了六年小学。这街上的孩子大多是那儿的,真的。都是校友啊!

( j3 j/ m$ \1 x8 W- C0 q9 u

前些时,一个偶然的误会,我又进到了里面,现在的王府面貌,不是我印象中的原来,不过也想,现在的孩子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中能读好吗?

! G. v" }$ Q* a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的是王府翻建将24店拆了,也将老21号拆了,21号里有个长条的中式木制小楼,就是王府中路的东配楼,楼上的人家姓钱,可家里的孩子却叫“朱弟儿”,他比我大好几岁呢,闹不好是路兄同学了。长长的木楼梯,在学校里就能看到,据附近的邻居说,21号院和石驸马二小都是他家的产业,我就一直搞不清楚,不是说,熊希龄买下来赠给教会了么?如果真是他家的产业,是不是他家与熊希龄有关系?还是与教会有关系?

8 W' H* [7 U# X/ t

二小传达室的陈大爷,就住在他家楼前面那间小平房里,再南就是宋老师家了,老二小的孩子没有不知道宋老师的,她老人家做老师能算楷模了,可偏偏家里的孩子们够淘的:)恐怕也有大些的孩子与路兄是同学呢:))

发表于 2008-12-23 0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弟儿在我们下一班,年龄和我们差不多(我上学早了点儿),没有考证过,熊希龄和夫人朱其慧、毛彦文;买下克勤郡王府为住地;创办香山慈幼院;献身慈善事业的儿童福利基金会;平民教育;教会;昭慧幼稚园是圣公会的教会幼稚园;叶园长、老周老师都是修女------等等,之间有没有一点点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只知道朱弟儿的妈妈姓朱,也是幼稚园的老师。幼稚园前面的小学,也叫昭慧小学,原来都是私立的,是谁的就不知道了。53年公立成为石驸马二小。

7 s# F0 A2 w& ^; ^$ m9 k# o

      宋老师我终身难忘,在她去世前,我常常去看望她,从门进去小过道边上都是住家儿,朱弟儿家在里面上楼。我觉得只有那楼会是原来的,其他的房都是后来乱搭的。宋老师的孩子比我们大,都不听话。因为有一点音乐细胞,从小学二年级起宋老师就推荐我考取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合唱团的小合唱(只有12人),承担广播电台的演出任务,我一直到高考前才结束了这段“艺术生活”,近十年,受益不小,也见识了一些音乐界的人物。那时广播电台在平安里,每礼拜天自己从石驸马大街东口上车,坐有轨电车到平安里下车进胡同儿,去学习和排练。有轨电车司机都是站着开车的,方向盘是一根铁棍似的拐来拐去,脚踩“diang diang ”响,座椅在两边儿,是横条木椅,都有座儿。这也是我记忆很深的事情。

% c8 n3 j$ S6 c% e7 z

      我的第一枚硬币就是在车上跟售票员阿姨要的,那天是解放后硬币发行的第一天。

) W6 C. z) A) y$ t8 H$ {

      哎呀,扯远了,说石驸马大街吧!

发表于 2008-12-23 0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20 22:29:00的发言:
: @. I# }( @3 q( y5 W( f. n! Z

二小,在我的印象里太深刻了,我家的兄弟姐妹四个都是在那儿上的小学,其中有两个是那幼儿园毕业的,原来名字叫召慧(字音),操场前面的建筑是工字型,后面是口字型,左面小跨院儿是校长书记办公室,右面小跨院是五六年级教研组办公室。操场东西还各有一排教室。

0 a; H" L" z# Y7 m0 V7 _2 u2 m& F

地震时先在女八中,后在二小那儿还住过抗震棚呢:)

; r" B0 Z% L! H- u/ W

抗震棚我们搭在朝鲜冷面那胡同口靠东边点儿了。呵呵!

发表于 2008-12-26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马兰拉面的地方原来就是朝鲜冷面,胡同口后来就是切面铺儿,压面机一直响着。面铺儿东边的大门是原来的老八号(里面的罗大妈就是最早最早的居委主任,早已过世了),您从东口往过数吧:1:联合诊所,2:铁路大院,3:卫生局幼儿园,4:住家,进小胡同:甲4号、5号、6号、7号,出来就是这8号。您拍这胡同原来没这么多门户,小木楼是15号,那会是个很别致的门洞儿(我小学时给里面小福姐的妈妈扫盲,进去过)。我一直认为这一片和王府密切,您没看好些家的老瓦房还保留着大木柱子和漆画的房柁?

& w D0 O# q2 g) F( M7 {- t

      您说墩底儿那家应是12号了,现在没有了,就是盖供销总社大楼时给拆了,可是我记忆中,里面住的是原31中的一个语文老师,姓李,小有名气,胖胖的,很和蔼,她的爱人瘦瘦的,有一个女儿。李老师待人不错,从东口过来见到,大家都会尊称一声:李先生。听说文革中被打死好像是他。是有个总部在那儿,------。

; L( J+ N: H+ U9 p8 D6 X0 c \

     您说那黑门儿的俩老姑娘,没准儿说的是东口路南的那家儿,就是在麻线胡同口东凹进去一块,挨着肛肠病专家卢克勤府的那家(已经都拆了,现在是个饭店),姐妹俩,门永远关着,从未见过他家其他的人。文革后听说去了美国,仅有一次,那家姐姐在关门时我走过,打了个招呼。

+ a; Y% z$ }6 E

     不知是不说岔了?

; P! H; g' ?9 M4 V

      插个题外话,那回见到侯耀华,大家议起石驸马大街,侯说:“小时候一走过卢大夫家门口就会说,进门一看,怎么别的医院检查都是脸朝上躺着,就这儿是脸朝下趴着呢------”。这卢克勤肛肠大夫,在北京还挺有名呢,后来就并入二龙路医院肛肠病专科。

% F0 ^4 I. E" D6 m5 z' R! ^) _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路兄交流真是获益非浅:)

" f/ d3 y. I- a8 L9 k. t

21号最里面的那个院子应该是王府旧宅,它与东小院的教师办公室相接,只是后来堵上了一道墙,院子有些跳坑。

8 Q. X. I7 ~3 M- l+ T

按路兄的回忆,小学与幼稚园当初是各不相干的两家子了?

0 Z& Q0 r$ R& K& E( Q) v4 _

一位住在石驸马老世家的老先生曾对我说,熊希龄在石驸马住过,不是小学里,而是粮店死胡同顶头的“光明日报”宿舍那个院子里,中问好像还有过一次绑票案,只是这位老先生过世好几年了,否则许多事情他都能说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路兄呀,我可是找到你就得问个底掉,谁让你对这儿比我清楚呢?

- H# O0 {, w) i$ V% _7 @0 O

原来墩底儿的那个老关着门的小院是几号呢?就是只有姐妹俩老姑娘的,文革中被打死了,她们有什么特殊来历吗?后来那个院儿还做为红卫兵总部了吧?现在是没了,盖供销总社的大楼时被拆了吧?

% n/ Z' r* c: |: I

先给您道个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3 09:38 , Processed in 1.20995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