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9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eibai在2009-1-27 20:12:00的发言:
1 w0 W! \, [9 ~1 \

    女生再补充一个:曹建平

6 _( V% c3 ]+ q7 u6 ]& N1 L3 j

    总结一下,经过两天来的回忆和询问,六三届毕业六三班同学的姓名有---男生:马永明,董亚东,任登陆,吴卓,聂振东,郭砚农,刘一帆,何小阳,韩志军,周大可,晏晋生,朱小明,章小维,王浩,甘强,张强,刘庆周,储小毛,何建平,张维加,陈丹广,王朝民,杨小毅,王汉生,崔惠民,朱长发,吉小靖,安明,吴振海,魏际超,南平,肖力亚。女生:王滨,吕庆,张宁宁,毛静中,马海涛,张小秋,魏荣乔,安莉莉,杨南莺,莫霓舫,钮依群,程正年,吴小绿,曹建平。

. s* E3 H/ g3 H$ X: ]

    上述同学中途转走的有:陈丹广,吉小靖,安明,吕庆,王滨,王汉生。

9 G+ u% P9 o6 Q* Z- [

    还有的请大家补充。


' v/ T2 P2 h! [2 t: R+ v

   男生-还有一个叫聂振东的,我总是记不清楚还是叫聂振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eibai在2009-1-27 20:12:00的发言:
( e: k6 @, o. i0 \# B% R. v

    女生再补充一个:曹建平

/ W6 i5 y- \, ?* v# o. x

    总结一下,经过两天来的回忆和询问,六三届毕业六三班同学的姓名有---男生:马永明,董亚东,任登陆,吴卓,聂振东,郭砚农,刘一帆,何小阳,韩志军,周大可,晏晋生,朱小明,章小维,王浩,甘强,张强,刘庆周,储小毛,何建平,张维加,陈丹广,王朝民,杨小毅,王汉生,崔惠民,朱长发,吉小靖,安明,吴振海,魏际超,南平,肖力亚。女生:王滨,吕庆,张宁宁,毛静中,马海涛,张小秋,魏荣乔,安莉莉,杨南莺,莫霓舫,钮依群,程正年,吴小绿,曹建平。

! H- W8 q e2 r {) G3 n. M- ~

    上述同学中途转走的有:陈丹广,吉小靖,安明,吕庆,王滨,王汉生。

: l1 M5 }0 P* U. ^& t# _

    还有的请大家补充。


: S5 m+ A1 {4 y/ B/ U& K

     刚才的补充错了,张宁宁应该是张宁

发表于 2009-1-29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eibai在2009-1-26 8:41:00的发言:
现在想起来,我们班还有一个同学叫南平,他妹妹叫南恒,也在机院附小。南平68年报名去了陕西汽车制造厂,先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培训2年,后来就去了陕汽,估计也早已回京了。
1 w0 s8 X' p( Z9 b% u3 X1 P

      前面有一张他们聚会的相片我发现有南平,何小阳和他现在在一个单位

发表于 2009-1-29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想体育老师华秋岳也是非常好的老师,很敬业,所以机院附小的体育水平也是比较高的。华老师本人的技术水平也很高,我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老师教跳远,因小孩子体力小,跳不远,所以学的是蹲踞式,容易掌握一点。我们跳完后,华老师自己跳了一个挺身式,那个空中姿势真漂亮,像海豚一样,我看得如醉如痴。

* `# r# U2 g1 Z0 {- G/ w' T

    还有一次,华老师在操场上练投掷标枪,很多学生围观,有些学生好奇心太大,觉得离远了看不清楚,就往前凑,越凑越近,结果有一次投歪了一点,标枪直朝一个同学飞去,多亏那个同学身手敏捷,躲开了,没扎到肉,只把上衣下摆扎穿了。华老师的脸都吓白了。无独有偶,若干年后,我又一次目睹了投标枪发生事故。那是在上大学时,我们班一个同学是校田径队的,有一天他与一个队友练投标枪,两个人对着投,你投过去我投回来,结果有一次,我班同学投完后慢吞吞往回走时,对面同学动作动作太快,标枪已投了回来,因我班同学背对着标枪看不见,我们在一边喊他也来不及反应了,标枪扎进了他的脚后部,在医院休了很多天。可见标枪的威力还是蛮大的。所以,那次小学发生的标枪事故真是万幸,没扎到肉,否则结果就难预料了。

# L) `) c, C; I, U8 u F+ l2 P/ G% K

 

发表于 2009-1-22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22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i1 Z+ a/ r: B' t) F& w% }( l

祝愿:校友们牛年牛气冲天!

; b4 g' Q0 l& I


 

发表于 2009-1-21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去北京,我最想去的就是看看小学学校,去年又来到了学校,校门改到北面,想进去却被门卫挡住,是呀,哪能让一个陌生的外地老头随便进去啊,只好在门口望着熟悉的校园,仿佛又看到了儿时的淘气的往事:上宿舍楼顶房沿边揭瓦掏鸟,在操场拖下鞋往天上扔,让蝙蝠往里钻,玩游戏疯跑迎面撞在铁丝网上,差点成了瞎子,现在两个下眼皮留下疤痕,后怕啊,中午午睡时逃出阿姨的监视跑到北面的小河边抓蝌蚪,还天真的要顺着小河要走到天津,结果只走到了红领巾公园.那个邓季生同学被转伞甩出去的事我知道,当时我就在附近玩呢,邓双手抓着转伞上部的外沿铁管,下面的同学使劲蹬地而使转伞越转越快,离心力使邓的身体几乎甩平,最后抓不住了,被甩的很远,下巴摔破,送医院缝了好几针,怎么想起这些事就像前几天的啊.
发表于 2009-1-21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鞠大哥常回来看看![em218]
发表于 2009-1-21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eiwei:你好.就是这封送给家长的信,真没想到还有人和我一样这么多年了还珍贵的保留着,说明了我们对机院附小和那个年代的感情和留恋,随着岁月消失,无论走南闯北,在小学时的片片回忆常涌上心头,"你看那,万里......"是最喜爱的一首个歌.
发表于 2009-1-21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高兴

      最近回到子弟小学的园地来看看,啊呀真是热闹非凡。老同学校友相逢、老照片老信件共赏、师生真情回忆实在是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一般人恐怕难以相信,一个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多年的小学的师生还在为他们在这个学校的难忘记忆和情谊在这里緾绵。这些校友多是小学后期六十年代前后毕业的校友,我这个第一届的老校友太羡慕你们了,我发现你们的记忆力也比我们强太多了,连一些细微的记忆碎屑也都能拾取起来,有些小故事还挺逗人,还有不少的珍贵的小时的照片。另外你们还不时欢聚一起,以解思念之情。我就没有你们这样的福份了,到现在这个网上我只会到一个同届同班的同学。这不是说我们这班人孤情寡义,主要是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通讯条件,不要说手机,除了高级干部家庭,绝大多数人家中没有电话,经济条件也不行,绝大多数人每月也就几十元的工资,出一次远门至少要花掉半月的工资,所以同学之间的联系远没现在这样方便。现在托改革的福生活条件好多了,但是我们这一代人也都是奔70岁的人了。家中既使有电脑,不少人也是不会不学,当然也不会用。这就没机会在网上见面了。说到这里我就更羡慕你们赶上好时候了。我也相信,子弟小学虽然作为实体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小学人的精神会作为宝贵的人生财富得到延续和发扬。春节在即,衷心祝小学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

) h( h) V" x* b' D# B' { J

新春快乐幸福,万事如意,心想事

发表于 2009-1-20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1-20 12:42:00的发言:
( X0 J' R% G, N( w: Z/ c

---那时我们低年级同学都是很规矩地坐在饭桌旁吃饭。饭吃完不够,就举手向阿姨表示添饭。而高年纪同学则在主席台上随意站着,一边用餐,一边和康阿姨(周阿姨)聊天,气氛很随便。特别在夏季吃晚饭时,夕阳斜下,晚霞从礼堂西侧窗户投射进来。金色的光线照洒在台上,更为饭厅增添了一份温馨融合的气氛。一些高年级男生饭后走到台阶边,一边嘴里有力地唨嚼着馒头,一边不加思索地从台上一步蹦到台下(有供下台的阶梯,但被他们省略了),然后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厅外。。。。。。。。。

+ R( y; `9 f/ }' E

 

M# U- b0 m" I2 H

继帖主古刹听松学长的开篇帖子和大段回忆文字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水小子”后浪追前浪的汹涌势头!

. q2 b/ \- [* P, i; w

 

2 R( I. m" C. p# D

我曾经给帖主听松兄写了一番话(见本贴第112楼 2008-12-24):

3 { M% n5 L* O& W: q- |6 O L0 X

 

; e3 V$ V/ `7 l* Y7 c' h9 R* n

据我看,如果把文革前的十年或者是十一年的机院附小作为完整的、原汁原味的机院附小,那么我们最后这几届也许可称之为“末代校友”啦!我们见证了真正意义上的机院附小的终结。

8 D7 A. c5 [5 }2 U0 O% @

 

2 g5 Y% J2 b0 }

对此,听松兄答复说:

0 @4 L# `6 z. J$ f$ ]# D

 

" ?9 R, j7 G" W8 v' G! E( `8 O' G. _2 c

“希望你们这些年轻一些的校友能更多光顾,因为你们比较我们距离这段历史更近一些,能更多的挖掘出的精彩回顾。。。。。。。我们离校较早,话题远不如你们丰富,所以这个帖子更多的靠你们的延伸了。”

- L, K/ d% a" n0 U, ?! F1 D

 

5 T" F2 L9 a" F' r* q$ ]

水小子加油!并期望看到更多水小子!

& R6 B! O1 K/ J( @7 c6 I5 ~

 

6 Q/ ~7 V5 w5 R

大家共同寻踪,沿着“一机部子弟小学”到“机院附小”的历史通道!

6 j$ S) c, z, T: f( D N

 

发表于 2009-1-20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1-19 11:41:00的发言:
     水小子,你的回忆真够详实,在礼堂台上吃饭的都是六年级学生,用的是白瓷碗.低年级学生在台下,用的是绿白花的铁碗......那时我们时常用铁碗下面的圆圈底座,压扁馒头,当"月饼".......其实那碗底非的不卫生啊,哈哈.......看了你的回忆,感到十分的亲切!待下文.    -----学长
! t: w; n2 j! p

---那时我们低年级同学都是很规矩地坐在饭桌旁吃饭。饭吃完不够,就举手向阿姨表示添饭。而高年纪同学则在主席台上随意站着,一边用餐,一边和康阿姨(周阿姨)聊天,气氛很随便。特别在夏季吃晚饭时,夕阳斜下,晚霞从礼堂西侧窗户投射进来。金色的光线照洒在台上,更为饭厅增添了一份温馨融合的气氛。一些高年级男生饭后走到台阶边,一边嘴里有力地唨嚼着馒头,一边不加思索地从台上一步蹦到台下(有供下台的阶梯,但被他们省略了),然后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厅外。。。。嗨,看起来是那么有式有派,我当时看了真是羡慕极了,心想有朝一日成为高年级同学时,也照这个套路来来。。。可惜的是这个念头最终没有实现。由此可见,高年级学长们任何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小豆包”们全套照收,并将一拨一拨地传下去。。。。

% n4 F. w' M. w* K8 ?& b

---饭厅开饭前,阿姨们要负责把碗,筷摆放在桌上。这工作量不小,挺费时间的。我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每天早上都去饭厅帮助阿姨摆筷子,此举主要是向雷锋学习,积极做好人好事,受到大师傅和阿姨们的称赞。父母还特意为我准备了一个塑料小围裙,干活时显得卫生干净一点。这事不仅陶冶了情操,也经常能品嚐到最新鲜的早餐。。。。哈,哈,革命和吃饭两不误吗。这点秘事现在抖了出来,大家不要见笑啊。。。此事我一直坚持到文革开始。

" i2 P3 L" s) f5 u

 

9 Q) _8 q7 A: c# m$ O* K1 s4 q

我记得饭菜花样还不少,质量也不错,不知是哪个大师傅掌勺。当时小学食堂工作人员有魏师傅,戴师傅,邢师傅。。

. P' Q0 a. t, @7 \; z- N

其他师傅就不记得了。牛宗亮大叔和刘焕玉大叔大概负责财务和采购。

, ~+ ?2 H! N% p$ |- a& f

 

发表于 2009-1-20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gei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1-19 22:48:00的发言:
, g; B7 Y% D W. _; _3 p

胡涂兄说的碗现在我家里还有一只呢,哈哈!

$ a/ V7 t' D8 x, ?- R% V5 N

            赶快~ 给那只碗照张像呈上来让大家共同回忆共同欣赏。

发表于 2009-1-18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8-12-18 12:13:00的发言:
; u% P7 T' d- x2 I7 i3 g3 a; q

变色龙说的那张照片上的是马路,我也是听金老师说的。另外再贴2张照片,看看有没有认识他们的。

! ~$ i, J3 j7 q# j) T# K5 k0 A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1049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1050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0 S: c5 o3 b( ^3 `1 b0 b. {0 b

哇。。。几乎我都认识。

! U5 u' A8 q: ~) h3 U# M

第一张照片从左到右:马恒,赵维明,李申申,冬原

: i+ `8 p' Y" T* }

第二张照片从左到右:冬原,三林子,李申申,于风琦,赵维明,???

+ Y0 u2 ? H3 u! G. v' H, p

 

2 C4 H) k" I% B7 k. r. m3 O' s

对不?

发表于 2009-1-18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8-12-29 9:15:00的发言:
2 k0 e \0 y$ j: t

“我还记得好像有老师辅导一个低年级男同学高歌《绣红旗》,哪届的不记得了,似乎是个小胖子。”

0 z$ M& }$ Y2 |0 O0 K3 [.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北京 45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就是beiwei所说的小胖子。现在他的歌声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的美妙动听,我们同学每每聚会他都是必唱无疑。当年咱们食堂吃饭的时候,胡世坚老师让他在台上唱歌,把他饿得够呛。真是饿唱啊!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l( s. @4 e3 G" ?* U4 |" P

他是不是叫李军红啊 ?记得小时候两颊红扑扑的。。。

发表于 2009-1-18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1-17 17:09:00的发言:
( T5 @; @1 H' V) ]' z4 e( }1 H: y

欢迎!

0 S9 R! s) p/ U, L

 

8 J9 L$ I8 t% i" ^

那就请你赶紧写一些与这个照片有关的往事同大家分享吧!

F8 E: d" q% R& F _$ x

 

+ a' u7 R2 S. }$ z: g( w

 

0 D% W g# ?0 h! E) M& t

很抱歉,我不是这张照片里的任何一位学长。但其中一些人的名字还是蛮熟悉的。

+ O2 s* n0 a* R. g* b9 a. g

我也是在这所小学上的学。最近一次偶然突发的念想,让我在网站引擎上键入“北京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哇噻,一下子找到这个网址。。。令我激动不已,因为它让我看到许多儿时的朋友,老师,景物。。。。一切是那么熟悉。少年时代的往事想电影似的一幕接一幕在脑海中映出,回忆的感觉让我几天都难以入睡。。。。我猜凡是上过这个网址的校友们都会有这种感觉。下面是我的一些美好回忆,不讲连贯,不讲条理,不讲文词修饰,想哪写哪,有不准确的,还望大家纠正。

s8 o& R/ O7 n


. R1 h# ?' ?' R3 U4 T& F

我是机院子弟,家住院内8号楼。入学前,每天清晨都能听到从小学11号宿舍楼传来清脆的起床钟声(其实是榔头敲击钢轨的声音)。随后不久,就能透过窗户看到被铁丝网包围的操场内站满了高矮不一的同学。随着一声哨响,队伍向后散开,每人举起右手前伸,随后放下。阿姨们站在最后。老师们则前后走动,监督同学们跟着领操老师做早操。每当下午从幼儿园被接回家,就能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们背着书包放学回家,路上自由自在,说说笑笑。。,当时我就特羡慕他们,希望快长大入学,加入上学的行列。这一天也终于来到了。。。

+ }, I5 T; y0 }1 d- z/ H& ?


6 n* S0 Q* M) k& v8 e, l

回忆小学一年级的生活片段

4 W" ]3 ]6 f$ E; M

1964年秋天,我以十足年龄7岁进入北京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分在一班。第一天上早操时,我记得王敬老师一个箭步窜上领操台,一声命令“全体都有,一臂距离,向前看。。。齐”,高年级同学立即响应,可我们刚入学的哪懂这口令,一下子乱套。我当时站在后面,看见高年级后排同学向后跑,我也学着不回头的往后跑,结果跑太远,让老师扯着嗓子喊回来,并示意用右手前伸来控制间隔距离。此时才明白什么是“一臂距离,向前看齐”的意思。

# I' j2 b% N: S/ }* h

 

9 `& r* Z( i5 G/ c( t" K' L. {

我的一年级班主任是王颜声老师,和我住同一个楼,家有4个孩子。一年级教室在教学楼一楼南侧。早上太阳光穿过明亮的玻璃,洒在课桌,地面。黑板上方是草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训令。上课时,要求双手背后,腰背挺直听讲。写字时,要求眼睛离纸有一尺远,不许趴着做作业。课间还有眼保健操。真感谢这种规定,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坐姿。到现在都50多岁了,走起路来,后背腰板儿比下一代都直溜儿。王颜声老师给我们上语文。别看是4个孩子的妈,工作极为认真负责,人很厉害,嗓门也大。虽说住同一楼,可判作业时一点不讲情面,出点错误就被批评,什么态度不认真啦,马虎大意啦,上课说话作小动作啦。。。再严重了,就被叫到办公室挨手指点脑门儿。如果有什么不服气想找补点儿理由,王老师马上两眼一瞪外加一句“废话!!”,立马我就泄气变残。。。就这样,再这种严厉的管制下,我这颗小树七拐八歪茁壮成长,成绩单上红旗似海,从小学到高中,学习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7 Q1 P9 u$ l# m7 Z& k$ E7 P1 U

 

; {* C- o" z. f% t4 ?1 j0 E: D

大学生宿舍13号楼算是附小的南围墙。楼北面是一片小树林。地面常年不见阳光,潮露露的,还有青苔。我们低年级的同学经常在那里踢球。记得班上有一对住校双胞胎,名叫张崇文,张崇武。踢球时,两人经常4目一对,双双上来夹击我。我则用小树做掩护与他们周旋,大家常常玩的大汗淋漓,我倒也从玩耍中体会到踢球的乐趣,锻炼了踢球技术,到现在还和20多岁的小青年在夏季踢联赛,技术体力不比他们差。这底子可能就是当年在小树林里打下的。

8 t! v8 }6 m) d0 l

 

$ Y8 F* Q+ [, z& y" |& T

记得当时学校放学后,走校生不许回家,一直到大人下班。北面有一道铁丝网大门,学校放学后此门由高年级同学把守,出门人必须持有通行证他们才放人。我曾经和另外一个走校生想提前溜出去,就经常在门口附近假装玩耍,伺机行事。终于有一天看见把门的高年级同学在集中精力查看证件时,身后的铁丝门没有关紧。见此时机,我俩快速迂回到门边,趁人不注意,“嗖,嗖”窜了出去。。成功了!。。但得意的心情还没建立,就听一声“回来,那跑。。”

+ Q4 |; h' L8 s4 z2 _

紧接着就觉得领口一紧,人就生生被拽回。我艰难得回头一看。。。,先看到是一头长发,再看到左臂上佩戴的带有一道红杠的塑料牌(小队长职称),接下来看到是一双因愤怒而竖立的丹凤眼。我有些傻了,我知道她和我哥是一个班,人很厉害。她的名子是-----桑小英。

( r' e4 X, l2 z3 F+ X* c# d

她可能不记得这件事,我可是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她执法,我犯法。

" w; P% @3 b% y% d+ }

 

9 O( f3 F) q# r' B

刚上一年级时,父母就让我在小学食堂入伙。那时小学食堂管理和饭菜都很不错。低年级同学在食堂大厅吃,高年级同学在大厅主席台上吃。低年级同学坐着吃,高年级同学站着吃。学生按年纪和班分配四人一个桌子。菜一上来放桌中间,阿姨上前用筷子在盘中横一划,竖一划,菜分四份,个人自扫门前雪。看似公正,有时非也。比如肉片的多少分布,肥瘦肉片的分布。。。等等。吃完饭后,每人把碗筷都拿到门外的洗碗木盆中,由高年级同学负责清洗。

. E$ v' t( y$ W3 X' k' j

为了照顾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学校还设有清真饭菜。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林某一开始就发现清真饭菜内容和质量比非清真饭菜好。一打听才知道,只要家长给学校写一份证明,说明孩子不吃猪肉,就可以转到清真饭桌。于是我两人密谋弄一把,我学着写大人笔迹,给林某同学写了一份假证明,然后由他交给阿姨。阿姨也就信了。结果他被转到清真饭桌。为了表示谢意,他时不时的从清真饭桌偷偷给我带一些好吃的东西,像果酱夹馒头,鸡蛋卷大饼,清真点心等。看到他经常吃香喝辣的,我气不鼓儿,自己为自己写了一份证明,心里忐忑不安的交给了阿姨。阿姨看完证明,眼睛乜了我一眼,说“你不吃猪肉?哪次吃肉你不把盘子舔的干干净净的。啊?”我一听,心想完了,阿姨要是告我爸就惨了。要是以欺骗罪论处,肯定挨大耳儿刮子。还好,估计阿姨念我幼稚,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不过我还是经常偷偷享受

* ^) ]' |2 D. T. _

到清真饭菜。我儿时朋友林某还是很够意思的。。。。(未完)

发表于 2009-1-19 0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1-2 0:13:00的发言:
, c# S. U0 ]% N( ~8 Z

第一张照片应该是杨一(音)平吧?另外赵杰还有个弟弟是68届的赵慷,那个时候一家有几个孩子同时在校的真是不少!

. E4 y) g3 l% t( J! m) p1 }

赵捷还有一妹妹,叫赵敏,和我一个班且坐过同桌。我们应该属于70届。

发表于 2009-1-19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四方在2009-1-17 20:36:00的发言:
我很佩服千秋雪,雨中漫步,beiwei等同学的记忆力啊,那些同学的照片是在参加第二界全运会团体操-革命赞歌,结束后互赠的,还有一个是王佩力,一个是曹书林,到现在我还保留一张全运会发的一封信呢,对那个年代感情很深,
+ G# {/ v: C; N6 e- l7 [

把你的保留的信贴上来让我们也饱饱眼福吧!

发表于 2009-1-19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1-18 15:08:00的发言:
. @6 u! v& k; J. C# `* D

哇。。。几乎我都认识。

( {% d1 O3 M0 `/ {

第一张照片从左到右:马恒,赵维明,李申申,冬原

! Q1 @$ M$ x# ?5 a

第二张照片从左到右:冬原,三林子,李申申,于风琦,赵维明,???

% b& i5 v0 P4 o8 i2 W7 o, Z

 

4 {3 L" ?, {& P

对不?

9 i9 o# V) c5 E) m* {# m

我也不认识你叫不上名字的人,问过伟明后再告诉你吧,照片是他保存的。

发表于 2009-1-19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1-19 11:41:00的发言:
     水小子,你的回忆真够详实,在礼堂台上吃饭的都是六年级学生,用的是白瓷碗.低年级学生在台下,用的是绿白花的铁碗......那时我们时常用铁碗下面的圆圈底座,压扁馒头,当"月饼".......其实那碗底非的不卫生啊,哈哈.......看了你的回忆,感到十分的亲切!待下文.    -----学长
: K4 W/ B4 v7 A, T1 Q

胡涂兄说的碗现在我家里还有一只呢,哈哈!

发表于 2009-1-19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1-18 20:10:00的发言:
) @8 U& ? n# b; b& T

 

# D! U# b W- o

我也是在这所小学上的学。最近一次偶然突发的念想,让我在网站引擎上键入“北京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哇噻,一下子找到这个网址。。。令我激动不已,因为它让我看到许多儿时的朋友,老师,景物。。。。一切是那么熟悉。少年时代的往事想电影似的一幕接一幕在脑海中映出,回忆的感觉让我几天都难以入睡。。。。我猜凡是上过这个网址的校友们都会有这种感觉。

) s9 [5 z+ X x3 ^7 B

 

3 I7 [4 }' g; I, z

 

很多校友都是在网站上无意中搜索到这个网址的(包括我自己),这说明母校在大家的心目中的位置。当时我也是激动万分,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有同学还笑话我痴迷,呵呵!
发表于 2009-1-20 0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四方在2009-1-17 20:36:00的发言:
我很佩服千秋雪,雨中漫步,beiwei等同学的记忆力啊,那些同学的照片是在参加第二界全运会团体操-革命赞歌,结束后互赠的,还有一个是王佩力,一个是曹书林,到现在我还保留一张全运会发的一封信呢,对那个年代感情很深,
! X; _/ w q4 Q* Z2 B4 L8 N, V


 

. {" k7 Q6 ^0 q8 N8 p- R

谢谢四方的夸奖!彼此彼此。。。希望看到你的更多回忆文字!

' y3 t w. q: [) l' V5 V

第二届全运会写给家长的这张粉红色的表扬激励信我也有。

* Q, o' l1 L2 N8 r/ @" m

历经岁月侵蚀,虽然保存的不太好,但仍属于很难得的纪念物啦!我先贴出。。

* g+ Z9 f1 q( y5 \

 

8 V, n& L6 e$ D

请看,是不是这个?

4 ?) e0 O4 b# r

 

5 [ }8 I7 A- v4 L3 `

家长同志:

9 g/ v* V$ {' I5 @

     您的孩子XXX在参加第二届全运会团体操《革命赞

6 T: d1 I9 t& R; X, o

歌》的训练和演出中,积极努力,刻苦锻炼,不畏困难,不辞辛

; S3 m+ G- _# p

苦,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2 H& Z, F' e8 ?+ T8 C9 d n6 m

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9 `& x( a( R/ O

 

' s5 \( t* Q, ?6 N! L2 ~8 T+ S

   《革命赞歌》,歌颂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表现了我国

6 x3 b2 L, b, K. S5 M k

人民的革命精神,受到了广大人民的赞扬,有着很大的政治影响。

9 W7 i6 m" r/ r( ^& c) v

 

/ j* c# p; ^7 j3 T; w% z& p

    我们的工作,得到您积极的支持,特此致以衷心的感谢。希望您

$ Q' |' o( D" Q; A! ^

的孩子更好地听毛主席的话,读毛主席的书,做毛主席的好学生,成

9 }6 O2 b( ?: e9 j1 e

为一个红色的革命接班人。

/ s0 |8 p7 I' }: v

 

4 f2 U! {' |2 f% ~1 x$ Q, X

                                         并致

3 |" j! m" a% R

 敬礼

# |# G) h$ x% ?4 f9 u5 ]: p. m9 X8 ?

 

2 b) H& t9 b2 n( K* ?; ^0 g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运动会
                                          一九六五年十月


发表于 2009-1-20 0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四方”是队号手之一啊!

3 M+ ~: m- s: G/ ~7 H9 @1 q

 

: a, y$ _4 n! N

那我大概猜到你应该是哪位了!知道而已,当然不便在网上指名道姓。。。哈哈

3 f. j: I0 n% T: D6 A# M5 T

 

+ {& e: @% q2 A' _$ O3 Y- ]0 r

还记得当年的大队辅导员胡世坚老师主持大队活动。她右手行队礼,高喝一声(也许是由某大队委主持):“出旗!”,一阵鼓号齐鸣。。。。。。刀刀刀,叟叟叟,刀叟刀咪搜。。。两个号手分别是---当时都是属于比较高大的同学,有气力和肺活量,所以当号手。。

1 c! g" j' {; ~. \4 Q, ^( @

 

; D% ^: {6 K4 ?: U

我也在鼓号队中,任大鼓手,很沉的大鼓,但很自豪。。。。。还记得指挥是谁吗?我记得是王晶,但千秋雪提出是另一位同学是指挥,看来我记得不对。。。。

发表于 2009-1-19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9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80]我儿子小两口(在这所学校上过学)最近到云南旅游遇到校友(在那边开店的老板,世界真小)。对咱们的标致性建筑“水泥滑梯”特有感情,特意打听滑梯是否还健在(看样子有日子没回家看看了)。

; B) @/ W5 d6 D# W, _

         给这座附小名筑《水泥滑梯》留影的同学们应给予奖励![em33]

发表于 2009-1-19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1-18 15:13:00的发言:
M# b, F7 D: |

他是不是叫李军红啊 ?记得小时候两颊红扑扑的。。。

- D+ j, a; q9 a. \' z8 w) }

没错!很佩服你的记忆力。

发表于 2009-1-27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nsit在2009-1-26 22:19:00的发言:
* W' \2 B' y, R5 c

这张照片是66届6.2班的部分男生      前排左起   魏振国   周阿姨    康伟伟    2排 张建 郭换民 王京建  后排 杨一平

1 \0 {" o, `; s; L" s( A

 王朝林  潘盈盈

: m, p3 m& m( k# _+ C

名字基本不差,虽然有些字不对。但最后排不是杨一平,而是。。。。。。

8 ~! E& W* ~1 o; p! U9 [: m

 

& L+ s7 {1 \. q$ A1 j; g/ O

尽管如此,仍然可以给ansit打90分,哈哈!!ansit再好好回忆回忆吧!ansit一定是这个班的啦,当然,我也是。。。

发表于 2009-1-27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eibai在2009-1-26 8:41:00的发言:
现在想起来,我们班还有一个同学叫南平,他妹妹叫南恒,也在机院附小。南平68年报名去了陕西汽车制造厂,先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培训2年,后来就去了陕汽,估计也早已回京了。
2 D$ U* d7 H) [# O! k

这位同学在北京,请看105页照片。

发表于 2009-1-27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尽快想点辄,早做备份准备,防患于未然,别让大家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大厦在某天间莫名其妙地在网上消失了,不要让俺老妹她们小学的栏目消失的悲剧重演!!
发表于 2009-1-28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63届的,今天偶然进入,没想到有这么多帖的回忆,你们说的很多人和事儿对我都不陌生.

) ~ x, ^+ L2 n8 l

各位记忆力的顽强和照片久留使我惊叹.给老同学们拜个

晚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4 17:00 , Processed in 1.24593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