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5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黛玉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与其曲终人散,不如平平淡淡为好。 1 g3 W5 j8 ^* l0 B' e7 V

看似平淡的日子最真实。看似平淡的日子是金,学弟笔下好一派田园风光!

) y. r$ {1 x( x e6 j% X5 L

偶尔聊发少年狂,实乃人生一大快事。多多益善,多多益善!”

5 U& E: a5 ?# L5 K1 H1 p: k& s

         谢谢冬虫夏草学长的夸奖。

8 p6 p0 y( f9 G; @- M

         我也想听听您对生活新的发自内心的感慨啊。我期待着。

发表于 2009-9-15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无声在2009-9-14 18:21:00的发言:
2 _6 t% w, W' |$ T: n, H7 O

          你没上过“女”校吧?其实那个时候女校挺好的!只是专心学习,  哪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著名的“铁榔头”就是女四中出来的!

! Q+ K! V# S, F1 M4 s" d

 

0 u: i4 P1 {5 I; y. y: N+ K

 

# w1 p, ]+ Q% \, [; l

 

; a$ _2 }( i. N% ^6 A7 L* G7 y/ T

 

4 I! V n/ \4 m5 i( P6 ~4 j4 t" ?2 f

 

我的2个姐姐都是“女四”毕业的,上“女四”一直是我的理想,可惜被文革打碎了。
发表于 2009-9-15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9-15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9-15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6 c. w9 }6 n+ p9 e p" F# W* L; R* O0 R8 _- j3 t/ a( [3 r& n. {# [3 v! E' O4 E' \& Z
3 M1 f% |% u0 @/ z. L! d# P4 j. ?
7 D, y8 {7 \* }5 b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无声在2009-9-14 18:21:00的发言:
' `7 F+ W- d. ~( N e1 ^' ~& I

          你没上过“女”校吧?其实那个时候女校挺好的!只是专心学习,  哪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著名的“铁榔头”就是女四中出来的!

* I: \+ D: [' p7 }& L' j- a

 

& V. w+ c4 i3 f

 

' g. J: v0 {3 `0 L

 

+ Z8 F( [( Z: d2 i7 y

 

5 Q, i) p8 |: |+ p( X' Q

 

?+ z& @& s% h$ U" I7 z8 M( m

哈哈,“小子”怎能上“女”校!听说文革时列出女校男校几大罪状,首当其冲的是:女校是“尼姑庵”,男校是“和尚庙”。不知有这么一说否?唉,那个年代。。。。。。硬是放不下一张课桌!

1 v+ _. g3 H2 H

 

% n# s% x |6 R5 e

著名的“铁榔头”就是女四中出来的 郎平上学时还有女四中吗?那时估计已经改了校名,男女同校了吧?确切地说,郎平是从原女四中出来的吧。

P, V# ?- D# [1 A; [

 

" b( ^) |8 `2 x) I# W

现在,恢复或再建男中女中了吗?

发表于 2009-9-15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玉龙雪山学弟文兴大起,红白南北中……尽兴就好!这里是“文字”的“卡拉欧k”纵情用笔和思绪高歌……"

& `3 ]- M. y4 ?" x

     胡涂学长比喻的有道理,网络无限延伸了社交半径,鼠标一点天下皆知,拉近了新朋老友的距离,是交流与沟通的好地方。

发表于 2009-9-15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9-15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无声在2009-9-14 18:21:00的发言:
; ?1 ~/ }8 l4 R9 \* i/ y- Q

          你没上过“女”校吧?其实那个时候女校挺好的!只是专心学习,  哪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著名的“铁榔头”就是女四中出来的!

9 x$ A# s; J ?4 A( u/ d) b5 J. k+ @

 

# o' [0 M2 h" ?1 f7 R5 Q

 

; N' F/ u" e6 K

 

s4 ]5 I" l6 N' j6 {1 Y

 

6 _- F. P" ?2 n% s/ s

 

/ {. O: u. v4 S1 y o& S

 

, @; F" h! |% H8 Q7 d& k" O

69年小学5年级还没毕业就离开北京,没有机会考“女中”啊。不过女四中68年以后是不是就已经男女生混校了?

8 J+ r" C: I# M: w5 }5 [2 D

 

发表于 2009-9-15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告诉你一件特郁闷的事吧;演练时我拍摄了三十分钟军车,结果让我一不留神给误删了!


发表于 2009-9-15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小子对往事的记忆为何总是那样清晰详尽? 许是,因为水小子生活在国外,所以对国内时的生活、尤其青少年时代生活记忆中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新鲜、深刻。而我等这长年在国内混迹者,对于这些记忆中的一草一木,或许熟视无睹,或许逐渐淡忘。水小子出色的“记忆”大概是出于久居异乡为异客的游子对“故乡的面”(借喻刘震云小说)味道深切的怀念……这都缘于浓浓的故乡情结吧?所以,他对往事的回忆总是显得那样清晰、清新。这就是我等的记忆力为何比水小子差的原因吧。哈哈哈……

8 d0 D" U/ r& ?

 

1 r9 C" \1 p- \- G* g8 k5 k. ~

---- 糊涂仁兄,您千万要把我想成是一位普通的人,没太大本事,就是嘴笨,说不溜嗦话。好歹发帖子不是现场讲演,就是拿把椅子,坐在屏幕前,闭上眼睛,听着音乐,喝着冰水,时空拨转到童年时期,任由思绪翻转,慢慢地倒啊,倒啊,呵呵。。。。还就真倒出几头“驴”来,见笑了。

3 t6 V t8 `" i0 ^2 {& d; a

      不过记忆有限,库存不多啦。很希望其他校友也上来讲一讲自己的在附小的童年趣事,每个人肯定都有,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参与和分享。

& Y! M$ Y* }" z8 d# B+ \8 O' Y

 

6 N$ r$ ~' [7 l1 K' q/ C

   ---- 玉龙学弟的故事刚开始,接着来吧,胡老师对你的鼓励太正确了。。。顺致问候你老父亲,一位在机械学院兢兢业业工作了一生的老电工,祝他老人家晚年生活愉快!

7 z" G0 R% f% k' t

 

1 {9 k. m5 ~9 T' D+ l, b7 j

    ---- 虫草老弟,上次提到的“楼后”工作一文怎么迟迟不出啊,是不是认识上出问题了?。。。。实话实说,我这已经出草稿了,你看着办吧。

发表于 2009-9-15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9-17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xingjianjun学姐发上来的这首歌真好听,刚又听了两遍。以下是引用xingjianjun在2009-9-10 14:08:00的发言:
7 ]1 c# v' b* v6 \; b$ E

, k2 R" f {: F4 w @/ R3 C8 x$ ^; c7 D; q( K " _% ?$ Y' Y0 B* a/ G& y
媒体文件信息 5 x/ q" j; l/ B9 X# d
文件来源:http://218.22.145.45/song/40/14536/4.wma
6 U+ o# L1 ~* x9 U. i& L( e" @
您可以点击控件上的播放按钮在线播放。注意,播放此媒体文件存在一些风险。
' l- `3 I4 s, n4 d8 d: ~: A# f
附加说明:动网论坛系统禁止了该文件的自动播放功能。
: V) \( r! F/ k5 T- Q
由于该用户没有发表自动播放多媒体文件的权限或者该版面被设置成不支持多媒体播放。
! X) L, F1 g5 P6 _, j

发表于 2009-9-18 0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骆小海,这回认出你了,因为5月份咱们刚见过面。王小林的样子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不告诉我照片中是你,我还是不敢认。1967年我和马力果见到你,我记得你是在大连海运学院,后来不知你的下落。现在也退休了吧!

: U. P, _& ^0 r" U( j

金老师一家,都好吧?!

5 a! d& x [/ H

雨中漫步这回又一次确认了你。

发表于 2009-9-18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 @4 m4 S: r) }+ K0 j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91617444975001.jpg

骆小海,这回认出你了,因为5月份咱们刚见过面。王小林的样子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不告诉我照片中是你,我还是不敢认。1967年我和马力果见到你,我记得你是在大连海运学院,后来不知你的下落。现在也退休了吧!

, i( o$ D* O* S+ W1 W

金老师一家,都好吧?!

: M6 j" r2 D+ C; {' n

雨中漫步这回又一次确认了你。

X9 Q; s# ^5 a1 r9 {- t* w

车学长, 小林是海军院校出来的.  小雨迎来送往,是我们的"影子秘书长" .我们都没见过她. 好象很热心.

/ U' o& B: F5 ?! y

以后这里就靠她和玉龙他们低班的学弟,妹们了.

. `: \5 t5 O& }( o1 f

 

发表于 2009-9-18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叶子2009在2009-9-16 9:41:00的发言:
雨中漫步你好!上次聚会见了以后一直没上网,今天看见你在线很高兴。
; F6 Q' W9 y. L2 g% w# a7 F w

 XH,茶余饭后不听聊天吗? 百老的大作你看了没有?

% O# x' F% I) `

 不必在这里回复,那边找我们吧。

, a# M/ a, H; ^; N0 X6 k7 V7 I* w

 

发表于 2009-9-18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网页 

4 u0 I/ H$ p4 B( X$ M2 ~0 L' W$ Z

                                         我们共同的家

发表于 2009-9-18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今与昔

                 老家今与昔
                                                     文   玉龙雪山
 
   70年5月,我家从北京搬迁到河北老家---沧洲。
   汽车刚到家门口,乡亲们热情的欢迎我们,我们姐弟俩即兴奋又好奇,回到老家了,这就是我家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啊!大人们一边忙着卸车,一边赞不绝口的感叹着我家的“富有”:这是缝纫机,老值钱了!这是樟木箱子,带香味的,看这木纹多好!.....孩子们远远的一字排开,看着我们憨憨的笑着以示友好,黑肚脐露在外面,估计从不洗澡吧。
   有个大人指着我问我爸说:“小叔今年多大了?”
  “十岁了”
   “咦?他是大人,怎么管我叫小叔?”
  “你辈儿大,那边那个还得管你叫爷爷呢”
   啊!本官出门在外,年方十岁,家里都有侄子、孙子了哈,那就不客气了,小肚子挺起来。
   到了晚上点起了昏暗的煤油灯,爬在用纸糊的窗户上,透过一尺见方的玻璃看到外面黑漆漆的,听到村子里此起彼伏的犬叫声,我脑海里浮现出了:梆!梆梆!平安无事呕!可不无事吗,真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想偷也没有啊,用一句:一贫如洗,再准确不过了。
   该上学了。教室很简陋,土坯房,长条木板搭成的课桌,用报纸糊到墙上再刷上墨汁,就成了黑板了。老师真有本事,一个教室三个年级,穿插着讲课,得心应手,版书那叫一个规范,据说老师是正经师范学校毕业呢,责任心、教学质量那叫没的说。可能是老师恨铁不成钢吧?训起人来连讽刺带挖苦:你倒着玩!你胡倒你净!你朽木不可雕也!看---还知乎者也呢,真有点受不了。不过细想起来,还多亏了这位老师的严加管教,我在小学的学习成绩不赖,真的很感谢他!最可恨的是贫下中农代表来管理学习,老师讲课旁边坐个骆埚老头维持课堂纪律,斗大的字不认一个,还跑来鼻子里插大葱---装象。我们上课轮留上厕所,不让去偏去,气死你个傻老头。
    再以后,从初中到高中,赶上了“马尾巴的功能”时代,老师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误人子弟,尽可能多的给我们灌输知识,如今这点文化水都是老师给的。
    转眼40年过去了,如今的老家今非昔比,成了全国最大的管件生产基地,富了一方百姓,交通,通讯,电力、文教、医疗、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种地不交农业税,还有种粮补贴。耕种收割全部机械化。
    最可喜的是:老家的兄弟、侄子们都成了管件销售商,盖起了豪宅,开上了不错的汽车。我这在油田大的国企的工薪阶层都自愧不如啊。
发表于 2009-9-18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共同的家"

* R7 Y" y- }% O3 [

    这首歌真好听!我也下载。

; x- |4 C* h. `; S/ Q

    谢谢学姐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美好!

发表于 2009-9-17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疗脚气的绝招

   朋友:你曾为久治不愈的脚气烦恼吗?你的亲戚朋友有手脚皲裂、起水泡奇痒难忍吗?告诉你个绝招,这是我在几个书店查资料找来的办法,经过实际证明绝对有效的办法。 / ?9 g8 J4 H$ ~

   用一碗温水加一两醋精(30°的醋精),您坐在电脑前时泡脚,(不用占用你正常时间)隔几天泡一次。一定能好。

- F* j' T+ G' |) c% J; f5 {

   道理很简单:酸碱综合。因为,无论是脚气还是手脚皲裂、起水泡,都是真菌---脚气菌。用强酸泡过的手脚没有了碱性菌生存的土壤。您说--它能不好吗?

发表于 2009-9-17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秃子”儿时也够“费油”的啊。”

. L B" A6 Y3 e% C% N8 ?

       我费油还不如你独自享受摸电的感觉呢。你可够能糟的,听你一说真替你后怕的。不过很安全的,你跳起来摸一下,不接地永远电不着你。

发表于 2009-9-17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胡老师评《堵马蜂窝》加载到我QQ日记里做为永久的纪念了。
    感觉又象回到了课堂,作文总能得到老师的点评,很有幸福感、成就感。即使写的不好也能从中得到鼓励和纠正。
    记得小时侯回到农村老家以后,尽管条件很差,老师的责任感一点不差。每次学新的课文,老师先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词典。再然后自己分段,总结出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再然后由学生举手老师提问,看谁总结的最正确。
    每周一次作文课,下周作文课点评一两篇相对优秀的作文。
    老师说:“记叙文一定要先交代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可以夹叙夹议。叙得越形象、越生动越好。议的要画龙点睛,有感受,能打动人。最忌讳的是--把文章写成流水账。切不可句子重复”
    感谢在我学生时代教过我的每一位恩师!
发表于 2009-9-17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无声在2009-9-16 20:29:00的发言:
6 d! K2 q* ]; D0 c1 `* |! M4 n3 k/ H

“雨中漫步”小弟还在“人民”?

; `" I% N4 G0 b0 d1 u

不好意思!你把辈份搞错了,在“人民"的是我外甥。

发表于 2009-9-17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09-9-16 13:55:00的发言:
) P2 e# d) e8 _) K" X) d7 K* _

 

% x$ {3 A( O1 Q4 c! R% N% X! C2 @3 ?

                         

- s. e5 F3 o" F# X+ Z

                            堵蚂蜂窝

' W% ` g& M- |! w2 g8 o+ }

 

3 [' Q; m+ c9 @! S) B& C

 

M Q a& b# @' ?


     67年我7岁,住北京机院平房,夏天常理个秃瓢,人送外号---赵秃子。
     在9号楼大操场东侧大树上有一特大号树洞,里面成了蚂蜂的屯兵洞。蚂蜂常攻击路人,听说一人骑车路过被蚂蜂蜇伤,被送卫生所了。
     平房众兄弟准备为民除害。象电影《地道战》高家庄、马家河一代的土八路一样,研究对付鬼子的办法,我们是研究对付蚂蜂窝的办法。树洞太高,用火攻够不着,只能堵。对!就用泥巴往上跩,分头行动,有从家端水的,有和泥的。
     万事俱备,各就各位,每人手拿两块泥巴,一声号令---“冲”,你还别说,真给堵上了,不好!中间被拱出一个洞,蚂蜂开始反击了,这可怎么办?再开会总结研究决定:开始第二轮攻击,看谁手头功夫准,能把中间的洞口堵上。本人准备建奇功,第一个冲到两军阵前,先观察到有一蚂蜂正在洞口窥视着我们,看我的,一个健步冲了上去,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泥巴刚出手的一瞬间,那厮愤怒的冲了出来,一个俯冲直奔佛爷头而来,哇!抱头鼠窜逃回家来:“妈!妈!被蚂蜂蜇着了”当时疼的直跺脚,兄弟中有高人指点,说是用蚂蚁菜和大蒜泥糊上能拔毒,于是一滩沉甸甸、粘糊糊的土膏药顶在了赵秃子上,要保持目不斜视,防止膏药掉下来。
     老谁家的小谁在后边喊“赵秃子,还疼吗?”

- m. W4 E6 J1 ?& ^ W+ |2 A8 \( A) E

     “好点了,看---鼓起个鸡蛋大的包。蜂窝堵住了吗?”

$ |% ~3 D+ V# `- W P

       “堵住了”

1 R* Z- T: |; B- V" ]9 F

        英雄一般都这样,光荣负伤仍不忘红旗插到顶峰没有。

7 x& |$ K* A( G3 i0 i7 g5 ?8 ~. q5 d

 

4 G2 R( ~/ Q! p2 F1 R! u* U% S# `

       (昨夜被蚊子叮醒,脑子里老是堵蚂蜂窝,看来不写出来得堵到天亮也堵不上啊。只好半夜三点爬起来,写好了觉也睡踏实了。)

5 F2 Q) I& z4 T! b% _! q. ]) ]- }

         (通过这次堵蚂蜂窝,我猜想水小子学长不是记忆好,是他演绎了往事的经过。但事件肯定是真实的)

" v9 g' _2 I# J6 I( ~ x9 t

      

0 w- H8 ]+ \% z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当年的我.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 D4 N) Z% Q" A2 t* b

      小时候和大一点的孩子也一块儿捅过蚂蜂窝,那就是个刺激!又怕被蚂蜂蜇,又想折腾蚂蜂,跑了折回来,又赶紧逃跑。。。。不过从来没被蜇过,比“小赵秃子”幸运。

发表于 2009-9-17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09-9-16 13:55:00的发言:
$ c9 O- t6 k3 k7 l1 ^. }

 

% Z; c& B7 F' d9 L4 H& p

                         

& K w- h& H8 ?/ G# g) w# u

                            堵蚂蜂窝

8 `# Y# y" i& O9 |$ \$ u

 

! Q" M5 Z2 ^* ?% H

 

* F1 S& c# j4 C; m* f


     67年我7岁,住北京机院平房,夏天常理个秃瓢,人送外号---赵秃子。
     在9号楼大操场东侧大树上有一特大号树洞,里面成了蚂蜂的屯兵洞。蚂蜂常攻击路人,听说一人骑车路过被蚂蜂蜇伤,被送卫生所了。
     平房众兄弟准备为民除害。象电影《地道战》高家庄、马家河一代的土八路一样,研究对付鬼子的办法,我们是研究对付蚂蜂窝的办法。树洞太高,用火攻够不着,只能堵。对!就用泥巴往上跩,分头行动,有从家端水的,有和泥的。
     万事俱备,各就各位,每人手拿两块泥巴,一声号令---“冲”,你还别说,真给堵上了,不好!中间被拱出一个洞,蚂蜂开始反击了,这可怎么办?再开会总结研究决定:开始第二轮攻击,看谁手头功夫准,能把中间的洞口堵上。本人准备建奇功,第一个冲到两军阵前,先观察到有一蚂蜂正在洞口窥视着我们,看我的,一个健步冲了上去,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泥巴刚出手的一瞬间,那厮愤怒的冲了出来,一个俯冲直奔佛爷头而来,哇!抱头鼠窜逃回家来:“妈!妈!被蚂蜂蜇着了”当时疼的直跺脚,兄弟中有高人指点,说是用蚂蚁菜和大蒜泥糊上能拔毒,于是一滩沉甸甸、粘糊糊的土膏药顶在了赵秃子上,要保持目不斜视,防止膏药掉下来。
     老谁家的小谁在后边喊“赵秃子,还疼吗?”

+ B2 F, z2 b9 q! N X( C

     “好点了,看---鼓起个鸡蛋大的包。蜂窝堵住了吗?”

: W% l1 \( S# y. r( u) |

       “堵住了”

0 j( Q7 K" q$ I" S7 O4 J: M

        英雄一般都这样,光荣负伤仍不忘红旗插到顶峰没有。

& V# c% b" e0 ^% J% }+ Q( T; k6 S

 

0 h: K) `% m2 u

       (昨夜被蚊子叮醒,脑子里老是堵蚂蜂窝,看来不写出来得堵到天亮也堵不上啊。只好半夜三点爬起来,写好了觉也睡踏实了。)

+ q7 A% i/ K5 }# F

         (通过这次堵蚂蜂窝,我猜想水小子学长不是记忆好,是他演绎了往事的经过。但事件肯定是真实的)

. k* j! T$ k9 _9 F

      

4 J" ?0 f# E( p [8 Q7 h& F! N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当年的我.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9 d/ a: J- Z$ j. z. }/ ?

发表于 2009-9-17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无声在2009-9-16 20:33:00的发言:
$ e0 x- U/ v; r, o

在这里都是平等的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相识了。

& ?" ?" p8 R# c$ q, N

学兄言之有理。

发表于 2009-9-17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09-9-17 11:11:00的发言:
5 O w$ t$ q" w+ c! Q9 K1 T

                                              都是原子弹惹的祸
                                                 文  玉龙雪山

- ^7 y# s" W9 d+ Y

   68年前后的北京火药味十足,大喇叭里天天喊: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时刻准备着苏修对我突然袭击,尤其要防备对我首都核打击。让群众看应对原子弹的科教片。
   原子弹那家伙可厉害了,它的冲击波就象一阵轻风飘过,瞬间能把一座城市夷为平地。它的光辐射能把钢轨化成面条一样扭曲。
   躲避原子弹的办法是躲进成直角弯、拐来拐去的防空洞和防空壕。
   在9号楼前的操场东侧就有一个防空洞。操场上挖了一片的防空壕。这成了平房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在防空洞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出口,我们前后追逐,被抓住者就算输了,一次我“急中生智',返身从另一头进去想迎面把对方逮个正着,在漆黑的防空洞里猛的和对面跑来的肖家老二撞在了一起,这下撞得俩人蹲在地上直唉呦,半天才缓过劲来。这下老实了,再不进防空洞了。
    操场上的防空壕又深又宽,挖出不少古墓来。几个小子说“京城下面有宝贝,说不定能找出几件古董来。几天过去了,除了白骨,宝贝一件没有。气得我们说:“宝贝都在十三陵呢,这里埋的都是穷鬼”
    不找宝贝改跳防空壕了。看谁胆大。不管多宽的防空壕,别人不敢我敢跳,一咬牙、一助跑“噌”的一下就过去了,坏了,人是过去了,把对面沟边砸塌了,掉在了三米多深的沟里,下巴抵在了右膝盖上,震得头晕目眩直想吐,脑袋嗡嗡响,歪在沟底老半天才爬起来,一瘸一拐的上学去了。
    几天过去了,脚后跟不敢着地儿。老爸带我到总务科水暖组让许阿姨给捏了捏,说是脚后跟关节有点错位了。
    哎,都是原子弹惹得祸。不过也好,比起头上挨颗原子弹来,这点伤就算不了什么了,呵呵.......

7 o2 f/ a6 o) l, l

“小秃子”儿时也够“费油”的啊。

发表于 2009-9-17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9-17 11:22:00的发言:
! b; y& o9 K/ _/ ^

学兄言之有理。

0 ]/ F3 t) ^( }% h1 E) F* m

我没有发现引用有什么问题。另外:大漠该叫学姐才是啊。[em231]

发表于 2009-9-17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原子弹惹的祸

                                              都是原子弹惹的祸
                                                 文  玉龙雪山

/ ?3 s+ o L+ O) C$ t! e# v4 W

   68年前后的北京火药味十足,大喇叭里天天喊: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时刻准备着苏修对我突然袭击,尤其要防备对我首都核打击。让群众看应对原子弹的科教片。
   原子弹那家伙可厉害了,它的冲击波就象一阵轻风飘过,瞬间能把一座城市夷为平地。它的光辐射能把钢轨化成面条一样扭曲。
   躲避原子弹的办法是躲进成直角弯、拐来拐去的防空洞和防空壕。
   在9号楼前的操场东侧就有一个防空洞。操场上挖了一片的防空壕。这成了平房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在防空洞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出口,我们前后追逐,被抓住者就算输了,一次我“急中生智',返身从另一头进去想迎面把对方逮个正着,在漆黑的防空洞里猛的和对面跑来的肖家老二撞在了一起,这下撞得俩人蹲在地上直唉呦,半天才缓过劲来。这下老实了,再不进防空洞了。
    操场上的防空壕又深又宽,挖出不少古墓来。几个小子说“京城下面有宝贝,说不定能找出几件古董来。几天过去了,除了白骨,宝贝一件没有。气得我们说:“宝贝都在十三陵呢,这里埋的都是穷鬼”
    不找宝贝改跳防空壕了。看谁胆大。不管多宽的防空壕,别人不敢我敢跳,一咬牙、一助跑“噌”的一下就过去了,坏了,人是过去了,把对面沟边砸塌了,掉在了三米多深的沟里,下巴抵在了右膝盖上,震得头晕目眩直想吐,脑袋嗡嗡响,歪在沟底老半天才爬起来,一瘸一拐的上学去了。
    几天过去了,脚后跟不敢着地儿。老爸带我到总务科水暖组让许阿姨给捏了捏,说是脚后跟关节有点错位了。
    哎,都是原子弹惹得祸。不过也好,比起头上挨颗原子弹来,这点伤就算不了什么了,呵呵.......

发表于 2009-9-17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09-9-17 9:36:00的发言:
    我把胡老师评《堵马蜂窝》加载到我QQ日记里做为永久的纪念了。
    感觉又象回到了课堂,作文总能得到老师的点评,很有幸福感、成就感。即使写的不好也能从中得到鼓励和纠正。
    记得小时侯回到农村老家以后,尽管条件很差,老师的责任感一点不差。每次学新的课文,老师先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词典。再然后自己分段,总结出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再然后由学生举手老师提问,看谁总结的最正确。
    每周一次作文课,下周作文课点评一两篇相对优秀的作文。
    老师说:“记叙文一定要先交代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可以夹叙夹议。叙得越形象、越生动越好。议的要画龙点睛,有感受,能打动人。最忌讳的是--把文章写成流水账。切不可句子重复”
    感谢在我学生时代教过我的每一位恩师!
3 p6 _# Z3 i$ a$ @* u R- I

只要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稍加整理,就成一篇妙文,一点都不难,有没有这个感觉?

' m/ y, [. M. D' F9 ^! b

希望老弟经常“添堵”,这样我们就有的看了。。。。

% r! U' ` h3 d' T2 Q

 

% g' f1 n. T" r1 K

另:最近发现右下方的“引用”功能不太灵光,点击后不出原文。有人遇到此现象吗?

发表于 2009-9-17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稍加整理,就成一篇妙文,一点都不难,有没有这个感觉? 0 B9 H, {$ G& q# y

希望老弟经常“添堵”,这样我们就有的看了。。。”

) i4 ^3 G" M1 {( L9 ^# k- @

       “另:最近发现右下方的“引用”功能不太灵光,点击后不出原文。有人遇到此现象吗?

/ W% P2 u& U: Y# ^) A: d

     

& G* ^8 }$ p- X% |8 m& U

   有水兄互动才有意思,否则成了自说自话了。

5 o" T' n L; v

   右下角的“引用”功能我不太敢用。怕出乱码。上次出了乱码都不会删除,让同学们催了几次才删掉。我觉得还是保险点好,先复制好了在点回复,粘贴上你的发言,再做答复比较稳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3 18:35 , Processed in 0.157606 second(s), 16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