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1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说书人在2009-5-1 9:24:00的发言:
- I4 J, \6 y$ V5 g9 g- N! P% b

 

( S" F+ E) \& F* l

你和水小子的文字,都让人惊叹,事隔40年,如同就在眼前,还那么细致入微。而且都是8号楼的,偶然还是有什么原因?

6 L* _3 }8 d- e1 L

 

' q" Y0 r9 J6 C# L

但是,对当年机院第一风云人物(我的感觉),你还只有十来岁,能对大人的事情能有多清楚,我还真是特有兴趣。简单推算,他现在有70岁了吧。

% Q+ Z! }; l" ]8 G1 T/ f, d

 

# H z& p5 ?" a) k0 ?

谢谢说书人的赞叹。可能我和冬虫一样,从转亭上甩下来磕懵过头,废了身体转圈儿功能,却加强了记事的能力。。。要不冬虫你给个说法?。。。呵呵,玩笑啦。

" W- j7 J9 j* H: o

不过说起大人的事,有时还真记得门清。您想,那个特殊年代,架在9号楼顶的大喇叭压我们脑瓜顶上,成天呼喊着那个小个子“Lao Shao-Hua,Lao Shao-Hua。。。" 或者那位女士“Qi De-Fen, Qi De Fen。。。"。 而挂在大烟囱上的高音喇叭会传出“Hai  Feng, Hai Feng。。。”,要不就是国际友人“Chen Yi-Wen, Chen Yi-Wen。。。”,最后的下文一定是要他们“。。马上回总部,快,快,快!”。。。。

( g8 h3 ]& W" y/ K% [; c: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5-1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5-1 0:31:00的发言:
黄金海岸:井冈山的道路记忆尤新,------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现在想起来,那个演出也是相当不错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风云记事,都有值得回味的东西。
* C: {4 o3 Y$ `

我记得那歌词是:

3 \+ X; Y6 v3 R; }/ r, M

! I, d5 U3 o. K2 g. C

八角楼的灯光,

3 N7 b/ @0 j7 _, b

     是黎明的曙光,

0 F8 O* ]7 f7 U% W: w1 N8 G3 {% P

       我们的毛委员,

! j1 O. U( o# e* t; J4 r$ O+ S

         在灯下写文章。

2 f- K3 @8 M. r0 s5 B

           秋收风云笔下起,

! H8 O h6 F) C+ N k* @2 \

             五湖四海红旗扬。

) T9 g7 O: Y) b: I/ V+ }( d Y

从北方到南方,

& D4 Q- r b! q2 z- I& i' M# n

    从湘江到赣江,

# t0 q" N: u! s* J& E

       红旗卷起农奴戟,

; @0 n; c7 Y& _& X# @. u

         天翻地覆慨而慷。

+ m* o* D j; K2 T5 X* g. [

           ???? ? ? ?,

! V3 W; K0 ~! e" o- b6 Z/ t( Y

           文家市上军号响,

3 ^) Z6 G; C: P

              深入农村扎下根,

5 ]7 [) I+ v- x3 q4 }

                新中国欲立在井冈,

9 b# A7 ^$ ^1 O" s: D, O

                   跟着毛委员,人类得解放。。。。

, \3 ~7 {; y' Q* P! g; t

 

- U1 l4 r4 Q9 J/ _5 k

还有一首歌是:

) K8 j/ u$ L8 y! t4 L- N

         浪里飞舟,

& k `* w0 L+ x1 x4 S e! s3 D2 E9 ?

           黑夜明灯,

* C' s! m6 G. h. E% V( u; J

              似闪电,湘江风雷一声吼。。。。

5 L& R" r6 M& I* ]: n$ R/ K0 B

那台歌舞剧演的是真不错,还请来外面两女中学生出演“春伢子”和“凌妹子”。一票难求(有钱也不买票),我们一般直接从后门翻上男厕所房顶再爬到侧窗,嘿嘿。。。从上往下看,一览无遗,有包厢的感觉。

发表于 2009-5-1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5-1 11:08:00的发言:
9 v9 D: p' ?3 F! B

谢谢说书人的赞叹。可能我和冬虫一样,从转亭上甩下来磕懵过头,废了身体转圈儿功能,却加强了记事的能力。。。要不冬虫你给个说法?。。。呵呵,玩笑啦。

+ u. E8 X7 y9 Y/ V6 a( k; R3 E

不过说起大人的事,有时还真记得门清。您想,那个特殊年代,架在9号楼顶的大喇叭压我们脑瓜顶上,成天呼喊着那个小个子“Lao Shao-Hua,Lao Shao-Hua。。。" 或者那位女士“Qi De-Fen, Qi De Fen。。。"。 而挂在大烟囱上的高音喇叭会传出“Hai  Feng, Hai Feng。。。”,要不就是国际友人“Chen Yi-Wen, Chen Yi-Wen。。。”,最后的下文一定是要他们“。。马上回总部,快,快,快!”。。。。

8 V/ |* n# t2 b3 ?3 |% P1 k0 i2 n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5-1 12:55:00的发言:
: e/ s3 Y/ R7 R5 W

承蒙说书人的夸奖,我不过是“客串”,只起一个目击者何记录者的作用。对第一风云人物为何印象这么深呢?因为我们和其大本营毗连,就像水小子所述,特制特号的高音喇叭群,整天在你耳边嗡嗡,再看看大字报,这才叫耳濡目染,若说拙文大家还能读得下去的话,估计首功要先记在这上面。另外,我们都是少小离家乡的游子,在异乡异地,人生地不熟的,“怎不忆江南?”小时的事本来就如刀刻斧砍,再时不时翻出来,还不“永垂不朽吗”?!

) `, c1 G7 t4 T/ t- y6 M

 前几天看到学友交流如何教女儿写作文的帖子,感慨颇深,太羡慕这些祖国的花朵了,以及他/她们特殊的爸爸园丁,真是呕心沥血,身体力行。反观自我,整个一个野路子,毫无章法,信手涂抹,“打哪指哪”。所恃的唯有一个真字罢了。啰嗦许久,终究左不过是个“票友”,希望说书人压轴节目快快上演,再给我们更多得好段子。

$ X7 p# y6 p" r9 ?8 E

大喇叭真是好东西,我们离得远一点的,就记不那么清楚,哈哈,开个玩笑。

0 S% b- |+ Y" v: ^8 f8 c

 

7 O2 {6 }' B; k2 U

" w# S+ m& L( e9 \# [

糊涂兄教女儿写作,是很有效的写作教学法。这种方法对教师要求高,工作量大,这样做的教师应该是可遇不可求。

8 u0 A: V2 B* |& H E( P/ ~

 

# ?. Z; m/ o7 V6 {8 U2 h C# x

& [ U. `3 a# l* d' j9 V0 r

我起“说书人”的名字,有失误的成分,只是时间长了,自己也有一种错觉,以为真会说书。你没看出来吗?我更像一个矿工,把这座富矿的矿脉找出来。

* Q3 J8 ]) K* P/ O" V0 d- G

 

: w) y% L* w7 B4 A$ l4 j/ p3 Y

6 }2 l/ H8 A" C- _2 \; m

至于写作技巧,有心就可以练。我们面对的是历史,首要的是把历史的真实挖掘、记录和还原,何况你们的文字大家已经很喜欢,现在不是讲究原生态吗?将来你想在此基础上写小说,只要东西好,写作方面自会有人帮你。
 

发表于 2009-5-1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C; l1 t+ b& E q0 `

关于建立网站的提议

: E/ [& w2 X! R- X' }- y

 

% O5 t$ z% g. j

+ O# a4 I K! U, I0 @9 q

2 B1 p$ F* d. V, c6 c9 {# e

我们的帖子到现在已经五千多层楼了,我最近把前5000楼下载,文字、图片,三百多M,加上幻灯和录像,就更多了。其规模早已超过许多不旺盛的网站了。

( y! u/ ^1 d+ q

 

8 N( G6 U8 f: E! H: D* A7 X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提议:建立一个新家:机院附小网站

: j j' f8 Z5 e0 ]! | q9 b# ^* z

 

# H) }7 Z6 l. e, r

已经和擅长电脑的老三学长沟通过,得到首肯:“所提建议极好!”。他说,公布出来,请大家讨论,人多力量大,还能由此发掘高人。

) E0 ?+ Y" u+ T! }

 

, f9 `! ~- ?" t* T

 

9 `; [+ }8 L6 M! m

* I# f2 ?* y k

建立网站最重要的,是足够丰富的内容,不必多说。

2 z }& R f7 b6 P r

 

: a- Z% ~" E$ [* O2 s& W* A: _

钱,基本不是问题,10年前,就有大量个人(包括我自己)办网站,真正必须花的钱非常有限。操作应该是义务的,没有工钱的问题。

" }2 y0 S: F7 L8 r

 

$ J6 j l4 A6 w4 |! l* {

剩下的是技术性问题,策划、编辑、制作和管理。有些能力已经具备,有些可以一步步来。这里暂不展开,大家讨论吧。

' }: _- ]/ m4 n) H8 e& G8 }

发表于 2009-5-1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小群:刚看到你在网上写马沃野小时候的事,很好笑,记得小时候我上课座位离你不远,都在中间,最前面坐的是陈小华,你好象在第三排,很斯文,慢条斯理,如今一定是搞文字工作吧?有机会一定要回国和同学聚聚,4.11聚会太令兴奋了,虽然人老了,头发白了,但我们心态依然年轻.就像在当年在学校一样,留下太多难忘情景.....

7 O m+ e1 J ]! F/ b

黄鹤09-05-01[em55]

发表于 2009-5-1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秘书长:听松给你的合成照片。
发表于 2009-5-1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笑盈盈在2009-5-1 15:07:00的发言:
( t: i! z! ?* x( T) R8 L" Y

 

) ^$ f! l. W: H- n

     大虫子我们都在忙校庆,忙的浑天黑地,您老道是悠哉悠哉的大谈特谈,还胡言乱语职责我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到北京我第一时间就向您老通报,您老公务忙腾不出档期还怨我们,真是苍天呀.........大地呀.......,等我腾出空来咱们在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X7 S3 [) H) o9 [+ M M8 L J

嗨,我们64.1班到哪儿都受气,没办法,从小就打不过,这么多年过去啦,照样不行。您老先别上火,我托你向在京的发小致意,你做了吗?你倒好,手握了半天不知对方是学兄还是学弟。。。。。取汉中我要坐你的车,互相之间有点小过节会使车开得稳。。。。shen hong 据说去不成,是吗?有点扫了大家的兴啊,你应该劝一劝呀,。。后会有期,祝好

6 o( @0 k& Z+ Z% O( A* i$ j$ f3 w

发表于 2009-5-1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 E, h, d" W( c, }

     大虫子我们都在忙校庆,忙的浑天黑地,您老道是悠哉悠哉的大谈特谈,还胡言乱语职责我[em60]?到北京我第一时间就向您老通报,您老公务忙腾不出档期还怨我们,真是苍天呀.........大地呀.......,等我腾出空来咱们在[em233]

发表于 2009-5-1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曾见面也不知是哪位老邻友,回想起文化大革命两派闹革命,可是没耽误演出节目那可是相当有水平,相当的气势宏伟,是人才济济啊!我们姐俩也跟着过了把瘾,又唱又跳的。现在也只有回忆了
发表于 2009-5-1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到咱班同学的照片了吧,有的因有事情急忙走了,就只留下我们几个了,真希望咱班再相聚时会有更多同学。真想念你们。
发表于 2009-5-1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5-1 10:34:00的发言:
: B* l5 i/ V& b( D9 h

我记得那歌词是:

" t' a3 @- q. e

' j- Y- n4 }) m+ G" P

八角楼的灯光,

# ?! b R. l0 t$ R0 U

     是黎明的曙光,

& w& w% C3 C, e' x7 \- X

       我们的毛委员,

& D' `( K8 S* [/ [" K

         在灯下写文章。

9 g$ u5 k! n2 }0 M6 p

           秋收风云笔下起,

3 @* ^" w" L$ _, Q

             五湖四海红旗扬。

# @# b5 b, L. ~9 b! o

从北方到南方,

; t J6 a0 S6 `- R- ~, w+ J: x

    从湘江到赣江,

8 k S4 f8 R# q3 Y W

       红旗卷起农奴戟,

/ Z6 `' M( m: Q! K

         天翻地覆慨而慷。

4 }, L1 D" f, g3 q7 Q/ |

           ???? ? ? ?,

/ g% l R/ `7 c

           文家市上军号响,

{# c/ ?4 {' f" J% B) O

              深入农村扎下根,

& N- S/ f: @3 d2 v5 K

                新中国欲立在井冈,

+ h& T; K" ^ w

                   跟着毛委员,人类得解放。。。。

, e) K d6 l" Y& I/ _

 

" c5 e+ g7 w2 z A

还有一首歌是:

# [8 F- F! V+ V/ Y0 Q z# ?! l

         浪里飞舟,

3 C3 Q& N4 M* p

           黑夜明灯,

7 Y7 E4 ^5 C W; I

              似闪电,湘江风雷一声吼。。。。

; U9 F9 W% d h) R3 R0 S

那台歌舞剧演的是真不错,还请来外面两女中学生出演“春伢子”和“凌妹子”。一票难求(有钱也不买票),我们一般直接从后门翻上男厕所房顶再爬到侧窗,嘿嘿。。。从上往下看,一览无遗,有包厢的感觉。

* _$ K b% w% Q" h) T

 

; Z1 {! D2 { G7 _

八角楼的灯光

0 F: Y, {* y$ f

 

6 X1 L8 ~3 B' [( ]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
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光下写文章。

( t5 \& p, B1 E! t8 ^

 

7 ^7 @( x) y/ S9 ]' B8 r: {

革命风雷笔下起,五湖四海红旗扬,五湖四海红旗扬。
从北方到南方,从湘江,到赣江。红旗卷起农奴戟,天翻地覆慨而慷。红旗卷起农奴戟,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慨而慷。

2 ?& Y/ r( B; j) S

 

7 ~9 {6 x3 B5 C

秋收起义惊天地,文家市上军号响。深入农村扎下根,新中国孕育在井冈。
跟着毛委员,心里亮堂堂。跟着毛委员,浑身有力量。跟着毛委员,创 建 新世界。跟着毛委员,人类得解放。

, C! d* o) O' L: ]% v

 

7 v( a$ Y! W2 @8 ]: H8 n }6 x0 z9 Z" Q

八角楼的灯光哎,是黎明的曙光哎。八角楼的灯光哎,是黎明的曙光哎。
驱散了万里与云雾哎,映红了天空海洋哎,照亮了革命者得心哎,给人民带来希望。

0 E, a2 f/ M8 K/ `+ [: R9 x

 

1 ^2 P+ C* O9 i' |* x. i) H

全世界都仰望着东方,东方有个红色的井冈。全世界都仰望着东方,东方有个红色的井冈。
我们的毛委员员哎,开辟了革命的路哎,指出了胜利的方向哎。

, `8 w: \/ s6 @; T' m6 F) D$ J; p

 

5 g7 e- G& B4 f/ n) A

井冈山上八角楼哎,升起了不落的太阳。呵嘿!

; ^" R/ u4 s& d9 c7 D( Z8 }

. ^- R5 P. ~7 v

 

7 P6 u* g" R: x

====================================

7 K3 X- z; c; v, L) y( A

 

5 s M V" x# J: l4 u% K

爬包厢,我也干过,有一次差点... 保守了40年的“秘密”,等我找当事人验证一下再说出来。

1 m- R: V" ^- K7 u

 

+ B9 U. k& }, g* o

 

发表于 2009-5-1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漫步好,

# A- y2 p2 N! P! ~

 

1 J. [% x& t8 a7 N' f, L8 y

名录我已经注册,等待确认。 

6 c1 P8 X/ C& t' g. c

有思维定式,没注意那个系统还需要这种操作,也给你添麻烦了。

8 ~6 }& I! K+ F, T7 z' v+ b# Q. p7 G

 

发表于 2009-5-1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失去的记忆”

$ y- ?$ o# M8 [7 `

 

' w/ s5 g+ j& P4 B# H0 h2 e0 \

对!是邹老师,二至四年级是我们的班主任,在学生中威望很高,61年调到六铺炕小学。五,六年级郑尧是我们的班主任。在这认识邹老师的同学不多,你能说出邹老师名字难道是我们班的?

+ T6 x+ A1 E9 v/ z5 m6 s

 

. a& A4 e e8 g* ?, |) T2 v; }1 p

 

/ h# ^" y1 J; f; P* H' M

向学长致敬!根据你的描述,应是我的学兄/学姐。邹老师61-62年在地兴居小学(不是六铺炕小学)教我们,是我们的班主任,当时共两个班。63年我们转到机院附小,邹老师没跟过来,刘倩蓉是我们的班主任。

4 G( e" N" ~9 X& r

 

' s- [$ _% y8 A

 

发表于 2009-5-1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又上来,看见黄金海岸,怎么,女孩子也上高吗?

% v1 Y6 C O1 x7 p" T& \3 [

 

3 \" R9 a( k' L' J

那篇歌词是在网上找的,没那么好的记性,找到的音乐感觉还是原版。

6 J) _, H) p, f

 

! o+ N( ^! z( E# O8 {

在论坛收件箱给你发了一条消息,见右上角“我的信箱”

: ]7 I7 I+ Y. Y8 h* g3 j) [

 

发表于 2009-5-1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若水,我给你发了一条消息,请看一下,谢谢。

# x( r: t- m) c/ _+ c

 

发表于 2009-5-1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说书人在2009-5-1 9:24:00的发言:
# t3 Z8 W- I2 Q. c6 N8 J) _0 d& R

 

4 e% ?2 _( K& `4 d9 G$ D: s. K4 B

你和水小子的文字,都让人惊叹,事隔40年,如同就在眼前,还那么细致入微。而且都是8号楼的,偶然还是有什么原因?

+ r1 ]! P% |2 z K' n. _2 P# e/ ~

 

( Q: _/ D9 O7 W/ Z+ j# {. F

但是,对当年机院第一风云人物(我的感觉),你还只有十来岁,能对大人的事情能有多清楚,我还真是特有兴趣。简单推算,他现在有70岁了吧。

3 L9 M' i0 J- l. N' @6 R

 

0 e$ Y0 z; j# K V, G

承蒙说书人的夸奖,我不过是“客串”,只起一个目击者何记录者的作用。对第一风云人物为何印象这么深呢?因为我们和其大本营毗连,就像水小子所述,特制特号的高音喇叭群,整天在你耳边嗡嗡,再看看大字报,这才叫耳濡目染,若说拙文大家还能读得下去的话,估计首功要先记在这上面。另外,我们都是少小离家乡的游子,在异乡异地,人生地不熟的,“怎不忆江南?”小时的事本来就如刀刻斧砍,再时不时翻出来,还不“永垂不朽吗”?!

& C9 P% i+ B) ?' s$ g. K/ |

 前几天看到学友交流如何教女儿写作文的帖子,感慨颇深,太羡慕这些祖国的花朵了,以及他/她们特殊的爸爸园丁,真是呕心沥血,身体力行。反观自我,整个一个野路子,毫无章法,信手涂抹,“打哪指哪”。所恃的唯有一个真字罢了。啰嗦许久,终究左不过是个“票友”,希望说书人压轴节目快快上演,再给我们更多得好段子。

发表于 2009-5-1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心一”能将“八教楼的灯光”全曲歌词写出,可见当年此剧的“粉丝”大有人在。4 K8 g  m* |- j/ b$ K$ S
“包厢” 的比喻太形象了,买不到票的孩子们大多有此经历。印象中几乎天天去大礼堂外面等机会,在当时文艺娱乐内容极缺的年代,这部文艺作品真是百看不厌。
发表于 2009-5-1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5-1 9:01:00的发言:
d) C+ y; R0 q* a. ~

你们要去汉中?怎么队伍又把俄拉下了?

. O6 g* G0 o. q1 g: h

代俄向河东店,褒惠渠问好,那是陕南鱼米之乡,俄们出山的地方。。。

% \0 Y# r' N; j( d9 Y% Q

水兄:我们早就要去了,只是让这事那事耽误了。清明节小聚义时,我们检讨了迟迟未能“取汉中”的原因,各自都作了批评,推卸了自己的责任,宴会决议一致认为,人算不如天算,只有在今年宜远行,是我们“走西口”40年祭。我们兵分两路,一路是大队人马从西安出发,另一路Mao为民千里走单骑,一举开到连城山下,褒河之滨,。。。快来吧,水兄,我们一起去勉县拜访武侯祠。。。。。。实在不行我们下载你的玉照,放在胸口处一起神游。。。。。老兄,你可别当冻僵的蛇,当胸要我们一口,。。。。哈哈,没准儿!

; ]7 b1 a/ v* ^4 _9 G7 \

  关于菲菲楼妹,老兄又是留作业刁难,又是打提示“引诱”,把我晕的。。。连陕机院和bjwy都耐不住了,。。。

4 u% `8 M$ s) C4 p, ~1 G. `. @- i7 H

其实我早在第一个帖子就猜出了,使Di家妹子,只是老兄不知当时怎么了,心不在“马”,没有给予肯定,所以我就将其排除掉,甚至连大朵都想到了。大朵还记得吧?害得菲菲妹子这几天都不敢出来了,别怕嘛,我不比“卡西莫多”更怕人!。。。。。

发表于 2009-5-1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小子与冬虫夏草的故事讲的真好,把几十年前的很多场景真实的再现给所有对这5000多楼的老友聊天的帖子情有独踵的读者们。很有参与其中的冲动,又感叹没有他们那麽好的记忆力。期待他们更多的“故事”。
- O( }' f1 N1 r+ F& E# m看到那麽多的8号楼的老朋友和老邻居们(有的在照片或视频上, 有的在帖子的文字中)太亲切了。还记得与MaliMalin在302的段小红家藏猫猫的情景,也记得在大井盖儿上听冬虫夏草的孪生姐姐妹讲故事的样子。还记得去机院大礼堂看“井冈山的道路”吗?没有票的一群孩子们等在大门外把脚趾头都快冻掉了, 虽然最后进去的时候已演到尾声了, 那动人上口的“八角楼的灯光”却是人人都会唱的歌。
. ?6 N( t+ R! n2 K7 T5 L/ [碧蓝菲菲这名子太有诗意了。谢谢水小子和冬虫夏草帮我们认出了她的庐山真面目。想不到40几年前一起从平房的托儿所回家时常被我们的恶作剧吓的大叫“好WQ 好MN, 等等我”的发小姐妹现在依然如此风度翩翩,真遗憾这次不能回去和大家一起享受几十年后再聚首的快乐, 只有在网上盯着贴子看的份儿了。- G6 y% g( ?& N' s7 Z
感谢所有为411聚会付出努力的老师和学长们,也想告诉MaliMalin楼姐们,看到她们提供的马家军6兄妹们年轻时和最近的照片真的很亲切。问所有人好!
. Y5 q) R5 H; F5 R8 S$ [3 U9 r3 c愿老朋友们儿时的记忆常存!
发表于 2009-5-1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O# A: o; f! b- J1 e

网海茫茫天各一方,

8 [/ m8 F6 ^4 [) s

在遥远的思念里,

" }: O% {# n H5 [9 D

改变是我们的容颜,

, N! m& A7 S* S0 l$ x

不变是学友们的真挚情怀!

0 V q3 S5 U, B* k

 

* m* @3 O; m8 @) ^. B# x4 T

祝老师校友“五一”节快乐!

发表于 2009-4-30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机院附小的老师 校友  平房长辈们及众兄弟姐妹5.1快乐
发表于 2009-4-30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t6 Q9 S+ v3 G7 ^

发一张新作的老师照片。

发表于 2009-4-30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子小兰在2009-4-30 22:25:00的发言:
8 v4 v* w4 S/ U5 N

受听松之托,给老朋友老三,心灵之花一张荣归故里照,有两座楼,领操台,操场和足球门。

1 O. H' k7 ?: B( _0 Q% W3 Y+ {

 

: x' h; w) O) [# r

谢谢听松大哥,收藏了。

发表于 2009-4-30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蒙在2009-4-29 23:31:00的发言:
你好赵秀玲,411那天我们见面了。我是咱们这届女生中最胖那位。
% N* I/ }2 a" }/ \

你好 雨蒙 我知道你了 4.11太仓促 没来得及好好聊 以后多联系 5.1快乐

发表于 2009-4-30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4-30 16:12:00的发言:
' W, r% d% j7 T" M% g

 

2 P9 p- R8 [# r3 _# U

      

' l& q! ^. o7 a$ r3 p c' m

     【 水小子:"完了,胡兄弄宁千秋雪的意思了。。。。哈哈。。不过,字面上理解也没错,没错。。。哈哈"】

/ r1 s% I# a. ~" I3 A, g* c

     

: e5 |9 O% `( `; n& p

     不好意思,我还真是糊涂了,从其上文望下看,突然觉得心里"热乎乎"……后来,再一细读,心中冰凉,喔考?!满拧!!!就充一回你的“老师”吧。在新闻圈里,年轻者见年长者,甭管认识不认识、熟不熟悉,均称“X老师”。本人下回注意。

, a/ `. \3 @$ O8 f7 e8 e

 

# [' x3 H7 f* k1 @

哈哈,第一段说胡兄,第二段说胡老师。胡兄犯了糊涂,也情有可原。。。。。。

% f5 q* _. K: N. y% S/ e7 o

在机院附小这个帖子里,老师就是老师,胡老师就是胡老师。“老师”这称谓的用法可不是江湖上比如新闻圈、文艺界的用法啊。当然,老记胡兄在圈内被称为老师一定已经有年头啦。。。。哈哈哈,十分有意思的事儿,算是一个花絮了。。。。

发表于 2009-4-30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听松之托,给老朋友老三,心灵之花一张荣归故里照,有两座楼,领操台,操场和足球门。


发表于 2009-4-30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09-4-30 18:55: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小学老师-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今天终于找到一张老照片,忒高兴了,摄于1961年夏,标题是“俺入队了”
' b) Q' m: l4 w7 f! H

这是邹建新老师吗?

发表于 2009-4-30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4-29 13:35:00的发言:
  # `3 A7 W4 \1 t" T

各位学友,想必很劳乏了。现出几个小学“复习题”,请学友抢答。温馨提示,别不及格呦!                        fficeffice" />

& D, E) D& i! ]* l D) G

1.《福尔摩斯探案集》,在我们的口中念成什么?

! A+ J5 `- }. W a3 _, m

2.“俯卧撑”说成什么?

7 }- f) P( T x: m

3.“合作社”说成什么?

; k/ i. X4 F. @) ?; x

49号楼(或21号楼)又叫什么楼?

2 [4 r! t) w) o; ]4 ~

5.小学操场的水磨石滑梯叫什么?

6 M8 q: |% w' O

6.文革前的班长称什么?

- |3 m9 M& o. t; f9 Y) }) E

7.操场前的砖砌石台叫什么?

2 x0 v9 F: s8 @! R

8.刚入学的新生叫被称为什么?

) `9 @3 R1 T2 K/ I5 N+ z' h

9.形容一个人很健壮,重用一个字,怎么说?怎么读?

3 _% ^0 }, H+ G b

10.说一个人很气派,或很想气派,怎么说?

: W" z' ~. \( V& v

: o+ g0 k( R9 a) r" a4 e1 R- C

 

1 r3 x, ^0 i& m! }2 p6 r o( j

 

5 n0 I: L0 _/ D3 g+ h' t

5 _) E0 O% u- H+ \: v# F0 w! N: v

# s; ^# S3 P4 w6 P1 l% g( @9 Y% v$ ^& s6 V5 C5 v4 m$ b. @" Y$ ^4 l; I$ L! a
( v, T4 ~6 z1 p' a
2 u# O* i0 t+ Q4 j% S: N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4-29 16:48:00的发言:
7 @& f0 O3 J" O9 d$ a8 K

 

: k, w3 g' }7 X0 [

试着答一下,

3 x+ A- e O5 ^- A1 j/ K' u

3. “合作社”,“作”念ze

4 _" m# ^& m3 M3 l/ L' W

4. 教学楼?

) W& J3 F6 @6 ^% z1 V- j4 E

6.  班主席, 我们班主席是Hly,还有一句顺口溜,实在不好意思说了。

5 ]8 w3 ]1 a% F$ t6 D2 h

8. 一年级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儿。 此题有点简单,谁都知道。

" Q) O- o0 c! P7 ]; J" p

9. zhuang, 三声

! `8 E4 p8 u% m* I9 c G) Z( J* l

符合你的标准答案吗?

+ R0 Q H9 }; ^% K1 s7 t

 

7 O- o% j4 b0 [# x6 C" o

心一:你好!

7 |3 @9 {- |. ~

  感谢你的答复。6和9完全正确。实际上,3也不算错。只是不同的楼发音不完全相同,或另有说法。8更不用说了,之所以出这样简单的题,是因为我刚问过70,80,90后,他们对此一概不知,于是想给他们启蒙教育。至于4,是指当时对两座楼的习惯称呼,似乎当时不叫它们“教学楼”,太正式了。

0 M( b" e0 w2 K' e# }3 [

 另外,1是指当时听人讲福尔摩斯,但说书人口中大侦探就成了“。。。尔摩斯”。2是当年“练块儿”,首先练“俯卧撑”。但练家嫌名字不利落,故有特别的称法。可能由于时间仓促,10大概叙述不到位。意思是,一个人很潇洒,很受追捧时,他会很。。。。

, i0 r+ U& p8 {0 e

再次感谢“心一”的支持。有什么新的体会可互相交流。

& Z3 g0 y3 S8 c# D+ D

% _' q9 n; h, ` w/ M

补充一点,

( s9 A! W! T8 l( u$ E; c

7 D% l0 q( i. ^9 O+ v8 k) c# i

6. 印象之中,好像文革前就已经开始改叫班长了。

% ~5 }4 Q+ C# l2 N# z

 

8 ~* J$ H5 A, ]; k

5. 滑楼梯。你自己泄题了。咋这么多人想不起来了呢?
到网上查了一下,“滑楼梯”的说法不是我们独有。这些年也见过好多滑梯,滑梯用在我们这里最恰如其分,常见的滑梯一般又单薄又矮,唯一的好处就是掉下来摔得轻一点。

* Q5 j9 r) _7 w- Z5 [1 w&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8 07:21 , Processed in 1.23345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