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4-16 22:36:00的发言:
2 Y+ N: D$ w, N0 ]0 |& K) p7 d ! d2 J0 q; O3 S
4月11日“师生聚会”原新闻稿样 2 q0 j O% ?5 z( q
x总:您好!
, W/ D: n% E: B" e5 \2 V3 H- R 添麻烦了。我们小学师生“半个世纪情缘聚会” ,请您相助,可否在咱们健康时报发一张新闻片子。感谢万分! 老胡 ' @# l- r) X5 Z5 H8 g
----------------------------------------------------------------------------------------------- 2 X! Y, }9 B! c+ D6 V6 a) C r3 S
图片新闻说明
7 D! ~; n, E; p8 Y: Y: E( u' b - ^% Q. I: t+ G
半世纪师生重逢,话未吐口语声咽。师长弟子多白发,昨如青丝今成雪。 9 x: b- X+ X; i% U$ n$ c
4月11日,一机部子弟小学(后改为“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师生半世纪情聚会”在朝阳区金台西路原机械学院举行,有来自海内外的学生500多名。该校1955年所建寄宿制干部子弟学校,1969年因故解散。但昔日师生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情谊,虽距今四、五十年,却令师生恒久萦怀。校友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央候补委员冷溶,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固等代表予会学子向老师敬献鲜花,以谢师恩。
. E$ f0 K9 I. W) A# H, g9 z ——摄影 夏勇 文 胡涂人
$ C" F, T7 |: |------------------------------------------------------------------------------------------------
0 P. e; d2 N* X/ a 背景资料
" l( |/ @6 C5 w- Q2 K
2 N3 m1 x0 m2 ^- j- @' x 4月11日,我们原“一机部子弟小学校”(后改为“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学师生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大型聚会-约500人左右,有的同学是不远万里从国外赶回、有的同学从外省奔赴回京。 - w2 I1 T2 I1 _1 r, U( d/ j& L
$ o, c$ \/ r$ m
我们小学是1955年代成立的一所全日寄宿制干部子弟学校,当时在京各部位的很多干部子弟都就读于这所小学。校址就在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大院内。按今天看是“北京市重点小学”。每当有外宾访问中国,我们小学的同学就被派去机场向国家领导人和外宾鲜花……历史诗史《东方红》,有我们小学派出的小演员……1969年文革时,因为我们小学“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黑苗子”,所以,被彻底解散了。 6 C0 P- Y- m3 } F8 |$ ~: _
H ?3 q6 _7 W( g* w; D1 M# d 如今我们同学与母校分别四、五十年了,当年我们师生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生活情景和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始终萦怀在每个同学的心头。 ) V9 g' G+ \+ r- ~
% H# [' N+ p; Z 一位同学在《老北京网》“一机部子弟小学论坛”上写到:“日后我们与您们天各一方,但是我们对老师和小学时代的生活的思念与眷恋时时在每位同学心头,萦怀难去。这就是:藕断丝连,砸断骨头连着筋啊!” + z; ?5 |% [ H+ J R
9 a/ `+ K. s# r. M# W: A 另,一位同学写到:“机院附小,刻进我骨子里的四个字!永远不能忘怀的是老师们亲切的笑脸, 永远不能忘记那教室,那灯光,那操场,那食堂,那谆谆教诲,那天天向上!谢谢老师!谢谢机院附小!谢谢留给我金色童年的每一寸土地!谢谢让我们一同走进机院附小的伟大时代!” 3 T$ x% w2 X% P* I( z. ?7 N' b8 o
(“小学论坛”目前是《老北京网》最长的论坛,点击率17万) . Q( I4 Q( `1 c
% A) w* D: [8 K& b0 H5 ^' D/ T 谢 谢!
; M+ n+ \, p. ?: \4 g% Z: t 胡迎新 4月11日
6 v3 D" h: Q1 i6 l" T
+ N# Z9 S6 M# F& {3 r4 \8 G 胡涂语:结果,计划总不如变化,很无奈。
9 w+ g$ \( \8 u3 s* Q' z
/ B) W a6 [0 M6 _% m : e! }+ }# D% H0 E
编辑就是厨师,作者的稿子是篮子里的菜,可切可剁,不如意可扔。随意改动别人的东西以致面目全非,这种事情就连很多大文豪也无可奈何,不知糊涂兄怎么还有“无奈”的感慨?其实,封面发表一篇与专刊主旨无关的大照片,再配上文字,已经是很有面子了。
; B$ `5 S8 @. \, V' P0 O
4 S7 V0 C7 Q/ }事后诸葛亮的想法,如果编辑有时间、有兴致,让他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处理肯定不一样。或者,找几张老照片,读者可能更感兴趣。再有,如果用风趣的文字探讨一下这个帖子的性质,会吸引一批各个领域网友关注。
2 W, H) m6 o( u9 x# x- g' o4 l
8 Y+ A; Y7 q2 b$ z9 }7 r' L+ y最后,挑一个小毛病," (“小学论坛”目前是《老北京网》最长的论坛,点击率17万) ",不是“论坛”,而是一个“帖子”。
5 k0 d) ?+ j5 ]6 K+ I-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