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12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4-12 1:3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y; C3 a1 Y- {- J) H4 N

 

2 P) e7 u" B( P

laojy学长:请您介绍一下您的两位同学——我们的学长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4-12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今天的报纸了解到昨天(4-11)是机院附小的同学聚会,我是61年入学的1班同学。

2 O# o8 l) B4 `& e* y. h* v& ]

从地兴居转到机院附小的。

6 v- A1 {' S! s) T

我们班的同学有,林刚,林国旗,李国庆,胡小平,鞠小兵,张晓林,何莹,刘玲玲,苟艳萍,陈爱群,柏莉莉。

5 a. M/ ` T6 p7 R

不知道你们怎么样了,很想念大家。

! y6 s; n- r5 w7 N, k5 Z, _

 

发表于 2009-4-12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我,林建玲。61年入学


发表于 2009-4-12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旧情节

 怀旧情节
文    心情假日
   不知从什么时侯落下的毛病,一旦有了感想必须写出来,否则别想睡上安稳觉。今天的感想就是‘怀旧情节’。
   为什么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机院子弟小学的校友那么怀旧?时光飞逝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份怀旧的情感非旦没有淡化,反而日趋搅的我们寝食难安。究其原因:子弟小学是我们人之初的一方净土,那里有我们少小的纯真,在那里憧憬过美好的人生。当时子弟小学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在全国应属一流,我们庆幸生在首都、身在子弟小学,然而时代的变迁又注定了我们的不幸,成为了被耽误的一代人。经历了'文革‘的荒唐和学院的搬迁、知青上山下乡,天南地北劳燕分飞。时至今日都已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人生已成定格。也许你很辉煌、也许你很平常、也许你饱尝了人间冷暖和世态炎凉,婚姻、家庭、事业、地位、财富化分了不同的人生,而当我们即将要重返母校的时侯,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去追寻少小的欢快与纯真、在如今年逾古稀的老师脸上重温那风华正茂的音容笑貌,看看当年的小伙伴是不是过得比我好!看看你们被岁月砺炼出的风韵。
      到四月十一日校友欢聚的那一刻,一起唱响:《让我们荡起双浆》《花儿朵朵向阳开》的时侯,那情景会是什么样子呢?
        
发表于 2009-4-12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热烈祝贺师生联谊圆满成功

" X0 k4 f m) f0 O, l* I

发表于 2009-4-12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78]
发表于 2009-4-12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kf在2009-4-12 17:37:00的发言:
# l: ~+ [6 \5 K
  第一首先锋队队歌歌词: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青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新中国的太阳,开辟了新中国的方向,黑暗势力已从全中国扫荡,红旗招展前途无限量,为了新中国的成长而奋斗,勇敢前进前进,跟着毛泽东。
     我们要拥护青年团,准备着参加青年团,我们全体要努力学习和锻炼,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为了新中国的富强而奋斗,努力学习学习,跟着毛泽东。

   第一首先锋队队歌的来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是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歌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1949年10月,正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 ——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困难不怕担子重……"第一首队歌曾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代少年儿童走过那段岁月,令我们这些老少先队员们至今刻骨铭心.。
    1978年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把周郁辉词,寄明曲,为1962年故事片(英雄小八路)作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至今。
: H' O s. N% J8 S
# Y" o) V2 E# X! N; z( M) K. D) \; D& B1 j: }' p1 A) Y" K9 n: Y2 \7 w0 ]2 T2 \3 N+ N! M0 l' Q+ H5 t$ U. G" |7 _/ W$ l7 A' B a D) P) I' d1 b* Q; Q7 {6 M" Q6 Y' C9 N( T$ |% f% }, W* `4 B2 ?% u+ c& V9 [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 s" i3 B. B" h5 I
lkf
  4431楼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4-12 17:43:00

1 W- O9 w$ A+ e% ~3 y/ ^, y ( i/ `8 H. B7 H* u7 T! c( E% X+ T8 L# K5 `7 [9 C7 \6 D) j- n
A- [7 w8 Y9 ^6 q4 ^+ H
( g ]7 }5 L) N. ?) k2 q, @4 m; W

我不是你们学校的,但我们是同时代的人,这首歌难找极了,

m$ r: w* o3 n, i9 {

网络几乎没有了,喜欢的同学可以下载保存。希望大家喜欢!

. ~* L Z" D% e" X; x) k
 
* J1 d x3 @, t! U& I. m0 o

 
- W- E) I2 z4 V& v1 H) l8 Z

3 v6 m" n+ ^/ ^' Z% N% |; R% N


 

3 c- F: _ s0 x3 v
    非常感谢“lkf “对机院附小联谊会的祝福,非常感谢您送来的这首难得的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
3 O6 E% ?- r$ P
 
9 m. @ W, ?4 `$ x
    确实,这首歌当今已不再流行,而仅仅存于如今已经五六十岁以上人的记忆中啦!拜互联网之赐,拜有心人之赐,在网上还可以找到其踪迹的。
5 T' w/ F3 D) d
 
8 e3 a; t; w$ R# \; g Y u: N
    无独有偶,前几天,为了此次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会场作为背景音乐放送,我已经在网络上找到一个1957年的版本。您也可以欣赏一下。1957年的版本同您找到的这个版本是完全不同的。
2 X% t5 q9 x M4 m; _
 
- w# U0 F* Q( m6 j. R1 s, ]5 ~
    我虽然小学学过这首歌,当然也多次唱过听过这首歌,但我却从来没有听到过1957年版本这样的唱法!
$ y) W6 ]0 |; q/ t8 \3 s, N, N5 l
 
4 p# {/ n' |( p& j7 q: _3 T
    我感觉,我找到的1957年版本的唱法,似乎受苏俄风格的影响,其旋律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声的编排极富感染力,对旋律的处理更是别出心裁。虽然演唱者都是童稚少年,但演唱的风格却汪洋恣肆,气魄很大。1957年版的歌词同后来的版本也有不同。
3 B. R. b9 X2 y
 
# E1 y4 r' q0 Y6 [- _
    我第一次听到1957年版唱法时的那种感觉非常难以形容,总之是被深深地打动了。。。最后搜肠刮肚,写出了上面那段文字。。。不见得准确。
* d/ I8 v3 U# v* `; N3 C/ [' h
 
: T# w+ d/ ^1 W6 B* L+ ^3 x# c. Q
大家听听吧!看看感觉怎么样。。。
' L9 O$ O; [! F" t d9 ?' u/ b6 z" a
 
3 }1 \3 W8 |/ R1 @/ Q
 
, k, d- Z. c/ Z
 
# O( q: H. O% }& C ^% A2 v3 X
怀着深深的敬意,引一段曲作者的话:
0 D- n; P& v/ m; O0 V, f* o1 F
 
1 y' g! z: b7 \0 \1 n

+ G, {3 b! z& ?' c- b
$ R7 A& n6 T- ^4 [/ J k
  我要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马思聪(1912—1987)
/ L J, x( ^7 Y* Q0 [
 
- f/ Z* T; M9 y- |! Y7 }, l

 

发表于 2009-4-12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黄鹤在2009-4-12 14:39:00的发言:
7 s& F/ Q4 n' R7 ]2 V4 Q/ Q! I! S8 x

           感谢组委会为我们提供师生联谊的机会,你们辛苦了,太感人,太棒了!

! b8 Y! e ^* `$ g/ G0 u& K* I

 

; {: U& x* f& s3 q8 O9 d8 \% b

    祝愿老师们健康长寿!各位学友工作顺利,生活更精彩。

$ G6 a) z2 F# p

 

2 a, m. f" X3 R2 U$ P+ Q

                                                                   66届六(3)班校友

! H$ I& H: E; s7 i# r. e

 

$ j6 h3 A+ X" c0 C e, O

       想死你们啦!

# E% ?- i$ Q3 P/ ~7 P2 c

 

' G9 d8 f" p, T$ f0 M) k

刘小群, 你在大洋彼岸看见了么?马沃野在诉说准备创作中外音乐集。

. k% b4 J9 k! {2 g/ g

 

2 r4 A, e H+ d5 i" x |

感谢为大家做的通讯录。资料太珍贵了。希望下次聚会能看到你!

6 X# @7 ^) e& r3 c4 J

黄鹤:能把相片中的主人公介绍一下吗?你们在谁家?我在地球的另一边,很想你们,一个个看着似曾相识...... 这次的同学录,小群起意,抖出家珍,数数不够,发出搜索令,于是就有雅莎月下穿城之行,正当范念军掘地三尺之时,王计芬却在西安献宝。吾在此宁神静定,禅思梦回,忽见各位同窗从相片上飘然而下,活脱脱地说笑着。趁在众仙消逝之前,下笔把诸位一一捉住。忘了最后的两天如何过来的了,设计过了几个封面,改了多少稿也忘了,只记得和同学们近了,和小群、雅莎、小英,又认识了......

9 ^& K; s3 |, a6 X

 

$ r" g1 D6 Q0 T& K- d: m6 ^

问候马沃野,告诉他,六年级时,我坐在他前面。每次往后传本子时,这个不老实的小子,总是不接,害得我总得回头放在他的桌上......

. ^& o6 P: F# C. r6 A3 c

 

9 ]/ b4 \% ^# Y3 L+ y3 ~+ R

写于地球的村西头

发表于 2009-4-12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华南虎在2009-4-11 23:23:00的发言:
   龙哥:辛苦啦!!!!!!!!!!
/ s. [4 [' h3 A6 a1 x: ]! D

龙哥不辛苦,虎弟为啥不来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 ~: l; M4 }: q3 N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再来一次更大,更全,更圆满,更激动人心的大团圆!

6 K3 G' M( d: t/ ~3 F

         这样的联谊会是最大的心灵激荡,最大的精神享受!象天上的美酒,回味无穷!

发表于 2009-4-13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4-12 19:55:00的发言:
+ a) o; ~8 y {1 ^% s

 

0 L, X# t. m3 I! L# v1 O8 p

laojy学长:请您介绍一下您的两位同学——我们的学长情况。

6 s; u& g2 f5 A- a

 鞠老兄的一篇掏自肺腑的,声情并貌的,激动人心的讲话,说出了众学子想说的话.烦请老兄把讲话写到版面上,让学友

V8 B5 x+ b. |, ]" J

 们再拜读数次,再数次回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把双手背在身后,回忆做好乖乖的情景.

发表于 2009-4-13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em67]
发表于 2009-4-13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4-13 1:45:00的发言:
7 I; |/ ~: L( `/ c
前两天,在下不揣愚陋,客串了一次“说书人”,这次斗胆客串一次“记者”,报道与联谊会有关的消息一则。
/ J8 d( `& [! S! @( M* }! ^
 
) {* |6 M* U- N& X3 d- N
有消息称,机院附小411师生联谊会前,曾联系1962届校友郭路生(诗人“食指”),告知他有关联谊会的情况,并了解他来否能来参加。郭路生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但因身体不适不能到场,感到非常遗憾。他向师生联谊会表示祝贺,向大家问好,并着重说明特别要向老师们问好。
9 s& w. [! @8 G
 
. e$ ?0 C6 }+ f+ b
“客串记者”beiwei报道 2009年4月12日
' N5 K2 Y5 [- ^4 W3 M0 A( Y

郭路生应是61届的,他与陈昆玉、陆致成是一届的。

发表于 2009-4-13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用Photoshop将图片大小降低,方法:打开工具栏“图像—图像大小”后出现对话框,将分辨率设置为72像素(放大后要比高像素模糊,但在电脑上观看以足够),或改变图像的高度或宽度(注意将下面的“约束比例”前面的方框打上勾,否则图像会变形)即可。
发表于 2009-4-13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kankan6868在2009-4-11 8:43:00的发言:
要知道这样,我就去了. 咳,又让丫头骗子给骗了.
$ d+ d+ H" [2 }3 j" Z

~为何??????

发表于 2009-4-13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64届62班的几位同学

梁援朝,华芝平,周民瑞,张文华,高洪:这次聚会没有见到你们几位,深感遗憾和想念,希望你们见到此帖后在第一时间与我联系可直接发电邮:niulanna@live.cn没有想到的其他同学也希望与你们保持联系。希望大家有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生活!

1 S5 ~4 e. n" J6 q, X z

 

发表于 2009-4-13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jiangyaoji在2009-4-10 11:10:00的发言:
S5 Y/ y! Z1 M" G4 y1 i8 Z

刚才接到第二届(57年毕业)几个老学友来电话询问联谊会的情况,大家心情都很激动,特别期待这次聚会。其中有一位叫黄韵芳(黄继萱的姐姐)的女画家刚从加拿大回来,说有时间的话,愿意为这次师生联谊会当场作画表示祝贺!


发表于 2009-4-13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六一新生在2009-4-12 20:17:00的发言:
* V d) A% C# F" }

通过今天的报纸了解到昨天(4-11)是机院附小的同学聚会,我是61年入学的1班同学。

- I5 E, v( w8 }/ H* M9 t

从地兴居转到机院附小的。

% }3 \/ z0 S- m4 o U

我们班的同学有,林刚,林国旗,李国庆,胡小平,鞠小兵,张晓林,何莹,刘玲玲,苟艳萍,陈爱群,柏莉莉。

+ o. _1 S; ?" g5 E

不知道你们怎么样了,很想念大家。

$ b0 w/ U x- |% D/ T

 

/ f5 ^# Z% }/ b% C

你们是还在汽车局住的吗?那天有人向我问起你们和苟艳萍来着@

发表于 2009-4-13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4-12 21:40:00的发言:
i' i0 y2 N+ V6 n* Y7 v% v3 w2 {
  第一首先锋队队歌歌词: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青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新中国的太阳,开辟了新中国的方向,黑暗势力已从全中国扫荡,红旗招展前途无限量,为了新中国的成长而奋斗,勇敢前进前进,跟着毛泽东。
     我们要拥护青年团,准备着参加青年团,我们全体要努力学习和锻炼,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为了新中国的富强而奋斗,努力学习学习,跟着毛泽东。

   第一首先锋队队歌的来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是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歌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1949年10月,正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 ——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困难不怕担子重……"第一首队歌曾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代少年儿童走过那段岁月,令我们这些老少先队员们至今刻骨铭心.。
    1978年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把周郁辉词,寄明曲,为1962年故事片(英雄小八路)作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至今。
9 q& B" q2 Y6 A( i
 
2 Y" X9 i% G1 |" Q) I, ]/ A

. } C( S% U' a$ a$ }


 

0 T" n ~$ d0 v" Y$ i
QUOTE:
这首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已找了很久,一直未找到,太谢谢了。
& ?# M X% k" c: v. A5 m

发表于 2009-4-13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玲学妹:

6 z K% B) B# H. k, b

    您好!您还记得您的好朋友赵鄂青吗?

发表于 2009-4-13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久违了

赵敏我们前天找你一起去吃饭,结果你不知去向,遗憾,现在把咱班的通讯录发给你请你告之你的联系电话号码,今后聚会好找到你,另外你和其他的住校生是否有联系.常联系吧.马莉(黄彬)

发表于 2009-4-13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 我比较喜欢1957年版的唱法。。。。。。

QUOTE:
5 Z( B% y- y0 o/ k0 O# b) z; W h3 r, G' u; ^2 R" u5 a$ `! i& Y- f: A" ~: R. E. j9 S( {; T+ K; ]# [3 w/ B& Y. ^/ y% A# c1 @8 V$ h" N
LKF  

- X3 h/ p! A, \- W* h; o4 s3 u% Q7 ^$ }+ n4 x! P5 C( |5 V I F1 b8 n7 x" H& T9 R2 S7 f8 n2 ?+ M$ b2 S
$ x# @& l* V% D# I% H# D, G
! \: ?- z+ V1 {4 V8 j' v7 a1 H7 Y

我不是你们学校的,但我们是同时代的人,这首歌难找极了,

, w1 F4 C, m- |9 Q% S: B

网络几乎没有了,喜欢的同学可以下载保存。希望大家喜欢!

3 q7 _# o1 Y7 W% T3 H0 U% s1 x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09-4-13 6:41:00的发言:
+ F9 F# F+ M6 Y" y

这首歌已经被几位同学多次登载了,每次听到都很亲切。你放的中国少年先锋队歌节奏很慢听起来

; y" T- K! r1 h: \* V, L. f

有点凝重,我很喜欢。谢谢IKF.

$ {1 _( W. @8 l
   
* x3 N* g9 S& P( |) v3 J E
+++++++++++++++++++++++++++++++
+ B' W* R0 D$ _, x& M+ `* N0 D
 
8 y/ h- |. D. B% L
非常感谢“lkf “对机院附小联谊会的祝福,非常感谢您送来的这首难得的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
4 [# V+ b2 P- E
 
1 N- [( i5 J! o6 u& K5 M4 e
    确实,这首歌当今已不再流行,而仅仅存于如今已经五六十岁以上人的记忆中啦!拜互联网之赐,拜有心人之赐,在网上还可以找到其踪迹的。
. ]% [) [3 k, t# A+ `
 
$ ^# v1 }; w( ~1 A1 H
    无独有偶,前几天,为了此次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会场作为背景音乐放送,我已经在网络上找到一个1957年的版本。您也可以欣赏一下。1957年的版本同您找到的这个版本是完全不同的。
$ _; b/ {/ C- Y
 
B: z& m- [; P/ W: p
    我虽然小学学过这首歌,当然也多次唱过听过这首歌,但我却从来没有听到过1957年版本这样的唱法!
5 A' o) P: w/ ^/ X
 
1 I" H; p( ~7 T: _3 ~$ ^
    我感觉,我找到的1957年版本的唱法,似乎受苏俄风格的影响,其旋律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声的编排极富感染力,对旋律的处理更是别出心裁。虽然演唱者都是童稚少年,但演唱的风格却汪洋恣肆,气魄很大。1957年版的歌词同后来的版本也有不同。
1 H+ u0 m0 t1 ^3 G7 L
 
: f" O3 g q9 B! E
    我第一次听到1957年版唱法时的那种感觉非常难以形容,总之是被深深地打动了。。。最后搜肠刮肚,写出了上面那段文字。。。不见得准确。
8 V$ m1 ~, x" }) B- t
 
w4 K" R$ C. ^' z- v/ M( v
大家听听吧!看看感觉怎么样。。。
0 y# O+ ]: J) j, K
 
" [; K/ H5 u1 P) }8 y: X5 {
 
2 e: C/ D. [4 J% c7 v, f0 k
 
# `) \6 G& K, u. e
怀着深深的敬意,引一段曲作者的话:
5 z: P/ l- \# {' m) s/ x: j) Q
 
+ r* @' v1 V0 _

# ^! X" {1 c% L3 @
& s# B( U1 v' a# P
  我要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马思聪(1912—1987)
4 S1 R% x b8 T h4 L. G
 
发表于 2009-4-13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举手了,咱们学校的大部分男生和部分女生几乎都玩过。此外还有“骑驴”、“撞拐”、“拍三角”、“拍洋画”、“弹四角”、“弹球”、……等。
发表于 2009-4-13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校友们注意啦!为赶在西安的校友返回前能拿到纪念章,11日晚紧急联系制作单位连夜赶制200枚纪念章,昨天已取回,正在统计中。望交了钱而没有领到纪念章的校友以届、班为单位联系领取,我的联系电话13910181275高先生。

0 r# }3 S* s% u. C0 N) Y

看到老师及校友们的张张笑脸,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祝老师们健康长寿,祝校友们幸福快乐!

# C. B. _3 A! L6 P: S, E

 

发表于 2009-4-13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

献给母校全体老师的歌:

, P ^: j5 O0 W6 x3 |5 t

; ~3 R$ y/ J! `; A1 _- f

 

发表于 2009-4-13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哥你好:谢谢你给我发的几张照片,学习了!
发表于 2009-4-13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4-13 10:27:00的发言:
R* R8 O6 ?) S @6 S" ~6 _

校友们注意啦!为赶在西安的校友返回前能拿到纪念章,11日晚紧急联系制作单位连夜赶制200枚纪念章,昨天已取回,正在统计中。望交了钱而没有领到纪念章的校友以届、班为单位联系领取,我的联系电话13910181275高先生。

9 ?3 M! H; _; p/ @& V

看到老师及校友们的张张笑脸,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祝老师们健康长寿,祝校友们幸福快乐!

3 i( d; E9 z. i: ?7 v

 

" j9 Y) t& k0 e9 l: s

善若水哥哥 活动结束了 你们可以好好休息了 感谢活动筹备组全体老师和学友及全体志愿者的辛勤工作

发表于 2009-4-13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09-4-3 9:58:00的发言:
同学名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Post By:2009-4-3 9:32:00
转贴chengda的发言
5 s6 b" I/ U: l' c5 J) l! Q3 G3 q: G1 q# u" K) d" ]3 p9 U1 \' K2 j1 K2 A7 R7 \; i+ ], ~$ ?1 x9 R7 }4 B* Z) U- v8 i
" ^# j/ A) G- ?2 |! X4 f1 [
6 n o9 a W( W4 [/ X4 t( S

机院附小62届6.2班同学名单:

' N% l) ?$ M3 S# O6 z1 `

 毛用志  夏进军  李平山  范双双  樊湘光  罗平风  邢小炎        潘明 王健    刘森林  秦凤刚  赵克家  胡士光  刘承达  赵宏

, A! Z0 h9 ~: Q( R2 `) r

 段允  毕继林  陈家喜 刘学尧  杜寿宁 孙锡康  胡蔚怀  黄世敏

7 W3 I3 T6 m t0 Q& H1 Q4 o

 任培蒂 文海燕  周鱼冰     关再华  应巧九  杨起洁 于凤伍 王淮君

: L) t3 i) R2 F# W

还有.......

, s3 r& D% @* n! o

  

/ t; q7 H) p% e

  又发首页上了!另起炉灶的人太多,不知道的还以为附小在这抄房地产呢(到处盖楼)!呵呵~

( s5 x2 v- B3 L$ M* R

发表于 2009-4-13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六一新生在2009-4-12 20:17:00的发言:
; f) v s; r5 ~0 g% I

通过今天的报纸了解到昨天(4-11)是机院附小的同学聚会,我是61年入学的1班同学。

) g3 W0 ~+ Z0 d% u; I0 A9 m

从地兴居转到机院附小的。

7 u5 D+ b, Y3 a% ^' h

我们班的同学有,林刚,林国旗,李国庆,胡小平,鞠小兵,张晓林,何莹,刘玲玲,苟艳萍,陈爱群,柏莉莉。

& o" T2 B1 v7 F- B% F. h0 G3 |

不知道你们怎么样了,很想念大家。

, [! F9 z; L7 H, [+ G% o% j1 y: S

 

/ W6 M- I4 M; [" v; i( B

我也是这个班的,看到这些名字感到很亲切。昨天在京华时报上看到机院附小同学聚会的消息,又遗憾又激动,这次聚会有咱们班的同学吗?很想念大家,什么时候再聚会一定通知我。咱们的同学还有赵志建、刘小燕……

发表于 2009-4-13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62届6.2班同学"张乐萍"应为"张尔萍"。
发表于 2009-4-13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玩流浪学姐:还没认出“革命后代”?不会吧,道是4日那天你急匆匆地有事,漏掉认识的机会。好在事后马上知道了,所以再没认错那位是你。我再发一遍,你看那位象特忙呼的头像,就能分析出来。


这两位美女都是我的邻居,都住过5号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5 13:40 , Processed in 1.20185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