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6|回复: 12

转贴:满汉饽饽南北糕点,谁才是旧时大人物的心头好,漫话老北京点心史[含2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4-2-2 10: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满汉饽饽南北糕点,谁才是旧时大人物的心头好,漫话老北京点心史首发2023-12-11 10:36·文史百宝箱$ `# d3 `' g- K0 t8 V
[url=]#来点儿干货#[/url]
旧时北京人把糕点叫作“饽饽”,古已有之。这里有清代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为证:“饽,蒲没切,面饽。”蒲没切是香气很大的意思。可见“饽饽”一词,并非满语,在清代以前就有了。时至今日,“香饽饽”仍是使用得相当广泛的一个高频词。
% @6 f+ d* D  r6 _# v

8 P- n  l' @4 I$ }4 e7 p9 f
饽饽虽不是满语,但饽饽一词确实是从满族入关以来才开始在北京盛行。满人习俗称满式糕点为“饽饽”,不仅糕点类,有的主食如水饺也叫作“煮饽饽”。满族人把吃早点也叫吃饽饽。北京的满族人吃早点有吃糕点的习惯,两块大油糕,一碗热腾腾的香片茶,就是一顿早点。

炸油糕


0 K8 V) U9 X" G5 J, ]
吃完早点,上街遛弯儿,熟人见面,互相请安问候:“您喝茶啦?” “您吃饽饽啦?”。满族家庭主妇,在午后招待来访的女客,通常在小炕桌上摆四碟满汉饽饽,沏一壶香片茶,宾主脱鞋上炕,围坐桌旁,饮茶吃点心,叫作“摆大饽饽”或“吃大饽饽”。

7 h% r3 R6 Z8 f# @. \* y0 q) Z( D* E  y2 U
旧时糕点店统称饽饽铺,饽饽铺的名字都叫某某斋。饽饽铺门面正中悬挂着某某斋的匾额,两旁横匾写着“满汉饽饽”、“龙凤喜饼”等字样;矗立的冲天招牌上也写着“满汉饽饽”等字样。
京城饽饽原来分为南案和北案两类。南案多由江浙商人经营,主要以制作南味糕点为主,稻香村就是南货店的代表,北京城的南货店也正是自稻香村开始;北案由京畿、直隶商人经营,主要制作北式点心,且以京式为主,满汉饽饽铺都属北案,京城的清真糕点铺一般也都属于北式。

饽饽铺门脸旧照


9 V; a: A9 S* P6 `6 Q# M2 |4 e
最大的饽饽铺要属前门外煤市街的“正明斋”了。“正明斋”开设于清朝同治年间,属于汉民饽饽铺,该店物美价廉,闻名遐迩,鼎盛时期在京城开有七家分号。旧时留存下来的老字号里面,延续至今的正宗北案唯正明斋一家。

正明斋旧照


; O# m- Z& ~9 h! Z# z. i0 N
正明斋最出名的当属玫瑰饼,誉满京城。它以玫瑰花瓣做糖馅,清新雅致,馥郁满口。上世纪30年代张学良将军在北京居住时,就特别爱吃玫瑰饼,一到春天时就派人来正明斋定做。

正明斋的玫瑰饼

" o+ }9 O/ p. P; \: r
除“正明斋”外,同时比较有名的饽饽铺,还有西单的“毓美斋”,西四的“兰英斋”、“兰华斋”,东四的“桂芳斋”、“芙蓉斋”,地安门的“桂英斋”。

桂英斋旧照

) Q, ]7 w1 J& ^5 H% v
清真饽饽铺,则以前门大街的“祥聚公”和通县的“大顺斋”为最有名,“大顺斋”清朝就有,它的“糖火烧”,今已远销国外。“芙蓉斋”制作的黄白蜂糕,在北京享有盛名。“桂英斋”的糕点经常供应宫廷和王府,慈禧太后就非常爱吃“桂英斋”的糕点。

大顺斋的糖火烧

4 D- o' u) h9 u- f8 p7 ]9 W
这些著名的饽饽铺,都以制作和出售满汉饽饽相标榜,那么满汉饽饽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我国糕点在明代已能大规模地生产了,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曾创制出著名糕点——“光饼”和“征东饼”,作为行军干粮,大量生产,至今福建地区还有这两种糕点出售。明朝灭亡,满族入关,把满族糕点带到了北京,与北京原有的糕点融合在一起,从此,北京就有了满汉饽饽之说。

征东饼(左)和光饼(中)


2 g4 B# J' U) \( B" d4 T
满族入关以前,在东北就已经有了自己民族的糕点,并且品种还很不少,如苏叶饽饽、淋蒸糕、洒糕、打糕、盆糕、搓条饽饽等,这些糕点的主要原料大都是黏秫米、糜子、江米等。

苏叶饽饽


/ u  E  N  h$ R$ R
清初,满族在糕点方面,取长补短,吸收了汉族糕点的特点,使本民族的糕点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以满族糕点萨其玛而言,就是在搓条饽饽的基础上,参照汉族糕点芙蓉糕的制作方法,加以演变而制成的。

萨其玛的前身搓条饽饽

5 \0 w! }- P8 _% _# K. Z+ k1 w
萨其玛译成汉语,就是糖缠的意思,当诸多满洲饽饽都因历史原因销声匿迹之际,萨其玛硕果仅存。不只成了京式糕点中代表之作,而且还跻身于各省糕点之林,几乎没有哪一省的糕点中没有萨其玛的。经过现代化包装之后,萨其玛已经成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休闲食品。

蜜供(做成塔状的甜味供品,可以食用的)

2 g6 @) K% t( Y0 h$ P+ v0 o$ _7 \. x+ w
除萨其玛外,现存的满洲饽饽只有奶油光头、巴拉饼、蜜供、馓子等寥寥数种了。现在北京小吃店出售的小枣盆糕(也叫小枣切糕),也是满洲饽饽的一种,只是比满族的盆糕增加了辅料——小枣。

小枣切糕

8 R5 E- u! U2 f4 U
随着时代的变迁,满汉两种糕点已经融为一体了,如今年轻的糕点师恐怕也很难说清,哪种糕点是满点,哪种糕点是汉点了。“饽饽”一词也早已被“糕点”或“点心”替代了。“饽饽铺”也都早已改称为“糕点店”了。

7 N  ?7 s- r/ Z7 b& u
# }9 N2 U1 p8 ~- Y; F
上世纪30年代左右,北京人就不大把糕点叫作饽饽了,也不再把水饺叫作煮饽饽了。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与时代变迁和在北京的南方人日益增多有关,也与南方糕点在北京逐渐受到北京人的欢迎有关。
这里所说的南方糕点,广义上应包括广式糕点、潮式糕点、闽式糕点、湘式糕点、黔式糕点等许多种,虽然其中不少可能曾在北京昙花一现,但未能在北京生根发展,只有苏式糕点在北京逐渐壮大,影响至今。

葱香火腿烧饼

$ [8 R( x  S& U1 K) L4 x' T( |
苏式糕点与北京原有的京式糕点区别在哪呢?苏式糕点的特点主要是油糖偏重,味兼甜咸,喜用白油(即猪油)和肉类做馅,如眉毛肉饺、肉松饼、火腿烧饼等。

稻香村的眉毛肉饺

# [0 E5 a6 t2 ]
最初苏式糕点的销售对象,只限于在北京的南方人士,北京人却不欣赏,认为这种糕点吃不惯,后来喜爱苏式糕点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苏式糕点终于赢得了北京人的欢迎。
解放后苏式糕点店在北京比较知名的有:西单的桂香村,西城复兴门大街的桂香春,东风市场的稻香春,东城灯市口的稻香村和东城北新桥的稻香村等。

北京稻香村(左边三禾标志)

8 F& L5 L5 u" [$ E/ o
苏式糕点大约是在民国初年进入北京的。民国初年,江苏常州朱有清等共十位糕点师傅,从南方来到北京,在北京推销苏式糕点,以朱有清为首,在前门大街开设稻香村南味食品店。当年稻香村带来的冬瓜饼、姑苏椒盐饼、猪油夹沙蒸蛋糕等姑苏风味,刚一上市,便迅速风靡京城,大文豪鲁迅先生一直对稻香村糕点推崇备至,经常前来购买。

0 }# j1 m7 {% F! F% [
9 j1 B3 c# R4 |6 v$ a/ [: J
稻香村店名是袭用苏州稻香村的。朱有清等人都有很好的糕点技术,他们制作、销售的苏式糕点,很受顾客欢迎。1916年,朱有清脱离了稻香村,在西单白庙胡同口上开设桂香村南味食品店,即后来西单桂香村食品店的前身。

桂香村现卖的糕点


5 H, ^8 u8 C9 C
苏州稻香村位于苏州市观前街,是最早的品牌创立者和使用者。相传乾隆南巡时,曾微服私访苏州。他品尝了稻香村蜜糕后赞其“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蜜糕特点是甜而不腻,松软可口,入嘴即化,麦香浓郁。乾隆龙颜大悦,特御赐一块葫芦招牌,苏州稻香村也因此名闻天下。

苏州稻香村(开设于1773年)

; D, D; B" e% F! ~* E) B
1917年,原在老东安市场摆摊出售眉毛肉饺等南点的江苏丹徒人张森隆,集资在东安市场内开设一家也卖苏式糕点的南味食品店,店名也叫稻香村,对此,前门稻香村大为不满,认为盗用了自己的店名,由前门稻香村经理汪凤卿出面,与张森隆打官司。后经人调停,张森隆最终让步,将稻香村改名为稻香春。

稻香村重阳花糕


& b) L1 d* |# f4 r0 b4 H+ z
张森隆和朱有清都是最早将苏式糕点及苏式小食品(如玫瑰酥糖、南糖、桃仁云片糕、玫酹粽子糖等)引进到北京的人,对北京食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张森隆为人精明能干,富有进取心,除开设稻香春外,还开设森春阳食品店和森隆饭庄,森隆饭庄鼎盛时期,还兼卖西菜和素菜。

森隆饭庄招牌菜松鼠桂鱼

* o9 w/ D- y. p! ]4 a  P
北京目前有两家稻香村,一家是苏稻,一家是京稻,。老北京人比较推崇带“三禾”标志的京稻。

稻香村点心礼盒

/ j& o4 `# e  K  X/ T+ \" g
若论正宗程度来说,苏州稻香村属于薪火相传了200多年的老字号招牌。但一些老北京人和来北京旅游的朋友可能觉得带“三禾”标志的北京稻香村更符合他们心目中对传统糕点的理解和定义。尤其是他们家的牛舌饼,被许多京稻粉奉为yyds。因此,苏稻与京稻孰为正宗,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北京稻香村牛舌饼

" K( K" G! V, H/ [: f2 ^, k
结语:老北京点心史其实就是一部满汉融合,南北汇聚的历史。时至今日,延续传统美味的老字号糕点依然是人们欢度节日和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是我们在大饱口福之余常留舌尖的美好记忆。% S7 Y0 Z4 q& r, q- o; ~- X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4-2-2 10: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稻香村这仨字,现在的人不懂应该怎么写,您图片上新匾是自左至右,老匾就是自右向左,这就是规矩。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0: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妙龄童 发表于 2024-2-2 10:38
- a( c  n+ X3 }稻香村这仨字,现在的人不懂应该怎么写,您图片上新匾是自左至右,老匾就是自右向左,这就是规矩。

& y0 @5 Q3 s/ B7 ~* r DSCN2322_副本.jpg , X3 i0 e# j2 c) T* r
) G8 K; j( k. P6 [  b5 S. x2 H9 O

' \3 `1 e9 _: N
发表于 2024-2-2 12: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就爱吃蜜供。
发表于 2024-2-2 13: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就爱吃蜜供。
发表于 2024-2-2 13: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妙龄童 发表于 2024-2-2 10:380 h8 v5 X! A3 c( H3 v" C
稻香村这仨字,现在的人不懂应该怎么写,您图片上新匾是自左至右,老匾就是自右向左,这就是规矩。
6 w: z  x$ d2 a5 _9 ~+ m
有人认为,饽饽出自蒙古语,明代杨慎在《升庵外集》中说:“北京人呼波波,南人讹为磨磨。”也有人认为饽饽出自满语,学者李自然提出,在满语中点心的词为“efen”,与“饽饽”相去甚远。他认为,饽饽源自汉语。饽饽的说法可以追溯到宋代,陈彭年在《广韵》里头说,“饽,面饼也”,辽代的《龙龛手镜》则在此基础上更扩展出配茶点心“茗饽”的含义。

' C+ ~, d% y9 m, u. ^( T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20: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4-2-2 13:01
- ~& r% o$ ^; c/ x" F, D/ t; ]小时候就爱吃蜜供。
. U  g1 J7 U% e2 M
IMG_20200404_164146_副本.jpg ( Z3 x( _! S* g' M! D$ i8 G. }

7 m$ F% q2 L; ?, ^4 [; c  d! l/ X
8 x7 f' N" c# b# @2 h* ~
发表于 2024-2-2 21: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 p1 H2 @6 N3 K2 o' v! p 爱吃的时候没钱买,有钱买了又没牙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4-2-2 21:59
6 Y# P& e& s2 M( K爱吃的时候没钱买,有钱买了又没牙了。

2 z2 O# g6 _! a" u$ n! Q( b太甜了!不敢吃喽!
发表于 2024-2-3 1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4-2-3 09:22
. M# z' _1 j4 R6 F6 x9 m太甜了!不敢吃喽!

5 J1 c5 T2 [; U  h 稻香村有一种“杠饼”,可以当烧饼吃。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1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4-2-3 10:55
& j/ U3 X# y4 M- e6 h稻香村有一种“杠饼”,可以当烧饼吃。

% Q/ \4 a5 g) [6 i0 C) {# |没见过也没吃过
发表于 2024-2-3 11: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4-2-3 11:01
; ?" S* q, s( Z( S% k7 X  f. M/ c没见过也没吃过

' k' q) N7 B3 i; Z 买一回尝尝。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12: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4-2-3 11:52: I) ^' L6 I1 [, i
买一回尝尝。
( ^1 ?5 Q, f! h
没见过,长得啥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1 16:30 , Processed in 1.31734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