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088|回复: 15

漫水桥[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9-10-1 02: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安德路 于 2019-10-1 02:57 编辑
, ?& l4 t' M3 B) v# |
) j9 B5 n1 w1 w! ^6 s$ ^
    漫水桥,横跨永定河,连通东西岸,经年累月,负载人车畜往返。可自打断流,生机抑塞,桥亦没了踪迹。如今,地名尚在,成了北京回民公墓的地标。漫水桥,让人想到后世的“遂拉提”(桥)*。当初谁解生如寄,到此方知死是 *②
                                                      ——题记
8 H! o! Z8 Z" U; t! I7 A2 z

8 |) A0 X8 v8 f! H  V9 j) o5 a5 d
$ `/ K- V. s# a+ A
1

1 n/ A# Q$ [% b! q" z      北京,改叫北平,是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八号。樊恩城清楚地记得,那年入秋,“恩成木厂”顺风顺水,太太还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天高秋好,不免忧虑在心,太太生育不存,头生就没能保住。这回无论如何,要立住这个儿子。一邻居老人献计说,请个奶妈,换换奶水,保不齐就行。

' b! n, I. @$ v4 c
    旧时,京城有老妈,专事中介。老妈子多是京东三河县妇女。潮白河十年九涝,水一泛滥,生活无着,只能放下哺乳期的孩子,进京当奶妈。据载,自明代起就有传统。那年月,找个奶妈不是很难。樊恩城出去没多久,就领人回来了。门一开,床上坐月子的太太愣住了。奶妈看上去岁数不大,面黄肌瘦的,怀里还抱着个孩子。

2 _' k* }$ i: v. A9 s
    樊爷忙上前解释,奶妈姓张,人挺合适,就是有个难处,自个儿的孩子没处安置,得带着。行不行?你定。太太见奶妈低眉顺眼,一脸凄惶,便心生恻隐,当即说,人没毛病,奶够吃就行。张妈嗫嚅,我奶水足,能……吃饱,就行。太太首肯,那就好,樊家在教,进了这个门,随习惯吃喝。
   
    崇文门外沙土山一处大院落,街门宽敞,可容车马进出。进院,一分为二。北侧,正房三间带耳房,为樊家住宅;南院儿一溜五间是厂区,附带放置木料,临街门脸儿一块“恩成木厂”牌匾,是幌子。
/ v2 |0 x6 Q$ P" g9 `: e2 t# p' `5 p
    沙土山这条街东西走向,有不少大杂院,是穷人聚集区。西口出去是磁器口大街。民国时期,此地是硝盐场,沙子熬硝,用过的日积月累的就堆成了一座小山,三米多高,两百来米长沙土山”慢慢地叫开了,山字带儿音。这地方现在还有,地名没变,只是后缀了街巷。

/ Y% |2 F* x& Z1 |+ p( y
      “恩成木厂”属木料行,经营木购、加工分类售卖。京城内外,远郊近郊,买来原木,制成梁、檩、檐、板等,拆房的旧料。到现场论质估价,运回归置翻新,老物再用。看行情,雇长短工,主要是开料木匠,也叫大锯匠,河北衡水、沧州人居多,和樊爷拜把兄弟的大老王就是沧州人。木匠自带大锯绳索受雇生料木厂、桅厂。桅厂是作棺木的棺材铺。
; U- t, _' o2 a. y/ I, ~
    早年,木匠以手锯加工木材,需娴熟技术。按东家要求的板材尺码,破皮,曲尺划线定位,铅垂墨线,斜置固定后,一个人足蹬高位,一个人或立或坐于“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如儿歌所唱,一人拉,一人扯,用力均匀,配合默契,上下呼应,收放自如。

4 K$ t& B: F8 m/ S0 B+ R
153679443113362604.jpg
; m3 O  W3 P. ]/ r; V' ~& q4 S
    秋日春阳,微风摇影,匠人两臂伸展,前推后拽,手舞足蹈,以锯为弓,“唰唰~”,在粗木上演奏一曲古老的原音。细碎的锯末伴着节奏流淌,空气里弥漫着木质的香,红白松榆杉、椴柞曲柳橡,好的大锯匠闭着眼睛就能从手感和气味中辨别出木头的种类优劣。# p' t, j% o8 g! w4 k5 S+ }
    拉大锯好看,引孩子们围观。大老王看见,会摆着大手驱赶:“去,找背静地儿玩去别吊猴(不听话)。”沧州味儿很浓

# `/ ?5 f+ U0 _2 B1 x( o
    自足的生活,如护城河水般平缓流淌,或疾或缓,却从不干涸。“恩成木厂”,工于匠心,交易不断,多有盈余。樊爷宅心仁厚,与雇工雨露均沾,工钱外常发“酒钱”犒赏。世间关系,无分贵贱,以诚相待,自有人心。处得久了,意气相投,东家伙计莫逆之交,有的成了父一辈、子一辈的朋友。

4 |- v3 ?2 o1 h% v
    被樊太太唤作“大姑娘”的张妈,没多少日子,脸红润起来,人亦活泛多了,感叹在樊家才是人过的日子。交换喂养,东家儿子伯元,自己女儿小秀儿都很健康,“气儿吹得似的”眼瞅着长。

* X- I8 T/ T! l% }7 [0 L
    谁料好景儿不长,一天,张妈慌张地从街上回来,哭着说,不好了!娘家哥哥来了,就在门口儿,把她又许配人了。哥哥收了人家10块大洋。樊太太愕然,别急,把钱还给人家不就结了,先从我这儿拿。不行,不光是钱,不能反悔。说不回去,捆上也得带回去。驴车都赶来了。求太太,小秀先放您这儿,安顿了,就接她走。
" |- u0 d- U' A( `4 N
    张妈走了,再无音讯,进门到离去不到二年。樊太太觉得她像个“送子娘娘”,“送”给樊家一个女孩儿,也送来了子嗣的兴旺。不久,樊太太怀着的孩子顺利出生,女儿玉珍降生后不孤单,上面有一哥一姐,都大她三岁。五年后,又有了弟弟伯华。没再雇奶妈,孩子个个皮实,长得和水葱儿似的。

$ `6 ]9 X: M: R: W
    多年后,玉珍成了我岳母。百年来真实的故事,茶余饭后,在她断断续续逐渐清晰起来,如无意间打开的一副浸淫久远岁月的画轴,除了风雨侵蚀的斑驳,年代的褶皱,没有虚构,沒有杜撰便于阅览,我怀着敬畏之心,搜寻与之匹配的文字,修复残脱,装裱还原。在人称及情境对话中浅尝辄止地用了白描勾勒
* M& j% a: [5 ~) i$ a* U
& P/ D/ R- _8 K9 N7 ^
2
# h4 |+ H' _' A. b' Z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芦沟桥的枪炮声,打破了京城四平八稳的生活。上至官宦之家,下及黎民百姓,整日里提心吊胆的,生怕二十九军扛不住,战火烧到自家门口。太太对那些日子刻骨铭心,特别是夜,传来的枪炮声把黑震成细碎的惊恐,穿透薄薄窗户纸,如雾气漫过心头怕啊,真怕!打来,老老小小的,可怎么好啊?她时常惊醒,身朝西跪着求主,求主襄助北平平安,孩子大人平安。

; q1 z5 t7 p; @: Q5 C$ u
    一向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的皇城根儿良民,惊恐地看着天空掠过的日本飞机,好嘛,一来就是五架。张着的嘴半天合不上,仨一群儿,俩一伙儿地嘀咕,会不会再飞回来,往头顶上扔炸弹。时局艰难啊!街上传说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还有个师长叫赵登禹都战死在了沙场。仗打了三个来月,没能挡住日本人进攻。到了十月二十号,北平沦陷。
4 h1 k) ]# z, L9 C- T
    城门谁把守着,日子也得过下去不是。天子脚下的苍生,见惯了城头变换的王旗,关心时局远没有关心杂合面多少钱一斤来的实际。吃饱了不饿,得想法子奔“嚼谷”(饭食),活下去才是真的。店铺摊位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贩夫走卒又开始穿梭于崇文门的大街小巷。拉洋车的照例喊着:“借光喽,东去~”,余音未落,人车已是背影……

7 {- s% O0 {4 v9 b
      “恩成木厂”开门,接着买进卖出,迎来送往。某个夏日,门外嘈杂,伴有哭声。樊爷正在午休,太太赶忙让伙计小力巴出门查看。

0 g6 b! l9 p) A8 t, L
    樊爷还是被吵醒了。“谁没了?谁?拉洋车的杨四儿怎么回事?
       “听说拉了一个喝多了的日本兵,不给钱,还扇了他俩嘴巴。回家,生闷气,倒地上就死了。”
    樊爷起身,披衣穿鞋,对太太说:过去看看,带上儿,告诉他家里的别上火,我找点板子,好歹让大老王给钉副棺材。
      “仨孩子,还不到五十岁,扔下孤儿寡母,作孽呦樊太太走出屋,声音里满是伤感。5 M( Y6 Y7 ~4 ?  M' {6 E0 ^7 p5 I
    出殡那天,左近不少街坊出来送,还来了几个拉洋车的。一众人里有樊爷的身影。大伙儿一起抬着大老王做的那副棺材,沉默地走在街上,一支唢呐头前开路,如泣如诉的声音引来不少围观者。南面一个大杂院儿门口,士清(关学曾)刚一露头,就被他妈给拽了回去。他刚十来岁,人长得很精神。打小就懂得帮家里,冰核儿”、山里红串”,小买卖,那会儿,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北京琴书”能和他一起成名。

* [8 ~$ b6 `( L/ C2 r
    白茬儿棺木抢眼,街上气氛压抑,众人簇拥尾随,走到西口,棺木才放到一直跟行的驴车上。杨四儿的媳妇哭得快没气儿了,被人搀着,小脸惨白,像磁器口三益德”高丽纸裱糊的纸人儿。身后,缀着挨肩儿仨小不点儿,破衣拉撒,头上都系上根儿白布条儿……
8 p( s/ u6 y& @5 o
    那天晚上,樊爷踱步到南院儿打起了通臂拳。大老王悄悄出屋,在旁边拉开架势,展臂曲腿,陪着练了起来。仲夏夜深,风轻人静,二人大劈大挂,冷弹柔进,身形敏捷,如影相随……
    练家子一趟拳,胜过了语千言。
& q: B; T& K/ {9 Q  b& {% u* k- O0 V% L+ ]$ q/ o7 a
3

) J; V; ]. E3 a+ X
    少不更事的小秀,阴差阳错,成了樊家的玉秀。亲妈无情,必有无奈,可亲妈在沙土山儿的日日夜夜没白过,樊家人宽仁惠爱,屈己待人,她心知肚明。
3 T/ U- ~* Y; J, ^
      “疼别人的,积个人的”,说着受听,真正做到谈何容易?四个孩子,唯独偏疼这个“长女”。樊爷一家之主,平日里,饭食精细,太太总给做些差样的。逢年过节,买几只大对虾、三五条黄花鱼,精心制作,抑或爆盘羊肉、炒个木樨肉,再不济也摊个黄菜(鸡蛋)。几个孩子不明白,玉秀为什么能跟着享用,还成了惯例。妈却带着他们吃大锅饭,和伙计们一样。没人解释。

  c$ G2 B+ J+ G* p( A
    当年樊家也算殷实,可外人不知,生活节俭得很。玉珍记得,常吃蒸窝窝头,买来原粮自己加工。很小就和母亲一道去推磨,碾磨是个苦营生,成袋的玉米,磨成面,全凭人力。要不停地绕着磨盘转圈,一上磨道,小胳膊小腿就开始发力,小心儿悄悄盘算,脚下的路,何时是头儿?推着、推着,就觉得头晕眼花,恍若梦游。玉秀推过,工夫不大,就烦了,说费劲,没意思。玉珍也烦,可一见妈妈脸上冒汗,伏身前倾,吃力地推着磨杆,哪儿还敢偷懒儿。街上一有小贩吆喝,玉秀就没影儿了。玉珍想不明白,能去念书的不乐意去,自己想念,却不允许,要没完没了地干活计。稍有不平,樊爷会说,谁也甭不知足,街上不少捡破烂儿的小孩,见天连杂和面都吃不上。

2 P! V. P- U5 }/ a& `
    玉秀一直有优势,妹妹身上是她穿剩的衣服,不如她有零花钱。身上没钱,想吃什么,那些摊主、杂货铺亦乐意赊给她。玉秀知道许多事情,比如打小锣是“吹糖人的”来了,“猴拉稀”拿着玩儿行,别吃。妈说,“吹糖人的”上完茅厕不洗手;买“豌豆糕”,要先抽小贩手里的钉子,给钱抽赢了能得两块;秃老何的扒糕好吃,凉粉太糟;买桑椹得洗,要不吃完肚子疼。大樱桃好吃,可一个“大子儿”(铜钱)给不了几个。轮到她刷碗干家务,悄悄地塞玉珍一“大枚”(小铜钱),齐了。

5 p- c0 W. l9 p! `
    玉珍在做家务上用心。她知道给做活儿的叔叔大爷送绿豆汤,先端去盆水,用过的碗泡上,好刷;不论干什么都要轻手轻脚,不能“叮当五四”弄出很大动静;扫地要压住笤帚,不能往起撩尘土,茶壶嘴儿不能冲着人……大老王常夸玉珍懂事、勤快,干活儿有心路。! y2 @- ]) }/ Q
    境遇不同,风景不同。每个人生活的半径,就是他(她)的世界。
0 f8 }3 N# n5 z( y% U' Z
    伯元玉秀同岁,性格迥异,伯元性野,逮着机会就跑出去,时常不着家。及长到十六岁,说要到外面去闯荡。樊爷问,准备奔哪儿?回答天津卫劝业场。看着儿子执拗的样子,樊爷寻思,“小子不吃十年闲饭”,去摔打摔打也好。对太太说,手头上有钱,给他拿上点,不行就赶紧回来。伯元揣着几块大洋,上路了。一猛子下去,俩月,没一点音信。樊太太不放心了,要去天津卫找人。樊爷脱不开身,出主意说,让士英陪你去吧。士英是樊太太远房侄子,后来成了玉珍的丈夫,我的岳父。
1 J( k9 X% w4 q. b. V0 o4 q
    娘儿俩出火车站,雇了个洋车,四处打听。末了,在劝业场八大天的“天华景戏院”找到了伯元。他正缩在一处角落听相声,衣冠不整,灰头土脸的。一回头,见到家人,一脸寡淡的浅笑。

" \+ N0 T) h7 q) @
    归来,即与樊爷商议,得给伯元成家,越快越好,有了媳妇就能拴住他了。结婚半年许,伯元又不见了。这次,走得更突然,招呼都没打。后来,听士英说,伯元借走了西服皮鞋,说去前门大栅栏谈笔生意。
% V- y( D3 `8 a9 l
    一个月后,有人陆续登门索账,各自陈情,说伯元曾借过大洋若干,急用,月末即还,并附利息。知道樊家人诚信,可小本经营,玩儿不转了,上门要也是没办法。樊爷震惊,微蹙眉头,愣了一会儿,对太太说,凡债主登门报数,如数奉还。说完,戴上礼拜帽去花市礼拜去了。

, g. _# x0 M5 U2 N; F
    要账人透露,伯元说在家憋闷,去外面才觉得自由。要账刚打发完,儿媳上门,苦着脸念叨,最近吃东西老恶心,八成怀上了。

" ?7 T( T- Y& {& q
    樊太太愁肠百结,孙儿都快来了,儿子你跑哪儿去了?难道真是吃了外人的奶,人性变了!

$ z4 W/ V" T4 c
    吃樊太太奶的玉秀很安分,心思只在家的左右,街上谁家娶媳妇了,谁家闺女出阁了,谁家生孩子了,一回到家里就和樊太太报信:“妈、妈,老马家二媳妇生了个小小子儿,老金家的四儿媳妇也生了个小小子儿。”
    樊太太知道这个女儿大了,试探问道,你那么喜欢小小子儿。自己想不想要啊?玉秀笑着点头。太太说,要小小子得结婚,你看上谁没?答,看上了,我看白家的吉德就挺好,大高个儿,爱笑。
    樊太太记下,和樊爷说了。樊爷说,“鸭子白”家。好!白家世代填鸭,供应北京烤鸭店铺,教门人家。找人提亲吧。该着的缘分,白家随即送来了“麦海勒”(聘礼),愿意做这门子亲。

2 k6 }1 Y- h- n/ G# D! Z
    定好日子,樊家置办了有模有样的嫁妆,两家合议请花市清真寺丁伊玛目(教长)主持举行“尼卡哈”(婚姻)仪式,并写了“以扎布”(婚书)。
     白帽盖头新人笑,花茶茉莉香婚礼简约素雅。丁伊玛目朗声念了“法谛哈”后,新娘玉秀按樊太太教的低声说:“达旦”(愿意嫁)。新郎官白吉德马上回应:“盖毕里图”(愿意娶)。
8 ]4 d/ Q0 z& }, ]
    自主终身,皆大欢喜。看着打扮光鲜的小夫妻,樊太太暗自抹了一把眼泪。
8 W3 G$ ?, G, l: A

8 g) ]8 n+ }3 y- t* j$ t
4
, t7 H* x1 K, v1 n. [
    我岳母玉珍没那么幸运,十六岁嫁给了岳父士英,父母包办,亲上做亲,育有六个子女。长辈善意无可厚非,被安排的命运却差强人意。岳父人本分,可身体一直羸弱,尽管侍奉入微,寿止耳顺之年。
    岳母陪岳父住院期间,见一个女病人洗澡吃力,出手相助,“不管,心不安啊。”岳父知道老伴儿的性情,尽管等得心焦,也不说什么了。

. n1 l0 [' `% @) E% y% o
    岳父入土后,岳母独自去墓地游坟,遇到一“埋体”(遗体)。单位人送葬,寥寥无几,且不谙习俗。岳母即上前,指挥连带出力,搬砖,抬“拉赫”(墓穴)板,七十老妪,人皆惊叹。见老太太跟着跪经,有人好意,您老与他不相识,不必跪。岳母答:不是跪亡人,我在跪自己,求主襄助‘色俩目’(平安)。
    岳母还在,年已八十八岁,只是中风后遗症,医院卧床四年有余,雇专人陪护照看。
   
    插管子苟延生命的意义何在?无人探讨,触及问责,都在回避。生命被强求,在受煎熬,不分昼夜。这绝非她本人意愿。作为她的女婿,我懂她。毕竟,为照看我女儿,我们一起生活了十余年。依我之见,拔去管子,顺其自然,结束“刑期”……当然,说都犯忌,遑论资格。某些时候,医疗手段的干预,未必符合人性。

2 x- S* P! a9 ]8 F( I* K5 n
    世间许多事情说不清楚,善恶、因果、价值、意义……生命宝贵,应该珍惜,可生命形式呈多样性,花前月下、探奇访胜、锦衣玉食是,病榻轮椅、鼻饲尿管、病痛缠身亦是……特定境遇逼迫人觉悟人性的、世俗的、哲学的、艺术的、罪的、救赎的,凡此种种,人深省。某种场合,某个时段,抑或面临大限心灵会被拷问。回答很难,难就难在人间事物,并非黑白分明,眨眼立判。可生命能眨几回眼?

% c& A5 t& Q' b5 N# e/ Y      说到哲学,其实无所不在,与学识、学历无关。哲学并不深奥,呼吸间,灵动时,思索中,困惑里皆哲学我岳母会写的字有限,扫盲班毕业,可不影响她成为智者。从不断重复平凡浅显的事物中,她能窥见本质,并以极朴素的民间语言总结概括。“活着,就是矛盾,就是解决矛盾”,虽然她不太懂何为“矛”,何为“盾”,可她明白,“过日子就是“按着葫芦,起来瓢”,“驴病去了,马病来”,“早晚‘漫水桥’聚齐儿,还能有什么想不开的?凡事要‘笼火掌雾’‘坦白对待’”说了几次,我才破译,是灵活掌握,坦然面对。

8 @: u4 j& C4 Q$ g+ L
    曾经的一切,于日夜躺在床上,靠他人翻身打理,只能下意识地以手击胸,闭目瘪嘴蠕动,形容枯槁的一具肉身而言,何解?每每我只能默默求祈,求主速派取命的天仙来,接她去天堂,让她归真。
    其子女前三人,已先她而去。六十刚出头,七十不等,丧子之痛,无意识领受,不失为好事。大爱之人,倘白发送黑发,三番五次,该是何等悲伤?

, Z1 G& P- Q7 \4 Y0 u
    年前,玉秀曾来医院探望妹妹。眼见躺在病床,上下插着管子,已成植物人的玉珍,老太太神情凝重,出门即对女儿交待,如我病这样,别救,像二姨这么受罪,太难过。
    丁伊玛目曾说,玉秀有“乃随布”(福分)。果不虚言,玉秀婚后生活美满,先后生了七个孩子,有四个小小子儿。而今,老两口都健在,精神矍铄,均已超过九十岁。* W" x: j2 Q, w1 \

7 j& r( Q+ ^' y" ]( W4 b# |6 a: v3 t
5

$ B  S0 r6 m* R" V. [/ e* [0 f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北平改回北京。这之前,一月底,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城门大开,双方握手言和,众生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京城没炮火连天的伤及无辜,市井百姓感念守城的傅作义将军深明大义。

. u0 ]* t8 z0 `9 q
    没几年,新政府要在沙土山儿建玻璃研究所,樊家连木厂一同搬到往东五百米远的东唐街。这条街上马玉明做木材生意。都是回民,生活中,生意上,两家互。马玉明没人认识,他儿子马泰却妇孺皆知,评剧演员,红极一时。发迹前,与樊家次子伯华是发小,吃喝不分,见天腻在一起。成年后,一个工人,一个名角,再无交集。
   
     东唐街房子的布局,与沙土山大同小异,中间铁板隔开,设小门出入,分成两院儿。
    一个男童站在木垛,仰,手拿块彩色玻璃,举着眯缝眼看天,云朵蓝的上像羊群,还有只头羊领着。光让人晕眩,羊群被耀出七彩边缘,美得让人迷醉。男童痴痴地看着,点穴定住一样……

* i% S7 q" V0 s& l5 `( T
    若干年后,男童已成青年。某日,从长途车上向外张,阳光刺眼,贺兰山上有一群羊正在吃草,白花花影子,让他忽然忆起了站在木垛上仰望京城天空的日子。瞬间,鼻子一酸,景物变模糊了。
' m" T+ S- W  S* T2 W
    男童是伯元的儿子,叫瑞和。没见过自己的父亲。伯元是家里的传说,是个捕捉不到的影子。他最后的消息 —— 一九四八年,在济南城,被一个熟人碰见,国共双方在山东打得正激烈。说他站在一辆卡车上,招了一下手,穿着军服,白面圆眼,脸上依然是招牌一样的浅笑。车上不少人,听说都是被抓丁当兵的。
' z! S3 A3 Q. T, r$ p0 j+ g7 `" p
    年复一年,杳无音信,如石沉大海,生死未卜。媳妇断了念想,终于带着儿子向前走了。
/ w, v2 l5 d) N+ f! @
    前不久我见到了瑞和,在医院,他去探望他的二姑。瑞和已七十有余,可身型不塌,利索的花白短发,很精神。他缄默地立在病床旁,镜片后的眼神波澜不惊,平静得像一泓湖水。这羽化超然的神情,我能读懂——饱经风雨,冰火历练后的那份淡定。

# ^$ o. C7 G, i& }! Y! X4 t
    一九六八年,瑞和从“北京机器制造学校”毕业。被分到西北轴承厂(宁夏),在贺兰山里建三线厂。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人生地疏的新环境里开始了他的人生。宁夏虽然是回族自治区,但厂子由各地来支援三线的成员组成,回民极少。去食堂要步行十五分钟。食堂就是一个大棚子,没有桌椅,站着或下吃,太烫,就以黄土地当饭桌。风起,土似胡椒粉往上撒……婚后,稍好些,有了自己的房子能开伙吃菜开荒种。不大的商店,只供应极少的生活用品,牛羊坐长途车去银川。
     “吃过的苦都淡忘了,只是身体不那么好,透支”瑞和声音很轻。 他退休后落叶归根,回北京重新购房安家。

& Z# ~, U: Y% c. L
    那天,他爱人也来了,个子不高,像个小学老师,温婉沉静。二人是回汉结合,患难夫妻。
    医院辞别,瑞和拿出一千块钱,我们婉拒。他塞到病床被子下面,轻声说了句,“二姑没少疼我。”
9 A) V( g, M1 e2 p( U+ ?
    九十年代初,海峡两岸可以通邮。伯元会不会去了台湾?家人抱有一线希望,写信打探下落,期盼多日,无果。
* w" F5 @$ N9 t3 ?
, v& s3 [! A+ P  ?  S9 F- B9 }
6
4 a* _$ ^5 s7 R& g4 J
    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樊家的资产包括十几间房子都归公。樊爷得到了一个工作名额,被分配到水泥厂。那年,樊爷五十五岁。
* O4 z1 F8 ]3 B, l$ e7 C
      “北京南大荒水泥厂”,五十年代新建,地处西郊永定河边,属首钢附属,以炼钢废矿渣原料,生产水泥。几年后更名,北京燕山水泥厂
  U1 }% |3 p8 T/ L; V1 U
    距家50里的路程,土路居多。那年月没有班车,只能住职工宿舍,一周回家一次。好在年轻时习武体健,有辆英国造“手牌”,俗称“凤头”的自行车,加快轴,摩电灯,骑起来轻快,颇称意。车虽好,也得骑一个时辰。周六归,周一起大早走。自嘲是“土行孙”,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洗脸,往返如是。
3 a& H' Z+ }: F
    上班的地方很旷,荒草乱石。西去有一段干枯的河套,坑洼不平,是毙人的法场。入秋,金风乍起,枯叶齐舞,厂门石子土路,常有行刑卡车驶过。五花大绑的人被当兵的押着,胸前挂着牌子,名字上斜划着红叉车轮碾过,尘土追随,俄顷,荒郊野地会传来“啪啪”的枪响,单调、突兀的余音似乎被空气涩滞……
7 L- C7 O& r. v3 s& J. f' V4 y
    晚年的樊爷感悟,人这辈子,除了回家,都是在路上。回家是生活,路上是谋生。有家,人就有奔头儿,苦累都不在话下了。
2 u4 Z/ y2 ~9 e5 f8 S
      “眨眼的‘顿亚’(尘世),永久的后世”,十个字道尽了人的生死,准确地说是信众的生死。“顿亚”,指今生,后世归宿。这句箴言,初闻无心,会意有年顿亚未几,已皓首苍颜。何谓拥有、何谓失去?这把年龄都已弄懂,过往的日子,有些事只能去意会,不变的惟有照常升起的太阳和根植于心的慈与自尊。

4 d& `  q7 h% _8 f" Z: l, p
2 L7 K4 e& k3 e9 m$ j' N/ d
8 U: W* W" E' s. L9 Q0 i
后记
6 O5 D# f" u: @- G4 p
    人常说,“水大漫不过桥”,泛指人情世故。现实里,水大是可以漫过桥的,漫水桥就是实例。不设桥栏,荆条筐装卵石为墩,上铺木板,水位上涨,任其漫过,水位退去,修整桥面,功能依旧。

9 ~( }% u- q) u4 J% K. B
    五十年过去了,北京变化翻天覆地。西郊南大荒亦四通八达,五条线路公共汽车途经于此,327路、394路等。路边站牌的站名,看似平常,其实都有故事,河堤、燕山水泥厂、漫水桥……
    燕山水泥厂早已倒闭20层高的品楼林立,变成了居民小区
    漫水桥一站,周边清冷,上下车的人几乎都是往返回民公墓。
   
    墓园静谧肃穆,路边两侧林间,黑白大理石墓碑排列,墓穴形制攀比浮华。人间罕见“厚养”,墓地少有“薄葬”,让人慨叹。

. h$ [& T& ~, h
    北坡沿小径上去,在众多墓碑中辨认,找到了。黑碑金字,“经字杜瓦”(经文)下面:“樊恩城  生于一九零一年×月×日 卒于一九七五年×月×日”(七十四岁)。东侧不远处,一相似墓碑:“沙淑玲 生于一八九九年 卒于一九八三年×月×日”原来樊太太年长两岁,寿长十年。
6 B, A3 \' V) K4 W9 n
      墓园,不时骑电动摩托戴白帽的人出没是阿訇,在墓区提供服务。

  J3 j. F8 o+ \3 w: |1 i3 w3 j, V4 s& `# x2 O; o! G

6 ]9 E5 A  v7 _8 l3 ~: P$ O' ?! C1 D# k" Z1 t" _

; N% `$ O1 [+ v- \+ Q* [4 A8 J' P, d# B" }: u' i4 j. L

+ @1 V1 z: z" s8 F
   - R4 w6 s/ w- r3 R9 Q1 O
7 R7 h* P9 ~! K; `3 h9 x
0 m2 o4 ~3 R5 B' _+ E; y" K

) U* h: O; a3 G6 x9 c2 K- E
* W+ ^3 Y  L, P' f5 q6 \
1 t( T5 T8 c& |1 z7 f9 n
' y8 Y* c6 b6 t/ \
注解:*①  遂拉提阿语音译,意为“桥”。如,干歹的人后世里过不去遂拉提。
          *②  这幅对联据说出自民国时期北京牛街东寺的阿訇安镜泉,牛街东寺早已不在,原址现在是殡葬管理处。
7 x. k& A6 S6 h- w; m% g! A
, y  a& Y: K; F) M: u2 ~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 02: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漫水桥

本帖最后由 安德路 于 2020-12-19 20:20 编辑 " A: }3 \: m& I1 M8 N/ q8 Q

/ [8 c5 G, E0 ]  G* w- }       此文获第十届新月文学奖入围作品。投稿千篇,入围16篇。(因本人第八届已获过奖。不二再获殊荣。)谢谢朋友们赏读!
发表于 2019-10-1 08: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0-1 09: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滋有味,人情世故,悲欢离合。安先生吉祥
发表于 2019-10-1 14: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0-2 0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悠旧事,读来亲切,一篇语不惊人的散文仿佛把我带回到儿时的北京。9 g+ A- |8 h2 w" E8 l
  恭贺先生的散文获得新月文学奖入围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21: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漫水桥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10-2 00:12
. ~9 W% \4 E0 d& B  R' `悠悠旧事,读来亲切,一篇语不惊人的散文仿佛把我带回到儿时的北京。
* h- U/ T( J; R+ k4 }/ c* T. u* y  恭贺先生的散文获得新月文学奖入 ...
7 L- b; u" g/ p: Y8 B- c- A, g
谢谢老董!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21: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漫水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22: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漫水桥

了然客 发表于 2019-10-1 09:08
* t7 K. e9 _8 z/ ~8 Q2 `有滋有味,人情世故,悲欢离合。安先生吉祥
6 k: `+ M! t4 P. U/ W& y+ r1 s
您吉祥!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22: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漫水桥

了然客 发表于 2019-10-1 09:08
" s$ k5 M- j- O3 Z( M有滋有味,人情世故,悲欢离合。安先生吉祥
% z* K% j+ @9 d! F
您吉祥!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22: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漫水桥

+ f4 i4 D; s, |5 `8 o9 s8 b3 T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8: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台胞有几天没见了。所有的相遇都将化作虚空记忆!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2: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们赏读
发表于 2019-11-20 0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哥,好文!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09: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孤树斜阳兄弟!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08: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九一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8 01:10 , Processed in 1.18356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