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0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4-2-27
最后登录1970-1-1
|
从乱坟岗到三居室
x3 K! d1 W' l$ p& b+ U, o
6 |# _% u4 T8 v4 b. f$ `6 H1 D不久之前,北纬路也开始拓宽工程了。
/ p, e9 V9 E, L. o9 X7 v( n0 G9 K3 d5 F5 G. a: H, r
北纬路南边,有个“北纬路50号院”,这是个解放后盖的大杂院儿,不是传统的四合院。前两年去过一趟,这些日子盘算,也许老街坊们也要随着扩路而拆迁了,去看看吧。
+ {7 q0 q2 q: R# ~9 I: d. S& A# Y {" A! B& n! j7 A7 F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 i) \+ L( b, d/ Y2 \1 f5 F! D5 r& ~4 b6 y
87岁的纪宗先老爷子,住在最靠里的一排,也就是院子的最南端。“搬?没信儿。扩路只拆北边的两排平房,我这岁数,有今天没明天的,赶不上搬家喽。”: ~6 t$ j( b% @: P2 x& z
4 R6 w: x$ ^$ v' X8 J8 c% ?* Z5 Q
院子里的一棵直径约有半米的大槐树,紧紧地挤着一间平房的外墙。这棵大槐树,是60年代末,纪宗先的妻子和其他街坊、工人们一起种下的,当时不过是棵小树苗。
9 y/ D( r$ P5 E6 G' r) ?$ W& u2 y$ M; F2 F% L& C3 X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5 Y" t2 _% `7 Y/ W+ l
, @* n1 l; Z, N8 p$ k他有比其他街坊更难过的理由。他已是50号院里岁数最大的老人,在北京生活的65年里,睡过几年坟地挖出来的棺材板,便搬到了50号院度过了半个多世纪。他的脑海里,拆迁、改善住房之类的消息不知来回了多少次。至今,他的老伴已经过世多年,他仍然居住在这个杂乱的平房院里。
$ i# f# d5 }3 C
' g( z7 C, T5 V* F( t# F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g8 ]5 ^/ j3 }% K% X4 c$ `* X; ?
但他也很知足。没上过一天学,当过光荣的汽车兵工厂工人,后来还当上了“工段长”,手下一百多工人。为了他人住上好房子,他在厂里奔走,却有意无意间忽略了改善自己居住条件的机会。4 L+ U' l* ~3 G% J
* j# t& F, D" M/ h
. O, I$ l, Z* U! V+ d$ v* U先说说这个50号院。北纬路路南,一个很不起眼儿的入口。整个院子东西约百米,南北约50米。本来是一排排的房子,多年来被居民们加盖,已经很难数清究竟多少间。院子中绝大多数的过道,都仅有一人宽,两个人必须侧身才能通过。
! j6 A. Y" U8 I
" d* P/ d# q3 r; A; E多言无益,一组图,都是来自50号院内。/ I. s3 w8 }' b" ~6 n$ w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 h( X9 J9 p( f& _7 V! \* x: e
8 c. }$ i1 {) Z6 M7 W. F. l( g. r( J4 B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6 c5 K5 }5 n2 r
3 T# |' T8 X1 o3 ?4 \6 o+ u
居民们大都为当年南侧工厂——北京汽车配件厂的老职工,上岁数的老人相当多。已经完成煤改电。居民们做饭一般都是使用煤气罐。
) m4 y: O. V# ^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_! d" a0 M& I0 p! r: R. y# B3 m
画面左边的先生,拉着煤气罐往外走。
( o2 x4 d+ L5 ~- s1 O# I/ R" \2 J; K6 z
纪宗先,生于1928年。老家在承德北边的隆化县,小时候没上过学。日本占领时期,他家乡所在地被日本人定为“无住地带”,大概意思可能是不适合居住。日本战败那一年,哥哥跑到了蓟县的傍店(音,不知具体是哪),当了学徒工,学汽车补带,后来也生产过轮胎。解放前的1947年,哥哥调到北平,进入了汽车配件厂。
8 @$ s( [, X# s3 e8 h
# T' H7 a% C& u1 y6 _1950年纪宗先本人则在老家,老辈包办了婚姻。1951年,他带着妻子来到北京,投奔当时在工厂工作的哥哥。1951年,23岁的纪宗先,进入工厂当了车工,汽车的“车”与车床的“车”可不是一回事儿啊。
: Y; N6 k( [" y% M6 h$ x) H9 Q7 P( [9 X' ?
而这个工厂,就在北纬路50号院南边,历史上长期使用的全名为“北京汽车配件厂”,后来很长时间属于北京汽车制造厂的下属分厂。但是,聊天中纪老爷子和街坊们,都称它为“北汽”,而不是“北配”。(根据北京地方志《宣武区志》和网上能查到的记载,这个工厂在解放前已经存在,为国民党的409汽车修配厂。后来厂区基本上分成了两个部分,也就是北京燕京汽车厂即3401厂,和北京汽车配件厂即北配。1994年北京地图上,这里叫做“北京汽车厂配件厂”。)
9 c4 S' E1 J1 C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h8 @5 n ~6 ?1 Y" S
* d) s. G5 `- g/ \6 G
图片上红框内是50号院。绿框内就是北京汽车配件厂的大致范围。
5 \( e% V- W* X+ R$ T6 z4 f; d8 z
建国初期,能进入这样的大工厂当工人,算是相当不错。当时的工厂除了机器设备车间啥的,还有一片空地,在工厂北侧。+ }2 S$ e) S8 H
4 l e3 O0 W: X! y这片空地,就是后来纪宗先居住了半个多世纪至今的北纬路50号院,所在的地方。当时这个地方,“停着数不清的汽车,什么车都有,万国车,就是没有中国车。”纪老先生回忆道。
0 a) |3 E) V) z2 u( n, B4 k
) E* e: Q l- n9 k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1 ` \# h# [6 M% f, Y+ h- Q' q
现在50号院墙头上都是车,都是国产车——自行车。/ g0 C( i$ Q/ W: u; ]* Z8 ?( I! L
2 n; C( S/ k( ]! L$ r3 O) T也有人习惯管这里叫“409厂”,这是国民党时期留下的名字,即军工的汽车修理厂,附近有高墙,墙上有铁丝网。也有人说部分设施是日本时期留下的。% z' e8 u3 z+ O* F* k4 Y8 [
: { N$ f; }$ r4 H/ F) P# q' L. q新中国在这一基础上,开始生产。技术人才方面都是很有限,最初只是生产一些汽配设备,或是修车。后来,逐渐开始生产军用的三轮摩托车,应该是偏三轮吧。当时工厂隶属总后勤部。
/ R" I; t4 m* X! ^+ C7 ~
) n5 v) I. ?0 X) `6 N ]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7 Z6 \+ P* Q! F' ~9 Q网上找的图片,就是类似这种摩托。; ?0 q& i1 I9 I G
/ b- {8 b& n9 Z6 u: {0 C与此同时,还是1951年纪宗先刚刚入厂的时候,工厂在南横街的一所学校里,为工人们开办了文化课。纪宗先没上过学,与很多工人一样,来到这里,用晚上的时间上文化课补习。不久“毕业”了,“现在想想,也没学到什么,倒还拿到了几何学的毕业证书。”
3 [: x3 B# N* k9 ]. L, J: R i4 {* ~- Y, V8 J
工厂没有更大能力解决住房的问题,但是,工厂在“南岗子”有一块地,这个南岗子位于崇文区幸福大街西侧。这块地上有几间房,可以供职工居住。5 X$ k3 a: Y3 I+ w$ s2 C
2 B8 ~; {" R# ?9 A- n3 D- R2 _; M/ F& x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L2 X3 a4 ?* M2 n! u# m' s9 O! D
现在的南岗子街,来自腾讯街景地图。9 ]8 j% v6 e/ ?4 U# x1 A9 M* v
$ C4 L# F& T8 K纪宗先便来到了这里。“叫岗子,因为这里曾经是乱坟岗子。”岗子中间很个别地,有几间破平房,据说是日本人留下的,但似乎无人知道日本人为什么要在乱坟岗子中盖房。1 Q8 t! n5 Y0 t8 n8 a9 U _
1 j+ L" x2 Q% |* P1 \$ l当时这里正在开垦,人们从地下挖出了无数的棺材。有些棺材早已朽烂,但有些可能年头不太长,木质还好,便被排成一排,靠墙码好。- {% P9 [# f( f% i- o- Y4 s
& `( n) w9 Q- m2 G
纪宗先刚刚住在这里的时候,家徒四壁。当时上哪找床找家具去?既然守着乱坟岗子,就地取材吧。他把几块棺材板子搬回家,架在小凳子上。/ @( m* |+ y% ]" }
; O, F! `# S" D) g) Z8 F# l" b是的,这就是纪宗先两口子的床。“现在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当时,我和媳妇就睡在这样的床上。”
. p' N y# m9 C; ?% u2 V2 f1 K% Q& Q: Y) B- h
那一带比较早的建筑,除了天坛公园,应该算是北京体育馆了吧。北京体育馆1954年建成,而纪宗先1951年住在这里的时候,“体育馆那块地方是个臭坑,有积水,杂草长到一人高。”是附近居民们遛弯常去的地方。
4 w: x" M# [2 _- h" P9 m! W* u& r& |0 l1 a( i) P* r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s% l# k, g# t3 C$ Z$ {北京体育馆。图片来自网络。! B0 L4 g0 e( ^/ w& w
# Y7 F# R# A$ H" ~' }1 c
1956年,北京体育馆已经建成。纪宗先也搬家了,搬回了工厂旁的福长街一带,仍然是小破平房,住了几年,无甚可表,直到1962年,他搬到了北纬路50号院。
/ ^! A0 x/ ~& e2 W- D' R \5 E" l. p% O- [1 V/ l0 C
前面咱们说了,1951年纪宗先进厂时候,50号院所在地还是一片旧汽车的停车场。那么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呢?还是在50年代初期,当时,朝鲜一部分人被派来中国,向中国学习工业技术。当时咱们很落后,可是朝鲜更落后。这些人就在工厂当实习工人。) e! w0 v* y9 q z c+ D! k
5 V# d3 q. ^- w. T# w7 h别看像纪宗先一样的中国工人去住乱坟岗子,朝鲜派来的,好歹有个外交的面子。于是,工厂用这个停车场,开始盖房。只是条件仍然非常简陋,所谓房子,不过是立木支瓦,墙都是苇箔糊泥。2 E% e2 W5 G2 t. N3 ]6 h. y
, Z% V$ r7 |+ m. O) O) z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0 H- s& Y2 T* k) d4 F6 B% f
3 ]/ \$ o; z& {8 n% \朝鲜人住了大概一两年便回国了,这里还是中国工人的宿舍。从50年代中期开始有人搬进来,到1962年纪宗先搬来的时候,基本已经住满,但房子还是破房子。街坊一位大婶说,墙下面就是耗子洞,下雨往屋里灌水。淘气的孩子用火筷子戳墙,轻轻一下,就戳到邻居家里去了。冬天,屋子里“尿盆上冻”。
{7 Z- J% I# R& i+ j" y' s+ A6 q; I: x$ J
纪宗先分到的是一间半的平房,一间12平方米,一间6平方米。门朝北,后墙倒是能见太阳,可是——没有窗户。于是,“我在这个家里,半辈子多没见过太阳。”
U( f, ?, m$ j# l5 a# w, J. A" D5 T% k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b4 J+ J$ d, L" e& M2 F
0 f. M' F( \- S6 M; V而新中国的生产能力,在慢慢慢慢地发展着。“最早的汽车,应该是井冈山汽车吧。”纪宗先说,它代表着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代老汽车人的光荣。
# v) \$ e9 @9 G% l3 H4 a" ^" m2 @7 J% C, Q! {6 G6 V' } v
这个说法也并不太准确。新中国生产的最早的汽车,是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的街坊卡车;到了1958年,上海已经生产处小轿车,而井冈山这个牌子,是北京最早生产的汽车。并且,它是从位于呼家楼的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的。% Y" a1 d9 M. o j2 H* C/ x
- K# P# }1 R8 A' C; z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G9 G- r! \% Z5 }: o4 C
6 j1 D) [2 F) Q: f( P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W! z9 N q" E/ ^井冈山汽车两张老照片。来自网络。$ I. _& ^8 ?% ?9 X3 q
7 W. c% V4 I# R0 a( G( ^0 h还有“东方红”小轿车,那是1960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的产品。说起来,这都是北京汽车工业的骄傲,可是这两款车应该是都没有量产,只是有几辆样品车。而纪老爷子说,1958年正式建厂的北汽,其工人和技术基本上都是来自这个汽车配件厂。* \" X4 D+ Q, N0 \" \! F# R. D
$ c7 v8 q3 M- V
说回50号院。60年代初,工厂通知居民们短暂周转,将小院的房屋修缮一新,绝大部分的小房,拆掉苇箔糊泥的墙面,垒上了砖墙。过道铺设了水泥砖。/ \- g1 T' w: l8 @; @4 Z8 l
5 ^4 \- Y/ X; ?" @( K+ u3 b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9 m* q: x# J% k0 E; D% c. Z& x; |% X; ~
此时的纪宗先,已经是两儿两女的父亲。虽然房屋不大,但孩子也还小,基本上能住的开。妻子也没什么文化,在家里照顾孩子,纪宗先上班,一个月“40块零1毛”的收入持续了很多年,每个月开了工资,他要拿出10元钱给家里的老父亲。“当时穷得叮当烂响,我记得我去菜市口买过两把椅子,拴在一起高高兴兴扛着回了家。”再怎么说,也用不着棺材板的家具啦。2 C* _- c. o) R" C- a3 U
+ c& M8 `: Y5 J2 Y3 l; |* A' U% E/ W
# m* `6 { U' a9 W1965年,文革前夕,社会上的新说法新精神层出不穷。真正让纪宗先记住的,却是北京212。也就是经典的212吉普车,在这一年诞生了。而90后们可能很少见到这个车了吧?这种吉普车,且不说当年占据街头,成为全国县委书记标配;直到现在,整整半个世纪过去,它的改进款仍然在生产,并且外形变化不太大。8 s# V8 R" W# W" j
) Y1 v/ Z! u+ J Z: p% f# [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E7 `7 w, Z' z
212吉普车。来自网络。' i0 _% O" r' |. W8 N- y
2 |+ B8 K) n, K$ E. k我不记得小时候坐过212吉普,但是在2013年4月的四川雅安地震,我采访途中坐上了它。我都忘了那个村子叫什么,我一路搭车来到了那里,拍照采访后返回雅安的芦山县城,一位村民开着村委会的一辆212,顺了我一程。那辆212,您能想到它有多破,他就有多破,连三档都挂不上,据说已经被废弃了几年,没想到地震的时候,还能凑合用来拉点儿物资。
# r2 y. M1 ]7 a% C) |1 P$ J3 j
* w! X2 C+ l6 L2 J而到了90年代,北京街头的212也很少见了,直到电视剧《东边日出西边雨》。王志文开着一辆212敞篷,那可真是艺术家的风范。
( I f/ i5 [9 L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H0 @, t2 ]4 U3 ~9 ~
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片头。这也算是老物件才能带来的特殊风范吧。0 P. d# h! @9 @3 y3 x6 s! o
) B/ D2 m$ n* J% T
说远啦。本来212也是北京汽车制造厂的产品,在纪宗先记忆中,工厂直到90年代,一直都在从事212的生产。这个北汽下属的配件厂,却并没有生产过整车。据街坊一位老工人回忆,配件厂生产小到螺丝的各种零件,而北汽的铸造车间设在双井北京内燃机厂对面,总厂则是在呼家楼,组装出成品车基本都是在总厂完成。, `( |2 r2 {- F8 ?
* c8 Z! I! f- @( ~! |
也就是说,虽然宣武区这一隅是北京汽车工业的摇篮,但她更像一个无私的母亲,默默带出了有出息的“孩子”,自甘老去。 M ?. U$ a+ B6 Z9 V' o5 y' u! B
% f1 k$ H. ?' q, O6 p, K70年代初,纪宗先当上了车工组长,后来又当上工段长,管着一百多工人。当时因为有兵工厂的性质,他还挂着“连长”的衔儿。70年代初,他叫来一些手底下的工人朋友,给自己的小房进行了一次加盖。没给工钱,他给大伙煮的面条。“哈哈,放现在说,我这么做算不算贪污啊?”' p$ O4 M7 \# l+ B6 K$ ~7 i
. O/ B! \! }: d& a" r/ G* a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5 u( {: K9 d. E$ a; ]* Z- K
加盖的小厨房门口。
! T) S G8 ]2 R: o. V. X& F* j, s1 l4 v
其实,工厂当时有两次机会为50号院的居民们改善条件。据说当时工厂拿着手续市里跑来跑去跑了好久,拿到了许可,本来打算将50号院改造,但政府要求,盖楼之后,一楼的部分类似底商的房子,要无偿拿出来做商业等用途,工厂领导考虑这么做吃亏,便改造了另外两处居民宿舍区,并没有动位于北纬路边的50号院。
" V0 O6 E2 u4 j: K" C: J% j% h& A" g0 r, f+ e+ X3 z: F
经过加盖后的纪宗先家,外面多了一道小厨房,里面也多了半间小房。“我有了三居室。”直到现在他都这么说。6 u1 W- t/ x* n8 h
0 E H& |7 o2 j; O. t3 Z" u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s4 J6 F1 e1 W& M# A9 I
) L1 Y# z, V/ v
为什么要盖房呢?孩子大了。妻子后来也到了配件厂上班当电工,至70年代,四个孩子中,有的儿女参加了上山下乡,小儿子接了老伴的班,老伴便提前退休了。
: k) z; z8 A2 x' z- B! w4 P( o% D( R* ~! A% W T
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地震棚大量出现,本是北京私搭乱建爆发的时刻。然而,这里却并没有出现更多的房子,因为已经很挤了。地震后,大家短暂地住了一阵地震棚,接着工厂就发下来一些物资,是制造车轮剩下的边角料,大概一米多高的钢梁,居民们用它焊成铁架子,摆在自己的床周围。这样,万一房子倒塌,至少房顶可以被撑住一部分。
0 U4 l* e, v: i0 H; F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6 Y1 t( F5 y a) _8 u+ [' o8 y4 r% n. l# z
5 d9 u3 T7 V' l# Z$ x! m0 _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p3 e- F! G4 V" f
这两张图片中央,从墙里伸出来的铁架子,就是大地震时候单位给的材料。地震平息后,居民们把它当做房坨了。
; l8 f( @. s8 u$ A
' d9 ?" Y$ h9 I9 A80年代初,大儿子要结婚了。没房子。6 T* C1 @4 a- c+ ?. L
- \2 h% d$ o' B; ?% l6 n% s7 |
于是大儿子就在里面的小屋结了婚,前排当时有两间空房,每间房一桌酒席,用来招待宾朋。后来大儿子有了房子搬走了,小儿子又在那间小房子里结了婚。一直住到现在,还没出嫁的孙女已经26岁。5 n- W( }& D. v. A& R0 ^
8 r2 J- g |" `0 _9 c1992年,纪宗先的老伴过世了。62岁。
8 s. s) X8 B" t. y4 A3 | S. g, V) `5 \
聊起她,纪老爷子说话变慢了。“累了一辈子,没享福。”
" q+ d M( i/ P2 Q
/ W- n2 A9 B( f/ ` f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L( \) f6 [( H7 w( @( n" [) F4 s3 k
/ z& |3 T# J" f0 K4 E6 O1 E什么是享福呢?对于纪老爷子来说,大概是两个方面。其一,生活富足。在这一点上,他觉得,现在有4000块钱退休金,有住在一起孝顺的小儿子,有每两个星期就来看望他一次、不空手而来的儿孙。“孙女送我的牛筋的梳子,老年人手机。孙子送了我一辆电动小三轮。”
& K. F1 q' |: n& I' \) w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x. M8 C& b5 g# Z; k0 e
2 U+ Q; a+ Q! y! X; }$ p) s3 B3 j这是院子里的另一辆小三轮。呵呵。( k: O9 A! m/ b+ c# ? ?
% V) s' b# I# T" l! F
前面说过了,他这是“三居室”:一进门是小厨房,大约两平方米;一边通往他的卧室,当初一间半那半间6平米,被改造为约有12平方米,一张双人床,一套老组合柜,液晶电视。那辆电动三轮车,居然是能折叠的,收起来之后并不起眼儿。“孩子都明白家里的条件,否则没地方搁啊。”4 j5 E- x6 J( E7 T' O [7 B: G
) i. D; u2 C2 K% X9 |8 d. u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f/ O5 g) {5 W电饭锅。9 {" V4 u( A. a9 k, a4 U
" J/ m1 m9 O- Y6 C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C2 Z U# u- O4 e7 q5 _
这是纪宗先自己的房间,老组合柜,地板革,折叠桌,液晶电视。
0 N4 v3 H5 R# z; \
1 ?0 J6 k. x: v5 `+ j( A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Y0 D* G1 n" g \* R, ^房间另一角,他的床铺。3 I+ g+ X9 R7 W8 p' M% }4 j+ J$ a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q0 M: [* o4 [1 l0 Z. O
6 Y, d0 k, O$ g+ f7 _4 I3 c# X柜子上挂着弹簧秤。. ]" K0 {9 Z7 @6 T
2 q. o. J% I1 i+ n& H2 r5 V纪宗先充满骄傲地给我看了这三件宝贝。
6 H$ {( h' X ~" ]; O4 n' x8 s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0 K" ~% K* J* g# m4 x
9 E( ^2 b6 W' F4 W, G牛筋梳子。
0 i( Z5 a! a$ K' q; u, I9 U2 O) x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0 S |# t: n8 N/ S& {
; w: g/ I7 H3 K) W7 i* x! Q宇宙高科技,折叠电动三轮车。
$ M5 I/ q$ l' L& E$ d$ H( y. E- ?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0 b' u) u2 r- i) N4 n) I x3 J2 @5 o; v0 r! o6 U; j
还有手机。这三件宝贝,一张都不能少。4 Y0 H7 Q+ v/ n* h% S/ D
# A& _3 L% B; P: J' r: T1 n; C
最有趣的是他家厨房,处处可见规矩漂亮的白色铁板。因为儿媳妇退休前在冰箱厂工作,冰箱厂效益不好,一些生产材料算是抵了工资,这些本该用作冰箱门的铁板,被改造为橱柜、顶柜、灶台。2 H4 `5 C" x$ U) W7 g6 r5 W
' {! G" X; h1 f+ T4 D3 |; H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 R" N, u/ R5 H E" S- A$ f9 F5 G3 |
第四件宝贝就藏在厨房的一角。约有一人高处,类似抽油烟机位置,他掀开“冰箱门”,从里面拉出了一直垂到地上的防雨布。简单几下,一个浴室出现了。6 W F0 C9 ^4 g# F s- h* }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1 R" Z4 G$ B2 u k; X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5 P! K- [$ U) i6 }+ v# O
$ I! I1 S3 F5 P2 J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O8 f% }) T. e1 l
) L2 r- z7 y- N5 c$ B
服吗?( [& t2 P' t$ P! y5 P! D J1 V
- `. H* A2 `/ T7 A( x3 d4 ?2 G6 ?# ]这个堪称风华绝代的浴室的诞生,需要几个条件。第一,老工人有手艺。第二,生活空间紧张。第三,有个在效益不好的冰箱厂上班的儿媳妇。第四,有一帮生活空间一样狭窄,却并不具备前三个条件的街坊们,对利用狭窄空间的创新精神的鼓励。/ ~- i# U# J* r% t4 T
2 t0 K5 f* ?$ X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9 q' v* V2 N7 r4 ^3 Z: }他家的净化水机。
0 f7 X3 X$ _* ]% a& ~7 ]" K, w% e. z
9 |: B* i8 p) c* E; h- z5 k而享福的第二个方面,改善居住条件。
7 R4 }- }9 p6 \1 `
8 O7 G6 ~( m/ r( ]) e: Q/ ^这两个福,纪宗先好歹享上一个,而匆匆离去的老伴都没享上。
5 x% m7 E3 @- G
2 t: m: R- L A) g, J2 @, r; r+ H0 ?0 T7 _& D
老伴没了,但当年老伴、邻居们共同种下这棵大槐树,至今还默默给大杂院提供着荫凉。
. \# Y6 X# V; Q7 Y7 L$ }& `
2 a' f# }9 Z' I1 [$ v+ W1987年,60岁的纪宗先从配件厂退休。他记得,直到退休前,工厂一直都在生产212吉普车的配件。
m$ R4 s& J" D7 D- U: r6 ^, t* K4 n+ @8 e- Z% M
然而退休后没多久,配件厂便处于半停工状态了。小儿子下岗了,好在找到了别的活计。工厂闲置了些年,拆迁开始了。老工业迁出城市是早晚的事儿,新兴汽车工业发展,老工厂逐渐被挤到了悬崖边。
S6 g% E+ U& c1 M8 q2 S3 `: |* d( M' R, r& \+ z2 f+ s/ `
似乎北配并没有真的从悬崖上掉下去,后来改造改组被兼并。但是,纪宗先说,那就是倒闭了。因为工人们都下岗回家了啊。
9 j r1 N! f5 F) ?( c0 N p) u2 f' L, g0 X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2 L. |+ K3 ?. l
院子里花盆中的佛像。: l# d) V: T/ n: s7 _
- D0 T" b1 J! [. O* h7 A X/ Y/ V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1 L1 [8 p" ~( Y9 ?院子一角。
" k7 m9 p6 V7 ~$ f4 ?) g! ~: f/ G* p) }- C7 C
倒闭到拆迁的时候,纪宗先偶尔会到工厂里转悠转悠。他发现,60年代花了天价的二三十万元买来的设备,被当做废铁卖掉。工厂一天一变样,每天都会少了一些老设备、拆掉一些老厂房。! Y( ]3 Q4 f( V, ^3 L
, z; Z( K0 F. h) D% s“想不通,其实那些设备都还可以用啊,为什么不继续干了呢?”当时看到老工厂完蛋的老工友,有些人流下了眼泪。“那些老工友,他们都走在我前边啦。”5 A% A$ p. }4 Y0 [0 g: ?1 o
# l. U' U& h5 p6 H9 E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s6 A( f$ H9 w$ `$ f
6 w }- G6 J7 t9 G' A( I+ `
和老爷子聊天能听出来,他这个“想不通”,是有一点儿私心的。“我当过小头头,但一辈子没为自己说过话。早年间厂里有机会改善住房,会有工人到我面前要求被照顾。我给不少人都解决了问题。”工业发展快的年代,厂子年年向国家上缴大额的利税,效益不错。
/ ~" l5 j5 y5 K9 z. U* L& X9 Y' G4 @! D* m
然而到他自己退了休,舍得面子为自己说句话的时候,工厂垮了,再也无力为他解决住房问题。
# n% _; K! U5 `$ Q" Z- {& H5 `+ m9 [, J& {, _' O, T9 a" G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g/ k7 R# y$ H7 _; k7 ]: E; _* p0 O4 z2 n# ^, i* X
这次北纬路拓宽,居民们本来觉得有了新的盼头。然而对于纪老爷子这样的的“拆迁老江湖”来说,心里一直很明白——没谱的事儿。果然,扩路的拆迁只涉及50号院的北侧两排房,纪老爷子住的最南侧与工程无关。
8 n9 I6 s" |1 E0 u- l7 j
9 I9 d2 U6 U/ d5 I; ~6 \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e2 V9 @9 {; P& u这条街,就是曾经的北汽西门。几年前里面还是破旧的厂房,如今已经开发成小区了。南纬路从东边穿了过来。, f& k- n5 s1 y8 g$ v
/ f1 s2 |; _1 K1 Z& k- c1 v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 f; e& z2 I& H而太平街西边这个菜市场,据说早年间是北汽的锅炉房。
* ?( _1 o r! m$ d# {5 ^( z* p
7 |- H1 L8 [# N+ _$ J) u0 g三居室,四件宝贝。纪宗先很知足。真的很不想以“知足”来结尾,然而对于蜗居的老北京人来说,“知足”一直是个最好的结果。人生苦短。纪老爷子已是87岁高龄,他总说自己会死在小破平房里,看不到搬家的一天了。. y2 D; ]. U) }8 H3 m2 z1 c
+ x1 `7 z0 Y1 o9 H# l2 g0 [$ c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1 Q$ u! d0 z6 J# ]% W$ f% b
北纬路50号的门牌。
1 m* ~' h! f2 v Y, q+ }9 |0 U9 {
3 n+ d/ U n0 ?" w+ G0 B' t! G( c. t9 Q1 o& c) _! P+ \" j3 J a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D* z- }: S0 t! @5 F我跟纪老爷子说,无数搬家的老人念叨,还以为这辈子能死在北京城呢,结果临了搬出去了。
2 X7 @! s z q6 b! L
0 L( d6 Y8 b5 [0 z* {, A/ {2 M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 N! \& J. S9 y( E
/ D9 T* f0 L9 D, E* i) Q$ K
没了城墙的京城,仍然被一道看不见的墙,一直围着。
9 I( X3 l+ T$ k8 O, K0 C
8 C5 k( K% x: Z4 y& K张十月 lox
) J3 s% z1 H, B# J; G0 Z" K5 W* c
走出北纬路 又能奈何7 h2 N" x+ _( ^9 V% W8 i
- o @3 |% E3 f' w3 n8 K
今天写了这么多北纬路、老北汽也就是北京汽车厂配件厂。让我想起我认识一个孩子。
?- {0 w. R) B+ a+ D1 G: W! _' I2 Q8 }% g9 C% U! G
他今年30出头了。这孩子1995年在太平街西边的62中上初中,1998年在太平街东边的育才学校上高中。这两个学校不太远,相隔也就是500米。两所学校中间,恰好就是老北汽的厂子。
6 F6 L6 e3 ?2 o8 r" \. R e" W
$ l! M& d9 X! n& Q; u y @) r8 w( J+ t他当然知道这个厂子。1998年中考的时候,他上学的路程只是增加了这500米。他自己苦笑着说,咱宣武区就这么屁大点儿地方吧?: r6 Y' j( l# w) l/ l2 D. E
) f' W; @: _& a) p
高中的时候,他经常骑车,穿过当时已经半停工的工厂,走过那片老车间,去另一所学校找老同学玩。高二那年他发展了一个爱好——摄影。
: h3 x% e* Q0 J* F8 E
# g9 c6 j7 O) B( F1 t0 h太好了,给我找点儿当初你拍的老北汽的照片。你既然玩摄影,又在旁边上学那么多年,不会没有吧?
' Y+ T+ X, N( V) P6 S6 I: r" I
1 E+ @ n/ q) y( E& z# J# `( |4 H; e额,真没有。当年拍同学、拍校园,没拍过街景胡同老工厂啊。当年哪懂得拍这些,总以为只有人会变,这些老东西老建筑,100年都不会变呢。
; \4 I# u' k! x. Q) |7 u
( U9 E* d% W+ p2 n; Q% ?2 s后来到了2001年,他高考,考出了宣武区。毕业后找了个记者的工作,满城跑。由于家在南城,主要还是负责跑宣武区。2007年,他大学毕业两年的时候,开始拍胡同。5 B: R" \, F' I9 R- O
Y1 n v0 I# l4 `$ g" F# g
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原来短短十年过去,北京已经变了太多太多。副食店不再有酱香味儿,百货店不再有五彩缤纷的橱窗;大街上再不能练习骑自行车,护城河畔的夏夜没有了蛙鸣;陶然亭游泳池一直关张,樱桃园大棚市场就没再开;太平街旁的北汽拆平了,狭窄繁华的老两广路得从走天桥才能过去;大吉片变成了玻璃大楼,校场口拆成了一片废墟。
, h: k2 w4 O- n0 _$ q! g% ]8 L% _
那孩子就是我自己。2 b7 K" q [% |1 K& O V0 y6 w
$ V4 z, r3 ^$ z
谁能想到,多少年之后,写怀旧的稿子,拍拍那些京城即将消失的风景,竟然成了我自己的爱好。然而就在从玩摄影,到做记者这短短的十年间——/ p$ q0 y/ i, r5 {' X3 y2 N
}' H; K( s1 P6 @0 T' y, L
北京没了,走了。然后又传来一个消息,“北京”真的要走了,去通州。: E5 K1 w! q( @ V8 P3 r
8 P/ Y* p. E' Q
我操!5 k# `( ~# r5 v2 b. d% C% Q9 _
9 i! o6 @- T" R/ s' @一路走好!快点儿!滚!
# ?( c* @( k# T" m: T5 |3 ]2 w+ @6 g7 |" ?( F' a
/ B8 V2 F* z7 ?3 z原创 2015-08-05 猫儿胡同 lox& V6 i- v- R# T e$ u
/ ] q( p: s8 [% B* n1 i
3 s& n; X, A" c/ _3 r- A3 T |
-
猫儿胡同·第292辑:走不出的北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