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起府右街,西止横二条。元代属万宝坊,明代属小时雍坊,因明孝宗时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赐第在此,故名李阁老胡同,后沿用。1965年定今名。
) B. @- g8 K5 _3 Z
( \3 {: s, M; @3 X3 c余自出生至五岁间,居于此地,交替居于月坛北小街5号院。
L$ U$ u4 t2 M D近日,分别于4月19日和5月19日,前往儿时故地,探寻童年的记忆。 1 B3 J' c& J4 V
3 q, c/ e- Z [# b" V
胡同原名“李阁老胡同”,1965年“李阁老胡同”因涉嫌“四旧”改成这个莫名其妙的名称。 ; y2 @" D7 Y$ J8 M) z+ a( J
这个“力学”不是物理学的名词,而是“努力学习”的意思,很牛吧。 5 a; K |" h$ h
但这个努力学习倒与文渊阁大学士还算是有些对应的吧。当然他们学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为1949年以后,在学校基本就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了。
7 E. |5 L8 w( E7 ]; x' h ' t4 m$ {/ \3 s
胡同今天就剩了半截,从里面的力学小学开始往西就都盖楼了,胡同口两边也变了,也改了大楼了。好在还有胡同的影子,并没有彻底消失。 6 T0 k* q8 ~+ }" l" `
我们居住的院子,也重新翻建了,记得那个院子的后门对着“东牛角胡同”,所以位置还好辨别。 & Q2 M" Z7 ~9 r& T
% W& n2 r% Z4 i. _8 C
那个院子是一个两进的四合院,垂花门早已不见踪影。但那个位置摆满了大金鱼缸。 - {1 X. J! Q) ~
除主人家的后院和正房(正房里堆满了古董字画和硬木家具,被封存)外,其他房子都被各家租用。我家就住在西厢房。 2 A3 [: n1 {) |) W
我们管院主人家叫“后院奶奶”,因为被赶到后院居住,记得是个很慈祥的老太太。有时天气好,老太太会被搀扶出来坐在正房的廊檐下的太师椅上晒太阳。
+ K# b& r" s6 h( K! ~5 H0 _他的儿女据说都在美国,其他就不了解了。 9 k/ B _) R* o" d" h$ k" s
4 k7 }1 s {0 r: P4 Y/ j今天院子已经和过去面目全非了。但从胡同里往东走就是“府右街”,我小时候改叫“韶山路”了,NND。
6 N" ]. ]5 n* e+ H到胡同口就看到中南海的红墙,印象太深刻了,今天依然如此景观,煞是亲切。
2 A9 ?: V; ?& S * s: J6 J# ]& k- d, |: k# Y! L8 z1 K
看到我出生后不久在院子里的留影,也是甚是亲切。
, Y Q4 ~* }3 Z* x8 b3 E! Q; N小时候,我们会出东面的胡同口,到电报大楼下面的广场去玩。
) D* ?! Z6 M1 R1 d }1 B2 h
& S( j3 ?7 i( j. k" y% N( `7 U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 A1 O( Q4 c- M: W5 ^. x2 @ ; Q( O, W7 u3 y0 T
故地重游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4 F9 ~9 _9 Z, r. d4 B) U
故地重游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故地重游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 a1 c% F( _: Y E, Q' W* h
故地重游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 {0 S7 [. z. B- \
故地重游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故地重游追忆童年的记忆——力学胡同与月坛北小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