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和尚,不知何许人,其自称***,人称**,又称“老和尚”。 其性好饮,犹喜无醇,最馋素餐,钟情佛斋,盖因此等饮、食皆价格不菲也。
# V6 |& q/ M4 C! q7 X2 N* p3 j然其囊中羞涩,不能自酌、自食,何以尽兴,则屡屡心生妙计,使人供养之。
- {( ^+ y5 p5 ?, S" F$ u2 p而酒足饭饱之后,将油抹于人车门之上,更觉快意之至。 / v' M7 t+ J8 d; R" w. t
. s" Z2 ^3 c* F, P6 x其异能颇多,尝见人有茶水,则乘人不备,每碗皆酌一小口,令外人无所察觉,谓之曰“加持”。 1 u% P: t& a' b: P' q. @- }
其吃相颇能动人,若夹菜,一筷下去,半盘皆无,两筷过后,盆净碗空; 2 `; I l9 Q$ Q9 Z
而往往筷入其口,啧啧有声,口涎四流,必令筷湿润如滴,再度下箸盘中,反复翻搅,使其涎泽于盘中菜肴; % C2 f U6 X$ u" w9 b$ ~
若食面,面条入口之际,必令酱四散飞溅,早已遍布胸襟矣;
8 r: z |/ M$ u! E. O更能点菜,善尝美味,不计量之大小,皆能囫囵吞下。 " I! T! ~, L# f3 U. |
凡此种种,足令旁人作呕,堪使四座皆惊。
& ]6 F4 G9 ?( ~ 7 Y5 i: C. B/ p0 c: D5 ]. W7 ]! x
大和尚每每于人前蓬头垢面,胡子拉碴,喜穿“生活禅夏令营”背心一件,身背老和尚大黄佛袋两个。 其人茹素,常斥旁人,不守戒规,信誓旦旦,以头戗地,感天地泣神之状,实古今罕有者。
4 ?. x# Z9 T; O7 L' z: M! m* W
自诩受戒颇严,而每逢美女飘过,则如沐春风,双眸随人摇摆丰臀而动,张口瞠目垂涎三尺于地。 2 @1 x8 }. k' a9 R- z' A f" V$ Q
更有良机相赐,佛手搭于美女肩头,若无其事,神情自若,心中窃喜,悻悻然也。 / I( ~0 K/ U1 U9 Y
' q3 a( F0 _( Y! A3 r喜于游历,雅好斯文,颇爱文房四宝,犹喜铜制笔架。 : |8 h3 W6 e2 J9 J+ v3 {
每出户,则有获,志在必得,不惧监控。谓之曰“结缘”。 常出入于寺庙,与人处处结缘,人送雅号“寺空”,又获尊称“净坛使者”。 : F& z# R4 k) }9 h1 e2 \; ^
盖因原本陈设堂皇之寺庙,经其过后,常常空无一物也。 1 U& y: f2 E' {8 _- j6 h8 z" y
! E$ W& `+ W9 a: T
又常常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人皆以为善,而过后往往事与愿违,每每大呼上当,自不待言。 其善行颇多,罄竹难书,然与之交往者,多无故惨死,不留全尸焉,究其死因,答曰“骗死的”。
% W8 \& h" F( k: z% |其人诸多丰功伟绩,多已无从查证矣,预知详情,更待后之来者补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