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探索网友要把我的帖子给孩子们当教材的告知,颇有些担心呢。我本人无所谓,只是觉得现在的孩子们接触的东西多,辨别能力强,对此恐怕会嗤之以鼻,心里会说,这么烂的文字帖也给我们看。建议还是找一些比我好一些的帖子吧,别忘了,孩子们可是经常私下议论某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可别让孩子们,特别是家长们有误人子弟的担忧哦。
0 n- J1 e! @& M! J3 k3 \ 我今天有些忙,所以在看到探索网友帖子中的文字段落之间的空隙很大时,就直接在空隙处回复帖子的每个段落内容了,当然,有些您作为“论据”的段落,就不回复了。这样做纯粹是为了节省时间,并且不用按着“滚条”来回拉动帖子来规范帖子中不同段落中相似内含了(晕)。就算“偷个懒。耍个滑”吧,我知道这样做实在是不恭,特在此向探索网友表示深深的歉意!! ' T+ s/ M/ m( z9 v
以下是引用探索在2009-9-27 18:29:00的发言:
% X# P7 q3 N: K4 l$ X0 _; s. I 今天看到这个这个帖子,觉得挺有意思。 ( L. u# J9 f1 R0 K
回复:同意。 4 U0 c2 a# u: @; d3 Y
细心的人读了这里大约60多个跟帖,从每位网友发表的个人观点上来看,很容易发现哪一篇跟帖在内容上含金量更高! 9 u, K; U5 W5 U4 T" e8 `
回复:同意。并自动对号入座,青草的贴子别说含金了,根本就没一点金属含量。 : |$ H0 R1 A7 b& P) S
正如很多网友所说: 各自的经历不一样看法也会不一样。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电报大楼上的大钟表,看的时间肯定是不一样。 0 k+ m8 T | W1 n! M" i
回复:前两句赞同.后两句不太明白,电报大楼的钟表,从正南、正东、正西、正北看时,时间不一样吗。建成半个世纪了,怎么就没人发现呢?哪天我去围着电报大楼跑几圈看看(本人木讷且“一根筋”),再试试东北偏东、东南偏南等角度,这好像还真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不是距离、高度、角度的不同呀?) 3 |# x4 u* u! m
在网络论坛中,应当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讨论一些事情。那么就让我们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各自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一条一条摆出来,让大家共同参与及讨论。 & n0 w( \" y8 j! V0 \* R
/ s' \0 J& R: k/ i2 v回复:非常赞同! 我个人认为,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许可使用调侃的语气发言,没必要必需使用类似小学课本里的非常规范化的、以主谓宾正常语续排列的形式书写文章。比如“读书不心细”和“读书不细心”虽然它们的书写形式不同,但是大家还是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想一想,如果在整篇文章中,都全部使用小学课本里非常规范化的语句格式,那么读起来是不是会感到很累?记得有一段相声,说的就是某人在和拉洋车的讨价还价时,使用很正规的语句格式,听起来觉得很累。当然在使用某些调侃、语句主谓语省略或倒置时,所讲出的话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听明白。青草网友认为使用“读书不心细”,出于“学中文”的彼得森网友之口,就令人不解。我个人认为这里有点儿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意味!毕竟这里不是小学校里的语文考试。(......比如“读书不心细”只有几个字的句子,竟然有问题,如果是学龄前儿童这样说,我一点也不奇怪,但发生在“学中文的”彼得森网友身上,就令人不解了......)引自青草的61楼跟帖,第八自然段。 / V1 g; o$ R$ ~# p. Z8 j9 o3 E: K
回复:同意。并且我在61楼的帖子中有“ 至于用词准确与否,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反正大家都能看懂意思”的表述。您可能没注意到。 - K4 |5 n4 r: v7 ~3 Y7 H
1 g1 d: n6 G+ O+ A5 q: S
/ l, q! o6 b1 f" l 青草讲了文革中的一些“扣帽子”、“打棍子”、“抓小辫子”情况。读了彼得森的跟帖,没有发现这种“扣帽子”的情况。相反觉得青草却是最能乱“扣帽子”、“打棍子的高手!彼得森在评论楼主“只许可自己大讲政治,而不许别人也讲政治”一事,彼得森在他的第44和第45楼跟帖中,已经提出了证据,这怎么能说彼得森在“扣帽子”、“打棍子”、“抓小辫子”呢?在这里请青草仔细地重读第44楼和第45楼的跟帖! 5 \& K5 i+ r/ ^. h0 c4 y
回复:我理解元子姐的意思是不愿意议论有关政治的话题,原因不知道,但她并没有“不许”别人议论。不许一词可是带有强制性的意思,我认为太强烈了。 4 `/ A8 h# R* p0 {7 t+ g7 p: G$ N/ A
* x& i3 S6 u- {; X 彼得森在他的第31楼跟帖中说到:我们为什么落后这一问题,早在几十年前上政经课时,我们就曾问过导师.当时导师也这样回答的:美国已建国200多年,我们刚建国30年......不知 27楼是哪年毕业的,怎么现在的老师和以前老师的说法很一至?
3 V) ~/ X. _" V7 G * ^8 V) j8 T+ V m+ Y$ @6 t
, T) x0 f# v' L( O2 f( _8 W0 ?) {
青草在他的第43楼跟帖中说到:在我们上过的学校里,n年前老师们讲的东西在若干年后还会同样被传授,这一点也不奇怪。教材没变、老师没变、教案没变。变化的只是学生,有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意思,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也质疑! ' H; j0 J5 Y3 H2 G5 w
P9 p; P$ x) [3 E& A& \
8 F4 r* ?( J- I$ s
我个人认为:几十年以来,老师们在讲解美国与中国落后与先进这一问题上,为什么还使用几十年不变的论据呢?为什么老师们就不能也学一下我们的领导人那样,以与时具进的态度,给学生们教授一些新观念呢?(也许我个人也对老师要求的比较高,只是个人的想法)请看看我们的领导人,是怎样以与时具进的态度,发表的一些讲话!请看彼得森在他的第31楼跟帖中的最下部分!可能有些人认为老师们对某些问题几十年不变的授课方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这也是能令人理解!终归每个人所受到的教育,生活环境有所不同,每个人的观念也自然不一样!!! , b0 b( [5 {1 ?5 G6 D; z
回复:因为美国、中国建国时间及相关方面的对比,仅属于“政经”课本范畴,并不是说其他教材也不会发生变化。您对“有些人”的看法,本人完全赞同。
Y8 ]. g! G# Y9 X- b, m. P 2 |/ D: z2 R# V1 S
; f: r. W! `# u' y3 h+ L( l, ]7 T- ?
& K- J! S* J |8 V# ~
8 X3 E# O- D: M( C7 E
关于彼得森所说青草“怎么不许提以前的事呢?” % K* E& ^/ c0 c- _0 R
这是事实: / J% N: R4 i) I" ]. t
请青草回头看一下,您在43楼跟帖中,第六自然段结尾所写的:「“文革”结束已经30多年了,很多“过来人”都已经不愿意重提往事了,为什么有人还要把这个伤疤揭开,并血淋淋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呢?用意何在呢?。」。 1 T% B7 H- L3 A; ~& Y9 W+ N
/ V1 n- p( T* o4 y) r. s( I ( @# _& K' L1 B/ R
青草的意思是不是:如果别人提及文革的事,就是别有用心、居心叵测?青草的意思是不是:“不许别人提以前的事”呢?很遗憾,青草在61楼跟帖中,却失口否认他反对别人重提文革的事。(......对于彼得森网友的质问“怎么不许提以前的事呢?”,对于这顶“大帽子”我真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眼前真好像出现了“抓走资派”的场面。我百思不得其解。在我的文字中没有出现这样的叙述呀。......)引自青草在61楼跟帖里的第四自然段。 " ]2 L; P: ~0 G9 t# T2 c0 }
回复:您恰恰把我的解释给用省略号省略了,我在您括号中文字的后面(省略号部分)是这样写的“看来还是理解上的差异,就像一位坛友所说的,“文革结束后,已经历过伤痕、反思阶段”(也有30年了),在经过一段痛苦、彷徨后,人们认识到只是停留在这个阶段是远远不够的,人和社会都要向前走下去,如果只是反复抚弄那伤疤(甚至是至今没有愈合、还在流血的伤口),有意思,有意义吗?”。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明白这个意思。 1 o, d; Y, A6 c
) o9 D* ~+ G: A* u3 q& k
青草的这种写了后面,就忘了前面所说过的话,这在写作当中,可是犯了大忌!!! ! {9 T: V5 o) g Z1 a
回复:谢谢提醒。 8 l0 h' g+ t- o) Y# h9 @
* d* P! u/ h: y7 B8 d" y: f 在彼得森的跟帖中倒是没发现有文革式的火药味,但是在青草的跟帖中,通过一些文字却能感觉到一些F\F的特点。(青草的61楼跟帖,第六自然段: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2 @, ^5 n: j( @( @4 ]
回复:我英文不行,F\F是面对面的意思吗?
4 C R' q, ~9 l- B* ` 准确的说是:“有选择性的F\F,有选择的失明”!青草有选择性地从很小的方面去挑彼得森跟帖中句子的写法,但是却没有看到元子元子网友第6楼的跟帖。元子元子网友使用了八个点的省略号。在小学学的好像应该只是6个点的省略号! 6 x) ]+ n0 n: g$ y+ L
回复:您就直说吧,是不是想说“对你想谴责的帖子中的细节百般挑剔,而对你想保护的帖子中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我只是注重元子姐博文中那种质朴、纯真情感了(仅此而已),却是忽略了省略号的点数(不过,我确实眼神不好)。
( {8 _. X+ ?- o! c, _ 我个人认为,上面这些并不重要!只要大家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不要死盯着这类小事、小节上! $ Y, h, I- N2 ]) W% [& B& @
回复:有同感,也有过相似的表述。
Z9 t/ Q3 o1 Q' w: r( ^7 ?
* [$ v2 N7 ?3 H( k5 T 青草讲:彼得森网友给我回帖中的最后一段让人肉麻。我们都是成年人,您觉得有意思吗?
7 ]3 ]/ B# q5 Z6 v c ( ]9 D- s: K. q2 E8 Z
我读了彼得森的这段话,没感觉话中带有粗俗,低级的意味,怎么说是肉麻呢?我个人体会,彼得森的意思是不是说:现在年轻人找工作相当难,青草可以悠闲地利用上班时间,断断续续写下几个帖子。确实很不易,当然青草网友是幸福的(比起那些大学毕了业,还一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而言)。祝福青草可以"永远"在这种悠闲的工作环境中,没事偷着"幸福"地乐吧!
O, l) k A2 }# F回复:现代汉语词典第961页上对“肉麻”一词的解释是:由轻挑的或虚伪的言语、举动所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我的感觉是虚伪,而且确实让我感到不舒服。 ( {. l8 f+ q3 ]: M
我个人认为,作为有正常逻辑思维的成年人,不应该只观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小节(不包括在写文章的时候,写了后面,忘了前面的话,类似这种显而易见的、低级水平的大错误!),而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大事!
( c, D5 z, d# [" q; e7 H7 Z回复:我在帖子中说过,“我已人到中年”,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大事肯定不能忽略,可“鸡毛蒜皮”的“小节”、“小事”也是必须关注的!否则,就很容易被别人当做反面教材(玩笑)。虽然有无所谓的心态,但毕竟形象受损呢。(看,一不注意,又犯了大忌了!还是别让孩子们看我这烂贴了,误人子弟呀) % d1 y \3 \0 o* K" L6 Y2 z
青草说:「“文革”结束已经30多年了,很多“过来人”都已经不愿意重提往事了,为什么有人还要把这个伤疤揭开,并血淋淋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呢?用意何在呢?」 4 l8 f0 t9 O6 q( m0 ~* V5 G
1 _& {( U: W7 M- f* [& s 青草的意思是说:“文革”结束已经30多年了,如果再有人重提这件血淋淋事情,就是别有用心呢?就是心怀歹意?那么我想问一下,为纪念或者重提九一八、九一一事件,难到也不应该吗?如果再有人纪念或者重提九一八,九一一,难道就是别有用心?九一八,九一一事件,哪一件不是血淋淋的伤痛???很遗憾,事实上人们在每年的这些时刻,都要纪念这一令人难以忘怀的悲痛日子!!! " _2 t$ ^9 C8 ^! e; [7 ^
回复:您把我的意思引申了。如果您真正了解那场浩劫在人们肉体和心灵上造成的巨大伤害,就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应该是“往事不堪回首”的意思吧。和“九一八”还是有区别的,现在有人把它定为抗日战争开始纪念日。“九一一”和“文革”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呢,没法比。 ! n- E% A$ c, w- P1 r0 C& {
一个忘记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 q. x2 J3 d( `6 m0 ?, H; X* D
回复:同意您的观点。
- F: L. b* X( E+ s 很幸运还有很多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们,愿意在尚且还活着,还能拿的动笔的时候,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我从心底里感谢这些对中国真实历史负有责任感的前辈们!!!
7 u3 L3 m$ N- U$ m2 u# p回复:赞赏! # B7 f$ J8 h$ q
(......但我总希望,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我们尚且活着,还拿的动笔,也许写出的东西,有个人恩怨的色彩,但只要是真实的,就价值连城!!)引自老猪871网友在54楼跟帖里最后自然段的发言。
5 H$ _+ M) m, u( H/ s, q. v 回复:同感! ! ?; r* d i/ ^+ H: I8 f. Q1 K) f
8 h( H$ z% C3 `$ j4 J
感谢探索网友给了我跟帖的机会,在我生活中增添了些许乐趣.对于使用了这种不礼貌的回帖方式,再次向您表示歉意! . K5 ]- t E m- Y! B
祝您天天开心!快乐! 4 m0 C8 ^2 H, Y& ^ n9 L; i: S,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