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54|回复: 11

[公告] 9月16日(周六)胡同拍记活动预告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9-12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集合时间:9月16 日 中午1点半

集合地点:虎坊桥十字路口东北角

 


请各位新朋友加入请先仔细阅读一下:http://www.oldbeijing.net/bbs2/dispbbs.asp?boardID=30&ID=4428&page=15 |' i9 p a; r J5 Y


参加请跟贴,然后直接到集合地点,可直接与我联系,电话:13522460315

第一、鼓励大家在活动中,按拍摄习惯和行进速度自由分组。尽量避免大队行进。我会在开始之前,告诉大家大致路线,当然大家如果熟悉的话,可以自选其他路线。

第二、鼓励大家以论坛为平台,自己相约去拍,可在平时,当然也可在周日。每位网友都可以发拍记公告,大家跟贴报名。我会给公告在“映像北京”中置顶,在活动当天解除。这样将我们的胡同影像记录活动化整为零,以增加我们的效率。

第三、老北京网以及胡同拍记组并非任何实体组织,而是网友借助网络平台,自发组成的胡同影像记录活动。旨在弘扬老北京传统文化,宣传和普及文物保护意识,并真实记录老北京的胡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迁。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9-12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午要去公司搬家,希望来得及过去~~小的时候奶奶家在珠市口,哈哈,不过我哪也不认识了!
发表于 2006-9-12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别的事情 这周不能过去了。。。哎

[em06]
发表于 2006-9-13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带都是好东西啊.( A# t C$ q# A4 v# C$ ~9 | 老北京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1952年在24号成立了新中华评剧工作团,有演员67人。1 P7 u. s; b8 z 据说李文藻进京朝见乾隆皇帝时,曾在这条胡同住过。著名的春台班就在这条胡同中。京剧名伶大都在八大胡同的韩家潭、百顺胡同、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等胡同内居住。三庆班原在韩家潭,后来也迁到百顺胡同。梅兰芳1900年迁至此地居住过。有许多古迹已无处可寻,但当我进入40号院俞菊笙的故宅时不禁眼前一亮,它的宽大,它存贮下来的遗迹似乎向你表明,它的主人像刚刚离开。

俞菊笙(18381914)原名光耀,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幼拜张二奎为师,出科后曾主持春台班多年,以武生挑班唱大轴。曾与汪桂芬、胡喜禄、黄三雄等合作演出。他为人豪爽,急公好义,人称俞毛包。长靠、短打均长,演戏风格勇猛威武,矫健雄伟,世称俞派。武生勾脸戏《铁笼山》等亦由俞所创始。他戏路宽广,擅演神怪戏,常演剧目有《挑滑车》、《长坂坡》、《艳阳楼》、《铁笼山》等。弟子杨小楼、其子俞振庭亦受其传授。 . t0 l( T: E. a) V; s# m7 l* M% @
   38
号则是戏剧大师迟月亭的故居。迟月亭(1883964),谱名振源,乳名亮儿。原籍山东蓬莱,生于北京。为武老生迟遇泉(春祥)之三子。幼从崇富贵、丁俊练功,后入小天仙科班,与谭小培、阎岚秋等同科,先习老生,后从杨隆寿习武生,以短打戏见长……

 


  百顺胡同34号的四箴堂是京剧老生前三杰之一程长庚的堂号。他的堂号代表了他本人。据说当年他演出时的戏报就写四箴堂,不写他的名字。

余三胜故居,位于石头胡同61号,三进院落,前院东房3间,大门道直通北游廊,西房3间;中院上房(西房)3间半,带前廊,北房、南房各2间;南跨院设南房3间。现为市文化局所有的民居。 ; h6 k: H& \5 s$ K0 v
   
张二奎在北京的故居有两处,一处位于永定门大街路东之忠恕里;另一处就在石头胡同39号,院内有东、西房各2间及南房1间,大门坐西朝东,现为民居。

 

百顺胡同。 " U1 G" z7 @) a$ g
12号院1952年成立了新民剧团,有演员23人。 ) D$ B; X5 C4 y/ H2 E
百顺胡同40号是俞振庭的故居,1917年曾于此院创办斌庆社科班。该寓所坐南朝北,共分三层院落。前院北房3间,两侧半间辟为门道。南房为上3间带前廊。西房3间。原无东房,顺墙根建有游廊通往后院,现3间东房为后建。后院北房两间半,南面为一座两层青砖小楼,上下共有房11间。楼梯建于西端,栏杆为木雕装饰。东跨院仅有两间半北房。1939年俞振庭病故于此宅院。 ' p- |6 ?! I2 w

  百顺胡同西口40号,是斌庆社斌庆社是北京著名的京剧科班之一,1917年由著名俞派武生俞振庭与果湘林合作于俞宅院内,当年振庭姐夫、名旦孙藕香亦为股东,曾任该社社长,其子幼承家学亦带艺搭入此班。此班学生,以三字排名。 , j, @+ E2 |' b, |/ ^& ?2 d
从百顺胡同西口向左一拐就是大百顺胡同,右侧是18号。正前方就是百顺胡同40号院的楼梯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老宅上有专用的楼梯间。

     

大外廊营1号是谭鑫培故居。谭鑫培系清光绪年间著名京剧老生演员。当年的老宅有6套院子,共有房子46间半,此外在老宅的西部还盖了一幢二层的西式小楼。这座小楼是民国六年,谭鑫培找人设计的,他对盖这座小楼非常上心,演戏之余,每天到施工现场监工。谭家从清末咸丰年间便在此居住,直到“文革”期间从老宅搬出,前后住了六代人,长达130多年。此宅分东西两院。东院正门在大外廊营胡同,现有北房3间,南房3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北房东侧跨院有北房3间。西院大门在铁树斜街(现在为大外廊营1号旁门),北房3间为上房,谭富英居住,南房3间,现在仍可看到这座小楼为北侧上下各2.5间,南侧上下各3.5间,东西为走廊,全部为砖木结构,平房均为合瓦盖顶。这座楼最出色的设计是在一层与二层中的楼梯的西墙上开有一窗,可以使下午的阳光从南面射进来,又使整个院有了特殊的灵性。现在院里住着二十几户人家。

其他的谁还知道,补充啊.
发表于 2006-9-14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人提供过这些资料,很珍贵.我找不到了,只能转贴.

这些地方昨天都走过了,只是由于不知道,大都没有进去看,实在可惜!以后活动前要做足功课了!

   渭南会馆 K0 B3 @6 K9 ?- R2 A& o 前孙公园胡同68 A, T1 J7 Q9 M3 q& k* X% e 破损现为民居3 v* E# a3 N7 j; H' P; u

  惜字会馆% r5 A: @5 {9 K% D 梁家园北胡同9 # c$ E1 d# D# a, ]( e$ E" s6 p9 _ 破损现为民居 # C3 _$ q% w( H2 t; z* _; F0 Q" k

 郢中会馆 3 X# c9 l; a* Z9 _8 e2 S 红线胡同16( V& J5 P7 V5 {2 G 破损现为民居 " Y* `: ~: y1 s1 J- j

 怀庆会馆 4 A6 Z( ?$ [7 ^/ C. w' @% E7 V 红线胡同34 f7 F8 J# C q' o, b7 D7 z 破损现为民居 ; E# t' l$ K' l" s) c: m |

 台州会馆% F0 h- K z" o+ @ 后孙公园胡同10! {! i0 u& o8 e8 M w# q6 w4 U9 { 破损现为民居. l8 x0 V# A" l8 b; M

 朝邑会馆 " b6 B5 G- ?8 A7 A- {% s 前孙公园胡同9% M p3 y0 H' I. @) b: d 破损现为民居8 q" @) N1 F$ I

 锡金会馆 9 k" _) F. q, L n 前孙公园胡同11 ! V; X. R O' A% I 破损现为民居

 广州七邑会馆 % z& I/ d8 d' D8 J 前孙公园胡同25- j/ h, l8 M5 q% {2 A 破损现为民居 $ j, s% L$ h2 y8 r* H

 大荔会馆 3 `1 v& u) y- E9 [ 铁鸟胡同26$ f7 ?8 J2 w$ j+ n, l 破损现为民居 : n3 L- T, s4 D* y1 a/ O5 a

 沔阳会馆 " {# b2 w- Z4 t1 c* r# e0 ], V 前孙公园胡同57号破损现为民居

发表于 2006-9-14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夔州会馆* X+ m0 E, `( _8 y6 B; G 山西街3 3 a0 X5 P2 b1 q! `0 C 破损' N2 T* f; D* E2 |8 `/ u( k& x 现为民居

潜山会馆 + {/ z# _7 M: y" a 山西街7 - e8 y: ^0 N/ e; i 破损 & S, N2 a( j: c/ @* [ 现为民居

关中会馆 c, d/ }6 G. f) B: ]% c 宣武门外大街167" \+ ~. ^: ~5 w G1 v 破损现为民居

海昌会馆2 {0 y$ R$ R5 P, Q 教佳胡同4$ {) T4 t, l) r" s4 t& K 破损现为民居

雷阳会馆 - \8 Z' d# {0 `6 E 裘家街24 , w5 |6 J8 u& F 破损现为民居

临川会馆1 u9 q1 r" i. Z' J7 R( ~$ J+ P 裘家街13( o3 F) j& @) Z* v 破损现为民居

福建会馆8 X% l2 K7 ]- c: j, m5 m7 B1 D 铁门胡同466 j4 O6 Z( g9 Z$ Y; D8 [' j 破损现为民居

宣城会馆 8 n4 n2 t }9 q7 L) l: f; n 铁门胡同97 o* b8 [, R% E& M0 |/ ~! x0 w 破损现为民居

广信会馆 5 G$ b' h G& u. @ 铁门胡同111315[破损现为民居

甘肃会馆 $ L, q; q- ?- m: a: M% w3 z0 U 宣武门外大街148) e: N# j0 G* x8 j5 h+ m* d. y/ r 破损现为民居

四川老馆 - e. n" Q4 `9 g$ Z 棉花上七条1 & Y0 L. v" B+ |' `6 q8 i; Z5 s- m 破损现为民居

贵州会馆9 s `! M6 O& ]2 r/ L9 b; n 棉花下七条133 q1 ]# e( o# e( u 破损现为民居

延安会馆 % S3 m" W6 s4 F, ]# G 四川营胡同7 ) j. X$ p0 Q% Y/ _8 t; q 破损现为民居

吉安(惜字)会馆7 d7 K# H* t6 j5 g 棉花上四条8+ D, W3 v/ ] I3 L1 j4 z 破损现为民居

 

发表于 2006-9-14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屋及乌好人啊!

我下午3点下班,会赶过去找你们的。

发表于 2006-9-15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脑中招了,要不这一带胡同介绍早发了,老姐姐这回抢我饭碗了
发表于 2006-9-15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事结婚,要参加婚礼,去不了。星期日讲课的时候诸位见~
发表于 2006-9-15 1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争取都来啊,提高周六的人气,美女尽量来!野兽的不要!

发表于 2006-9-15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凤霞曾住樱桃斜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凤霞曾住过的院子

  大栅栏地区可以说是中国京剧艺术的发源地,那些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徽班”的班址都在这一带。如“三庆班”原在韩家潭,后迁百顺胡同。“四喜班”在陕西巷。“春台班”在石头胡同。“和春班”在李铁拐斜街。这些班社除排戏之外还设有下处集体宿舍,一些基层演员居住在那里。中、上层演员则在附近租房或买房居住。百顺胡同和与其相邻不远的韩家潭、大外廊营等地,都有很多老艺人的住所,可算是当年梨园艺人的聚居之地。

  樱桃斜街27号曾是评剧名角新凤霞年轻时居住过的院子,记者看到门口三级台阶的边角已磨得有些圆滑了,大漆刷的宅门已变成斑驳的黑色。走进院中,还依稀可见砖雕精美的影壁,只是被砌进后盖的房屋的南墙了。这是一座两进的四合院,院内的二门还保留着,以前各房前的门廊都接出来屋子和小厨房。由于现在院中住着十几户人家,住户在院中垒起了几道矮围墙圈出地来作为自己的小院,整个院子显得十分狭窄。

  谭鑫培老宅还有后人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谭家老宅

  大外廊营胡同1号便是京剧名角谭鑫培的老宅,谭家从清末咸丰年间便在此居住,直到“文革”期间从老宅搬出,前后住了六代人,长达130多年。据介绍,当年的老宅有六套院子,共有46间半。记者来到这里看到,原来老宅的门洞已经封死,1号院的门牌早已不见踪影,要从大外廊营胡同3号才能进入院子。院里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现在院里住着二十几户人家,还有谭家的后人在此居住,是个老太太。各家接出来的屋子把小院挤得严严实实,老宅的格局不复存在。院子西边还有一栋二层西式小楼,这是谭鑫培在民国六年找人设计的。从外面看小楼的整体结构保存完好。

发表于 2006-9-16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事,去不了。可惜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03:47 , Processed in 1.17630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