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29|回复: 15

[我爱北京老照片] 救火!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9-13 02: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zhaohq先生的《【探讨】老照片看西四》贴,引发2461756027先生对当年老消防队、消防器材等的兴趣。我在自己的“杂货铺”中保存的一些资料,可能大家感兴趣,发上来共享。1 W5 A  D& j+ C" V& D$ o0 L, n

) x1 \* I1 h$ p

9 j+ \- }+ a8 W/ {第一篇来自:新浪微博:@徐家宁-旧影志3 U" f4 I# }3 O( _: h: Q0 w
http://jiuyingzhi.com/antiquephotos/1863.html; B- P: T1 s9 t; ~+ H8 M/ q; z+ p
2011年5月17日! i# m% h- I0 \7 u) C0 q- `, f' |
    ……说起救火队,想来大家都有崇敬之心,救火队员在国外更是最受异性欢迎的人群之一。中国的救火队发展史我没有读过,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史”,只是在网上找到只言片语,比如周代就有官方的救火机构“司煊”、“司耀”,到了宋代又叫“防隅”、“潜火军”,元代、明代有叫什么BlaBla,都太不感性了,我从搜集到的老照片中选了几张中国早期的消防队,放在一起看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T9 V7 @* U8 T
4 E: V8 V. E. e3 [! q$ \4 G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02: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的这张救火队照片是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英国使馆救火队,他在中国居留的时间是1870-1889年,因此这张照片肯定也是在这期间拍摄的。救火队员们在英国使馆里的大门前一字排开,地上放置着各种救火器材,比如有水桶、手压式的喷水罐,有的队员拿着小号,有的拿着斧子,还有小推车和梯子。队员们有着自己的制服,特别是这种帽子,类似的式样好像现在英、美等国还在用。
* k: f2 r7 y$ q4 K& z
) b4 M) d5 p/ V( Q6 V
4 \' J; V. o( E- I
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英国使馆救火队,1870-1889年.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02: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张的拍摄年代我估计是1880-1900年代,摄影师未知,拍摄的是上海丝业公会组织的民间消防队,队员们同样有统一的制服,还斜披绶带,上面写着“Silk Guild”(丝业公会)。这些中国的救火队员看着精气神都很好,装备也是清一色的洋式,比如后面小车上的手压式喷水罐就和北京英国使馆里用的一样。只是中国的救火队管理更细,人数更多,有专门吹号的,有拿钩镰枪的,还有挥舞小旗的!表情最有趣的就是前排靠右拿水管作欲喷状那位,淡淡的笑实在太到位了!
- |8 T0 t$ L4 O/ }6 @8 D/ K# a' _* e5 s

" R6 m1 X! r) u, ~
上海丝业公会的救火队.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02: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张是1900年前后的香港救火队,正在海傍边演习,那个时候救火队员的制服和装备更加制式,有专门的消防车,喷水罐似乎也不再是手动的。' D/ S6 {2 H9 J6 a% {

* Z  H2 Z1 D% ~9 v" Y4 B0 I! K% d

  O4 y' [9 k0 G
1900年左右的救火队.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03: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张是1921年庆祝法国国庆的上海法租界救火队,这个消防队配有八辆消防车,车上有可伸缩/折叠的云梯,还有水箱,人数也增加了很多,和现代的救火队比已无二致。
6 T2 j* p. }3 _
' s$ z" j" A$ {- F9 i7 x) d

5 q/ {% l# M/ M1 J  g6 p
1921年上海法租界的救火队,英明照相馆摄.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03: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张1868年比托拍摄的日本救火队。可能是因为受限于摆拍的照相馆场地,只有几样主要的救火设备被摄入镜头:灭火器、钩镰枪等,右边那个“灭火器”很精巧,虽然笨重,但是能看得出日本人的精致。只是不知道这个巨大的招牌和那个小朋友在救火的时候能管什么用。倒是这些救火队员的神态都很“戏剧化”,和第二章上海丝业公会救火队员的神情有一拼!" S/ J8 M& c" o0 i& N% v
, e+ b! Q& D+ x" E- |
- K( L4 g$ N3 V  v/ m- M, U
比托拍摄的日本救火队,1868年.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03: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来自:北京晚报_北晚新视觉网 >> 北京纪事>> 底片>>5 y6 V! A8 T0 @3 `) j8 u
画说老北京消防队
: o$ ]/ [" J' g# w2 {7 `" [2 [文/齐静 本版图片由中国消防博物馆、张巍(本站掌柜的)提供; Z" H& E7 Z* M# i

7 i' K% y2 J0 u
0 U5 v) ~* N0 @
中国的建筑自古就是砖木结构,最怕失火。因此,防火救火一直受到官府和民间的重视。在近代消防警察出现之前,政府并非消防主力,承担救火工作的往往是民间救火会。
4 r2 Z* N8 ]; N; C2 R/ f2 k中国古代民间消防组织则称为“水龙会”,成员称为“龙兵”,灭火唧筒称为“水龙”。
" i$ x  N1 M6 {; G" y: m
7 p# l# R, H. `  X, D' ]9 |3 \+ B, y( m  I
  b6 q% K" u7 {) u- U2 Q4 }" J
救火会又称水会、水局,一般由城内绅商铺户捐资组建。救火会散布于城区大街小巷,每天有专人巡逻,一旦发现火情,立刻鸣锣报警。北京的救火会最早出现于清道光年间,同治年间逐渐增多。至1886年,已达到15家。1889年1月16日夜,紫禁城内贞度门突然起火,延烧至太和门,全城15家救火会破例被准许进宫灭火。这次救火行动让京师救火会扬名天下,同时也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民间救火会虽然表现英勇,但传统的救火工具和简陋的消防制度,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 W# ~/ p% E$ u8 c. P; b
; b, X* m" n) U9 k- }
9 f5 @4 m. R. ~, o6 {6 u+ i3 G. x) R3 K
1902年,急欲推行新政、改变形象的清政府仿照西方,创办了现代警察制度。专业的救火机构也成为警察系统中的一部分,即消防警察队。北京消防队建成后,分为内唧筒队和外唧筒队。内唧筒队主要保护皇宫内院及皇室典仪的消防安全,外唧筒队则负责京师各街道的消防。消防队队员主要是来自警务学堂消防科的毕业生。据《内政年鉴》记载,“初(北京)警务学堂附设消防科,延(请)日(本)人为教习,挑选警员专司训练,毕业后即组成消防队,分驻于内外城扼要地方,遇有火警,即出场施救”。至1909年,京师已有消防中队6个,共计750人。
0 c' m  r* y. k& Y! T2 T. }& ^( {% d1 y1 I

$ u, N7 S9 x( v/ C) i1 z民国成立后,北京的消防建设进一步加强。1915年,京师警察厅消防处制定了《采用消防士兵规则》、《保存消防器具章程》等规章制度。次年,京师警察厅又在内外城区建了5座配有电话的警钟台(又称望火台)。上世纪30年代,人工操纵的消防唧筒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京师警察厅消防处用上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消防泵浦和泵浦消防汽车。不仅如此,每遇火警,医兵也携带药箱随队出警,随时准备救治伤者。3 J3 y# S' W# w4 x' u) q- K6 I) c

& q( \9 M/ N# T

( L1 I7 d. D, t+ U5 F2 u5 N" N( B除了救火,防火检查和宣传工作也是消防队的重要职责。每到天干物燥时节,消防巡警就会上街检查炉火安置及易燃物的储存情况。截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北平消防队共有消防警察258人,消防汽车队2个,已经初具现代消防队的规模。
$ z3 r0 s- T9 N0 Q  ~
5 q1 o$ V7 e' w9 _- d4 Y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03: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插图
! ]- I+ k* E$ l8 p5 j
北平市特别消防队进行天桥、平台、秋千、铁杠、木马、双杠等器械上下法姿势的团体练习3.jpg
消防队 官办消防队.jpg
消防队 民办消防队.jpg
消防队送水的.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03: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dam58588 于 2013-9-13 03:59 编辑 : @9 w* y( k* y  a0 W3 E
  F5 z1 x# Q+ Y, M7 E2 S: w8 O: @
图中消防员所推的工具名为水龙,也称洋唧筒。它是一种由硬木制成的椭圆形水柜,上有压杠活塞,铜管做成的出水口连接橡皮水管,再接上喷水的唧枪。救火时,四人分别站在水龙两侧,同时用力上下压杠,以产生水压,几人拖动水管,一人抱唧枪喷水灭火。还需多人不断向水柜中倒水,才能持续灭火。据说,水龙喷出的水柱可达三层楼高,威力不小。7 Y3 R  g( E. {/ H* O# ~
( a/ w$ k' w3 ?
有关望火楼的图片,大家已熟悉,就不贴了。插一张望火楼的细节(点击看大图)。# [2 u+ r) T$ ?. M

5 N* ^8 Q3 l6 P2 p
消防队 官办消防队.jpg
西四消防瞭望塔 有趣的细节.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03: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练及实战4 q2 x/ U, s( a" a. S
1927年8月27日4时,前门外劝业场浓烟四起,火光冲天。由于店铺密集,街道狭窄,火势迅速蔓延,震动了北京城。警察厅消防处接到报警后,处长杨开中带着50名铜帽子消防兵,火速赶到火灾现场。现场架起的防火线(警戒线),从西河沿珠宝市一直延伸到廊房头条东巷口。水龙袋由西河沿市场穿过,伸进附近的护城河里。当时,灭火的水源主要依靠护城河水;少部分则取自附近的水井和自来水龙头。几名斧子兵(负责拆毁已不能扑救的房屋以免火势蔓延)身穿水衣,站在三阳金店和天宝金店房上,随时准备拆断火道。经过四五个小时的奋战,大火终于渐渐熄灭了。虽然劝业场内的店铺损失不小,但幸好消防队及时扑救,总算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6 m' E& B7 n; [, Y' y( _  D% }7 Z) U! p1 o1 A

5 M( s) Z: F# s
民国时期,北京某箭楼失火。据光影方位推断片中很可能是安定门箭楼。.jpg
消防队救火.jpg
1937年4月28日,西直门外万寿寺第三进大殿“万寿阁”楼上火灾.jpg
1946年秋,北平市特别消防队在故宫进行消防演习2.jpg
北平市特别消防队救火.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03: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dam58588 于 2013-9-13 03:41 编辑 " V* V- E; E0 j' j7 B0 B1 c! }3 E

5 c" ^+ I: k2 z另:
: C8 ~/ V6 w9 P' U- S10楼第一图,原标注为安定门,有误。经辨认应为朝阳门箭楼。! ]" N' I+ ]+ W, C
. U' v- }# ^1 ~
$ k* U, M! j5 _8 j2 |) b  s
% i, a: W  s1 s3 e1 X+ k: z1 e

: o  i+ q% S( q0 l5 @. a6 F9 v6 h; z8 U. Q( i: U

* ^  j+ @7 `- X1 y* 在此感谢原文作者及图片提供者。
) n# Y  n7 w) r% D! _6 n
发表于 2013-9-13 05: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9-14 00:16 编辑 2 d: Q  U. g/ p8 K" [- O% ?

8 M' z. {. a" b6 B9 m6 t七楼帖里介绍到:
: g1 f2 i  o0 e" H; {“民国成立后,北京的消防建设进一步加强。
4 w0 A+ _8 T0 Y% R" {: A1915年,京师警察厅消防处制定了《采用消防士兵规则》、《保存消防器具章程》等规章制度。# }" J: u8 Q5 S1 @. q. q! G( x& Y
次年,京师警察厅又在内外城区建了5座配有电话的警钟台(又称望火台)。”/ i# i; L/ w- F8 Q- T& t
......(略)。1 n2 A- ?5 ?. u& c4 a6 u) A
- J* O; [' }! _( m' u2 y7 l
9 a6 |& w  [. g  f" ~
我终于知道警钟台(又称望火台)建立于1916年。, a, C' t: L3 s1 m# C; Z0 {
0 {! K6 a4 G- z+ T
[转帖]:      《旧时北京的“望火楼”》作者:王进良
( `- W& Y, N( V. s来源:《甘肃消防》1999年第08期 6 r0 w2 v* J6 C1 E- {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YFYK199908054.htm 5 N" N. C4 R/ w' j( u2 O

$ P) L- }1 r- A" J2 R
' }$ K: t! D- r) T) p) J, k望火楼也叫警钟台。
5 c+ o) P) t. ^4 c& ^6 D2 F1920年前后,北京共有五处警钟台,内城三台,外城两台。0 C9 i  M4 F! }) p) T; c
第一台在西长安街牌楼逸南,北新华街中间,
# U  N6 l* }: O& ]3 o, M0 ^( Y负责监视正阳门内,东至朝阳门,西至阜成门,北至神武门的区域,此为第一路。" z" T& l& d1 k" z
第二台在东四牌楼神路街,% L* H* z- F/ v. \
负责监视神武门以北至城根,东至朝阳门的区域,此为第二路。+ R# ]7 r& S* v* v6 _
第三台在西四牌楼,+ C; _, ~( Q, M. L- R
负责监视神武门以北至城根,西至阜成门的区域,此为第三路。
% ~( I. e8 o: D& r. y( o! V( u第四台在外城崇文门外榄杆市,0 w" w, |& `2 l& ?3 k& N$ r2 E
负责监视正阳门外违东一带,此为第四路。
/ z* |4 e& H. c1 ~$ Z" _& \# b第五台在宣武门外五道庙,
6 r  i+ X1 Q4 S. }* V负责监视正阳门逝西一带,此为第五路。 9 _$ l0 B/ j! Q6 _7 H
在各警钟台管辖的区域,遇有火普,均先连续击钟二十五下,以为报警,旋照地点,分别击钟。: }% |5 |; h' f
一路一下,二路二下,三路三下,四路四下,五路五下,每一分钟击一次,以击十次为度。3 p2 N6 S  p! ~" ?5 l. v" M8 a
如果在夜间,相邻两警钟台亦可同时击钟,只击二十五下,“俊查明地点,仍按路击钟”。6 k0 [: y+ [. Y8 d- A4 Q' y

3 \$ O0 m7 ^- y7 K6 ~% y& w
1 J, R! d" X$ u绘画里的第二台——东四牌楼神路街
' K4 e% p- a9 m$ c8 W$ z鸟瞰隆福寺         【台湾 喜乐先生 绘画】
5 u' v. ]+ Z+ q, N' }6 t2 r9 f 908.鸟瞰隆福寺         【喜乐先生绘画】.jpg
; V* o+ a* h! |6 T5 C, H# y: R1 I; f% x" }) v; T
老照片里的第二台——东四牌楼神路街& v, ^8 Z5 F# \$ `; [  L
甘博  1918年拍摄  编号200A_1119A      猪市·了望塔
& x" o  Y" t1 a6 j 200A_1119A            猪市·了望塔      (1918年).jpg       ( c: I, N5 |+ k7 V9 |1 _
9 n3 c& i9 `  j( H5 O

$ ~/ f% W6 j$ J+ c3 U: p) R. Q% B- H: `- q, E4 z6 L' Z) y
老照片里的第四台——崇文门外榄杆市- }% h" i4 H  I
732.崇文桥-6          (192-年); s# S! _/ {% k8 d9 i
732.崇文桥-6          (192-年).jpg
; \/ s, J9 a6 d0 d2 |# v( `# b- v& G5 r/ j+ F
# i4 n+ m3 G- ]& L' d$ I( |/ p

0 i, L& o9 e  u9 W
发表于 2013-9-13 08: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有人物的老照片有时候会想知道照片上那些人的命运最后怎样了~~
发表于 2013-9-13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有没有关于中国消防史的专著,在大观园附近倒是有座中国消防博物馆。
发表于 2013-9-15 2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adam58588老师对我偶发的问题进行“救火”解答,让我们能图文并茂地了解过去消防人员演习、实战的照片,还有消防器材设备的发展变化,多数照片还是第一次看到。
2 _% i: \  I  g3 N6 B      这也让我想起小时候,父母带我途经西单商场北灵境胡同时,我一旦看见路边那个废弃的、有大人膝盖高的、铸铁的“坐地”消防栓,总要好奇地停下来摸摸它;或者把它当成”板凳“,坐在上面歇歇脚,开始“耍赖”,好让父母抱着或背着我回家……
& u2 U1 V4 @: r2 {& E6 y3 B      现在这种坐地式消防栓几乎绝迹了,本人只知道东单协和医学科学院老楼后院内还有一个原装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赶快留个影。说不定,再过几年也得给拆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05: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2461756027 发表于 2013-9-15 22:55
) T; n' l* z  d. p4 K9 c/ V2 V  J感谢adam58588老师对我偶发的问题进行“救火”解答,让我们能图文并茂地了解过去消防人员演习、实战 ...
. q: C# D! F; G
千万别称我“老师”。惭愧。4 C- o! U1 x7 L2 N9 Y3 T- Q
和您一样,咱们在本论坛都是学习者。{:soso_e100:}% G# `. }. s" C2 z( C+ m) I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5 10:04 , Processed in 1.16588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