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4249|回复: 23

与候宝林并称齐名的艺术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2 08: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掏黄牌 于 2013-8-12 09:09 编辑
2 N, I5 w$ Y' A  E( g8 d, P
/ \7 |5 `2 z6 ]( w. c; B6 u" b南张北侯中少林8 E8 S7 c) N5 E: H9 x2 G- \& p5 X' m

) T- I! c1 C' u0 x0 x南张:张永熙5 n' J, ?+ P+ M. G3 J
张永熙,生于1923年,艺名“小张麻子”,自幼家中贫寒,9岁时(1932年)拜相声名家赵少舫为师,随师在北京、大同、包头、绥远等地流浪卖艺。因常与张寿臣、常连安、陶湘九等相声前辈同台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在观众中开始享有声望。
# {% ]: m$ H: P5 R  Y0 e! l: bhttp://baike.baidu.com/view/862135.htm
5 ~) m0 i1 u7 `" f' S9 Q
# _( o* C2 c. x( L( R- B) K中少林:孙少林  A$ {; ?# i( J6 j
孙少林,九岁拜相声名家李寿增为师,数十年间刻苦学习,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四门技艺样样精通,无一不精。在济南青莲阁、大观园一路演出一路精彩,声名日隆,成为山东省一代的曲艺名家。
9 L9 g* d; x1 X$ n6 p/ i: phttp://baike.baidu.com/view/1810798.htm! C& [) I$ z& P& h9 j* U' o% w

. @3 g  m) D' _& C( Q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08: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王北侯
9 B: K6 Y& m8 K8 _( e这主要是指柳活造诣
6 B' x+ h  L. F# a
( N( [0 \) q2 H3 ]1 L9 u南王:王树田" G% e7 l% I0 m" y% r8 u
9 d( M/ r4 Q3 O# M
王树田 王树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天津市人。1913年出生,1929年拜名老艺人李寿增为师,1950年4月与“艺联鼓书社”一同到武汉。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深入前沿慰问演出。1953年武汉市曲艺队成立,王树田任队长。1962年3月武汉市曲艺队改制为武汉市说唱团,王树田被任命为副团长。 代表作有:《哭笑论》《四大名旦》《闹公堂》《卖布头》。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08: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杨北侯
: n3 [/ T  e  |6 L: ?/ }& r南杨指的是南方的滑稽大师杨华生
4 y4 U* A. Z: x' h) {) `! [3 k( x7 a; `
杨华生(1918年——2012.5.24)男,原名杨宝康,浙江绍兴人,师承滑稽鼻祖鲍乐乐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上海著名滑稽戏泰斗,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2012年5月24日,杨华生于上海病逝,享年94岁。
6 w" v5 D: P0 t+ h1 n' N/ I  P3 F3 }& i/ g1 ?2 ?# O5 @; O
http://baike.baidu.com/view/308537.htm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09: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五档相声       
' {) J; h4 Q; [
5 x& h  ]' U- @+ f4 W- o四十年代在津门曲坛惹人注目的还有“五档相声”的说法。他们是:张寿臣、侯一尘一档;马三立、刘宝瑞一档;常宝堃、赵佩茹一档;侯宝林、郭启儒一档;戴少甫、于俊波一档。——薛宝琨《天津相声史话》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09: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掏黄牌 于 2013-9-12 08:51 编辑
! I; {" R# U' A
% y% y/ D6 G+ }3 W$ o李绪鉴 , 《海河津门的民俗与旅游(天津卷)》 , 1996年1月第1版9 a9 e% b) T- y  \' m; q
天津的“五档相声”
  s( R# c1 f' P相声,这种喜剧艺术形式在天津有着深厚的基础。关于相声的产地,素有“生在北京,养在天津”的说法。清道光年问,北京的天桥诞生了相声的开山祖师“穷不怕”(原名朱绍文)。但到了清光绪十年以后。北京市面萧条,艺人难以生存,相声艺人遂来津门献艺,也有往返其间者。一个叫王二福的人就是最初来津的相声艺人,可以说是津门相声的开拓者。初来时在北开市场撂地,一年后登上茶楼,以单口相声获得听众赏识。后来的单口相声大师张寿臣的著名段子《小神仙》就有不少“包袱”得益于王二福。
! ?+ _) L6 w4 @) G4 L3 O9 d+ ~" S% i9 V: \9 Y/ D; v6 c; s9 Q
20世纪40年代,天津相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五档相声”,即张寿臣一档、常宝堃一档、候宝林—挡、戴少甫—档、马三立一档。五派相声各领风骚、风靡一时。! M: L, @6 l. P# A4 O, e. v& g6 D
$ A$ O- p% V6 E2 _
张寿臣(1899—1970),自幼随父张诚甫学说评书。15岁拜焦德海为师,20岁以后与“万人迷”(原名李德扬)合作,成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他的表演铺垫细致、平稳幽默、注意语言与神气相结合,所表演的单口相声皆注目于畸形社会的变态生活——变态心理、变态行为、变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如《小神仙》中“小神仙”的发迹是他骗人的本领高明的结果。《化蜡扦儿》中的母亲身上的“财宝”一度吸引了众兄弟争当孝子。《贼说话》中的“贼”不但没偷到一点东西,反而丢了自己唯一的一件棉袄,一时情急竟开口说话……这些单口相声都作为传统相声的精品流传下来。
9 ~2 b# Y8 e/ ?. ]& S: L" M! T. H# P  y# n/ s& W  R, _
候宝林(1917年生),是现当代举国闻名的相声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成就虽多属于京城的风采。但他的成名却是在天津。早年他在北京及东北各地演出均默默无闻,1940年偕郭启儒至天津的南市撂地演出,声名大噪,时与常宝堃齐名,成为最受欢迎的“五档相声”之一,后来他经常说天津是他艺术生命的摇篮。他当时的表演以“学唱”著称,《改行》、《戏剧杂谈》、《卖布头》等是他当时的拿手节目,表演风格清新,洒脱,俊逸,风度翩翩。他曾给自己规定有两个“不说”:一是骂人的“荤口”不说,—是摇尾乞怜的“贼话”不说,这在当时天津杂耍园子色情、怪涎、刺激的污浊环境中,犹如出水芙蓉一般,是难能可贵的。他一时被某些同行讥为“改革家”。但他毕生追求“人格”和“艺品”,终于使他的相声净化。达到寓庄于谐、意高味浓的美学品位。
3 j; W5 Y. R1 A* m7 O* Y
3 H1 u  N4 S$ U1 }; r3 Y( e常宝堃(1922—1951),艺名小蘑菇。生于河北省张家口。4岁即随父常连安流浪卖艺,变戏法谋生。漂泊在张家口一带。变戏法有所谓“说口”。是为招引观众的一套言词,小宝堃聪明伶俐,说口中常有幽默的笑料,很受当地人喜爱,因当地盛产口蘑,观众都亲昵地称他为“小蘑菇”。常连安也发现了他的语言才能,让他拜张寿臣学相声,常宝堃15岁与赵佩茹合作。以后一直在天津演出,在津门大红大紫,极负盛名,老少皆知,“去听小蘑菇”成为一种时尚。1951年,他在朝鲜战场慰问演出时不幸中弹身亡,年仅29岁。天津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小蘑菇”不愧为一位天才的艺术家,他的相声风格活泼自然,语言含蓄幽默,台风潇洒大方,是“说、学、逗、唱”俱佳的全能选手。他表演的节目多具有“玩笑性”,富有夸张的喜剧色彩。他的代表作有《闹公堂》、《牙粉袋》等,讽刺矛头直指黑暗的旧社会。以“小蘑菇”为首的“常氏相声世家”,有约10多人从事相声艺术,实为中国最大的相声家庭。其父常连安、老二常宝霖、老三常宝霆(天津)、老四常宝华(北京)、五弟常宝庆、六弟常宝丰(天津),宝堃之子常贵田(北京),宝霆之子常贵德(天津),都在舞台上演出多年,可以说常氏相声是个群星灿烂的老字号了。: L' O$ v) R$ a' y
6 K! W5 {( v5 K: s
“五档相声”之一的戴少甫和于俊波也是津门曲坛轰动一时的演员。他们的代表作品《数来宝》成为40年代每场必演、每演必响的拿手节目,真是“一招鲜,吃遍天”啦。
1 D# V3 @2 @6 M% t$ f. }/ ?: H5 d" W+ n
至于津门最大笑星—一马三立,下面将专门介绍。+ K1 M# x! j6 L7 C( B5 j
天津相声演员阵容庞大,如云如潮,著名的还有王长友、罗荣寿、赵佩茹、焦少海、刘奎珍、郭全宝、郭荣起、刘文亨、苏文茂、马志存、高英培、范振玉、白全福、李伯祥、杜国芝、王佩元、马志明、魏文亮、候长喜、杨少华、赵伟洲、刘伟、冯巩等等。其中,苏文茂、马志存合作擅演《批三国》、《论捧逗》等“文咀”段子,颇具儒雅之风。郭荣起的《打牌论》,运用天津方言描叙过去赌博成风的市井画面,人物神态惟妙惟肖。高英培、范振玉的小段《钓鱼》家喻户晓,滑稽之极,令人捧腹。另外,刘文亨、魏文亮的精彩学唱,李伯祥、王佩元的流利“贯口”活、马志明的“马派”家风,都给天津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O3 I$ Y3 S! e* r# E9 y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是天津的盛产,也是天津人的福气。祝君在津门笑口常开。4 V* M! P% k$ D: M7 e

: G$ A7 c; N% d3 X& f* ahttp://www.xiangsheng.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558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09: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掏黄牌 于 2013-9-12 08:53 编辑
' B/ ?% z/ M( _) R- S+ C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8-12 09:045 m2 C- O3 L& {# N7 |. E. e- j
李绪鉴 , 《海河津门的民俗与旅游(天津卷)》 , 1996年1月第1版
: w: e# x$ ^3 n" \3 s- `( P) E天津的“五档相声”2 ?% Y  t: x7 L# ~5 x' P
相声,这种喜剧艺 ...

' F+ ~, r8 G8 ]- J2 `常宝丰大排行第九!
. g# t' _8 n7 z# d% Y7 |9 r
发表于 2013-8-12 09: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8-12 09:04
# H& s6 M. _& S# F; j4 \李绪鉴 , 《海河津门的民俗与旅游(天津卷)》 , 1996年1月第1版$ Y% n: r" T. N0 D) S+ c* p/ U
天津的“五档相声”/ G4 Y* S! {0 W7 K* R
相声,这种喜剧艺 ...

5 {2 ?' k3 _% b3 ~我这里要说的是:王长友、罗荣寿二位先生可是标准的北京说相声的,不可算在天津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09: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野村夫 发表于 2013-8-12 09:22
: j) _0 |. e. S7 g, X我这里要说的是:王长友、罗荣寿二位先生可是标准的北京说相声的,不可算在天津啊。

7 C( D, k, n- B/ @) |7 T  }您真仔细,大概原作者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员全算是天津的,为了是突出天津相声。。。。。。。。。。。
发表于 2013-8-12 11: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
发表于 2013-8-13 10: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8-12 09:48
+ g8 P" L, T8 g您真仔细,大概原作者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员全算是天津的,为了是突出天津相声。。。。。。。。。。。

8 }7 M3 f3 m  }) o; M: V哈哈

点评

天津有姜宝林!至今天的郭徳[!/b]  发表于 2014-4-21 09:17
发表于 2013-8-13 13: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8-12 08:57, p! L/ m' V, r
南杨北侯5 W# D! [% t7 G6 k# \
南杨指的是南方的滑稽大师杨华生

: a3 a7 w* k: ~4 k: k7 {9 y滑稽戏跟相声还不是一回事儿!
/ s2 ?1 G4 c1 X2 b" ~  c至于滑稽戏中的独角戏,可以参看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周就是独角戏演员出身!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4: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8-13 13:252 v3 @3 ]$ L' D4 ]: O; i" N9 X( Q0 |! _* H
滑稽戏跟相声还不是一回事儿!: Y8 f& y) H' ~" ^' }. K
至于滑稽戏中的独角戏,可以参看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周就是独角戏演员 ...

( l3 D* q; g/ j9 R7 a/ Q- [您说的对,这里是指二人在曲艺界的影响,有此一说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4: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滑稽姚慕双、周柏春兄弟也是滑稽泰斗,众多双字辈艺术家都出自姚周门下!
发表于 2013-8-14 12: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8-13 14:48
8 X& a! Z# P+ m/ c1 r, c/ v2 N您说的对,这里是指二人在曲艺界的影响,有此一说而已!
6 t3 V0 P7 z  r9 V+ s
[b]哦![/b]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5: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掏黄牌 于 2013-8-14 16:10 编辑
% D. D) i* `6 R0 G0 [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8-14 12:32
9 E  \! x9 }9 M# H. i& ?# p哦!

5 a; ?1 Y+ Q: ~6 Z9 F# w什么表情。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7: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掏黄牌 于 2013-9-3 17:28 编辑
: e1 K" X& Z" O+ `& z; D! t7 j* b( O2 P& [* D0 `: L
3 y5 T4 W3 E& h1 ?' t# ?
南张北侯中少林
) c8 U6 k% k; V, g0 {4 }# x0 `3 I& q5 V" ^  q0 q* y  M& n  I9 g( w
南张:张永熙
2 D! Q: t' P6 F4 h4 e张永熙,生于1923年,艺名“小张麻子”,自幼家中贫寒,9岁时(1932年)拜相声名家赵少舫为师,随师在北京、大同、包头、绥远等地流浪卖艺。因常与张寿臣、常连安、陶湘九等相声前辈同台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在观众中开始享有声望。2 p5 [" l- a2 q& X; \8 S, ~3 A" }# n
http://baike.baidu.com/view/862135.htm
6 c3 y. ?) H7 c* d' w
) o4 I/ ]1 b; M$ p$ E中少林:孙少林, Q. @7 z4 `& y" |+ A1 k
孙少林,九岁拜相声名家李寿增为师,数十年间刻苦学习,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四门技艺样样精通,无一不精。在济南青莲阁、大观园一路演出一路精彩,声名日隆,成为山东省一代的曲艺名家。
7 l' F( w8 M; [# u: D6 Hhttp://baike.baidu.com/view/1810798.htm+ u; G8 M. Q$ q' H9 H6 l& |- k  T
( L' M1 p( K; b. _! J+ F9 Y+ u% a" r

# j% [+ z1 @; l) k- B" S
% q5 c5 X  J; E. C- v% ~; B/ b( }/ Q6 @. R  P, m

0 U9 q9 [& V& L“北侯南张”------
/ `0 Y0 s. M. P) N3 G“北侯南张”说法产生的时间。五十年代初期、刚解放不久,当时在南方发展的张永熙与关立铭搭伙献艺于南京、上海一带,红极一时,此时刘宝瑞也在南京表演单口相声,三人同台献艺,便有了“相声刘关张”之称。张永熙久在南方作艺,技艺全面,在演出实践中把南北方优秀的曲艺有机结合,形成了许多自己独特的东西,有代表性的节目如在他76岁高龄时录制的《南弹北弦》、《京评越》、《学唱三曲》等,因此形容他的“柳活”自成一家,并非过誉之词。有鉴于此,相声界的同仁把他与北方同样擅长“柳活”的侯宝林相提并论,称为“北侯南张”。
* ~$ D1 J) g3 [6 s  ?  须知当时(解放初期)的“北侯”侯宝林虽已成角儿,但红在京津,还尚未走向全国(即不为南方观众所熟悉),至于他的声望和对相声艺术的重大贡献是在后来几十年的不断进取中取得的,我认为除了他自身技艺精湛和锐意改革外,还得益于他扎根于北京和所工作的中央广播说唱团,能跟得上形势,积极配合中央的宣传,使他迅速成为全国知名的演员。而“南张”张永熙后来的发展,则显然不如“北侯”得天独厚,当真是“海外天子,独树一帜”,南方毕竟不是北方曲艺的根据地,到后来在自己“割据”的南方也失去了名气,更不为北方观众所知了。/ X+ Y4 Y  n. s+ Z$ c6 ~
  综上所述,“北侯南张”的说法是在侯尚未知名全国而张仍红在南方的五十年代初期提出的,因此我认为就当时而言,两位先生是有“可比性”、可以相提并论的。至于二人的发展各不相同,逐渐拉开了悬殊的差距,侯宝林先生成为相声艺术的代言人、艺术大师,而张永熙先生则仅在南方传徒授艺默默为相声做着贡献。

6 l! l. b$ K* N. l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7: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9-3 17:27" p6 ]- I; p& g# p- u
南张北侯中少林" r2 ?$ v$ ?- X# }+ d& G" C

# q/ D) U. R$ @% Y% K% C: X. |) d南张:张永熙
$ Q7 b0 L( }5 g5 h/ Z
张永熙先生艺名“小张麻子”的来历
8 P; h) C9 x! W8 s& r 张永熙先生的老伴刚认识张先生时,也很纳闷,脸上没有麻子,怎么外号叫“张麻子”?原来是因为演出风格很像从前在北京天桥出名的张麻子,张永熙才有了“小张麻子”这个“雅号”。但改进会的干部说,“以后不许再叫外号了!”这句话带给张永熙前所未有的触动,“被叫张麻子都习惯了,现在不许叫臭要饭的、撂地摊的了,要叫文艺工作者,”随着称呼的改变,赢得社会尊重的曲艺艺人也逐渐强化了责任感,难登大雅之堂的街头艺术被纳入规范,拿掉了污言秽语和低级庸俗的东西。6 w/ Z' n- h. |: m7 q
  r1 q' y5 ^& L; y9 f) S# p. f( O# \1 M
  老伴陈娟华至今还记得,三八妇女节那天,张永熙扮演的小媳妇让她“一见倾心”:“怪好看的,演得活像一个南方女人”。为了宣传《婚姻法》,张永熙在段子《新旧婚姻》里即兴加入了不少包袱,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新娘子以及四个抬轿子的轿夫,让观众捧腹不已,在京剧、京韵大鼓等以不同艺术形式宣传新政策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后来还成了保留节目。甚至让有些排斥演员的“戏改干部”也成了张永熙的粉丝,“他们都很喜欢相声,经常来看演出,还和演员一起研究节目,连洗澡也在一个澡堂子呐”。* ?  J7 x! X5 y/ \
! A: S1 J+ [) V, W5 e# M7 @% v$ U
  因为家里穷,张永熙从9岁学艺开始,跟随师父在天桥撂地,拜师字据上写明:“投河觅井,与师无干,打死勿论。”加入曲艺工作团后,张永熙第一次领到了24元工资,还能有半袋大米的演出补助,并且演员租住的旅馆也是由公家付钱的。“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是当时南京的物价很便宜,一毛钱能买5根油条,”张老现在还记得,偶尔嘴馋了还可以去“小巴黎”来个盖浇饭、到老正兴来盘京酱肉丝打牙祭。到了1958年,张永熙担任南京市曲艺团团长时,工资甚至涨到了120元。; U& K- J, _7 P" |7 X

, [* x% Z/ ~( f; b  1958年普选时,张永熙当选为秦淮区人民代表;至今张永熙在参加重要活动的时候,常常将一枚全国曲艺汇演的纪念章别在衣服上。这枚纪念章对张老来说,十分具有纪念意义——张永熙和关立明带着相声《坐享其成》参加汇演,和来自全国的艺术家齐聚长安大戏院演出,演出结束后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令老人十分遗憾的是,周总理接见时拍下的那张珍贵的照片被毁于“文革”之中。此后,在南京北极阁,给陈毅说相声;陪邓小平游玄武湖……这些都是南京解放后张永熙从艺生涯里最宝贵的经历,那种自豪感是从前撂地摊闯江湖时从未感受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09: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永熙,生于1923年,艺名“小张麻子”,自幼家中贫寒,9岁时(1932年)拜相声名家赵少舫为师,随师在北京、大同、包头、绥远等地流浪卖艺。因常与张寿臣、常连安、陶湘九等相声前辈同台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在观众中开始享有声望。. f5 j3 B, y  ^: m2 x' i

% k5 M' Y+ g, o
3 M0 G6 C1 E/ [" T. N, o) ~' `. `1950年张永熙与关立明结成搭档,在南京红楼书场(今金陵饭店附近)演出,一炮打响,双双加入南京曲艺工作团,与刘宝瑞、高元钧一起成为团里的主要演员。刘宝瑞的单口相声、张永熙、关立明的对口相声,在南方舞台树起了一道绚丽的风景。而刘宝瑞、关立明、张永熙这三位艺术家,被观众亲切地成为“相声刘、关、张”,在中国相声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q. ?* e+ j, F9 x2 K( Q
  , U7 x  J4 t/ E
20世纪五十年代,张永熙创作并演出了大量新曲目,如:《解放济南府》、《活捉王耀武》、《门神爷诉苦》、《新旧婚姻》等等。" L% u! C& w7 ?( n  Z
  四十年代在石家庄演出时,他根据当地的一些迷信活动创作了快板书《不要上当》,并在当时的《新石门日报》全文登载。
! u; U/ C% j5 N! X& y+ ]5 m  
' v0 d. T* _+ D% l( W9 j. o1952年,因南京曲艺工作团撤消,张永熙与关立明赴上海参加上海北方曲艺团,任副团长。
( v& `6 z' n. c" S! f- H( a  张永熙擅长于“学”,他的学唱涉及面很广,评弹、单弦和各种大鼓都在他的相声中得以再现, 在上海他与侯宝林、刘宝瑞同台献艺,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深得南方观众喜爱,被誉为相声界的江南旗。
2 m" _& w# B0 E+ h. m0 O( r8 d1 ?& o' U
  1956年,张永熙定居南京,先后任南京曲艺团副团长、团长。1958年,在北京参加了第一界全国曲艺会演,演出相声《坐享其成》,并受到周恩来总理、董必武同志的亲切接见。后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界代表大会,中国曲艺家协会成立,张永熙任(江苏片)理事。几十年来,张永熙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相声作品,如:《训徒》、《糊涂知县》、《对诗》、《探亲丢驴》、太平歌词《姜太公卖面》、数来宝《诸葛亮押宝》等等。他的相声说唱并重,表演细腻,台风潇洒,摹仿传神,不仅唱功精湛,还善于学话,各地的方言学起来惟妙惟肖,相声《方言误》充分展示了他的精湛技艺,堪称一绝。
% G  E! e# f- `6 x6 p
4 Y, P2 s4 C5 S$ T( l5 ]6 E  1997年,张永熙应邀赴天津参加《中国传统相声集锦》第二辑的录像,与赵世忠共同录制了《南弹北弦》、《故事谜语》、《珍珠倒卷联》、《京评越》等优秀相声节目,留下了珍贵资料。2001年底受中央电视台邀请,担任CCTV第二届、第五届电视相声大赛评委。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10: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掏黄牌 于 2013-9-4 10:02 编辑 ; J) G9 b  E* |0 C

3 P6 g3 Z1 Z" K2 q) U视频: 太平歌词:十字锦(张永熙)
) [/ X4 b' D" ~4 k% x* d/ S
6 a! C& b+ i; E0 W  S5 l8 N0 |( l$ z! R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zMDAzODM2.html) n7 c* j' q5 |8 y1 m* d7 g) X
优酷视频
4 v( u+ z; C5 l( N( t9 F
发表于 2013-9-7 11: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宝丰,常家门的另类,总政的,就一个带表做,贯口的十大元帅,十大将,中将,少将,好像就回一段。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09: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淡逸仙 发表于 2013-9-7 11:393 a8 o( }2 K! a
常宝丰,常家门的另类,总政的,就一个带表做,贯口的十大元帅,十大将,中将,少将,好像就回一段。

) \6 _; Y: \/ L2 W& a( _9 b. x7 r估计您是记错人了,常宝华和常贵田在海政!常宝丰不在部队,经商!而且郭德纲相声开蒙的老师就是常宝丰,怎么可能就一段代表作呢?请您百度下对坐数来宝.最早常宝丰是和王佩元合作的!
6 v* v  W, g; Q. z- ?8 z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09: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淡逸仙 发表于 2013-9-7 11:39
) u7 S7 I6 {: N& \1 ?常宝丰,常家门的另类,总政的,就一个带表做,贯口的十大元帅,十大将,中将,少将,好像就回一段。

& {: O8 N3 V: w另外您说的这段相声叫<<将帅图>>说得次数最多的,是他的作者徐小帆.这位已经不在了!2 H5 d1 s- x  E  q- p/ L
发表于 2013-9-20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侯宝林之所以能成为大家和他周围的文化氛围有关系,他甘当那些文学大家和艺术家的学生,能成气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1 07:58 , Processed in 0.134009 second(s), 23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