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4|回复: 22

我和老虎庙还有花园村以及甘家口那点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6-27 20: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于1990年代出生在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赶了个20世纪的末班车。与香港回归同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邓小平辞世、香港回归、我出生了。
0 H' s/ U( [9 D( G     我的童年在北京东城的北小街度过,那里是个大杂院堆大杂院的地儿,胡同里的人们操着清一色的京片子,过着复制粘贴般但又每天都不太一样的生活,生活安逸。春天的鸽子哨香椿芽、夏天的冰镇西瓜北冰洋、秋天的橘子冬天的火锅涮羊肉。总之,我在这里度过了5年有余。北小街、青龙胡同、雍和宫、后永康、大使馆、南馆、通教寺和护城河都是我童年对于这里的记忆。
6 g5 }0 ~! E: W; U5 l! r     只是好景不长,突然有一天,北小街变了。原本的小街变成的大马路,很多胡同不见了,南馆公园扩建了、青龙胡同消失了。就连我的育树也变得拥挤,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乡们涌进这一个又一个的小院子。我离开这里,承载我童年的地方。不曾想到这一别竟成“永别”。* {. E; y3 b  Y3 T7 q
     后来,我搬到了老虎庙。这里也叫花园村,属于甘家口街道。我6岁以后一直居住在这里,住在中国工运学院这个寂静的校园里。这里是一片寂静之地,清晨的士兵操练声、广播新闻声、学生的读书声和不时穿梭的自行车车铃声开启这每一天的生活。8 t; t2 I4 j$ _( U
      校园里有个小花园,顺着饱经沧桑的柏油柏油马路,慢慢步入这个被隐藏在楼群中的小花园。先是一片紫藤萝的瀑布,然后是一片幽静的竹林,竹林中有一个池塘。池塘每到夏天,荷花和蛙鸣声是这里的主角。荷叶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这碧波涟漪的池塘中,有的荷叶中会挑出一个个的莲蓬,到了一定时候,就会开花。荷花婀娜多姿,像美丽的舞女,随风飘摇在荷塘的微风之中。映衬着太湖石假山的倒影和那一轮明月或炽热的太阳。我穿过这里,走过一片灌木丛。这里是个幽静的地方,四处松树环绕。这都是些老树了。其实这里最有名的是柿子树,每年秋天,这里总是结满了金黄色的大柿子,摘下一个品尝,甜味沁人心脾。这些都不算重点。
7 R) ]9 W3 z1 r3 h6 Y1 `  c     在这里,有一个碑亭。碑亭不大,面阔两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屋顶上长了许许多多的杂草,似乎在静静地诉说这里的一切。碑文不长,主要记述了一个关于“老虎庙”的故事。原来早在古代,这里是一片荒芜之地,相传时常有老虎出没,在这里有一所庙,因为有老虎出没的原因吧,在庙中立了老虎石像。后来,庙荒废了,消失了。但是那个老虎一直留着。又过了数十年,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之中,被施工的工人发现了这个严重风化变形的老虎,于是人们把它留着了原地,并留下这块石碑,记录这个事情。谁也不知道老虎是什么时候的,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老虎庙?也许这个谜永远都不会解开。) v5 {2 Z4 B! }+ l* e, d
     离开这里,继续向北,就是花园村了。我不知道这里为什么叫做花园村,难道是这里以前风景优美,有人在这里建立了花园,因此得名花园村?这也是个谜!花园村其实是一个现代小区,并不是一个村子。7 H* Q# i% F3 M- d
     然后就是甘家口了,据传甘家口最早是一个很大的村子,后来村子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我对这些并不熟悉,也许我对于甘家口最多的印象就是甘家口商场和甘家口社区了、。过了三里河路,就属于西城区了。那里更是一片“未知区域”。
- l5 {- b! E$ M' N     老虎庙的老虎还在矗立在那花园之中,玲珑塔还在见证每天的日出与日落、紫竹院的竹林仍然坚守在原地、玉渊潭的樱花和荷花倾听这这潺潺的流水。只是这银锭桥再也望不见西山,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9 P# ]3 M: L& T* X) r9 c9 f
     有幸重游北小街,再也听不到那《梦回唐朝》,也难耳闻那《赵家老哥》。竟被替换成了《爱情买卖》或《伤不起》 也许这一切真的变化无常!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6-27 2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3-6-27 21: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lz不妨考证考证,老虎庙、花园村以及甘家口这三地名的由来,后两个可能容易一些,老虎庙稍难
发表于 2013-6-27 21: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你的文章上看,你住的“北小街儿”,原来是“东直门北小街儿”呀?另外还有个“朝阳门北小街儿”,我原来住的东四七条东口就临着“朝阳门北小街儿”!
发表于 2013-6-27 21: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城胡同 于 2013-6-27 21:44 编辑
: t9 i) m. P  d$ k/ q/ z6 H2 @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6-27 21:39
/ _1 N& A6 B; U% x- H& R/ G从你的文章上看,你住的“北小街儿”,原来是“东直门北小街儿”呀?另外还有个“朝阳门北小街儿”,我原来 ...
# Q+ z* \  t) `- `8 M4 B4 V; E
南馆公园,还有大使馆(苏联),护城河(东二环)显然是东内北小街了。
发表于 2013-6-27 21: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原来的单位“中国戏剧出版社”曾经有个印刷厂就在“老虎庙”;著名的“外文印刷厂”也在那边儿!
发表于 2013-6-27 21: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城胡同 发表于 2013-6-27 21:41
$ o. O* J4 J. K$ d; }南馆公园,还有大使馆(苏联),护城河(东二环)显然是东内北小街了。

% A: n( t; X9 |' m/ }“朝内北小街儿”(甚至“朝内南小街儿”)也临着护城河(东二环)呀?我们小时候去“工体”游泳还得蹚水过护城河呢(那时候水浅)!有时候还跟河边儿的小孩打架呢!
发表于 2013-6-27 21: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6-27 21:50+ V; X9 k$ S; j+ \5 D
“朝内北小街儿”(甚至“朝内南小街儿”)也临着护城河(东二环)呀?我们小时候去“工体”游泳还得蹚水 ...

1 C, w6 o% n' W+ G2 T% U/ h9 y1990年以后您说那护城河还存在吗?
发表于 2013-6-27 22: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6-27 21:50: }! w: v4 @0 ?/ w
“朝内北小街儿”(甚至“朝内南小街儿”)也临着护城河(东二环)呀?我们小时候去“工体”游泳还得蹚水 ...
5 A) e/ d! O) f1 D, ~
更正一下,我说的是北二环您那。。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23: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6-27 21:43% w3 b. j' P3 @8 X5 z# z9 G- z. {
我原来的单位“中国戏剧出版社”曾经有个印刷厂就在“老虎庙”;著名的“外文印刷厂”也在那边儿!
5 `; j$ U. n/ C! r7 Y
外文印刷厂已经淹没这在一片高楼大厦之中了
发表于 2013-6-27 23: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小街为了给表弟补课曾住过一礼拜,南馆公园、尼姑庵(到老北网得知叫通教寺)、柏林寺、炮局胡同、针线胡同至今还有印象,印象最深的是苏联大使馆,一天表弟与我骑车闲逛,调皮的表弟捉弄我,突然扎进一条胡同,地理不熟的我追了了半天也没追见人影,骑了一会儿就骑到了一条较宽的马路,终于摆脱崎里拐弯的小胡同心里正美呢,突然两名配枪的武警战士拦在了车前,人家一解释才知道骑到使馆范围内了,现在想想位置大概是在西门,这一晃眼儿20多年了。
发表于 2013-6-28 05: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运学院曾是我施工的地方,那时家属楼和学校之间有个小铁门
* C+ Z7 N7 ^" O* Y7 o+ ?那一年四季穿短裤的老先生不在了吧?
! o0 t. r0 ]" h4 N) O石老虎和石碑,小亭子还在?值得庆幸
发表于 2013-6-28 09: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旅 发表于 2013-6-27 23:26
' V7 ~0 u- Q+ ^0 m, K7 I* l8 h7 G北小街为了给表弟补课曾住过一礼拜,南馆公园、尼姑庵(到老北网得知叫通教寺)、柏林寺、炮局胡同、针线胡同 ...

- H; C# \+ [2 `8 R8 S5 N这几年环绕着南馆公园的外墙开了两家俄罗斯餐馆,一个叫老井,一个叫白夜。晚上生意都不错,客人中有在京的俄国人,还有白领,文艺青年以及怀有苏联情结的老年人各占一半儿,比起喧闹的簋街,这里闹中取静,好像另外一个小世界。内部装修也颇具俄式风情,菜品价格适中,比西四大地稍微便宜些,味道尚可。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0: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liupukang 发表于 2013-6-28 05:13& g3 v$ [& F& m6 ?- b
工运学院曾是我施工的地方,那时家属楼和学校之间有个小铁门$ U6 W9 f8 G; n- c
那一年四季穿短裤的老先生不在了吧?
0 s1 G8 e# V3 K7 p- ]  h" C石老虎 ...
1 P: n% M& d7 [7 _' W$ A
哪位老先生?兄台可否记得他的姓名?现在那个铁门还在 不过有些50年代的老楼都没了!
1 O- ^* @2 s# m- ]" s7 s石老虎一直都在,保护的很好!
发表于 2013-6-28 14: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城胡同 发表于 2013-6-27 22:11' Z/ Z" L; W+ }% o3 j6 }
更正一下,我说的是北二环您那。。
$ M% j' S5 x, V, j! R
哦!
发表于 2013-6-28 14: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昭琬 发表于 2013-6-27 23:03
1 _- i' f' ?- o& a. X9 P/ z外文印刷厂已经淹没这在一片高楼大厦之中了
1 R/ g6 L/ _. c1 a
真的?唉![/b]
发表于 2013-6-28 14: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城胡同 发表于 2013-6-27 21:550 e% M. X5 ^0 W* w, V3 V
1990年以后您说那护城河还存在吗?
' x- t: t: W$ z6 F4 Y( W
[b]1990年,晚婚晚育的我小孩儿都三岁了!而且那护城河一修地铁就给弄没了!现在,只有南、北护城河还很珍贵地在呢!
发表于 2013-6-28 19: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昭琬 发表于 2013-6-28 10:58
+ q3 O, S; S  C哪位老先生?兄台可否记得他的姓名?现在那个铁门还在 不过有些50年代的老楼都没了!3 K& ?* V( k6 O' X9 E
石老虎一直都在, ...

" q; [- i  n1 b: x  @小铁门跟前有座楼,记得是老楼,那个老先生我记得就住在那,大冬天穿个制服短裤在那跳绳,他一冬天都穿短裤,那时就有七十左右了。这十多年过去了,许是没有了
% O; W6 q. {& C) e* U7 `出工运学院南门就是自由市场,卖什么的都有* f6 N  K3 ]* J0 x( F. }9 `
出北门马路斜对过也有个自由市场一条街,现在应该都没了
发表于 2013-6-29 09: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挺清新的一篇儿小字,从内心里来说,我挺想给加个精的。3 O; E3 L, [3 [& U( t; e  w
* C$ _1 S" F( ~" D
一方面是因为楼主写的这个地方我特熟悉,没有丝毫伪饰感,另一方面呢,年轻人应当鼓励。现在都微博了,还能长篇累牍逆世风而行,可贵呀。
; R0 f4 |9 w# e* {4 N2 F! \, g! [) o) b! v% E9 ?
没有加精的原因呢,在于这篇文字中的边角处的小毛病不少,开篇就撞上一个:1990年代  表述错误明显。
4 \2 ]0 q# V) g& a
" u: K4 |' V: F! a4 Y5 W' _" x欢迎楼主,楼主加油!!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22: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liupukang 发表于 2013-6-28 19:15, p3 I2 t3 H# W9 A% t  o
小铁门跟前有座楼,记得是老楼,那个老先生我记得就住在那,大冬天穿个制服短裤在那跳绳,他一冬天都穿短 ...

# X: ?# w9 o2 ^6 K9 y楼还在,老先生不在了。南门外的小马路改成底商了,北门外,三虎桥的还在,只是变化太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22: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长鹰飞 发表于 2013-6-29 09:459 L! R( W) j" S" W5 P4 ]5 n. N9 f
挺清新的一篇儿小字,从内心里来说,我挺想给加个精的。
$ O  }& Q% s- ?8 F+ Y+ z5 [7 o
! o* g: m8 Y2 J9 X& X4 n% Q- g$ H一方面是因为楼主写的这个地方我特熟悉,没有丝 ...

/ p! o/ D0 D7 b( |0 O# o第一次写,以后多注意。我现在想写一个续集,主要讲北小街的。
发表于 2013-7-2 07: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龙胡同还在
发表于 2013-7-8 07: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还在吹绵 于 2013-7-8 07:19 编辑 0 K6 @) v" v' U* V
1 Z4 L& Q) E( u+ `" k
很美的一篇散文。难得你90后小小年纪,对北京能说出这么深刻的印象。你说的北小街我不是特别熟悉,印象中那一带有两处很有名的地名,一个是炮局,另一个是柏林寺,那大概在南小街吧。' N  e" X, N  @: \% q7 r
你说的老虎庙和工运学院我就太熟悉了。我在老虎庙住过8年,竟不知道工运学院里面还有个记载老虎庙来历的碑文,找时间一定去看看。工运学院的前身叫做“全总干校”,里面不算大,我怎么会没印象呢?
. G5 j+ Y9 ?! E; i! r! z' v# r北京不止一处老虎庙,我知道的西直门内还有一处老虎庙,东直门外那个好像是叫老虎庙还是老虎洞,忘了。不过花园村这个老虎庙可是赫赫有名。早年间阜成门和西直门外是一条条大沟,沟里走骆驼和大车。老虎庙就坐落在西直门外的沟边上。但凡赶大车的从老虎庙前经过,赶车人必须下车,这是前辈留下的铁规矩,几乎没人敢违反。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想去查查那个碑文,看看有没有涉及这个“秘密”。
% Y$ M4 m3 n8 |: H+ \1 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6 15:42 , Processed in 1.17537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