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87|回复: 20

试论北京人的口头语儿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6-14 09: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口头语”仨字一定要加儿化音,才会有北京味儿。然后,我试着找出了三个有点儿特点而且普遍存在的口头语儿跟大家伙聊聊。
一、           喔操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北京口头语儿了。打我小时候到现在一直都用着呢。这是一个感叹词,不同的情况只要改变第一个字的长短,就能表达不同心理状态。
例一:歘(chua)冰棍儿棍儿的时候(注意:双儿化音),该“掉一”而没如愿,此刻的操手大呼:喔---操,表示惋惜。这里第一个字较长,第二个字很短。要是这两个字用四分音符表示的话,第一个字的后边要加上个符点才准确。
例二:小伙伴比赛爬树。站在下面的孩子仰着头,看着有点儿残疾的那孩子爬上去了,自言自语道:“喔操,丫恩行啊”。此刻那两个字的读法有点儿变化,第二个字要读得很轻,表达一种蔑视。
例三:表达一种坚定信心的时候也会用这两个比较痛快。“操,跟丫恩拼了”,这里省略了“喔”,重音落在后一个字上,但也是那两个字的演变。
这倒好,这俩字现在发展到全国人民都用上了(个别老外也会),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明星大腕,还不管在什么场合张嘴就来一句“喔---靠”,您知道那俩字怎么来的?,我们小时候,父母要是听见孩子说这些词儿,一定会斥责的。正式场合还是不说为好吧。
二、……….“那什么”
这也是北京人的特点之一。当表述一件事的时候最爱用“那什么……”,用以替代他要说的内容。有趣的是,说者与听者都不感觉彼此有障碍,心有灵犀地继续他们的话题。我观察过这是北京人最喜爱、最普遍的一种语言方式,外埠人很少用此种方式。
三、“你知道吗”
这个词儿在北京人谈话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说者在每一句的结尾都会缀上“你知道吗”,用作结束语。另起一行后,仍旧会以该词儿殿后。用这个词来加重自己的语气,暗示对方重视谈话的内容并且记忆深刻才好。不信,您就找一对儿正在聊天的女性听听,有意思着呢。
如果您不是搞播音的,不是吃开口饭的,也不是窗口行业,那您还按照您原来的习惯说。那还显得有地域特点,亲切热情呢。但,如不然,您还真得注意点儿喽。口头语儿过多会给您的沟通带来累赘,也会给自己的对外形象丢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6-14 09: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喔操现在演变成我擦 我去,我去还被蔡明搬上了央视的舞台
2 r1 D7 N- ]4 D# @2 E0 r
发表于 2013-6-14 12: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wo\cao,是个极下流的口头语。40——50年代没有现在这麽流行。年轻人说时,会遭到斥责。而今是无奈了。
0 h3 k/ C2 T( _  c8 F当年有人说时,会被别人说:“你cao,下狗!”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2: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pangong 发表于 2013-6-14 12:20 & Q) N: \* l' _
wo\cao,是个极下流的口头语。40——50年代没有现在这麽流行。年轻人说时,会遭到斥责。而今是无奈了。8 g. \5 m! L2 L* |+ @' }
当年 ...

& ^2 [5 Y) l) B您说的太对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pangong 发表于 2013-6-14 12:20
" ^6 L0 f# d' Qwo\cao,是个极下流的口头语。40——50年代没有现在这麽流行。年轻人说时,会遭到斥责。而今是无奈了。1 m/ L( {7 D- N$ N" C2 K
当年 ...
$ K2 c" x" Z. Z$ o7 F7 e
您说的太精彩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2: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太精彩了!{:soso_e179:}
发表于 2013-6-14 21: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霍-----也是口头禅。哎呦喂----也是。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21: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然客 发表于 2013-6-14 21:13
  o- `8 t9 e9 J( H% j# K霍-----也是口头禅。哎呦喂----也是。

; p# }. Z9 L" z. F6 ^ 您说的对,我还没仔细分析呢。
发表于 2013-6-20 23: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丫恩”,其实应该是“丫疼”,有丫头疼的意思。丫头疼谁呢?疼自己的孩子,丫头没出嫁,哪来的孩子啊?!呵呵,就是骂人“私生子”、“私孩子”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07: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有这么分析过的。读出音:“丫恩”较普遍。
发表于 2013-6-21 18: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些是老北京文化,哪些不是,这一点要分清。像我操一类的,我小的时候没有,那是后来可能是文革以后的东西。再说我操,外地有之,外国有之,北京人说的只是北京口音的我操,不能算北京特产。我一直以为年轻人要有是非观念,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要分清,胡同串子不能代表老北京。丢人的东西躲还尚且来不及怎么能往自己身上揽呢!

点评

先生说的对!其实老北京方言是恢谐、幽默,即便骂人也不带脏字。  发表于 2013-6-23 17:19
发表于 2014-1-18 19: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pangong 发表于 2013-6-14 12:205 P% d2 B$ O0 h+ {0 U
wo\cao,是个极下流的口头语。40——50年代没有现在这麽流行。年轻人说时,会遭到斥责。而今是无奈了。
* Y4 Z1 r* H1 e7 Y  {! }当 ...
( g8 c, Y! R+ N2 |7 A
当年有人说时,会被别人说:“你cao,下狗!”! C4 @0 Q) A; g! ?
       这是头一回听说,这才是真正的北京人骂人哪,北京人讲究损人挖苦人。就是骂脏话也是借用对方或他人的嘴!现在以为北京人张嘴就是脏话,误解误解,我以为张嘴骂街是文革初期开的风气,开先河的是早期红卫兵,而早期红卫兵核心是干部和军人子弟,属于李云龙的后代。因此,后来王朔之类所描写的、已经被误认为就是北京人的那种痞子风格,实际并不是真正的北京人的东西。这些人有“大院”文化北京,我以为,这种文化是胜利者的骄傲和乡村语言、习惯与北京下层文化的混合。很可惜,这种文化已成为多元文化中很重要的角色,甚至是主角了。近些年来,大院的一些人已经开始进入原教旨意义上的北京文化了。
9 t" k$ r; o! a4 J       不知道这样的分析是否合适。先生以为如何?- O, m7 ~* U0 D$ f  X) H

点评

高,实在是高。  发表于 2014-1-23 16:27
发表于 2014-1-18 20: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歘瓷片儿
发表于 2014-1-18 20: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城胡同 于 2014-1-18 20:32 编辑
3 i/ Z9 G2 g9 v0 d9 M& j' ?' Q5 T. t* T
胡同长大的孩子自然认为胡同串子就是北京人,胡同里的人说话口头语儿带点儿脏字儿不是刻意的但也没什么丢人,没必要遮着掩着的,胡同儿的原生态就是这样。相反您跟胡同儿里成天介假斯文,人五人六儿的,说话吸溜吸溜的泛酸,会被人认为是假模三道。
发表于 2014-1-18 21: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sunyumin1959 发表于 2014-1-18 19:39# _' f# p& L+ _, \! w  j) f
当年有人说时,会被别人说:“你cao,下狗!”1 i4 d+ |6 Z! K$ h
       这是头一回听说,这才是真正的北京人骂人哪,北京 ...
( J+ \# m$ Y) J+ Q  R
先生说的有几分道理。
9 S4 Z2 v4 I6 m8 W) h$ d5 ]5 H
发表于 2014-1-18 2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yumin1959 于 2014-1-18 21:28 编辑 ! z* v' B, `" `4 w
西城胡同 发表于 2014-1-18 20:30
7 f4 m2 n! L5 W- p胡同长大的孩子自然认为胡同串子就是北京人,胡同里的人说话口头语儿带点儿脏字儿不是刻意的但也没什么丢人 ...
) s2 V" m3 N- v. }! }: \
带脏字特正常,开玩笑互相骂则属亲切,都不应该算骂街。
! [5 S# }9 L0 u1 x3 `文革形成的那种张嘴骂街和骂娘骂奶奶之类的骂大街不算。
, `6 v! a% C7 u" A. }+ s, M# u
发表于 2014-1-19 16: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村里人家 于 2014-1-19 17:11 编辑
; x, V* [! g1 D1 H7 q2 k
5 R( N5 L  n( H+ e$ A/ H" @9 L8 o/ H老祖宗留下来的方块字不脏,是字里所含的意思脏
发表于 2014-1-19 16: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14-1-19 16:28
9 A9 j2 W% E6 d8 x% Y9 S) G/ j老祖宗留下来的方块字不脏,是字里所含的意思脏
* k9 W: L8 a/ ?4 |8 s5 r# ]' O( [
是。就我生活的范围,文革前后不大一样。+ m/ I7 W" N6 Q
发表于 2014-1-20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说话那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8 18:06 , Processed in 1.182723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