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2|回复: 0

中國茶的名品(7)-普洱茶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6-12 16: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中國茶文化叢書:《紀茗》節錄之「茶的名品」,介紹中國各地的名茶,有簡體及繁體二種版本,請網友參考:
; o# s. C9 O8 a9 W. E. I* f0 H8 W
繁體版
普洱茶
香於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
                      宋•王禹偁
    我國許多名茶是以其產地來命名的,如龍井茶產於杭州西湖龍井,君山銀針產於湖南洞庭湖的君山之上,武夷岩茶長在閩北武夷山,蒙頂茶的家鄉在四川邛崍山脈之中的蒙山……可普洱茶並不產於普洱,而是長在富饒美麗的西雙版納。普洱本不產茶,她是滇南的重要貿易集鎮和茶葉市場,西雙版納和瀾滄江沿岸各縣所產茶葉,都集中到普洱加工和運銷外埠,普洱茶名如是而來。
    說到普洱茶,人們必然會想起西雙版納的大茶樹。在瀾滄江拉祜族自治縣富東鄉邦崴村,有一棵古茶樹,它是西雙版納產茶歷史的活見證。樹長在邦崴村西北坡園地裡,海拔1900米。邦崴古茶樹為喬木型,樹高11.8米,樹頸處直徑為1.14米,要幾人才能合抱,至今樹勢壯健,枝葉扶疏,樹幅達8.2米X 9米。其樹齡推算在千年左右,約唐代南詔時期,屬野生型與栽培型間的過渡類型。類似這種樹齡數百年至千年的古茶樹,在世界別的地方恐怕是難以找見的,然而在西雙版納卻遠不止這麼一棵。
    傳說,這些大茶樹還是三國時代武侯孔明南征時栽種的。清檀萃《滇海虞衡誌》說:「茶山有茶王樹,本武侯遺種,至今夷民祀之。」當年孔明帶軍士來此,士兵們因水土不服,都患了眼疾。孔明叫士兵們摘山野茶葉熬水喝,結果都病除眼明。從此,人們便學會了種茶,並把寨前的大山叫孔明山。直到如今,當地還有人仍稱茶樹為「孔明樹」,尊孔明為「茶袓」。為紀念孔明,每年農曆七月十六日孔明出生這天,都要舉行飲茶賞月、放「孔明燈」(一種紮成像皇帝帽子似的燈)和跳民族舞的「茶袓會」。
    上述當然是傳說而巳。西雙版納產茶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唐代。清《普洱府誌》載:「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時。」唐樊綽《蠻書》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銀生城界諸山就是指當時開南節度管轄的西雙版納茶區,「蒙舍蠻」指今洱海地區的居民。《蠻書》所記,說明至少在1200多年前,這裡已產茶,不過還不會製茶,茶葉是和鹽、油及其他香料混烹飲用的。
    西雙版納的茶樹,屬喬木型的大葉品種,葉大如掌,葉肉肥壯,芽毫鮮嫩,芳香獨特。大葉種茶含有較高的多酚類化合物和生物鹼。據研究,其中兒茶素的含量比我國其他品種以及印度、俄羅斯等國茶樹的含量為多。因而,以此為原料製成的普洱茶,茶味濃強,富於刺激性,香氣高銳持久,湯色澄黃濃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白毫密佈,而且經久耐泡。
    普洱茶尤以藥效稱著,古今同頌。《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豔理親喪》,說寶玉生日那天,襲人、晴雯等人在怡紅院開夜宴,林之孝家的查夜經過,寶玉慌稱:「今兒因吃了麵怕停住食,所以多玩一會子。」林之孝家的就向襲人說:「該沏些個普洱茶吃。」襲人、晴雯忙笑說:「沏了一壺女兒茶,已經吃過兩碗了。」普洱茶可消食清胃,大觀園內上下人等都知曉。
    普洱茶的藥用功效,古籍中頗多記述。清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說:「普洱茶清香獨絕也。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近年來,經醫藥界研究,並通過臨床實驗,證明普洱茶能降低人體中類脂化合物、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的含量,經常飲用,能減輕人的體重。所以在國外被稱為「減肥茶」、「窈窕茶」。
    普洱茶有多種花色。清張泓在《滇南新語》中說:「普茶珍品,則有毛尖、芽茶、女兒之號。毛尖即雨前所採者,不作團,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綠可愛。芽茶較毛尖稍壯,採製成團,以二兩四兩為率,滇人重之。女兒茶亦芽茶之類,取於穀雨後。」前述《紅樓夢》中襲人、晴雯給寶玉沏的女兒茶,是普洱茶中的一個名品。
    普洱茶正是以它獨特的優良品質,博得了古往今來茶人們的喜愛。宋詩人王禹偁有《恩賜龍鳳茶》詩云:「香於九畹芳蘭氣,圓似三秋皓月輪;愛惜不嘗惟恐盡,除將供養白頭親。」這種龍鳳茶,就是用優質肥嫩的普洱大葉種上檔曬青春茶為原料製成的,外形緊結端正,類碗似月。宋時已作貢品,皇帝高興時也恩賜一些給近臣,得之者連自己都不捨得嘗一杯,足見珍愛之至。據《滇略》所記,至明時「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產量已很大,飲用也較普遍了。清代前期,普洱茶一度盛極。《滇海虞衡誌》載:「普茶名重於天下,此滇之所以為產而資利賴者也。出普洱所屬六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技,五曰蠻耑,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每盈路,可謂大錢糧矣。」其盛況可想而知。那時候,設在雲南西北方的麗江茶馬市,交易十分興旺。各族商人從麗江領「茶引」赴普洱販茶,馬幫結隊,絡繹不絕,每年茶葉的貿易量逾5萬擔。同時還運銷緬甸、泰國、老撾、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清代晚期,普洱茶遭受厄運,產量急劇下降。到20世紀40年代末,茶園荒蕪,年產量竟跌到3000擔。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普洱茶又獲新生,推廣科學種茶,機械製茶,茶樹王故鄉的茶葉事業得到蓬勃發展。
    普洱茶有緊壓茶和散茶兩類:緊壓茶有雲南沱茶、七子餅茶、普洱茶磚;散茶條索粗壯肥大,色澤褐紅,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厚回甘。
    普洱茶是一種後發酵茶,又可分為乾倉存儲自然陳化發酵(生茶)和濕倉人為催化發酵(熟茶)兩類。生茶長時間在特定環境中緩慢發酵,需等待漫漫歲月後,才變成了能喝的古董。熟茶是快速人工發酵,讓茶性、茶質刺激性退化,減輕茶的苦感和澀感,使茶湯入口時感覺軟化。
    陳年普洱有充足的陳香,似蘭如樟,陳韻十足。但資源有限,不可多得,價格日漸攀升,一般難得品嘗到。
简体版
普洱茶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
                      宋•王禹偁
    我国许多名茶是以其产地来命名的,如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龙井,君山银针产于湖南洞庭湖的君山之上,武夷岩茶长在闽北武夷山,蒙顶茶的家乡在四川邛崃山脉之中的蒙山……可普洱茶并不产于普洱,而是长在富饶美丽的西双版纳。普洱本不产茶,她是滇南的重要贸易集镇和茶叶市场,西双版纳和澜沧江沿岸各县所产茶叶,都集中到普洱加工和运销外埠,普洱茶名如是而来。
    说到普洱茶,人们必然会想起西双版纳的大茶树。在澜沧江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有一棵古茶树,它是西双版纳产茶历史的活见证。树长在邦崴村西北坡园地里,海拔1900米。邦崴古茶树为乔木型,树高11.8米,树颈处直径为1.14米,要几人才能合抱,至今树势壮健,枝叶扶疏,树幅达8.2米X 9米。其树龄推算在千年左右,约唐代南诏时期,属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类似这种树龄数百年至千年的古茶树,在世界别的地方恐怕是难以找见的,然而在西双版纳却远不止这么一棵。
    传说,这些大茶树还是三国时代武侯孔明南征时栽种的。清檀萃《滇海虞衡志》说:「茶山有茶王树,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当年孔明带军士来此,士兵们因水土不服,都患了眼疾。孔明叫士兵们摘山野茶叶熬水喝,结果都病除眼明。从此,人们便学会了种茶,并把寨前的大山叫孔明山。直到如今,当地还有人仍称茶树为「孔明树」,尊孔明为「茶袓」。为纪念孔明,每年农历七月十六日孔明出生这天,都要举行饮茶赏月、放「孔明灯」(一种扎成像皇帝帽子似的灯)和跳民族舞的「茶袓会」。
    上述当然是传说而巳。西双版纳产茶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唐代。清《普洱府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唐樊绰《蛮书》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界诸山就是指当时开南节度管辖的西双版纳茶区,「蒙舍蛮」指今洱海地区的居民。《蛮书》所记,说明至少在1200多年前,这里已产茶,不过还不会制茶,茶叶是和盐、油及其他香料混烹饮用的。
    西双版纳的茶树,属乔木型的大叶品种,叶大如掌,叶肉肥壮,芽毫鲜嫩,芳香独特。大叶种茶含有较高的多酚类化合物和生物碱。据研究,其中儿茶素的含量比我国其他品种以及印度、俄罗斯等国茶树的含量为多。因而,以此为原料制成的普洱茶,茶味浓强,富于刺激性,香气高锐持久,汤色澄黄浓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白毫密布,而且经久耐泡。
    普洱茶尤以药效称着,古今同颂。《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说宝玉生日那天,袭人、晴雯等人在怡红院开夜宴,林之孝家的查夜经过,宝玉慌称:「今儿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玩一会子。」林之孝家的就向袭人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袭人、晴雯忙笑说:「沏了一壶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普洱茶可消食清胃,大观园内上下人等都知晓。
    普洱茶的药用功效,古籍中颇多记述。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普洱茶清香独绝也。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近年来,经医药界研究,并通过临床实验,证明普洱茶能降低人体中类脂化合物、三酸甘油脂和胆固醇的含量,经常饮用,能减轻人的体重。所以在国外被称为「减肥茶」、「窈窕茶」。
    普洱茶有多种花色。清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说:「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采制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前述《红楼梦》中袭人、晴雯给宝玉沏的女儿茶,是普洱茶中的一个名品。
    普洱茶正是以它独特的优良质量,博得了古往今来茶人们的喜爱。宋诗人王禹偁有《恩赐龙凤茶》诗云:「香于九畹芳兰气,圆似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这种龙凤茶,就是用优质肥嫩的普洱大叶种上档晒青春茶为原料制成的,外形紧结端正,类碗似月。宋时已作贡品,皇帝高兴时也恩赐一些给近臣,得之者连自己都不舍得尝一杯,足见珍爱之至。据《滇略》所记,至明时「士庶所用,皆普茶也。」产量已很大,饮用也较普遍了。清代前期,普洱茶一度盛极。《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技,五曰蛮端,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其盛况可想而知。那时候,设在云南西北方的丽江茶马市,交易十分兴旺。各族商人从丽江领「茶引」赴普洱贩茶,马帮结队,络绎不绝,每年茶叶的贸易量逾5万担。同时还运销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清代晚期,普洱茶遭受厄运,产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40年代末,茶园荒芜,年产量竟跌到3000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普洱茶又获新生,推广科学种茶,机械制茶,茶树王故乡的茶叶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普洱茶有紧压茶和散茶两类:紧压茶有云南沱茶、七子饼茶、普洱茶砖;散茶条索粗壮肥大,色泽褐红,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甘。
    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又可分为干仓存储自然陈化发酵(生茶)和湿仓人为催化发酵(熟茶)两类。生茶长时间在特定环境中缓慢发酵,需等待漫漫岁月后,才变成了能喝的古董。熟茶是快速人工发酵,让茶性、茶质刺激性退化,减轻茶的苦感和涩感,使茶汤入口时感觉软化。
    陈年普洱有充足的陈香,似兰如樟,陈韵十足。但资源有限,不可多得,价格日渐攀升,一般难得品尝到。
: ?1 f/ Y) D- l: E' S3 @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 21:42 , Processed in 1.12519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