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东堂入口部分$ S7 W* x% D% }
北京王府井东堂位于王府井大街,因周遭商业聚集,人群密集。入口处拱券门作为切的划分界限,将教堂与街道划分开,教堂前的广场作为缓冲空间,完成了不同功能区域之间不同人群活动的转换。除却拱券门作为部分段落的隔挡外,广场与街道在余下的界面上连通,由此教堂前广场同时提供了不同时段内可能出现的人群集中活动。, L# g3 t2 y, m. L/ X a4 a! r+ q; S
W g4 A7 o8 J% {, b( ?8 x* v
王府井东堂主体建筑 p1 L1 C) W' B3 ~/ U: N' U 北京王府井东堂在夜色降临时会开启暖红色建筑用照明灯,简略勾勒建筑所处范围及其体量。西立面由于紧邻王府井大街而着重的表现,三段落的划分界线处设有照明灯,饰有繁复装饰线脚和重要的建筑构件被尤其强调出来。教堂西侧广场地面上设置地灯,为防止地灯光线直射眼睛,其上加设有用以改变光线方向的'灯罩',地灯光线被反射至地面,遂形成明示广场地面状况的'灯花'. 8 I9 |9 }8 n! Y0 U! v! t
它的平面西侧入口前设有外廊,提供了开放广场与教堂内冥想空间之间的过渡与缓冲。中间拱门壁柱两侧有石质对联,圆窗上方刻有'1905'字样,外廊与教堂前广场以台阶踏步相连外廊两侧墙壁上为天主教相关活动的记录照片以及堂口开放时间等内容。 % A x, ^. E4 n9 w6 }% @ 主体建筑四周植有绿篱,近西立面处为落叶乔木。每日在结束弥撒活动后,西侧入口关闭,为留有南侧入口,然其位置远离西侧且门扇紧闭,非信众不易发现其位置。 除却西侧广场,主体建筑四周由绿篱围合的小空间亦有晨练老人,此时无论墙壁内侧对于一群抱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如何重要,墙壁的外侧不过是围合公共空间私密性场所的围挡而已。 # J/ u8 ~4 R$ U' G 北京王府井东堂为天主教堂,其平面虽已接近矩形,尚可依稀辨识'拉丁十字'的特征。教堂东侧设有圣坛,中厅教侧廊略宽,侧廊近圣坛端各置有一尊塑像。入口处设有每周弥撒活动的安排,堂内席座与跪凳结为木制,讲经与弥撒活动时会使用扩音设备,以保证较大公共空间内各处皆有良好的听闻状况。 0 o. K. V1 E, L0 n# {2 P9 ^5 F
北京王府井东他主体建筑坐东朝西,面阔25米,共约30间,坐落在青石基上。西立面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段落,上段为三座钟塔其上分别立有一座十字架;中段设有一圆窗,内嵌有彩色玻璃;下段筒形拱门为教堂主要出入口。教堂前广场多有以其教堂西立面为背景的拍照留念的人群。 . D8 ` _ Z% w9 W+ Y! m9 X7 V 北京王府井东堂主体建筑设有三处出入口,分别位于南、北、西侧,当教堂内有弥撒等较多信众参与的活动时,三处出入口均开放;然只有少数信众参与的诸如讲经等宗教活动时,只开放南侧出入口,堂内有安全出口位置的示意,且设有消防器具。 ! R$ c) M. A) M. a# w 东堂圣坛位于东侧,由建筑外部观察时,圣坛部分的屋顶高度略有降低,屋顶有明显的倾斜坡度,以利雨季排水,屋顶雨水经雨水管流至地面。屋顶女儿墙使用连续筒拱做装饰。建筑南北两墙面的壁柱之间开有侧窗并嵌有彩色玻璃窗。 2 p- H. h0 V9 G( |3 G
堂内主要利用侧窗采得自然光,在举行弥撒等大型活动时需开启堂内电灯以补充自然光线。堂内设有献仪箱,西侧入口处设有圣水池。 ) j4 K T4 i( _8 g8 A b) H% U2 s
参加弥撒活动的信众多为老年人,同时有极少数年轻人。一些热心的信徒会在活动间隙会向首次前来教堂的未明目的者发放有关天主教内容的印刷材料。 ; ~- q* d5 E" z9 X8 y/ c' ` 北京王府井东堂在平日与周六、日均有弥撒活动,平日与周日为中文弥撒,周六分别有中文和拉丁文弥撒。堂内近入口处设有告解亭,屋顶以筒拱作为支撑结构,屋顶荷载经由柱子传递至基础,柱头处饰有多重线脚;柱径在近地处略有放大,柱顶石装饰与须弥座类似。 " r9 A4 z% W4 L6 c! z+ p8 ^ F- V/ A%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