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2|回复: 1

北京历史上的方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9-9 21: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历史上的方志
+ I( E; w, C' r' Q3 f析津志. i  U3 `$ ^" g
    最早记述北京及北京地区历史的一部专门志书。作者熊梦祥于元代末年,任大都崇文监丞,著有此书。是书主要记载元大都和金中都有关官署、水道、坊巷、庙宇、古迹、风俗等资料,原书己佚。30年代北京图书馆积累了有关本书的材料。1981年终于辑录成册。l983年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
. g0 n2 H3 E, ~$ E  P/ \: A
+ V) v6 b/ H; W8 m- y永乐大典·顺天府志
; r2 Z4 ]( c: F/ X    缪荃孙于清光绪丙戊年(1886),自永乐大典4650卷“顺天府”七到十四抄出。永乐大典内“顺天府”共二十卷,时仅存八卷,后均佚逸。缪氏抄题为顺天府志,虽系残本,却为现存最早之北京地志,保存了不少难得的珍贵资料。198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加目录影印出版。
8 B) n0 |" r' N
# v# `* [& C# @畿辅通志. b& P$ G" y! u1 [9 Y5 L
    清代官修的史书,三百卷。总纂为黄彭年,参加编纂的有八十余人。清代的畿辅,顺天府(今北京)外,还包括天津,河北承德、保定、遵化,赵州等。这一地区历史上齐晋争霸于前,燕赵称雄于后,至明清之直隶,占有重要地位。故清代康熙年间即修成畿辅通志,雍正年间又曾续修,但都失之简略。同治十年(1871)再次设局,用十年时间编成此书。分纪、表、略、录、传五部分,帝纪十五卷,录清帝诏谕、诗文及京师城防宫殿、行宫陵寝等,表三十卷分列府县沿革、选举和职官,略一百三十七卷分舆地、河渠、海防、艺文等八门;录十卷记历代宦绩列传、杂传等。充分利用官方文书,私人文集并佐之以正史及故老传闻,对京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沿革、风土物产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取材严谨,引用材料大多注明出处,便于查核,是研究北京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书。
- x. o2 `5 ?8 a9 L# y& | ; ?& O) l0 w+ a, D% R. ~
光绪顺天府志* Q9 W, A! O4 q$ G! g1 O
    光绪初年,顺天府官方聘请缪荃孙等修纂。该书的体例经精心筹划,内容也经仔细选取,资料多方核实,是一部份量较大价值较大的地方志。记述清代以北京为中心的顺天府(包括五州十九县)的各个方面。有京师、地理、河渠,食货、经政、故事、官师、人物、艺文、金石等十志计130卷,350万字。光绪五年(1879)设局修纂,十二年(1886)成书。这本书提供了较系统完备的资料,并且注重实用性,有益于北京的经济文化之发展,是为重要的特点。1987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校点出版。
$ v, s1 w) V* E; |4 X5 e# M
; G' b3 V  m! @$ Y: N+ a1 {4 |康熙顺天府志
4 p3 d' L/ H5 {7 ?5 b0 \3 G6 e    清张吉午等纂修,北京图书馆藏残本二至八卷之抄本。据判定为康熙年间抄本。全书分为八大类,每类一志,共八卷八志,有志有序。本志未曾刊刻。
! \7 _0 t4 A, c( K" T
5 [5 N+ r: N1 Q7 }! h, O# M7 J$ Z. R北京市志稿& @2 c9 E+ r5 |- J/ i$ ?/ E" g: _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1938—1939)编纂,总纂修人吴廷燮,分纂人夏仁虎、夏孙桐、朱彭寿,彭一卣、瞿宣颖、张综文,特约编纂人陈仲篪、苏晋仁等。因志书为未定稿,故名。现存手稿一百五十七卷,约三百五十万字左右。是继光绪《顺天府志》一书后唯一现存的北京地方志书。志书体例上起三代,下迄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但全志重点于光绪以后至民国二十年左右。保留了大量民国时期北京社会各个领域中的资料。现存前事(残)、建置、民政、度支、货殖、文教、礼俗、宗教、金石、艺文、名迹(残)、人物、选举、职官、资料目各门。
2 w# n1 H2 W" C3 G
' M6 q" P/ S+ w- x9 a; _0 Z大兴县志/ W0 c$ l. P. }; z) e, U* \
    清张茂节、李开泰等修纂,成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书首有大兴县志序及凡例、帝京图略、天文图,京城图、大兴县城东里社图、大兴县城南里社图,学宫图,大兴县治图等。全书六卷包括舆地、营建、食货、政事、人物等。北京城半属大兴县,故该志书对研究明清北京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有重要价值。如卷三食货中记载大兴原额民地一千二十二顷多,而至康熙二十二年实在民地仅二十八顷六十四亩多,其原因为“畿辅首地,旂屯星列,田在官而不在民,故土著寡而户口稀”。清初北京经济之变化,由此可窥见一斑。他如风俗考、古迹考以及卷六艺文,亦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
- L. H% P6 ]. Q: L
$ Y/ l3 ~+ O( x& D+ g/ Z宛平县志
+ {+ H. ^. A% B, l- S    清王养濂,米汉雯,李开泰等修纂。六卷。经济资料嫌少而人物及艺文较详,记叙人物,收录文章不少,书中对《宛暑杂记》及作者沈榜,有评介。另外还收录清王崇简的《都门三子传》,对于奕正等人事迹有记载。清代宛平县所辖为都城西偏重要地区,故书中地理部分所载之“风俗”营建部分所载之“里社”、“邮舍”;食货部分所载之“户口”、“徭役”、“田赋”;艺文中所载之“古文”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始修于康熙二十二年,成书于次年五月。
& l; J5 H7 h& f/ T" m% X. D
! l: }# Q6 q3 J/ N' B万历房山县志2 q; U: t2 a2 t- z0 d7 k6 v5 q% o2 X
    明马永亭,黄榜修纂,万历癸未十一年成书,现存本志残本七至八卷一册。为现存最早的明刊房山县志。七,八两卷为诗文碑记,如姚广孝神道碑,元魏必复房山县建学记、重建文庙碑记、房山乡贤名宦祠记等。北京图书馆存残本。
6 Y' r' @& C$ d' U8 C; `5 [- d. l; q  R  L3 S
康熙房山县志
! U$ H: d! w5 f" ]    清佟有年、齐推修纂,康熙三年纂修,四年(1664)刻本。参照明代旧志续纂而成。房山八景分入类目。建置沿革简略,增绘图目。房山城郭、山川名胜等图,画工精湛秀丽。清初圈地农民土地资料于“赋役”内有记载。碑记诗文保存了关于金陵的资料。
( I9 ^$ F; ]$ B8 s3 {. q, R& N8 F  K- m. s9 M, b& P
咸丰房山志料
0 a) N  f7 a% b  }    本书是高骧云于咸丰年间任房山知县,亲赴房山西部山区进行考查所撰写的笔记。清咸丰七年(1857)养恬斋刻印。书中所记建置沿革、山川脉络、里居远近,考订绘图,厘正讹误,创新立异。光绪顺天府志称赞此书为“最为有用之书”。弥补旧志的空白,不作无益之空谈,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 z# v( r7 b& i3 R& \+ S) A5 t# U/ K! N8 E1 x& b6 N: Q
民国房山县志
5 q( i3 O8 Q+ [( z+ n    廖正鹏、高书官修纂,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志转载旧志内容,并有考订。地理占全志三卷,将山脉、河流分别志之,包括名胜古迹、寺观、陵墓,祠庙等,突出房山之特色。对沿革论述最详,考诸史志,注明出处。对实业、交通、金石、农业、矿产,均能补旧志之不载,并对民国以来的资料也多写入志内。该志对今天开发水利资源及旅游资源很有参考价值。
: f4 B' u9 [# F2 I. a% _. Y- o% p! J% f. |8 Z& p# U% Z% Q
康熙良乡县志# K" U3 V0 \2 ^+ L
    清杨嗣奇等修纂。八卷,名目与清李庆祖所修之良乡县志雷同。志中载有“康熙四年地震,七年大水。”“康熙十八年又地震,康熙二十八年赤地无收”等。光绪顺天府志认为此志“文笔冗沓,编次凌乱”。康熙四十年(1701)修成。李庆祖等修纂的良乡县志为康熙十二年(1673)钞本。
7 V0 n$ G7 D. K8 R, B0 z- }$ ~8 ?# m* ~# u7 r
光绪良乡县志
1 f, c$ `% p* ~6 W0 r- J    陈嵋等修纂。光绪十五年(1899)修竣刻本。八卷,今阙人物志等卷。第三卷赋役志,记载赋税徭役繁重,民地被圈掠,反映良乡农民的凄惨景况。该志载“满汉不杂居,迫使农民全徙定州”,以致“包粮赔累,沿街乞贷,典妻鬻女,死于沟壑”。
( L, f0 f$ B0 ]/ @) W7 D
' y8 b+ l1 N# I3 P民国良乡县志 , p8 d0 m  }: D1 ?2 R
   周致中等修纂。内容有凡例、目录及附图五幅。有民初议会、学校、劝学所、铁路、商务等资料。有民国十三年铅印本。8 ~5 _7 z" e+ i- G. P6 w4 {1 Z5 M$ I

4 R9 \# V- W# U6 x/ R1 r: y隆庆昌平州志* Y3 Y6 P$ y' g; _3 X) [
    明崔学履纂修,隆庆元年(1567)刻本。现上海图书馆存四至八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有缩微复制胶卷,存三至八卷,但原书破损严重。9 s6 b3 o' y' m2 Y6 K: T
- [6 B6 U0 k  }
康熙昌平州志
  O" ~8 r2 F- V/ _; w    清吴都梁、耿继先于康熙十二年纂修26卷。书首有序称此志“……志学校,则庙貌鼎新,洽修法之风,登堂习礼,真觉圣泽贤微,去人未远。此外则祀典、灾祥、名宦、人物、科贡、山川、形势、风俗、物产以及杂文、杂集、种种诸类,列载维详……。”康熙十二年(1673)澹然堂刻本十册。8 l1 o* b# A* L% @" k; Q* _
5 P0 \7 g9 Y; _7 d+ j
光绪昌平州志(草稿本)
0 F! ?$ ^3 Y4 C8 Y* ?+ ^0 s   清光绪初年草稿本,不著撰人,12卷。内容分建置志、祀典志、灾祥志、物产志、田赋志、兵志、艺文志等。
: k( e9 X7 x( v9 j4 v' S: f( R
2 z$ |& j# H' E6 V光绪昌平州志
/ F9 ^2 w7 ]: }( k    吴履福、缪荃孙、刘治平修纂。成于光绪十二年。此志在前人关于昌平志书的基础上,“略者详之,缺者补之……而别成一史。”全书二十二目:皇德记、舆图记、土地记、山川记、大事表、职官表、选举表、道里记、风土记、祠庙记、伽蓝记、冢墓记、会计簿、学校志、衙署志、营卫志、物产志、列士志、烈女传、艺文录、丽藻录及序录。其中卷十“冢墓记”专门载有明陵之规制,尤以记成祖长陵及崇祯思陵为详。有1939年重印本六册。
9 V4 q# v# k$ K1 k
8 M6 V6 O5 o& n7 h昌平外志稿
! _" r0 H, \+ H/ i7 r    麻兆庆撰。不分卷。光绪九年(1883)抄本一册。该书对资料详审核实,尤其留心于建置沿革。内容有建置沿革、地名考证、河道考辨及有关修志的来往信函等。又内容与此书相同的抄本三册,但作者说:“附图二纸,一就亲历州境所绘者,一遵照《一统舆地图》缩绘者”。二图即《舆地缩绘图》及《昌平山川故城图略》。附补稿一卷,列目二十一条。《校勘记》一卷。另有抄本四册。总目除二图与前书相同外,其余为地理沿革考、地理纰谬考、河渠考、金石记、讹误检、拾遗记共六卷。光绪十八年(1892)《昌平外志》刻本六卷。对昌平之地理沿革考证为全书之精华。书内有新志拾遗记,篇幅约占全书之半,叙述颇详。作者说:“外志非敢故与新志立异也,惟生于斯土者实事求是焉”。2 a7 ~, y/ c& H' g, t
! X% z9 h$ p1 K6 ]1 S) _
居庸关志
9 ~. E% l. D  C  s- }    明王士翘纂。此志为作者所著《西关志》之一部分。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本。内容有“居庸图”、“居庸图论”,分十卷。沿革详叙居庸关历代分合废置,关隘部分列出所辖隘口处所、把关人数。其它还有军马、墩台、边情、仓场、公廨、人物、风俗、物产等。居庸关最早是《吕氏春秋》所记九塞之一,是北京重要屏障。《西关志》所记居庸关山川形势,攻守设施与边情状况甚详。
6 f, }0 `; a* ^1 p1 V! U' T& ^: _' ]9 L( E/ c% ~2 P5 `6 t
康熙通州志
& x; n! k7 J' m1 u5 W* r3 g    吴存礼、陆茂腾修纂。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十二卷。为现存最早的《通州志》,对通州地方特点设纲列目修成,提供了清初及明代的部分资料,对研究明清时期的社会问题有参考价值。但此志编修时仅三个月,错讹不少,且类目内容不足,失于简略。
- x4 U7 p- F$ }- b* {$ t5 ^6 U1 u( W' s; g
雍正通州新志( T6 q5 R, f$ Y
    黄成章纂修,雍正二年(1724)修成。本志主要补充了人物志、艺文志的内容,收入了新旧题名碑记,更正旧志之误,同时也收录了不少史料价值很高的篇目,如崇祯十三年刘廷谏“恩恤饥民疏”,记述了当时京畿灾荒情景,人民负担奇重,几乎一字一泪,令人动情。此志对吴存礼所修志书有所增补。
' q5 X& C, K% j7 q9 B$ _: `. r
( w4 i5 E" ]) i  u- J乾隆通州志
" r' O# c- W$ W4 |2 k    高天风、金梅等修纂,乾隆四十八年(1783)修成,十卷。本志据吴存礼及黄成章所修的两部通州志,订正舛讹,增补遗漏,成为通州诸志中体例完备、剪裁精当,史实资料丰富的作品。, W! r8 \. o( B$ e2 L* @

* R, v- K0 c$ t光绪通州志, u1 d9 f( H# [( P
  光绪五年高建勋、壬维珍等修纂,其纲目即同于乾隆四十八年本。由于通州自古为京东重镇暨南北漕运重要中转地,故该志漕运志中所记之“漕渠”、“修濬”、“置役”、“坝闸”、“仓厂号房”等,以及赋役志中所记之“户口”、“田赋”、“起运”、“盐课”等,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书后又有光绪九年陈镜清补修刻本及1941年重排铅印本。
6 o* X) w4 z/ a2 k
- y$ Q( j; }) {' ^% ~( I8 T5 R3 |康熙顺义县志
  ~5 F4 k  V8 B* J% ?0 b   韩淑文纂修,康熙十三年告成。不分卷,书内目录排列次序为:分野志、沿革志、疆域志,山川志、形胜志、城池志、风俗志、土产志、公署志、学校志、职官志、选举志、田赋志、人物志、祀典志、后附艺文。全书上下两卷。此志为现存关于顺义县最早的完备的志书,保存了不少重要史实资料,如详记十七墩堡装备;还载有元至清初碑记数十篇。
' _4 Q& C/ G2 G! p5 t6 p
/ s/ B, y" J* v0 u+ h$ t- C6 o康熙顺义县志(黄序本)
; {6 Y; `  }; T6 M7 {8 B      黄成章纂修,完成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此志叙述有据,记事翔实。“博稽前人未及详者”,“广搜前志未曾载者。”对韩淑文纂修的志书弥补其阙略,尤其是“人物”、“艺文”的内容增加较多。作者认为前志“邑中人物艺文多略焉未载”,他用了很多功夫“遍阅境内山川,搜考历朝诸史,以及通考奏议群书,凡系顺义古碛、贤宦、奏谈、诗文、并入志书”。是书前有清著名学者黄叔琳序。l973年有重印本。, x" ?7 M( e$ P  ~" D. E" `- }

2 R4 n2 V7 E$ H+ i顺义县志
) H2 `5 B) V: g9 a8 b4 R# w    民国二十一年(1932)修成,凡十六卷。全书保存了关于顺义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材料。书内顺义县全图、县城图,绘制精微,还有县内各机构的平面图,以及中小学校的平面图等。各卷中绘制的各类表格也容纳了重要资料。
2 d7 y- D' g0 B( A, {0 }
% l  V$ O4 O$ H: R$ U2 T$ L万历怀柔县志1 \- I; y6 \! y
    史国典、周仲士纂,明万历三十二年刻竣。为怀柔最早县志,在许多方面都有详实的记述,提供了重要资料。如租庸徭役,作者指出:“正粮之外,杂差繁增”,“役重民贫”,“烟火几绝于千家”,记叙真实具体。
3 U9 @- ?3 S- v, r) w% k3 f3 D( I! O7 [6 r! M8 K* ]: W
康熙怀柔县新志
* J( l& H+ ?& i" V& O' T     吴景果撰,潘其灿纂修。康熙六十年修竣。内容卷首有序,图四幅为县境图、县城图、行宫图、髠髻山图。全书八卷,记述建置、星野、疆域、城垣、山川、关隘、廨宇、学校、行宫、道路、里社、庙宇、祠墓、风俗、灾祥、人物、赋役、物产等。还有诗文。赓续明代万历以来的史实,最晚记事到康熙末年。对康熙每年巡幸热河,往返路经怀柔,修筑行宫、御路,供奉各项差役,百称穷苦不堪,均有记载。( u. M/ U3 d8 ]! k. o% r' {8 b. e6 R. B

; q& c) ]4 H7 S, W8 E8 {康熙密云县志
0 y1 S- q2 D* m    赵弘化纂修,清康熙十二年(1673)告竣。明万历时曾修过密云县志,历经变化,“人物盛衰,丁口繁耗,贡赋增损,与史吏宦得失,风俗醇漓之类”,实有重修的必要。于是赵弘化“谋于太学暨诸弟子员,考订事实,疏类分门,始于天文,继以地理,终以人事,凡为纲者三,为目十有八。”本志前有作者自序,凡例、目录、疆域图序,并附本县全图、旧城图、新城图、县志图等。全书十八卷。明代万历志书失存,因而成为现存最早的密云县志。
$ s# {/ P2 m" c/ h/ @; j. U0 z4 j4 _9 B
雍正密云县志  a4 O* F2 S1 x; ]+ r& k
    薛天培、陈弘谟修纂,清雍正元年(1723)修成。共六卷。书前作者自序说:“上自行官、桥梁、道路、堂奥、亭阁、宸章、宝翰、焕日星而发山谷之光者恭记之。其边臣之硕画,文人学士之讴吟,一一收罗,悉登记载。至其城池、驿堡随时变更,风土人物不无屡易,一切注明。”密云县明代为边防重镇,名将戚继光等曾在这里修关筑隘,通漕开垦。清代这里是通向承德避暑山庄要道,因而有关的资料如密云行官、御道的修建,县城及古北口的胜迹等,皆志入书中。但书内颇颂皇德,粉饰太平,真实情况有所隐瞒。
8 ^, b4 s5 b+ S2 B! D3 P/ }* G. E+ s! E: B7 `: T! ^
光绪重修密云县志% s2 q3 Z2 B0 T. ~
    丁符九、赵文粹,张鼎华、周林修纂,光绪七年(1881)成书。此志经三任知县之手长达八年之久方修竣。编写方法以记事详确,归属清楚为准则,在内容的订正上下了功夫,详今略古,以求简明扼要。书内新绘城池、衙署、营镇、行富图,增补旧志不载之资料,《光绪顺天府志》编者对此书评价为:“体例谨严、考证淹雅,顺天近志,以此志及永清志为最”。
# k- |* @3 S5 o4 j. Y6 n+ H+ h9 E7 s* P
密云县志(民初本)3 M, V1 N9 L. E' r1 \* q# [+ v3 V  b
    臧理臣、宗庆煦修纂。民国三年(1914)修竣。内容保留了旧志的有用部分,又补入自光绪以来密云县的历史变迁,特别对民国以后的史事叙记较多。另增矿产部分,作者认为:“矿产、林业为生利根本,亦可考土脉之丰瘠,详为记载,以备采用”。作者还指出,“以国家现象观之,非振兴实业,无以濬发利源”。! K" ?" }$ C9 |- h5 F

0 f2 s& n: C+ t* ?, M5 E/ I密云县志
( ~' h6 g& [9 @; S/ d3 J    王缙等纂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成书。书前有密云县地图一幅以及序言、凡例等。书内记载显示续修民国以后为重点,诸如铁道、航空、电话、电报、金融、卫生等均涉入志内。门类分述,图文并茂。但内容反动,歪曲史实等也可屡见。: x1 d$ i% z/ E# {& b5 |
. r; P7 i( K9 V
嘉靖隆庆志3 B9 j0 p7 L8 S4 q: a
    此志为最早的一部延庆县志书,明代谢庭挂纂修,苏乾、贾希颜续纂。书内记地理、官署、物产、财赋、土贡、山川、河流、屯堡、烽燧等内容详实。人物部分详略得当。惟政治部分简略,时代特点不明朗。
, v( U  W7 a8 o; a0 y+ t- H# N8 B8 A( Q
顺治延庆州志. ^7 m6 M- t1 N0 X2 u9 M% f
    迟日豫、程光祖修纂。顺治十年修成。本志沿嘉靖隆庆志体例,纲目大体相同,增补户口、财赋、人物、灾祥、艺文等。文字较前简练,纪事连贯。康熙十九年增修续补,有食货、文教、人物、艺文等资料。但当时圈地事志中只略提及,未详载。顺治延庆州志九卷,康熙时增补一卷,合十卷。
8 h( S' b; g* j4 }, n9 C" M! n- y* L3 {6 s! Z) D4 D
乾隆延庆州志1 J: j. P/ H  B% n. P
    李钟俾、穆元肇、方世熙修纂,完成千清乾隆七年(1742)。共十卷。体例较完备,纲目整齐,资料经过考证,内容简明。有关要塞形势,驻防军器,墩台炮位等,记载详细,并在卷首绘有备要塞图。田赋所记民地变化及附旗庄的建立,圈地史实,大略情况咸有记述。
  z: r% I( z( h1 _& J/ z: O. j
光绪延庆州志
2 ^) l* T8 X+ V; u+ O( Z$ \  V/ a( G   屠秉懿、何遵增重修,光绪七年(1881)修成。共十二卷。采用沿革表、职官表、选举表、田赋表、村镇表等容纳史实资料,内容详实,所记清晰。艺文收入州人著述,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入选。此志集以前名家旧志之长,为延庆县志中较好的一部。' y; A! P/ Y4 C* d' K+ Q
  d7 {5 l; g1 E' p: b, k
延庆州乡土志
, |0 f, c" u4 c0 r+ `' k1 x1 }    不著撰人,清抄稿本,不分卷。内容分历史记述建置沿革,政绩录记听讼、去害、兴利;兵事录引证明史置卫,千户所,北卫京师,学问叙乡贤名宦,人类记户口、民族,宗教记回教,天主教等教徒情况;物产及商务载商品外销内运情况。诸多内容,虽嫌简略、却为前志所无。本志记事比较真实地记下了清末时期延庆地方的政治、历史、经济、风土、物产等各了方面的资料,其中尤以所记物产《兴利》、《去害》等篇,更切于实用。/ }4 U8 i9 r( n  ~

% F7 G& ]  ^/ F' v# M/ J康熙平谷县志 - V" v% e, c4 I4 J1 Z
   任在陛、李柱明修纂,康熙六年(1667)修成。此志是在明代旧志(己佚)基础上修成的,对平谷一地的历史情况,保留了重要资料。其中资料也有勉强写入的,如平谷八景,殊感牵强。但此志对后来修志有重要影响。雍正平谷县志、乾隆平谷县志,皆是依此志为兰本,赓续增补成书。6 J: A! f  a, U7 C! f7 v( L/ k

5 |" Y; V& Z' d, f  n; ^平谷县志(民国15年本)
. t% ]/ E. ?/ x( ?- i    王沛、王兆元修纂。此志修成前后经数年曲折变化,最后于民国十五年竣稿。此志按旧志类目,增加大量新的内容,比如建置沿革、选举、新政、人物等均有新资料。全县地理图采用新法绘制,标明山川、河流、道路、城镇等,并有图例说明。灾祥志中对康熙十八年以来的地震史料及自然灾害的记录,至今有重要参考价值。
: K* @$ S! K$ K% b, y& I! b( z" }  a& q2 X- q! e$ M6 s1 T
平谷县志(民国23年本), v1 n2 R9 z' O8 A( U# W1 M
    李兴焯、王兆元修纂。成书于民国二十三年(1935)。本志内容丰富,艺文志增入金石、古迹等资料;风土有“平谷氏族迁徙考略”,对边防关塞也有考证。财政志中赋税门、分田赋、地粮、旗租、杂租、屯豆之外,又税及鸡蛋、猪羊肠,猪牛羊骨皮,“地皮刮净低三尺,那管百姓死和活”。此外还有关于交通方面的内容。全志体例完整,能将全县实际情况入志。此外,边防备载关塞重要资料。
& l8 S' {5 l2 w0 t# i; m' k
) h4 l7 |/ g. B+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20: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网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4 13:35 , Processed in 1.15105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