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26|回复: 17

聊聊玩蛐蛐的用具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8-22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玩蛐蛐的用具大致分为两种,一为养虫用具,二为逗虫用具!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说养虫用具,养虫的用具主要有蛐蛐罐,过笼,食槽,水槽,喂食的小勺和清洁罐子的小铲子等!蛐蛐罐又分为南盆和北罐!因为南方潮湿热的关系南盆造型矮,而且盆壁较薄,制作南盆的原料泥也与北罐所用的澄浆泥不同!北方秋天气温要比南方底,所以北罐造型高,罐壁较厚!蛐蛐罐还有其他材质的,如:紫砂,黑陶,瓷,石制的等等!从明宣德年间蛐蛐盛行开始至今,出现了一大批制罐名家,因本人对南盆了解很少,故只谈北罐.明朝末年北方出现了一位制罐名家叫万里张,也有称万礼张的,万里张所制蛐蛐罐的特点是:质朴、粗放、潇洒、大方,泥质略粗且稍糠,轮廓柔和。底为平足(无底款),似一刀随手削成,不做修补。俗称 “ 糠胎大瓮刀削底 ” 。盖罐之间有骑缝章。似 “ 对同 ” 或“ 菊 ” 字。有包浆。手头较轻。戳款似盖得较为随意,深浅不一,故有的款需仔细辨认。还有一点很重要:罐底部、内外壁及盖能看出有旋转痕底部有刀削痕。他所制蛐蛐罐传世的真品现在市面上很难见到了!到了清康熙年间北方又出现一位制罐大家就是赵子玉,至今其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其特点是:泥质细且润,抚之如玉,不应有丝毫金属光泽。包浆恰似从澄泥内部渗透并映射出来自然形成,同罐的结合浑成一体。棱角挺拔且分明, 圆是圆,面是面,做工极细,中规中矩,一丝不苟。似官窑之物。其风化痕、磕碰痕都有别于仿品。有宁折不弯的感觉。 因密度的原因,多数子玉的手头都较重。俗称 “ 瓷性大 ” 。 一般子玉罐的大小都界乎于现在的二号至三号罐之间。少量也有五号小提罐。在清末时期还出现了几个仿赵子玉的高手,如:连辅鸣仿制的子玉系列的罐子,就是后来行家称之为“连”字罐。民国时期也有一些精品的罐子(款识)如:含芳园制(道光壬寅年)、(道光葵卯年)、(道光甲辰年)!瓦中玉土净盆!竹庐居士朱万甫制!卷石山房!等都是北罐中的珍品,现在传世的也稀少了!蛐蛐罐子二十四只为一桌,十二只为半桌,六只为一角!说完了蛐蛐罐子再说说过笼,也称作蛉房,过笼形如扇面,两端相通,上有笼盖,盖顶有抠手。过笼行家称之为“串”。过笼的用处,一则为适合蟋蟀避明就暗的习性,二则为蟋蟀交配过蛉时的“洞房”。老罐子也要配上老串才行!老串中以赵子玉所做的代表,但是精品老串留世的更是少之又少!食槽水槽多为瓷制,也有玉制的!瓷制上面绘清花图案,题材多为水中之物,鱼虾之类。小巧精致!
说完了养具再说说斗虫用具!斗虫用具品种很多,包括:“探子,探子桶,戥子,提笼,毛球,斗盆,牙牌等等”!都是斗虫出局所用工具,过去斗虫,听我外祖父讲每年秋天各大王府都要设局,满城下帖,上写:“乐战九秋”!届期斗局主人要预备下一间宽敞的大屋子,正中设摆铺好红毯子的桌子,中放斗盆,是为战场。另桌设立分厘戥、象牙牌子、象牙筹、象牙探筒、鼠须探子以及赌赛彩品,罗列在桌案之上。赴会客人各率领蛐蛐把式,挑来圆笼蟋蟀,各据一个角落。到时凡各家认为可以下场的蟋蟀都分别装入象牙筒内,过分厘戥称出分量(去皮实得体重),即记在象牙牌子上(小规模的多用纸条),放于各自的盆盖上。然后以同重量的两家蟋蟀起入斗盆,大家静观比赛结果。如其中无曾经败阵的惊弓之鸟,是不能一下盆就能分输赢的。盆中两员战将若非普通劣虫,其啮斗必大有可观。和穿褡裢系骆驼毛绳的掼跤健将相同,也有自己的架势。不过蟋蟀是夹、钩、闪、躲、墩、抱、箍、滚。也有武术家的“手眼身法步”,不过到蟋蟀是“口牙头须脚”而已。两个佳种名虫相斗时,牙啮、头触、足蹬、须晃,细细观察,也自有它的解数。即以蟋蟀本身而论,也有几种啮斗方法。凡体重性烈的蟋蟀,一经下盆,不容挑逗,不俟寻思,即向对方啮去,如战不支,或受重伤或死;如遇敌方性质相同,则一啮即不可分开,势必两虫皆死,求其受伤皆不可得,绝没有能来往一回合的,也绝对不是人力所能分开的,此种名“重口”,平时极为少见,一虫独猛的则有,两虫皆猛的特少。凡两虫相遇不互相死啮,只牙一相交即刻分开,甚至退避很远,静候一时,再如此迅速交战,全在静中取胜,以计胜敌,所以此种啮法名“智口”,又名“快口”。再有一种蟋蟀,以全身作战,觑定对方弱点,或以牙啮对方全身各处,如头后脖项、大腿腿根、肚腹等处,一经咬着立刻胜利,称此种啮法名“拆口”,此种全在以须晃对方眼光,或以大腿踢对方各部,声东击西,以便取胜,所以名为“奇巧啮口”。还有一种最稳健的啮法,遇敌以后不立即表示态度,如对方来袭,即出其不意,用慢进方法咬上一口,使敌方负痛不敢再犯,自己亦不追赶,只振翅发声示威,自鸣得意耳,是为“稳口”也称“文行武步”。
   凡为名虫相遇,必无多少回合即分胜负。凡真识相的养蟋蟀专家,都能辨出虫的优劣。两虫既分胜负,一场战斗已为定局,便将结果记在牙筹上,等候散局时领受彩品罢了。也有啮斗时间太久,不分胜负,主人自请罢战的,那多半是顾惜自己心爱的佳种名虫。凡在称定分量以后,两方蟋蟀下盆,主人首先要审察两方放入时的先后,如一先一后,后放入的要设法阻止啮斗,俟双方稍觉平静再进行战斗。
   蟋蟀争斗本是昆虫中一种自然能力,但仍可借人力指示机宜,那便是“探子”的作用了。逗蟋蟀就要用鼠须探子或者是草探子了。有人以为要用雌鼠须,那也不一定。蟋蟀经过几次啮斗之后,便有了相当的经验,经过大败的不在此例,以后虽遇劲敌,也能用巧妙的趋避方法,不致有什么特别败迹。所以凡善斗蟋蟀的,都不使所养佳种首次即遇大战,因为即或侥幸得胜,日后也未免由此怯敌,要累次减少战斗能力的。玩蛐蛐是集选,养,斗,一系列的功夫,从明宣德年间兴起至今,文化的底蕴很为深厚,讲究颇多,本人只知皮毛,一知半解,不免写一漏万,如有不对之处,请各位行家指正![em01]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 是 水槽 第二个 是过笼儿 第三个 食盆 最后一个是蹬江罐
发表于 2006-8-28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挺不错的东西

可是感觉有点玩物丧志

嘿嘿

发表于 2006-9-17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一门学问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看来您也是个爱好者!我这些图片都是网上找的!过两天我把我的东西拍一下发上来!

发表于 2006-11-4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叫水盂儿,饭板儿~~我的赵子玉啊~~

发表于 2006-11-17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发表于 2006-12-27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玩虫水平如何?每年下山东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水平很一般,年年下山东!

发表于 2006-12-29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东西呀.斗它用什么东西啊?吃饭的家伙跟烟灰缸似的!呵呵.....另一个象窑洞.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0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想象力真丰富!哈哈!
发表于 2007-1-1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住哪里?我住天宁寺,都是虫友,没准还认识呢。我在中国蟋蟀网的网名叫老鬼。
 楼主| 发表于 2007-1-1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网友,我住永外!

发表于 2008-10-26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玩儿蛐蛐的时节

发表于 2008-10-27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几条虫?
发表于 2008-10-28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期待中

发表于 2008-10-28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什么时候的帖子?

& Y, R9 D4 P% K: W) H5 `

过笼,见过明代或清代的青花过笼,那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多年没变样。

发表于 2008-10-31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玩意儿真漂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3 03:40 , Processed in 1.13055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