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88|回复: 14

[讨论]:东便门的西水闸[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7-24 09: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7-24 15:43 编辑
. y# g* F/ G3 T& W' l
7 v, p- C' ]. E! j1 y/ Z8 k+ v东便门的外城墙处有两座水关:东水关,西水关。' o' |# r9 k4 e9 c4 }* N

% S' [: \# q6 d4 u& b0 `/ g东便门东水关是内城、外城总排水口,三孔。
3 [! a5 X7 r& g2 @$ j! y0 e这在《乾隆京城全图》上比较容易理解。5 }2 I- s$ u/ h& y' s0 v
东便门东水关在《乾隆京城全图》里标注:雷闸口。很形象。
; w/ H/ P+ u0 D2 X2 n. C
* V: Z$ L5 K5 S5 R' Q/ o东便门西水关在《乾隆京城全图》里标注:进水闸。8 l' h# H+ h/ u- T2 U6 i; m
对这一点,我是一头雾水。' J% \# ^4 G% |6 E
" }7 ]1 H( b7 g1 b1 A) [9 ]
我很想就此深入地讨论一下。
$ k5 |2 W5 I; E, V# O8 z
东便门-雷闸口        《乾隆京城全图》.jpg
东便门-进水闸        《乾隆京城全图》.jpg
东便门周边水系图   《乾隆京城全图》..jpg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7-24 12: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云起时 于 2012-7-24 12:57 编辑
  |5 }8 b- X  d/ q% l5 Y  Q8 H' i9 G# {# e/ s
会不会因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的原因, 东护城河的水从"进水闸"由北向南流入外城, 到东南角楼处与南护城河由西向东的水汇合, 再从外城的东水闸流出外城? 外城角楼的照片都显示附近的地面被水冲得很厉害, 地势相对较低, 水这样流应当是合理的.  另外, 东南角楼处到外城的东水闸的弯曲河道在地图上显得较宽, 原因可能是两股水汇合后水势更大, 也可能是水流在弯道对外侧河岸的冲刷更厉害导致河道不断外扩.  
( e, q# R1 g3 ^. ]# v# d5 G7 y: g( e# I4 K, X! i
水的流向的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 老北京的有些水闸的高度都是可调的, 可以根据情况调度水流, 只要人为改变两个以上相邻的闸的相对高度, 就可能改变水流的方向, 平时的入水口完全可能在洪水时改为出水口.  
; z7 F9 i$ Z& \' y + `" u5 ?  S2 k$ }8 u
外城的东水闸为什么叫"雷闸口"? 为什么说这样叫很形象呢? 是因人而叫, 因事而叫, 还是因其形而叫?  1 r- z5 r' u* p2 K: I- d, K) l' O
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5: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7-24 15:47 编辑 % r' s8 ]9 J6 w$ ]4 C3 [+ v

8 i3 r$ D: P! O/ E看云起时  先生有语:6 w8 X6 Z( ^, P3 @% k4 C
“外城的东水闸为什么叫‘雷闸口’? 为什么说这样叫很形象呢? 是因人而叫, 因事而叫, 还是因其形而叫?  ”
# W$ Y+ n( ~1 L1 V  h6 a2 Q% ^" p' i1 W' [

& G4 l5 {; }/ k" G" M# Z东便门东水关是内城、外城总排水口,三孔。
# u1 P4 d. x, C$ c' K( E# @+ D我想,出水量很大,水声如雷吧。嘿嘿!
2 T% o6 j# Z/ q4 {  Y' R, N9 \
发表于 2012-7-24 22: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云起时 于 2012-7-24 22:23 编辑
4 z5 [# z% M/ ~- c, _
zhaohq 发表于 2012-7-24 15:43
# b% S' y4 E! M4 h7 _- t/ X$ j“我想,出水量很大,水声如雷吧。嘿嘿! ..."
/ _9 i) D* l1 X/ e
水声如雷, 呵呵, 有一定道理啊.  不知别处(比如西便门)水闸如何命名, 可有规律可循?
发表于 2012-7-24 22: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雷闸口?雷震口吧。
发表于 2012-7-25 00: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云起时 于 2012-7-25 00:15 编辑
* V6 F3 ]; |5 p, }9 W
了然客 发表于 2012-7-24 22:39
6 k+ i5 S" F( T0 ]. k1 j( e0 h/ [4 Q雷闸口?雷震口吧。
8 d) H, u* f" [+ s. w* {4 l
原图写的是“口闸雷”(雷闸口)啊。
' g+ P* f0 [* R+ _+ s( z
01.pn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2: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7-25 02:15 编辑 ) a2 p8 }2 R6 ^1 m6 f! s
" z0 Q( w5 J, c
远在元代建大都城的初期,大都城的南垣在今长安街略偏南一线。
9 ~8 M& q/ e! R8 n# _+ g+ d/ H* O1 v3 t9 [+ s% B- z# o. \; \% z! C! ?; v- {
大都城东.西两面的护城河水在原玉河北桥南面汇合后,* {5 t% k* U  a# k  m' \' t; g
是经过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河道汇入旧金口河,再转向东流出的......
) R1 I! P% n7 T6 f3 j
- G4 {% Q, k5 v6 d  ~简言之,这一时期,今称东便门地区的水系是自西向东流的。
8 b! f$ P) K9 y  Q4 s8 z, p& z
006.元大都都城图.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2: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7-25 02:32 编辑 * _/ q( g' H3 R8 T: _

1 t$ d  H/ E6 H2 d7 p; V% L/ t& q7 e[转帖]:
2 U, \$ m/ u1 ?' S( b! j0 t2 h, P, E
老地图上的水乡北京和当年的漕运
4 K1 c3 D$ D. c7 L; o! \2 o2007/03/13 03:17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王同祯 1 V( z3 W( h0 O- l5 X% H
# J& ~/ z4 S6 k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19350497
* _! n8 U7 t) U& m$ }, Y4 a. A
+ W% K' q3 |$ _. _; I0 \! ^......
2 `$ }9 V8 O2 I7 d) p) G2 h& R7 D/ x2 W$ Y
若论数漕运功劳,堪立头功的当数通惠河,故通惠河,有北京的生命河之称。在十里长安街东段的建国门路南,有一处古观象台遗址,它就在元大都城的东南拐角处,通惠河从南侧流出城。前几年我一得知在古观象台南侧发现了古城墙,就马上赶过去,一是为了拍照留做资料,二是看能不能找到通惠河出城的遗迹,很遗憾,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G' K. ~2 n$ J
, H- E- ]/ U7 V0 e% [& f' k" n
当年通惠河上的船队,就是从观象台南侧向西,经北京站和苏州胡同继续向西又向北,接通从积水潭流出的水道。明初改建大都城,将南城墙从长安街南侧南移到今正阳门大街一线,护城河也随之南移到今天的东南角楼南侧,北京车站附近那段旧河道就变成“盲肠”,后人称泡子河。明清时期,成为一处著名风景点,贤达富户在那里修建亭堂楼阁,呈现“踏遍槐花黄满路”的休闲区。
+ X3 A% w- B: z) X) |( y( h- `1 o! _; z5 @# ~( K, e5 w% d
我沿着古旧的明城墙南行,很快就到了巍峨的角楼下,我掏出北京市文保协会会员证,顺利地登上角楼平台,城南一栋栋“水泥树林”,誓与角楼比高低,把个护城河挤成了小水沟,东边的通惠河主航道,两岸绿树渐少,也处于被围困之势,放眼望去,缓缓的水面上,有两只小船晃动着,我好奇地掏出望远镜一瞧,原来是打捞脏物的清洁船。怀着一股难以表达的感觉,走下角楼。大通桥头的两只镇水兽,700多年坚守在通惠河岸边,已经见多不怪。- f  x* ~) B& n
1 v/ _0 u. P, {0 _0 T
■郭守敬解决的难题
  k( Q; f9 d4 D4 E6 w7 w$ c4 T# ~! |: A1 h; W
这条漕运河道,在郭守敬的主持下,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动工,次年秋天,上自白浮泉,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口的济漕工程全线贯通,全长160里零140步。琼浆玉液似的河水,从瓮山泊南出口流出,经长河引入今紫竹院湖继续东流,一部分水注入大都护城河,主要水量由西海(积水潭),南折入城,晶莹清澈的山泉水,经后海、前海,沿萧墙东侧(今南北河沿)南流,在今长安街南侧,汇入元代南护城河,然后经今东单、船板胡同、北京站,出东城流向通州大运河方向。
! ~" Y! W. d8 p( r+ D8 S! A& `......(略)。
- N/ ~& ~# E" h4 _' g% Q6 x
( ?- o& @- O2 _1 W# r) t
4 c5 ^8 l) S$ n" ?: Y
+ B  \. e4 \& O6 ]( F! m3 \7 n
; }' s' u: r3 e: ^6 W& ^3 P: Z
401.元代通惠河闸坝图.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2: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7-25 03:05 编辑 2 }0 Q7 l* g! k; _+ N) ~1 W4 o
, o3 j1 }! g6 _/ \- E  j
[转帖]:
, C, z6 \2 }' e9 \! M3 I: w, s* \; f, q+ ~* e4 D
老地图上的水乡北京和当年的漕运% _. x6 W& v, I" y" i
2007/03/13 03:17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王同祯 & i- l- n+ @* M, ]* N* p
  _  c8 Z4 G2 c) X( Q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19350497
. \0 b* V! R; z+ F! O$ l# k4 v; ^1 C$ z- W0 v
......# H  O  Z0 g! [+ t, I2 Z
为了解决从大都城至通州一段地势高差较大水流湍急难题,古代工程技术人员,沿途修建了12处控水闸,为了绝对保险起见,每处都设双闸,这些闸依次是:紫竹院东西两端的广源闸,高粱桥两端的西城闸,德胜门水关的朝宗闸,什刹海东岸的澄清闸,正义路附近的文明闸,东单船板胡同的魏村闸,东便门外的庆丰闸、平津闸、普济闸、通州闸、河门闸。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花费158万锭白银,用工258万个,不到两年时间就全线竣工,这在科技、经济发达的今天,也是不可想象的惊天浩举。9 z1 ?! W* G$ [8 D" [
......(略)。
7 p+ f2 z% i4 l7 E
5 x% w* u, Q! S! B. N, ?7 O与1楼帖相关的是东单船板胡同的魏村闸(惠河闸)到东便门外的庆丰闸(二闸)之间的这段通惠河。; I9 d2 x: a3 D

& J1 l. N8 P* E( p清代《乾隆京城全图》里,西北-东南方向的船板胡同(斜街)的下方,标注有一条窄河道。- ^: U  H2 L* Y- a$ |7 g
这条窄河道的西口标注为:鱼店口  V8 y, ^. q8 N) E

! h2 z# i" o: O1 j! }- v我以为,清代《乾隆京城全图》里那条窄河道并非元代通惠河的河道;( ?6 N9 a+ O9 g- `8 k( X" Y5 h
西北-东南方向的船板胡同与并行的那条窄河道之间的地带,才是元代通惠河的河道。
船板胡同地图        《乾隆京城全图》..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6: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7-25 06:46 编辑
% z- W( b; s$ X! l, I5 l: B/ J
0 \. g$ P( ~3 l2 q4 V出船板胡同处的魏村下闸,《乾隆京城全图》里标有一条东西方向的泡子河。
5 _6 ]$ Y' S& I9 V7 [这一条东西方向的泡子河,应是通惠河的故道。
" g* f, t: M' n& {4 _# Z/ Z
$ \) w  p: ~  b8 a) M& `7 t我以为,魏村下闸到东便门外的庆丰闸(二闸)之间的这段通惠河,& v: d7 d& `1 a( I7 Q3 h% f  n
直到明初(明代建立南移的内城南墙以前),今称东便门地区的水系是自西向东流的。
4 L2 F, g8 @4 X* \- T4 X8 V4 Z. C5 ^9 V
010.京城图.jpg
007.元明北京对比图.jpg
发表于 2012-7-25 23: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云起时 于 2012-7-26 21:20 编辑 " `1 H) d0 E/ |8 ]+ L9 Y0 p" x
/ G4 x$ |3 ^- [# K" Z3 [
谢谢zhaohq先生的补充,我也补充一个。9 H5 a, [& N( M, |# {: {3 K8 b
1 f! B; q' N- t3 ?' h6 L9 O/ |
下面照片是1860年安定门外北护城河上的一处小水坝(点击可看大图)。显然西侧河道平时是干的,雨季泄洪时水才漫过水坝向东流。东侧有水,大概因为与东边的运河相通的缘故。水坝平时挡住了水向西流,东边的水位比较稳定,西边水位时高时低,这样的水坝正好自动调节水流。估计水坝的形状和高度都是经过计算的,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E. c6 o% r# s
6 d5 R. \0 P% P
不解的是,水坝的北端怎么不与河岸相连?也许下雨时,反正水向东流,而平时水量不大,也不会向西流。; o  s" c" s) @+ V* ^

8 B6 w7 ~( g: i: t+ c7 m* V另外,方泽坛墙上的豁口是怎么回事?联军或清军扒开用作掩体的?看水坝残破的样子,可感觉到清朝国势的颓废,此时距离1840年有20年了。) b# R. s  L: p0 A' C, V7 Z; X
安定门-方泽坛 (1860年).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3: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7-26 03:51 编辑
( e8 e2 x; o( O% p+ G5 E! W! H
- E* G* m! J4 ^# F. w[转帖]:" K2 W$ Y* b. l

* w) Q" e9 ^* Q5 I. W4 c* C3 X2 V......" \$ h1 T: x! b6 i( I
公元1368年8月(洪武元年)明将徐达率兵攻下大都。
7 _" i/ m0 z0 v  g6 V; |, C3 q: M5 G5 ]2 s
明兵为便于军事防守,遂将北城南缩5里,另筑新城墙,由此奠定了明代北京城的北界。% {4 C; ?1 m" J6 ?! I8 U' C

- U& t6 x; ~0 }: }, d$ y- c$ ]新建的北城墙仍然只设两个门,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 ?) M3 e9 ^! l' s( h1 y, E8 ^& t

. T) L3 ^4 j+ r1 Z1 {明朝洪武年间,当北平尚未成为新王朝京城时,其范围和城墙情况变化并不巨大,+ H0 I# ]" M5 u/ ~! Z  W
  O" k6 A( o9 X. w" u4 x: ~. b
但东、西、南三面的旧土墙已开始用砖包砌。* i* y8 H! t" P' s
- z! U" P4 c$ s% V+ o# a
公元1419年(永乐十七年)开始拓展南城墙,即从今东西长安街往南展拓到今前三门一线。1 X* u* ]8 q) z
......(略)。
  \& J! S6 W* s$ s$ _
4 p) ?/ u' {8 W" N# Q" B9 u1 Y# D, p明初拓展南城墙的同时,圈入内城墙的这一段通惠河也改了道。
2 E, K. `$ K9 ^河水出御河北桥后一直向南流,经御河中桥,又经御河南桥,再出正阳门东的水关门,最后汇入内城南墙外的护城河。5 D1 I  B( r* d
! I6 y# j( ~  ]" T# g; t
御河地图      (1901年).jpg
677.水关-1            (北向南拍摄).jpg
678.水关-2            (北向南拍摄).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3: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7-26 04:06 编辑
' G! K0 i) }7 b( W" n& x: \6 m% x. {, y- P- n+ E
明初拓展南城墙的同时,圈入内城墙的这一段通惠河也改了道。2 D4 g% `6 w: `" m
河水出御河北桥后一直向南流,经御河中桥,又经御河南桥,再出正阳门东的水关门,最后汇入内城南墙外的护城河。. q3 g0 v! d' @3 v2 N7 Q
& g  f' J( S8 ^2 I+ o2 h; \  x% L

' Y4 ]/ f0 V0 b2 }9 Q3 _  Q( q# v圈入了明内城墙的这一段通惠河(泡子河段)之后话:% @$ G/ y7 ?8 o" G8 S- s

. h9 R: z1 p4 q9 x7 @* E/ y" R[转帖]  - k% t# T1 M) k& Y+ @7 y/ c

. g% ~5 C; n0 Z9 |2 V明清两代最重要的漕运码头之一——大通桥畔(节选)     作者  谭乃秦
6 [& C  S- c: k) D7 O5 l
2 k9 R- ?9 I' {2010年10月16日16:33  来源:《北京青年报》+ j% H+ K# b& \+ k

8 a6 @0 _; V  `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205470/12969239.html/ H% e$ w8 ~3 B5 {+ I+ B& e5 F* Y6 t

. X  G2 b9 v+ V: b/ _# I, f; l  ■泡子河曾是元代通惠河的一段故道$ e  c5 S9 L3 {6 N

: M1 X, m* m  M6 b; O. y  下面两张非常珍贵的照片拍摄于1913年,尽管其水面已经比明清时期萎缩了不少,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当年的美丽景色。通过照片也可以知道,这里曾经是北京城内非常幽静的去处。
5 n4 H7 G, Y: a8 Q/ w
. \2 O2 i: z8 z, R( e  在元代,泡子河是通惠河在城外的一小段故道。明迁都北京后,将元大都南城墙南移二里,重新挖掘护城河。在建城过程中,暂时利用这一段河道,引出六海洪水。明内城建成后,这河道就成了内城东南角的一段“盲肠”。由于这里是内城较低洼的地方,沿河有数个积水的水洼,小的有十余亩,最大的有近百亩,北方人称之为“泡子”,这条河也就被叫做了“泡子河”。2 H4 k2 T, |* l* L+ U% S
" e7 F) K& ~* E+ Z+ K  d
  从清代乾隆年的地图看,在崇文门以东的城墙下,有一个水关,使泡子河与前三门护城河连接起来,成为北京内城的一条泄洪通道。明代的《燕都游览志》记载:此处“前有长溪,后有广淀。高堞环其东,天台峙其北”。泡子河有两条河道,一条起始于贡院以东,经古天象台向南流入“泡子”;另一条则是通惠河的故道,起点是船板胡同西口,沿内城前三门城墙的北城根,向东汇入“泡子”。至于泡子河的水源,《帝京景物略》说:“洼然一水,泡子河也。积潦耳……”说明是由于地势低洼,积雨水而形成的。
# ?) X5 n. V9 q- p6 U' {) k; J4 @+ g2 v- C9 ^/ S: Y& v/ L- v
  在明清两代,远离车马喧嚣的泡子河“两岸多高槐垂柳,空水澄鲜,林木明秀,不独秋冬之际难为怀也”。是北京城内一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好去处,吸引了不少文人学子、达官显贵,在此修建宅第和私家园林。还有几个寺庙也借此水的灵气,建于河岸,例如供奉吕洞宾的吕公堂(亦称吕仙祠)、慈云寺等。泡子河北部的贡院,是明清两代科举乡试、会试的重要殿堂,多位帝王都曾临幸此处。春秋两季进京赶考的各地学子,纷纷就近来到吕公堂、慈云寺乞梦求愿,以求高中,据说相当灵验。因此这里的庙观香火十分兴旺。4 @4 _  \; R6 }6 f4 O

1 Y; o0 \6 d# N5 ^5 E' V  H  据红学家周汝昌考证,曹雪芹可能就诞生在泡子河畔的曹家宅第“芷园”。清初,曹家“从龙入关”以后,原隶属正白旗,后任江宁织造的雪芹祖父曹寅有诗云:“掌大悬香阁,文光射斗魁。”此句下有原注云:“芷园小阁,邻试院(贡院),寓公多利。”. Y* Q1 B5 _6 ]8 ?

/ H8 _2 M0 ]- ~5 g* @  那时的泡子河,水中有船,岸边有人垂钓,每到夏季,还有不少人到河里游泳、洗澡。直到上世纪中叶,这里还有“船板胡同”、“鲤鱼胡同”和“钓饵胡同”。明末《帝京景物略》有这样的记载:“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于水次放灯,曰放河灯,最胜水关(积水潭),次泡子河也……”也就是说在明代,每当阴历七月十五,泡子河的水面,还是放河灯的好去处。( d/ U% m! {2 X) p

6 L+ p; c) @- ]6 p; c  清朝灭亡后,这里逐渐沦为贫民区。大量的生活污水、垃圾,使几个泡子成为死水;日寇侵华时期,在贡院以南又开了一个“启明门”(今建国门)断了北部的水源。新迁来的居民们,在这里填河造地建房,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只剩下几段臭水沟。% f. Q$ f1 C& f3 A3 n( ^: j; y, T
/ W" X" S5 q# W. t
  20世纪50年代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这里成为一片工地,新北京站及其东面的车辆段,占据了泡子河的大部分流域面积。今天的内城东南角,早已建成了现代化的社区,看不到一点水乡的样子。只有少数几个地名,例如:“泡子河东巷、西巷”、“泡子河社区”,能使人们联想起这里曾经有过一条美丽的小河。5 B8 e: U, `0 w! }: w3 \
......(略)。
; s% v# r8 B& L0 p$ N' M0 ^' w  h7 F* p: M: T

/ H5 Q2 v9 H# z# P' T
1913年的泡子河与内城东南角楼(香港古建筑学家HK先生供稿).jpg
1913年的内城东南角,水面不断萎缩的大泡子和高槐垂柳环抱的慈云寺。拍摄位置——观象.jpg
发表于 2012-7-26 18: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zhaohq先生,很详细的内容,下功夫了!
发表于 2012-7-26 18: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帖子和图片就是老北京的内涵,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20 18:42 , Processed in 1.19195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