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晨曦》之胡同篇(五)
文革前胡同里本身就没买卖家儿,也就是有家儿副食店儿、理发馆儿或收破烂儿的(废品回收站),那些都是“集体企业”(公私合营演变的),自打“下岗”席卷而来后,政府给政策(减免税、提供就业金等),一些后山墙临胡同的人家儿就凿开后山墙,开了门、捅个窗户开个小卖部、小饭桌、小理发店……紫禁城皇城根儿脚下的大爷怎能做这等小买卖儿?于是乎就包给了外地人,外地人能吃苦,买卖就越做越大……这不惊动了政府,连忙限制在二环路内的胡同里严禁凿墙做买卖…….“游击队”就随雨后春笋般地蔓延开来,有早点流动车、蔬菜下街道、回收走街串巷,就差摇拨楞儿鼓儿了。
举报
其实很多的所谓的老北京都是49年八路进城后,把在北京做小生意的、拉洋车的、修锅补碗的、打把式买艺的等等外地人都强制变成了北京人。要建大都市需要人口啊!
这景儿您在高楼大厦云集的小区内哪儿找去?留点儿念想儿吧!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1 14:02 , Processed in 0.144593 second(s), 20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