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 ?& b- w6 m
北京菜市口的米市胡同正在大规模拆迁,笔者闲逛于此,发现老棺材铺后有一座小楼,遂两次去小楼进行探访。有幸的是在小楼楼上碰到了在小楼居住四十多年的钱钧山老先生,钱先生对小楼了如指掌,这里将钱先生关于小楼的介绍辑录整理如下: + I9 L0 X7 O1 _
( {& z# U5 m' }) ?+ p7 w- S. I' m 1、小楼的历史。小楼建于乾隆50年(1785年),山东人所建,开始就是饭庄,他认为这栋楼后来转手后来的主人----二百多年前老便宜坊的伙计孙子久,最后成为掌柜,并发展了便宜坊。1855年,鲜鱼口“便宜坊”开业,1875-1908年米市胡同便宜坊改称“老便宜坊”,以示区别。后来战事频发,老便宜坊在1937年倒闭。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一月小楼转给了牛街礼拜寺,成为周边回教居民做礼拜的场所----清真寺。上世纪六十年代小楼成为玩具厂宿舍,再后来成了居民大院。 ! _ ~" N' r9 U6 i( P o+ h- \
% `: ]4 K* l' X3 K: R; I8 L v0 V 2、小楼格局变化。小楼初期是一个“拐把儿”楼,有坐北朝南的北楼和坐西朝东的西楼组成。北楼三间,西楼四间,楼上楼下都有廊子,原有带顶的木楼梯通往楼上。北楼和西楼楼顶都是卷棚双卷勾连搭结构,前面的卷棚为廊子。小楼东侧是花园,花园东紧邻米市胡同是便宜坊门脸,小楼北侧是厨间,西侧是库房。1940年小楼改为清真寺后对小楼进行过改造,在“拐把儿”楼南侧接了一座南楼,使得楼房格局变为了“凹”字型,并且在二层将凹进去的地方加顶外扩,作为了穆斯林礼拜的地方。 8 k7 r, ]1 K h, d
" w. ?/ x7 p# g, X" D
3、小楼和名人的关系。小楼南侧就隔着棺材铺(棺材铺建于光绪年)是康有为故居(南海会馆),康有为自然是小楼的常客了,另外还有刘半农、钱玄同、哈同(庄则栋的姥爷)等。据说李大钊、毛泽东也曾经来过便宜坊,但是否是这座小楼就不得而知了。 4 F, }! B! B/ x0 Y* a. j
* k. X: S1 p- z6 M9 P. N2 } 4、小楼的现状。这一带正在改造,绝大多数房屋已经夷为平地,小楼周边也基本上全部拆除,唯有小楼孓然而立,由于小楼不是文保单位,面临着即将被拆除的境遇,小楼如果消失了,“老便宜坊”和米市胡同的清真寺就永远成为记忆了。
4 `2 Q2 P, D1 b& R3 Q4 y6 d v
/ L/ ?1 T, O/ ~+ m1 p
9 P0 `- k6 R4 V
- D4 b7 J: F5 k9 ]: f" I& p4 P% {这是早期的结构 ) p9 R+ c. T1 @$ U! L
8 B2 m- f: S* z0 ~ B
米市胡同“老便宜坊”
R, H2 U [7 h! f* N# i # m) r2 _. y7 k
3 ~' h: A' ?- b8 w7 ^ 5 Y `8 c, A+ E, V" g8 e% b5 }
这是1940年改造后的结构
米市胡同“老便宜坊”
|